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合理规划设计

合理规划设计范文精选

合理规划设计

合理规划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美学原理;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审美

1引言

园林景观若要实现真正的美学突破,首先应该与美学进行有机的结合。美学原理在园林景观规划中的作用非常明显,园林的设计既可以体现视觉上的美感,也可以体现听觉上的享受。所以对于园林景观的设计来说,是能够充分调动每一个感官,只有真正将其与美学原理进行结合,才能够更好实现园林景观设计的新突破。

2美学原理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关系

在当前的园林景观设计当中,美学原理的融入逐渐占据了较大的比例。首先美学原理中提到了许多在园林景观规划和设计中需要运用到的知识。如如何进行规划可以使得园林看起来更加的整齐,如何通过植物的搭配衬托出园林想要营造的整体效果以及如何通过园林的打造,实现整体意境的美感等,都是需要通过美学原理的融入来展现的。所以美学原理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将美学原理更好的融入其中才能体现出园林景观规划的高水准。

3园林规划设计中的美学原理

3.1对比衬托手段的运用

在园林规划设计中,最先体现出的美学原理就是对比和衬托。在园林景观当中提到的对比和衬托不仅仅体现在植物安排的颜色上,还可以体现在外观和形态的对比,通过这种既统一又有所差别的表现形式,体现出园林主要想突出的特点,主次关系可以更为一目了然。

3.2组合美的呈现

组合美即是要求在一个园林景观当中,需要多种植物共同组成一幅具有美感的画面。如果只是单一的植物会显得单薄,若是有太多的植物也会显得繁杂而纷乱。所以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通过多种植物进行排列,以一种相对规则的状态呈现出一种组合的效果,这就是组合美在园林景观规划中的体现。

3.3意境美的体现

意境美是园林景观规划中追求的最高境界,体现在整体环境和氛围的打造。园林景观在设计完成之后,是供人进行欣赏的,所以需要相对的美感让人感觉到园林的意境美。这就要求在设计中,利用景物营造美感,利用氛围来烘托美感,需要园林设计充分的利用自身的真情实感,实现对景物以及园林的全身心情感投入,这样才能在设计的园林景观中,引起观赏者的共鸣。

4美学原理在园林景观规划中的具体应用

4.1对比衬托原理的运用

在园林景观规划和设计当中,对比衬托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美学手段。通过对比和衬托,可以有效实现对园林景观当中景物配置的疏密程度、景物的色彩对比安排、园林空间当中整体的弯曲与笔直乃至景物的大小和明暗对比,通过这样的比较看出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点和次要点,体现出主次关系。主要是体现景物背景和主体的关系,这样更容易激发人们对审美的一种情感。在园林景观规划中,对于景物、路面以及相关设计都是具有明确数据要求的:广场最小坡度为0.3%,最大坡度平原地区为1%,丘陵和山区为3%。道路纵坡应控制在0.3%~6%之间,每隔50~80m设收水口,实际上,园林景观局部区域内密度要更多些。按照这些严格的要求来进行对比设计,往往更能够符合人们对于审美的要求,视线中的景观疏密程度最为合适,也是园林景观设计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4.2组合美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组合美在园林景观规划和设计中的运用,主要就体现在通过多种植物,进行有机的排列,组成的一幅自然生态图。如园林景观设计中经常会用到框景、借景等手段来实现美感的体现,用这样的方法来对园林本身进行分割,营造出步移景异的效果。另外园林景观当中应实现借景,还可以借山水之景,将这些景观都借用到园林当中。甚至连一些声音都可以进行借用,如拙政园中,在进行园林景观打造的时候就巧妙地借用了清风和明月,为园林景观自身的情感体现就增添了一丝意蕴。

4.3意境美在园林规划中的运用

在园林意境美的体现中,主要是通过对园林中整体美感的把握,实现了对园林整体环境的烘托。意境美的主要承担对象就是欣赏者,所以需要依据一些具体的原则,进行一些意境景观的打造。比如在一些座椅的建设上都是具有明确数据规定的:座凳高度一般38~40cm,座面宽40~45cm,单人座椅长60cm,双人长120cm。所以意境美的体现,首先也应该以欣赏者欣赏场所的打造做为基础。其次意境美的打造不能够只是局限于某一景物之上,要明确意境美不同于景物,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是需要欣赏者用心来感受的。就是一处园林景观设计图,在图中对于基础景观的营造基本都可以体现出来,包括静态的道路植物和动态的水等等,同时在构图和设计上也能够不拘泥于传统的笔直构图方式,选择了半圆的规划,符合了人们对于美的要求。另外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有供儿童玩耍的滑梯,也有供成人休息的座椅,所以该景观可以说满足了园林景观设计的大多数要求,也能够让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一种美和享受,意境美的营造就相对成功。园林设计者需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以观赏者的角度来进行思维的创造。对于这种无形的、无限的而可以让观赏者尽情想象的内容,做为园林的设计者,都是要充分考虑到的。所以意境美的营造,首先就要考虑大众对于美的理解,只有迎合大众口味的景观设计,才能够体现出意境美在其中的展现。

5结语

美学原理与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结合,已经成为未来景观设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规律。美学原理的融入可以为园林景观设计提出更多可行性的建议,同时更加符合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与享受,符合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日益提升的审美水准。所以利用美学原理做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指导理论,可以推进我国园林设计行业的不断进步,为我国打造出更多的园林景观做出努力和贡献。

参考文献:

[1]孟宇轩.园林环境中光景观的应用与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2]肖笃宁,李晓文.试论景观规划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J].生态学杂志,1998(3):47~53.

