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技

科技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科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科技

科技范文第1篇

近一年来,郭家堡乡科技工作在区科技局的领导和指导下,在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了“经济建设必须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科学进步,就没有社会进步。以扩大科技应用为出发点,,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为突破口,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途径,以发展经济有利于农民增产增收为目的。在全乡上下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为全乡经济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我乡今年成立了专业科技工作领导组,组长由乡长亲自担任,副组长由乡政府主要副职担任,成员吸收了教委、农业、林业、畜牧、统计等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了有23人组成的专业科技领导组。各村相应成立了专抓机构,配备了以科技副村长负责的主管人员、分管人员。乡党委多次专题研究、布署科技工作,制定了工作计划和措施,主要领导科技意识普遍提高,对科技工作十分重视,积极支持。

二、狠抓落实、强化培训。

重视宣传工作,加大力度、狠抓落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科技下乡、科技赶集、制作标语、举办讲座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宣传科技,普及种植、养殖和加工方面的实用知识,各村都订有科技报,组织外出学习参观,加强科技宣传工作,营造了学科技、用科技、科技致富的良好氛围和社会环境。全年各种培训次数累计30余次,参加培训人数达2000余人,培训内容涉及蔬菜种植,温室大棚的前、中、后期管理,病虫害防治,计算机信息技术,信息搜集与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三、提高了科普文明建设。

全乡科普文明户达1800余户,科技示范户5000余户,1700余人取得了绿色证书,800余人取得了农民技术职称,农广校毕业生达到700余人,每年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参观等活动人数达3万余人次。农民科技素质明显提高,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应用推广。

四、完善了科技服务组织,加强了农村信息化建设。

我们注册成立了“郭家堡乡农科信息交流协会“,吸收了各村的科技情报信息员、运输大户、种植大户、养殖大户为会员,召开例会,业务范围涉及科技推广、科技服务、信息交流业务培训,更好地为农民兄弟提供了服务。

完善了“乡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组织建设,召开了专门会议,明确了领导、成员及其分工,制定了工作制度、工作职责。

今年我乡还专门设立了科普培训室,下设培训基地13个,试验示范基地3个,全乡17个行政村全部配齐科技副村长,各村都有自己的农民技术学校,成立农资服务联系点3个。

为全乡17个行政村和4个公司分别制作了网页,放到了晋中市网通门户网站“汾河信息港”上,并且在8月份郭家堡乡政府网站也建成开通,更好的促进了科技工作的开展。

现代社会电脑和网络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接收与发送工具。我们与晋中市网通经过协商,达成协议。为部分村村委会配备了电脑,并接通了宽带。让电脑真正为科技工作服务,真正成为农村科技工作人员的得力助手。

全乡17个行政村,其中16个行政村的学校都建立了远程教育卫星接收站,15个行政村的学校建立了多媒体教室。我们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资源,把各学校作为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和远程教育的培训基地,实行资源共享,对各村青壮年实施培训。

五、强化智能化农业信息处理系统的推广应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推广智能化农业信息处理系统我乡是全区的示范户。几年来,我们一直对此项工作比较重视,聘请专家、技术人员进行讲课,现各村已普遍有骨干人员掌握了智能化农业信息处理系统的知识并应用到实践中,特别是查找防病治病的方法、专家讲座、专家咨询等。为农民技术需要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六、组织实施了一批科技计划,推广了一批农业实用技术,引进了新产品安家落户。,

今年我们把各村科技副村长定为科技情报信息员,对各村农副产品、林业、畜牧等信息,比如供、求、防、治等农民所需收集起来,有针对性的解决农民实际存在的问题。

利用远程教育推广了蔬菜种植、温室大棚的前、中、后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一批农业科技实用技术。

