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发展论文

会计发展论文范文精选

会计发展论文

会计发展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会计;绿色信息披露

低碳经济作为新的发展模式,不仅是实现全球减排目标的战略选择,也是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良方。气候变化和经济危机为中国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中国企业目前已经在多个低碳产品和服务领域取得世界领先地位,其中以可再生能源相关行业最为突出。在2008年中国政府4万亿的经济激励计划中,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开发和能效提高为重点投资领域。今年的两会政协一号提案也是力挺低碳经济。

在实施低碳经济的背景下,通过实施绿色会计,能够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环境资源利用不合理而造成的诸多问题通过事前、事中控制而降低其限度,更好地增进企业自身的效益,从而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通过实施绿色会计可以充分考虑社会生态环境的成本,准确核算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

一、我国绿色会计发展现状

(一)绿色会计一些基本概念的界定还比较模糊

绿色会计(GreenAccounting),亦称环境会计(EnvironmentalAccounting),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给社会资源环境造成的收益和损失进行确认、计量揭示、分析,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是环境科学与会计和实物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全新的应用科学。

(二)研究方法单一

总体看来,目前我国会计界绿色会计的研究是以规范性研究为主,多数研究涉猎的是绿色会计的必要性、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要素确认等内容,但实证研究仍凤毛麟角。

(三)绿色会计核算方法缺乏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由于绿色会计目标定位过高,过于追求理想化的绿色会计模式,以至于绿色会计的核算如会计科目、记账方法、会计报告的设计和使用方法都没有走出套用传统会计的模式。一方面,我国在绿色会计的制度和准则制订上才刚起步,缺少可执行的部级的相关制度的约束力。另一方面,缺乏具有我国特色的绿色会计理论与实践体系作为绿色会计实践的支撑。

(四)专业人才储备缺乏

绿色会计对于任何国家都是一种新生事物,理论上讲是一个边缘性学科,发展绿色会计需要跨学科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深谙会计理论,又要掌握一定的资源、环保知识。我国目前相当缺乏这样的人才,高校相关学科建设与教学研究也相对滞后。现有的会计人员由于知识结构有限,很少有在环境、生物等方面有所研究的,所以就企业目前财会人员的现有的素质来看,难以恰当处理环境问题,以及环境绩效问题。

二、完善绿色会计实施的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自1979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以来,已颁布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法律十余部,行政法规30余部,国家环境标准360多项,地方法规600多项,加入的相关国际公约20余项。

尽管我国已经制定了一些环境保护法规,但是,一方面这些法规本身不完整,实施细则不明确,可操作性差;另一方面,对于法规执行起来很不得利。为此,国务院在《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切实履行环境保护工作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能,加强环境监理执法队伍的建设,严格环保执法,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法律的效力,才能使法规落到实处。

(二)树立绿色经营理念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地发生这样那样的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经济行为。在追求价值最大化的情况下,只要企业的经济活动能够带来纯利润,只要这种经济行为的边际利润大于零,企业就会选择这种经济行为,甚至会扩大经济规模。但是企业在新的运营形式下,考虑了环境因素的影响,其成本结构必然发生了变化。在绿色成本核算要求下,企业必须为牺牲和维护环境付出代价。因此企业在进行经济决策时,就必须考虑这部分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对于企业的总成本(包括绿色成本)有一个综合的测算。在此基础上,企业的管理者才能决定是否扩大生产和生产的规模,以使企业的该种经济行为达到一种最优的环境污染水平。

(三)完善绿色信息披露

信息披露是绿色会计核算发挥重要影响的主要途径。要提高我国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的质量,还要尽快大力发展和完善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及报表。绿色会计报表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利用资源是否有效、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环境成本的发生情况、环境损益形成情况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带来的影响等。绿色会计报表包括绿色资产负债表、绿色成本报表、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排放表及环境政策报告。由于目前企业对绿色会计信息披露还处于认识和起步阶段,可以借鉴财务报告的模式,即在现行会计报表内增加与环境有关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指标进行单独披露。即单独设置“绿色资产”、“绿色负债”、“绿色权益”项目,分别列示在资产负债表及现金流量表项目中,再单独设置“绿色成本”和“绿色效益”项目,列示在利润表中。让报表使用者在了解企业财务业绩的同时,知晓该企业的环境状况。同时,企业还应在会计报告的附注中披露相关的环境信息,如企业的绿色会计政策治理措施企业的资源环境管理系统企业对环境的损害情况及处理措施企业采用的环境标准及其变化对数据的影响企业控制污染的措施及其效果企业对有害的环境影响结果进行保险,以及政府对此补助金的运用情况,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四)加大绿色会计的宣传和教育力度

实施绿色会计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同样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既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效益,也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抛弃经济发展。要广泛开展可持续理论、绿色会计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尤其是国家行政部门和企业的环保意识,以促使政府加强环保执法力度,促使企业认识环保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自觉建立并实行绿色会计核算体系。应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提高社会的环保意识教育,使绿色会计逐步被公众、企业和市场接受。

(五)完善绿色会计理论的研究

绿色会计实务操作存在的问题,反映出绿色会计理论的不成熟。绿色会计所依赖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多元化,尤其在计量环节上没能突破,使得当前绿色会计缺乏与实务相结合的理论支点。如果政府或相关部门能结合当地引导会计理论界在绿色会计方面加大研究,成立绿色会计理论及应用专题课题组,认真研究得出相应成果,将会提高我国企业绿色会计理论水平,促进

绿色会计理论与实务更好地结合。一方面,我国绿色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晚,迫切需要积极参与国际间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政府或者相关部门如能在绿色会计理论研究方面加以适当地引导,加强环境、资源、生态经济与会计等多方面理论研究的合作,将会提高我国的绿色会计理论水平,促使绿色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相结合。

会计发展论文范文第2篇

1.2电子商务具有开放性和全球性近几年,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在国际贸易中一枝独秀,越来越显示出令人瞩目的前景,既被视作当前带动国际市场景气的突破口,也将成为今后各方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制高点。跨境电子商务直接面向国内外的消费者、零售商、批发商,将以商沟通跨境的人员、政治、文化、旅游往来。中国企业尽早参与,掌握网上国际市场规律,今后才能凭以争取保持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1.3电子商务具有电子化、数字化的商务流程运行体系从当前电子商务的发展形势来看,在商品储运、供货和信息流通等方面,实物流逐渐被电子流取代,相对应的投资和成本消耗大幅度缩减,资金和货品的运行效率大大提高。尤其是对中小企业而言有许多有益之处。全球电子化市场为资金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与大中型企业共享信息资源的绿色通道,这对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十分有利。