[3]任涛.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审美需要与美学追求[J].中国集体经济,2013(6):94~95.

[4]赵兴明.生态理念下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5(6):163~164.

合理规划设计范文第2篇

省土地学会和省土地勘测规划院联合举办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经过1年多的准备,今天终于召开了。首先,我代表省国土资源厅和省土地学会,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参加研讨会的全体同志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战斗在土地规划第一线的同志以及全省土地科技工作者和土地管理工作者致以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问候!

自1999年以来,经过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探索,我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重要地位逐步被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所认识。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面临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当前已进入了一个十分关键的发展时期,提高规划科学性和严格规划实施管理的双重任务已历史性地摆在我们面前。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客观评价规划工作的成效,冷静分析存在的问题,科学判断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并在此基础上系统提出加强和改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的对策措施,十分重要而紧迫。因此,本次学术研讨会的召开,非常及时和必要,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研讨会共收到165位作者的127篇论文,将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地位和作用、规划体系、规划内容和方法、规划实施机制、规划监督管理、规划新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研讨,内容十分丰富。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正确把握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态势

土地是经济社会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正确把握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是编制浙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和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民发扬“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精神,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发展路子,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实现了从“经济小省”到“经济大省”的历史性跨越。从1978年至2003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由124亿元增长到9200亿元,在全国省市区的排名,从第12位跃居第4位;人均GDP位于全国各省区之首;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180元,仅次于上海、北京,跃居全国第三;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5431元,连续18年列全国各省区第一。今后一段时期内,在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以下变化:

(一)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重点的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将不断加强。

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全球第六个即将兴起的大都市区,优化区域发展环境,提高区域整体国际竞争力,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已成为江苏、浙江、上海三省市的共识。随着浙江“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战略的实施,将积极推动浙江与江苏、上海的交通对接、旅游联动和信息共享,科技、人才、环保、物流、质检、市场准入、境外投资、对外经济技术等领域的合作和交流将进一步加强。

(二)基础设施的制约将逐步缓解,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五大百亿”工程、“确保三个1000万千瓦、争取三个1200万千瓦”的电力工程、“万里清水河道”工程、交通“六大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的提前上马,将明显改善浙江经济发展环境。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温台沿海产业带和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带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将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整合和提升各类开发区(园区),提高产业竞争力,浙江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三)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将逐步改变。

城市是区域内经济社会的重要载体。1999年,省第十次党代会作出加快推进城市化战略决策后,浙江城市获得了较快发展。全省城镇建成区面积,不包括独立工矿占地面积,已从980.93平方公里增加到1348.13平方公里;若包括独立工矿占地面积,则已从1850.16平方公里增加到2750.26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已达52%(“五普”口径);城市主导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随着统筹城乡规划和完善规划体系,城乡居民点布局和结构将逐渐优化;随着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以及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各项举措的开展,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将不断强化;随着“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和“千万农民饮水”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将不断改善;随着户籍、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城乡居民平等就业、就学、社会保障水平将不断提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将逐渐得到改变。

(四)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发展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舟山大陆连岛工程、温州半岛工程等举措的实施,将加快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和港口资源整合进度,推进宁波、舟山两港一体化建设,推动金塘岛的联合开发,临港型产业和新兴海洋产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海洋综合管理水平和海域使用效益将进一步提高。通过实施“百亿帮扶致富”工程、“山海协作”工程、“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劳务输出”和“下山移民脱贫致富”工程,将有利于欠发达地区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发展环境、提高人口素质,实现区域的共同繁荣。

(五)生态省建设全面启动,环境保护力度将不断加大。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绿色浙江的战略目标,把发展绿色产业、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百亿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将加快推进,生态示范区、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将大力推动,重点行业、重点地区的污染防治工作将进一步加强。

(六)认真实施科教兴省战略,逐步向文化大省和教育强省迈进。

随着农村中小学布局优化和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高教园区配套设施加快完善、重点学科建设加大扶持力度、重点文化设施和文化企业加快建设、“新世纪人才工程”加速实施,文化教育事业将位于更加突出的位置,建设文化大省和教育强省的目标有望提前实现。

(七)继续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将逐步提高。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浙江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将进一步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促进农村土地适当规模经营;积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创立品牌;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增加农村基础建设投入,建设1500万亩标准农田,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效益将不断提高。

(八)继续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总目标要求下,预计至2020年期间,我省建设用地需求量较大,占用耕地需求量估计在300—400万亩之间,土地供需矛盾将十分突出。浙江人多地少,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在继续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尤其是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的同时,将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完善地方粮食储备体系和粮食安全应急预案,确保粮食供给安全。

(九)公众政治参与程度将不断提高。

社会舆论将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利益失衡、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将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将逐渐增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监督力度将逐渐加大。

