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技术贸易论文

技术贸易论文范文精选

技术贸易论文

技术贸易论文范文第1篇

(一)缺乏对国际技术贸易课程的重视教师与学生都没有认识到国际技术贸易课程的重要性,缺乏对国际技术贸易课程的重视,使得国际技术贸易课程逐渐弱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更加注重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其他课程,忽视对国际技术贸易课程的教学,使得学生对于国际技术贸易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只将其作为选修的一般课程,上课时缺少认真的态度,出席率不高。并且国际技术贸易课程与实际联系的不够紧密,在理论教学之中,一些知识与技术的理论比较抽象,学生很难对其进行理解,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

(二)教材内容与实际脱节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更新日新月异,很多新的经济活动和经济概念出现,对国际技术贸易进行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国际技术贸易课程缺少可利用的教材,教材版本较少,并且教材内容陈旧,更新速度缓慢,无法与快速变化的经济形势接轨,学生学习到的内容与实际脱节。国际技术贸易课程教材之中的内容多以理论为主,缺少对实践的关注,并且很多内容晦涩难懂又没有合适的辅助教材,使得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困难。

(三)教师知识能力有限国际技术贸易课程与国际货物贸易等实物贸易教学内容存在很大的差异,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和综合能力要求较高,需要教师具备本专业的知识之外,还应该对国际经济法学、管理学、技术转让与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等相关知识进行掌握,才能在实际教学中更好的发挥。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的知识储备不够,也缺少实践经验,采用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比较落后,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提高。

二、知识经济时代国际技术贸易课程改革创新路径

(一)充分认识国际技术贸易课程的重要性在知识经济时代必须充分认识国际技术贸易课程的重要性,了解国际技术贸易在国际贸易新格局中的全新位置,对国际技术贸易课程进行合理的安排,培养综合能力较高的复合型人才。国际技术贸易课程的开设,目的并不是只在于让学生了解国际技术贸易的基础知识,而是希望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在进行国际技术贸易课程的设置时,要加大课程比重,使学生对国际技术贸易课程学习能够充分重视,提高教学水平。

(二)及时更新教材内容根据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现状,对国际技术贸易课程教材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使其与实际准确接轨,与时俱进,培养出适应时展的高素质人才。对知识经济时代新衍生的经济技术贸易形式以及相关的新概念和新规则进行深入的研究,对教材内容进行及时、合理的更新,使其与时展接轨。增加教材中实践教学的内容,强化案例教学,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在教材之中加入国际技术贸易所涉及的核心内容,即知识产权的保护与转让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在毕业之后迅速的投入到实际工作之中。

(三)提高师资队伍综合素质和能力教师在国际技术贸易课程教学活动中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必须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储备以及相关知识运用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挥引导与辅助的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使其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在知识产权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才能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将各种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全面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为国际技术贸易培养复合型的实用人才。

三、结束语

技术贸易论文范文第2篇

1.1买卖双方拥有的运输实力是选择贸易术语的先决条件对于买方来说,若在卖方国家设有办事处,办事处可以妥善处理运输事宜,并可以找到价格合理、有信誉、有保障的运输公司负责运输,则可以选择EXW术语进行物资采购;反之,则不要选择EXW方式采购物资;对于卖方来说,若对于买方国家运输条件、运输渠道比较熟悉和了解,或在买方国家设有办事处,可以选用DDP方式交货,并且这种交货方式对于买方更具吸引力和投标竞争力,也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运输实力,选择其他运输方式,如FOB、CIF、CIP等贸易术语。在实际操作中,FOB和CIF是对买卖双方都比较适合经济、可操作的术语,运用也最多。

1.2货物需求时间是选择贸易术语的又一决定因素货物的需求时间即交货时间是物资价格构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选择贸易术语时,应全面考虑。货物的需求时间紧急,则运输价格变动风险较小,选择贸易术语时,根据买方具备的其他条件,进行选择;货物的需求时间较长,运输价格变动风险较大,当处于运输价格上涨时,可以选择由对方承担运输费用的贸易术语成交。如采用CIF、CIP等C组贸易术语采购进口物资;采用FOB等F组贸易术语采购出口物资。若采用买方负责运输的贸易术语采购某种物资时,则一定要将运输费用及运费可能上涨的因素考虑到物资成交价格中去。