1.4电子商务的商务流通过程具有互动性商家之间基于网络平台在线交流,除了沟通商品信息,还可以谈判、寻找合作伙伴,同时也能让消费者了解更多的企业信息,通过消费者反馈的意见来调整存货和经营策略,提高服务质量,与消费者之间保持良性互动。这是电子商务自出现以来备受企业青睐,并且能够以强势的姿态风靡全球的主要原因。

2电子商务对会计的影响

2.1电子商务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影响一是会计主体假设。企业主要借助网络洽谈商务,这充分体现了电子商务便捷高效的特点。但是与此同时,会计主体形态也被虚拟化,为了达成某一目标,它会快速形成一个无固定形态、无确定空间、临时的结盟体,网络为其提供了生存环境,因而会计主体的概念日渐模糊。二是会计持续经营假设。它是指在今后可预见的一段时期内,会计主体不出现破产、清算的可能。企业资产价值以历史成本计价,通过权责发生制确定收入和费用。因此,电商环境中企业所组成的虚拟的结盟体,其持续经营假设将面临严峻的考验。三是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电商时代市场信息就如“海市蜃楼”,其不确定性使企业的网络经营面临许多考验。网络架构中的会计信息是动态的存在体,而信息的需求者借助网络就可以实时捕捉这些会计信息,并将其用于会计核算。由于会计信息能够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因此它也是企业主做出经营决策时最主要的参考信息。而会计主体虚拟化就使得人为划分会计期间变得毫无意义。四是会计货币计量假设。电商运营模式所架构的信息网覆盖全球,形成了多国互动的国际市场,充分体现出经济全球化的特点,但是这一趋势有利有弊。随着各国之间经济互动越来越频繁,本国市场与国外市场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国际资本加速流通,国际投资不断增加,汇率与货币币值频繁调整,资本决策于瞬间完成,便捷的同时企业也承担着更高的金融风险。

2.2电子商务对会计运作模式的影响一是对会计组织结构的影响。传统的相对独立的会计模式在高速运转的电商模式下逐渐瓦解,各项业务之间的内在关联性逐渐冲破了部门界限,会计分工朝着非专业化的方向发展,管理层次逐渐减少,会计控制职能趋向集中化,会计组织扁平化,会计人员只有具备更高水平的从业能力,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电商市场。二是电子商务影响会计核算方法。电子商务环境中的交易活动全部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完成。信息技术与电商模式的结合,充分发挥了网络信息的传播功能,提高了市场交易的自动化水平。互联网为会计信息的实时交互提供了便利渠道。利用互联网,财会部门可以直接与金融机构在线交流,使各项交易活动准确而快速的完成。三是电子商务对财务报告的影响。财务报告以通用的格式向会计信息需求者提供会计信息的窗口。而在现代经济社会,知识创新逐渐成为体现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志。知识资产和人力资产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电子商务的出现,将财务报告也纳入了网络模式,迎合了形势发展需要,增加了信息量和信息披露力度,使企业决策更具战略意义。

3电子商务环境下完善会计运作模式的对策建议

3.1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针对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与当前紧俏的电商形势之间的差距,公司应该定期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会计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技能训练和职业道德等。突出提升会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引导会计人员更新知识、拓展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

3.2创建良好的会计环境现在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除了传统的贸易形式出口之外,电子商务出口还有一种过去关注比较少的地方,就在于国际物流、快递、邮件运输等等这样一些蚂蚁搬家式的小额的出口。由于电子商务发展得非常快,在监管制度上我们确实还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今年,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了《关于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电子发票应用,完善电子会计凭证报销,登记入账及归档保管等配套措施”。当前,随着电子发票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各地电子政务的普及,各地政府也开始大力推进电子发票的试点应用。通过规范电子商务会计市场,保证在会计市场上流动信息的及时性、有效性。

会计发展论文范文第3篇

这里所述的“利益”概念是多方面的,它既可以是经济的,也可以是非经济的;既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潜在的。本文将从这个观点出发,来论证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如何决定会计发展的,并对我国会计今后的发展趋势,提出自己的看法。

1对会计发展的再认识在原始的计量、记录时代,人们对相关事项计量、记录的动机,首先在于明确和协调人们在交往中的利益关系。这对于以社会形式存在的人类自身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这种利益关系确定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其现有生产状况的维持及合理分配,并最终关系到共同生存(郭道扬,1984)。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私有财产制度的出现,愈发巩固了人们对这种利益关系的依附。会计作为一种明确和协调利益关系的手段,故而得到了人们的青睐和长足发展。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会计在主观上是人们利益关系的明确和协调,但在客观上,它又具有辅助经济管理的功能,而且这种功能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加深,越发显得更加重要起来,以致于人们忽略了会计发展的真实动因。这可算是人们在会计认识上的一个误区。“人类原始的会计行为计量、记录行为,还属于一种综合性质的行为,……,它不仅与会计有关,而且与数学、统计学,以及其他学科有关。”(郭道扬,1984)。这里,郭道扬教授所提到的“会计”概念是现代意义上的。但从中我们确能体会到原始意义上的“会计”所涉猎范围的广阔。这种宽泛的计量、记录行为的一个基本特征在于从静态的角度来反映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之所以是静态的,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生产发展状况还不能使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特别是经济交往,发展到如此复杂的程度,以致于必须采用更为适合的会计手段来反映这种利益关系。这种静态反映的具体表现就是早期单式簿记的运用。“单式簿记的产生、发展与自然经济的产生、发展是相适应的,换句话讲,单式簿记适合反映、监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况,它在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奴隶制经济、封建制经济服务的过程中,经历着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逐步形成单式簿记的方法体系的历史发展过程。”(郭道扬,1984)。

我们称这一阶段为简单利益关系驱动下的会计发展。随着自然经济向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当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出现以后,社会化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便变得复杂起来。单式簿记对这种日益复杂化的利益关系的反映,已显得力不从心。复式簿记对单式簿记的取代,已成为历史的必然。复式记帐使繁杂的交易事项变得有序化,进而明确和稳固了单式记帐所无法完成的利益协调。德国经济学家Sombart在《现代资本主义》一书中认为,复式簿记促成了资本主义的萌发。这显然是对复式簿记重要性的过高评价,因而遭到许多学者的批驳,而且当代实证研究也表明Sombart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然而,正如美国会计学家Most指出的那样,Sombart的评论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心里感受,但Sombart却也道出了资本主义企业家区别于海盗之处,或许就在于其拥有计算和节俭的基本技能。所以,我们在一方面强调会计发展的利益驱动的同时,必须看到会计在客观上对经济事务的辅助管理功能,特别是工业革命的爆发,社会生产力得到巨大的提高,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更多地从静态存量利益的关注,转变成对动态流量利益的关注,尤其是增量利益。这样,科学管理手段在会计中的渗透便应运而生了。会计辅助管理的功能因而变得强化了。

