首页 > 文章中心 > 林业法论文

林业法论文范文精选

林业法论文

林业法论文范文第1篇

1资源发展区域及前景广阔。由于我国的国土面积相对较大,所以林业资源在我国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区域。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林业资源的严重破坏。国内林业资源种类及数量急剧下降的同时,现有资源的使用率大大超过了其生产率,长时间发展之后无疑会加剧林业资源种类的稀缺。这充分说明了资源的被破坏程度,林业资源的现状更是如此。庆幸的是林业资源虽然生长周期较长,但它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对经济的发展及生态环境改善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林业资源的未来发展前景依然乐观。

2产量及品质不高。虽然我国国土面积较为广阔,但是林业资源的分布较为集中,另一方面,由于人口数量众多,人均数量就显得比较低。在加上地理环境的限制,大多数区域种植过于单一化,不能实现资源之间的有效共享。林业资源的产量及品质都是会对林业发展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在未来的林业资源发展过程中,对林业资源的管理及控制保护工作应受到足够多的重视,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不仅对国民生态环境改善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对于国民经济的健康课持续发展也有重要的保障意义。

3林业保护监管力度不够。不可否认近年来国家对林业资源的重视有很大程度上的提升,各项法律法规政策的出台有效的对林业资源保护工作起到了政策制度上的保障,监督管理机构对违法征用林地的现象作出了及时有效的制止及补救,但是一部分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力度还不够,对林地用途的管理制度还不是很完善,占用林业用地的监督审查力度不够深入,林业资源的监督管理工作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工作没有落实到实处。

4人造板工业落后。作为林业的最终产业形式,国内从事人造板业的企业数量很多,但是普遍存在着企业规模小、技术设备落后、生产效率低及产品质量差的问题,这些问题除了对人造板业相关企业自身整体水品影响外,对林业材料的利用及加工手法的不合理,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生产材料的严重浪费,最终导致国内林业加工的整体水平不高。5林权结构模式受约束。我国的林业资源所有权大多数属于国家及集体所有,这种林业产权结构在一定层面上可以说是计划经济条件的产物,也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基本经济制度在立业产权上的直观体现,并不利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林业造林方法及注意事项

1造林地清理。作为林业造林工程前其准备工作的重要工序,造林地的清理及造林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后期造林工程的整体质量及效果。在造林前对现有土地可以进行合理的改造,清除灌木及杂草,也可以通过小幅度的地形改变,使透光性增加或减少,这完全视造林种类而定。地形的整理工作是整个造林成活率得到有效保障的前提条件,对造林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具体的清理方法可以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化学药物清理,整地方式可分为全面和局部整理。

2直播造林法。直播造林顾名思义就是直接将林木种子播种到土地里面,这种播种方法具有高种植效率的优点,适合大面积的林业播种,采用直播造林发需要注意的是要加强后期对树苗的虫病防护管理。根据具体操作方法的不同,直播造林法又可以分为块状播种法、穴播法、条播法和撒播法等。

3分殖造林法。分殖造林是通过利用树木根、支、干及地下根茎作为造林材料进行林业造林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能有效的节省树苗培育时间和育苗费用,且技术措施简单、成活率较高。新造幼苗通常具有较快的生长周期,同时还能有效遗传母体的优良性状。但是对造林地的立地条件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同时由于是分殖造林,其造林材料受母树的分布及数量状况限制。

4造林树种的选择。林业造林最终要的前期工作就是树种选择,进行林业造林时,应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环境及地区发展状况,在树种的选择上要考虑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西南地区气候环境适合树木生长,对于生长能力较弱或对气候条件要求较高的树木种类,不应选择在西部或北部地区。比如阔叶树通常对自然环境的要求比较低,自身也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不仅能丰富林业资源,还对当地环境具有很好的美化作用。所欲,造林树种的选择时林业造林的一项关键内容,直接关系着林业造林的长期发展。

