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康复理疗技术

康复理疗技术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康复理疗技术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康复理疗技术

康复理疗技术范文第1篇

二、主动热情接送病人,与病区人员做好人数的交接工作,态度和蔼,耐心解答,及时了解病人情况,保证病人安全。

三、组织病人,积极参加各类康复活动,严格执行康复程序和完成康复疗程。

四、经常深入临床,反馈病人的康复治疗情况。

五、定期评价康复效果,总结康复经验,改进康复措施。

六、严格消毒隔离管理,各治疗场地每天进行消毒,病人出入活动室需洗手,特殊感染病人暂不进入工疗室。

七、定期组织本科人员业务学习和康复技能培训。

八、不断引进康复科新技术,新理论,各级医院每年至少有一项新的康复技术。

九、凡需治疗者,由医生填写治疗单,经理疗康复科医生检查诊断后,确定治疗种类与疗程。

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治疗前交待注意事项,治疗中细心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必要时与经治医生联系,治疗后认真记录。

十一、理疗康复科医护人员应经常深入病房,与医生沟通情况,会诊病人,按会诊要求检查诊断,确定理疗方法与疗程,并填写会诊记录及时反馈回相关科室。对不能搬动的住院病人,可到床边会诊及治疗。

十二、疗程结束后,应及时作出小结,存入病历,供临床科室参考。如需继续治疗时,应与理疗科研究确定。因故中断理疗,要及时通知理疗科。

十三、进行高频治疗时应除去病人身上一切金属物,注意地面与病人的隔离,高频机器应避免与地面接触。病人与操作者切勿与水、潮湿地面、墙面接触。所有治疗前,均应检查导线是否完善,极板电线有无破损,否则不能使用。治疗中病人不能触摸机器。下班前,所有理疗器械一律切断电源,科内关闭电阐。

康复理疗技术范文第2篇

一、工程意义

对贫困肢体残疾人实施康复救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是我区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关键步骤,是一件涉及范围广、受益人群大、社会效益好的实事好事。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充分认识贫困肢体残疾人康复救助工程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好、实施好,确保工程目标顺利完成。

二、工程目标

年,为60名病程三个月以内的贫困肢体残疾人提供在区级以上(含区级)定点康复治疗机构一个疗程(三个月)的免费康复治疗,有效率达到85%以上;为145名病程在一年以内的贫困肢体残疾人提供在镇(街道)、村(社区)定点康复治疗机构免费康复治疗一年,有效率达到80%以上;为90名贫困肢体残疾人配发急需适用的基本辅助器具;受助的贫困肢体残疾人家属(亲友)培训率达到100%,家属(亲友)对康复治疗知情满意度达到90%以上;建立符合标准的成年肢体残疾人康复治疗机构和专业康复治疗技术人员队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满足辖区内肢体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年按照本方案要求继续实施贫困肢体残疾人康复救助工程,逐步建立贫困肢体残疾人康复救助工作机制,形成“社区康复、家庭康复”的服务体系和长效保障机制,实现“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

三、组织领导

区政府成立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贫困肢体残疾人康复救助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康复救助工程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相关部门具体职责如下:

残联:建立贫困肢体残疾人康复救助工作制度及区、镇(街道)、村三级康复救助工作网络;负责贫困肢体残疾人的组织、宣传、发动和贫困状况调查工作;会同有关部门选择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作为定点康复治疗机构;负责确定救助对象和初筛阶段的组织协调;做好统计上报工作,收集并反馈康复效果和质量;负责专项资金的申请和具体使用。

卫生部门:做好贫困肢体残疾人定点康复治疗机构的建设和康复治疗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审定定点康复治疗机构资格,确认康复治疗技术人员资格;把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训练和服务工作情况列入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的校验审查内容和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范围;指导定点康复治疗机构对贫困肢体残疾人康复效果进行评估,制定康复计划,安排实施康复治疗;广泛宣传康复知识,提高全社会的康复意识。

财政部门: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保证配套资金及时拨付到位,补助资金每半年拨付一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将贫困肢体残疾人康复治疗项目纳入新农合支付范围,纳入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支付范围,保证医疗保障及时到位。