引进了西黄柿种籽和栽培技术,先就此项目在王村试验成功后,我乡在王湖航天育种基地开始种植。今年已成功上市,经济效益可观。

七、为企业进行信息服务。

我们利用乡政府网站对辖区内各企业的基本情况在网上进行宣传,对各企业的产品信息进行。

八、科技推动龙头企业的发展。

全乡全年扩规技改项目6项,有贝斯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技改扩规占地200亩,投资2.5亿元,建成后将大规模提升该公司高、精、尖纺织机械生产。今年一期投资1.2亿元,现已投入2000万元。其他项目有恒天纺织有限公司的扩建项目、山西晋中博威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新建项目、福晋纺机扩建、万邦公司“铬铁系列产品扩产”等项目。科技含量的提高强有力的推动了企业的发展。这些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了城乡经济的发展。

九、调动各级科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组织管理好科技工作人员。

全乡科技工作能否全面活跃起来,关键在于能否激发了乡村两级科技干部的工作热情,乡党委、政府把科技工作列入全乡双文明考核的内容中,以引起各村干部对科技工作的重视,要求象重视计生工作一样重视科技,象对待教育工作一样对待科技投入。我们科技办还对各村科技干部建立了工作制度,学习制度和例会制度,并进行综合考核。在技术宣传培训、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重视工作落实、服务职能及效果四大方面。根据各村具体情况进行细化、量化,责任到人,落实时间、地点,实行百分考核,极大的激发了广大科技人员的敬业精神,提高了科技工作的进展,保证了质量。

十、多渠道筹资,努力动员各方加大对科技的投入。

为了保证和满足科技活动经费需要,保证重点工程顺利实施,我们在扩大科技投资上的指导思想是:“争取上级部门多补、乡村两级全力支持,优惠吸引客商投入,盘活民间闲散资金。”今年全乡各村在科技投入上普遍加大,无论是学习资料购置上,还是聘请专家讲课上,组织外出参观学习上都全力以赴得到乡、村两级的支持。并得以资金的保证。

总结近一年来,我们郭家堡乡科技工作做了一些工作,但还有差距,部分领域还不甚理想。在2006年剩下的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我们一定对照上级科技部门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做到机制上再创新、措施上再完善、工作上再落实,查漏补缺的同时,准备利用农民冬闲季节再做三项工作:

一是利用远程教育在全乡所有村开展大规模的培训工作。我们已经制定了工作方案、工作计划。在推广了蔬菜种植、温室大棚的前、中、后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的基础上,扩大培训内容,把沼气安装应用、红枣栽培等嫁接技术,特色农业培训,计算机信息技术,信息搜集与,法律知识和卫生保健,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应用技术列入培训范围。根据各村不同的需求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重点对村科技人员和农村知识青年进行以科技为主的综合性培训,让每个村都有人能掌握信息收集、开发、利用、,形成集推广、就业指导、政策咨询于一体的富民“绿色通道”,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民的生产盲目性和风险系数。

二是准备在郭家堡乡政府网站上建立一个专门的“科技兴农信息网”。把各村科技情报信息员收集的农副产品、林业、畜牧方面供、求、防、治的信息,以及方方面面的农科实用技术放到网上,让农民从互联网上了解到外面的信息,外面的人能看到我们郭家堡的农科信息。让我们的信息走出去,别人的信息反馈回来。真正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

三是根据实际情况,先在条件具备的部分村建立科技活动室,让农民利用冬闲季节充电,也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

2007年我乡科技工作计划如下:

一、继续抓好常规性的宣传、培训工作。利用农民远程教育在个村推广农民实用技术、劳动力转移培训,让农民掌握并运用科学种地、养殖、外出务工。

二、继续完善各种科技服务组织,运作好“郭家堡乡农科信息交流协会”,进一步搞好信息的交流和合作,让农业科技进村入户。

三、突击抓好引进新产品、新技术工作,重点抓好科技示范项目的建设。

四、继续加强我乡的农村信息化工作,让互联网在我乡“打造三晋三产大乡”的战略工程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五、创建技术中介服务机构,服务于农村、农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六、加强科技在企业发展中的含量,推动企业技改工作的进展。