5合理选取种植时间。林业造林的种植时间,一般应选择在春季为好。近些年来由于各个林业区域的树木特征不一样及造林工作进行的较为顺畅,造林时间有所提前。在冬末春初时,由于气温不高,植被地上区域都处于休眠模式,种植时不会散失过多的水分。对于冬季严寒区域的造林工作,造林时间应作出相应的调整,同时造林时间应选择在阴雨季节,较多的突然水分或者较大降雨量都不适应林业种植。

6建设发展混交林。现实实践中不难发现,单一的林业资源并利于改善土壤地力,林种的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林木环境适应性差,较容易引发自然灾害。在林业造林中加大阔叶树木的引入及培育,实行多种林木混交,营造良好的林区环境,同时良好的林区环境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林木的生长。

林业法论文范文第2篇

1.综合的进行森林培育首先,在营林造林过程中采用植苗培育更新法进行植树造林;其次,大力保护天然森林,促进其自我进行更新;最后,封山育林更新法,从目前的发展情形来看,积极的开展培育活动,采用植苗更新的方法进行森林资源培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取得客观的成绩。

2.平整土地,选取树种首先,做好清理工作。在造林过程中,应该将造林区域内的杂物要及时的清理出去,尤其是在翻垦土地过程中。清理时,主要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主要分为整体清理、块状清理和带状清理。清理的方法也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化学药剂清理等几种方式。对于第一种清理方式来说,主要是利用人工的方式对造林区域内的灌木从和杂草进行清理,在清理过程中可以适当的配合机械清理开展工作。当造林区域内的杂物清理完毕之后应该将其统一的收集起来,然后用火烧或者化学药剂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其次,整地方式和方法。整地的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两种。全面整地就是对造林区域的土地进行全面的翻垦,这种整地方式主要适合那些地势比较平坦的区域,对于山地和地势不平坦的区域不适合。山地和不平整的土地主要适合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为块状整地和带状整地。其中带状整地主要是呈现长条状的形式对土地进行翻耕。在山区地区进行带状整地的方法主要有水平带状整地、水平阶整地、水平沟整地等几种方式。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进行带状整地的方式主要有犁沟整地、带状整地和高垄整地等几种方式。而块状整地主要是呈现块状的方式对造林土地进行翻垦的整地方式。

二、造林方法探析

1.播种造林法这种造林方法与我们农业种植过程中的播种十分的相似,就是在已经平整好的造林区域内将树种撒播到土壤中,然后进行相应的灌溉工作。这种造林方法比较简单,省时省力,不需要太多的步骤,但是这种造林方法对树种的要求比较高,要求树种的来源丰富,颗粒比较大。在播种过程中,树种的成活率一直是播种造林法的弊端。同时,采用播种造林法对地势的要求也比较高,要求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分充足。因此,在选择使用这种播种方法之前一定要对造林的区域进行全面的考察,根据不同的地势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播种。同时,还应该考虑到气候对树种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山区撒播比较好,在播种过程中不能离农业种植区域太近,在播种过程中主要的播种方式有块状播种、穴播、缝插和散播等几种方式。

2.分殖造林法分殖造林法在造林过程中也是一种比较常用的造林方法。这种造林法主要是利用树木的根、茎等部位作为树苗进行造林。这种造林方式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经济,并且能够有效的保证种植的成活率。在种植的初期,只要合理的对其进行灌溉,基本上都能够保证树木的成活率。然而这种早林峰方式只适合那些相同树种进行造林,造林的树种比较单一。而从其他地方移植过来的树种成活率相对比较低,这这种问题也成为了分殖造林法比较大的缺陷。因此,我们在营林造林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掌握新的造林技术和方法,从而为营林造林提供全新的途径和方法。