二、正确把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可持续发展是转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发展,是在控制人口、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永续利用前提下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日趋明显的今天,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区域发展的公平性、发展过程的持续性、人和自然的和谐性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和自然环境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浙江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合理布局发展空间,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这些正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的职责所在。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要保证浙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基础。必须保有足够数量和品质的耕地,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必须保护好土地生态环境,遏制生态恶化,提高城乡环境品质;必须妥善安排各项建设用地,支持经济快速发展;必须建立良好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实现这样一个四重目标,解决好当前与长远土地利用问题,必须搞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有限的土地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合理配置。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家调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只有严格按规划控制土地供应总量,实行土地用途管制,才能有效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只有通过规划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才能促进城乡建设合理有序进行,达到城乡统筹、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目标。曾培炎副总理在全国进一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土地的科学规划,关系到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国家调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这既是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土地利用规划本质和作用的科学概括,又是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提出的总要求。

三、正确把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的发展趋势

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目标,深刻审视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经验教训,深入思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的发展趋势,理出新思路,找出新方法,以更好地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定位应向区域规划转变。

浙江的城镇化已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城市经济实力增强和区域基础设施外延,城市与区域间、城市与城市间、建设与资源保护间的联系和矛盾日益突出,必须通过区域规划加以协调。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区域统筹、城乡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使得区域规划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从近几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效果来看,它能弥补长期以来计划等部门编制的区域规划难以实施、可操作性较差的问题,为区域规划的发展作了新的探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抓住机遇,从土地供需平衡迈向区域统筹各个领域,进一步发挥区域规划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工作任务应向资源保护和集约利用并重转变。

保护土地资源和促进土地资源合理集约利用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强调了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以及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忽略了土地利用效益提高的同等重要性,使近几年土地利用粗放型方式未能得到根本性改变。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必须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研究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探索建立土地供应量与土地利用效益挂钩的机制,促进土地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方法应由指标控制型向空间控制型转变。

随着政府职能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转变,规划职能也应由计划经济时期的定规模、定速度、定项目和分钱、分物、分指标向空间管制和控制合理的开发时序、环境容量、建设标准为主转变,规划体系应由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主体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相结合并逐步加强空间规划转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淡化原有的各项规划指标的控制和分配,加强各类用地布局整合、结构优化和用途管制规则。

(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应由耕地保护研究向综合研究转变。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针对的是区域内的全部土地,要协调各个部门的土地利用活动。不仅要加大保护耕地资源的力度,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而且要保护生态林地、水资源、湿地、自然保护区、文物古迹、重要矿产等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各类土地资源;不仅要研究以新增耕地为目的的土地开发整理,而且要加强研究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农村居民点整治,工业用地整合,城镇群的合理布局等;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跳出单纯耕地保护的圈子,实现对各类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的综合安排。

(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决策逐步由领导决策向民主决策转变。

随着公众政治参与程度的不断提高,要求规划编制过程应重视民主化,强调公开编制规划,强调专家咨询和公众参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探索公众参与的内容、程序和方法。

(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应由目标导向型向过程导向型转变。

“三分规划,七分管理”,严格按规划实施管理是发挥规划宏观调控作用的关键。我省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编制实施中对规划的弹性、可操作性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较好地解决了土地管理中遇到的困难。新一轮规划应继续贯彻动态规划的理念,从纯技术规划到实施规划,注重服务于土地资源管理的各项功能,使规划从原来对规划结果的严格控制转为对土地利用过程的严格控制,以充分发挥和强化规划的过程导向作用。

四、正确把握当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重点

当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一定要按照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紧开展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

由于我省近几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国家、省一系列重大工程提前组织实施,致使我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目标、任务、重点项目布局等都已提前实现。为实现土地资源在浙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保障作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已迫在眉睫。目前,新一轮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试点和前期准备工作已全面展开。

省国土资源厅在抓紧组织编制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同时,加强业务指导和监督,通过调查研究制定了规划修编的相关规范,如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情况调查和评价办法,新一轮建设用地需求量调查和预测办法,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编制办法,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研究,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图件格式等等。

各地在修编中应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的要求,正确处理好保护国土资源与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用地的合理需求、规划引导与市场调节、内涵挖潜与外延扩大等重大关系,以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为重点,继续抓紧做好优质园地划为基本农田和村庄整治复垦规划,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的衔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运用规划编制的先进理念和方法,有所创新,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严格按照规划用地,规范土地利用规划审查。

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的重点和核心。编制是基础,审批是保证,实施是目的。针对当前实施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坚持规划用地。

首先,切实增强规划意识,提高按规划管地用地的自觉性。教育干部群众尤其是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作用,树立起“执行规划就是执法、违反规划就是违法”的观念。

其次,加强土地利用计划调控。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作为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手段之一,对调控年度用地规模,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以及强化土地宏观管理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工作。要改进计划的编制主体、时间、期限、程序和下达方式,提高计划的科学性;要调整充实计划内容,将年度土地整理折抵指标、建设用地规模、房地产开发用地和存量土地利用纳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要严格审查追加计划指标项目,加强对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管。