我们称这一时期的会计发展为综合、扩大化的利益关系驱动下的会计发展。从对会计发展历程的简单回顾中,我们可以发现,会计的确在其所处的历史阶段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以设置一个简单的、具有逻辑关系的帐户为起点,会计人员在复式记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使得一个大规模的企业能够被管理得井井有条,并通过财务报告的方式经金融中介机构向大规模融资敞开了大门(Most,1993)。可见,复式记帐的潜能是巨大的。然而,为什么借贷复式记帐法在15世纪中后期,在意大利北部城市地区出现以后,在公元1500年~公元1800年期间,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会计却保持了相对的稳定而没有大的进展和作为呢?原因就在于这个被西方会计史学家称为会计发展“停滞”的时期,也正是欧洲尚处于农业社会时期,经济变化不大,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相对于以后工业社会来说,尚不十分复杂,且比较稳固,因而并没有形成对会计变革的压力。然而,工业革命的到来打破了这种平稳的利益关系,复式记帐由此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在当今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现实的世界正迈向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所涉及的空间在不断地扩大,而且人们把眼光逐渐从既得利益转向了为了利益的关注。当前社会公众对会计的批评,已或多或少地表明现有会计在利益明确和协调功能上的再一次乏力。

面对这样的形势,会计将何去何从?Most教授认为,计算机系统已将人们的注意力转向了这样的事实:(1)复式记帐系统仅仅是多维记帐系统的一种特殊形式;(2)以数据库方式建构日记帐;(3)从现有的工作底稿派生出扩展化的工作底稿;(4)财务部表作为公司系统信息交流的载体,已发展为财务报告,从而超出了过去寓于帐户的数据形式而扩展到叙述体。会计的这种发展趋势,确能使现有的许多会计人员倍感所肩负的责任已远远超出了他(她)们的能力所及。这是历史的必然。我们把当代会计发展称为立体网络化利益关系驱动下的会计发展。概括以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社会生产的不同发展阶段,决定了人们之间利益关系的广度和深度,但它并不是唯一的因素;(2)不同形式的利益关系,反映了不同利益关系的复杂程度,从而要求着不同的揭示和协调形式;(3)会计作为揭示和协调人们之间利益关系的手段,在不同复杂程度的利益关系驱动下,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2“经济后果”论说明了什么至少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就已有一种广泛的认同,即会计政策具有“经济后果”(或称“经济影响”)

美国著名会计学家Zeff在《“经济后果”论的兴起》一文中认为,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是指会计信息将影响企业、政府、工会、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决策行为,受影响的决策行为反过来又会损害其他相关方面的利益。这一时期所兴起的“经济后果”论说明了什么?它正说明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会计理论界在试图单纯的从理论上寻求“最完美”的会计准则碰壁之后的反思。这使得他(她)们认识到会计本身就是“经济后果”的产物,或者说,会计本身就必然具有“经济后果”,离开了这一点,会计也就失去了它发生、发展的动力和目标。就连Most教授也惊呼道,为什么这个观点没有在早些时候为人们所关注呢?看来“经济后果”论似乎有些姗姗来迟了。回顾会计理论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会计理论的建设之所以艰难,根本的原因在于理论构建者们始终回避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对会计发展的制约和驱动作用。会计理论家们采取了多种方法,如归纳法、演绎法、伦理法、社会学法、经济学法以及现代的事项法、系统法和实证法等,所有这些都未能构筑起一个为人们普遍认同的理论体系。

期间,美国会计界所采用的以会计目标作为会计理论逻辑起点,并进而构建会计理论框架的方法,虽得到许多学者的认可,但由于其一些概念的模糊,缺乏可操作性和一些原则的前后矛盾,所以仍然在实践中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批评。有证据表明在美国的会计理论概念框架启动之后,财务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对会计报表的信赖程度反而降低了,而且FASB自1978年以来所颁布的会计准则也很少是依赖于该概念框架的(Most,1993)。我们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这些理论家们一方面发掘会计自身的科学性,努力将会计引入科学殿堂的同时,却武断地割裂了会计同人们追求利益之间的关系。他(她)们静心寡欲般垒砌着会计理论大厦,不食人间烟火,以为这样就能做到他(她)们所追求的“客观”与“公正”。然而,事实表明,这样举动收效甚微。会计的实践步伐并没有按他(她)们预先设计的路线走下去,而且仍然在明确和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中艰难地跋涉。看来理论家们应将他(她)们的“目标”指向会计的利益明确和协调功能,并以此为出发点,来描绘会计理论的蓝图,也许才会有真正的收获。由此,我们进一步得出如下结论:会计发展的总体趋势可以这样描述,社会生产的提高引起人们间相互的利益关系日趋复杂化、冲突化要求会计不断调整,甚至创造出相应的新技法来明确和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促使利益关系有序化和社会的进步。

这里我们需进一步阐明的是,社会生产不是决定会计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因,也不是唯一因素。我们赞同一元多线历史发展观,认为相应的生产力水平有相应的生产关系,形成相应的社会经济结构,但是由于每一种新形态的生产力都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发展弹性和适应性,同一性质与水平的生产力能与几种不同的生产关系相适应,同一种生产力、同一种生产方式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可以适应几种不同的社会结构。社会形态的转变,不是任何单因素可以支配的,它总是众多的内因和外因的交互作用与奇特的凑合,其中既包括经济的因素,也包括政治的和文化的因素(罗荣渠,1993)。在此观点下,因而我们认为这种受多元因素影响的人们相互间的利益关系才是会计发展的直接驱动力。假使我们把世界上最先进的机器设备和一堆会计准则交给孤岛上的鲁滨逊,那他肯定会欣然接受机器设备,而将那一堆准则抛在一边。因此,单纯生产的提高而离开人的社会存在,离开人与人之间的利益交往,会计就失去了它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一规律无论在哪一个社会形态中都将使用,只不过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会计所要明确和协调的利益关系的形式或结构不同而已。

3“范式”转换──利益驱动下的会计变革当今社会已步入高科技时代,社会组织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这时我们的会计人员该做些什么呢?自从出现借贷复式记帐法到现今,已有500多年的岁月,会计及其财务报告的渐进发展已经创造了一个十分复杂而又变化多样的系统。人们在努力解释,抑或更可能是合理解释这个系统的同时,会计实务已在公司的一种“会计模式”上达到了它的顶峰。这一点无论是在使用通用帐户格式的国家还是在建立概念框架的国家,都得到了证实。这种传统的“会计模式”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已不能迎合人们的需要。会计人员不能再继续沿袭旧的传统了,他(她)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变革。对会计发展的重新认识也就是会计发展的认识、会计研究的深化。每一代的会计工作者,甚至每一个时代都要对会计进行自己的认识。著名科学哲学家Kuhn认为,科学的进步不仅仅是量的积累,而是质的飞跃。不同的科学家共同体有着不同的研究方法、研究重点、提问方式和理论体系,即不同的“范式”(paradigm)。科学的进步就是“范式”的更迭,而且旧“范式”的衰退与新“范式”的涌现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心理有着极密切的关系。对于会计是否为科学殿堂中的一员,我们姑且不论,单就“范式”变换这一思想给会计的启示来说,无疑是值得大书一笔的,即会计的进步与发展不应是一个封闭的逻辑体系,而应是与社会实践紧密相关的开放系统,其所受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远比自然科学要巨大。

