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外阅读教案

课外阅读教案范文精选

课外阅读教案

课外阅读教案范文第1篇

以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全面落实学校本学年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和驾驭教育教学能力,强化教师专业化发展,扎实推进有效教学,奋力打造语文优质课堂,积极、稳妥、有效地深化语文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强化语文教学工作中的研究、服务、指导等功能,充分挖掘校本资源及学校特色建设的机遇,把弘扬“中华经典诵读”的特色建设渗透到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中。努力探索一条“科学、有效、低负、高质”的语文教学新路,继续围绕“构建学生主动发展型课堂教学模式”这个课堂改革的总课题深入研究。积极开展专题研究,重点拓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活动中学习的内涵,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端正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活动促发展,使教研工作更好地促进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力争使我校成为县级语言文字示范校。

二、教研组成员概况

本教研组共有6位老师,平均年龄在三十五岁左右,是一支比较年轻的教研队伍,但我们也面临着很多实际情况,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面临着从熟悉、磨合到工作中的相互配合,彼此的取长补短,共同研究,共同提高的过程。

三、工作目标

1.教学成绩:合格率100%,优秀率40%,100%学生乐学有长,参加校内外竞赛有突破;各班语文成绩有提高。

2.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努力提升教师整体水平,加强理论学习,强化教师专业化发展,推进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

3.常规教学:加强和完善教学常规检查,深入有效地开展教学常规工作,切实提高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考核五个环节的工作质量。

4.教研教改:认真学习并实施新课程标准、积极推行“学生主动发展型课堂教学模式”为中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以专题研究为主要形式,以教研组为主体开展教研教改的系列活动(包括课堂、作业、检测、落实双基、校本课程等改革)。

5.学生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开展师生同读书活动,组织演讲、朗诵、作文、古诗文背诵,规范字晋级、手抄报等各项校级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积累成果。围绕学校“古诗文诵读”这一特色,开展古诗文背诵大比拼活动。有计划的背诵《新课标》里小学生必背古诗,同时有所拓宽。

四、重点工作及措施

1.继续组织全组老师学习、实践《语文课程标准》,加强对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内容的认知、理解和应用,树立先进的语文课程理念。重点是处理好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实现三维目标的融合,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继续执行一人一堂研究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对外公开课制度,认真组织听课、评课,做好课堂即时指导。开展校内、外青年教师赛课活动,积极参加学区教师基本功大赛,以赛促教,促进课堂教学研究,促进教师的发展。

3.加强教研论文撰写工作。以有效教学为主题,各年级根据年段实际特点进行专题研究,写好有质量的经验论文,多写实践中有自己思考、做法的文章,加强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同时认真撰写教学反思。

4.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加强质量监控。

5.有效利用学校网络资源的优势,人人参与。鼓励学生和老师将自己的习作、作品发表在网上。

6.开展师生同读书、读名著活动,组织演讲、朗诵、作文、古诗文背诵,规范字晋级、手抄报等各项校级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网上作文竞赛。

7.围绕学校“古诗文诵读”这一特色,开展古诗文背诵大比拼活动。利用早读时间和中午课前十五分钟,有计划的背诵《新课标》里小学生必背古诗,同时有所拓宽。

8.各班在本学期中都要有计划地举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如:中高年级的手抄报,低年级的生活识字等,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社会。

9.落实各项语文常规工作,使学校语文教学工作扎实有效。做好“六认真”的检查记载。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做好课后辅导、认真写好课后反思、认真做好单元测试质量分析。规范学生作业及批改要求。组内进行四次定期和一次不定期的检查,并做到检查有记载,有反馈,发现优点及时表扬,发现问题认真及时解决。(第5周第一次教案检查;第7周第一次作业检查;第12周第二次教案检查;第14周第二次作业检查;第16周教导处抽查教案、作业。)

10.开学初各班制订好本学期课外阅读活动计划。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生读书活动,利用阅读课及课外阅读,设计一系列的阅读指导和训练,把读书与听、说、议、讲、编、写、画、演相结合。充分利用阅读一起分享、探讨、思考、感悟,使学生步入美好的阅读境域,在广泛的阅读中,启智怡神,丰富人文素养,从而增长学生的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

11.办好三次手抄报,根据年级不同由年级语文老师设计好模板。结合家长开放日进行学生课外阅读手抄报展示。

五、具体安排

九月份:

1.制订备课组及个人教学计划。

2.组织学习《新课标》解读材料。

3.组织组内教师互相听课、评课。

4.办好第一期黑板报。

5.办一次手抄报。

十月份:

1.一年级拼读比赛。

2.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及读书活动。

3.准备家长开放日的课及成果展示。

4.办好第二期黑板报。

5.办一次手抄报。

十一月份

1.中年级讲故事比赛。

2.单元测试质量分析、反馈。

3.高年级现场作文比赛。

4.办好第三期黑板报。

5.办一次手抄报。

十二月份:

1.中、高年级学生古诗文诵读汇报。

2.读书汇报活动,手抄报展览。。

3.优秀教案设计(每位老师至少一篇)

4.各年级规范字晋级活动。

5.办好第三期黑板报。

元月份:

1.制订复习计划。

2.上好复习示范课。

课外阅读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现状课程改革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高校中文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好这门课程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乃至人生理想都有重要帮助。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价值观念的变化,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等不能产生即时效应的基础学科一样,日益受到冷落。较之上个世纪80年代,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习积极性普遍降低,身为中文系学生不明了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现代名家名作的大有人在,不了解当代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作家作品现象也屡见不鲜。为数不少的学生并不通过阅读体味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深厚意蕴,当然也就不能深刻理解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这种现象不能不令人担忧,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在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时也动了些脑筋,作了些尝试性的教改探索,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注意授之以法,提升学生理论素养