七、抓好科技管理工作,发挥好科技服务能力。

科技范文第2篇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我乡今年成立了专业科技工作领导组,组长由乡长亲自担任,副组长由乡政府主要副职担任,成员吸收了教委、农业、林业、畜牧、统计等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了有23人组成的专业科技领导组。各村相应成立了专抓机构,配备了以科技副村长负责的主管人员、分管人员。乡党委多次专题研究、布署科技工作,制定了工作计划和措施,主要领导科技意识普遍提高,对科技工作十分重视,积极支持。

二、狠抓落实、强化培训。

重视宣传工作,加大力度、狠抓落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科技下乡、科技赶集、制作标语、举办讲座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宣传科技,普及种植、养殖和加工方面的实用知识,各村都订有科技报,组织外出学习参观,加强科技宣传工作,营造了学科技、用科技、科技致富的良好氛围和社会环境。全年各种培训次数累计30余次,参加培训人数达2000余人,培训内容涉及蔬菜种植,温室大棚的前、中、后期管理,病虫害防治,计算机信息技术,信息搜集与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三、提高了科普文明建设。

全乡科普文明户达1800余户,科技示范户5000余户,1700余人取得了绿色证书,800余人取得了农民技术职称,农广校毕业生达到700余人,每年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参观等活动人数达3万余人次。农民科技素质明显提高,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应用推广。

四、完善了科技服务组织,加强了农村信息化建设。

我们注册成立了“郭家堡乡农科信息交流协会“,吸收了各村的科技情报信息员、运输大户、种植大户、养殖大户为会员,召开例会,业务范围涉及科技推广、科技服务、信息交流业务培训,更好地为农民兄弟提供了服务。

完善了“乡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组织建设,召开了专门会议,明确了领导、成员及其分工,制定了工作制度、工作职责。

今年我乡还专门设立了科普培训室,下设培训基地13个,试验示范基地3个,全乡17个行政村全部配齐科技副村长,各村都有自己的农民技术学校,成立农资服务联系点3个。

为全乡17个行政村和4个公司分别制作了网页,放到了晋中市网通门户网站“汾河信息港”上,并且在8月份郭家堡乡政府网站也建成开通,更好的促进了科技工作的开展。

现代社会电脑和网络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接收与发送工具。我们与晋中市网通经过协商,达成协议。为部分村村委会配备了电脑,并接通了宽带。让电脑真正为科技工作服务,真正成为农村科技工作人员的得力助手。

全乡17个行政村,其中16个行政村的学校都建立了远程教育卫星接收站,15个行政村的学校建立了多媒体教室。我们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资源,把各学校作为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和远程教育的培训基地,实行资源共享,对各村青壮年实施培训。

五、强化智能化农业信息处理系统的推广应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推广智能化农业信息处理系统我乡是全区的示范户。几年来,我们一直对此项工作比较重视,聘请专家、技术人员进行讲课,现各村已普遍有骨干人员掌握了智能化农业信息处理系统的知识并应用到实践中,特别是查找防病治病的方法、专家讲座、专家咨询等。为农民技术需要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六、组织实施了一批科技计划,推广了一批农业实用技术,引进了新产品安家落户。

今年我们把各村科技副村长定为科技情报信息员,对各村农副产品、林业、畜牧等信息,比如供、求、防、治等农民所需收集起来,有针对性的解决农民实际存在的问题。

利用远程教育推广了蔬菜种植、温室大棚的前、中、后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一批农业科技实用技术。

引进了西黄柿种籽和栽培技术,先就此项目在王村试验成功后,我乡在王湖航天育种基地开始种植。今年已成功上市,经济效益可观。

七、为企业进行信息服务。

我们利用乡政府网站对辖区内各企业的基本情况在网上进行宣传,对各企业的产品信息进行。

八、科技推动龙头企业的发展。

全乡全年扩规技改项目6项,有贝斯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技改扩规占地200亩,投资2.5亿元,建成后将大规模提升该公司高、精、尖纺织机械生产。今年一期投资1.2亿元,现已投入2000万元。其他项目有恒天纺织有限,公司的扩建项目、山西晋中博威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新建项目、福晋纺机扩建、万邦公司“铬铁系列产品扩产”等项目。科技含量的提高强有力的推动了企业的发展。这些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了城乡经济的发展。

