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思维导图

会计思维导图范文精选

会计思维导图

会计思维导图范文第1篇

课程建设,总体构想是,课程建设广博化、实务化、动态化;具体改革分三步,即注重课程开发,做好课程设计,优化课程结构。人类正由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技术时代,传统的适应工业经济时代需要的会计教育模式正面临着外部环境巨大变化所带来的严峻挑战。会计教育与过去相比,明显滞后,无法适应市场不断发展的需要,迫切要求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为此,我们在会计教育实践性教学目标、思维方式、课程建设等方面作了一些探讨,供同仁参考。

一、实践性教学目标实践性教学目标,从学的方面来看,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个体性和互动性。学生尽管是受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性教学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就主体性来讲,实践性教学是为强化理论教学内容而设置的,实践性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独立思考和自己动手的环境,一个让学生亲手设计的场所,在这里,可以使学生对第一课堂所学的内容有更直接、更深刻的认识和掌握,可以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与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展新思维,从而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就个体性来讲,实践性教学使学生成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能力,能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在某一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早期参加教师的调研工作。就互动性来讲,实践性教学把教材与现实生活沟通起来,赋予教材以广阔的现实背景,及时将社会信息和学生日常生活信息加工成教学内容,丰富、补充现有教材,特别是将现代科技信息和重大时事有机地融入知识系统之中,提高教材的“开放度”,沟通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充分利用其它学科的教学成果,互相渗透与补充,促进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创设师生之间多向互动为主的教学情境,克服了单向交换,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愉快体验、互相合作与创造的过程。

从教的方面来看,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技能知识。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导趣、导向、导疑、导法、导馈五个方面。导趣,即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起兴趣;导向,即揭示实验目标、引导方向;导疑,即通过实验激发疑问、引发思维;导法,即指导学习实验操作方法、授以技能;导馈,即课间观察检查实验结果、及时反馈、予以纠正。实践性教学使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最优组合。由于实践性教学环境随时都在发生变化,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要求会计教育工作者随时跟踪会计市场就业结构的变化,不断完善实践性教学,使会计教育在未来的竞争环境中顺势而为,占据主动。

二、实践性教学思维方式据有关调查及本人的观察与体验,传统的会计教育与其它教育一样,忽略实践性教学环节,整个教育过程沿用的是简单的、直线的、单因素的机械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这种教学思维方式只限于教材内容,往往只注重讲授技能的正面操作处理与直接结果,完全忽略了其负面效应与间接影响的讲授;第二,这种教学思维方式只注重结果,忽略方法、技能的形成背景与过程;第三,这种教学思维方式,只教给学生如何进行技能操作的方法,忽略方法的原理与运用背景。这样的教学,往往使学生的思维缺乏创造性,走上工作岗位后,只能解决老师在课堂上讲过的问题,遇到新问题就不知所措。而作为会计教育,其内容、方法的时效性都很强,复杂性与变化性表现也相当突出,客观上要求培养的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学生不仅知道如何做,更重要的是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即实践性思维方式。

1.实践性教学思维方式是一种系统性的思维方式实践性教学,始终贯彻系统论的基本思维,将与特定技能操作问题有关的方方面面层层展开,进行深入的挖掘,避免“就技能论技能”、“就问题论问题”的单因素思维局限。给学生提供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一种同时从逻辑上、整体上、时间上综合分析问题的思路,也就是展示某项技能、某个特定问题的关系图,必要时,还应教会学生找出关系后面的关系。例如,会计实践性教学中,对利润事项的讲授,从逻辑方面展开,它与收入、成本、税金等计量因素有直接关联;从整体角度观察,宏观与微观的经济政策、市场随机因素与或有事项、计量的与非计量的事项、同行业的发展动态等因素对其有重大影响;从时间发展过程分析,任意时期的利润与其前后期的利润都有必然的联系。这些关系是与利润有关的最基本的关系,在基本关系的背后,还有许多出更深层次的关系,比如,影响利润的收入因素与销量、销价等有关,而销量又与产品质量、销售策略等有关,等等。