学习中国当代文学,不单是让学生了解一些文学现象、文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透过现象、知识把握其内在联系,即把握文学发生发展规律,从现象、知识上升到理论的概括和思辨,给学生以理论武器,使之学会用以观照、解读文学现象、作家作品。在教学中凡能联系上升到理论的地方我们尽量突出理论色彩,讲出理论高度,力求以文学艺术规律来贯穿史的脉络,按规律来整合文学史的建构。如讲朦胧诗,不重于详尽解析某几位诗人及其诗作,而重在对朦胧诗整体性的理论阐释上,重心放在讲授朦胧诗的产生原因、概念界定,特别是审美艺术特征上。诗人诗作只在讲审美艺术特征时作为例子举出,与理论观点相印证。最后再讲朦胧诗何以为美-模糊认知、模糊美、美与模糊的“血缘”关系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对这个新崛起的诗群有个宏观上的理论的认知。再如讲新时期探索戏剧时,先讲探索戏剧的概念、类型、审美艺术特征、价值评估,然后再讲代表作《屋外有热流》、《野人》、《狗儿爷涅梁》、《桑树坪纪事》,学生就可以对戏剧探索潮流态势、成就有较为完整全面的了解。再如讲王蒙小说,如果用较多篇幅分析他的作品,介绍他的“敏锐感知、发现问题”、“既有传统手法,又有现代手法的文体革新实验”、“价值判断的矛盾性与多向性”,如此论述固然面面俱到、全面完整,但点到为止,理论穿透力不够,王蒙最突出的特点还是没能揭示出来。我讲此专题时把王蒙作为“东方意识流小说”的代表,突出他“第一个吃螃蟹”借鉴外国现代派手法写作意识流小说的开创之功,着重介绍其意识流小说三种主要技法,即追求感觉印象、内心独白以及自由联想的基本手段、梦幻描写、时空交叉的放射型心理结构形态。

讲这些观点时把王蒙的诸多作品作为例子穿插结合进去,这样既评介了王蒙作品,也显示了意识流小说的基本理论,使学生不独了解一位作家、几部作品,而且懂得意识流小说的精义,以后再读此类作品就可以举一反三了。再譬如讲一部作品的主题,倘若就题论题,单讲该作品主题必显单薄,如果探源索流,挖掘一下文学史母题,从主题学的视点审视该作品的主题,就深刻丰赡得多。如讲《红高粱》以“童年视角”为本体,从父母——当时13岁的豆官的感觉记忆中来写抗日斗争,从孙子“我”的追忆中回叙爷爷、奶奶的浪漫人生、在扭曲中蓬勃生长的人性。由此引申出文学史上的父亲主题。从最早的原型、荷马史诗奥德修纪海上漂流年后回乡与妻儿团聚的父亲讲起,讲到近现代流浪汉小说的寻找父亲——斯丁小说的恭维父亲——司汤达小说的敌视父亲——巴尔扎克小说的嘲笑父亲——卡夫卡小说的顺从父亲——乔伊斯小说的呼唤父亲,联系到中国文学的孝父主题,最后串连起当代文学王愿坚小说《亲人》的将错就错假认父亲、张承志小说《北方的河》渴望父亲、主人公在黄河找到了父亲周克芹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的关爱父亲、洪峰小说《奔丧》的冷漠父亲,这样便把作为父权文化产物的父亲主题的发展线索梳理出来,使学生从中了解文学主题自身的演变进化规律。

二、把握学科动态,拓展学生学术视野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解放运动和文艺理论上的拨乱反正,大量西方新潮文论被介绍进来,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产生了强烈的冲击,诱发了深刻的变化,带来了不少新课题、新方法。事实上,如今许多文学批评方法,如社会学、叙述学、女性主义批评、结构主义、神话---原型批评、解构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等研究分析方法都已运用到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里。在学术研究中,人们正用多向的思维方式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进行全方位、多侧面、多视点的研究,这众多的研究实绩在课堂教学上并没有充分被描述和运用。课堂上我们充分吸收这些最新学术成果,根据课程情况为学生讲解这些新理论、新方法。因为一种批评方法同时也代表着一种文学观念、一种批评视界。新理论、新方法的介绍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更为广阔的理论背景下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丰厚意蕴,而且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同的批评方法后有不一样的名著名篇,文学史中的名家常常会受到质疑,而未进入文学史的可能随着观念的更新,方法的转换能使人们重新发现它的价值。比如通俗文学过去一向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文学史几乎不涉及它,但现在,许多研究者都认为新文学与通俗文学不是敌对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又譬如对沈从文这样一位倾心于原始风情的作家,传统的分析方法往往将之排斥于文学史之外,然现今换一个角度,从原型批评的角度看,则可以发掘出其作品隐含的民间原型意象,并从中体味到为何《边城》及“边城”类作品会获得超越时空限制的艺术魅力。张爱玲同样如此,她的一篇篇带着苍凉意味的人生传奇小说,在主张写人生飞扬一面的时代里常被认为是市井小说而被漠视,但现依据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去观察和分析张爱玲小说,便可发现其小说的价值和意义。

她虽然写的大多是家庭婚姻,不写重大政治主题,但绝不是所谓市井小说。她以女性的深刻洞察力以及出众的才华对处于男权文化压力下的女性作了全面的描写,揭示了女人作为弱势群体既可怜又可厌的性格层面。而余华、残雪、格非等先锋派作家的作品则更是需要依据存在主义理论才能彰显出文本的价值和意义。先锋派作家们在文本中大多沉迷于写暴力和死亡,但他们书写的暴力和死亡与过去的文学描写不同,在先锋文学中,暴力成为一种普遍意义上的生存景观,死亡也是一件轻易发生的、日常的事件。先锋作家们这样描写暴力和死亡最终目的在于揭示生存的荒诞与虚无。这样的讲述学生觉得新鲜,课堂效果很好。当然在讲述这些新理论、新方法的过程中,应非常谨慎,不盲目拿来大肆“推销”,而是尽量做到自己理解不透的不讲,不切合我国国情的不讲,与中国现当代作品分析本身关系不密切的不讲。

三、完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早在2002年,我们便尝试着把教学内容做成课件进行讲授,多媒体教学不仅节约了时间,加大了课堂的教学信息量,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十分有效的手段之一:第一,能将复杂的事件叙述简单化。如小说《围城》的情节是以方鸿渐的生活道路为线索展开的,由于其经历复杂,所以叙述起来颇费时间,而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其经历绘成图表,则一目了然,避免了烦琐的叙述。这不仅对于一般比较复杂的叙事作品行之有效,而且对于梳理文学史的线索尤为实用。第二,能将相关背景材料文字图像化。在介绍作家、引证材料、相关比较等方面,都涉及到大量的文字板书,运用课件形式直接提供给学生,只须辅之以简单叙述,这很能节约有效的教学时间。譬如,老舍是市民文学的代表作家。在现代文学史上,很少有作家像他那样执着地体味北京城文化以及在里头生生死死的中下层人群。他用他的大部分小说构筑了一个广阔的“市民世界”,并几乎包罗了现代市民阶层生活的方方面面。考虑到我校学生大多生长于南方小城,如果仅凭对小说文字的解读,确实很难深入且全面地理解老舍作品中如此丰厚的京味文化,因而在教学时,我在多媒体课件中剪辑了电影《骆驼祥子》以及《离婚》的一些片断,借助于这些多媒体背景材料大大缩短了学生与作者的时空距离,加大了他们对作品理解的深度,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三,能将婉曲的诗歌意象直观化。在诗歌教学中,有些诗歌的意象比较朦胧含蓄,甚至难以言传。运用多媒体转化为画面的形式,化朦胧为清晰,化含蓄为直观,可以启发想象,减少课堂语言,如教学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可先给学生展示了几幅不同情态的康桥的画面,并配音朗读以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所蕴藉的“不忍离别”的感情,之后又推出《是否》这一首具有伤离别情味的歌曲,这样既把诗人那种对“康桥”浓得化不开的情感意蕴揭示了出来,同时又加深了学生对该诗歌意境、意象的感知和理解。