民政部门:以基层社区为平台,发挥社区志愿者的作用,配合卫生、残联等部门将贫困肢体残疾人康复救助工程相关政策宣传进社区、到家庭;对贫困肢体残疾人按规定实施生活救助;对救助结束的符合条件的贫困肢体残疾人,在医保报销的基础上按规定给予医疗救助,做好城乡医疗救助与城镇医保及新农合制度的衔接。

定点康复治疗机构:区、镇(街道)两级定点康复治疗机构要成立贫困肢体残疾人康复救助工程领导小组,明确项目负责人,做好对下级定点康复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工作,每季度至少举办一期专业技术培训班,免费接受下级定点康复治疗机构的康复治疗技术人员的进修实习;各定点康复治疗机构制定优惠减免办法,设有足够的康复训练场地,配备专业康复治疗技术人员、基础设施和基本设备,制作康复知识宣传长廊和明显的宣传标语,为受助肢体残疾人建立康复治疗档案,做好医保报销结算、费用返还、回访跟踪服务、数据统计、资料收集、信息上报和康复知识普及等工作。

新闻单位:对贫困肢体残疾人康复救助工程进行全方位报道,做好对开展贫困肢体残疾人康复救助工程重要意义和成果的宣传,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普及工作。

四、工作措施

(一)确定定点康复治疗机构

申报区级以上(含区级)定点康复治疗机构的须为二级以上医院,申报区级以下定点康复治疗机构的须为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社区)康复站、民办医院等正规医疗机构。区残联、区卫生局将对申报定点康复治疗机构的医疗单位的医保报销资质、康复治疗技术人员资格、设备状况、技术力量等内容逐一审查,符合标准报市残联、市卫生局认定。定点康复治疗机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贫困肢体残疾人实施康复治疗。

(二)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按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规定,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并纳入工程救助范围的贫困肢体残疾人,在定点康复治疗机构进行康复治疗,按照不低于60%的比例进行医疗报销,按照规定报销后仍不足的,区级以上(含区级)定点康复治疗机构免费康复救助补助标准为3000元/人(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治疗、理疗、推拿、针灸、器械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等纳入医保或新农合报销范围的医疗费用),区级以下定点康复治疗机构免费康复救助补助标准为200元/人;配发基本辅助器具的费用按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50%的比例进行报销,报销后救助补助标准为200元/人(不足200元的按实际差额进行补助)。市、区两级财政将对贫困肢体残疾人医疗报销后的康复救助补助经费予以适当补助。

(三)健全服务网络

区级定点康复治疗机构要成立专家技术指导组,负责对各基层定点康复治疗机构进行技术指导。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设立康复门诊,村(社区)要配有康复员、康复协调员。各定点康复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康复档案及各项工作管理制度,规范康复治疗项目和工作程序,实行跟踪随访制度。

(四)规范救助流程

1.申请。由贫困肢体残疾人本人或其家属向户籍所在地镇(街道)残联提出申请,申请时需携带本人身份证或户口本、残疾人证、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证明、村(社区)出具的低收入证明、区级以上医院病历(疾病诊断证明)、医保证及复印件并填写统一印发的《市暨区贫困肢体残疾人康复救助工程申请审批表》。

2.镇(街道)初审。对申请人的相关材料进行调查核实,无异议后签署意见,并将《申请审批表》及“疾病诊断证明”、“贫困状况证明”、残疾人证、医保证明等复印件统一上报区残联。

3.复审。区残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申请审批表》等相关材料进行复审,符合救助标准的签署意见后存档备案。对需转诊到市级定点康复治疗机构的,由区残联出具转诊意见,经所参加的医疗保险机构同意,报市残联审批。

4.康复救助。贫困肢体残疾人凭“救助卡”到定点康复治疗机构接受康复治疗。区级以上(含区级)定点康复治疗机构每天的康复治疗不少于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训练、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脑瘫肢体综合训练、截瘫肢体综合训练、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吞咽功能障碍训练、针灸、拔罐、推拿、理疗等项目的4节课,每月不少于22天康复天数;区级以下定点康复治疗机构每年的康复治疗不少于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训练、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脑瘫肢体综合训练、截瘫肢体综合训练、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吞咽功能障碍训练、针灸、拔罐、推拿、理疗等项目的270节课。

5.费用结算。救助任务完成后,医疗保险和新农合报销支付部分,由定点康复治疗机构与相应医保部门进行结算;报销后的补助部分由受助对象进入定点康复治疗机构时先行垫付,救助结束后,由区残联汇总情况,经区贫困肢体残疾人康复救助工程领导小组检查合格后,由财政直接拨付至定点康复治疗机构,定点康复治疗机构负责将垫付费用返还给救助对象。