九、调动各级科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组织管理好科技工作人员。

全乡科技工作能否全面活跃起来,关键在于能否激发了乡村两级科技干部的工作热情,乡党委、政府把科技工作列入全乡双文明考核的内容中,以引起各村干部对科技工作的重视,要求象重视计生工作一样重视科技,象对待教育工作一样对待科技投入。我们科技办还对各村科技干部建立了工作制度,学习制度和例会制度,并进行综合考核。在技术宣传培训、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重视工作落实、服务职能及效果四大方面。根据各村具体情况进行细化、量化,责任到人,落实时间、地点,实行百分考核,极大的激发了广大科技人员的敬业精神,提高了科技工作的进展,保证了质量。

十、多渠道筹资,努力动员各方加大对科技的投入。

为了保证和满足科技活动经费需要,保证重点工程顺利实施,我们在扩大科技投资上的指导思想是:“争取上级部门多补、乡村两级全力支持,优惠吸引客商投入,盘活民间闲散资金。”今年全乡各村在科技投入上普遍加大,无论是学习资料购置上,还是聘请专家讲课上,组织外出参观学习上都全力以赴得到乡、村两级的支持。并得以资金的保证。

总结近一年来,我们郭家堡乡科技工作做了一些工作,但还有差距,部分领域还不甚理想。在2006年剩下的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我们一定对照上级科技部门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做到机制上再创新、措施上再完善、工作上再落实,查漏补缺的同时,准备利用农民冬闲季节再做三项工作:

一是利用远程教育在全乡所有村开展大规模的培训工作。我们已经制定了工作方案、工作计划。在推广了蔬菜种植、温室大棚的前、中、后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的基础上,扩大培训内容,把沼气安装应用、红枣栽培等嫁接技术,特色农业培训,计算机信息技术,信息搜集与,法律知识和卫生保健,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应用技术列入培训范围。根据各村不同的需求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重点对村科技人员和农村知识青年进行以科技为主的综合性培训,让每个村都有人能掌握信息收集、开发、利用、,形成集推广、就业指导、政策咨询于一体的富民“绿色通道”,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民的生产盲目性和风险系数。

二是准备在郭家堡乡政府网站上建立一个专门的“科技兴农信息网”。把各村科技情报信息员收集的农副产品、林业、畜牧方面供、求、防、治的信息,以及方方面面的农科实用技术放到网上,让农民从互联网上了解到外面的信息,外面的人能看到我们郭家堡的农科信息。让我们的信息走出去,别人的信息反馈回来。真正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

三是根据实际情况,先在条件具备的部分村建立科技活动室,让农民利用冬闲季节充电,也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

2007年我乡科技工作计划如下:

一、继续抓好常规性的宣传、培训工作。利用农民远程教育在个村推广农民实用技术、劳动力转移培训,让农民掌握并运用科学种地、养殖、外出务工。

二、继续完善各种科技服务组织,运作好“郭家堡乡农科信息交流协会”,进一步搞好信息的交流和合作,让农业科技进村入户。

三、突击抓好引进新产品、新技术工作,重点抓好科技示范项目的建设。

四、继续加强我乡的农村信息化工作,让互联网在我乡“打造三晋三产大乡”的战略工程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五、创建技术中介服务机构,服务于农村、农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六、加强科技在企业发展中的含量,推动企业技改工作的进展。

科技范文第3篇

第二、科技工作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科技工作千头万绪,技术开发、技术引进、技术转化、宣传普及都是属于科技工作,但总有个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我觉得科技创新是最重要的。科技创新是整个科技进步的核心,科技创新是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点,是科技工作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主要途径。所以科技工作、科协工作要紧紧围绕科技创新这个核心,要不断强化科技创新意识,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四个第一,第一个第一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是否自觉地把科学技术当作第一生产力呢?那不一定,要不断强化。第二第一是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作为第一增长点。第三个第一是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第四个第一是第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刚才讲科技工作要以服务经济促进发展为中心,科技工作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科技创新并不神秘,关键是看你市场实现程度如何?像我们现在所用的集装箱,就是一个科技创新。