1.3有利于规避风险是选择贸易术语的根本原则除了考虑成本因素外,还需考虑风险。如果承担海运,出现风险之后虽然有保险赔付,但对贸易双方都会产生影响。这样的损失虽然会有保险补偿,但采购方因为不能按时收到货物受到的影响可能会比得到的保险补偿还大,所以在选择贸易术语时注意规避风险显得格外重要。在国际贸易中,供方交货一般都要经过长途运输,而且运输方式复杂,遇到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的可能性也较大,特别是出口国遇到战争或人为障碍或破坏的地区,则运输途中风险更大。因此买卖双方在选择交易术语时,必须根据不用时期、地区及运输线路和方式所能预测的风险情况,对贸易术语进行合理选择。

1.4实现采购目标,是选择贸易术语的最终原则在不违背招投标有关法律和规章的前提下,节约采购资金,采购性价比最优的产品,并保质、保量、及时供货,是采购人的采购目标,也是物资采购部门永恒的话题。在实际业务中,选用贸易术语时对各因素的选择应遵从如下准则:第一,在保障货物、货款安全的前提下选择贸易术语;第二,在不违背国家法律、政策,以及最大限度实现采购目标的前提下选择贸易术语;第三,采购人不能只看眼前,还要把眼光放开,注重长远发展和社会效益,如力求在本国办理运输、保险业务,以促进本国的运输业、保险业的发展;第四,以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现实,并对现实状况作出分析、预测,科学合理地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2贸易术语选择的案例分析

某出口公司,向美国纽约州布法罗某进口商出口600吨山核桃仁,合同规定采购价格为5000美元/吨,为CIF纽约州布法罗,货物装船时间不得晚于当年的10月15日,货物不得分批和转运,需一次性直达到货,并规定货物应于11月30日前到达目的地,否则进口商有权拒收。出口商于10月7日装船完毕,但船到美国纽约州西部伊利湖口岸时已是11月26日,此时港口已开始结冰。承运人担心船舶驶往伊利湖东岸后出不来,便指示船长将货物全部卸在西海岸港口,然后从该港改装火车运往纽约州布法罗。待这批核桃仁运到布法罗时已是12月2日。于是进口商以货物晚到为由拒绝提货,提出除非降价15%以弥补其损失。几经交涉,最终以出口方降价10%结案,该公司共损失30万美元。

2.1案例分析本案例中合同签订的是CIF合同,但合同条款却不是CIF条款,如规定卖方须承担货物不能按期到达目的港的风险。CIF合同是装运合同,卖方只负责按合同规定将货物在装运港装上船舶,越过船舷之后的一切风险、责任和费用均由买方承担。本案在合同中规定了货物到达目的港的时限条款,改变了合同的性质,使装运合同变成了到达合同,即由签订的“CIF”——C组贸易术语变成了D组贸易术语。

2.2教训及借鉴(1)进口方和出口方对于贸易术语没有进行合理的选择,双方对于贸易术语的选择也没有真正达成一致和共识。(2)我国出口商对贸易术语CIF合同的相关规定还不了解,否则,就不会在合同中添加到货期等限制性条款改变合同性质,以至于白白地将货物送达目的地,还承受被对方降价10%的损失。(3)像核桃仁等季节性很强的商品,进口方往往要求限定到货时间,卖方应采取措施减少风险,并将各种风险因素考虑到订货价格中去。(4)对有些运输情况和细节(如货轮在途时间等)估算不足,对当地的自然气候(如冰冻期等)信息掌握不够。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国际贸易的物资采购,对于贸易术语的熟练掌握和合理选择相当重要,它关系到物资采购效益和采购结果的成败。

3结语

技术贸易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对外贸易与投资发展迅速,对技术进步的影响逐渐凸现。技术进步是产业成长的核心,也是产业升级换代的主要推动力量。因此,发展中国家引进技术、发展加工贸易,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希望外资进入能够带来先进技术,产生技术外溢,进而带动本国产业的技术进步。

一、技术引进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表现

1.技术引进的目的,方式和结构发生了变化

随着企业技术引进水平的不断提高,引进的目的逐步从单一生产技术的引进转向以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创新能力的技术引进。引进方式除了传统的购买设备与技术,技术许可,技术服务,合作生产,作股投资,补偿贸易等,还出现了相互交换技术使用权,特许专营等新方式;大规模成套设备引进逐步被关键技术,关键设备的引进所替代。这说明我国企业对技术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技术引进目标更加明确,方式灵活多样。