五、有关要求

(一)统一工作时限

根据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完成下发实施方案、召开动员会议和定点康复治疗机构的申报、确定以及救助卡发放等工作,正式实施免费康复救助;月上旬,全区统一组织终期评估,月下旬迎接全市终期评估。

(二)强化督导检查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明确专人负责,定期检查调度,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推进工作落实。月初,各镇(街道)按照方案认真进行自查,形成书面报告,报区贫困肢体残疾人康复救助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做好工作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声像等)的收集和整理。

康复理疗技术范文第3篇

哪一种方法也未能证实肯定有效。非类固醇抗炎药除减轻神经受压所致的炎性反应外,还具有止痛效果。这类药物应用较多,但尚未见到治疗腰椎管狭窄获得确切疗效的研究。扑热息痛影响肝肾功能,非类固醇抗炎药可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也影响肝肾功能,用药时应注意。经双盲交叉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肌注降钙素(Calcitonin)可减轻疼痛,增加行走的距离[1.2.4]。

治疗腰椎管狭窄较有效的理疗方法是拉力(stretching)疗法、腰肌强度锻练和无氧健康训练。骑静止的自行车对有些病人很有效,这种锻练腰呈屈曲位,多数病人能耐受。用马具设计的踏车行走锻练,因腰椎不受力,故对腰椎管狭窄的病人也很有用。用于软组织理疗的方法较多,包括:热疗、冰疗、超声、按摩、电刺激和牵引等方法,虽较常用,但对腰椎疾患的疗效尚未得到证实。然而,对辅助腰椎活动和进行更强的理疗做准备还是有益的,锻练和理疗较安全,可延迟手术治疗,锻练可改善病人全身情况,即使不减轻症状,也有利于更好地接受手术治疗[1-3]

腰围保护可增加腰椎的稳定性,以减轻疼痛,但应短期应用,以免发生腰肌萎缩。

硬膜外激素封闭治疗腰椎管狭窄的方法仍有争议,一般认为,用于治疗根性痛的疗效较差。Cuckler等人前瞻性研究了一组病人,用于减轻根性疼痛,经双盲交叉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对照组(硬膜外注射生理盐水)与实验组(硬膜外注射激素)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Rosen等人回顾性研究了一组应用硬膜外激素治疗的病人,60%疼痛症状短期有减轻,仅有25%疼痛症状长期有减轻。

Derby等人研究的结果表明,对硬膜外激素封闭治疗反应好,其手术治疗也取得满意的效果,对硬膜外激素封闭治疗反应差,其手术治疗也未取得满意的效果,对根性痛<1年者,应用激素封闭治疗不能预测手术效果。Rosen等人回顾性研究了一组应用硬膜外激素治疗的病人(40例),24例(60%)疼痛症状短期有减轻,10例(25%)疼痛症状长期有减轻。Ciocon等人对30例腰椎管狭窄患者进行硬膜外激素封闭治疗,每周1次,连续3次,疼痛减轻长达10个月。硬膜外激素封闭疗法治疗腰椎管狭窄虽有硬膜外血肿、感染和化学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但在非手术治疗中,仍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不少作者认为,具有相对安全,副作用小,病人易于接受等优点[1.2]。

2手术治疗

2.1手术指证当病人生活质量降低和因疼痛不可耐受且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手术治疗,同时症状和体征应与影像学检查结果相一致。单纯影像学改变绝不能作为手术适应证。必须强调:手术治疗目的是减轻下肢适应症状,而不是减轻腰痛,虽然术后腰痛也有减轻,手术目的是减轻症状而不是治愈。术后远期随访中,仍有增生再长入减压区的可能,使神经受压症状复发。手术也不可能使已经发生退行性改变的椎间盘和小关节恢复正常。也不能中止脊椎退行性改变的自然发展过程[1]。

腰椎管狭窄减压术式文献报告很多,基本上分为广泛椎板切除减压和有限减压两类。

2.2标准的广泛椎板切除减压方法在所有受累的脊柱横向平面,由侧隐窝的外界去除椎板和黄韧带,受累神经根在直视下从硬膜起始部至神经孔出口的整个行程行彻底减压,所有嵌压神经根的侧隐窝行减压,尽管临床症状提示仅为单平面狭窄,单侧神经根受压。理由是椎管狭窄是一种多平面疾病,单平面减压远期效果不理想[1.2]

