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课程总结

会计课程总结范文精选

会计课程总结

会计课程总结范文第1篇

1.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以前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合理,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会计专业课程培养目标不明确,不是为了实际应用培养专业人才,学生学习的目的主要是应付考试,以致于会计专业培养出了一批考霸,但很少有能将专业知识熟练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以致于学生在毕业以后还要花相当长一部分时间来适应工作。二是会计专业课程和计算机课程的融合程度不高,很多高校会计专业开设的计算机课程太少,导致学生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不高,只会简单的计算机操作,这些技术远远不能达到对会计工作计算机操作程度的要求。

2.教学模式落后

现在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大部分高校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教授模式,即老师讲学生听。首先老师向学生讲授新的教学内容,通过演示软件操作过程让学生学习,然后学生再根据老师所讲的内容进行模仿操作,不断重复,直到熟练,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学生学习的过程很被动,一直都是老师在讲,学生很难发挥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难有创新的发现。其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很难全部集中到教师的讲授中,所以对课程的知识难点遗漏是普遍的现象,也很难做到对重点和难点问题的重视。再次,这种灌输式的教学,很容易导致学生不理解教学内容,遇到同类的问题仍然不懂,很多问题不能做好触类旁通。

3.考核方式单调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单调,一般都是采取理论考试的方法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都是笔试的方式,对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考试主要是通过老师给定范围和资料,学生按照资料进行操作。这种考核方式是非常片面的,单纯的以一次性的考试成绩论成败,忽略了学生平时的努力。正确的考核方式是应该把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都加载考核范围内,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片面的只看考试成绩容易培养只会考试缺乏实际应用能力的学生,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1.构建新型课程体系。

1.1课课融通

会计电算化课程强调课程和课程之间的融通,尤其是和计算机课程的融通,在会计电算化开通的课程中,包括基础课程和相关课程,基础课程一般包括我们所熟知的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学等,在相关课程里包括计算机审计、数据库应用基础等,相关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加强对学生会计电算化操作能力的培养,实现课程之间的相互融通。具体来说,《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学》作为电算化操作的理论基础,在实验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会计知识进行回顾,例如,如何利用原始凭证进行正确的凭证制单、月末如何利用自动转账功能进行转账定义及转账生成、UFO系统中报表的公式设置等都与会计理论知识密不可分;通过《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应用基础》等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财务软件的原理,掌握计算机信息处理、计算机会计应用系统的操作和日常维护等技能;通过对《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课程学习,使学生可以利用Excel进行会计报表的编制、利用Excel进行财务数据的分析等,实现对会计数据的综合利用;《计算机审计》以会计电算化课程的会计数据作为其原始数据,利用数据接口进行导入。

1.2课证融通

课证融通指的是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模式中,主要培养既有能力又有资格的学生,能力就是会计点算化的实际操作能力,资格就是指能够取得国家通用的执业证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又帮助学生得到了会计领域的资格认证,方面学生毕业后的就业。

1.3证岗融通

证岗融通是指学生的会计资格证和学生的就业岗位的融通。现在就业压力持续增加,每年数十万的大学毕业生,而就业岗位又相对匮乏,所以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一定要以就业为导向,搭理培养实用型的会计人才,鼓励学生在学校期间多考虑就业问题,以就业为目的选择自己学习的方向,教学过程中要反复强调会计资格证书的重要性,这是顺利实现就业的途径之一。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要根据我国现在的就业形势,培养一毕业就能顺利就业的应用型人才,这方面的人才需要具备几个素质,实际操作能力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娴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2.探索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

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自由发挥,在真正的操作环境中,培养自己的主动性和组织能力,教师在这期间扮演的主要角色是旁观者和帮助者。以会计电算化课程的“销售业务”课堂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可以根据销售业务的5种类型,将全体学生分为5组,每组负责一种销售类型,以此为基础创设学习情境,在情境中设疑和提问。每组学生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去查找资料,讨论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其次,在小组内部进行合理的安排,比如进行角色分配,合理分配销售人员和主管人员,指定专人进行具体的操作,同时还可以对这些分工进行轮岗,让小组成员都能够体验到不同的岗位;再次,课程结束以后,要适时总结,归纳汇总问题和经验,针对问题总结解决方案,保留经验,以后继续使用;最后,老师要做好归纳总结,及时反馈,将成功的经验运用到下一次教学中去。整个的教学过程,及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有利于学生以后应用到就业岗位中。