3.植苗造林法除了上述的造林方法之外,还有植苗造林法,这种造林方式主要是将培育成活的树苗移植到种植的区域内,这种造林方法能够有效地保证树苗的成活率。在造林过程中,提前将培育好的树苗从培育的地区运输到造林的区域内。在运输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树苗的根部,树苗的根部应该保留一定的土壤快,并对其进行固定。这种造林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造林的效率,但是这种造林方式后期的抚育工作比较大,同时成本也比较高,在选择采用哪种造林方式时,应该综合考虑资金、人工和造林区域,从而选择合适的造林方法,切实提高林业资源。

三、结语

林业法论文范文第3篇

1.1林业资源的优势分析我国竹类资源十分的丰富。我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竹林面积700万hm2,约占整个世界的1/3,这为相关的竹材和竹制品的发展提空了广阔的空间。我国的松香产量也处于世界的首位,林业在解决城乡居民就业中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目前林业产业已经成为了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1.2我国林业资源存在的劣势分析历史上我国的林业资源遭受过极大的破坏,森林资源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形式,且森林的面积也在不断的减小,森林的分布不够均匀的情况也比较严重,林木的质量相对比较低。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林业和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2几种比较典型的造林方法分析

2.1播种造林法播种造林法,也被称作是直播造林法,主要是将林木的种子播种在林地实施造林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减少了育种这个环节,相对来讲比较简单好操作。但是这种播种方法对于土壤的问题和湿度都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只有符合播种造林法的基本条件,才能够采取此种方法看来实施造林,这样才可以保障有比较高的成活率。2.2分殖造林法分殖造林法主要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中的干、枝和根等作为造林的材料直接开展造林的一种方法。这种造林的方式极大的缩减了育种的实践,工作也比较简单,但是对于林木的自身有着比较高的要求,通过情况下多采取的是营养性的纸条来进行造林,这类植物大部分都是木本植物。

2.3植苗造林法除了上述的一些方法之外,植苗造林的方法比较普遍,一般主要采取的是一年生的实生苗进行造林。这种方法比较多见,并且适用性也比较强,是目前很多地区都采取的一种造林方法。

3小结

林业法论文范文第4篇

1.1法经济学渊源亚当•斯密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的鼻祖,也被认为是法经济学的宗师,在《国富论》中,斯密关于“好法律”与“坏法律”的讨论,堪称法经济学的经典论述。19世纪中叶,马克思认为,“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而已”,因此有人称马克思的法学理论为“经济学研究的法理学”。20世纪30年代,在对世界性经济危机进行反思后,各国政府开始运用法律手段对经济进行干预,使得法律与经济更加深入地融合。1958年《法经济学杂志》创刊,是法经济学运动的里程碑事件。在这一时期,罗纳德•科斯被认为是法律经济学的学科创始人,他在《社会成本问题》中提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20世纪60年代,以波斯纳为主要代表的经济分析法学在美国兴起,波斯纳认为,所谓法律经济学,就是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来研究法律制度的形成、结构、过程、效率及发展的学科。

1.2系统法学渊源系统法学源于1970年10月系统工程学术会上钱学森先生的提议,随后,吴世宦、罗辉汉、何玉、王光进等学者对系统法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6年,熊继宁出版了《系统法学导论》,提出了法系统学、法规范系统、法系统技术学、法制系统工程等理论,从法理学、哲学角度对系统法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2012年张国庆在科学网博客上先后发表了《生态论概述》《生态论:复杂系统研究》《系统法学:良法善治方法》,将师法自然的理念和复杂系统三论(生态论、健康论、和谐论)应用于系统法学,提出了包括法制思想定律、法制人权定律、良法定律等33个系统法学基本原理,以及法制系统结构与运行、立法的系统方法、法制评价与监督、法制系统管理以及数学法学、法制信息学等理论与方法。