2.引进技术的来源多元化

部分发达国家对我国转让技术政策出现变化。技术引进主要来源地包括美国,德国,日本,瑞典,香港,意大利,法国,韩国,英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部分发达国家注意到,只通过出口产品或设备方式而不转让技术将逐步失去在我国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已开始调整政策,加强对我国的技术转让,并通过新一轮的技术合作达到重新占领中国市场的目的。

二、我国在技术引进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技术引进总体水平偏低,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偏少

受国内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及发展水平的制约,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技术出口限制,我国引进的技术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跨国公司输出的绝大部分技术属于二流的,所谓“市场换技术”只是集中在中低水平上,尤其在一些特殊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方面,发达国家仍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实行封锁。产业技术的发展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2.整体产业技术水平落后,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整体工业技术水平的落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技术装备落后。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大中型企业反应迟钝、复苏缓慢,必然阻碍技术引进向结构优化、有序发展的方向转化。其次,多数行业的关键核心技术与装备基本依赖国外。我国企业的消化吸收能力不强,缺乏对引进技术的系统集成、综合创新。引进技术固然重要,但建立一个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的机制更为重要。

3.企业用于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投资不足

引进技术只有与消化、吸收和创新相结合才能很快形成自主创新能力,摆脱对技术引进的依赖。因此,一些国家都大幅度增加这方面的投入。如日本、韩国等国家引进技术和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创新的投入之比是1∶8左右,因而能做到第一台设备引进,第二台自主制造,第三台即能出口。而我国的这一比例仅为1∶0.07.这就造成引进再引进,重复引进,长期不能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三、推进我国技术引进的对策建议

1.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鼓励支持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建立和完善技术中心,形成比较健全的技术开发体系,在主导产品的关键技术和集成技术上尽快形成自主开发能力;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有效资源,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技术引进工作进行联合行动,开展消化吸收与创新工作。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办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动以企业为主、政府扶持、大学与科研院所参加的方式,广泛建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共同开展投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等工作,通过税收优惠和加大国家财政投入的手段,鼓励企业加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投入力度,促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2.加快建设企业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促进体系

根据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和要求,重点支持企业引进电子通信、生物技术、民用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石油化工、清洁发电、新材料、节约能源、环境保护等具有市场潜力且在未来竞争中将取得优势的或对国计民生具有重大意义的技术。

积极开展多双边技术合作。通过加强政府间及非政府组织、企业间交流与合作,突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促进高新技术的引进;采取联合研究,合作攻关和对往等多种形式,扩大合作范围;拓展技术引进来源国,适应企业的技术需求引进不同层次的技术;利用多双边合作机制,为双方企业和科研机构间进行研发和技术合作牵线搭桥。超级秘书网

3.政府要加强对技术引进与创新的引导

由于技术的扩散和外溢,它具有一定外部性,政府应在技术引进与创新上加强引导与投入,这并不是忽视市场的作用,而是由于技术的外部性和现阶段缺乏有效的风险资本市场、技术市场条件下的必然选择。政府应利用产业和财政政策对经济发展急需的引进技术与二次开发创新给予支持和引导,解决技术消化、吸收创新的资金瓶颈。建立公用科技信息平台消除国内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的分离,使国内自主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可以有效地结合。

4.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技术引进与消化再创新

要把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紧密结合起来,要把提升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和自主创新工作结合起来,要以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技术引进与消化再创新工作。国家要提出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的相关政策;提出有利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的财税、人才等方面的鼓励政策,既要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引进,又要切实做到真正引进了“技术”,探索由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到形成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力: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J].中国经贸导刊,2005年7月.

[2]李喜岷:中国技术引进问题及其现状研究分析[J].云南科技管理,2001.3.

技术贸易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技术贸易;知识产权;技术合同;海外并购

技术贸易不仅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调整国际贸易结构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高新科技的进步,虽然国际技术合作的数量和规模进一步提升,但是,在技术贸易结构和技术水平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旨在对我国技术贸易的现状进行探讨,为以科技驱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国际贸易结构提供建议。

1我国对外技术贸易的发展现状

本文就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知识产权、技术合同等方面的数据探讨中国技术贸易在各方面的发展趋势。

1.1高新技术产品

高新技术产品具备较高的技术含量、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在我国技术贸易中,进口的主要是成套设备,而出口的大多为加工类产品。虽然从数据来看,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提高,且一直处于顺差状态,但实际情况是,技术发达国家对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有相当多的出口限制,使得国内有进口需求的产品无法进口,因此,如果只凭借数据来分析问题,就容易引起误导(见图1)。

