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财政与税收政治教案

财政与税收政治教案

知识清单

一、国家财政

(一)财政及其作用

1.财政的含义;

财政是指国家的收入和支出。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

2.财政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二)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收入

(1)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

(2)来源:①税收收入(最普遍最重要);②利润收入;③债务收入;④其他收入。

(3)影响因素:①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性影响因素);②分配政策。

2.财政支出

(1)含义: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2)分类:

①经济建设支出(有利于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

②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

③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是巩固国家政权、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保证);

④社会保障支出(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

⑤债务支出。

3.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

(1)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2)财政盈余,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

(3)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二、征税和纳税

(一)税收及其种类

1.税收的含义:

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税收的基本特征:

(1)三个基本特征:①强制性;②无偿性;③固定性

(2)三者的关系:三个基本特征之间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①税收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②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3.税收的种类:

(1)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

(2)目前在我国,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

①增值税

基本内容: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实行比例税率,基本税率是17%。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意义:增值税不仅可以避免对同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而且可以防止前一个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它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②个人所得税

基本内容: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按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所得越低,税率越低。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在我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意义: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二)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我国税收的性质: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根本原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2.税收的作用:

(1)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3)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3.违反税法行为:

(1)偷税:指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

(2)欠税: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规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是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

(3)骗税:指纳税人用欺骗方法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4)抗税:指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4.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1)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要自觉依法纳税。

(2)纳税人享有的权利: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重难点突破

难点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1、财政政策

(1)含义: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极其相应的措施。

(2)基本类型: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财政政策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其手段主要是降低税率和增加财政支出。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其手段主要是提高税率和减少财政支出。

(3)运用:“逆风向调节”,即财政政策的运用应当与宏观经济形势相反。在国民经济发展滞缓,存在社会总需求不足时,可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大投资和消费,增加社会总需求,使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达到基本平衡;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热,出现社会总需求过旺时,可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投资和消费,抑制社会总需求,使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达到基本平衡。

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比较

区别

联系

含义

内容

制定

财政

政策

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极其相应的政策措施。

有关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国库券的履行、保护价收购粮食等。

国家财政部门制定,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

1.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式。

2.都通过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来实现经济发展。

3.在一般条件下,两者相互配合起作用。

货币

政策

是指一国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的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

和银行利率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存贷款利息率的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

中国人民银行(央行)直接制定,经国务院批准。

【例题】(2008年高考广东卷,单项选择)2007年5月30日,我国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l‰,调整为3‰,当日沪深两市跌停个股约860只,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财政政策B.货币扩张政策

C.收入政策D.货币紧缩政策

【解析】答案A。本题考查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衡运行的作用。题目体现的是国家利用税收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税收政策是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不是货币政策,因此选A。

难点2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财政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了使财政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关键是增加财政收入,即增加财政资金的总量。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财政收入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二是财政收入受分配政策的制约。

1.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把蛋糕做大

经济发展水平包括经济总规模和生产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增加财政收入的关系,是源和流、根与叶的关系。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只有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加,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规模决定了国家财政的收支规模和增长速度。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及生产结构对财政收支规模和增长速度有决定性的影响。

2.分配政策制约财政收入——把蛋糕切好

经济决定财政,财政规模的大小,归根到底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但是,经济发展水平只是形成财政收入的基础,是一种可能性。在社会总产值中最终有多少能成为国家集中的财政收入,要通过现实的分配过程。所以,财政收入要受到分配政策的制约。

在国家财政分配规模既定的条件下,财政分配是否合理,使用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财政分配的效益,而财政分配的效益又影响着经济发展的速度,经济发展的速度又制约着财政收入的增长。如果财政资金分配得当,使用合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就高,经济发展速度就快,从而也就使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加快。反之,财政资金分配不当,使用不合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就不高,经济发展速度就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也受到影响。可见,财政影响经济。

