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审计专业

会计审计专业范文精选

会计审计专业

会计审计专业范文第1篇

您好!

首先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来聆听一位求职者的心声。当您亲手开启这份自荐信时,这将是对我过去的检阅;当您合上这份自荐信的时候,也许将决定我人生新的起点。

鼓起勇气叩向贵单位的大门,我深信门内必定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世界。她包含的不仅是机遇,而更多的将是挑战,任何一位有志青年都很难抵挡这样的吸引,而这正是我期待已久的归宿。

机遇总是垂青有备之士,充满自信的我正是有备而来

我是成都xx职业学院会计与审计专业的一名应届毕业生,将于2010年7月毕业。我渴望加入贵单位,希望能为贵单位的明天添砖加瓦,更愿为贵单位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知识与素质的竞争。在大学短短的三年里,我不断积极进取,立足基础扎实,专业求广度、深度。这使我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自学能力,在保证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上,我参加了与本专业相关的选修课的学习。同时还积极参与学生活动工作,这不但锻炼了我的社会实践能力,而且还锻炼了我的组织能力。

我的优点是诚实、热情、性格坚毅。我认为诚信是立身之本,所以我一直是以言出必行来要求自己的,答应别人的事一定按时完成。由于待人热情诚恳,所以从小学到大学一直与同学和老师相处得很好,而且也很受周围同学的欢迎,与许多同学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虽然我初出茅庐,但是我有万分热情和干劲,还有不屈不挠的精神。请给我一定的空间与时间,我一定会做得让您满意!同时我也坚信——敬业精神是从业之本。我选择了我所想做的就一定会做好。

会计审计专业范文第2篇

(一)企业在兼并转让中的财务问题

首先,我国政府对企业兼并和转让行为始终进行政府主导的干预,其目的是为了让企业摆脱发展困境但效果预期低。其次,我国在企业经营信息上,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财报和审计报告中存在广泛的信息不透明和不对称性,造成了并购方无法科学准确判定转让方企业资产和损益情况。并在其交易价值判定中无法给出真实合理的价值结论,造成购入价值和实际价值不对等。企业因兼并而产生资产负债增加使得企业陷入收益率预测不符的财务境地。随后,我国企业在发生兼并转让行为中多数用现金支付作为主要方式,流动性资源结构繁多,其他方式无法占主导地位,造成现金不足进而对外开始筹集,让企业负债率开始增高,企业相关经营业务受到限制并让企业受到资产负债结构调整引发的内在和外在限制性规则。因而在企业面临后续还款等行为中发生问题让引发相关财务问题。最后,我国相关的企业间交易中介机构依旧处于市场机制健全和完善阶段,其行业能力和操作力度偏低,对兼并转让行为程度有限不适应目前现状。

(二)企业在兼并转让中的会计问题

首先企业在兼并转让中会涉及两个最基本的会计处理方法购买处理法和权益结合法。购买处理法是对行为发生企业之间会计核算要通过成本进行,成本包括交易的相关现金等资本,在转让方失去法人资格后其对方企业资产和负债要入到企业会计账目中,产生的与净资产公充差需要定义为商誉价值。而权益结合法是对转让企业的整年损益都要入到企业会计账目中,商誉价值时不需要确认的,因此易出现两种问题:一方面,两种方法都具有合理性可以被采用,兼并企业最重要特征是处于行为发生后的主导控制地位,因而购买处理法可以很清晰的区分兼并企业。当企业规模类似并且是多个企业进行其兼并转让行为时,权益结构处理方法就会依靠优势更为合理。如何正确选择情况相适宜的处理法是会计处理的首要问题。另一方面,目前国内的证券金融市场在不断发展阶段,购买方无法得到市场的稳定保障因而存在处理限制问题。公允价值时购买处理法需要依靠的根本价值前提因而资本市场公平均衡程度,能否通过公允呈现企业资产真实价值就尤为重要。而目前国内企业存在公允价值无法判定和判定不准确,影响了购买处理法的准确处理为会计处理带来了问题。