2.实践性教学思维方式是一种动态性的思维方式随着社会生产不断向前发展,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技能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决定了在会计教育实践性教学中,应始终贯彻不断变革的动态思维,注重其社会生产背景的讲授,紧跟市场环境的变化实施教学。要求学生不受现有职业技能的限制,学会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设想,并且尝试着从这些问题和设想中引出理想的境界。例如,在会计实践性教学中,关于权责发生制问题的讲授,可以同时从问题正向变动、反向变动、关联变动等若干角度运用动态思维。从正向变动角度考虑,尽管我国目前会计准则规定使用这种基础,但是在不远的将来,随着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有可能改用收付实现制。从反向变动角度考虑,这种会计处理基础与客观实际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这种会计处理基础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按实际成本计价,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价变动相当频繁,且与实际成本有很大差别,因此,采用这种基础所提供的会计资料大多数是过时了的信息,满足不了企业投资各方的需要。从关联变动角度考虑,这种基础与国家的经济背景,如: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经济政策等密切相关。在计划经济时代,市场价格变动不大,按照这种基础提供的会计资料能反映客观实际,基本上能满足企业相关各方的需要。而在市场经济时代,这种处理基础就显得有些不适应。

3.实践性思维方式是一种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开放性思维是相对封闭性而言的,思考问题时,封闭性思维习惯于从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中寻求自以为是的方案,并且更乐于驾轻就熟,接受过去所谓成功的办法。运用开放性思维思考问题,是把实践对象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来考虑,注重研究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便更好地认识实践对象及其发展规律。职业技能与市场环境息息相关,在网络时代,迫切需要运用开放性思维构建与网络环境相适应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在实践性教学中,思维的开放,首先是指对客观实际的开放,也就是思维要跟上客观实际的发展和变化,当事物向前发展了,不固守原有的认识结论,而要进行新的认识,以市场对会计技能的需要为核心展开教学;其次,是指对各种理论、观点的开放,了解各种不同的理论观点,吸收、借鉴其合理的因素和成分。这样,思维的发散性才能得到充分和有效的发挥,实践性教学才能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实践性思维方式是一种液化性的思维方式液化性思维是指无固定形态,能以柔性来紧贴现实的硬性,随形就势,富于灵活变通的思维方式。传统的思维方式主要表现为灵活度偏小的刚性思维,思维过分定型化和凝固化,液化思维倡导变通。由于网络环境下,社会生产职业变动频繁、不确定性强、科技含量比重大,为了及时捕捉这些信息,使实践性教学更贴近实际,必须学会液化思维。

5.实践性思维方式是一种前瞻性的思维方式知识创新周期的加快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及就业结构,在以变应变的心态下,人们更多地从未来目标出发考虑当前的各种问题,面向未来已成为人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特点,这就是前瞻性思维,运用这种思维考虑问题,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围绕人的需要设计职业,针对设计的职业展开实践性教学,注重可能实现的未来,而不仅仅囿于现在已有的现实。从实践性教学的发展趋势来看,市场就业结构对于实践性教学的影响越来越突出,为了充分发挥实践性教学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实践性教学应从未来会计职业对学生的要求着眼,侧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未来会计职业岗位的需要。

三、实践性教学课程建设多年来,我国的会计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与市场的需求相差较远,教育界与实务界严重脱离,实践性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凭自己的感觉来进行课程建设,妨碍了实践性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需要。为此,本人在实践性教学课程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一)实践性教学课程建设的现状与问题目前,我国实践性教学课程建设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总体课程建设缺乏科学性。一方面课程之间存在重复现象,另一方面,市场急需的会计技能课程欠缺,基础技能课程过于单薄,运用范围窄小,不利于学生会计技能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二是课程建设内容缺乏灵活性。注重操作技能与步骤,忽略基本原理,大体处于技能+说明状态。技能知识内容陈旧滞后,与市场实际需要脱节,与当代科技发展的前沿脱节。三是课程设置缺乏适应性。教学中选用课程的随意性很大,往往是老师想教什么课就开设什么课,而不是根据市场需要的培养目标来设置课程,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面对复杂多变的实际情况。

