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安全环保教育

安全环保教育

安全环保教育

安全环保教育范文第1篇

作为企业应当积极的组织员工进行安全环保方面的培训,提升在职人员的安全意识及环保意识,避免危险发生,最大限度降低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以此来促进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健康安全环保教育培训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健康安全环保教育培训现状,最后对提高健康安全环保教育培训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安全环保培训;健康安全培训;安全生产;安全监管

安全生产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最关注的一个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高技术的设备逐步被运用到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所需面临的事故危险就更为严峻,所以作为企业一定要做好安全方面的工作,加大对安全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安全职责落实到位,提升安全意识、提高消防技能,以此来减少生产事故发生的次数,给企业今后的健康发展及提高在职员工的生活品质提供保障。

1开展健康安全环保教育培训的必要性

1.1我国法律法规的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生产。我国非常重视企业的安全生产、对环境的保护及对在职员工的生命安全的保护,基于此国家制定了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让安全生产有法可依。如:《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企业要对本单位员工进行相关的技术、技能培训,强调安全生产、环保生产的重要意义及安全生产、环保生产的实际操作,提升员工辨别潜存危险因素的能力与面对事故的自救技能,能够让员工在遇到危险时可以进行自救,尽最大能力避免安全事故发生,保证员工的生命安全[1]。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所有企业需遵守的安全生产方针,同时还规定了企业的所有者有义务对本单位员工进行健康、安全、环保等方面的培训和教育工作。最新修订的《生产安全法》中加大了对企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严格规定了关于职业健康监护及职业病防治等相关准则。企业切实贯彻国家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就是企业要积极实施健康、安全、环保培训工作。

1.2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需要

对企业而言,企业的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是提升企业经济利益的需要,是提升企业形象的需要,更是提升与改善员工生活水平的需要,是保证员工生命安全的需要,所以做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是企业工作内容中的重中之重。由此可知,企业的安全生产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密切关联,企业要确保生产工作的每一项、每一步都落实到位,尤其是在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方面,在工作中员工要把“安全第一”放到第一位,将安全问题当成是生产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事情。

1.3员工保护自身的需要

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主体的员工直接面对潜存危险的生产环境,任何一个疏忽都有可能引发一场安全事故,造成无可估量的损失,倘若不能正确的操作设备或是没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没能及时纠正不安全行为等,都有可能威胁到员工的生命安全。对员工进行安全健康环保培训可以让员工熟练操作设备,了解作业中的危险因素和辨识作业中的风险,掌握安全措施和技能;在遇到安全事故时可以实施自救,防止事故扩大化,降低次生事故发生概率。

2健康安全环保教育培训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与企业加大了对安全生产要求的力度,加大了安全投入,完善了安全措施和应急工具,增加了消防设备设施等,也加大了对企业的健康安全环保培训工作的要求,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过一系列的培训让员工掌握安全生产的法律知识、安全知识、自救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但是在生产中依然存在如下问题:(1)培训体制的不完善,有许多企业只重视当前利益,不考虑长远效益,对员工的健康问题考虑不足,不重视对员工健康环保方面的培训,只是简单走形式,缺少有实效性的监管体制与审查体制,培训考核标准和效果验证工作没有切实落实。(2)企业配备的培训师数量少;培训师不足直接影响培训效果。

3健康安全环保教育培训的提高措施

3.1严格进行安全监管

企业安全管理不能离开企业的重视与努力:(1)企业应建立并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并且要详细制定安全岗位责任制,让员工时刻在思想上有紧迫感,要在所有的监管人员和施工人员脑海里树立安全意识,确保员工的安全意识不松懈。(2)要把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同员工绩效挂钩,当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及时发现并且制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或是及时发现并消除了安全隐患,企业要适当给予员工物资奖励或精神奖赏,以此来提升员工对潜存安全隐患或安全事故的关注,进而保证企业安全监管体制的有效实施。

3.2完善企业的组织框架与培训体制

企业的基础框架就是组织框架,它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应按照以下要求完成健康安全环保的培训工作:(1)要以完善企业自身的组织框架为切入点。有关领导人员要高度重视健康安全环保培训工作,在生产工作中要将安全生产放首位,将员工的健康安全归入到企业日后长期发展的战略中,提升所有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及对安全事故的预防意识。(2)面对安全事故频发及我国安全健康环保教育的严峻形势,企业应从自身的组织框架和实际发展情况出发,聘请足够数量的培训老师,同时要积极邀请安全生产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到企业给员工讲解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完善安全生产培训体制。