3.创建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

会计课程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成本会计;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

1前言

《成本会计》作为国内高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与企业生产、技术联系最紧密的一门课程[1]。该课程以培养专业扎实、技能娴熟的综合型人才为目标。伴随企业财务外包、人工智能财务时代到来,会计人员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企业预测、决策的工作中,学生除了应该掌握基本的核算能力外还应以职业任务为导向从成本核算转向成本管理,因此学生对《成本会计》课程的掌握日趋重要。而该课程具有公式多、计算量大、概念枯燥、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如何进行该课程的教学设计,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达到教学目的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国家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和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作为职业教育的重点工作推进的时代背景下,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的“讲、学、做”模式,结合(1+X)证书培养特点和会计技能竞赛的标准,将职业技能标准、职业技能大赛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专业教学设计中,将课程教学与职业岗位紧密结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成本会计》课程的学习兴趣。

2《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制作

2.1《成本会计》课程的内容

《成本会计》课程主要包括成本核算的要求、成本项目构成与分类、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成本的计算、报表的编制与分析等,其中成本核算的要求、成本项目的构成与分类、报表的编制与分析的内容理论性较强,通常采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难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2《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设计

在传统的的“讲、学、做”教学模式中,对于理论性较强的章节进行教学时通常以PPT展示概念,由教师进行讲解,然后进行案例分析,最后由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该种教学设计对概念的阐述比较抽象,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要针对性地把概念具象化,并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相比传统“讲、学、做”模式,更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教学过程中由教师主导转变为由学生主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助指导,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从而解决成本会计课程内容枯燥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设计:如《成本会计》课程中的成本项目章节,首先可以播放成本项目构成的微课视频,通过微课视频视听结合的特点,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什么是成本项目。微课视频内容如下:

(1)先插入有视觉冲击力的精美的蛋糕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蛋糕的生产材料有哪些?蛋糕是生活中常见的深受学生喜爱的食物,学生对制作蛋糕的原材料也有所了解,能引起学生思考的热情和讨论的激情。

(2)播放蛋糕的生产过程短视频,使学生了解蛋糕的生产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在蛋糕的生产过程中除了原材料以外,还有哪些需要计入成本项目的费用?

(3)对蛋糕生产过程的短视频中出现的需要计入成本项目的费用进行罗列。原材料:鸡蛋、糖、面粉、油、泡打粉、盐、水果干等;人工费用:蛋糕生产流水线上的生产工人工资;制造费用:生产蛋糕使用的烤箱、打蛋器等机器设备的折旧费、清洗设备和容器使用的水费、生产车间的电费等。

(4)对以上费用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成本项目的计算公式: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微课视频播放完成后进行分组讨论,5位学生一个小组,要求对不同的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成本项目的构成分析和计算,并派一位代表进行阐述。在此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堂,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分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对成本项目构成的知识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从而使加深学生对成本项目公式:“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的印象。

2.3《成本会计》课程的设计制作

制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要对成本会计的整体教学内容进行梳理,编写课程教案,对每个教学环节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形成文字描述,并进行合理的时间安排。第二阶段对重难点内容进行微课制作和分组讨论内容的案例准备,如交互分配法、约当产量法等内容。微课的制作首先需要撰写脚本,把视频的每一个画面进行设计和构思并写出相应的讲稿。脚本撰写完成后,进行PPT的制作,PPT的制作使用的是PowerPoint软件,为了使画面生动,要充分利用PowerPoint软件中的“动画”功能键进行画面优化和动画的制作,利用动画窗格可以进行页面全部动画的出现顺序和动画时间的调整,利用“切换”功能键可以对页面的转场动画进行自由选择,利用“插入”功能键可以在PPT中插入相应的精美图片和视频并对图片和视频进行裁剪。为了避免重复和单调,PPT中应避免出现大段文字性的描述,只保留关键性词句,并对运用动画效果对词句进行强调。PPT制作完成后,使用会声会影软件进行视频的制作,先使用“录屏”功能键对PPT播放进行录屏,然后根据录屏录制相应的讲解旁白,在录制旁白时,要注意语音语调的抑扬顿挫。除此之外,还需根据视频内容,插入适合的背景音乐,以免视频过于单调乏味。在视频制作过程中,使用会声会影软件的字幕功能,在画面中输入相应的字幕,有助于学生观看视频时更好地理解视频内容。最后导出生成视频文件。微课视频制作完成后,进行分组讨论的案例准备。在选择案例时,要考虑到案例的计算难度和普遍性,以免难度过高或案例中的物品过于冷门,学生无法理解其成本的构成项目,从而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达到教学目标。