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收入过多,这是财政资金分配不当的一种表现,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对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产生不利的影响,最终会阻碍经济的发展,从而影响财政收入的增加。另一方面,如果国家财政收入过少,这也是财政资金分配不当的另一种表现,会直接减少财政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降低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利于经济快速健康地发展,最终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合理的分配就必须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例题】我国的财政收入连年大幅度增长,有效地支持了国家重点建设。但是另一方面,财政的增长幅度远远高于同期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有人将这一现状概括为“国富民穷”。为了更好地实现共享共建和谐社会,政府正努力“还富于民”、“藏富于民”。这说明

A.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

B.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基础性因素

C.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基础性因素

D.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解析】答案D。本题考查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A和B是错项。题干反映的是财政收入增长与人民群众收入增长应协调,不能因国家财政收入过多而减少个人的收入,体现的是分配政策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因此选D。重点财政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目的,也是中国财政分配的根本出发点。人民的生活水平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方面是取决于社会财富的多少,另一方面是取决于财富分配的政策。首先,社会财富的创造离不开财政的支持。因为,只有财政有力地保证了经济建设的发展,才会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才能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其次,社会财富分配的是否合理,也离不开财政的作用。因为,财政具有调节社会分配的职能。如果大量社会财富被少数人享有就难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物质利益的驱动,有利于促进效率的提高。但由于主客观经济条件存在着差异,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收入差距拉大是必然趋势。这一趋势如果任意扩大,将影响社会的稳定,最终也将影响效率的提高。而财政在实现社会公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通过个人所得税,可以限制过高的收入;通过社会保障的支出,可以保证低收入者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通过有计划地安排一定量的资金用于增加工资,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水平;通过减税让利,可以支持企业职工收入水平的提高;通过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及低税政策,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可见,财政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和实现共同富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社会经济划分为许多行业、部门和地区,产品的使用价值也多种多样。社会需要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由谁来生产、在哪里生产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采用一定的手段来妥善的加以解决,这就是资源配置问题。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市场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资源配置是依靠市场的调节作用来实现的。通过市场可以有效地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引导企业按照社会需要来组织生产经营,并且可以对商品生产者实行优用劣汰的选择。但是,市场的调节作用也不是万能的。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也需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以解决市场调节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财政就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

1.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社会经济的有序运行,要求总需求和总供给达到基本平衡,即二者大致相等。如果二者不平衡,将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不利,国家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使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达到基本平衡。财政具有平衡社会总供求关系的职责和功能。财政收入代表着国家可以支配的商品,是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财政支出会形成货币购买力,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国家可以通过财政支出来实现物价稳定,达到平衡社会供求总量的目的。在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大致平衡的前提下,二者的内部结构也必须合理。比如,在总需求中,生产资料需求和生活资料需求的比例是5:5,而总供给的比例是6:4,那么生产资料就会积压,生活资料则会短缺。这样,虽然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是平衡的,但二者的内部结构不合理,社会经济也不能正常运行。所以,国家还必须采取措施,使二者达到结构上的合理,才能使得经济更好地发展。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国家通过控制财政收入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正确处理财政支出中积累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的比例关系,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社会消费水平等措施,协调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之间的比例,实现社会需求与社会供给的结构上的相互适应。

【例题】(2008年高考全国卷,单项选择)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自2008年3月1日起,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由1600元/月提高到2000元/月。按照经济学原理,这一调整将

①增加财政开支②刺激中低收入居民消费

③增加财政收入④促进公平分配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解析】答案C。本题考查税收的作用。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提高,一方面增加了居民收入,尤其是增加了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有利于刺激中低收入居民消费,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公平分配,因此选②和④,体现了税收和财政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另一方面,税收收入是国家财政最主要的来源,个人所得税收入的减少使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因此①和③不选,答案为C。

高考考向探析

考向1国家财政

【历年真题】

命题角度一: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的作用

【真题1】(2008年高考上海卷,单项选择)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截至5月22日14时,中央财政已累计拨款102.95亿元.政府的这一救灾拨款属于