3.3强化对员工的安全培训

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安全环保方面培训时,重点是要强化员工安全培育,让员工掌握安全生产的技能,提升企业员工的健康意识和安全意识。为实现这一目的,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等级安全培育体制:(1)针对企业中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员工,要重点培训他们的岗位技能,在平时生产工作中规范他们的岗位技能,规范他们的标准操作,与此同时要帮助他们掌握一些应急和自救知识,提升他们直面安全事故的应对能力,提高他们预防发生安全事故的意识[3]。(2)关于企业新录用的员工,首先要让他们熟练掌握自己的工作技能,其次要对他们进行安全生产常识和应对突发事故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告知作业风险和安全措施及应急知识,让他们了解企业全部的安全设备,同时能够安全熟练操作设备,以此保证他们面对突发事故的灵活性。(3)为更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健康意识和安全意识,要对所有员工进行安全技能的培训,建立考核标准和机制,并且要将考核结果归入员工最终绩效考核项目中,与此同时企业还要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消防应急演习,提升员工直面安全事故的应对能力及警觉性。

3.4大力宣传安全生产

企业要让安全生产意识和环保意识深入到所有员工内心,除了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外,还要制定相关计划,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可以借助互联网、广播电台、电视等多媒体手段进行安全知识的宣传,宣扬安全生产的优秀人员,鼓励员工遵守安全体制[4]。此外还可选择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宣传,如:组织安全知识的比赛、生产安全小组评比、环境保护活动等。借助多种多样的活动增加安全教育活动的趣味,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同时鼓励员工进行安全生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目前情势下企业安全生产需要所有在职员工的重视,这样才可以提升企业安全工作质量,因此企业的重点工作是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能力和安全素质,力争使每位员工都有良好的安全生产意识,除此之外企业还要完善对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敦促员工养成良好的安全生产习惯,从源头上去除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作者:李强 单位: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环保分公司

参考文献

[1]孙旭,吕品.健康安全环保教育培训的经验与探索[J].化工管理,2015(16):88-88.

[2]宋兆寒.健康安全环保教育培训的探索[J].价值工程,2015(04):322-323.

安全环保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工学结合;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先进教育模式。它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企业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打破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单一教育模式,将其改善为将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获取工作经验的有机结合,并将这种教育模式贯穿于大中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之中。这种教育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工学结合形式多样,但无论形式如何改变,究其本质,其共同点是学生在校期间半工半读,同时具有学生与工人的双重身份.学生的工作是学校专业培养计划的一部分,除了接受企业的常规管理外,学校有严格的过程管理和考核,并给予相应学分。

一、工学结合的实际意义

1.1.工学结合教育模式,遵循认知规律,把学习书本知识和培养劳动技能密切结合,学生既学习课本知识,又在理论指导下,通过实际操作,学会技术,形成技能。

1.2.工学结合让学生提前进入企业,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接触,能激发学习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精神,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

1.3.工学结合改变了许多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使他们毕业时基本达到职业素质的培养目标。那些平时学习懒散,在工学结合中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他们行为习惯得到了调理,个人形象获得重塑,企业文化的约束力在他们身上逐步显现。

1.4.工学结合有利于企业早发现人才,快培养人才,多储备人才。

1.5工学结合能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具有职业教育特色“双师型”教师最有效的办法,让老师带领学生参与工学结合,了解企业、“工教结合”,也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

总之,工学结合把教育与社会需求和企业需求紧密结合,把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紧密结合,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合作双赢,有效地解决我国目前正面临着的前所未有就业压力。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已成为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的共识。

二、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下的课程设计

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为原则。因此课程体系需进行系统设计,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根据专业定位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校企合作.按照工作岗位一工作领域一工作任务一职业能力一学习领域一学习型项目的工作流程系统的进行了课程体系的设计。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专业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包括基础知识培养体系和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两大部分。

2.1 基础知识培养体系

基础知识培养体系包含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公共课程)、专业基本技能课程、专业核心技能课程、职业拓展课程。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公共课程)中引入相关国家职业核心能力标准,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专业基本技能课程是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必备的基础;专业核心技能课程采用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内容设计,将“教、学、练、做”融于一体;职业拓展课程进一步拓展本专业相关知识。