3《成本会计》的课堂教学

3.1《成本会计》的课堂教学原则

3.1.1梳理知识点,做好课前准备

结合高职职业教育的特点对教材内容的重难点进行整理,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重点进行针对性备课。对难点内容制作相应的微课,准备教学需要的案例、习题、资料和课件,编写教案,布置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记录预习过程中不懂的难题、重点,以便课堂上进行针对性辅导。

3.1.2综合使用多媒体软件,做好课堂教学组织

对于多媒体教学软件要进行合理使用,在微课播放时,可以使用电脑和投影仪等设备;在分组讨论时,可以使用“学习通”智慧教学平台进行分组和实时互动。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控课堂纪律,既要实现翻转课堂中学生为主导的思想,又要维持课堂纪律,同时对学生的讨论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并引导学生做好分析与总结。最后的教师点评环节,要对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但对于出现错误的地方,也要引导其改正,并对教学内容的重点进行再次强调,以确保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2《成本会计》的课堂教学手段

3.2.1以证促学,养成学生职业素养

随着互联网智能时代的发展,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财务工作的模式组织、资源配置、工作流程也进行了优化重构[5]。企业会计人员的需求也变成了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所以1+X智能财税证书制度是教育改革的趋势。而《成本会计》是1+X智能财税证书的必考内容,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模拟“1+X”智能财税证书的考核过程,使学生了解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要求、考试技巧等,为获取技能证书做准备。在进行模拟考证前,教师要对1+X智能财税证书考试大纲进行梳理,整理关于成本会计模块的相关考点,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针对考证相关考点进行专题讲解,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利用智能财税平台软件进行模拟考证,对通过考核的同学予以平时分加分奖励。

3.2.2以赛促学,提高学生比赛技能

除了以证促学的教学手段外,以赛促学也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针对《成本会计》课程内容,可以举办成本岗位专项技能赛,比赛内容参考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个人赛,分为:整理单证、录入数据、使用Excel计算结果。学生通过比赛可以了解和感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比赛要求,教师也可以由此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区赛。在组织比赛前,专业要进行赛前宣传与动员工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比赛,赛后对优秀选手进行表彰工作。学生通过比赛可以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兴趣,增加获得感。

3.2.3运用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除了以上两种促学手段外,还可以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利用学习通、QQ、智慧职教等平台微课、慕课、动画视频、思维导图等比较直观的学习资料,方便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任务。课中、课后也可以利用平台进行互动和课后测验,以便学生及时进行复习,达到巩固知识点的效果。

3.2.4及时反馈,做好教学评价

对于任何课程来说,教学评价都是非常重要的,进行教学评价才能更好地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改进。教学评价主要内容包括: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可以通过课后学生访谈获得,也可以通过“学习通”智慧教学平台的课程反馈功能获得,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教学反馈,针对性地完善整个教学环节,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的总结环节及时获得,也可以根据期中期末的测试中获得,教师要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与鼓励,让学生能从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以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标。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教师需要从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要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学活动的参与性,特别是《成本会计》类公式多、计算量大、概念枯燥、实践性强的课程,更加需要注重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软件和先进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高燕燕.“新工科”背景下《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科教之窗,2020(9):68-69.

[2]陈嘉凤.基于赛教融合视角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财富时代,2020(7):57-58.

[3]彭娣娣,金鑫.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智慧课堂探究—以“学习通”教学工具为例[J].营销与人才培养,2020(8):115-116.

[4]顾旭秋.谈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的高职成本会计教学设计[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73-75.