A.财政收入B.财政支出C.财政结余D.财政决算

【解析】答案B。本题考查财政支出的种类。财政支出是指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包括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和债务支出。材料中的救灾拨款属于社会保障支出,因此选B。

命题角度二: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

【真题2】(2007年高考上海卷)2006年我国税收收入呈现新的特点,东部、中部、西部税收全面增长。其根本原因是

A.国家对税收制度进行了改革B.国家的宏观调控不断加强

C.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D.公民的纳税意识得到了增强

【解析】答案C。本题考查税收增长的“根本原因”。经济发展水平对税收、财政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因此选C。

【名师指引】该考点在历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中都有出现,是常考点。命题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通常涉及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的作用、财政的影响因素等内容。

【新题导练】财政部、商务部2008年在*、河南、四川等省选择农民购买意愿较强的彩电、冰箱、手机等三类产品开展家电下乡试点工作。两部门招标确定了适合农村消费环境和农民需求特点的产品型号、生产企业以及承担销售任务的流通企业,财政部门将按产品销售价格的13%予以补贴。材料体现了

A.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B.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

C.在共同富裕原则下,大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

D.财政加大经济建设支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解析】答案C。本题考查财政的作用。从题干财政补贴家电下乡,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可体现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考向2征税和纳税

【历年真题】

命题角度一:税收及其种类

【真题1】(2007年高考广东理科基础卷,单项选择)在我国现有的税种中,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纳锐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所得越低,税率越低)的税种是

A.印花税B.增值税C.个人所得税D.营业税

【解析】答案C。本题考查我国的税率。我国税收实行两种税率,一种是累进税率,如个人所得税;另一种是比例税率,如印花税、增值税、营业税,因此选C。

命题角度二:税收的特征

【真题2】(2007年高考广东卷,单项选择)为了提高我国高收入群体自觉纳税的意识,2006年11月8日国家税务总局了《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首次明确提出个人年收入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须向税务机关自行申报纳税。该文件的体现的税收特征是

A.无偿性B.强制性C.固定性D.自觉性

【解析】答案B。本题考查税收的特征。税收具有强制性,即只要是纳税人具有应税的项目就要依法纳税,否则会受到应有的制裁。材料中虽然是“自行”申报纳税,但是符合条件的“必须”自觉纳税,体现了税收的强制性。

【名师指引】有关税收的考查往年较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主要涉及税收的特征、种类、作用等内容,税收的考查也可以与财政、与宏观调控等知识相结合。

【新题导练】现在,越来越多的个人在网上开店和购物,但是很少有人为网上交易缴税。按照税法规定,不管通过何种方式,只要发生交易行为就得缴税。税法规定的缴税条件表明税收

A.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B.具有用之于民的本质属性

C.具有强制性的基本特征D.可以保证调控政策的实施

【解析】答案C。本题考查税收的基本知识。题干中“只要发生交易行为就得缴税”体现了税收的强制性,A不符合题意,B和D是错项。

抢分频道

限时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财政收入中最稳定可靠的收入是

A.税收收入B.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

C.债务收入D.其他收入

【解析】答案A。本题考查财政收入的来源。税收是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来源,因此选A。

2.在财政收入的形式中需要偿还的是

A.税收收入B.工商行政管理费

C.对违法行为的罚款D.债务收入

【解析】答案D。本题考查财政收入的形式。税收具有无偿性,A、B、C项的项目都不需要偿还,而债务属于借款,到期应还本付息。

3.近两年,国家增发2100亿元国债.带动了社会投资国债项目5000多个,建设总规模达2.2万亿元,材料表明

A.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B.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C.财政可以有力地促进科技的发展D.财政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解析】答案A。本题考查财政的作用。题目是考查材料“表明了什么”,不应选出引申内容。在材料中只说到国债投资引导了社会投资这一层次,故A项符合题意。B项中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在材料中尚未产生结果,属引申内容,C、D项引申的层次更多。