第三就是科技创新要全面推进,但也要突出重点。在*这个重点就是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现在我们*专利不少,授权也挺多,论文也不少,还有很多评上一等奖、二等奖。但是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能力的有多少?以为科学技术都是生产力是错误的,科学技术必须一定的转化环节,才能转化为第一生产力。马克思讲,只有运用于生产过程的科学技术才是现实的生产力。论文只是放在书上,它不是生产力,只有通过一定的转化过程,才能变为生产力,这就是成果的转化运用,也是最薄弱的环节,成果转化大有文章可做,科技创新全面推进就是整个转化过程,该做什么做什么,有人搞科技攻关,有人搞发明创造,有人搞转化。转化运用本身就是一种很重要的创新。假如在科技成果转化做够文章,那科技工作肯定欣欣向荣。科技工作要在第一生产线发现课题,地级市科技工作重点就是转化运用。知识产权的大部分工作也要落实到科技转化上,没有转化运用,科学技术只是潜在的生产力。

第四、科技创新一定要以企业为主体,不是以科技机关为主体。主体的意思就是开发要以企业为主体,投资要以企业为主体,科技经费1000多万全部拿去投资的也没多大用处,是用来管理的。企业是开发、投资主体,就应该是成果享用主体,也是承担风险的主体。科技机关的观念就是要转变过来,企业就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特别是骨干企业。科技开发、人员、活动、转化都在企业。科研活动要以企业为基地,出成果是在企业,风险也是企业承受。

科技范文第4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考核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之光行动计划”的实施,将“科技之光行动计划”作为推进全市科技工作的抓手,纳入目标考核。年初,市科技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实际对科技之光行动计划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行了调整,并以科技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印发下达了目标任务。同时,加强在半年和年终对实施情况的调研与抽查。各区县均加强了对“科技之光行动计划”的领导。对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落实,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同时将“科技之光”完成情况纳入“一抓一”考核和区县党委、政府目标考核内容,为计划任务完成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加强产学研联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在实施“科技之光行动计划”过程中,我市将推进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作为推动*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的突破口。着力搭建合作平台,创新合作模式,营造合作环境。围绕酒业、化工、机械、能源和优势农业的产业升级,市政府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产学研联合运行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意见》,制定了一系列推进产学研结合的政策措施。*年6月,市政

府与省科技厅联合举办了“*·*科技成果转化暨产学研合作洽谈会”。会前科技部门经过广泛的技术需求调研,征集企业技术需求45项;邀请省内外22所院校、9所科研院所参会,在会上科技成果68项;重庆大学、四川大学、中科院成都分院分别与市政府签署了校(院)市科技合作协议;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四川大学化工学院、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等11所院所与我市12户酒类、机械、化工等企业签署了13项科技成果转化协议,签约项目总投资2.8亿元,技术合同转让金额230万元,预计销售收入10.8亿元,利税2亿元。有关区县、企业也将推进产学研联合作为科技工作的重点。如泸县与四川师范大学开展县校合作,有关企业、单位与四川师范大学签订合作协议5项,目前有2项合作协议已经进入实质实施阶段。江阳区、纳溪区等在实施科技富民强县项目过程中也加强了与省农科院、省林科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老窖股份公司与中科院过程所共同开展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富含纤维素残渣制备功能材料及其燃料油生物脱硫的应用”通过国家“863计划”答辩;该公司与江南大学共同开展的产学研合作项目“生物技术产品规模化生产配套技术与工艺的研究与示范”获得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支