会计课程总结范文第3篇

1.创新课程工学结合模式

提升职业实践能力。根据会计工作岗位特点,采取实战演练和行业(企业)现场教学等模式实施课程工学结合。结合先进的管理会计手段,采取电子财务对抗、管理会计经营实战演练等分组对抗大赛的形式,让学生亲自参与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管理会计全过程,实际操作管理会计的相关工作任务,体验真实的管理会计工作,提升管理会计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在校内校外实践环节中进行理论和实践指导,构建和完善学院管理会计实验实训案例教程建设和充分利用安徽淮南矿业集团校企结合平台,依据企业的管理会计岗位工作要求,不断总结和积累实践环境提供的资源,组织编写管理会计的工作任务、情境项目构建基于管理会计职业岗位任务的课程体系,更好地协调校内校外实践的关系。

2.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效果。按照高职教育“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要求,从“学什么怎么学”、“做什么,怎么做”三个问题出发,在管理会计教学中充分体现就业岗位能力要求,突出管理会计专业能力的培养及职业素质的养成,增强高职学生对管理会计的岗位适应能力,实现管理会计知识应用的上岗零过渡。首先,管理会计教学组织工作任务化,把课程内容设计为若干工作任务、若干个学习子情境,明确教学要求;其次,管理会计教学方法把课堂教学与实训基地相结合,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强调启发式教学、工作任务与学习子情境相结合等等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第三,构建管理会计课程考核体系多元化、重视平时学习过程的随机考核构成。

二、全面开展职业岗位任务的课程教学改革

全面开展管理会计职业岗位任务的课程教学改革是对其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通过课程教学改革,综合培养学生职业意识与职业技能;在教学内容上把工作任务与学习情境与管理会计职业岗位任务密切联系;职业岗位任务的课程教学改革突出师生互动性、学生自主性、教学的应用性紧密结合。借助于管理会计职业岗位任务的课程教学改革,使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的职业技能与职业意识的综合培养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全面开展管理会计职业岗位任务的课程教学改革,为该课程的职业技能的培养提供保障;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升职业教学能力;找准专业特色定位,创新管理会计特色人才培养路径。创新性地将管理会计特色人才培养路径设计为:专业定位抓核心———培养目标准确定位;专业建设抓规范———力求办出特色;课程建设抓基础———做到亮点突出;教学管理抓秩序———保障秩序井然;教学质量监控抓细节———做到细节量化;实践教学抓条件———校内外结合;产学合作抓实效———开展项目服务;学术研究抓团队———打造学术团队;学生日常管理抓重点———抓两头带一般;学生学习引导抓强项———培养技能人才。

三、探索与实践职业岗位任务的课程教学改革的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模式

高职管理会计课程由模块课程向基于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设计的项目课程的转变,《管理会计》课程的设计以企业经营管理为主线,按照职业岗位任务的标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管理会计课程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任务的课程设计理念,课程内容设计科学合理,职业性、综合性与实践性强,体现管理会计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及职业素质的养成,增强管理会计岗位的岗位适应能力,适用行业企业单位对管理会计岗位的用人需求。管理会计教学充分体现职业岗位任务的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实现毕业与上岗零过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悉管理会计工作岗位技能和工作流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满足了高职学生职业性、开发性和发展性的需要。把企业调研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把职业岗位和教学内容对应起来,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管理会计的人才。对此,在管理会计的培养目标上,要切实结合职业岗位任务的需要,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定要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这样就大大节约了企业培养新员工的成本,同时也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起到了促进作用。管理会计课程职业岗位任务的课程教学改革是造就管理会计课程师资队伍的需要,也是提升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通过管理会计职业岗位任务的课程教学改革不仅使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大幅度地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落实管理会计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总结

会计课程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成本会计管理控制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08)08-137-02

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要生存,就必须强化成本会计职能,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降低产品和服务的成本,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而现代企业管理必须更加充分重视成本会计。教育界作为理论研究和发展的基地,又是会计实务人员的培训中心,应当充分重视成本会计课程的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成本会计意识,为企业培养出适合时展的会计人才。然而当前成本会计教学存在着课程体系不完善、理论学习脱离实际等不足,成本会计教学已经走到了迫切需要变革的“边界”,为此笔者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几点设想。

一、我国当前成本会计教学的不足之处

1教育界对成本会计忽视。在我国会计教育体系中,《成本会计》作为一门会计专业主干课程,其内容介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然而在教育界,相对于对财务会计领域的重视程度而言,一直存在对成本会计的忽视,认为成本会计附属于财务会计,没有充分认识成本会计的重要的、独立的地位。因此,成本会计在教育体系中的比重相对比较轻,学术界对成本会计的理论研究投入的力量也较少,学者们很少深入实践去调查、访问和总结成本会计的实践经验。然而实际上,与财务会计相比,成本会计更加关注企业內部运营和管理,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作用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成本会计课程缺乏自身的体系设计。尽管成本会计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被介绍到国內开始,就逐步成为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必修课程,但成本会计设置目的似乎仅为了补充财务会计的不足,缺乏自身的体系设计。与财务会计从初级到中级、高级的体系相比,成本会计教育显得十分单薄。