1.3系统法学与法经济学法经济学(economicsoflaw)又称作法律的经济分析(economicanalysisoflaw)、法和经济学(lawandeconomics)等,主要是运用经济学,特别是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方法,来研究法律的形成、结构与效果及其发展。大卫•弗里德曼认为,法经济学包括预测待定法律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解释特定法律为什么会存在、确定应该存在怎样的法律规则3个主要部分。罗伯特•考特与托马斯•尤伦认为,法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应该是经济学的,如最大化、均衡和效率,并主张用经济学概念来替换法学中诸如正义、权利、义务、过失等概念。查尔斯•罗利认为,立法制度并不是独立于经济体系之外的,而是经济体系中的一个变量,法经济学应该运用经济理论和计量经济学方法来检验法律和立法制度的形成、结构、过程与影响。系统法学(legalsystemsscience),则是综合运用系统学理论与技术,以及其他学科先进理论与技术,研究法制系统的运行机制及其演化规律的一门科学。所谓法制系统的运行机制,就是指法制系统的结构及运行原理,以及法制系统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等。显然,法制系统的运行机制是空间上的概念。其中,法制系统是指包括法律、立法、法律执行、法律监督和法律宣传教育机构等,法制系统环境是指包括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与法制系统相关的因子。所谓法制系统的演化,就是指从法制系统在时间维度上的动态变化,包括法制系统的生成、演替或进化。系统法学在法学中的应用就是法制系统工程,法制系统工程(legalsystemsengineering),就是综合运用系统科学、信息科学技术和法学科学知识,研究和解决法制系统的创建、运行和维护问题的法律实践。法制系统工程是系统法学在法治实践中的实际运用。由于系统学的综合性,系统法学也继承了其综合性。系统学的理论基础是数学、物理学、化学与生物学,系统学提取其中的基本思想、基础理论与技术方法,还吸收社会科学尤其是管理学中一些基本思想、理论与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容,创新发展自己的理论、技术与方法。这些理论、技术与方法又为这些学科及其它学科提供支撑。系统法学除了继承了系统学理论框架之外,同样还融合了法学理论框架。

2013年,张国庆根据这一框架,在《系统法学:良法善治方法》中,构建了系统法学的学科架构。基本理论:法哲学中涉及系统法学的内容(系统法哲学),法理学中涉及系统法学的内容(系统法理学),系统法学基础理论,包括系统法学基本原理、基本目标任务等。基本方法:系统法学方法学,法制系统结构学,法制系统功能学,法制系统模型学,立法的系统方法学,数学法学。应用技术:系统系统仿真学,法制系统工程学,法制信息学,法制评价学,法制系统管理学,法制监督学,系统经济法学,系统行政法学,系统刑法学,系统生态法学。系统法学理论框架的基础是系统学与法学,将系统学的结构分析方法、功能分析方法、模型分析方法、数学分析方法等系统分析方法引入系统法学,对法制系统、立法与司法进行分析与评价。由此可以看出,法经济学仅仅只是采取经济学方法对法律进行分析评价,而系统法学不仅仅是全部继承了法经济学全部理论、技术与方法,还在其基础上,抛弃了经济学中的机械论思想,引入生态论为其思想基础,在对法制系统进行分析评价基础上,对法制系统进行科学管理。

2法制评价

法制评价,是系统法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还是开展法制系统管理的基础。张国庆在《系统法学:良法善治方法》总结了法制评价的基本方法包括数据标准化、数据的表示与分析评价。

2.1法制系统的数据标准化法制系统的分析研究涉及到大量数据,通常所采集到的原始数据,往往难以直接进行分析研究,需要先进行预处理,得到标准化的便于分析研究的数据。数据预处理(datapreprocessing),是指在对数据分析研究之前,对原始数据进行的一定的处理,使得数据符合分析研究要求。在数据挖掘中,数据预处理方法包括数据清理、数据集成、数据变换、数据归约等。这些数据处理技术在数据挖掘之前使用,大大提高了数据挖掘模式的质量,降低了实际挖掘所需要的时间。2.2法制系统的数据表示对任何系统进行分析研究,都需要选择合适的参量来描述系统。在物理学中,通常把描述体系宏观状态的独立参量的数目称为自由度,并按不同性质把参量分为力学参量、几何参量、热学参量、化学参量、电磁参量。同样地,我们也可以仿照物理学中的这种定义,对法制系统的参量进行定义。具体原因:一是任何系统,包括法制系统,都可以近似地使用合适的参量进行描述和分析;二是可以直接借鉴物理学、数学中非常成熟的描述与分析方法,如熵分析、场分析、网络分析等,对法制系统进行分析。