2.3有限减压方法理由是退变性椎管狭窄多为阶段性,主要为黄韧带打折、增生性肥厚、小关节和关节囊的增生以及纤维环膨出所致。在矢状面骨性椎管常常不狭窄。因而应行选择性的有限减压,以保留较多的后部骨和韧带结构,从理论上讲,可减少术后发生脊椎不稳定。该操作斜行椎板切除,是将椎板外侧前部斜行切除,选择性的行单侧或双侧以及平面部分椎板切除或椎板成形术。McCulloch[5、6]介绍的方法:后正中皮肤切口(单平面5cm),向两侧游离后,分别作双侧减压,一般先行左侧。距中线1cm弧形切开腰背筋膜,避免损伤棘上和棘间韧带,顺棘间韧带和椎间隙向侧方剥分离椎旁肌,单侧椎板切除范围:向上达黄韧带起点处,向下至黄韧带止点(连带下位椎体上1/4椎板)。内侧小关节切除至椎弓内界,以保证达到关节突下彻底减压,对Ⅰ。滑脱同时行横突间植骨。然后,在另一侧行类似手术。这种保留棘上、棘突和棘间韧带的技术称之为减压术(Microdecompression)[6]。

多平面椎板切除减压方法与标准的广泛椎板切除减压方法,相比较的前瞻性与随机分组研究的结果已有报告。这两种方法平均随访3.7年,其临床结果相似。多平面椎板切除减压手术时间较长,发生神经损伤为12%。多平面椎板切除减压中26%因术中减压不理想,不得已又改为标准的广泛椎板切除减压的术式。

近年来,人们主张对双平面狭窄的患者行选择性椎板切除,应通过神经学检查选择其中之一为引起症状的平面(责任椎),可行走路前后检查或选择性神经阻滞。某一神经根阻滞后症状消失,即表明该神经根受压。一组报告中,28例两平面解剖性椎管狭窄中,23例(82%)认为是一平面引起症状,5例(18%)认为是两平面引起症状,减压手术仅在认为引起症状的1~2个平面进行。虽是两平面狭窄,但仅行一平面减压手术,术后效果与两平面狭窄者相似[6]。

2.4植骨融合问题近年来,对腰椎管狭窄减压术后行融合的作用讨论较多。减压后没有同时行植骨融合术,已有并发腰椎滑脱的报告,减压同时行小关节全切,术后腰椎滑脱多达2倍,是术后效果不好的原因之一。但同时行植骨融合术,使手术复杂化,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增多,康复时间延长,一般认为同时行脊椎融合术对患者康复无益[1]。下列因素应考虑需同时行植骨融合术[1、2、6~11]

2.4.1伴有退行性椎体滑脱Laus等人报告单纯减压取得成功。这表明由于椎间隙变窄和增生性骨刺的作用,该阶段可获得自然稳定。然而,另有资料表明,同时行滑脱阶段融合,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Postachini等人报告16例术前有滑脱,术后随访8.6年的结果,其中6例单纯减压,另10例同时行融合术,发现未行融合者骨质长入椎管较多,临床效果不及同时行融合者。近年来的文献分析资料表明,若同时行滑脱阶段融合,可获得更满意的手术效果[1.5]。Postacchinit和Cinotti等人发现,术后骨质增生在腰椎单纯减压未同时滑脱阶段融合者较常见。

2.4.2伴有脊柱侧凸或后凸对腰椎管狭窄合并退行性腰椎侧凸行广泛减压,有造成脊柱失稳或畸形加重的可能。很有必要同时行关节融合术。但并不是所有椎管狭窄伴侧凸后凸者均行融合术,是否同时行融合术,取决于4个方面:①应考虑弯曲的柔韧性。如果在侧屈位X线片显示弯曲可部分纠正,单纯减压有弯曲发展的危险。②弯曲是否为进展性,若有进展就有融合的指证。③伴有椎体侧方滑脱,表明该阶段不稳定,单纯减压会加重不稳定。④侧凸凹侧有明显的神经受压时,行凹侧椎板和部分小关节切除,难以达到凹侧神经充分减压,扩大减压需考虑融合术[1]。