3成本会计教学与企业管理需要相脱节。当前,新的制造环境和管理理论与方法要求成本会计体系必须提供与管理需要具有高度相关性和充分可靠性的信息,这就要求成本会计教学必须与生产管理实践密切结合,以满足企业日益发展的管理需要。然而目前成本会计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对传统的成本计算原理和方法的讲述,即使对于近年来国外在成本会计领域出现的新思想和新方法,也因课时的限制而仅仅作初步的介绍。长期以来,成本会计教学忽视了与企业管理实践的结合,忽视了应满足企业不断发展变化的管理需要。

4会计专业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教师是教学的土导力量,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事实上,虽然有部分教师参加了社会实践,但大部分会计专业教师仍是从学校到学校,理论基础不错,但实践功底较差,很难把理论和实务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实践教学不生动、不能贴近企业成本会计运行实际。

5学生实习机会有限,成本会计实践不足。企业会计部门通常是一个单位的机密部门,学生到单位实习也很难了解一个单位的整;个会计系统,更难全面了解企业成本会计的核算和管理机制,很多单位甚至拒绝接受前来实习的学生。因此,学生的实习就只能在会计模拟实验室通过实训来完成。但目前的会计实训,与真实的业务还有一定的差距,缺乏真实业务往来的立体感,因此学生很难对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另外,学生的实习通常是在毕业前夕完成,这也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二、对我国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几点设想

1促进成本会计创新,结合实践推动成本会计发展。回望西方国家成本会计的发展,如作业成本制以及综合平衡记分卡等,从根本上说都是突破了原有成本会计所依赖的信息系统,更多地关注成本会计的管理本质,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管理质量。因此,只有对成本会计所依赖的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重新设计,形成以企业内外交易活动为中心的立体信息框架,即以对外报告为目的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与以內部控制为目的的成本会计信息系统相结合,才能促进成本会计创新。成本会计的创新只是成本会计发展的手段,真正推动成本会计发展的力量还是来自企业管理的实践。企业应当增进创立成本会计系统和运用成本会计信息的意识,重视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对于成本会计的研究,学者们一方面要关注西方国家成本会计的发展,总结好的做法,形成系统的评价,进而应用于解决我国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深入实践,总结我国成功企业的经验,使经验上升到理论。2构建合理的成本会计课程体系。成本会计课程应当有其自身的体系,借鉴财务会计从初级到中级、高级的体系,它也应有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的循序渐进过程。对于初级成本会计,应当从成本计算原理和方法的通用性出发,以生产过程最为典型的工业企业为例,对基本的成本计算原理和方法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对于中级成本会计,应详细介绍近年来国外在成本会计领域出现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如目标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责任成本管理、质量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物流成本会计、环境成本会计、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等,旨在改变我国成本会计信息与管理需要相脱节的局面;对于高级成本会计(主要针对研究生教育),应当面向我国企业管理的实践,探讨成本会计的新发展,从以管理控制为核心的视角,对成本会计的新思想、新方法在国內的有益实践进行案例分析和实证分析,借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社会历史责任。

3完善会计模拟实验的实践教学环节。实践课的开展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要完善会计模拟实验室,配备多媒体、电脑等设备,创造仿真的会计环境,从成本的核算到成本的管理控制,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模拟实验过程中给学生分配角色、布置任务,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查阅教材,搜集资料,相互讨论,寻求教师的帮助。进而解决问题。

建议将会计模拟实验分成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初级会计模拟实验阶段,通过给出某模拟单位某一特定月份完整的会计资料。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成本计算方法、各账户的月初余额、原始经济业务、财务分析指标、相关财务制度和政策规定等,根据经济业务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核算成本、编制报表到财务分析,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实际单位的财务部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高级会计模拟实验阶段。通过给出某模拟单位生产经营中所面临的问题,让学生综合利用所学过的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专业知识,对该模拟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决策分析,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实际单位的决策层,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职业判断能力、处理问题能力以及团体协作能力。