2.3法制系统评价法制系统评价(systemevaluation),是根据预定的法制系统目标、结构和属性,用有效的标准测定法制系统的性质和状态。其目的是为了描述法制系统的状态或方案的效果,即在法制系统目标明确的前提下,对法制系统方案占用或消耗资源进行评审,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生态安全、实施上可行的最优或满意的方案,为决策提供依据。

3林业法治效益分析与评价

法治效益分析是法制分析评价的一部分,法治效益的分析评价,可以借鉴目前比较成熟的标准化效益评价方法,结合法治效益特点,对法治效益进行评价。具体到林业法治效益分析评价而言,除了应当遵从一般法治效益的特点外,还要考虑到林业效益具有较强的公益性、生态性、外部性等特点,才能对林业的法治效益进行客观而公正的评价。

3.1分析评价指标体系鉴于林业的特点,林业法治效益要充分体现林业法治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大方面,因此进行林业法治效益评价,要从实施林业法律前后的三大效益以及法律的科学性等方面,对林业法治过程的科学性、公正性、公平性进行检验,通过林业法治效益的评价,促进林业法治质量的提升。因此,林业法治效益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包括生态方面、资源节约方面、林产品与服务质量方面、市场化方面、科学技术方面、经济效益方面等。在经济效益评价方面,应该着重对林农增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林产品与服务品质量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在社会效益评价方面,要着重对社会发展水平、林农素质、文化生活、科技水平等提高情况的分析评价。在生态效益评价方面,着重对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尤其是对森林资源与环境质量影响的分析评价。

3.2分析评价数据基础林业法治效益分析评价基础数据计算理论与方法,可以直接采用现有成熟的森林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理论和方法,通过对林业法治活动进行全面计量,为林业法治效益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3.3数据计算与合成数据计算与分析,可以根据不同的评价指标特点,选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数据包络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法、灰色综合评价法、多元统计评价法等方法,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处理。然后,按照指标层次和相应的权重,按照评价要求,对其进行分层合成。

林业法论文范文第5篇

我国的占地面积较为广阔,因此涉及多个温度带,例如:温带、热带、亚热带等,造成我国气候多样化,生物种类丰富的特点,因此我国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为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就忽略了对我国森林的保护,为了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一味的乱砍乱伐,造成我国的森林面积急剧减少,严重影响了我国林业的正常发展。现阶段,虽然我国认识到森林保护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是需要恢复遭受破坏的森林资源存在很大的难度,因此需要加大我国林业建设的力度与提高管理水平,在现阶段我国林业的基础上,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国目前人工造林面积达到了3300万hm2,但是迅速生长与丰产标准达标的面积却仅有213万hm2,而蓄积量水量在33.3m3/hm2,约占1/3世界平均水平。虽然每年都在大面积植树造林,但是成活与高产却一直是一个难题,严重影响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营林造林的重要性

2.1水土保持的效果良好随着我国气候变化多端,水土流失日渐尖锐,很多区域中的植被覆盖率较低,遇到雨水的冲刷后,大量泥沙被冲入河中,极大的破坏了我国的田地,泥沙随着河水的流动而发生迁移,等到入海口位置,由于河床较高,泥沙被堵住,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入海口的河床由于泥沙的沉积不断的升高,埋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破坏了我国的生态平衡,造成极大的损失。而营林造林是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的最有效方法。

2.2满足人们的需求营林造林不仅能够保证我国林业的面积,而且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人类提供有用的物质,减少噪音污染。例如马尾松不仅在我国建筑、家具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还能够获得松脂,在医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马尾松的根部与树干还可被用来进行茯苓等品种的培养,在我国长江流域中得到广泛的种植,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