再次,强化建设用地预审。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是《土地管理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引导建设项目按照规划集约用地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法律赋予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依法管理土地的一项重要职责。我省目前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工作还不够到位,各地对预审的重要性、预审的范围、受理单位、审批权限、审查内容都还认识不足,尚存在“重农转用和供地审批,轻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的倾向,“规划审查应前置”的原则未得到较好的体现。今后要通过规范化、法制化建设,强化预审的效力,落实国家九部委联合文件(建规[2002]204号)和国土资源部文件(国土资发[2003]388号)精神,凡未按要求进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或未通过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的,有关部门不得批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国土资源部门不得受理农用地转用和建设用地申请。

再者,规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和修改。由于国家和省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行政区划的调整、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控制指标提前实施完成等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确实要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修改和调整的,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同时规划调整、修改工作要细化、科学化,必须进一步明确修改调整的条件、类型、审批权限、阶段、程序和修改调整方案内容要求等等,制订相关实施意见或办法,使规划调整、修改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三)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性、政策性都比较强的工作,虽然才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发展将日新月异,没有一支具备相当素质的规划队伍,是难以做好这一工作的。目前我省现有在岗人员的数量和素质远不能适应,使规划得不到准确理解和有效执行。当务之急必须研究探索规划编制机构的资质认证审查制度和规划师职业制度,并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在工作中结合实践不断学习、充实更新知识和技术,建立规划事业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机制,从根本上促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保障规划质量和有效实施,维护土地利用的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加快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由于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实施管理涉及大量的指标、图件等空间数据的维护和更新,对规划成果和管理的时效性要求较高,所以必须加快信息系统建设,才能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随着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开展,我省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已由探索阶段进入扩大试点阶段。省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应在即将完成验收的成果管理系统和正在试运行的审批管理系统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完善,并着手开发市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县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应总结部级试点单位——嘉善县、海宁市、鄞州区的经验基础上,着手研究制订《浙江省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电子数据成果规定》、《浙江省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电子数据成果测试软件》和《浙江省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检查验收规定》,以规范和推广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加快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必须明确要求新一轮规划修编要与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同步进行,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成果应作为规划修编成果之一进行验收审查。

(五)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监督管理。

要对规划实施进行动态监测,建立建全规划实施情况检查制度,一方面实行定期专项检查,另一方面应建立和完善社会监督制度,依法落实规划公告制度和举报制度,接受群众的查询和监督。对于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地和用地的,要依法查处,以维护规划的严肃性,真正把规划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五、正确把握学会工作的重点

学会作为民间学术团体,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时期即将结束,随着国家体制和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显现。去年省委2号文件,即《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对科协工作领导的意见》指出,“学会(协会、研究会)的挂靠单位,要在保证人员、经费和活动场所等方面,支持学会开展工作。”省国土资源厅挂靠有13个学会、协会、研究会。我作为省国土资源厅厅长、省土地学会理事长和省地质学会理事长,在这样的会议上,还要强调一下学会的主要工作。

(一)继续加强学会自身组织建设。

组织是学会的基础,也是学会力量之所在。首先,要加强学会领导机构建设。学会领导机构,主要是会员代表大会及其选举产生的理事会。省土地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其选举产生的第二届理事会,任期已满,原定去年召开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进行换届选举,后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期举行。学会已在着手进行各项准备工作,争取今年年内召开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并选举产生第三届理事会。希望全省土地科技工作者和土地管理工作者共同努力,全省国土资源系统上下一致,完成省土地学会换届选举工作。全省11个省辖市中,已有10个市建立了市级土地学会,嘉兴市土地学会筹备已久,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希望嘉兴市国土资源局尽早召开嘉兴市土地学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并选举产生第一届理事会,把嘉兴市土地学会正式成立起来,并开展活动。其余10个市级土地学会,凡任期届满的,要召开会员代表大会,并选举产生相应的理事会,把学会领导机构健全起来。县级土地科技学术团体,有玉环县土地学会,有丽水市土地学会各县级工作委员会,有宁波市土地学会各县级联络处,各地可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建立相应的土地科技学术团体,请各市国土资源局和各市土地学会加强对县级土地科技学术团体建设的领导和指导,尽早形成一个省、市、县土地科技学术团体网络,上下促进,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把全省的土地科技工作推向前进。

其次,要加强学会办事机构建设。学会应按自身特点和工作需要,在理事会内部设立分支机构、工作机构、学术机构和办事机构。学会是非赢利性的民间学术组织,其领导人员和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兼职的,不可能配备很多专职人员。但学会毕竟有许多具体事情要经办,各分支机构、工作机构、学术机构之间的关系也要有具体工作人员来协调,没有专职从事学会工作的领导人员和工作人员,学会活动很难开展起来。学会必须加强办事机构的建设。学会办事机构,可以叫学会办公室,也可以叫学会秘书处,名称不必强求一致,但一定要配备专职干部。学会秘书长尽可能专职,秘书长是兼职的,学会办公室主任要专职,学会办公室或学会秘书处至少要配备一、二名专职干部,做到专兼结合。学会干部,不论是专职还是兼职,都要热爱学会工作,热心为会员服务。