2.4.3同一平面复发性椎管狭窄当确定再次行手术治疗时,应考虑同时行关节融合术。因再次手术需增加小关节的切除,以扩大侧隐窝和中央椎管,小关节切除超过50%会导致阶段性不稳,特别是小关节向矢状面倾斜时。复发性椎管狭窄伴有医源性滑脱时,再次手术必然要考虑植骨融合,以增加脊柱的稳定性。

2.4.4小关节去除过多由于手术时小关节切除或切除>50%会引起不稳定,应同时行脊椎融合术,以防术后脊椎不稳或疼痛。如果至少有一侧小关节的完整性保留,脊椎的稳定性就能维持。但是,生物力学研究表明,单侧小关节切除后(表明节阶活动性明显增加),即使另一侧完整性良好,也将会发生不稳定,单侧或双侧小关节内侧部分切除(<50%),对脊椎的稳定性影响甚微[13.14]。

2.5脊柱内固定植骨融合是否同时应用内固定器械争议较多。内固定的目的是:①纠正脊柱畸形;②稳定脊柱;③保护神经组织;④降低融合失败或提高融合率;⑤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因而其适应证为:①稳定或纠正侧凸或后凸畸形;②2个或2个以上平面行较为广泛的椎板切除;③复发性椎管狭窄且伴有医源性椎体滑脱;④屈伸位X线片显示,椎体平移超过4mm,成角大于10°时。内固定方法的选择应以短阶段固定为主,根据术者掌握的熟练程度和病人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滑脱行融合术时,同时行内固定是有益的[15~17]。

2.6手术疗效腰椎管狭窄行手术减压的疗效普遍认为较好[1.5.12]。文献中取得疗效满意的差异较大(26%~100%),不少作者的结果表明,术后临床症状改善随时间推移又有加重的趋势。在一组研究中,20%术后获得短期满意疗效,平均8.2年症状又复发。另有一组,27%术后初期疗效尚好,5年后症状又加重。Katz等人发现,不论减压融合与否,75%效果满意持续7~10年后,23%需再手术。术后远期疗效差的易患因素包括:全身一般情况差和曾行单平面椎板减压。症状复发可以是原手术部位狭窄复发、邻面狭窄有发展和腰痛伴腰椎不稳。相反,也有作者报告一组病例,术后平均13年的临床结果满意优于平均7年者[18~20]。

2.7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

2.7.1糖尿病对腰椎管狭窄手术减压后的疗效影响,文献所报告的差异较大。在一组报告中,糖尿病术后疗效差的比例较大,易发生术后伤口并发症。优良率仅为42%,而无该病者为91%。另有一组报告却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72%),无该病者为80%。有资料表明:术后减轻与活动有关症状的疗效与无该病者相似,但对减轻下肢持续疼痛与感觉异常的疗效不肯定。这是因为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本身残留神经症状[1]。

2.7.2其他因素满意的手术效果取决于:①病人选择适当;②术式确定正确;③术中操作精细。Katz等人报告194例手术结果,其中40例疗效不满意,认为主要原因为:①术前全身情况差;②存在多种疾患;③背部症状较下肢症状突出。④以往腰椎有手术史者,腰管狭窄术后的疗效受影响。已有资料表明,在腰椎手术中发生小关节骨折是发生晚期腰痛的一种潜在因素。

3结论

康复理疗技术范文第4篇

哪一种方法也未能证实肯定有效。非类固醇抗炎药除减轻神经受压所致的炎性反应外,还具有止痛效果。这类药物应用较多,但尚未见到治疗腰椎管狭窄获得确切疗效的研究。扑热息痛影响肝肾功能,非类固醇抗炎药可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也影响肝肾功能,用药时应注意。经双盲交叉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肌注降钙素(Calcitonin)可减轻疼痛,增加行走的距离[1.2.4]。

治疗腰椎管狭窄较有效的理疗方法是拉力(stretching)疗法、腰肌强度锻练和无氧健康训练。骑静止的自行车对有些病人很有效,这种锻练腰呈屈曲位,多数病人能耐受。用马具设计的踏车行走锻练,因腰椎不受力,故对腰椎管狭窄的病人也很有用。用于软组织理疗的方法较多,包括:热疗、冰疗、超声、按摩、电刺激和牵引等方法,虽较常用,但对腰椎疾患的疗效尚未得到证实。然而,对辅助腰椎活动和进行更强的理疗做准备还是有益的,锻练和理疗较安全,可延迟手术治疗,锻练可改善病人全身情况,即使不减轻症状,也有利于更好地接受手术治疗[1-3]