(二)实践性教育课程建设改革的目标与构想实践性教学课程建设改革的目标是努力实现从纯技能操作课程向素质教育课程转变。素质教育课程注重的是学员技能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及其综合运用性,而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一些操作规程与要求。为了满足未来社会的需要,体现实践性教学重原理、重运用、重素质的要求,应注意理论与操作知识的兼容及各种相关技能间的合理交叉与渗透,加大基本原理与技能相关知识的课程量,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理解、分析、适应能力和信息沟通、技能操作技巧,提高综合素质。具体构想包括课程改革原则以及程序与内容两个方面。

1.实践性教学课程改革的原则总的来讲,实践性课程改革要求课程建设广博化、实务化、动态化。广博化要求课程建设涵盖面宽,系统性强,课程设计时应注意相关技能课程之间的结合,避免重复、脱节;课程建设要将某项技能需要掌握的知识、方法、途径、组织实施的方式,以及测试评价纳入一个系统进行全面地思考。实务化要求课程建设直观性好、操作性强,一方面,应大量增加会计技能有效利用的案例、实验、报告、经验等,将课程内容与当代社会实践沟通起来,赋予课程以广阔的市场现实背景,提高课程的开放度。另一方面,应打破以传统学科为中心的设计思想,建立以会计岗位群的职责任务、技术技能分析运用、预测市场需求等为依据的课程设计思想,把会计界的现实需求与基本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动态化要求课程建设灵活性好、及时性强,一方面应明确某个特定时期、某一门技能课程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和考核标准,另一方面,应注意进行广泛的市场调查,并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不断修改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使课程建设基本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2.实践性教学课程改革的程序与内容首先,应加强对社会需求的分析,课程建设、课程开发要从社会生产发展目标出发,广泛展开对会计市场职业特征、职业岗位群具体工作任务、专项能力的分析,为搞好实践性教学课程建设奠定基调。其次,做好课程分析设计工作,一方面,根据实践性教学课程建设改革的总体目标,把已经具体化的社会需求的知识、技术、技能列出相应的模块,划分理论与实践环节,确定逻辑顺序。另一方面,根据模块内容设计相应的实践性教学方式方法,确定选编教材、有关参考资料、实验所需的设施与设备、考核测试标准与方法等。第三,优化课程结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践性教学课程建设中较优的课程结构应包括现代基础知识课程、专业技能基础知识课程、专业技能实务运用、专业技能研究开发课程四类课程群体。超级秘书网

会计思维导图范文第2篇

古代“夫子教人,各因其材”的教学思想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朱熹曾指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由于开放教育的成人学生中,很多人年龄差距大,知识结构基础参差不齐,专业水平差异大,对同一问题的观点往往难以统一,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模式时应该充分考虑这一问题,实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学记》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教学论著,就最先阐述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它提出学习要和实践相结合,认为“学然后知不足”,即只有通过“学”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在知识方面的贫乏,才能力求上进;同时认为“教然后知困”,即只有通过“教”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方面的差距,才能鞭策自己进步,进而得出“教学相长”的正确结论。此外,《学记》还特别重视启发式教学和教学的循序渐进,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据以上理论,这就强调教学模式应在一种开放式和自主性较强的环境中进行,而案例教学就比较适合。同时,在教学中的“导—学”活动应是一种动态调整的过程,不应一成不变。双主体教学论双主体教学论最早是由甘其勋老师提出的,他将现代科学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结合在一起,提出了“双主体”的观点,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同样是主体,是“进行着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人”,要经历从不知到有知再到不知,从不适应到适应再到不适应,并循环往复、不断向前运动的认识与实践过程。“三导三学和谐发展”教学模式就强调,教学过程应始终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应当发挥师生双方的主体作用。和谐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思想,将教学过程看作主系统,将教师、学生、教材、方法等看作一个个子系统,要求系统中的每个要素、每个部分都应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并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才能从整体上增强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三导三学和谐发展”教学模式在设计时就体现了这种思想,要求教学过程中的所有要素互动融合,和谐发展。人本主义学习观与教学观人本主义学习观与教学观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他强调教育教学要以人为本,培养人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创造性,同时注重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只有这样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个性充分发展,具有灵活的适应能力,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人。同时他还极力批判传统教学中将教师和书本置于教学活动重心的做法,认为这样只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奴隶”。在他看来,在课堂中应创造一种自由的可接受的氛围,并围绕发展个人或小组的目标进行,同时不断转变教师的角色。按照这种理论,如果将“三导三学和谐发展”教学模式应用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那学生和教师都将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实现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