4.我国首次执行太空行走使命的“神舟七号”发射、收回成功实现,标志着中国深空探测

工程迈出重要一步。“神七”发射成功体现的经济道理是

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③财政的巨大作用④社会主义国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答案B。本题考查财政的作用。①体现的是政治生活的道理,与题干要求的“经济道理”不相符。

5.下列属于偷税行为的是

①伪造、涂改账本和票据②威胁、围攻税务人员

③隐瞒销售收入和经营利润④虚报出口货物数量、价格骗取出口退税款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答案A。本题考查偷税行为的特点。②是属于抗税行为,④是属于骗税行为。

二、多项选择题

6.税收的增长主要依靠

A.税率的不断提高B.生产的发展

C.经济效益的提高D.开设新税种

【解析】答案BC。本题考查税收收入的影响因素。基础性的影响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BC符合题意。AD在短期内会使税收收入增加,但不是主要的、基础的因素,税率不断提高、新税种不断开设也会增加纳税人的负担,减少居民收入和企业利润,影响经济发展。

7.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有11项收入须计入征税范围。下列属于征税范围的是

A.小明出版著作所获的800元稿酬B.孙某获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收入

C.蔡某购买获得的50万元奖金D.王某的所有工资收入

【解析】答案ABC。本题考查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超出个税起征点的部分按相应等级的税率计税,并非所有的工资收入都要交个税,因此D是错项。

三、简答题

8.近年来我国财政实力不断壮大,全国财政收入连续突破2万亿元、2.5万亿元和3万亿元大关。

(1)财政支出按具体的用途可以分为哪些?

(2)我国财政实力不断壮大有什么积极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财政支出的种类和财政的作用,属于基础知识的再现。

参考答案:

(1)财政支出按具体的用途分: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2)我国财政实力不断壮大有利于充分发挥财政的作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促进资源合理优化配置,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保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基础提升训练一、单项选择题

1.(2007年高考全国卷)2006年4月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消费税税目调整细则》生效。该《细则》规定,新增高档手表(指销售价格在10000元(含)以上)、木制一次性筷子税目,其税率分别为20%、5%;取消护肤护发品税目。国家对消费品有选择征税的目的是

①抑制高速通货膨胀②合理调节消费行为

③间接引导投资流向④调节个人收入分配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解析】答案B。本题考查税收的作用。题干的设问角度是“目的”,考查消费税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对生产者的投资行为的引导作用,①和④不符合题意。

2.(2007年高考全国文科综合卷)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通过对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等的确定,税收可以

①决定分配方式②消除地方保护

③调节消费行为④优化投资结构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解析】答案D。本题考查税收的作用,①和②是错项。

3.下列关于财政赤字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行国债是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方法B.目前我国经济增长较快,不应出现赤字

C.适度的赤字可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D.财政赤字可有效缓解我国的低通胀状态

【解析】答案C。本题考查财政赤字的作用。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使财政的作用更充分的发挥,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

二、多项选择题

4.(2008年高考上海卷,不定项选择)现代税制在规定纳税人依法承担义务的同时,也保障纳税人享有相应的权利。以下行为体现纳税人权利的是

A.依法按照向税务部门缴纳营业税

B.依法要求政府部门公开财政支出用途

C.就某个征税行为依法对税务部门提出质疑

D.年收入超过12万元的公民依法主动向税务部门提交申报表

【解析】答案BC。本题考查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题干的设问角度是纳税人的“权利”,而A和D是纳税人的义务,不符合题意,因此选BC。

5.对个人所得税的正确认识是

A.这是国家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有效手段B.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C.调节和监管个人所得税有利于社会公平D.外国人在我国境内所得无须个人所得税

【解析】答案ABC。本题考查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及意义。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在我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人。因此D是错项。

三、简答题

6.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09年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发挥财政政策保增长中的巨大作用。坚持把支持“三农”作为预算安排和财政工作的重点,大力支持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建设,加大对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的支持力度,增加对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的投入。

(1)上述材料体现财政支出的哪几种形式?