那么,新“范式”下的“会计模式”应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尚不能预言它的全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这个新“范式”下的首要观念必然是会计发展的利益驱动。会计规范必须更加有利于利益关系人对利益的明确和协调。因此,它不再是单纯会计职业界自身的工作,也不能简单地沿袭某个或某些行业的惯例,更不能依赖那些缺乏现实基础的“理论”的东西。会计规范必须权衡所有利益关系人的利益,而这种权衡能否被人们认可,方法之一就是要将他(她)们纳入到会计规范过程中来,因而每一项会计规范都将是一场博弈。此外,新“范式”下的会计特色应是方法与规范并重,即会计人员应重视会计方法的创新,而不应只是停留在会计规范上,因为会计规范往往是博弈后的结果,自然存在某一方或某几方的利益不能被考虑的可能,而一项新的会计形式或方法的出现,则可能使各方的利益都能得到满足。会计史上复式记帐取代单式记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众多单式记帐下十分可能或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在复式记帐下却变得十分的简单。如今面对复式记帐在处理现实问题时所遇到的困难以及预测未来会计的走向时,我们也应该思索创新一种“会计形式”,美国会计学家YujiI-jiri提出的三式记帐,便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也许未来的三式记帐正是现在的复式记帐。当然,这种根本性的变革对于我们当代人来说,确实还没有那么紧迫,但变革却是大势所趋。西方会计发展领先的国家,如美国,早已开始着手对会计计量方法以及财务会计报告的揭示方式实施改进。这表明新利益驱动下的会计变革已经开始了。

4思考与启示作为世界会计大家庭中的一员,我国的会计发展亦应遵循利益驱动这条基本规律。我国会计发展的艰难曲折表明,当我们违背这条规律时,我们的会计事业就要停滞,甚至严重挫伤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整个国家经济都遭受了无法弥补的损失,而当我们遵守这条规律时,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摆脱传统体制对会计的束缚,在市场条件下,考虑到国家、集体、个人等多方面的利益要求,从而使得我国会计事业的发展迎来了春天。然而,改革带来的会计风暴刮过之后,我国的会计状况是否就风平浪静呢?面对世界经济浪潮的冲击,我国的经济相对于过去已发生了许多重大变革,许多新的经济观念纷纷涌现,人们之间的多方利益如网络般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因而客观上要求会计必须采取相应的形式来明确和协调这些利益关系。超级秘书网

我国目前的会计理论建设以及在实践中的会计准则制定,相对于以往虽有了十分显著的提高,但在有些方面仍显不足,如:

(1)在准则利益协调上的政府偏执,企业自身以及社会公众的利益体现不足或被忽视;

(2)准则制度

工作的开放度不高,因而准则“不准”的现象时常发生;

(3)结合国情进行会计方法创新的思想观念不强,而且这方面的人才也奇缺,致使我国会计改革更多地是处于会计规范地领域,对于会计方法角度入手来解决当前现实的和潜在的会计问题尚涉足不多。因而生搬硬套国外经验的事情屡见不鲜。因此,遵循会计发展的利益驱动规律,把会计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应是我国未来会计发展的总体思路。

5结束语

什么是会计?会计是用帐户对社会问题的一种解答方式。将会计定义为经济学家的决策模型或满足投资者和债权人的信息需求都因过于狭义而失去意义(Most,1993)。由于不同社会形态下的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不同,因而要求所采用的解决方法亦应不同。会计是随着需要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会计实务必须与不断变革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关系以及不断变革的会计目的相适应。一言以蔽之,会计在利益驱动下发展与变革。

参考文献:

[1]郭道扬.会计发展史纲[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4.

[2]汤云为,钱逢胜.会计理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3]埃尔登S•亨德里克森.会计理论[M].上海: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1987.

会计发展论文范文第4篇

处在这种时代大环境中,可持续发展问题显得日益突出,对可持续发展会计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党的十六大文件中把可持续发展问题正式列入重要议程。目前,理论界对可持续发展会计的研究也仅仅停留在环境会计即环保会计的研究,而受社会人文环境影响的人文会计却未受到重视。笔者试图从广义角度研究可持续发展会计问题,并命名为“可持续发展会计”,以求教同行。

1可持续发展会计的理论成因环境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同样,可持续发展会计理论体系的建立也应当以一定的会计环境为前提。目前,对会计环境的研究观点各异,有的主张把会计环境作为会计理论结构体系的开端;有的主张把会计环境作为处理会计事务的一个客观条件;有的认为会计环境不应包括在会计理论结构体系之内。笔者认为,研究可持续发展会计理论体系离不开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会计环境。

1.1可持续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是人类经过实践摸索和理性反思后在认识上的一次突破,也是人类思维方式和观念更新的一种表征。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全人类共同的问题。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结构、观念类型、文化背景、资源和环境条件的差异,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选择会有很大差异。

但是,发展永远是人类社会不变的主题,创新则是发展不竭的动力。那么,可持续发展意义上的创新是指只有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创新才是其对发展驱动作用的真正意义之所在。它要求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根据本国和本地区的特点,运用科学技术,发挥人类智慧,转变发展观念,创新管理机制和技术体系来支持可持续发展。它强调的是集成、协调和循环而不仅仅是首创与发明。因此,称它为发展创新或可持续发展创新,其含义是:以促进人类自身的不断进步和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体制和技术方面的创新。它所涵盖的是发展观的发展以及导向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

从这个意义上说,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即是通过知识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活动去协调和解决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环境的矛盾,使人类社会系统与地球及其周围的自然系统保持和谐、均衡、共生的过程。因此,笔者认为,可持续发展具有以下特点:层次性根据可持续发展所考虑的主体不同,可持续发展可分为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微观可持续发展指局部、个体的可持续发展,如企业、乡镇等;中观可持续发展指区域、行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如省市、集团企业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宏观可持续发展是指国家整体的可持续发展,也可延伸为全球性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针对性可持续发展不是凭空提出来的,而是针对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如人口、资源、环境、科技等提出的。这些因素将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可持续发展会计围绕这些因素的变动情况对可持续发展进行反映和控制。目的性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使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和创新。发展是社会经济进步的导向,创新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可持续发展会计的目标就是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特点,从价值方面反映和控制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代价以及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多少好处,以评价宏观、区域或局部社会经济绩效,为经济决策服务。