(三)企业在兼并转让中的审计问题

首先,虽然颁布了《公司法》《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等多个法案,但已经存在法律法规部完善的地方,让兼并转让行为受到了法规法律不健全的影响。随后,在资产真实价值判定上也不在各种问题,包括评估市场运行不合理,市场上评估业随着各行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增多,造成了评估业混乱和不规范的状况;对资产评估范围不准确,多数企业为了尽快完成收购匆忙评估资产,忽略无形资产评估等等;资产价值判定难度提高,当外资上市公司收购国内国有公司时会造成对国有公司各项如土地使用权、专利技术等方面判定不准确问题发生。最后,企业发生的兼并转让行为的相关审计工作是繁重和重要的,人员素质的高低关系的工作效果的大小。目前审计人员在独立性容易受到外界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主观上对审计结果的改变。另外审计是需要遵循严格科学方法和流程,需要综合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共同提高得以保证的。目前国内审计人员依旧处于队伍整体水平偏低的状况,无法保障兼并转让行为的准确审计。

(四)企业在兼并转让中财务、会计以及审计三者协调的问题

在兼并转让中的财务工作与会计处理以及审计工作三者都有必然联系,当一方出现欠缺问题后,容易造成另外两方工作受到波及影响,因而产生反映的结果数据失真以及无法完成工作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因此,如何协调三者工作中协调问题是需要面对的。

二.企业在兼并转让的财务与会计审计问题的对策

(一)企业在兼并转让中财务方面

首先,要促使政府和企业各自产权分离并把企业相关产权规则制度进行改革调整,把政府与企业行为进行规划,让各自做到定位准确避免互相不合理影响。其次,在兼并转让行为发生前需要对转让方进行细致考量和严格审查,并聘用专业机构对其相关的企业发展资料和资产状况进行专业详细的分析后,再进行准确的企业各方面科学评价并作为兼并转让行为的必要前提。随后,要开展多方式的交易,在现金交易外可以推广股权的交换和证券的交换,以及通过兼并方借入相应资金购买对方企业股票,把后续经营收益作为还款的方式等。最后,交易价格要提前确定尽量做到后续不发生更改,其相关中介机构也要政府主导进行完善,利用金融机构的优势为兼并转让行为提供资金筹集等方面担保。

(二)企业在兼并转让中会计方面

在制定我国企业关于兼并转让的会计规则时要首先保证购买处理法和权益结合处理法之间的特征和关系。对符合相关适用原则的要严格使用其对应的方法,要保持两个方法的可以区分以及排斥关系,预防企业发生会计信息不对称和盈余损益管理问题的可能。其次,要对权益结合处理法适用的条件和操作性进行规范,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其应用是规定了相应的数量标准,而目前我国和世界统一标准一致,并没有规定出数量标准,因此,可以参考美国的规则制定数量规范,可以提高权益结合处理法的操作性。

(三)企业在兼并转让中的审计方面

健全和完善企业兼并转让涉及的相关法律条款是设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机制是首先要做到的前提。其次,把资产的准确评估当做重点进行审计处理,要保证在一个有序的经济市场环境中,监管和行政机制健全,对涉及的各项因素布局和评估工作合理,对企业资产的判定和企业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认定准确是需要审计工作做到的。并且,要加强企业提供的数据的实地分析能力,用审计工作中涉及的多种方法巧妙配合,对潜在的问题细节特别是负债问题要深入严查到底。最后,提高整个审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同时坚持审计工作的客观性,让与兼并转让行为中有直接利益的人员避免执行审计工作等,做到审计工作不因人为因素受到影响。

(四)企业在兼并转让中的财务、会计以及审计三者协调性问题对策

会计审计专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经济人才培养;改革与探究

财会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专业。而审计,作为经济不断的发展、社会分工逐步精细化、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最终产物,主要的社会职责就是监督和审核财务会计信息的公允性和真实性,为财务报表的预期使用者进行经济管理和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合理保证。一方面,经济的发展程度决定了审计所使用的技术方法不同、审计人员应该具备的财会专业知识储备相应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另一方面,应用型人才培养视野下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我们学生所掌握的审计技能要和社会的岗位需求有一定的实践匹配度。因此,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高标准要求,改革高职经济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一、改革经济人才培养主体

(一)教师方面

通过引进双师型经济人才培养师资、增加任课教师假期挂职锻炼、卓越教师等相关培训的方式提升任课教师经济人才培养的专业水平,进一步将社会实践经验嵌入到课堂经济人才培养中,使得原有枯燥的、理论综合性强、逻辑性强的审计课堂变得易于理解并生动活泼,从而让学生能够在熟练掌握审计技术的前提下,在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的引导下积累案例及分析的思维方法,使得学生所掌握的技术和社会需求有更高的吻合度,进一步提升就业率和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为推动社会经济高效稳健的运行打下夯实的基础。其次,以学校层面为出发点可以调动学校内部已有的经济人才培养人力资源,多举办一些交流活动比如观摩示范课、教师竞赛等,达到以老带新、以老促新的态势,从而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的基本功,为提升经济人才培养能力和经济人才培养效果做好铺垫工作。