腰围保护可增加腰椎的稳定性,以减轻疼痛,但应短期应用,以免发生腰肌萎缩。

硬膜外激素封闭治疗腰椎管狭窄的方法仍有争议,一般认为,用于治疗根性痛的疗效较差。Cuckler等人前瞻性研究了一组病人,用于减轻根性疼痛,经双盲交叉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对照组(硬膜外注射生理盐水)与实验组(硬膜外注射激素)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Rosen等人回顾性研究了一组应用硬膜外激素治疗的病人,60%疼痛症状短期有减轻,仅有25%疼痛症状长期有减轻。

Derby等人研究的结果表明,对硬膜外激素封闭治疗反应好,其手术治疗也取得满意的效果,对硬膜外激素封闭治疗反应差,其手术治疗也未取得满意的效果,对根性痛<1年者,应用激素封闭治疗不能预测手术效果。Rosen等人回顾性研究了一组应用硬膜外激素治疗的病人(40例),24例(60%)疼痛症状短期有减轻,10例(25%)疼痛症状长期有减轻。Ciocon等人对30例腰椎管狭窄患者进行硬膜外激素封闭治疗,每周1次,连续3次,疼痛减轻长达10个月。硬膜外激素封闭疗法治疗腰椎管狭窄虽有硬膜外血肿、感染和化学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但在非手术治疗中,仍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不少作者认为,具有相对安全,副作用小,病人易于接受等优点[1.2]。

2手术治疗

2.1手术指证当病人生活质量降低和因疼痛不可耐受且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手术治疗,同时症状和体征应与影像学检查结果相一致。单纯影像学改变绝不能作为手术适应证。必须强调:手术治疗目的是减轻下肢适应症状,而不是减轻腰痛,虽然术后腰痛也有减轻,手术目的是减轻症状而不是治愈。术后远期随访中,仍有增生再长入减压区的可能,使神经受压症状复发。手术也不可能使已经发生退行性改变的椎间盘和小关节恢复正常。也不能中止脊椎退行性改变的自然发展过程[1]。

腰椎管狭窄减压术式文献报告很多,基本上分为广泛椎板切除减压和有限减压两类。

2.2标准的广泛椎板切除减压方法在所有受累的脊柱横向平面,由侧隐窝的外界去除椎板和黄韧带,受累神经根在直视下从硬膜起始部至神经孔出口的整个行程行彻底减压,所有嵌压神经根的侧隐窝行减压,尽管临床症状提示仅为单平面狭窄,单侧神经根受压。理由是椎管狭窄是一种多平面疾病,单平面减压远期效果不理想[1.2]

2.3有限减压方法理由是退变性椎管狭窄多为阶段性,主要为黄韧带打折、增生性肥厚、小关节和关节囊的增生以及纤维环膨出所致。在矢状面骨性椎管常常不狭窄。因而应行选择性的有限减压,以保留较多的后部骨和韧带结构,从理论上讲,可减少术后发生脊椎不稳定。该操作斜行椎板切除,是将椎板外侧前部斜行切除,选择性的行单侧或双侧以及平面部分椎板切除或椎板成形术。McCulloch[5、6]介绍的方法:后正中皮肤切口(单平面5cm),向两侧游离后,分别作双侧减压,一般先行左侧。距中线1cm弧形切开腰背筋膜,避免损伤棘上和棘间韧带,顺棘间韧带和椎间隙向侧方剥分离椎旁肌,单侧椎板切除范围:向上达黄韧带起点处,向下至黄韧带止点(连带下位椎体上1/4椎板)。内侧小关节切除至椎弓内界,以保证达到关节突下彻底减压,对Ⅰ。滑脱同时行横突间植骨。然后,在另一侧行类似手术。这种保留棘上、棘突和棘间韧带的技术称之为减压术(Microdecompression)[6]。

多平面椎板切除减压方法与标准的广泛椎板切除减压方法,相比较的前瞻性与随机分组研究的结果已有报告。这两种方法平均随访3.7年,其临床结果相似。多平面椎板切除减压手术时间较长,发生神经损伤为12%。多平面椎板切除减压中26%因术中减压不理想,不得已又改为标准的广泛椎板切除减压的术式。