1.2会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会计问题会计环境是会计模式周围情况和条件的总和。所谓会计模式,是指对一定社会环境下会计活动的各种要素按照一定逻辑进行综合描述,反映各种要素基本特征及其内在联系与结构形式的有机整体。其组成要素包括:会计目标模式、会计管理模式、会计规范模式、会计核算模式、会计报告模式、会计监督模式和会计教育模式。会计模式的研究必须紧紧围绕会计所面临的客观环境展开,包括社会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科技教育环境和文化环境等。会计环境是客观存在的,如能顺应环境变化规律,抓住机遇,处理好各种关系,就可以变不利为有利,变小利为大利。反之,如果逆境而行,必然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过去一段时期,由于把会计视为一种应用技术,或称管理经济的工具,会计环境常被忽视。事实上,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和法人实体,是不能脱离社会中的政治、法律、经济、科技、文化、自然环境而单独存在的。以企业为例,企业是会计的主体,没有企业和其所从事的经济业务,也就没有会计存在的前提。以上各种社会环境因素中,起基础作用的是经济,它是企业、也是会计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会计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会计的发展也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如果会计搞不好,则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制约经济的发展。如企业违法经营或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或破坏,就会被关闭,会计也因而失去赖以生存的载体。所以,要取得会计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运用整体观,处理好与各种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然而,作为会计环境的“环境”也可以是否能带来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标准、以效益为原则来衡量、来核算的。笔者认为,由于环境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有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因此,用来反映和控制环境变化活动的会计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环保会计、人文会计等都属环境会计的范畴,它们通过对环境变化活动的反映和控制,从而达到减低环保成本或发展成本的目的。如会计虚假披露问题,这种现象产生的环境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也可能是制度原因;也可能是监管原因;也可能是职业素养原因;也可能是职业道德原因。然而,它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代价是可以用价值来衡量的,最起码的直接损失的价值是可以计算的,笔者拟称为可持续发展的原始成本。反过来想,如果会计虚假披露问题是因为监管原因导致的,加强监管而产生的人员和机构的开支,笔者拟称为可持续发展的新成本,新成本的增加必然导致原始成本的减少,笔者认为,原始成本的减少大于新成本的增加即形成了可持续发展效益。

2可持续发展会计理论的可行性对可持续发展会计理论的研究,具有时代意义,它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今全球化的需求,将对会计理论和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

2.1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复杂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要解决诸如人口、资源、环境、科技等可持续发展问题。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其环境条件有优劣之分,因此,就会产生各种可持续发展成本,如环境保护过程中产生的环保成本、贪污腐败产生的道德成本、违规操作产生的违规成本等。通过成本与效益的比较分析,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2.2提高社会经济主体的竞争力面对加入世贸组织及知识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可持续发展会计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一种信息系统和分析方法。会计具有反映和控制的职能,可持续发展会计正是以发展的观点,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价体系增添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它根据微观、中观、宏观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会计环境的变化情况,通过分析不同的发展成本

,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将成本控制在最小、最低的范围之内,以争取最大的发展效益,并取得竞争成势。

2.3可持续发展会计为会计理论和实践开创美好的未来笔者认为,可持续发展会计理论体系,使会计理论得到新的发展,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角度上看,会计理论和实践由原有的“静态会计”向“动态会计”转变,为会计理论体系的深入研究开创了新思路。所谓“静态会计”是指不考虑社会经济主体的整体发展,只考虑局部、个体的短期利益的会计理论体系;所谓“动态会计”则指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整体的、长期的利益为目标的会计理论体系。目前,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党的“十六大”突出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会计界应当借助“十六大”的东风,通过研究和完善可持续发展会计理论体系,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3可持续发展会计理论的主要内容可持续发展会计是指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反映和控制因会计环境差异而产生的差异成本,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可持续发展会计或称环境会计由自然会计、人文会计等组成的。分别核算和控制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发展成本,以期取得最佳的发展效益。

3.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会计理论问题可持续发展会计与其它会计相比,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以下介绍可持续发展会计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3.1.1可持续发展会计的基本理论前提任何一门学科的产生,都需要有一定的社会条件作基础。会计也不例外。随着人们对会计认识的加深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发展,逐渐普遍认可了四项假设:会计主体(会计实体或会计个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包含单位币值不变)。可持续发展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门类,其会计理论假设有如下特点:会计主体假设笔者认为,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会计所反映和控制的主体是不同的。从微观角度看,会计的主体是企业、乡镇等个体;从中观角度上看,会计的主体是企业集团、省市、行业等;从宏观角度上看,会计的主体是国家整体经济。持续经营假设可持续发展会计正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在不同的会计环境中研究会计问题。

持续经营假设是可持续发展会计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会计分期假设笔者认为,可持续发展会计与其它会计不同,根据管理上的需要,其会计分期可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三种,反映和控制当期会计可持续经济活动,并提供相应的财务报告。货币计量假设笔者认为,可持续发展的代价是可以用价值来衡量的,可分为直接成本计量和间接成本计量、原始成本和新成本两种。所谓直接成本指影响可持续发展所产生的可以贷币计量的直接损失,如企业违规的直接成本是国家税收等损失。所谓间接成本指由于影响可持续发展而带来的其它连锁损失,如企业违规的间接成本是国家税收再投资等损失。可持续发展的最初损失的价值是可以计算的,笔者称为可持续发展的原始成本。反过来,为消除可持续发展的最初损失而产生的新的投入,笔者称为可持续发展的新成本。原始成本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之和。

3.1.2可持续发展会计的效益评价原则笔者认为,可持续发展会计的任务是揭示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成本与效益问题,即成本与效益孰高的原则问题。所谓可持续发展成本指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代价以及放弃另一种发展方式所付出的代价;所谓可持续发展效益指选择另一种发展方式而得到的一种发展方式代价的减少或效益的增加。效益大于成本才是可持续发展会计所应遵循的原则。

3.1.3可持续发展会计的目标可持续发展会计的目标在于向各种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数量化信息,可持续发展会计报告是经济决策的基础。强调会计人员和可持续发展会计信息之间的关系,不过多地强调可持续发展信息使用者与可持续发展主体之间的关系。从信息使用者的立场出发,强调可持续发展会计报告本身的有效性。

3.2自然会计自然会计是可持续发展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核算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会计问题。