(2)结合材料说明财政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财政支出的形式和财政的作用,都是属于非常基础的知识,将材料与课本基础知识“对号入座”就能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

(1)对“三农”的投入属于经济建设支出;对教育、医疗卫生的投入、对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的支持力度,增加对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的投入属于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对社会保障等社会建设的支出属于社会保障支出。

(2)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敢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大力支持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建设,加大对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支持力度,体现了这一点。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的作用。把支持“三农”作为预算安排和财政工作的重点,增加对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的投入,体现了这一点。

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避免出现大起大落,体现了这一点。

能力提高训练一、多项选择题

1.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政府在宏观调控中常用的经济手段。一般来讲,为抑制经济过热,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A.减少税收B.提高存贷款利率C.减少财政支出D.增加货币供应量

【解析】答案:BC。本题考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为抑制经济过热,使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B从货币政策的角度、C从财政政策的角度都能减少投资和消费,抑制社会总需求,给经济“降温”。

2.国务院决定从2008年9月1日起在全国统一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这有利于

A.减轻经营者负担B.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C.促进市场公平竞争D.国家利用税收杠杆对经济进行调节

【解析】答案:ABC。本题考查财政政策的作用。题干中的“个体工商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属于财政收入中其他收入的“收费”,而不是属于税收,因此D是错项。

二、简答题

3.2004年,我国GDP总量增长率是9.5%,财政收入增长率25.7%。2008年,GDP增长率为9%,财政收入增长率为19.5%左右。近年来,我国的财政收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

(1)我国财政收入持续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2)如果我国GDP相对稳定,财政收入增速一直在20%以上,将会有什么影响?【解析】本题考查财政收入的两大影响因素。GDP总量持续增长反映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这是财政收入增长的根本原因,而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也反映出在分配制度方面有待调整。参考答案:(1)①财政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为了使其作用得到最大发挥,关健是增加财政收入,要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②我国经济快速发展、GDP持续增长,是财政收入增加的根本原因。我国当前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也是财政收入增加的原因。(2)①国家财政收入越多,则支出越多,越能增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从长远看,对企业和个人也有利。②但是,国家财政收入一直增加,占社会财富过大,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对企业生产和个人消费产生不利影响,最终妨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③国家财政涉及国家分配、应处理好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关系,要综合考虑,在保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论述题

4.(2007年高考上海卷)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该税法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与现行企业所得税法相比,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有了很多调整。下列是三幅相关的图。(1)图1、图2和图3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3分)(2)请运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图1、图2和图3所示现象存在的合理性。(12分)【解析】本题考查税收的作用。图1和图2的比较反映出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在税收方面“不公平竞争”的现象得以调整,当然,要辩证分析对外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在改革开放初期吸引外资方面的作用。图3则明显体现了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体现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结构调整、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参考答案:(1)图1反映出在改革开放的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低于内资企业,国家对外资企业实行了优惠的企业所得税政策。图2反映出新税法实行统一的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图3反映出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率低于普通企业,新税法对高新技术企业实行优惠税率政策。

(2)①资本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缺乏资本是我国在一个相当长时期的客观现实。在相当长时期内对外资企业实行优惠税率政策,是为了更多地吸引和利用外资,以解决我国资本资源相对不足。

②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迫切要求实行新的企业所得税税法。市场经济的发展愈发需要公平竞争的环境,新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内外资企业的“两税并一”正是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中国已经加入WTO,“两税并一”体现了WTO的国民待遇原则;国家在财力增加的前提下减轻内资企业的税负以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体现了税收在经济活动中的调节作用。

③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税法对高新技术企业实行优惠税率,有利于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专题整合