四、加强课外阅读、突出鉴赏能力培养

以课外阅读配合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深化对课外阅读内容的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涉及的作家作品众多,仅靠课堂内有限时间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要使课堂授课的效能最大化,必须做到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以课外阅读配合课堂教学。那么,如何做到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呢?我们主要从两方面进行,首先,编写课外阅读书目和教学指导书,对课外阅读内容作明确要求,并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读书笔记。其次,在具体授课组织上,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完结时,有针对性地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又超越课堂教学的问题。专题性的教学课节之后,一般会要求学生自拟题

目,查阅资料写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小评论、小论文,例如在“余秋雨的散文”课节讲授之后,我们让学生各抒已见,发表对余秋雨散文的看法,学生表现得相当活跃。这样的作业既能培养学生主动读书的习惯,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和评论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师范专业的学生,为了提高其教学能力,合适的章节还让学生自己写教案讲课。一般是“教师给定章节、分组——学生课后查阅资料备课——学生写出教案——教师检查指导(要求做成多媒体课件)——学生上台讲课——学生反馈教学感受——师生共同分析得失”。这样的教学过程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教师也在听课和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反观自己的教学,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相长。总之,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授课过程中,我们要始终牢记:课堂教学是深化、指导、解疑、答难,课外阅读是拓展、补充,是思考的延伸,是知识的源头活水。

参考文献:

[1]吴晓东.我们需要怎样的文学教育.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

[2]温儒敏.关于现当代文学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思考.中国大学教学,2004(2).

课外阅读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现状课程改革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高校中文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好这门课程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乃至人生理想都有重要帮助。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价值观念的变化,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等不能产生即时效应的基础学科一样,日益受到冷落。较之上个世纪80年代,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习积极性普遍降低,身为中文系学生不明了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现代名家名作的大有人在,不了解当代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作家作品现象也屡见不鲜。为数不少的学生并不通过阅读体味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深厚意蕴,当然也就不能深刻理解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这种现象不能不令人担忧,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在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时也动了些脑筋,作了些尝试性的教改探索,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注意授之以法,提升学生理论素养

学习中国当代文学,不单是让学生了解一些文学现象、文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透过现象、知识把握其内在联系,即把握文学发生发展规律,从现象、知识上升到理论的概括和思辨,给学生以理论武器,使之学会用以观照、解读文学现象、作家作品。在教学中凡能联系上升到理论的地方我们尽量突出理论色彩,讲出理论高度,力求以文学艺术规律来贯穿史的脉络,按规律来整合文学史的建构。如讲朦胧诗,不重于详尽解析某几位诗人及其诗作,而重在对朦胧诗整体性的理论阐释上,重心放在讲授朦胧诗的产生原因、概念界定,特别是审美艺术特征上。诗人诗作只在讲审美艺术特征时作为例子举出,与理论观点相印证。最后再讲朦胧诗何以为美-模糊认知、模糊美、美与模糊的“血缘”关系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对这个新崛起的诗群有个宏观上的理论的认知。再如讲新时期探索戏剧时,先讲探索戏剧的概念、类型、审美艺术特征、价值评估,然后再讲代表作《屋外有热流》、《野人》、《狗儿爷涅梁》、《桑树坪纪事》,学生就可以对戏剧探索潮流态势、成就有较为完整全面的了解。再如讲王蒙小说,如果用较多篇幅分析他的作品,介绍他的“敏锐感知、发现问题”、“既有传统手法,又有现代手法的文体革新实验”、“价值判断的矛盾性与多向性”,如此论述固然面面俱到、全面完整,但点到为止,理论穿透力不够,王蒙最突出的特点还是没能揭示出来。我讲此专题时把王蒙作为“东方意识流小说”的代表,突出他“第一个吃螃蟹”借鉴外国现代派手法写作意识流小说的开创之功,着重介绍其意识流小说三种主要技法,即追求感觉印象、内心独白以及自由联想的基本手段、梦幻描写、时空交叉的放射型心理结构形态。

讲这些观点时把王蒙的诸多作品作为例子穿插结合进去,这样既评介了王蒙作品,也显示了意识流小说的基本理论,使学生不独了解一位作家、几部作品,而且懂得意识流小说的精义,以后再读此类作品就可以举一反三了。再譬如讲一部作品的主题,倘若就题论题,单讲该作品主题必显单薄,如果探源索流,挖掘一下文学史母题,从主题学的视点审视该作品的主题,就深刻丰赡得多。如讲《红高粱》以“童年视角”为本体,从父母——当时13岁的豆官的感觉记忆中来写抗日斗争,从孙子“我”的追忆中回叙爷爷、奶奶的浪漫人生、在扭曲中蓬勃生长的人性。由此引申出文学史上的父亲主题。从最早的原型、荷马史诗奥德修纪海上漂流年后回乡与妻儿团聚的父亲讲起,讲到近现代流浪汉小说的寻找父亲——斯丁小说的恭维父亲——司汤达小说的敌视父亲——巴尔扎克小说的嘲笑父亲——卡夫卡小说的顺从父亲——乔伊斯小说的呼唤父亲,联系到中国文学的孝父主题,最后串连起当代文学王愿坚小说《亲人》的将错就错假认父亲、张承志小说《北方的河》渴望父亲、主人公在黄河找到了父亲周克芹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的关爱父亲、洪峰小说《奔丧》的冷漠父亲,这样便把作为父权文化产物的父亲主题的发展线索梳理出来,使学生从中了解文学主题自身的演变进化规律。