2“三导三学和谐发展”教学模式的实践操作

“诱导”—“试学”1)教师课前“诱导”。教师在新课教学前应做好预习引导工作。可以将课前预习的东西放在论坛里或QQ群中,并提出一些需要思考的问题,诱发学生产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同时,教师还应根据课程的难度、学生的专业基础和个体差异进行差别教学,分别建议试学范围并为基础差的学生适当补充专业知识,方便学生自主预习;并可以通过论坛交流、个别电话沟通和试卷调查等方式了解试学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为后期的教学奠定基础。

2)学生自主“试学”。学生可以在教师建议的试学范围基础上学习相关资料,专业基础薄弱的可以适当补充专业知识,并把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留待后期师生和生生之间合作解决。

“引导”—“探学”1)教师课上“引导”。对于学生在课前试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应进行总结归纳,挑选典型的问题,作为学生探究的目标,在课上或课后集中进行解决。在解决过程中可以先讲解知识点,然后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等方法加以点拨、引导,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同时,在学生探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提供记录学习情况的表格,作为后期考核的依据,如团队学习情况记录表、网络资料搜集记录表。

2)学生合作“探学”。在探学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学习小组,并注意学生能力的协调搭配。在教师的引导下,小组讨论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进行详细的分工合作,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调查、共同探讨等方法解决问题。

“开导”—“活学”1)教师课后“开导”。这里的重点应当在课后布置实践性的作业,目的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形成灵活的学习思路,并注重在实践中的应用,做到活学活用。并可以设计学生作业评价表对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小组分工协作等方面进行评价,为学生后期的考核评定提供依据。

2)学生扩展“活学”。学生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基础学习,应当对于基础知识理论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此时通过实践性的作业,可以达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掌握理论知识、提高能力素养的目标,最后形成灵活的学习思路和运用不同方式、方法来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三导三学和谐发展”模式的特点灵活动态

1)操作程序灵活动态。“三导三学和谐发展”教学模式的三个程序是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诱导—试学”中有“探学”,“引导—探学”中有“试学”,“开导—活学”中亦有“试学”和“探学”,同时在“试学”“探学”中也要“开导活学”,而且每一程序里的具体环节又是变化不定的。

2)教学设计动态灵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教学对象的复杂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和教学环境的随机性,并应随时创造性地调整教学设计。教师不应当也不可能仅仅拘泥于课前编写的教案而一成不变,要知道教学中的每一节课都是由一种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而形成的。

自主创新1)学生方面自主创新。在这种模式的教学中,学生从课前的试学,到课上的合作探学,再到课下的活学活用,三个阶段都有足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个体的潜能,让他们真正形成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教师方面自主创新。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身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不再是传统的讲解者。从课前的诱发学习兴趣,到课上的因势导学、因材施教,再到课后的实践应用拓展开导,其无不是以一个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的身份活跃在教学中。和谐发展“三导三学和谐发展”教学模式的核心就是要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要保持一种和谐发展的状态,因而模式框架中的三步程序“诱导”—“引导”—“开导”与“试学”—“探学”—“活学”是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的。同时,在这种模式的教学过程中,“导”“学”活动相互配合,强调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自主创新的学习过程中推动模式教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4“三导三学和谐发展”模式应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会计思维导图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经济人才培养;改革与探究

财会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专业。而审计,作为经济不断的发展、社会分工逐步精细化、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最终产物,主要的社会职责就是监督和审核财务会计信息的公允性和真实性,为财务报表的预期使用者进行经济管理和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合理保证。一方面,经济的发展程度决定了审计所使用的技术方法不同、审计人员应该具备的财会专业知识储备相应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另一方面,应用型人才培养视野下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我们学生所掌握的审计技能要和社会的岗位需求有一定的实践匹配度。因此,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高标准要求,改革高职经济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一、改革经济人才培养主体