近年来,人们主张对双平面狭窄的患者行选择性椎板切除,应通过神经学检查选择其中之一为引起症状的平面(责任椎),可行走路前后检查或选择性神经阻滞。某一神经根阻滞后症状消失,即表明该神经根受压。一组报告中,28例两平面解剖性椎管狭窄中,23例(82%)认为是一平面引起症状,5例(18%)认为是两平面引起症状,减压手术仅在认为引起症状的1~2个平面进行。虽是两平面狭窄,但仅行一平面减压手术,术后效果与两平面狭窄者相似[6]。

2.4植骨融合问题近年来,对腰椎管狭窄减压术后行融合的作用讨论较多。减压后没有同时行植骨融合术,已有并发腰椎滑脱的报告,减压同时行小关节全切,术后腰椎滑脱多达2倍,是术后效果不好的原因之一。但同时行植骨融合术,使手术复杂化,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增多,康复时间延长,一般认为同时行脊椎融合术对患者康复无益[1]。下列因素应考虑需同时行植骨融合术[1、2、6~11]

2.4.1伴有退行性椎体滑脱Laus等人报告单纯减压取得成功。这表明由于椎间隙变窄和增生性骨刺的作用,该阶段可获得自然稳定。然而,另有资料表明,同时行滑脱阶段融合,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Postachini等人报告16例术前有滑脱,术后随访8.6年的结果,其中6例单纯减压,另10例同时行融合术,发现未行融合者骨质长入椎管较多,临床效果不及同时行融合者。近年来的文献分析资料表明,若同时行滑脱阶段融合,可获得更满意的手术效果[1.5]。Postacchinit和Cinotti等人发现,术后骨质增生在腰椎单纯减压未同时滑脱阶段融合者较常见。

2.4.2伴有脊柱侧凸或后凸对腰椎管狭窄合并退行性腰椎侧凸行广泛减压,有造成脊柱失稳或畸形加重的可能。很有必要同时行关节融合术。但并不是所有椎管狭窄伴侧凸后凸者均行融合术,是否同时行融合术,取决于4个方面:①应考虑弯曲的柔韧性。如果在侧屈位X线片显示弯曲可部分纠正,单纯减压有弯曲发展的危险。②弯曲是否为进展性,若有进展就有融合的指证。③伴有椎体侧方滑脱,表明该阶段不稳定,单纯减压会加重不稳定。④侧凸凹侧有明显的神经受压时,行凹侧椎板和部分小关节切除,难以达到凹侧神经充分减压,扩大减压需考虑融合术[1]。

2.4.3同一平面复发性椎管狭窄当确定再次行手术治疗时,应考虑同时行关节融合术。因再次手术需增加小关节的切除,以扩大侧隐窝和中央椎管,小关节切除超过50%会导致阶段性不稳,特别是小关节向矢状面倾斜时。复发性椎管狭窄伴有医源性滑脱时,再次手术必然要考虑植骨融合,以增加脊柱的稳定性。

2.4.4小关节去除过多由于手术时小关节切除或切除>50%会引起不稳定,应同时行脊椎融合术,以防术后脊椎不稳或疼痛。如果至少有一侧小关节的完整性保留,脊椎的稳定性就能维持。但是,生物力学研究表明,单侧小关节切除后(表明节阶活动性明显增加),即使另一侧完整性良好,也将会发生不稳定,单侧或双侧小关节内侧部分切除(<50%),对脊椎的稳定性影响甚微[13.14]。

2.5脊柱内固定植骨融合是否同时应用内固定器械争议较多。内固定的目的是:①纠正脊柱畸形;②稳定脊柱;③保护神经组织;④降低融合失败或提高融合率;⑤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因而其适应证为:①稳定或纠正侧凸或后凸畸形;②2个或2个以上平面行较为广泛的椎板切除;③复发性椎管狭窄且伴有医源性椎体滑脱;④屈伸位X线片显示,椎体平移超过4mm,成角大于10°时。内固定方法的选择应以短阶段固定为主,根据术者掌握的熟练程度和病人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滑脱行融合术时,同时行内固定是有益的[15~17]。