1.2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国际技术贸易的重要客体,在国际技术贸易中,知识产权的许可和转让(即许可证贸易)和含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占有很大的比例(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我国对知识产权使用费的支付,即进口每年都在稳步攀升,对于知识产权的出口却与进口的体量相差甚远,直到6年才有了提升的势头。对于我国进出口技术贸易的体量来说,这样的提升还远远不够,可以预测近几年我国在知识产权费用的支付方面还处于一个逆差的状态。

1.3企业并购

企业并购也是技术出口的一种途径。当前中国企业的研发竞争力虽然有所起色,但是总体来说依旧不强,往往受困于“技术陷阱”,定位于利润较低的价值链中间的加工环节,借鉴美国与日韩的企业发展经验,通过跨国并购来获取核心技术是实现中国企业跨越性发展的有效途径(见表1)。受英国脱欧及欧盟加强外商投资审查影响,中企海外并购更为审慎。6年是海外并购火速升温的一年,原因在于6年我国参与企业并购的豪华阵容,目前,耳熟能详的中国上市公司大都在6年并购成功,比如阿里巴巴、腾讯、万达等,海外并购的行业大多涉及电子支付、广告、游戏、影视、电脑硬件等领域,大多以服务业为主。随着我国的综合经济水平不断提升,服务业和娱乐产业的比重不断升高,且成为目前我国的首要关注点。但是随着国内监管制度的完善和相关国家对我国的贸易限制行为加剧,海外并购再次“退潮”。

2我国对外技术贸易的问题及原因

随着我国国际贸易总量的不断攀升,国际贸易结构也在不断优化调整。同时,对外贸易,特别是技术贸易却遇到了重重阻力。

2.1限制性商业行为

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内部有很多针对技术贸易的各类限制性行为。2.1.1限制性商业行为带来的问题及影响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国际贸易壁垒,在各国的多边及双边谈判下,不断削减,技术性贸易壁垒却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在绿色环保的要求下,推陈出新、层出不穷。特别是近两年,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贸易保护变本加厉。以美国为例,美方对中国实施了一系列歧视性的贸易政策和投资政策,大多是以“技术”“知识产权”“安全”为名做的背书。2.1.2限制性商业行为产生的原因。(1)技术贸易额的大幅度增长。根据《7年世界知识产权报告》一些结论表明,无形资本的收入在0—4年实际增长75%,4年达到惊人的59000亿美元。(2)真正的技术转让仍很困难。从知识产权说起,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传播技术,以促进后者的经济增长。国际技术贸易所转让的使用权,在国际技术贸易中,技术的接收方(贸易的进口者)向技术的供给方(贸易的出口者)进行技术之间的转让后,并不能得到该项技术的所有权、制造权和该技术产品的销售权。技术所有权转让通常不发生在国际技术贸易中,所以,作为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90%依赖于发达国家。(3)技术转让争议持续。发展中国家希望建立更自由的国际知识产权贸易环境,以促进自身更快的技术进步,而发达国家则寻求在世界范围内引入更严格的技术保护。0年以来,双方的矛盾不断升级,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经济界的激烈讨论,协商后签署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标志着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一部分妥协,但与之相关的辩论从未停止。

2.2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仍需加强

当前,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已经逐步加强,执行严格,法律法规也在进一步完善,但执行中仍遇到了一些问题。(1)我国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理念需要更新,与国际接轨。我国自古崇尚知识无价亦无界,认为知识技术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应该为全人类共享,共享才能促进发展,共享才能得到更大的进步,共享是我国对知识的朴素观念,但共享并不意味着免费使用。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也证明,对知识的保护、有偿使用,能够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强大的激励作用。因此,我国应该以此为借鉴,完善国内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国际接轨,并严格执行。(2)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贸易伙伴国的技术准入及知识产权的法规,仍需要深入研究。应从政府层面和行业协会层面进行系统研究,从而完善我国的相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3)我国对技术贸易的研究明显过少,由于技术贸易的范围很广,可以存在于三大产业中,因此,分类研究非常必要。但在知网等比较大的网络资料库中搜索国际技术转让标题时,从19—0年,只有3多篇论文,且包括交叉重复的内容。对技术贸易的原理和相关的经济模型,法律的认识不够深入。在国家统计局内,对于技术贸易的数据也不是特别完备,会在角度、行业等方面有所缺失,且更新缓慢,在统计年报上也只有只言片语,需要继续加大力度。