(一)教师方面

通过引进双师型经济人才培养师资、增加任课教师假期挂职锻炼、卓越教师等相关培训的方式提升任课教师经济人才培养的专业水平,进一步将社会实践经验嵌入到课堂经济人才培养中,使得原有枯燥的、理论综合性强、逻辑性强的审计课堂变得易于理解并生动活泼,从而让学生能够在熟练掌握审计技术的前提下,在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的引导下积累案例及分析的思维方法,使得学生所掌握的技术和社会需求有更高的吻合度,进一步提升就业率和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为推动社会经济高效稳健的运行打下夯实的基础。其次,以学校层面为出发点可以调动学校内部已有的经济人才培养人力资源,多举办一些交流活动比如观摩示范课、教师竞赛等,达到以老带新、以老促新的态势,从而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的基本功,为提升经济人才培养能力和经济人才培养效果做好铺垫工作。

(二)学生方面

在课程的开堂课中适当增加关于所学课程知识与社会岗位链接关系的深度解读,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在本学期所学到的课程知识是如何在经济社会中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在课程开设的初期能够让当代大学生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深入的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剖析,从而深度挖掘学生的学习原动力,进一步与经济人才培养设计紧密关联,最终使得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经济人才培养效果能够有较大的提升。另一方面,学生只要能够明确学习审计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他们将会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和视角去审视整个课程学习的过程。

二、改革经济人才培养内容

随着现代经济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深,现代企业的财务核算形式已逐步向财务共享和智慧财务阶段发展,随之审计过程特别是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等相关环节相应也会发生相应较大的变革,以高效、敏捷的应对现代市场经济体中所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鉴于此,了解和熟悉新型财务核算流程、熟知财务风控领域,有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和审计综合技能的提升。将已实行财务共享和智慧财务的企业案例更多的延伸到审计人才培养的实践活动中,有利于提升高职经济人才的培养质量。

三、改革经济人才培养方法与手段

传统填鸭式的经济人才培养手段显得比较单一,将思维导图和经济案例引入到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相应的人才培养效果可能会有一定的提升。其中的思维导图法包括师生两个角度。教师可以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对概要式的PPT做传统板书形式的补充和优化,以此增强课堂人才培养效果;学生通过对思维导图技术方法的掌握、内化和应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并最终形成稳定的学习方法体系。最后,可将翻转课堂结合着九竹、蓝墨云班课、雨课堂、慕课及网易公开课等现代化互联网平台引入到我们的实践人才培养过程中,最终形成多样化的培养渠道,进一步丰富学习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提升经济人才的培养效果。

四、改革经济人才培养环节

基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定位标准,审计作为专业方向课程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只开展课内实训环节,为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可增设关于审计的专项实训课程,将经济体中的实务案例引入课内,深化校企合作,丰富多元化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审计课程的经济人才培养体系。

五、改革经济人才培养考核机制

考核机制,是检验经济人才培养效果的必经环节,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经济人才培养反思提供依据的利器。审计在财会经济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该课程本身又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概念多、学习难度大的特点。该课程只采用单一的期末考试来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经济人才培养环境的变化,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鉴于此,审计的多元化考核方案可尝试将平时表现、实践能力以及理论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其中日常考核占30%,包括考核学生平时出勤、学习笔记、小测验、课堂提问、作业完成和项目化成果等情况;实验考核占20%,包括翻转课堂实训、脑图绘制、销售与收款、采购与付款循环等主要项目工作底稿的编制与复核等审计仿真实验等;终结性考核占50%,通过试卷考核学生对审计基础理论知识理解和应用情况。

六、结论

综上所述,高职财会专业的经济人才培养改革是一项极具综合性、系统性、前瞻性的工作,我们应该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出发,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引下,从经济人才培养主体、经济人才培养内容、经济人才培养方法与手段、经济人才培养环节、经济人才培养考核机制等多维度对高职经济人才培养进行改革与探索,从而为培养理论知识丰富、实践技能强、职业胜任能力强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打下夯实的基础,为进一步提升经济实力、实现中国梦和强国梦增添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陆亚平.试论应用型人才培养视野下的高职审计经济人才培养改革[J].才智,2014(34):139.