(二)学生方面

在课程的开堂课中适当增加关于所学课程知识与社会岗位链接关系的深度解读,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在本学期所学到的课程知识是如何在经济社会中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在课程开设的初期能够让当代大学生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深入的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剖析,从而深度挖掘学生的学习原动力,进一步与经济人才培养设计紧密关联,最终使得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经济人才培养效果能够有较大的提升。另一方面,学生只要能够明确学习审计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他们将会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和视角去审视整个课程学习的过程。

二、改革经济人才培养内容

随着现代经济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深,现代企业的财务核算形式已逐步向财务共享和智慧财务阶段发展,随之审计过程特别是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等相关环节相应也会发生相应较大的变革,以高效、敏捷的应对现代市场经济体中所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鉴于此,了解和熟悉新型财务核算流程、熟知财务风控领域,有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和审计综合技能的提升。将已实行财务共享和智慧财务的企业案例更多的延伸到审计人才培养的实践活动中,有利于提升高职经济人才的培养质量。

三、改革经济人才培养方法与手段

传统填鸭式的经济人才培养手段显得比较单一,将思维导图和经济案例引入到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相应的人才培养效果可能会有一定的提升。其中的思维导图法包括师生两个角度。教师可以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对概要式的PPT做传统板书形式的补充和优化,以此增强课堂人才培养效果;学生通过对思维导图技术方法的掌握、内化和应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并最终形成稳定的学习方法体系。最后,可将翻转课堂结合着九竹、蓝墨云班课、雨课堂、慕课及网易公开课等现代化互联网平台引入到我们的实践人才培养过程中,最终形成多样化的培养渠道,进一步丰富学习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提升经济人才的培养效果。

四、改革经济人才培养环节

基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定位标准,审计作为专业方向课程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只开展课内实训环节,为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可增设关于审计的专项实训课程,将经济体中的实务案例引入课内,深化校企合作,丰富多元化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审计课程的经济人才培养体系。

五、改革经济人才培养考核机制

考核机制,是检验经济人才培养效果的必经环节,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经济人才培养反思提供依据的利器。审计在财会经济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该课程本身又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概念多、学习难度大的特点。该课程只采用单一的期末考试来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经济人才培养环境的变化,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鉴于此,审计的多元化考核方案可尝试将平时表现、实践能力以及理论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其中日常考核占30%,包括考核学生平时出勤、学习笔记、小测验、课堂提问、作业完成和项目化成果等情况;实验考核占20%,包括翻转课堂实训、脑图绘制、销售与收款、采购与付款循环等主要项目工作底稿的编制与复核等审计仿真实验等;终结性考核占50%,通过试卷考核学生对审计基础理论知识理解和应用情况。

六、结论

综上所述,高职财会专业的经济人才培养改革是一项极具综合性、系统性、前瞻性的工作,我们应该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出发,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引下,从经济人才培养主体、经济人才培养内容、经济人才培养方法与手段、经济人才培养环节、经济人才培养考核机制等多维度对高职经济人才培养进行改革与探索,从而为培养理论知识丰富、实践技能强、职业胜任能力强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打下夯实的基础,为进一步提升经济实力、实现中国梦和强国梦增添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陆亚平.试论应用型人才培养视野下的高职审计经济人才培养改革[J].才智,2014(34):139.

[2]张远清.应用型人才培养基础下高职审计经济人才培养改革的相关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6(11):160-161.

会计审计专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会计;职业素养;道德教育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对会计专业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强,因此,怎样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是当前中职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法的提出,为会计职业道德素养教学提供了有效路径。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推行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从业人员在岗位中应当遵循的职业特征与道德原则,主要是指制约和指导会计行为的规范法则,以及会计专业人员需要承担的道德责任。然而,当前我国会计职业缺乏有效的社会规范,由于过于重视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导致一些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处于放纵状态,面对虚假会计信息不能坚守职业底线,因此,加强对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至关重要,中职会计专业应用案例教学,是通过具体教学情境描述,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指导,让学生自主开展讨论的一种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启发性,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而中职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的学科,承担着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培养,教学中采取案例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还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采取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讨论,增强对理论知识的认知,促进学生人格品德和系统思维的形成,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案例教学的组织和实施