2.3技术贸易的不平衡

和总体贸易形势相似,我国在技术贸易方面也存在着诸多的不平衡。2.3.1行业不均衡。从表2可以看出:第一,我国技术贸易的转移方式较为集中。技术进口中的%以上都是专利的许可和技术转让权。然后是技术出口,对于企业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占比达到%以上。第二,我国技术进出口的行业比较集中,进口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和电子芯片等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化学原料,药物制品等行业为主,出口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和电子芯片、软件和研究实验发展等行业为主。需要说明的是,我国的通信设备虽然大量进出口,但出口的地域多为欠发达国家,平均技术水平较低。2.3.2地区不均衡。从表3中国技术进出口的地区来看,技术贸易转移的地区较为集中,技术转移大多发生在东部地区,全国又以上海地区为首。究其本源是中国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不均衡所致,服务贸易大多发生在东部地区,而服务贸易与信息技术与计算机这块炙手可热的蛋糕脱不了干系,又因为智能手机的发展,我国的芯片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所以地区发展的不均衡难以避免,只能通过经济发展致使产业结构转型,再去改变各地区的技术贸易和本身的科学技术状况。从表4可以看出,我国主要的技术贸易对象为日本,德国和美国。其中,美国与我国技术贸易合同的金额占总金额的34.7%,日本与我国技术贸易合同的金额占总金额的18.6%,德国与我国技术贸易合同的金额占总金额的.8%。表4按引进国别或地区区分的国外技术引进合同(8年)

2.4国际技术竞争力薄弱

技术竞争力的强弱,不能只看贸易数据的大小比较。一般的衡量贸易竞争力的指数难以衡量技术竞争力以及技术贸易优势,误用甚至会得出与实际情况相悖的结论。有学者使用RCA(比较优势指数)测算了我国专利技术贸易,经过测算,均小于0.1,说明我国专利技术的体量与对外贸易的总额相比,竞争力相当薄弱(谢莹,8)。技术竞争力根本上来源于本国国内的产业竞争力。因此对于技术竞争力的探讨不能一概而论,不同产业的技术标准、发展状况与提升方式有很大的差异。但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科技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也应特别关注对高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3提升我国对外技术贸易的建议与对策

在了解我国对外技术贸易的现状和优缺点后,提高我国的技术竞争力和调节内部和外部的各类不平衡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1自主技术创新

要实现技术创新,还要从我国自身的科研做起。科研经费的投入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与激励。我国科研部发出号召:截止到0年,中国进入技术创新型国家。成为技术国家的基础就是不断投入科研经费,除了大型企业外,还要照顾到资本竞争比较弱的中小型企业,对他们来说,要实现技术创新的经费很多,还有被称为技术风险、技术陷阱的阻力,要实现技术创新的可持续循环,对教育业的投资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源源不断地引入和培养人才,才能从根本上加快技术创新的速度。

3.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的技术贸易存在区域不均衡和行业不均衡两大难题。要解决这两大问题,加快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就要继续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化为技术密集型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贸易结构的优化,使得我国的对外技术贸易结构优化。由于中国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在贸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应该一方面继续发挥劳动力和资源的优势,另一方面可以在优势品项上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提高大宗传统商品中的技术含量,努力把新兴技术、新兴材料渗透到传统制造业,促进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升级,使其重新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力。另外,还可以通过拓展和完善产业链,增强基础产业实力,大力发展中间产品,以减少加工贸易对零部件进口的依赖,从而大大降低高价进口中间产品对出口效益增长的负面影响,推动贸易条件改善。

3.3优化调整技术贸易政策

技术贸易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技术转移;国际经济;影响

国际技术转移主要指技术跨越国界的转移活动,包括商业性的、非商业性的转移。

一、国际技术转移对输出国的影响

对于技术输出国的积极影响。1.扩大出口。技术出口可带动设备、零部件、劳务的出口,据统计,技术出口与其带动出口的比例是1:50。2.通过技术贸易,输出国企业走向国际,可以利用国际资源、市场,获取规模效益。3.通过技术转让、东道国资源开发,进口该国资源,满足国内经济发展之需。4.技术贸易使出口增加,国外收益汇回本国,改善国际收支。5.国际技术转移有利于扩大输出国的经济影响力,使本国处于国际分工的有利位置。