[2]张远清.应用型人才培养基础下高职审计经济人才培养改革的相关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6(11):160-161.

会计思维导图范文第4篇

读书有益于育德、励志、启智、明史,是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读书是终生的事情,读书应重在平时,“让读书成为习惯”已是建设“学习型校园”的时代要求。读书对于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届教师读书节以“让读书成为习惯”为主题,凸显教师的主体意识,按照“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积极创新、持之以恒”的要求,大力开展校园读书活动。通过建立读书卡,指导教师制定读书计划,培养全体教师读书的习惯;通过引导教师全员参与,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努力构建学习型校园、书香校园,通过读书活动,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活动目的

通过读书节活动,旨在激发教师读书的兴趣,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让每一位教师爱读书、会读书,促进教师个性和谐发展。鼓励每一位教师率先垂范,使读书成为自身发展的需要和生活方式,提高广大教师的人文素养,促进良好的校风、教风以及校园文化建设。

三、活动口号: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飘满校园。

四、活动时间

本届读书节3月1日开始,4月30日结束,历时两个月。

五、读书节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高光斌

副组长:徐广山

组员:张克臣、王龙、佟加强、冯文燕、高海颜

六、活动过程

1、2月中旬,学校制定下发《20**年**中学教师读书节活动方案》。

2、学校在3月初举行教师读书节活动启动仪式,对读书节活动进行具体布置。

3、3月9—13日党员、教师个人制定读书计划,确定读书书目。

4、3月16—4月30日各部门开展有特色的读书节活动,撰写读书笔记不低于10000字(两本书,每本5000);

5、4月下旬,开展教师硬笔、毛笔书法比赛活动。

6、4月底开展“我和书的故事”征文活动。

7、5月初召开读书节活动总结会。

七、读书节活动要求

1、评选出若干个人单项奖“读书之星”“书香教师”若干,颁发证书及奖品

2.学校的一切宣传工具要为本次读书节服务,及时报道信息,把读书节活动搞得轰轰烈烈。

3.教师是学生的表率,用我们老师的读书去影响学生,用自己的爱好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要求教师一学期读完一本书,养成每天阅读书报的习惯。

4.语文老师、班主任、图书管理员要做好导读工作,认真组织好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八、活动宣传口号

与经典为友,为人生奠基。

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

读高雅书,做高尚人。

创建书香校园,打造快乐人生。

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同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

附:教师“读书节”推荐书目

教工“读书节”阅读书目

序号图书目录序号图书目录

1把孩子培养成财富/知心姐姐卢勤成功家教秘38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教师

2把握我们有限的今生39如何当好班主任

3成功从现在开始40如何塑造好孩子

4成功始于心态41洒满心灵的阳光/关爱卷

5聪明孩子想什么/解开创新思维的奥秘42胜于命令的力量/劝勉卷

6多一点自由的空间/尊重卷43世界上最伟大的一堂课

7父母不该说的话/警惕挂在嘴边的伤害44手掌上的阳光/体验亲情

8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45天天都能成功

9给生命涂上爱的底色46天下没有难教的孩子

10跟邓小平学领导方法47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11跟邓小平学忍耐力:最新珍藏版48魏书生班主任工作艺术

12跟学读书49我的教育理想

13跟学思维50细节成就孩子一生

14跟学为人处事51细节决定人生成败

15跟学用人52现代教师与学生必备素质

16跟学处理矛盾53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

17坚毅的人总会出头54学会管理

18教师如何做研究55严也是一种爱/严厉卷

19教师一定要思考的四个问题56影响孩子一生的58个细节

20解决问题的策略57拥有的才是珍贵的

21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中学卷58用心做教育

22今天怎样做教师/点评100个教育案例(中59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23靠自己去成功/修订珍藏版60优秀教师的课堂艺术