(一)案例教学准备

通过案例教学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并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创新思维,在案例教学准备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学场所设计,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关键环节,案例教学中需要将桌椅摆放成半圆形,便于案例教学的互动讨论,所以,教师首先要挑选合适的教学场所。第二教学内容设计,教师课前要精心挑选教学案例,要重点突出对学生的道德标准教育,并且案例要具有时效性,标题应当具有一定的情感色彩和鼓动效应,深化学生对概念和知识的理解。第三学生分组,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每个小组为5人最为适宜,学生的发言时间应当规定在5分钟左右,每组成员要依据学习水平、组织能力、性别、性格、学习态度等因素进行合理搭配。第四教师备课,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深入的对案例进行研读,通过对案例内容的分析,来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教师还要对案例进行润色加工,组织学生对问题重点进行讨论,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点和引导。

(二)案例教学的实施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案例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进行分析,通过讨论形成案例教学报告,教师首先为学生抛出案例资料:案例:李某23岁,毕业后在某国债服务企业,同时担任金库管理员和柜台出纳,2015年4月13日私自从金库取出30万元债券,在4个月后无人察觉的情况下,李某又先后取出50万债券,折成人民币后进行炒股,最后李某炒股赔钱,无力对债券进行返还,最后索性将剩余的14.03万元债券与73.7万元现金私自全部取出潜逃。案发后,王某迫于压力,于2015年8月4日投案自首,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教师提出问题:嫌疑人李某年纪较轻,并在重要岗位工作,刚毕业后就在任职岗位犯罪,说明什么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并体会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讨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并提出观点。第一教师引导,案例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暗示,引导学生的讨论贴近教学内容,同时告知学生应当注意的问题。第二学生的讨论,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问题进行讨论,教师避免对学生观点提出具有倾向性的意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让学生做好笔录。第三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适当的分析,并依据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第四反思报告,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反思,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作出评价,回顾案例中自己的表现,使学生理解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自觉分析案例教学中自己的所思所想,并完成案例汇报。通过案例教学分析学生基本形成了职业道德观,学生明白以上案例中的会计人员由于缺乏相应的职业道德教育,没有形成职业道德观念,道德防线十分脆弱,完全违背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案例充分说明了培养会计职业道德情感,树立会计职业道德信念的重要性,同时也通过案例告诫学生遵纪守法、提高自身道德素养的必要性。

(三)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始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参与案例教学效果的问题,为了促进学生对案例教育内容的理解,由于案例教学中应用方面教材较多,需要学生去认真思考,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并适时与学生展开互动,避免案例教材起到示范作用的反效果,教师要让学生深刻的提出观点,怎样去避免犯同样的错误,确保案例教学效果的行之有效。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会计专业渗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案例教学研究,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会计行业对职业道德素养具有非常高的标准和要求,同时也是会计必备的道德素养。因此,中职院校应当积极完善道德课程教育体系,通过道德教育案例教学的渗透,增强对学生的会计法纪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黄香.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职业道德教育研究[J]成才之路,2016(34):9-9

[2]吴小勇.浅谈基础会计教学中如何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13)

会计审计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会计专业;工匠精神;高职院校

为当代学生提供良好的精神支撑,实现大国工匠的要求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教育主题之一。党的报告中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党的四中全会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在新时代职业院校培养工匠精神,既要有内涵建设又要有外部约束,要从文化、教育入手。工匠精神注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创新与技艺相结合,会计专业作为热门专业,做好工匠精神的培养与塑造工作显得尤为迫切。

1基于文化涵养的工匠精神分析

1.1工匠精神的提出

在古代,很多来自手工业的能工巧匠精心雕琢了很多精美的作品,这在本质上体现了实践与理论的结合精神,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历史文化在生产生活中的积淀。它不仅是传统中国工匠的追求品质、精益求精的优秀作风,同时也是职业态度、精神理念、思想文化的综合体现。2016年的3月,总理在工作报告中指出:要鼓励现代企业实施柔性与个性化生产,不断提高精益求精的精神,在提高品质、增加品种的情况下,开创更多新品牌,同时将“工匠精神”放到大众生活中。广义的工匠精神是从业人员的行为追求与价值取向,和价值观有着紧密的关联,也是高职院校的教育内容。“中国制造”逐步向“中国创造”转型,需要职业敬畏与产品求精的态度[1]。对新时代的大国工匠,我们要向他们致敬、向他们学习,将他们“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毅力融入职业教育,为中国的新一代职业青年立德铸魂。