再次,要加强学会会员队伍建设。会员是学会的组织基础,也是学会的服务对象。学会要以会员为本,为会员服务。经过近两年来的会员登记工作,省土地学会已经登记的会员有1603人。但是,根据原来掌握的会员名单,还有相当数量的会员没有登记,更有相当数量已经具备条件要求入会的土地科技工作者和土地管理工作者尚未发展入会。学会要继续做好老会员登记和新会员入会工作,要按照学会《章程》规定的会员条件和“入会自愿,退会自由”的原则,以及《关于进行会员登记工作的通知》精神,登记老会员,发展新会员。去年12月,中国土地学会发出《关于对各省中国土地学会个人会员进行摸底调查的通知》,决定建立“个人会员登记号制度”和“个人会员登记和管理信息系统”,开展个人会员重新登记工作,第一批统计的会员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或副处级以上职务的会员。省土地学会在今年1月召开的市级土地学会秘书长工作会议上作了布置,要求于2月份完成登记统计,但至今还有个别单位没有完成。希望各市土地学会要借中国土地学会开展个人会员重新登记工作的东风,在完成中国土地学会个人会员重新登记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省、市土地学会会员队伍建设。会员队伍建设的关键,是要加强和保持学会与会员之间的联系,使每个会员都能尽到会员的义务,享受会员的权利,充分发挥会员的作用。

(二)继续加强土地科技学术研讨。

科技学术研讨活动,是学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学会生命力之所在。土地学会要充分发挥土地科技学术团体的优势,开展调查研究,进行学术研讨,提供科学依据,提出意见建议,为贯彻土地管理基本国策,推进土地管理事业服务。近两年来,省土地学会先后与杭州市土地学会、宁波市土地学会、省土地整理中心等单位,举办了“土地市场和土地储备机制与推进城市化进程”、“土地整理与城市化”学术研讨会,编辑出版了《土地市场与城市化》、《土地整理与城市化》研究文集,既为广大土地科技工作者和土地管理工作者提供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和学识专长的平台,又为他们提供了拓展思路和学习参考的资料,还为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增强了调查研究和科学探索的氛围。这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共收到165位作者的127篇论文,内容相当丰富。在征集论文过程中,各市土地学会广泛发动土地科技工作者和土地管理工作者积极撰稿。金华市土地学会和金华市国土资源系统从市局局长到乡镇土管员都积极撰写论文,先后征集了200余篇文章,经过评选,向省土地学会推荐了51篇论文。舟山市土地学会理事长、副理事长和舟山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副局长也都撰写了论文。金华、丽水、舟山等土地学会还先后召开了研讨会进行专题研讨,并对上报的论文进行了评选。从而,浓厚了全省国土资源系统的理论和学术氛围。这种风气应当保持下去,发扬起来。这次研讨会后,省土地学会要着手编辑出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文集,同时要发文征集下一次研讨会的论文,下一次研讨会的主题可定为“征地制度改革和集体土地流转”。请各市土地学会和各有关单位,广泛发动土地科技工作者和土地管理工作者积极撰写论文,主动参与土地科技学术研讨活动。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三)继续加强民间土地科技交流活动。

近年来,省、市土地学会充分发挥民间科技社团的特点和优势,积极开展海峡两岸和国际民间土地科技考察和学术交流,受到了广大土地科技工作者和土地管理工作者的欢迎和支持,不仅增强了学会自身的活力,而且为推进浙江国土资源管理事业的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进程做了贡献。今后,省、市土地学会要加强协作,互相配合,创造条件,拓展渠道,积极组织广大土地科技工作者和土地管理工作者开展海峡两岸和国际民间土地科技交流活动。中国科协多年来一直在组织科技工作者的科技交流和联谊活动,省科协根据去年省委2号文件精神,通过中国科协科技交流与联谊活动浙江省接待站,充分利用中国科协系统现有场所,开展科技交流与联谊活动。省、市土地学会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条件,组织土地科技工作者参与有关活动,从而进一步团结广大土地科技工作者,努力把土地学会建成“土地科技工作者之家”。

(四)继续推进学会改革,努力增强学会实力。

2001年12月,中国科协印发了《关于推进所属全国性学会改革的意见》,随后,中国土地学会、浙江省科协也印发了相应的改革意见,至今,学会改革工作已经进行了两年多的时间,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展。中国科协的《意见》,部署了五年改革进程。省、市土地学会必须急起直追,加大改革力度,完成改革任务。

首先,要充分认识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学会必须进行改革,成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团体发展规律,充满生机活力,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社团,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国家的前进而前进。故步自封没有出路,等待观望没有前途,要通过改革来求发展,要在发展中加以完善。

其次,要坚持民主办会,开门办会,按章程办会。核心的问题是坚持和完善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制度,各种会议要按规定召开,并且不能流于形式,从人员结构到议事规程要进一步完善,解决好“理事不理事”的问题,充分发挥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的领导作用。

再次,要做好会员登记和会费收缴工作。学会必须有自己的会员,会员一定要缴纳会费,这是会员权利与会员义务的统一;发展会员,收取会费,这是做好学会工作的基础性和根本性的措施;必须加以落实。去年7月,民政部和财政部联合了《关于调整社会团体会费政策等有关问题的通知》(民发[2003]95号),规定“经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批准成立的社会团体,可以向个人会员和单位会员收取会费。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财政部门不再核定统一的社会团体收费标准,社会团体可依据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工作成本等因素,合理制定会费标准。”省土地学会自成立以来一直没有收取会员会费,前年起对15个单位会员收取一定的会费,此项工作还不健全和完善。省、市土地学会要在改革进程中加以调查研究,制定会费标准,建立健全会员定期缴纳会费制度。相应的,学会应该对会员做好服务工作,要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质量,为充分发挥会员的聪明才智和科技特长更好地服务,真正把土地学会建成“土地科技工作者之家”。