24快乐一定有方法61优秀教师的十大标准

25老师怎样和孩子说话62优秀教师是这样炼成的

26零距离接触:优秀班主任工作案例解读63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

27邓小平与中国先进文化64优秀校长一定要做的15件事

28魅力教师的修炼65有效沟通

29培养孩子自理自律的能力66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30破解班主任难题67找准自己的位置

31七分做人三分做事68指导孩子学会创新

32轻松面对人生中的138个心理问题69指导孩子学会求知

33情境教育的诗篇70指导孩子学会做人

34请不要这样教育孩子71追寻教育的诗意

35教师法制教育读本72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会计思维导图范文第5篇

1.1计算方法

多样成本会计的第二大特点在于:相对于其他会计专业课程其计算量大、计算方法多样化,计算公式多。针对材料费用的分配就有产量比例法、定额消耗量比例法、定额成本法、实际重量法等,针对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有直接分配法、顺序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针对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有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按年初固定数计算在产品成本发、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计价法、约当产量比例法、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法、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定额比例法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基本上集中于单个公式的死记硬背、计算方法的机械运用,成本会计学成为了数学计算,学生对于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不加思考,忽视计算过程和结果的具体账务处理结果之间的因果关联。

1.2帐证表关系

复杂成本会计的另一大特点在于大量图表的运用。产品成本构成由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等多个成本项目构成,需要运用不同的归集分配方法和结转程序,因此需要借助各种费用计算表对诸多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但在学生的学习结果来看,由于教材的印刷需要,其表述的图表比较抽象,与实务中具体的帐表相去甚远,学生难以将各个图、表之间的关联关系相互对应,不能很好的将单个分配表计算结果与记账凭证对应,不理解产品成本计算与账簿结转关系。尤其在理解辅助生产费用的交互分配法时,学生大多能够掌握具体运用算式求解,但针对辅助生产车间单设制造费用明细账的企业就制造费用转进转出的情形往往不知甚解。

1.3成本分析

倚重案例成本会计学中,成本分析、成本控制和成本计划是成本会计的基本职能,需要学生根据具体案例在企业具体生产经营活动中,运用一定的方法,利用成本计划、成本核算等资料,对产品成本的构成因素进行量化分析,揭示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查明成本升降的原因,寻求如何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方法,达到控制企业实际成本支出的目的,用最少的消耗取得最大效益。且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往往是一个事项具有多种分析方法的情形,学生们在掌握中出现的问题不仅在于案例难以吃透,且在分析过程中也仅仅关注方法的计算,对于各个指标背后的涵义不甚了解,对整个企业背景的成本分析流于表面。

2成本会计教学考核现状

目前,各高校成本会计课程的期末考核绝大多数采用闭卷笔答的传统模式,考核内容主要是对书本基本知识点的直接考察,平时成绩的评分是以课本知识的温习和少量案例分析为基础,以低分值的形式体现在综合考评中,缺乏对学生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考核。

2.1成本会计考核方式

过于单一传统考核方式基本上采用期末闭卷笔答形式,考核方式单一。试卷基本构成拘泥于书本,试题排布基本分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名词解释、计算题综合题等固定模式,考核目标仅就课本内容涉及成本会计基本概念的熟练记忆、基础知识点理解、以及一些简单的运算,如废品损失的归集与分配、制造费用分配计算、约当产量的计算、平行结转分步法的核算等。由于传统闭卷考试只是学生检验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记忆多,计算多,在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方面相对程度低下。有的学生思维僵化,擅长死记硬背,机械套用解题公式解析题目;有的学生平时隋学,思考不积极,仅在考试前突击复习,做几个典型习题,应付考试了事。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而真正勤学好问、思维活跃、注重实际应用的学生可能会因为僵化的考试模式发挥失常没有考出真正水平。传统的闭卷考试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和可突击性,起不到应有的以考助学的作用。不能真正考查出学生的真正素质水平,甚至会养成学生平时不主动学习,临考前突击复习的恶习,忽略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