2.3防风固沙随着我国植被破坏的日渐严重,沙尘暴在我国肆虐,严重影响我国的空气质量,破坏田园,如果以此速度发展下去的话,我国的城市势必会被风沙覆盖,成为废墟,而营林造林能够有效抵御风沙的侵袭,改善我国的空气质量,打造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

2.4产生经济效益营林造林不仅能够增加我国的绿化面积,而且能够产生很大的林业经济效益。实际上,林业资源的存在本身就具备很高的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对于林木原材料的需求,满足人类正常生产生活的需求,同时还产生系列化的附加价值。例如观光、林产品以及旅游等,属于不可估量的一种财富。

2.5环境保护营林造林最大的作用就是净化空气,利用树木自身的光合作用,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释放氧气,满足人们维持生命体征的需求,减轻温室效应,同时又可以吸收人们生产生活排出的废弃,减少空气中的粉尘量。

3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营林造林工作

3.1做好种苗的育种工作营林造林是实现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营林造林中种苗生产工作又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且种苗的质量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情况,质量好的种苗才能保证树木的生长速度。因此要重视种苗的生产,通过科学技术进行种苗的生产。严把种苗选择的质量关,重视种苗的繁育速度。充分利用我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快种苗的繁育过程中,以解决我国种苗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可根据林业生长的需求,建设种苗繁育基地,保证种苗的质量与基地的规范化发展,为我国林业的发展提供优良的种苗。提高林业种苗重要性的宣传力度,鼓励使用良种,可通过奖励措施提高人们选择良种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2大力发展森林后备资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重视天然林的保护工程,以保护我国现有的森林资源,从而实现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严格按照要求执行天然林的砍伐,以对我国木材的产量进行调整,同时,加大营林造林的力度,以全面保护我国天然林,可采取封山育林等方式,来实现保护天然林的目的。

3.3改革林业体制,提高林业发展速度对我国目前的林业产权制度进行改革与创新,为我国林业的发展添加新的动力。在林业体制改革过程中,可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管理制度,改变我国粗放经营的林业方式,可根据林业的作用分为两大类:公益林与商品林,公益林主要是针对我国的社会服务与生态服务,是由我国政府负责,并依靠社会力量共同努力建设,实施经营责任制,凡是属于公益林范围的森林资源,政府需要通过多种途径给予经营者合理的补偿,而经营者也放弃公益林的经济效益收益权与经营自主权,若不按照规定要求执行的话,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商品林范畴中的森林资源主要是为市场提供所需的木材与林产品,通过现代化手段,提高森林的生长速度,政府需适当的放宽政策,满足市场需求,采取自主经营模式,最终目标是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只有这样才能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促进我国林业资源的快速发展。

3.4明确营林造林工作中重点林业严重影响我国的生态建设,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因此需要做好日常的营林造林工作,以推动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只有重视林业资源的保护,才能实现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林业质量管理的意识,改变我国陈旧落后的重造林轻管理理念,好的林业质量才能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提高林业质量管理的力度,做好日常监督工作,从而保证营林造林的质量,根据本区域中林业发展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并建立详细的档案。

3.5增加营林造林的资金成本投入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营林造林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重视林业的发展,并增加了资金成本的投入,我国各地中出现了很多重点项目,例如长江防护林、西北防护林等,为我国林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与机遇。在充分利用国家拨款的同时,积极鼓励全社会参与生产建设,并为其提供优惠的政策,扩大林业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6改善营林造林经营方式集约型经营方式是保证我国营林造林质量的主要手段,因此要改善粗放经营方式,使用集约型经济方式,彻底改变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使用机械整地、化学控草等方式,实施耕带整地造林方式。可在营林造林的过程中,增加抚育间伐、修枝整形以及配方施肥等操作,做好森林资源的定向培育,提高营林造林的产量与质量。通过林下利用与复层林经营的方式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