再者,要提高学会能力,接受政府职能转移。政府部门在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中,有一部分职能要转移给中介机构和社团组织。学会要提高自身的能力,接受政府转移的职能。例如,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学会完全可以承担。会费应该成为学会活动经费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会费不可能解决学会活动的全部经费,学会必须通过对会员和社会的服务来解决自身的活动经费。学会要在改革进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逐步增强自身的实力,真正做到以会养会。

(五)继续加强对学会的领导和指导,支持和帮助。

合理规划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LTE网络;规划设计;4G网络;3G网络

1多网络环境设计背景概述

现阶段,国内通信网络主要包括2G/3G网络、WLAN、4G、LTE网络等,网络共存的复杂居局面,给LTE网络建设以及维护,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对此需要在多网络环境下,做好四网协同规划以及优化工作,将其落实到LTE网络规划建设以及运营的实际当中。在进行LTE网络规划设计时,则需要做好LTE网络融合以及精准规划分析,以提升LTE网络建设效益。

2基于多网络环境的LTE网络规划设计理论

2.1协同因子基于多网络环境下,进行LTE网络规划设计,则需要将所有会影响到设计目标的因素,列入到LTE网络规划方案内,与LTE网络规划目标的有关因素,均数据协同因子。在进行LTE网络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基于建设区域内的网络情况,分析是否存在GSM与TD-SCDMA网络超忙区域或者超闲区域,了解区域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除此之外还需要了解区域内是否具有WLAN,明确规划区域内网络用户情况,了解用户的业务特征,以确保LTE网络规划设计方案的合理性。2.2融合建模在进行LTE网络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分析协同因子给协同目标所造成的影响,进而构建逻辑关系,此过程便是协作建模过程。在LTE网络规划设计过程中进行协同个建模,则需要对LTE网络规划区域进行联合分析,重点分析网络与业务类型,以及用户与终端等。分析LTE网络建设区域内的网络资源以及网络承载情况,接着要分析建设区域内现有网络用户以及终端特征,比如用户的网络行为以及终端对WLAN的支持程度。除此之外,需要分析LTE网络所承载的通信业务类型,比如流量以及资源消耗等。在进行协同规划的过程中,覆盖面以及容量设计是主要内容,LTE网络存在着弱覆盖问题,包括泄漏问题与切换问题、合路问题等,因此需要重点规划[1]。

3基于多网络环境的TD-LTE网络规划设计

3.1频率规划LTE网络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基于行业发展规划建设,TD-LTE网络已经成为了网络发展的主要方向,在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频段问题。TD-LTE网络技术核心,主要为频率时分复用,基于此方式来解决频点干扰问题。而且除了频率复用范围内的小区,也可以利用相同频点,实现频谱高效利用。为了能够解决同频干扰问题,在进行TD-LTE网络规划时,则需要将室外分布网络的频率,给设定为D频率,而室内的分布网络系统频率,则设定成E频。3.2网络覆盖设计与2G网络与3G网络相比,进行TD-LTE网络规划设计,需要确保网络覆盖的完整性以及全面性。网络建设区域不同,以及用户需求不同,则对TD-LTE网络的覆盖需求不同,通常TD-LTE室内分布系统,若在高层建筑,则多采取光纤分布系统,现阶段利用变频系统方案的较多,以确保LTE网络的MIMO功能,实现TD-LTE网络高覆盖。TD-LTE网络提升覆盖面,主要是借助MIMO技术以及无线网络传输技术等。在进行TD-LTE网络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则需要依据链路预算,进而明确网络覆盖距离,并且要科学的预算信道性能。除此之外,还需要基于区域热点边缘业务通信速率,实现有效覆盖[2]。3.3网络容量规划设计在进行TD-LTE网络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合理的规划设计网络容量,以此避免TD-LTE网络运行的过程中发生资源浪费问题。实际规划的过程中,则需要按照建设区域内用户分布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同时还需要重点分析频率调制以及通信干扰因素等,以确保TD-LTE网络容量的合理性以及准确性。为了能够确保容量规划设计的精准性,则需要做好实际测量作业,以充分的掌握TD-LTE网络覆盖区域以及周边的吞吐量,进而确保TD-LTE网络结构以及站距规划的合理性。做好规划设计网络仿真工作,将规划数据录入到系统内,进行数据传播,规划相邻区域,接着要进行频率与时隙的规划设计,最后配置用户与业务模型,进行系统仿真时,要按照调度网络速率以及调制方法等进行,以精准的获取TD-LTE网络容量。3.4设置网络参数在进行TD-LTE网络参数规划以及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重视TD-LTE网络覆盖面问题,这是衡量网络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因此在实际规划的过程中,要确保网络区域边缘用户即使是在通信网络不佳的状态下,可以实现网络自动切换。在进行TD-LTE室内分布网络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则需要确保相邻覆盖区域能够实现异频网络覆盖。TD-LTE网络规划设计中室外网络参数,于复用距离范围内,使用具备差异化频点,以此避免发生同频干扰,于复用距离外的则使用相同频点。TD-LTE网络规划技术的过程中,要合理的运用各种技术,包括变频技术与MIMO技术等,以确保在多网络环境下,能够实现高效传输,为用户提供优质的网络服务[3]。

4结束语

基于多网络环境下,进行TD-LTE网络规划设计,要基于协同因子,做好协同建模理论,在实际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规划TLTE网络频率与覆盖面等,重点解决弱覆盖问题,全面提升LET网络的服务质量,实现LET网络的MIMO功能,建设TD-LET网络。

参考文献

[1]楼正华.TD-LTE网络规划设计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4(17):98+100.