4强化实践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在校教师会计实践水平,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应经常与实务界保持联系,长期聘请一线的会计人员兼职任教。一方面,教师真实的经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把最新的成本会计发展成果介绍给学生,更好地指导学生会计实训,最大程度地改变成本会计教学与管理需要相脱节的局面。

5适当运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将案例应用于教学,通过教师讲授,组织学生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教师归纳总结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的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要想增强学生的成本会计意识,培养符合时展的会计人才,就必须加强成本会计案例教学。案例教学中的教学案例必须含有一定的问题,即思考题。思考题由浅入深,引导学生顺着教师的思路去思考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应先要求学生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辅以一定的作业。而后再结合案例教学,才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6理顺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课程的衔接关系。从成本会计理论体系来看,成本会计开始属于财务会计,但到了近代,成本会计具备了完整的理论和方法,形成了独立的学科,并且随着经营管理的发展,成本会计逐步向经营型成本会计发展,形成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三个领域的共同发展局面。所以在我国会计教育体系中,《成本会计》是介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一门课程。正因为如此,在组织教学和编写教材中,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课程之间,常常会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叠或重复。建议在教学工作中,有关教师增加沟通协商,尽量减少课程之间的重复。对于难以避免的重复,也要强调从不同的角度予以各有侧重的阐释;对于这些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上,也要注意各门课程的知识衔接。

会计课程总结范文第5篇

一、明确课程目标

对于财会类专业来说,经济法的教学目标分为多个层次:一是知识目标。由于该课程是会计资格应试课程,从事会计类工作须具备相应的会计资格,作为高职高专院校,课程的学习要满足工作岗位的需要,因此,经济法课程的学习要能够满足相应会计考试大纲的要求。二是技能要求。学校不同于培训班,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开设这一课程不仅仅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考试,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相关技能,能够使所学与其将来从事的日常工作相结合。比如,对于票据的学习,财会类专业的学生就不仅仅是了解它、认识它,还要能够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填写和使用。三是素质要求。会计工作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来进行,并且要求从业者严谨认真、条理清晰。严谨性、逻辑性亦是法律本身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法律课程的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守法、严谨、有条理的职业品格。

二、编排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需要基于知识目标要求和知识逻辑特点进行有效的编排。经济法的内容非常广泛,会计资格考试中涉及的也很广。比如,初级会计资格考试要求掌握法律基础知识、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支付结算、税收及税收征管法律制度。中级会计资格考试要求掌握的范围更大,包括基础知识、公司合伙等主体法律制度,银行证券等金融法律制度,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还有其他相关法律制度。面对如此庞杂的内容,首先在时间上,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水平来确定安排几学期的经济法课程。其次,在具体课程开设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编排。比如,可以满足初级资格考试需要的课程内容,其几大类知识块彼此关联性小,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时间、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分布来灵活安排课程的编排顺序。但是适应中级资格考试的内容涉及范围大,则需要对各块内容根据学生的理解特点进行编排。一般经济法教材按照经济活动主体—经济活动行为—经济活动争议的主线来安排章节内容,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完全依照这样的主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易接受,应当把在整个课程的学习中能起到基础性作用的知识内容安排在前。因此,比较合适的编排是首先做基本概念介绍,如法、法律关系等。其次学习合同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与生活联系密切,涉及很多法学的基本知识、概念,虽然一些知识点难度较高,但是由于与生活联系密切,很容易从学生的切身生活中找到实例,可以将知识点难度降低。再次,依次学习公司合伙等主体法律制度、保险破产等相关法律制度、银行证券等金融法律制度、票据结算法律制度。因为在公司企业中,公司章程、合伙协议是企业设立的法律基础,权益主体变更如股权转让是涉及公司利益的重要法律行为,如果学生对合同有了基本认识,这些内容的学习效率就会提高。同样,保险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保险合同。破产法的学习,会涉及到合同中学习的许多概念,如,优先受偿权、担保权人、债权,同时需要对企业的基本认知———票据法安排在最后,因为票据是无因证券,票据法制度的设立思想与合同等法律规范不同,有很多不能以生活经验推知,所以在前述规范学完之后,对比着学更易掌握。最后,在实体法部分学习结束后,进行程序法诉讼仲裁的学习。在实体法后学习程序法,对于程序法的一些设置理念问题也容易有更好的理解。整个内容的详略则可以由教师根据资格考试重难点、学生的掌握程度、学习兴趣、学习时间来安排。