1.2工匠精神的基础

文化的生产和发展依赖于社会实践,具有客观性,工匠精神和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在培养创新、求精与敬业精神时,应当充分发挥传统文化能动性,提高教育感召力。对高职院校而言:虽然培养工匠精神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但传统文化依然是不能缺少的部分。工匠精神富含多种文化资源,它的本质是传统优秀文化。工匠精神是学生们要塑造的吃苦耐劳、坚韧努力品格,也应该是学生们人生价值的目标。不断提高工作标准,不断提高工作质量,不断突破技术难题,在技艺的追求攀升中也是对人品格的一次又一次的历练,只有经受住考验才能激发潜力,把职业转化为事业,将事业不断传承,形成我们的大国工匠文化。职业教育人员把创新品质和敬业精神,从技能型要求变成精神追求,在展现“以文化人”本质的同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匠文化教育的基础。

2工匠精神培育对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2.1工匠精神是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在世界制造业市场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但我国产品的质量水平整体并不高,导致我国一直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水平。工匠精神弘扬没有得到广泛的弘扬,对核心技术人员的工匠精神素质和技术培训投入不够使产品的研发和质量提升没有保障。这都是我国制造业水平发展不起来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以精益求精品质引领制造行业、以敬业务实引领现代服务业、以精致生产精细管理打造现代中国企业,助力中国早日成为制造强国。

2.2工匠精神是平衡新时代社会矛盾的重要途径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追求高质量高品质的生活已经成主流。中国人购买奢侈品、高端品牌、高质量服务的现象已成生活态势,国内高质量产品供不应求,导致全球购,海外代购等产业火爆,购买力向海外转移[2]。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一种管理方式、一种文化传承有助于中国企业不断转型升级、提升产品质量、研究购买需求、定位打造精品,有效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3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现状

3.1素质文化缺位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技能型的职业化教学占据了很大的空间,虽然重视专业技能,但却忽略了素质文化。和本科院校不同的是:很多高职院校为了便于管理,统一安排课程,学生选择机会少。另外,综合素质与传统文化的课程非常少,很难大面积地进行素质文化教学。面对会计专业,如果只是在财会课程中贯彻职业素养与精神是不够的。在此过程当中,文化是基础,需要紧跟文化节奏与教学步伐,这样才能从精神领域感受工匠精神与发展内涵,同时应用到实践当中。

3.2现实条件难以达到教学活动的要求

当下很多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培育工匠精神对学生发展、院校建设、社会进步的价值,但实际条件却限制了高职院校对于工匠精神的塑造。首先,缺少工匠型教师。从现实反馈的资料来看:超过70%的教师都是直接从学校毕业然后进入到教师岗位,缺少实务经验,真正能够达到锻炼要求的机会有限,所以引导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也有限。其次,会计专业受专业影响,毕业于高职院校的学生通常都会进入到中小企业。事实上,很多中小企业都属于家族企业,而财务部门是企业的重要部分,所以工作人员都是家族人员充当,能够为学生提供的岗位有限。企业是实践学习以及实习的主要场所,根本达不到学生的现实要求,更谈不到工匠精神的培育[3]。

3.3职业教学的尴尬境遇

国务院在2014年推行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确定到2020年,将形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中高职衔接的教育机制,以展现终身教育,从而成为符合世界水平、具备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框架。虽然当下中国职业教育还未形成良好的职业体系,但高职学生的境遇依然尴尬。站在用人单位以及招聘条件进行分析:对学历的要求很高,职业学院的学生因为自身特点与学历限制,在就业市场优势并不突出。

3.4价值观浮躁让“工匠精神”受阻

当前社会依然存在轻视职业教育、不重视技能人才的现象。高职院校在培养工匠精神时,需要社会、企业与学校共同努力,为会计专业的学生输出正确的价值观念。当然培养工匠精神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从事会计专业的人员需要具备脚踏实地、从容淡定、精益求精的态度。但当代普遍倾向于见效快、时间短的投资形式,很多学生把薪酬待遇看成唯一的择业标准,希望走出校门之后,顺利地得到成功。但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更多的是面向中小企业,工作条件与经济收入都很有限,一旦学生出现大范围的负面情绪,就不愿意在花费时间提高技能,都将阻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4基于文化涵养的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