[2]刘威,陈海燕.基于多网络环境的LTE网络规划设计[J].电信科学,2014(09):164~168.

合理规划设计范文第4篇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规划设计单位的管理,提高城市规划设计质量,促进技术进步,维护城市规划设计市场正常秩序,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国专业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和事业、企业单位下属承担城市规划设计任务的单位。

第三条城市规划设计业务范围按《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规定执行。

第四条凡从事城市规划设计活动的单位,必须按照规定申请资格证书,经审查合格并取得《城市规划设计证书》后方可承担城市规划设计任务。任何无证单位,均不得承担城市规划设计任务。

第二章城市规划设计资格证书及分级标准

第五条城市规划设计资格分为甲、乙、丙、丁四级。《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由建设部统一印制。

第六条城市规划设计证书按下列标准进行分级:

一、甲级

1.甲级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应是技术力量雄厚,专业配置齐全。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级配合理,高级技术职称与其他技术人员比例不小于1:5,其中城市规划专业有二名以上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建筑、经济、道路交通、园林绿化、给排水、电力、电讯、煤气热力、区域规划、环保等专业至少有15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从事规划设计十五年以上的技术骨干。

2.单位独立承担过两次20万人口以上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含修改或调整)任务。

3.单位专业技术具有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近五年内有过下列成就之一者:获得两项部,省级以上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具有一定科研力量,近五年内获得两项以上部、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近五年内承担过国家、部级标准、规范、定额的编制工作。

4.单位有先进的技术装备,其中计算机(32位以上微机)及配套辅助设备齐全,并有一定计算机软件开发能力。

5.单位有健全的技术、质量、经营、财务管理制度,有较高的综合管理水平,持有省、部级全面质量管理达标验收合格证书和财务管理达到省、部级三级标准。

二、乙级

1.乙级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应是技术力量强,专业配置齐全,专业技术人员级配合理,高级技术职称与其他技术人员比例不小于1:6,其中城市规划专业有二名以上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建筑、经济、道路交通、园林绿化、给排水、电力、电讯、煤气热力、区域规划、环保等专业至少有10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从事城市规划设计十年以上的技术骨干。

2.单位独立承担过两次设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含修改或调整)任务。

3.单位近五年内有过下列成就之一者:获得一项省级以上优秀设计奖;近五年获一项省级科技进步奖;近五年内承担过省级标准、规范、定额的编制工作。

4.单位有较先进的配套技术装备和计算机应用设备。

5.单位有一定的综合管理水平,持有市以上全面质量管理达标验收证书和市级财务达标。

三、丙级

1.丙级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具有较强的技术力量,专业较齐全。单位专业技术人员25人以上,其中城市规划专业有两名以上中级技术职称人员,建筑、经济、道路交通、园林绿化、给排水等专业至少有6名六年以上城市规划设计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

2.单位独立承担过两次以上建制镇总体规划编制(含修改或调整)任务。

3.单位有必要的技术装备。

4.单位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能按全面质量管理要求进行质量管理,有必要的质量、技术、财务、行政管理制度。

四、丁级

1.丁级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应有一定的技术力量,专业技术人员10人以上,其中至少有3名5年以上城市规划设计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

2.单位承担过城市规划设计任务。

3.有必需的技术手段,有质量、技术等管理制度。

第七条《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的适用范围:

(一)取得甲级证书的城市规划设计单位,承担规划设计任务的范围不受限制。

(二)取得乙级证书的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可以承担下列规划设计:

1.受本省或本市委托承担本省或本市规划设计任务范围不受限制;

2.20万人口以下城市总体规划和各种专项规划的编制(含修改或调整);

3.各种详细规划;

4.研究拟定大型工程项目选址意见书。

(二)取得丙级证书的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可以承担下列规划设计:

1.当地及建制镇总体规划编制和修订;

2.中、小城市的各种详细规划;

3.当地各种专项规划;

4.中、小型工程项目选址的可行性研究。

(四)取得丁级证书的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可以承担下列规划设计:

1.小城市及建制镇的各种详细规划;

2.当地各种小型专项规划设计;

3.小型工程项目选址的可行性研究。

第三章资格审批与管理

第八条申请《城市规划设计证书》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有符合国家规定、依照法定程序批准设立独立机构的文件;

2.有明确的名称、组织机构、法人代表和固定的工作场所、健全的财务制度;