单元知识网络图

基本内容和要求:公有制、个人消费品

按劳分配为主体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原因物质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分配制度直接原因;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意义

多种分配方式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并存按生产要素分配形式:劳动技术管理资本

个人收入意义

的分配重要体现——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原因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

社会公平制度保证:分配制度

重要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

效率与公平举措重、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关系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物质前提,公平是效率的保证

矛盾: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

处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含义:

财政收入来源:税收(最主要)、利润、债务、其他

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性)、分配政策

财政收入含义

国家收入与支出财政支出分类: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事业支出、行政管理

的分配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

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财政的作用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含义:

税收及其种类: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

征税与种类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纳税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我国税收的性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依法纳税违反税法行为:偷税、欠税、抗税、骗税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要自觉依法纳税

纳税人的权利权利: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与义务相统一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

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常见易错、易混点

1.按劳分配、按劳动成果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是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

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其前提是公有制这个范围。它反映了在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之间平等劳动的关系,不存在剥削与不平等,劳动者创造的劳动成果除上交税收和预留企业扩大再生产资金外,其余全部劳动成果完全分配至劳动者个人。

按劳动成果分配指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除上交个人税收外,其余全部劳动成果归劳动者个人。其分配的前提是个体劳动者。

按劳动要素取得收入指在私有制企业中的劳动者获得的收入。由于在私营或外资经济

中工作的劳动者同业主之间存在雇佣劳动关系,其收入是在契约约束下劳动力买卖关系,因而劳动者是按生产要素获得收入或具体说按劳动力要素取得收入。其分配的前提是在私有制范围内,劳动者创造的劳动成果一部分以税收形式上交国家,另一部分归企业主私人占有,其余部分以工资形式分配给劳动者,因此,分配对象是劳动者创造的部分劳动成果。

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判断

按生产要素分配指通过转借、租赁、发包、经营资本、土地、技术、管理、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而获得的收入。判断一种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是按何种生产要素分配,要看收入的直接来源或分配的直接对象。

如农民甲有50亩土地的使用权,但他不想经营,转包给乙,乙付给甲承包费,此时,甲的收入属按土地要素分配;丙有五间临街民房,租给丁,丁付给丙租赁费每年5000元,这5000元收入不能叫按土地要素分配,而应该视为房屋租金,是按资本要素分配。

3.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必然会带来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吗?

允许和鼓励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能激励人们更有效地使用生产要素,激发生产要素拥有者的积极性,从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由于社会成员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各不相同,客观上也造成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异,出现贫富差距。但并不能由此就认为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会带来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只要坚持在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中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一方面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先富起来,另一方面国家通过税收、完善社会保障等各种政策对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进行调节,就能有效地防止两极分化。

4.非劳动收入是剥削收入吗?

剥削收入是指私营企业主和外资经济中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这种剥削收入属于非劳动收入。但现阶段,我国的非劳动收入还包括:按资本要素参与分配的收入(利息、股息、租金等)、风险收入,等等,这些非劳动收入并不是剥削收入。

5.国家财政收入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

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出现“国富民穷”的情况,会直接减少企业的利润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和个人购买力的提高,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反,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尤其会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支付和调控的能力,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

因此,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6.正确认识财政盈余和财政赤字

财政盈余并非越多越好,财政盈余过多,意味着财政资金的闲置和浪费。

财政赤字也并非一定不好,只要适时适度并且在可控风险范围内,就是合理的。如在通货紧缩时增加财政支出,来刺激社会总需求,就会出现一定的财政赤字,反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财政赤字过多,风险太大,就可能导致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引发通货膨胀。

7.税收与企业经营状况成正比吗?