持。产学研合作促进成果转化的机制在我市基本形成,合作效果逐步凸现,为我市“科技之光行动计划”顺利实施提供了技术、人才保障。

三、加强机制创新,完善科技服务

在实施“科技之光行动计划”的过程中,市、区(县)科技部门及有关单位围绕加速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进机制和体制创新,收到明显效果。一是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推进“*酒业集中发展区质量监督检验控制中心”和“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库”等省级科技基础平台建设。*老窖股份公司成为四川省白酒产学研合作创新联盟的建设平台。二是积极探索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模式。市科技局通过调研,并和金融部门协调沟通,与市兴泸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签订了《关于共同促进*市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合作协议》,探索科技与金融结合,解决高新技术企业资金瓶颈的投融资途径。在合作框架内,促成省开发银行分别向科瑞德制药、邦立重机分别贷款300万元、500万元。三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泸县在实施科技富民强县行动中,积极开展科技特派员试点,选派科技特派员64人,探索、总结出“市场带动型”、“技术推动型”和“实体创业型”科技服务模式,推广新技术195

项、新产品181项,实施科技开发项目115项,联建利益共同体18家,建专合组织22个,创办公司或经济实体10家,项目投资达2737万元,实现利润1331万元,带动农民增收11043万元。受到省科技厅表彰奖励,并得到国家科技部肯定。四是建立鼓励科技人员创新的激励机制。市政府修订了《*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提高了科技成果奖励奖金额度。区(县)、企业也普遍完善了激励机制。如长起公司对技术人员实行岗位工资加效益工资。长液公司设立了新产品开发奖、非标产品开发奖、技术创新效益奖。*老窖公司20万元重奖对科技创新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这些机制的创新,有力地调动了科技人员积极性。

科技、经济、农口等部门积极围绕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在企业申报项目、创新能力与科技平台建设、技术应用与推广等方面做好服务、协调。有关区、县组织开展的科技政策宣传会、科技企业联谊会、民营科技企业职称评定等活动,得到民营科技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可和欢迎。

四、加大科技投入,强化支撑条件

市、区县均在一定幅度内增加了对科技的投入,强化了对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经费支撑。一是财政应用技术研究与开投入均有增加。市本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

较去年增长10%。古蔺县较去年增长145%,龙马潭区增长48.5%,泸县增长30%。市、区县均将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及中小型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列入了财政预算。市财政兑现6户企业*市技术创新奖90万元。二是科技之光行动计划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证了科技之光行动计划开展工作和奖励经费的落实。三是企业用于技术研发的投入大幅增长。如*老窖股份公司在实施“科技之光行动计划”时加大了研发投入,*年共计投入研发经费1.2亿元,新转化科技成果5个,申请专利16件,开发新产品90余个,成果转化新增产值6.8亿元,新增利税2.5亿元。四是积极争取国家、省科技计划对“科技之光行动计划”项目的支持。截至目前,我市获得国家、省立项的科技项目43项(归口市科技局,不含泸县),已到位资金986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8项,已到位资金405万元;省级32项,到位资金581万元),比去年增加290万元,增长41.7%。

“科技之光行动计划”实施三年来,促进了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逐步建立,加快了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的转化,推动了我市支柱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起到

积极作用。但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差距,主要体现在:

一、对“科技之光行动计划”的财政支撑力度不够,投入不足

虽然市、各区县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都有所增长,但基数都较低,总体上对科技成果转化缺乏有力的扶持;部分企业对项目投入不足,影响了项目实施的效果。

二、产学研结合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部分企业合作意识不强,合作信息不畅,渠道单一,加之自身人才不足,致使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需要政府经济、科技等部门在这方面给予引导和支持。

科技范文第5篇

1.科技旅游对科技的作用

首先,科技旅游是科技普及的新途径。科技旅游是一项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新兴事业,它增强了教育的科技内涵,起到科普宣传的作用。科技旅游项目将科普和旅游、娱乐与学习完美地结合起来,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在科技旅游过程中向游客传递科技知识、科学理念和探索精神是传统旅游形势所不能做到的。通过科技旅游来传播科学知识的形式无疑是科普工作的一大进步。

其次,科技旅游是提高科学素养的新方式。我国当前扫除“科盲”的形势和任务比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扫除“文盲”的形势和任务还要严峻和紧迫。其实唯心主义和封建迷信思想,主要是由于对一些事物和现象的不了解而产生的。参加科技旅游,观测自然现象,操作、科学实验,听取科学报告,参与科普演示,就能够对自然世界的存在方式、层次结构、演化发展及其客观规律具有初步和基本的了解,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提高和增强分辩科学与伪科学以及抵制各种愚昧、迷信和歪理邪说的能力。