2.2现有成绩考核

比重不合理现有成本会计考核成绩基本分为期末闭卷笔答和课堂平时成绩两大模块,期末成绩以笔答的卷面分数体现,平时成绩以平时课堂的随机提问、课堂案例分析和课后作业等模块组成。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的比重基本在6:4或者7:3之间分配。通过询证学生,学生们普遍反映平时成绩的构成缺乏科学性,课堂随机提问和课后作业依旧拘泥于书本知识点的温故复习,和期末闭卷考试方式无实际区别,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考核重叠;而由于课时关系,课堂案例分析也只是单个知识点的小型案例,难以描绘成本会计帐证关系、证表关系、帐表关系,学生在实务中遇到具体问题仍旧难以应对。

2.3成本会计实践性考核

内容不完善现有成本会计考核方式缺乏事件性考核的内容,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不完备。第一,缺乏系统的、高质量的会计实训软件,没有完整的会计模拟数据系统。部分会计实训教材,内容也跟不上相应的法律法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变化;第二,成本会计实践性模拟案例在选择上要么过于简单要么过于复杂,选择的业务类型较为单一,不能真实反映企业具体成本会计核算中遇到的复杂繁琐的经济问题,且在案例考核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实践性考核时,经常帮助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三,成本会计手工实验与电算化实验处于分割状态,实验室建设基本停留在手工程序上,数据资源不能共享,手工实验的结果既不能为计算机实验起到铺垫作用,也不能通过计算机得到验证,不能体现手工账务和计算机账务的联系。因此,学生们在实践性环节的考核结果远远没有达到仿真的要求。

3多元化考核方式开发内容

根据当前多数高校关于在成本会计考核的考核方式,建议保留传统闭卷笔答的方式,考试核心为成本会计基本理论、重点内容、难点解析、具体方法的运用等。在此基础之上,探讨开展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通过案例考核法、项目小组讨论考核法、实务模拟考核法、成本会计实训平台等,引导、调动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研导能力,掌握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管理要求、从设置账户到账户结转、计算公式的归纳总结、各个具体方法的比较与灵活应用,让学生们达到活学活用、事半功倍的效果。

3.1建立案例考核

题库在典型教学案例确定的基础上,尽可能争取到相应类型的企业作为实习基地。在进入基地前,先将认知实习与专业学习的关联进行细化。就成本会计课程而言,可以将诸如企业有哪些生产部门?产品要经过哪些工序加工?动力等费用是怎样由外部进入并且被内部消耗的等具体问题作为认知提示罗列在实习指导手册中,使学生明白该听、该看、该问什么。校方还可争取征得实习基地的协助,就生产工艺、生产组织等拍摄影像、制作平面沙盘图片作为素材在以后的成本会计课堂教学中使用,真正对以后的成本核算学习形成有利支撑。同时,要注意对案例库的及时更新,进一步加强案例考核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3.2模拟实训环节

成本会计实训内容的设计十分关键。比较理想的实训内容是能涵盖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建账,材料、工资、动力、折旧等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完工产品成本计算、产成品成本报表生成的成本会计循环。通过引入成本会计教学软件,运用超链接、图示、自定义动画、FLASHMX动态效果等,使理论知识解释更形象、数据来源去向更明朗、计算流程总结更清晰、账务处理更直观。成本会计实训环节分为基础技能训练、专业技能提高、综合技能训练三大模块。分别按照学生具体掌握情况选用不同模块。实训软件系统按照成本会计核算的操作流程:即成本要素的归集、成本要素的分配、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让学生在企业背景下进行成本业务处理:设置成本账簿、分车间核算(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企业整体成本核算。学生可以在电脑上运用软件填写记账凭证、登记成本账簿、编制汇总表等。实训软件的各个子系统之间功能划分清晰,是一个由浅入深,针对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教学考核的体系。教师根据教学时间长短、学生掌握的程度和考核需要进行灵活掌握,有目的地打开或关闭部分学习内容及在线帮助,提高实训的灵活性与适应性;老师还可以运用自动判卷的在线考试系统,达到实训考核、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实训软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模拟企业真实区域环境下的的成本会计实训环境,让其在模拟企业环境的背景下进行成本会计账务实操,有助于以后能够更快融入工作环境。

3.3实施项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