3.2.1自然资源会计加强对资源的会计核算,是变自然资源的计划配置为市场配置的必要手段。目前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自然资源的会计核算,有些作为递耗资产(如矿产资源、油田、气田、森林资源等)进行核算,并且这些核算只是停留在一些简单的介绍性论述,很少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有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可操作性的实务探讨,另外一些自然资源则根本没有进行会计核算。自然资源按其是否可以再生分为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也称为可耗竭资源,尽管有些是可以回收的资源,如金属资源,但可回收的资源依靠回收利用而得到补充的数量是很低的,所以可耗竭资源是无法逃脱被耗竭的厄运。可再生资源是能够通过自然力以某一增长率保持或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其可持续性有些受人类利用方式的影响,即能否合理开发利用,如果能合理开发利用,则资源可以恢复、更新、再生,甚至不断增长;否则蕴藏量不断减少,以致耗竭,如森林资源;有些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太阳能。为了改革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现状,保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将所有可耗竭自然资源和其可持续性受人类利用方式影响的可再生自然资源纳入自然资源会计体系。

3.2.2环境保护会计环境问题的产生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存在密切关系。据有关专家对各种污染物来源所作的分析,目前自然环境所接受的污染物中有80%来自企业,并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对此,国际社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环境保护的教育使公众意识有了极大的提高,企业对环境污染的各种行为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约束。具体表现为:首先,有关环境保护的国际宣言、国际标准及世界各国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对企业的约束越来越严格。我国也于1995年制定了2000年中国环境保护的目标,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管理制度。由此可见,随着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标准的不断出台和严格执行,企业将逐步向“环境保护导向性”过渡,其环境行为越来越受到约束。

其次,从企业自身的盈利目标来看,企业有必要承担环境责任。目前消费者对绿色产品日益青睐,有些国家已禁止无环境(绿色)标志的商品进入市场。我国也于1992年正式开始了产品环境标志认证工作,这将使对环境有害的产品终将被排斥在市场之外。我国的筹资机制也开始注重环境形象,中国人民银行已经规定各级银行发放贷款时必须配合环境保护部门把好关,对环境部门未批准的项目一律不予贷款。第三,环境问题使企业成本增加,环境风险增大。主要表现在:①预防性法律法规大量增加,导致企业的成本增加;②对一些严重污染环境的原材料实施限制使用和禁止使用,直接对企业生产成本产生影响;③国家对企业环保责任的范围将作出扩大性规定,对企业的环保责任追究已不再停留在企业生产经营环节的废弃物排放,而是扩大到产品使用过程的环保污染(如汽车尾气的排放)和使用后回收利用等方面。因此,加强环境成本的核算和控制势在必行。笔者认为,环境会计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超级秘书网

是基于自然环境一旦遭到破坏的环境会计问题,是会计界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是会计环境的客观的、外在的一面;广义的环境会计还应包括基于人文环境一旦遭到破坏的环境会计问题,如会计诚信问题和贪污腐败问题等,并由此产生的人文会计环境成本就属于此类,它有别于生态环境会计问题,但却是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环境问题,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成本。由此可见,对会计环境的研究仅从狭义的角度去衡量,无助于全面、彻底地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对可持续发展会计或会计的可持续发展都是不利的。

3.3人文会计会计要站在公众利益的基础上,正确核算经济主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包括社会成本,为客观公正地评价经济主体的经营业绩提供有用的信息。人文环境会计是一门研究有关思想观念、价值趋向、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以及会计文化等社会人文方面对可持续发展影响的会计学分析问题。阿期德的文化模式指出一个国家社会文化特征主要从以下四个因素反映:①个人主义相对集体主义;②权力距离大小;③对不明朗因素反映的强弱;④阳刚相对阴柔。该模式认为,每个国家的社会文化环境都会对各自国家的会计工作产生重要影响。美国“个人主义盛行、对不明朗因素反映较弱、权距较小、阳刚之气盛行的社会文化环境,决定了该国的会计模式特征为:会计管理上强调专业导向,行业自律,较少依赖法规,政论政策作用较小;在会计准则上强调灵活性和可选择性;会计地位较高、具有较强的权威性;会计信息披露上偏向于透明公开;会计处理方法上强调真实反映;会计核算方法偏向乐观,大胆创新,保守性较低”。

相比之下,法国、原东德、阿拉伯一些国家和不受殖民化影响的许多非洲国家,他们是“集体主义盛行,对不明朗因素反映较强,权距较大,崇尚阴柔的社会文化环境”。因此,会计管理模式上强调立法、立制、行政管理;会计准则强调指令性、强制性和统一性,会计职业地位较低;会计信息披露上偏向保密;会计核算上保守严谨,严格遵循历史成本原则,保守思维方式造成了会计上的稳健原则,要求“准备金”大量使用,“或有负债”详细记录,“呆帐损失”多分摊;不相信外界监督,依赖于内部控制制度。就连韩国、日本这两个发达国家有些方面也是如此。资料保密,不能评价经营成果,不适宜外部审计。中国的社会文化环境是:集体主义观念强,对不明朗因素反映较强,不像美国人那样阳刚;从民族性格上,大多数较保守、传统、不易接受新兴事物,创新精神较差。在既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下,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日益发展,结合我国政治、经济、法律等环境因素,制定一套适合自己发展道路的会计体系,既不可能照搬外国现成的会计环境,也不可能固定在过去“闭关锁国”的自然经济模式下。

今天,我们处在已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之一的国际环境中,世界经济一体化要求中国会计准则也应具有一体化趋势。笔者认为,阿期德的文化模式虽然只是研究人文会计环境的某一方面,但对人文会计的研究却很有借鉴意义。在阿期德的文化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特点,笔者提出人文会计的部分内容:

3.3.1制度创新会计学研究制度创新会计学,主要目的是对国家或社会的不公正和不公平的现象,通过以价值形式进行反映,以价值工程比较分析,找出由于制度创新的途径及所进行的投资和所创造的价值,并与不公正及不公平现象等诱发的社会经济代价之间的比较,为国家或社会的经济机制创新提供决策依据。人情会计学。个人主义相对集体主义、个体与个体之间,在特定的人文环境下必然会产生经济关系,形成了公私之间、个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正常情况下这是一种利益均衡的人文状态。然而,当这种利益均衡的人文状态被打破时,就会出现贪污、贿赂等不正常的现象,产生对社会经济发展极其有害的可持续发展成本(根据审计监察部门提供的资料确定)。贪污是对原有公私利益关系违反常规的重新分配,贿赂则是对原有个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违反常规的重新分配。笔者认为,这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来说是一种沉重的代价,从会计角度来讲是成本,对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无情的破坏,从人文会计角度来讲是一种人情成本或道德成本。如当前我国存在政府高级公务员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大肆挥霍公款及敛财现象,这表明政府、行业等高层主管对考虑如何建立公正合理的分配机制或激励机制的必要性,要求采用价值工程进行会计分析,提出合理的改革方案。特权会计学。权力距离大小或多或少会影响各种利益的重新分配。权力大,法规、制度、政策的约束力就小,必然会造成少数主体或个体的过度利益分配,大大超过平均利益,从而影响大多数主体或个体的生产经营的积极性,进而阻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这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来说也是一种沉重的代价,从人文会计角度来讲是特权成本或发展成本(根据审计监察部门提供的资料确定)。这表明政府的高层主管对考虑如何建立公正的权力监督和分配机制以及合理的经济分配和激励机制的必要性,要求采用价值工程进行会计分析,提出合理的改革方案。