二、把握学科动态,拓展学生学术视野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解放运动和文艺理论上的拨乱反正,大量西方新潮文论被介绍进来,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产生了强烈的冲击,诱发了深刻的变化,带来了不少新课题、新方法。事实上,如今许多文学批评方法,如社会学、叙述学、女性主义批评、结构主义、神话---原型批评、解构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等研究分析方法都已运用到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里。在学术研究中,人们正用多向的思维方式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进行全方位、多侧面、多视点的研究,这众多的研究实绩在课堂教学上并没有充分被描述和运用。课堂上我们充分吸收这些最新学术成果,根据课程情况为学生讲解这些新理论、新方法。因为一种批评方法同时也代表着一种文学观念、一种批评视界。新理论、新方法的介绍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更为广阔的理论背景下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丰厚意蕴,而且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同的批评方法后有不一样的名著名篇,文学史中的名家常常会受到质疑,而未进入文学史的可能随着观念的更新,方法的转换能使人们重新发现它的价值。比如通俗文学过去一向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文学史几乎不涉及它,但现在,许多研究者都认为新文学与通俗文学不是敌对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又譬如对沈从文这样一位倾心于原始风情的作家,传统的分析方法往往将之排斥于文学史之外,然现今换一个角度,从原型批评的角度看,则可以发掘出其作品隐含的民间原型意象,并从中体味到为何《边城》及“边城”类作品会获得超越时空限制的艺术魅力。张爱玲同样如此,她的一篇篇带着苍凉意味的人生传奇小说,在主张写人生飞扬一面的时代里常被认为是市井小说而被漠视,但现依据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去观察和分析张爱玲小说,便可发现其小说的价值和意义。

她虽然写的大多是家庭婚姻,不写重大政治主题,但绝不是所谓市井小说。她以女性的深刻洞察力以及出众的才华对处于男权文化压力下的女性作了全面的描写,揭示了女人作为弱势群体既可怜又可厌的性格层面。而余华、残雪、格非等先锋派作家的作品则更是需要依据存在主义理论才能彰显出文本的价值和意义。先锋派作家们在文本中大多沉迷于写暴力和死亡,但他们书写的暴力和死亡与过去的文学描写不同,在先锋文学中,暴力成为一种普遍意义上的生存景观,死亡也是一件轻易发生的、日常的事件。先锋作家们这样描写暴力和死亡最终目的在于揭示生存的荒诞与虚无。这样的讲述学生觉得新鲜,课堂效果很好。当然在讲述这些新理论、新方法的过程中,应非常谨慎,不盲目拿来大肆“推销”,而是尽量做到自己理解不透的不讲,不切合我国国情的不讲,与中国现当代作品分析本身关系不密切的不讲。

三、完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早在2002年,我们便尝试着把教学内容做成课件进行讲授,多媒体教学不仅节约了时间,加大了课堂的教学信息量,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十分有效的手段之一:第一,能将复杂的事件叙述简单化。如小说《围城》的情节是以方鸿渐的生活道路为线索展开的,由于其经历复杂,所以叙述起来颇费时间,而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其经历绘成图表,则一目了然,避免了烦琐的叙述。这不仅对于一般比较复杂的叙事作品行之有效,而且对于梳理文学史的线索尤为实用。第二,能将相关背景材料文字图像化。在介绍作家、引证材料、相关比较等方面,都涉及到大量的文字板书,运用课件形式直接提供给学生,只须辅之以简单叙述,这很能节约有效的教学时间。譬如,老舍是市民文学的代表作家。在现代文学史上,很少有作家像他那样执着地体味北京城文化以及在里头生生死死的中下层人群。他用他的大部分小说构筑了一个广阔的“市民世界”,并几乎包罗了现代市民阶层生活的方方面面。考虑到我校学生大多生长于南方小城,如果仅凭对小说文字的解读,确实很难深入且全面地理解老舍作品中如此丰厚的京味文化,因而在教学时,我在多媒体课件中剪辑了电影《骆驼祥子》以及《离婚》的一些片断,借助于这些多媒体背景材料大大缩短了学生与作者的时空距离,加大了他们对作品理解的深度,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三,能将婉曲的诗歌意象直观化。在诗歌教学中,有些诗歌的意象比较朦胧含蓄,甚至难以言传。运用多媒体转化为画面的形式,化朦胧为清晰,化含蓄为直观,可以启发想象,减少课堂语言,如教学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可先给学生展示了几幅不同情态的康桥的画面,并配音朗读以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所蕴藉的“不忍离别”的感情,之后又推出《是否》这一首具有伤离别情味的歌曲,这样既把诗人那种对“康桥”浓得化不开的情感意蕴揭示了出来,同时又加深了学生对该诗歌意境、意象的感知和理解。超级秘书网

四、加强课外阅读、突出鉴赏能力培养

以课外阅读配合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深化对课外阅读内容的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涉及的作家作品众多,仅靠课堂内有限时间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要使课堂授课的效能最大化,必须做到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以课外阅读配合课堂教学。那么,如何做到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呢?我们主要从两方面进行,首先,编写课外阅读书目和教学指导书,对课外阅读内容作明确要求,并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读书笔记。其次,在具体授课组织上,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完结时,有针对性地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又超越课堂教学的问题。专题性的教学课节之后,一般会要求学生自拟题目,查阅资料写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小评论、小论文,例如在“余秋雨的散文”课节讲授之后,我们让学生各抒已见,发表对余秋雨散文的看法,学生表现得相当活跃。这样的作业既能培养学生主动读书的习惯,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和评论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师范专业的学生,为了提高其教学能力,合适的章节还让学生自己写教案讲课。一般是“教师给定章节、分组——学生课后查阅资料备课——学生写出教案——教师检查指导(要求做成多媒体课件)——学生上台讲课——学生反馈教学感受——师生共同分析得失”。这样的教学过程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教师也在听课和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反观自己的教学,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相长。总之,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授课过程中,我们要始终牢记:课堂教学是深化、指导、解疑、答难,课外阅读是拓展、补充,是思考的延伸,是知识的源头活水。

参考文献:

[1]吴晓东.我们需要怎样的文学教育.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

[2]温儒敏.关于现当代文学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思考.中国大学教学,2004(2).