2.6手术疗效腰椎管狭窄行手术减压的疗效普遍认为较好[1.5.12]。文献中取得疗效满意的差异较大(26%~100%),不少作者的结果表明,术后临床症状改善随时间推移又有加重的趋势。在一组研究中,20%术后获得短期满意疗效,平均8.2年症状又复发。另有一组,27%术后初期疗效尚好,5年后症状又加重。Katz等人发现,不论减压融合与否,75%效果满意持续7~10年后,23%需再手术。术后远期疗效差的易患因素包括:全身一般情况差和曾行单平面椎板减压。症状复发可以是原手术部位狭窄复发、邻面狭窄有发展和腰痛伴腰椎不稳。相反,也有作者报告一组病例,术后平均13年的临床结果满意优于平均7年者[18~20]。

2.7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

2.7.1糖尿病对腰椎管狭窄手术减压后的疗效影响,文献所报告的差异较大。在一组报告中,糖尿病术后疗效差的比例较大,易发生术后伤口并发症。优良率仅为42%,而无该病者为91%。另有一组报告却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72%),无该病者为80%。有资料表明:术后减轻与活动有关症状的疗效与无该病者相似,但对减轻下肢持续疼痛与感觉异常的疗效不肯定。这是因为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本身残留神经症状[1]。

2.7.2其他因素满意的手术效果取决于:①病人选择适当;②术式确定正确;③术中操作精细。Katz等人报告194例手术结果,其中40例疗效不满意,认为主要原因为:①术前全身情况差;②存在多种疾患;③背部症状较下肢症状突出。④以往腰椎有手术史者,腰管狭窄术后的疗效受影响。已有资料表明,在腰椎手术中发生小关节骨折是发生晚期腰痛的一种潜在因素。

3结论

康复理疗技术范文第5篇

康复医学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很多康复设备、操作技能及治疗手法仅靠老师的口头讲解很难使学生有感性的认识,这样会使理论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进入科室临床实习的时候就要进行摸底了解学生的基本知识结构情况,进行必要的进科前培训,可以在进入J临床的前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临床康复治疗录像并与理论结合讲解,使学生对康复治疗技术和康复器械等有个直观全面的了解。康复治疗技术实践性非常强,临床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带教的康复医生和治疗师从康复评定到康复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康复治疗的具体实施都要带着学生参与,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完成部分内容,要求我们的康复治疗师及康复医生在教学中手把手的教会学生康复治疗技术,将康复理论知识与现在临床结合起来,而且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更为合适。经常性的开展小讲课,每周一次,以康复医生和康复治疗师共同主讲为主,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以实践知识为焦点,采用问题情境与病案讨论相结合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启迪学生的积极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临床实习中这种将问题情境教学与病案讨论穿插于教学之中的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认识的兴趣,激起学生探究的愿望。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科室的病例讨论,提前告知讨论的病人病情,让他们积极的准备,会上认真听取老师同学的观点论点,积极发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的思维资源,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教学内容要具全面性和前沿性

目前国内很多综合医院的康复医学科或是从针灸推拿科、中医综合科室、理疗科演变或神经内科分科而成,科室内各作单元细分不明显,有的甚至没有细分治疗部门,导致了临床教学中知识面不够全面,没有真正的完成康复医学的教学。经过近3O年的发展,康复医学已经形成了骨科康复学、神经康复学、心脏病康复学、儿童脑瘫康复学、老年病康复学等,而我们大部分临床带教主要是集中在神经康复或儿童脑瘫康复,而在神经康复中又侧重于物理疗法(Prr)中的运动疗法,而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辅导与治疗、文体治疗、康复工程、康复护理及中国传统治疗和社会服务常被忽略,使得学生掌握的知识面不够全面而影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由于高职生仅有短短的两年时间学习医学理论知识,会造成知识面比较窄,医学基础知识较差,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力学,运动医学知识的不足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除了常规的带教神经康复治疗学外,还需要在骨关节疾病、疼痛康复以及传统的中医康复等方面下功夫,细化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内容要尽可能的涉及到临床能够所见问题,如感觉障碍、前庭障碍、言语障碍、认知情感障碍、心理障碍及如何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使其尽早的回归社会等等方面的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容不但要有全面性,同时还应该具有前沿性,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目前国内外比较先进的康复治疗技术,了解康复康复医学发展的动态,这样才能培养出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能力好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