我国税收具有固定性的特点,国家在征税之前就通过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企业所缴纳的税款有部分不受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企业,不论经营状况是盈还是亏都必须依法纳税。当然,企业经营状况好、经济效益高,可以为企业纳税提高税基,使某方面的税收增多,为国家税收多作贡献。

热点追踪

【时政热点】

材料一:2009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针对近年来百姓期待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缩小贫富差距的呼声不断提高,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一些国企负责人拿着相当普通职工上千倍的高薪,严重偏离了公平与效益兼顾的底线,收入分配进一步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作出回应:“继续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扩大消费的比重,增加对城镇低收入群众和农民的补贴。”这显示了政府对收入分配体制进行改革的强烈意愿,有助于调动全体社会劳动者的积极性,万众一心,共渡难关。

材料二:2008年12月8日至12月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二、……

材料三: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宣告破产,标志着美国次贷危机最终演变成全面金融危机。金融危机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针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国政府坚持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采取了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存贷款利率、减轻企业税负等措施,适时调整宏观调控的方向和重点。面对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急剧恶化,又果断出台了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从2008年第四季度到2010年底还将实施4万亿元人民币的财政投入,这些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稳定增长,为遏制世界经济衰退和世界经济复苏打下基础,而且对稳定人们对世界经济的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知识链接】

1.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继续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扩大消费的比重,增加对城镇低收入群众和农民的补贴。”体现了政府努力促进社会公平、构建“橄榄型”社会。

2.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必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真正把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放在扩大国内需求上,利用这次国际经济结构调整的时机,加快形成主要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3.央行降息是为贯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降息的原因。第一,经济形势继续严峻,经济数据还在下滑的过程之中;第二,全球进入降息周期,中国虽然降息空间略小于美国,但不可能独处于世界货币政策之外。利率同进同退是必然选择;第三,由于全球通缩商品价格下降,货币所对应的真实财富上升,央行必须降息,否则,对于贷款者不公平。央行此次小幅降息,为今后再次降息留下了空间。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处于需求不足,通过下调利率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央行降息关键作用是防止严重通缩预期出现,否则将形成企业库存增加、生产减少、消费者持币待购的恶性循环。4.财政的作用。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避免经济出现大起大落,在目前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从2008年第四季度到2010年底实施4万亿元人民币的财政投入,来拉动社会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平稳持续增长。【跟踪训练】

1.(单项选择)1993年至1997年,我国实施了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1998年至2004年,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后来又改为执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2008年国家又对货币政策进行了微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我国在不同时期实行不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其共同目标是

A.防止通货紧缩.避免经济增长乏力B.使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趋于平衡

C.抑制通货膨胀,防止物价急剧上涨D.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解析】答案B。本题考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中的作用。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出现大起大落。根据我国在不同时期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矛盾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利于保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基本平衡,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2.(多项选择)国务院决定自2008年8月15日起,将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的适用税率由现行的20%调减为5%。下列对本次利息税调整评价正确的有

A.调整利息税是利用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控的体现

B.对股票价格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C.会使实际利息收入的提高

D.居民的储蓄愿望多少会上升

【解析】答案ABCD。本题考查税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体现在对股市、对居民等社会生活的多方面。

3.(简答题)材料一: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收入分配结构,可以说是最理想的收入分配结构,这种结构要比我国目前的“金字塔型稳定得多。

材料二:党的十七大强调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决心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

(1)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中央决心构建“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的必要性。

(2)从经济制度和体制上看,怎样才能构建“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

【解析】本题考查促进社会公平的必要性和措施。构建“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就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减少低收入者比重,这都需要在国民经济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更加体现促进社会公平。

参考答案:

(1)①“金字塔型”收入分配格局的弊端十分明显,由于利益分配不公平引发的利益分化,必然激发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矛盾,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②构建“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中等收入者多,两极人数少,能让绝大多数人分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有利于我国社会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其次,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利于扩大内需、提升消费结构,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再次,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不但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人们更好地接受教育和培训,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最后,构建“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构建和谐社会。

(2)①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发挥各种所有制在社会财富增长中的作用。②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③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④发挥市场在社会财富分配中的作用,促进社会财富的快速增长,同时要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更加注重社会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