课外阅读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现状课程改革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高校中文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好这门课程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乃至人生理想都有重要帮助。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价值观念的变化,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等不能产生即时效应的基础学科一样,日益受到冷落。较之上个世纪80年代,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习积极性普遍降低,身为中文系学生不明了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现代名家名作的大有人在,不了解当代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作家作品现象也屡见不鲜。为数不少的学生并不通过阅读体味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深厚意蕴,当然也就不能深刻理解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这种现象不能不令人担忧,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在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时也动了些脑筋,作了些尝试性的教改探索,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注意授之以法,提升学生理论素养

学习中国当代文学,不单是让学生了解一些文学现象、文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透过现象、知识把握其内在联系,即把握文学发生发展规律,从现象、知识上升到理论的概括和思辨,给学生以理论武器,使之学会用以观照、解读文学现象、作家作品。在教学中凡能联系上升到理论的地方我们尽量突出理论色彩,讲出理论高度,力求以文学艺术规律来贯穿史的脉络,按规律来整合文学史的建构。如讲朦胧诗,不重于详尽解析某几位诗人及其诗作,而重在对朦胧诗整体性的理论阐释上,重心放在讲授朦胧诗的产生原因、概念界定,特别是审美艺术特征上。诗人诗作只在讲审美艺术特征时作为例子举出,与理论观点相印证。最后再讲朦胧诗何以为美-模糊认知、模糊美、美与模糊的“血缘”关系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对这个新崛起的诗群有个宏观上的理论的认知。再如讲新时期探索戏剧时,先讲探索戏剧的概念、类型、审美艺术特征、价值评估,然后再讲代表作《屋外有热流》、《野人》、《狗儿爷涅梁》、《桑树坪纪事》,学生就可以对戏剧探索潮流态势、成就有较为完整全面的了解。再如讲王蒙小说,如果用较多篇幅分析他的作品,介绍他的“敏锐感知、发现问题”、“既有传统手法,又有现代手法的文体革新实验”、“价值判断的矛盾性与多向性”,如此论述固然面面俱到、全面完整,但点到为止,理论穿透力不够,王蒙最突出的特点还是没能揭示出来。我讲此专题时把王蒙作为“东方意识流小说”的代表,突出他“第一个吃螃蟹”借鉴外国现代派手法写作意识流小说的开创之功,着重介绍其意识流小说三种主要技法,即追求感觉印象、内心独白以及自由联想的基本手段、梦幻描写、时空交叉的放射型心理结构形态。

讲这些观点时把王蒙的诸多作品作为例子穿插结合进去,这样既评介了王蒙作品,也显示了意识流小说的基本理论,使学生不独了解一位作家、几部作品,而且懂得意识流小说的精义,以后再读此类作品就可以举一反三了。再譬如讲一部作品的主题,倘若就题论题,单讲该作品主题必显单薄,如果探源索流,挖掘一下文学史母题,从主题学的视点审视该作品的主题,就深刻丰赡得多。如讲《红高粱》以“童年视角”为本体,从父母——当时13岁的豆官的感觉记忆中来写抗日斗争,从孙子“我”的追忆中回叙爷爷、奶奶的浪漫人生、在扭曲中蓬勃生长的人性。由此引申出文学史上的父亲主题。从最早的原型、荷马史诗奥德修纪海上漂流年后回乡与妻儿团聚的父亲讲起,讲到近现代流浪汉小说的寻找父亲——斯丁小说的恭维父亲——司汤达小说的敌视父亲——巴尔扎克小说的嘲笑父亲——卡夫卡小说的顺从父亲——乔伊斯小说的呼唤父亲,联系到中国文学的孝父主题,最后串连起当代文学王愿坚小说《亲人》的将错就错假认父亲、张承志小说《北方的河》渴望父亲、主人公在黄河找到了父亲周克芹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的关爱父亲、洪峰小说《奔丧》的冷漠父亲,这样便把作为父权文化产物的父亲主题的发展线索梳理出来,使学生从中了解文学主题自身的演变进化规律。

二、把握学科动态,拓展学生学术视野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解放运动和文艺理论上的拨乱反正,大量西方新潮文论被介绍进来,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产生了强烈的冲击,诱发了深刻的变化,带来了不少新课题、新方法。事实上,如今许多文学批评方法,如社会学、叙述学、女性主义批评、结构主义、神话---原型批评、解构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等研究分析方法都已运用到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里。在学术研究中,人们正用多向的思维方式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进行全方位、多侧面、多视点的研究,这众多的研究实绩在课堂教学上并没有充分被描述和运用。课堂上我们充分吸收这些最新学术成果,根据课程情况为学生讲解这些新理论、新方法。因为一种批评方法同时也代表着一种文学观念、一种批评视界。新理论、新方法的介绍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更为广阔的理论背景下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丰厚意蕴,而且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同的批评方法后有不一样的名著名篇,文学史中的名家常常会受到质疑,而未进入文学史的可能随着观念的更新,方法的转换能使人们重新发现它的价值。比如通俗文学过去一向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文学史几乎不涉及它,但现在,许多研究者都认为新文学与通俗文学不是敌对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又譬如对沈从文这样一位倾心于原始风情的作家,传统的分析方法往往将之排斥于文学史之外,然现今换一个角度,从原型批评的角度看,则可以发掘出其作品隐含的民间原型意象,并从中体味到为何《边城》及“边城”类作品会获得超越时空限制的艺术魅力。张爱玲同样如此,她的一篇篇带着苍凉意味的人生传奇小说,在主张写人生飞扬一面的时代里常被认为是市井小说而被漠视,但现依据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去观察和分析张爱玲小说,便可发现其小说的价值和意义。

她虽然写的大多是家庭婚姻,不写重大政治主题,但绝不是所谓市井小说。她以女性的深刻洞察力以及出众的才华对处于男权文化压力下的女性作了全面的描写,揭示了女人作为弱势群体既可怜又可厌的性格层面。而余华、残雪、格非等先锋派作家的作品则更是需要依据存在主义理论才能彰显出文本的价值和意义。先锋派作家们在文本中大多沉迷于写暴力和死亡,但他们书写的暴力和死亡与过去的文学描写不同,在先锋文学中,暴力成为一种普遍意义上的生存景观,死亡也是一件轻易发生的、日常的事件。先锋作家们这样描写暴力和死亡最终目的在于揭示生存的荒诞与虚无。这样的讲述学生觉得新鲜,课堂效果很好。当然在讲述这些新理论、新方法的过程中,应非常谨慎,不盲目拿来大肆“推销”,而是尽量做到自己理解不透的不讲,不切合我国国情的不讲,与中国现当代作品分析本身关系不密切的不讲。