3.3.2观念创新会计学研究观念创新会计学,主要目的是对因会计人的思维、道德、信用和价值观而产生的观念差异,通过反映因观念差异而产生的可持续发展代价以及为此所进行观念创新的投资,与观念创新后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对比,从而为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依据。会计人价值取向。会计人生,人生会计。1987年,著名的会计思想家、教育家、中南财经大学教授杨时展先生应中南财经大学校报的要求,写了《我这几年》这篇文章。文章的结尾说:“我和所有知识分子一样,关心自己的人格、道德和价值。人生到底应该怎样来渡过才算有价值?会计上,资不抵债要破产,我想人的一生中,如果奉献不抵享受,恐怕也只能算是一个破了产的没有价值的人,一个道德上有问题的人,一个人格不高尚的人。这个想法经常会使我想起我国古代知识分子在出、处、辞、受四个字上那种十分严肃、守身如玉的功夫,并在这些问题上保持一点我并不总能做到的比较不苟的态度。对一些不该伸手的事我想过伸手,会使我感到羞耻,对某些场合一些人不想捅出来的话,我有时忍不住会捅出来。一个人,当然最好既是智者,又是仁者,但两者往往不可兼得,在这种场合下,过分聪明的智者,似乎往往就很难同时又是道德上完整的仁者,这时,尽管我往往做不到,我总设计勉励我自己笨一点,把砝码放在不致使自己太无价值的这一边。”这段富有哲理的话使人认识到会计人的价值取向,即会计人本身也有会计成本效益的比较分析问题。诚信会计学。朱基总理在考察国家会计学院时作了著名的“不做假账”的题词,一方面体现了朱总理对会计工作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那么,是什么原因促成总理这种罕见的题词呢?当然与近年来上市公司的会计虚假披露这个大环境有关,相继出现的银广夏、琼民源、郑百文等会计虚假披露案件,给股票市场以及国家经济造成极大的危害,代价太沉重了。

在这种环境下,显然总理是在呼唤良知、呼唤诚信。因此,失信就是一种违规,社会经济发展为之所付出的代价是一种成本,即违规成本。因此,加强诚信教育,加大对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投入是非常必要的。

会计发展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未从西方引入管理会计以采,有关政府部门.会计学者和企业内部以极大的热情对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做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对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管理会计实践中依然存在一些值得注意并需尽快加以解决的问题,而随着世界经济竞争的加剧和高新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挑战,管理会计的创新也成为一个紧迫的任务。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会计,就有必要对管理会计产生的背景、理论基础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从中探索出客观规律。

一.管理会计的发展与演变

1执行性管理会计阶段

为了应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经济大危机.企业迫切需要以最简单的操作.最快的速度、最小的投入来完成特定的任务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美国率先推出泰罗的科学管理.它在科学试验的基础上,精确测算工人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步骤每道工艺流程所需花费的时问.制订出标准的操作方法和有刺激性的计件工资制度极大地满足了社会对效率的要求。在泰罗制科学管理的基础上.传统的事后计算型成本会计制度向事前计算型的”标准成本计算“和“预算控制制度演变,通过测算制定出作为未来活动理想规范的标准数或预算数再将其作为控制实际数发生的根据并进一步分析它们之间出现差异的原因.确定各方面的经管责任,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对企业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的提高起了很大作用。此时的管理会计.以标准成本计算、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为主要特点,被称作局部性执行性的管理会计。

2.决策性管理会计阶段

从2O世纪5O年代起,进入二战后期的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现代科技突飞猛进并大规模应用于生产.使得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企业进一步集中.规模越来越大生产经营日趋复杂跨国公司不断涌现.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激烈,资本利润率下降.同时,失业率增加、通货膨胀、银根紧缩筹资不易经济危机发生频繁.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的变数增多.出现了严重困难。单纯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促进企业内部经营合理化的科学管理职能管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执行性管理会计远远适应不了企业内外形势的变化于是产生了一系列的管理流派诸如行为科学管理、数量管理学派、系统管理学派、权变管理学派信息经济学理论理论等等,结果出现了以“决策与计划会计“和”执行会计为主体将决策会计放在首位的决策管理会计。它通过确定各项经济目标、合理使用经济资源调节控制经济活动评价考核经济业绩来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协助管理当局作出有关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决策。

3战略管理会计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新技术的发展将人类带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已不再被动地适应人们白发产生的需求.更多的则是以创新发展需求.这就使得新产品的推广更为困难企业之间的合作成为新兴市场迅速扩大的重要方式跨国企业在世界范围的竞争促使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各国文化的差异和全球竞争的白热化导致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合作与竞争已不再存在绝对的界限;

人类文明的高度发展带来了观念的更新和对环境的重新认识.企业行为不再具有孤立的单方意志的性质,必然要受到一系列规范文件的制约。所有这些决定了以长期的.全局的目标为重点的战略管理成为企业克敌制胜增强自身竞争力的保障。战略管理会计适应新环境的要求应运而生,它克服了传统管理会计(执行性管理会计和决策性管理会计)只看重企业内部管理而不注意市场环境竞争对手以及产业价值链分析的重大缺陷.成为现代企业重要的管理工具。

二、当前形势下管理会计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动向

随着科技与管理成为竞争成败的关键企业不得不将成本最低与质量最优作为管理的双重目标加以整合,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必须适应这种要求而进行改革。对于现代管理会计出现的问题,西方学者将之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

1观念陈旧,不能适应高新技术的挑战

高新技术的飞跃发展引起生产大幅度增长和人工成本显著降低,全面质量管理(TOC)及时适量生产及存货控制(Just-in-timemanufacturingandinventorycontrolsystem).电脑控制系统(Computer—controlsystem)和灵活生产制度(Contigencymanu-factur;ngsystem)等新的管理方法相继出现.但现代管理会计的观念没有同步发展,不能适应高新技术的要求,也不能满足开发寿命周期短的."J''''4LI:量的高新科技产品公司的需要。而这些公司的生产特点是着眼创新不断引进高新科技产品.同时接受顾客的特别订货并及时交货:对产品是按需定价而不是按成本定价。例如最佳库存模式中的”经济订货量”{EOQ)和“最优生产批量{OPQ)就很难在实际工作中加以有效运用。