4.1提高政策支持与认同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弘扬工匠精神,党的报告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工匠精神不只是高职院校的任务,同时也是地方政府、国家与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政府可以适当倾斜财税政策,和社会力量共同支持办学,主动承认和公办职业学校一样的地位,提高基金奖励与政府补贴,让更多社会资源进入到职业教育中,从而处理好高职资源紧张的现实问题。为了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认同感,改变学生就业观念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首先,开展全面的课程规划。高职会计专业的技能定位与特殊要求,都要求从入学就开设相关课程,从整体上提高专业认知,清楚专业关联,调动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其次,增强职业规划意识。必须将职业生涯的相关课程放到人才培养方案中,让学生及时认识到重要性。最后,为学生提前提供技能评定平台、职称评定、技能人才落户、技术人才引进和出国等深造方面获得公平参与的机会,将工匠精神贯彻到会计工作中,得到社会的推崇和认可[4]。

4.2优化课程

优化人才培养设计方案,建立一套塑造工匠精神培养模式,必须整合会计专业相关课程,增强试验与实训安排,注重工匠精神对基础课的熏陶。首先,优化岗位设置与安排,做好教学工作与情境的对接,对实践教学进行设计,在搭设情境的同时,让工匠精神与会计企业实践整合到一起,通过“干中学”“学中干”养成工匠精神。其次,帮助学生提高主动学习、钻研课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专注耐心、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操守。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与推陈出新的各种知识,单一的报账、算账与记账已经达不到要求,只有具备了专业创造与自我学习能力,才能变成工匠精神于一身的行家[5]。

4.3加大工学结合

首先,将学徒制继续融入学校教育,由企业与学校一起培养。高职院校需要在校企合作的同时应用学徒制,由学校与企业一同肩负教学任务。事实上,学生本身就具备双重任务,一半在企业实践,另一半是在校学习,以带领他们共同进入到经营文化中,从实践中提高创造性、专注性与精益求精的品质。扎实职业技能,通过企业教育培训提升专业水平,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岗位、不同的特点开展对方位实践学习,通过岗位练兵、技能比武,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向师傅们、工匠们学习,再将学校里学习的理论知识相结合,练就属于自己的独门绝技。其次,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培养工匠技能。除了师傅与教师的言传身教,还可以借助以赛促学的形式提高职业技能。对此,学校应当定期开展技能比赛,通过组织珠算、手工账与点钞比赛,让学生参与其中。举办各类大师、名师、巧匠的宣传文化活动,让学生们零距离接触大师、感受匠心的绝学,体会工匠精神的精髓。激发学生共同参与切磋技能比赛的热情、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和工匠精神的力量。

4.4提高师资团队的综合素养

工匠精神不会凭空产生、能工巧匠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每一个工匠都是脚踏实地一点一点干出来的,要想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新一代,更需要一代又一代的职教人不懈的奋斗,要肯花时间、去钻研、去思考、去提高、去实践。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工匠精神,很大程度上源于职业素养、操作技能与职业意识,要培养工匠学生的前提就是工匠教师,所以教师综合素养直接影响学生发展。首先,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优化激励政策,让入职年限与挂职关联。其次,高职院校要不断优化人才应用机制。高职院校必须不断优化制度,例如,考核流程、标准与金融机构等,对申请人员的职业素养、师德师风以及专业技能进行考核。最后,还要走“请进来,送出去”的教师培养模式,“请进来”指的是聘请名师、巧匠来校任课。“送出去”指的是将我们的在职专业教师送到企业、送到高校继续培训,取得相应的技能资格,将所学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当会计专业教师拥有良好的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后,根据实践经历,不断优化教师的锻炼制度[6]。新时代的环境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育也要乘着工匠精神这首大船,扬帆起航,把精益求精的高职教育灌注到每个学生的培养中,把创新应用到教学环节中,只要我们每个职教人都能本着工匠精神,就会拥有更多精湛技术的能手,培养出更多的大国工匠,使我们的工匠精神不断传承。在大数据时期,中国正处在转型的关键阶段,给会计专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高职院校必须大力关注会计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通过创新发展进程,促进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海姣.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31(6):97-100.

[2]徐静雅.传统文化涵养下的高职院校会计学生工匠精神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8(20):81.

[3]丁一琳.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5):80-82.

[4]段绪,章台,陈霁泰.现代学徒制下高职会计人才“工匠精神”培育路径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24):379-380.

[5]张丽霞.浅析高职院校如何打造会计专业工匠精神[J].中国总会计师,2019(1):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