三、完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早在2002年,我们便尝试着把教学内容做成课件进行讲授,多媒体教学不仅节约了时间,加大了课堂的教学信息量,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十分有效的手段之一:第一,能将复杂的事件叙述简单化。如小说《围城》的情节是以方鸿渐的生活道路为线索展开的,由于其经历复杂,所以叙述起来颇费时间,而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其经历绘成图表,则一目了然,避免了烦琐的叙述。这不仅对于一般比较复杂的叙事作品行之有效,而且对于梳理文学史的线索尤为实用。第二,能将相关背景材料文字图像化。在介绍作家、引证材料、相关比较等方面,都涉及到大量的文字板书,运用课件形式直接提供给学生,只须辅之以简单叙述,这很能节约有效的教学时间。譬如,老舍是市民文学的代表作家。在现代文学史上,很少有作家像他那样执着地体味北京城文化以及在里头生生死死的中下层人群。他用他的大部分小说构筑了一个广阔的“市民世界”,并几乎包罗了现代市民阶层生活的方方面面。考虑到我校学生大多生长于南方小城,如果仅凭对小说文字的解读,确实很难深入且全面地理解老舍作品中如此丰厚的京味文化,因而在教学时,我在多媒体课件中剪辑了电影《骆驼祥子》以及《离婚》的一些片断,借助于这些多媒体背景材料大大缩短了学生与作者的时空距离,加大了他们对作品理解的深度,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三,能将婉曲的诗歌意象直观化。在诗歌教学中,有些诗歌的意象比较朦胧含蓄,甚至难以言传。运用多媒体转化为画面的形式,化朦胧为清晰,化含蓄为直观,可以启发想象,减少课堂语言,如教学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可先给学生展示了几幅不同情态的康桥的画面,并配音朗读以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所蕴藉的“不忍离别”的感情,之后又推出《是否》这一首具有伤离别情味的歌曲,这样既把诗人那种对“康桥”浓得化不开的情感意蕴揭示了出来,同时又加深了学生对该诗歌意境、意象的感知和理解。超级秘书网

四、加强课外阅读、突出鉴赏能力培养

以课外阅读配合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深化对课外阅读内容的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涉及的作家作品众多,仅靠课堂内有限时间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要使课堂授课的效能最大化,必须做到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以课外阅读配合课堂教学。那么,如何做到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呢?我们主要从两方面进行,首先,编写课外阅读书目和教学指导书,对课外阅读内容作明确要求,并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读书笔记。其次,在具体授课组织上,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完结时,有针对性地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又超越课堂教学的问题。专题性的教学课节之后,一般会要求学生自拟题目,查阅资料写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小评论、小论文,例如在“余秋雨的散文”课节讲授之后,我们让学生各抒已见,发表对余秋雨散文的看法,学生表现得相当活跃。这样的作业既能培养学生主动读书的习惯,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和评论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师范专业的学生,为了提高其教学能力,合适的章节还让学生自己写教案讲课。一般是“教师给定章节、分组——学生课后查阅资料备课——学生写出教案——教师检查指导(要求做成多媒体课件)——学生上台讲课——学生反馈教学感受——师生共同分析得失”。这样的教学过程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教师也在听课和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反观自己的教学,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相长。总之,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授课过程中,我们要始终牢记:课堂教学是深化、指导、解疑、答难,课外阅读是拓展、补充,是思考的延伸,是知识的源头活水。

参考文献:

[1]吴晓东.我们需要怎样的文学教育.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

[2]温儒敏.关于现当代文学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思考.中国大学教学,2004(2).

课外阅读教案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围绕教研室2008年秋季工作要点,以“关注细节,塑造特色精致品牌”学校第四次头脑风暴为切入点,不断反思、改进以往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将成功做法常规化,常规管理精细化,努力追求一种有效的管理、有效的教学、有效的评价。用心地打造好附小的教学品牌。

二、工作理念:

为全校师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便利、搭建舞台,严谨笃学、与时俱进,全心全意为大家服务,让校园生活焕发起师生的活力。

三、工作目标:

1、抓实教学常规管理,营造规范教学氛围。

2、增强学科文化底蕴,全力提高教学质量。

3、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提升教师内涵素养。

4、改革质量评价机制,促进全员健康发展。

四、具体措施:

(一)精细常规,找过程要质量(关键词:常规细精实)

1、把好开学第一关。开学初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第一堂课、第一次教案、第一次作业批改、第一次教研活动、第一次校本欣赏……教导室都将认真督促、检查并做好记载,使学校的教学工作一开学就走上正规。明确教师教学规范,对自己所任学科要尽心、尽力、尽责。

2、做实“六认真”。本学期继续重点抓好备课、上课、布置批改作业、辅导、评价、课外活动六个重点环节。教师要做到精心备课、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精心批改作业、精心辅导后进生,在作业处理上,不准有惩罚性作业、过量及重复作业、没有梯度的作业。教导室将不定期的抽查教师的“六认真”工作情况,并予以通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校本教研做好四定:定时、定点、定内容、定主讲人。本学期不论是随机推门听课、校本欣赏,还是“五个一”活动,提倡组内共议,发动大家的智慧,提高活动质效。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工作要积极主动,有思路、有方法、有特色活动规划。

4、加强对学科质量的跟踪调研。落实“堂清、日清、周清、月清”。本学期教导室将对各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进行质量抽测或学科竞赛,及时了解各年级各学科教学情况,并认真进行质量分析与总结,提出相应的具体措施,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5、推动信息化建设,营造教育新优势。本学期我们力求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丰富校园网,建立班级网页,促进资源的共享;引导教师充分利用已有的互联网、远程教育网等资源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真正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并将远程教育资源利用情况纳入日常检查,实行周统月查,与期末福利挂钩;组织教师相互听课评课,相互学习、交流,进行网上论坛,切实搞好并完善学科网络教研团队的创建。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工具。

(二)突出中心,找关键升品位(关键词:课学习习惯)

1、深化教学改革,以课堂为中心。课堂是教学的关键,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本学期以学校“拓潜”课题为总纲,以“研教学之困”为主原则,以“课例”为载体,以“教学反思”为主抓手,细致解剖、科学分析、分类指导。狠抓低年级的拼音教学、中年级的作文起步教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加大不同学科教师课堂教学专题研究的深度与力度。真正达到教学过程的“真实、有效性”。

2、关注习惯养成,以学生为中心。教育即养成好习惯。本学期将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态度和习惯为突破口,继续从读书、说话、写字等方面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真正落实好“五过关”和“作业展评”活动。

3、强化集体智慧,以教师为中心。教研组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是提高教师教学素养的保障,是达到理想教育教学效果的参谋部。因此,真正的教育教学实效的来源在于教研组,审视多年来教研组工作的薄弱环节,本学期我们要克服教研实效性不大的不足,从实际出发,实效入手以提升教研水平实质为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实行教研策划四步骤:集体分析——教研组长在开学之初,要对各自的组在上学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分析,提出本组在教育教学上的理念和解决的问题方法、每位任课教师的教学特点和不足,及如何发挥他们的潜在的能动性上想心思;提出专题——根据本组的教学实际,按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求,提出本组、学科的教研专题及实施策略;开展活动——新教师的过关课、阶段把关教师的示范课、组里青年教师的跟踪课,同行对比式的研究课,强化研、讲、评、思的流水线引导。为每位教师提供展示的平台,鼓励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总结反思——搭建多种平台,为教师们留下实践、探索的痕迹。同时进一步探讨3+1+1“情智”备课和“诚信”备课的操作的最优化。