2理论脱离实际,远离客观世界

现在管理会计教科书中有很多理论概念和技术方法仅仅属于纯理论的探讨特别在预测分析和决策分析中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方法片面追求“高精、尖”的复杂数学模型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却非常小。这些数学模型在理论上一般存在两个假设{1)一切数学模型所需数据资料(信息)的取得,不需要花费任何代价;{2)企业管理当局都具有从事复杂的数学分析的知识和本领。客观上这两个假设却是根本不存在的况且考虑到信息搜集的成本有些技术方法根本就不符合一般会计原则,毫无应用价值。

3视野狭隘.易使管理人员的行为短期化

现代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一般只局限于大量生产以及工艺技术和产品成本都趋于稳定的.成熟的老产品很少研究新产品的设计问题。而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要创造一个低成本的生产环境,产品设计是关键。另外.一般学者在研究管理会计问题时.往往十分重视以货币计量的数据尽管有时也利用一些非货币计量数据,但大多将财务成本指标作为研究的核心。这样.企业目光就停留在内部的成本控制上忽视了当前瞬息万变的经济社会中:外部环境因素的作用。这种局限性大大束缚了管理人员的手脚,使其行为短期化.企业也潜藏巨大危机。

4.方法落后.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西方管理会计提出的专门方法和技术.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在预测前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控制和评价企业经济活动等方面曾经发挥过很好的作用,但”时过境迁”.目前已不能完全适应时展要求而成为”明日黄花”了。例如制造费用的分配在新的制造环境下很难再以直接人工的工时作为标准对投资项目作成本效益分析时也不得不重视那些较难定量的,影响业绩的重:要因素(如产品质量的改进,生产制造的机动程度,创新程度、库存水平下降的程度等).从而现金净流量(NCF)法也应有所修正。

三、对符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会计建设的几点思考

虽然我国在管理会计的引进与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但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身并不成熟.竞争机制还不够完善.企业层次不齐.会计人员素质偏低.思想保守.缺乏市场竞争与风险价值观念.管理会计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笔者认为.要建立符合中国经济体制、所有制结构状况和市场环境构管理会计体系.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更新管理会计的思想观念

在工业时代.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是一个相对稳态结构.产品生产表现为大批量、标准化.市场需求变化周期较长、个性化特征较少竞争主要体现在市场占有率高低方面。与此相适应传统管理会计把目光聚集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与动作上.注重通过控制产品生产成本来完成管理会计的目标.并以产品成本作为定价的基本依据。进入信息时代后由于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经济环境变化和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企业产品和生产设备很快就会过时.所占有的市场份额或边际利润顷刻间被竞争对手”抢走“产品寿命周期大大缩短随着社会富裕程度的逐渐提高.市场需求将呈现小批量、多品类易变化的特点。所以,企业必须更新观念,根据战略管理、:动态管理的要求,密切注意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相关社会意识的转变.以企业整体价值长远价值为最终目标.综合考虑企业价值链管理、全面质量管理、零存货管理等新理念对管理会计的影响.及时调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获取战略竞争优势。

2.要改进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

进入7O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会计学术界大力倡导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作为一种与传统的规范性研究特点迥异的研究流派,其特征主要表现在:(1)强调经验总结的重要性.崇尚归纳推理。(2)广泛采用实验问卷调查采访实地研究和历史文献研究等业已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数据搜集方法。(3)打破会计研究就会计论会计的格局注重学科间的相互渗透。(4)广泛运用统计理论和方法进行定量分析.且要求精益求精。显然.实证研究理论可以弥补规范研究的不足。特别是在管理会计要求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应用价值这一点上.二者具有极强的统一性。更为重要的是.实证研究主张研究人员积:圾参与企业的各项活动.以企业现实状况为出发点提炼出生产经营一线中具有规律性的经验.再加以理论总结后进行推广。这种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方法.不仅可以跟踪企业最新形势.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同步发展.还可以加强研究人员与企业会计人员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活跃学术氛围.有益于增强管理会计理论建设的实践基础。针对我国国企改革中所有者与经营者关系问题的”理论”长期以来一直没有重大突破关键的原因就是理论应用于实际时遇到阻力.我们能否尝试以实证研究方法转换思路.从国企现实出发.挖掘推动其革新的有利因素.然后再逐一解决可能问题,最终达到完善”理论的目的.真正体现中国特色呢?

3.要对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进行改造

从2O世纪8O年代以来.企业的制造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生产控制系统开始采用适时制(Just-in-timescheduling).追求零缺陷、零库存.并开始采用合作、弹性的管理政策:另一方面,企业的生产制造过程普遍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出现了电脑整合制造的趋势。在此新制造环境之下.传统管理会计技术方法由于未能捕捉公司在朝着世界级制造业发展的进程中所取得的进展.未能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未能考虑战略决策的需要而面临严峻的挑战。新的制造环境要求企业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以系统理论的观念.综合考虑生产经营、市场、政策和竞争对手等诸多因素.来实施对企业产品生产、经营和市场的全面控制和管理。作业成本法将整个企业经营活动细分为一系列作业活动.引进成本作业和成本动因概念.从某种意义上推翻了传统成本形态的认识.而将成本按作业量分别划分和根据成本动因加以确认使得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朝着更加有效和务实的方向前进。而且由于电脑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各部门处于随时的信息沟通之中并共享信息库资源.为管理会计新技术方法的运用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从而更有利于管理会计能随时根据环境的变化迅速作出整体性的调整和策略。作业成本法侧重于新的成本管理控制系统的建立.并以新的观念和技术例如全面质量管理观念等来提供有用的成本信息各企业应根据自身状况探索具体适用的模式.切不可盲目照搬。

4要建立管理会计的专业机构

我国引进和借鉴西方管理会计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但无论是从对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而言.还是从在实践中的应用程度来看,同西方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其中个主要原因就是.我国还缺乏像西方国家那样设有的专门的管理会计专业机构。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界已陆续成立了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成本研究会中国总会计师研究会以及各行业专业会计学会等会计学术与实务团体机构,但至今仍没有一个专门研究和指导管理会计工作的团体机构。因此,为了推动管理会计在我国的研究和发展.我国会计学界应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像建立中国会计学会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那样.也建立起专门的管理会计团体或组织机构.或在中国会计学会下面设立一个管理会计二级分会,由专门从事管理会计研究与实务的专家、学者担任领导,以组织、协调、指导我国研究和推广应用管理会计的具体工作.并由该团体机构创办专门研究管理会计的学术刊物,使广大财会人员和理论工作者有一个专门发表各种意见的园地。这样.就可以加快我国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步伐,并且会对建立我国的管理会计体系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超级秘书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