对技术输出国还有很多负面影响。1.技术优势丧失。技术具有无限扩张和再造性。国际技术转移使输入国的技术提高,削弱了输出国的技术优势,很多输入国创新能力较强很快在技术上超越输出国。2.造成国内产业的竞争压力和国际贸易赤字。技术输出使国外生产更加廉价,对国内产业造成压力,不利于产业升级的顺利进行。长期内,使输出国产业不能自给,进口增加引起贸易赤字。3.技术研发力的流失。技术输出可能造成研发和人员培养向成本低、效应好的地区转移,导致输出国研发力的丧失。以上是国际技术转移的对技术输出国的负面的影响,这些负面影响可能性大于现实性。

二、国际技术转移对输入国的影响

国际技术转移对输入国来说也有两方面影响。积极影响有,1.通过技术引进,输入国调整了产业结构,增强了产品品种、质量和档次,提高了自给和出口能力。2.进口技术优化了产业结构,加强了各部门、行业间的协调,提高专业化水平,有利于本国的人力、自然、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3.促进科技文化的进步。输入国引进技术过程中,不仅提高科技和管理水平,而且开阔了视野,有助于更新观念及时吸收人类文明的新成果。4.输入国通过国际技术合作,提高本国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改善国际环境,提高本国的国际地位。

技术输入的负面影响,1.使输入国处于国际分工的底层。输入国引进的多是过期技术,涉及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产业,导致受制于输出国并且加剧环境污染、能源耗竭。2.多数发展中国家研发力不强,只是拿来主义,国际技术成为国内研发替代品,造成输入国创新力减弱甚至丧失。3.输入国由于机制落后,技术引进适应性不强,造成引进成本过高和资源浪费,影响本国经济其他部门的投资。4.技术输入过程中,输出国往往掌握主动,技术输入国不仅要付高额的成本还往往要附带其他的条件,影响到国家主权完整和独立。国际技术输入对于输入国,尤其是经济、科技实力较弱的国家,负面影响的现实性超过了可能性。

三、国际技术转移对国际经济关系的整体影响

国际技术转移是一种生产力和资源的在全球范围的再分配,对国际经济关系来说产生了根本的影响。

首先国际技术转移使国际经济关系不断深化扩展。以技术贸易为例,1985年贸易额为500亿美元,2000年则激增至5000亿美元,平均5年翻一番。国际技术贸易增长本身代表了国际贸易和服务的发展。伴随的是是国际投资的增长,从1993年起年均增长达21%。国际技术转移还深化了国际分工。20世纪60年代起,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使国际分工转向产业内。进入90年代,信息技术的兴起使国际分工发展到全球范围产品内的分工。国际技术转移,加强了各国联系,促进了世界经济增长,加快了经济全球化。其次,国际技术转移对国际经济格局的影响。1.经济主导权的变化。工业技术的扩散促成19世纪末第二次科技革命,美、德也超过英国成为新的经济大国。二战使大量科学家逃到美国成就了美国经济科技的强大,而美国对欧、日的技术援助、技术贸易,也促进了20世纪70年代经济三足鼎立的形成。2.确立了国际经济秩序。国际技术转移促成了世界经济中心-边缘的格局,北南方技术转移是垂直型的,发展中国家成为加工厂,在国际分工中处于较低位置。3.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以东亚为例,日本70年代开始实行的“雁行战略”,将东亚经济产业层次化,各国经济互补,促进了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

最后,国际技术转移促进了各国合作-竞争的加剧。20世纪80年代美日欧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科技发展计划,其背景是国际技术贸易竞争的激烈化。另一方面,现有科技研发费用高、任务繁重,又需要各国合作共同开发。因此,国际经济关系既竞争又合作的状态得到激化。

四、总结

国际技术转移在利弊博弈中,改变了当事国,也改变了国际经济关系。国际技术转移对国际经济关系的的影响总体上利大于弊,但弊端不可忽视。当代存在一个矛盾现象,那就是各国技术差距不断加大的同时,国际技术转移速度也不断加快。这一现象可能加剧技术转移的负面效应,输出国可能加强输出限制,输入国可能为输入付出更大代价,进而使整个国际经济关系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对双方来说,加强技术合作、加快国际技术转移制度建设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李志军著:《当代国际技术转移与对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

[2]陈绍荣著:《国际技术转移法理论与实践》,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张自如胡晖:《国际产业转移的演变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载《生产力研究》,2007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