(三)狠抓重点,找突破求创新(关键词:读写经典)

1、坚决、扎实、彻底抓好课外阅读。进一步贯彻落实教研室关于全市中高年级课外阅读考评方案。有计划的按照学校、班级课外阅读实施方案进行,(具体见《武师附小课外阅读实施方案》)确保时间到位、内容界定、指导有效、并启动首届“书香校园”读书节,以此贯穿学期始终,以活动提高学生的内在素养,使其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

2、进一步优化“倾力传承、数学史话、经典赏读、英语时空、艺术鉴赏、”五大校本欣赏课的开设工作。继承以往好的做法同时,本学期力求使其在可读性、可视性、可用性上有所突破。

3、着力打造作文教学品牌。作为省“习作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实验课题学校,本学期设想围绕习作与阅读这两大方面,推出师生文学团队、狠抓三个阵地、实施多项举措把附小作文教学再推一个台阶。

一、指导思想

围绕教研室2008年秋季工作要点,以“关注细节,塑造特色精致品牌”学校第四次头脑风暴为切入点,不断反思、改进以往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将成功做法常规化,常规管理精细化,努力追求一种有效的管理、有效的教学、有效的评价。用心地打造好附小的教学品牌。

二、工作理念:

为全校师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便利、搭建舞台,严谨笃学、与时俱进,全心全意为大家服务,让校园生活焕发起师生的活力。

三、工作目标:

1、抓实教学常规管理,营造规范教学氛围。

2、增强学科文化底蕴,全力提高教学质量。

3、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提升教师内涵素养。

4、改革质量评价机制,促进全员健康发展。

四、具体措施:

(一)精细常规,找过程要质量(关键词:常规细精实)

1、把好开学第一关。开学初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第一堂课、第一次教案、第一次作业批改、第一次教研活动、第一次校本欣赏……教导室都将认真督促、检查并做好记载,使学校的教学工作一开学就走上正规。明确教师教学规范,对自己所任学科要尽心、尽力、尽责。

2、做实“六认真”。本学期继续重点抓好备课、上课、布置批改作业、辅导、评价、课外活动六个重点环节。教师要做到精心备课、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精心批改作业、精心辅导后进生,在作业处理上,不准有惩罚性作业、过量及重复作业、没有梯度的作业。教导室将不定期的抽查教师的“六认真”工作情况,并予以通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校本教研做好四定:定时、定点、定内容、定主讲人。本学期不论是随机推门听课、校本欣赏,还是“五个一”活动,提倡组内共议,发动大家的智慧,提高活动质效。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工作要积极主动,有思路、有方法、有特色活动规划。

4、加强对学科质量的跟踪调研。落实“堂清、日清、周清、月清”。本学期教导室将对各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进行质量抽测或学科竞赛,及时了解各年级各学科教学情况,并认真进行质量分析与总结,提出相应的具体措施,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5、推动信息化建设,营造教育新优势。本学期我们力求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丰富校园网,建立班级网页,促进资源的共享;引导教师充分利用已有的互联网、远程教育网等资源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真正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并将远程教育资源利用情况纳入日常检查,实行周统月查,与期末福利挂钩;组织教师相互听课评课,相互学习、交流,进行网上论坛,切实搞好并完善学科网络教研团队的创建。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工具。

(二)突出中心,找关键升品位(关键词:课学习习惯)

1、深化教学改革,以课堂为中心。课堂是教学的关键,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本学期以学校“拓潜”课题为总纲,以“研教学之困”为主原则,以“课例”为载体,以“教学反思”为主抓手,细致解剖、科学分析、分类指导。狠抓低年级的拼音教学、中年级的作文起步教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加大不同学科教师课堂教学专题研究的深度与力度。真正达到教学过程的“真实、有效性”。

2、关注习惯养成,以学生为中心。教育即养成好习惯。本学期将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态度和习惯为突破口,继续从读书、说话、写字等方面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真正落实好“五过关”和“作业展评”活动。

3、强化集体智慧,以教师为中心。教研组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是提高教师教学素养的保障,是达到理想教育教学效果的参谋部。因此,真正的教育教学实效的来源在于教研组,审视多年来教研组工作的薄弱环节,本学期我们要克服教研实效性不大的不足,从实际出发,实效入手以提升教研水平实质为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实行教研策划四步骤:集体分析——教研组长在开学之初,要对各自的组在上学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分析,提出本组在教育教学上的理念和解决的问题方法、每位任课教师的教学特点和不足,及如何发挥他们的潜在的能动性上想心思;提出专题——根据本组的教学实际,按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求,提出本组、学科的教研专题及实施策略;开展活动——新教师的过关课、阶段把关教师的示范课、组里青年教师的跟踪课,同行对比式的研究课,强化研、讲、评、思的流水线引导。为每位教师提供展示的平台,鼓励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总结反思——搭建多种平台,为教师们留下实践、探索的痕迹。同时进一步探讨3+1+1“情智”备课和“诚信”备课的操作的最优化。

(三)狠抓重点,找突破求创新(关键词:读写经典)

1、坚决、扎实、彻底抓好课外阅读。进一步贯彻落实教研室关于全市中高年级课外阅读考评方案。有计划的按照学校、班级课外阅读实施方案进行,(具体见《武师附小课外阅读实施方案》)确保时间到位、内容界定、指导有效、并启动首届“书香校园”读书节,以此贯穿学期始终,以活动提高学生的内在素养,使其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

2、进一步优化“倾力传承、数学史话、经典赏读、英语时空、艺术鉴赏、”五大校本欣赏课的开设工作。继承以往好的做法同时,本学期力求使其在可读性、可视性、可用性上有所突破。

3、着力打造作文教学品牌。作为省“习作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实验课题学校,本学期设想围绕习作与阅读这两大方面,推出师生文学团队、狠抓三个阵地、实施多项举措把附小作文教学再推一个台阶。

一、指导思想

围绕教研室2008年秋季工作要点,以“关注细节,塑造特色精致品牌”学校第四次头脑风暴为切入点,不断反思、改进以往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将成功做法常规化,常规管理精细化,努力追求一种有效的管理、有效的教学、有效的评价。用心地打造好附小的教学品牌。

二、工作理念:

为全校师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便利、搭建舞台,严谨笃学、与时俱进,全心全意为大家服务,让校园生活焕发起师生的活力。

三、工作目标:

1、抓实教学常规管理,营造规范教学氛围。

2、增强学科文化底蕴,全力提高教学质量。

3、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提升教师内涵素养。

4、改革质量评价机制,促进全员健康发展。

四、具体措施:

(一)精细常规,找过程要质量(关键词:常规细精实)

1、把好开学第一关。开学初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第一堂课、第一次教案、第一次作业批改、第一次教研活动、第一次校本欣赏……教导室都将认真督促、检查并做好记载,使学校的教学工作一开学就走上正规。明确教师教学规范,对自己所任学科要尽心、尽力、尽责。

2、做实“六认真”。本学期继续重点抓好备课、上课、布置批改作业、辅导、评价、课外活动六个重点环节。教师要做到精心备课、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精心批改作业、精心辅导后进生,在作业处理上,不准有惩罚性作业、过量及重复作业、没有梯度的作业。教导室将不定期的抽查教师的“六认真”工作情况,并予以通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校本教研做好四定:定时、定点、定内容、定主讲人。本学期不论是随机推门听课、校本欣赏,还是“五个一”活动,提倡组内共议,发动大家的智慧,提高活动质效。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工作要积极主动,有思路、有方法、有特色活动规划。

4、加强对学科质量的跟踪调研。落实“堂清、日清、周清、月清”。本学期教导室将对各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进行质量抽测或学科竞赛,及时了解各年级各学科教学情况,并认真进行质量分析与总结,提出相应的具体措施,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5、推动信息化建设,营造教育新优势。本学期我们力求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丰富校园网,建立班级网页,促进资源的共享;引导教师充分利用已有的互联网、远程教育网等资源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真正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并将远程教育资源利用情况纳入日常检查,实行周统月查,与期末福利挂钩;组织教师相互听课评课,相互学习、交流,进行网上论坛,切实搞好并完善学科网络教研团队的创建。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工具。

(二)突出中心,找关键升品位(关键词:课学习习惯)

1、深化教学改革,以课堂为中心。课堂是教学的关键,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本学期以学校“拓潜”课题为总纲,以“研教学之困”为主原则,以“课例”为载体,以“教学反思”为主抓手,细致解剖、科学分析、分类指导。狠抓低年级的拼音教学、中年级的作文起步教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加大不同学科教师课堂教学专题研究的深度与力度。真正达到教学过程的“真实、有效性”。

2、关注习惯养成,以学生为中心。教育即养成好习惯。本学期将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态度和习惯为突破口,继续从读书、说话、写字等方面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真正落实好“五过关”和“作业展评”活动。

3、强化集体智慧,以教师为中心。教研组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是提高教师教学素养的保障,是达到理想教育教学效果的参谋部。因此,真正的教育教学实效的来源在于教研组,审视多年来教研组工作的薄弱环节,本学期我们要克服教研实效性不大的不足,从实际出发,实效入手以提升教研水平实质为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实行教研策划四步骤:集体分析——教研组长在开学之初,要对各自的组在上学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分析,提出本组在教育教学上的理念和解决的问题方法、每位任课教师的教学特点和不足,及如何发挥他们的潜在的能动性上想心思;提出专题——根据本组的教学实际,按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求,提出本组、学科的教研专题及实施策略;开展活动——新教师的过关课、阶段把关教师的示范课、组里青年教师的跟踪课,同行对比式的研究课,强化研、讲、评、思的流水线引导。为每位教师提供展示的平台,鼓励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总结反思——搭建多种平台,为教师们留下实践、探索的痕迹。同时进一步探讨3+1+1“情智”备课和“诚信”备课的操作的最优化。

(三)狠抓重点,找突破求创新(关键词:读写经典)

1、坚决、扎实、彻底抓好课外阅读。进一步贯彻落实教研室关于全市中高年级课外阅读考评方案。有计划的按照学校、班级课外阅读实施方案进行,(具体见《武师附小课外阅读实施方案》)确保时间到位、内容界定、指导有效、并启动首届“书香校园”读书节,以此贯穿学期始终,以活动提高学生的内在素养,使其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

2、进一步优化“倾力传承、数学史话、经典赏读、英语时空、艺术鉴赏、”五大校本欣赏课的开设工作。继承以往好的做法同时,本学期力求使其在可读性、可视性、可用性上有所突破。

3、着力打造作文教学品牌。作为省“习作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实验课题学校,本学期设想围绕习作与阅读这两大方面,推出师生文学团队、狠抓三个阵地、实施多项举措把附小作文教学再推一个台阶。

(四)强化薄弱,多用心上台阶(关键词:用心重视)

1、加强培优帮困工作。重视优等生的培养,完善培优工作的监控措施及测评方法,加强目标、过程、终端管理,建立健全专题研究题库及知识模块,逐步形成培优师资梯形队伍,力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同时重视帮困工作,要求每位教师一要重视课内帮困,二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防止个别厌学情况的发生。

2、坚持开展教师培训活动:周三业务培训、案例分析培训、网络教研培训。鼓励教师要钻研课改前沿信息和读理论专著,提倡读整本书、围绕专题读书。每位教师在业务学习上要做好“六勤”:勤学课;勤听课;勤研课;勤评课;勤跟课;勤反思。

3、加强英语教学。英语教学质量有利于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打造学校的教学品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学期,英语课必须上齐、上足,英语教研组就如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加强研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强化英语教学。强化管理,真抓实干。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英语活动营造英语学习氛围,力争在本学期的英语欣赏课、讲课比赛和英语抽考中能取得好成绩。

4、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教育的目的。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以学生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的提高为条件。本学期我们将按学校大艺术观的要求从文学素养、口语交际、艺术修为入手开展小型的综合素质活动。如:低年级的拼音过关、计算比赛,中高年级的朗读、阅读赛,课本剧表演,作文比赛,英语会话比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具体工作:

九月份

1、组织学生入学报到。

2、教研组、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3、新生学籍的建立。

4、各学科网络教研培训

5、“迎国庆”校园书画展

6、第一次常规检查

十月份

1、开展课堂教学比武活动及选拔英语空中课堂讲课比赛

2、一年级拼音过关。

3、首届“书香校园”读书节

4、数学课题实验展示课筹备

5、迎黄冈市中高年级读写竞赛预赛

5、第二次常规检查。

十一月份

1、迎接省教改巡礼

2、中高年级的经典诵读展示活动

3、黄冈市中高年级读写竞赛决赛

4、一、二年级的“五过关

3——6年级语文口语、阅读、习作抽查活动

5、优秀作业展评

十二月份

1、五个一活动

2、校作文、数学竞赛

3、中高年级学生《思品与社会》知识竞赛

6第四次常规检查。

一月份

1、期末考试与质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