再次,科技旅游是推动科技发展的新动力。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创新,而科技旅游不仅有助于提高人们思想科学性和客观性,更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科技旅游,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就能够使人们懂得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和一般原理,了解科学研究的大致过程和主要方法,提高和增强创新意识,激发智慧和创造力,形成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尊重事实、鼓励创新的良好风尚。

2.科技旅游对经济的作用

第一,科技旅游对产业间的融合与渗透

科技旅游为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的结合提供了良好的切入点,有利于二、三产业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发展科技旅游不仅在目前国有企业改革中,为工业企业部门发展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确立了良好的途径,而且在政府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方面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

科技旅游促使农业与旅游业之间直接融合良性互动,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有利于农村和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科技旅游可以大幅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是改善农村面貌的重要途径。更为重要的是农业科技旅游的开展,为促进农业科技创新、转化、交流与推广提供了无限的机遇,这就意味着农业科技旅游的发展,将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这是传统的观光旅游所望尘莫及的。

第二,科技旅游对旅游产业结构的拓展与优化

科技旅游既是对传统旅游形式优点的借鉴和继承,也是对传统旅游产业不足的弥补和完善,这就为旅游产业拓展了崭新的形式和内容。与此同时科技旅游对现有旅游资源科学文化价值和积淀的深刻挖掘和努力刻画,使之能够发挥资源的深度效应,提高旅游产品的品味和档次,从而为旅游产业创造高附加值,增添蓬勃生机。科技旅游是对现有资源的合理整合,使之表现形式更加新颖,内涵更加丰富,实质更加科学,从而避免了旅游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3.科技旅游的社会作用

第一,科技旅游有助于促进文化传播。作为一种特殊的科技学习活动,科技旅游能使人们在涉足、观赏、接触、体验异地科技文化时得到所需的额外信息和知识,不断提高认识世界和认识自我的能力。它对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推动人的科技交流,增加人的文化储备,都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科技旅游,人们能够在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科学文化成果的同时,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科学文化,从而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第二,科技旅游有助于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一方面,开展科技旅游可以使人们认识到科技不是万能的,滥用科技是造成各种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它使我们清醒地看到人类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已十分严重,大自然允许我们失误的区间已所剩无几,通过科技旅游可以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全面提高人们的环境与发展意识,促使人们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环境道德风尚,同时担负起环保责任,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人们通过参加科技旅游可以开启心智,动手动脑利用废旧物品搞一些小发明小创造,变废为宝,既增加了科学技术知识又加强了环保意识,实为一举两得之举。

二、科技旅游的概念

科技旅游是将科技和旅游有机地结合为一体的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类型,其基本形式是以旅游资源中的科学技术要素和成分为基础,利用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进行科技和旅游的综合规划设计,形成集科普、生产、加工、销售、观光、尝试、体验、娱乐为一体的旅游活动或产品。

三、结束语

科技旅游的雏形出现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法国,起初是汽车制造公司为了宣传企业形象而组织的公众参观活动,之后众多企业争相效仿,科技旅游便由此开始盛行起来。随着科技旅游的发展,其功能也就自动显现或被挖掘出来并进行深化和拓宽,从最初的企业形象宣传功能拓展到现在的众多功能。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繁荣、社会的稳定发展以及人们需求的不断变化,科技旅游的功能也将会不断向纵深拓展。

参考文献:

[1]金颖若:科技旅游论[J].江汉论坛,2003,(10)

[2]李廷勇:浅论我国新兴旅游产业——科技旅游的开发[J].经济问题,2004,(2)

[3]曹晨:略论发展农业科技生态观光旅游业[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

[4]葛霆:21世纪科学将是全体的事业[J].2000中国国际科普论坛,2001

[5]刘艳:科技旅游的理论与实践阐释[D].沈阳东北大学,200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