3.符合本办法第六条分级标准。

第九条城市规划设计单位的资格,实行分级审批制度。甲、乙级规划设计单位的资格由国家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丙、丁级城市规划设计单位的资格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条申请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的单位,须填写申请表一式五份。申请甲、乙级资格的单位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并签署意见后,报国家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经国家城市规划资格审查委员会审定,由国家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颁发资格证书。申请丙、丁级资格的单位,经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并签署意见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城市规划资格审查委员会审定,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颁发资格证书,并将取得证书单位名单报送国家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香港、澳门地区及国外城市规划设计单位,不发给《城市规划设计证书》,但可和持证单位协作,按合同规定分担城市规划设计业务,并遵守本规定。

第十二条城市规划设计资格每三年由原初审部门进行一次检查或复查,对确实具备条件升级的单位可按本办法办理升级手续;对不具备所持证书等级条件的,应报原发证部门降低其资格等级或收回其证书。

第十三条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如撤销,应向原发证部门办理证书的注销手续。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合并应按本办法第十条规定重新申请。

第十四条持有城市规划设计资格证书的单位应承揽与本单位资格等级相符的规划设计任务;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承揽规划设计任务的单位应持证书副本到任务所在地的省一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申报,认可后即可承担规划设计任务。

合理规划设计范文第5篇

市政给水排水工程是一个包含复杂内容的工程,其包括城市的供水与污水排放设施,从字面的意思看似简单,却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市政给水排水工程在整个城市的某个细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给城市局部,甚至整个给排水设施造成不利影响。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是一项工程规划,也是保证城市持续发展和健康发展的战略性规划,反映了城市对于水的依存性。城市规划是一个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是给水排水工程规划的重点,这样才能发挥水资源的最优综合效益。高水平的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就是对城市水资源合理利用、科学保护水环境、保障城市发展的管理、实施建设、设计的指南,没有规则的低水平规划必将会造成水环境的破坏和水资源的浪费。水危机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我国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严重是水危机的重要表现。我们进行给水排水规划设计就是为了从根本上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尽量满足现代社会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

2市政给水排水工程规划设计要求分析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在建设前就要充分考虑多方面的综合性因素,就是要做好给排水规划设计工作,明确工程的功能要求以确保做好这项工作。

(1)满足城市用水的需要。满足城市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用水需要是市政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的首要要求。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剧增,要求市政的给水排水工程需要迅速适应人口增加,以保证人们的生活生产用水需要。所以,城市的市政给水排水系统在规划设计时,首先要满足城市生活生产用水的最低目标,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城市可利用空间,考虑城市市政给水排水的规划与设计,预留一定的设计空间在后续的更改或其他应用中使用,城市市政给水排水是一项耐久性和稳定性的设计和规划,这样就能保障人们生活生产的持续有序进行。

(2)保护好当地环境。市政给水排水工程是一项需要挖管道的工程,难以避免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所以在给水排水规划设计时先进行当地环境的系统调查,再确定最优施工方案,以适应现代社会对环保意识的增强。当前,我国很多城市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只追求经济效益,忽略环境保护因素,这样的规划设计是不合格的,但是城市市政给水排水规划设计是可以实现保护城市环境的目的的。

(3)与城市以往规划设计相互协调。通常再进行市政给水排水规划设计时,考虑当地现有基础设施原有状态是要必须遵守的原则。在施工过程中尽最大努力充分考虑现有市政给水排水系统,确保城市市政给排水系统的协调发展,以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在市政给水排水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整个城市的规划设计方案,才能实现科学、合理、完善的城市市政给水排水系统设计。

3城市市政给水排水具体规划分析

对城市市政给水排水工程进行分析,就要对其主要组成部分进行分析,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其一是给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其二是雨水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最后是污水排放系统的规划设计。下面我们分别对这三个部分进行规划分析。

(1)给水系统规划设计给水系统是给水排水系统中最主要的一项内容,所以其设计的好坏关系到整个给水排水系统设计的最终效果。当前,我国许多城市中的给水系统存在着大量问题,诸如水量小,水压不足等情况是常有的问题。所以在给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时,就要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取笑自备水源井,充分考虑未来发展需要,为以后的改造留下设计空间,完善市政给水系统。而且,要善于使用科学研究成果,使用现代科学技术提供给排水工程节水等的技术支持,诸如利用海水淡化等技术方式开发新淡水资源。还可以进行跨流域调水,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分布。

(2)雨水排水系统规划设计雨水的排放问题是给水排水工程的一个重要内容。雨水是城市污水重要组成部分,雨水具有不确定性,无法预测何时、何地、多大的雨量等特点。所以在进行排水提供规划设计时要提前进行调查,掌握合理的气象资料。根据各个城市的气候和发展状况,选择合理的设计标准,既要从技术、管理和经济方面综合考虑,还要在满足排水能力的条件下顾及成本和效益。而且,日后对雨水排水系统的维护管理也要做好,以保证其持续发挥作用,顺利实现排水作用。

(3)污水排放系统规划设计污水排放系统的规划设计作为最后一个市政给排水工程的内容,也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是由于我国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推动,所以,我国的企业也日益增多,企业生产排放的污水也随之增加,其污水排放问题成为当今社会广为关注的问题,环保压力剧增。这些污水不能顺利排放,给城市的发展带来各种不利因素。所以,在进行污水排放系统规划设计时,要根据当地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保障企业污水能偶顺利排出,并得到有效处理,避免污染环境。

4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