三、灵活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在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思路下,很多人认为教师讲授的部分应该尽可能减少,还有人十分倡导西方的案例教学模式。但是,我国是成文法国家,不是判例法国家,英美的案例教学是建立在判例法基础上的,加之法律概念十分专业,法律语言要求严谨准确,没有相当时间的教师讲授作保证,学生是很难系统清晰地理解相关知识的,所以讲授仍然是经济法课程的重要教学方式。采用讲授的方式不意味着不以学生为主导,问题不在于讲授法本身,而在于讲授的方式。在教师讲授的过程中,要注意思路清楚、内容衔接,并且也要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进行。由于一些法律概念较为抽象难懂,讲授的过程中要不断尽可能地结合学生生活所知所见摘取实例,引领学生思路,在教师讲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进来。

(二)案例教学法

真正的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后展开的。虽然很多教师在知识点展开之前会先导入案例,但其实起到的作用也只是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注意,并不能由此真正展开案例教学。因此,案例教学主要是指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后,组织学生剖析典型案例,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之能够活学活用。在使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案例选取。选取案例不仅是一个基本工作,也是案例教学的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前提。案例的选取要能够反映学生所学这部分知识的重要或主要知识点,难度要适中,且结合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些主要问题设置题目陷阱。二是准备安排。案例讨论的组织要结合案例囊括的知识点的多寡、难度的高低来进行。知识点较少或者难度较低的可以直接在课堂上组织进行。知识点多、难度较高的就应该提前布置给学生,因为一般经济法教学的课堂时间都较为紧张,而学生进行题目阅读、思考、查阅知识点需要相当的时间,且学生程度不同所需要的时间又有差别。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下准备,这部分工作都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教师要做好督促工作,讲明这样做的意义,要求学生自己完成。三是课堂讨论。在准备工作完成之后,进入课堂讨论阶段。课堂讨论可以让学生就近自由组合讨论,个人代表自己发言;也可以教师组织分组,代表发言,在此过程中建议小组人数不超过四人。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要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讨论,教师应注意不直接表露个人意见,并且包容学生的各种不同意见。在这个过程中找到正确结论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置身其中思考问题,自我组织语言阐述问题,并且在与他人的意见碰撞中,反思自己的思路,逐渐找到正确方向。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总结,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涉及重要知识点或者讨论中出现问题较多的案例,可以要求学生整理形成书面作业。

(三)视频教学法

视频教学以多媒体为支撑,通过影像声音的动态表现,增加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采用视频通常有两类情形。一类是程序法教学中,选取较引人注意的案件,进行整体编辑,将整个庭审过程展示给学生。程序流程在学习中如果要口述需要时间长、枯燥乏味且学生仍然似懂非懂,运用视频效果更好。可以要求学生课下进行预习,通读教材相关文字部分,然后在课堂上展示真实的庭审过程,适时的暂停进行知识点的说明。如果课堂学生人数少、学习程度好,可以直接展示视频,要学生自己总结阶段,提出每阶段庭审需注意的问题再对照教材掌握。当然就这部分内容来说还可以组织学生亲赴法庭旁听,但是真实旁听最大的好处在于感受现场气氛,就知识点学习而言,教师难以把控,且受到时间、交通诸多问题限制,因此,相对来说视频展示的教学效果更尽如人意。还有一类就是通过视频展示精心挑选的案例,通过案件的动态展示进行实体法部分的学习。这其实是案例教学法借助多媒体实施。最后,案例教学法和视频教学法都面临一个共同问题,就是学生能否认真参与进来,这是能否达到教学目的的关键,因此,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教学过程中会有部分学生在准备、讨论的环节中不参与或借着讨论谈论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对于这些同学来说上述教学方法就起不到相应的作用。鉴于这种情况,教师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首先要清晰地向学生说明案例讨论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足够明确充分重视;其次,课程考核评价方法要对此有所体现。分组讨论后通常都是部分同学发言,会有一些学生消极懒惰倚仗他人,因此,教师要能够对每一个同学进行评价,比如,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机选择小组中的成员表达观点。这种课堂考评应作为平时成绩的主要组成部分,进入到期末总成绩的考评中,以此来督促学生积极参与。

四、指导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