2.2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是课程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是生产育人的具体体现。工学结合贯穿其全过程,包含单项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单项实训在课程中通过学习型教学任务进行,综合实训结合实际生产任务进行。顶岗实习结合岗位任务进行。

三、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下的实践

根据课程体系要求,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专业基本技能课程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基础理论以“必需”和“够用”为原则,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精讲多练。

实践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和科学、严谨、事实求是的工作作风。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引入生产项目并进行教学化处理,使之成为适合教学的生产性项目,即学习型项目。以学习型项目为载体,将知识点融入到各项目之中。在实训室内按项目(或任务)组织实施教学,通过边教边学、边学边练、学做合一“教、学,练、做”有机融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岗位技能培养的目的。顶岗实习着重加强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校内外指导与管理,以校外指导和管理为主,发挥顶岗实习的教学功能,实现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的目标。

专业基本技能课程根据教学方式、方法和内容不同,本专业基本技能课程在强调学生知识、技能的基础上。知识部分采用笔试、机试、答辩相结合的考核方法进行综合评定。实训考核按实训项目进行,考核内容包括实训成果、技术报告、仪器设备操作和态度,各项考核按一定权重相加来评定成绩。

实习实训由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评定,以校内评价为主。主要根据学生完成实训成果、平时表现、操作能力、技术报告和态度综合评定。顶岗实习成绩由企业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共同评定,以企业评价为主,主要根据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职业素质提高情况进行评定。

总之,在明确专业定位基础上。校企合作,与企业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共同分析论证。确定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职业技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能力.掌握必需够用的专业知识.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具备较强实践能力。从事工业业环保与安全管理、监测分析、工艺设计和技术改造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人们越来越重视安全和环保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合理构建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 ,培养出德才兼备 、为社会服务的优秀人才是时展的需要 , 也是我们环安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

参考文献:

安全环保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安全教育;学校

生命诚可贵,拥有了生命就有竞争和拼搏,拥有了生命就有希望和理想,小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教师的肩上赋予了太多的责任。在新课程标准下,学校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基础,学校理应加强安全教育,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一、创设良好环境

小学学校要创设良好的环境,从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方面提高学生的安全自护意识,促进学生的安全得到保障。首先,教师要提供安全的物质环境。学校大部分的用品应该从安全角度出发,尽量减少不安全因素,尽量改善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要设置标记贴在显眼处引导学生遵守规则,时刻注意安全。其次,教师要创造安全的心理环境。学生比较敏感于教师的言行举止,他们会对教师产生一种不安全感,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要经常给学生一个拥抱、微笑、身体接触等等,给学生一些情绪上的安全经验。

二、建立安全规章制度

小学学校要完善学校的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建立户外活动组织安全制度、课间操安全管理制度、用药安全管理制度、门卫安全管理制度、上下学安全制度、坐校车安全制度等,要明确教师安全职责,监护的措施,提高家长与教师的安全责任意识。此外,还要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定期检查安全工作,及时消除隐患,为安全做好保障。

三、加强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小学学校的安全教育,不仅要获得家长的配合支持,建立学校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环境,还要培养学生的安全自护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培养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性,还要告知学生需要配合的事项。此外,学校要结合安全教育主题,充分利用学校网站,有计划地向家长和学生宣传交通规则、用火安全、用电安全等方面的安全知识等。

四、结合案例开展安全意识教育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教师可以结合案例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针对学生身边发生的安全事故,特别是很多血的教训,生命的代价,教师可以讲述给学生听,利用它们的真实性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安全教育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汶川大地震实例、溺水案例等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总之,小学学校的安全教育,要从环境、规章制度、学生教育、意识教育四个方面出发,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安全环保教育范文第4篇

近年来,幼儿安全事故频发,幼儿安全问题日益凸显。2016年新修订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把“幼儿园的安全”以单独章节列出,强调把安全教育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幼儿园是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场所,安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首要工作。幼儿园安全教育应秉持生命性、生活性、渗透性和动态性原则,从目标定位、内容选择、实施开展和评价落实等方面进行幼儿园安全教育,实现安全教育价值。

关键词:

安全教育;幼儿园;一日生活

近年来,幼儿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幼儿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已上升为社会焦点问题。幼儿园虽不是开展安全教育的唯一场所,但作为幼儿生活与成长的重要场所之一,必然将幼儿安全教育作为其首要工作。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可见,安全教育最首要的任务就是要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让幼儿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2016年新修订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更把“幼儿园的安全”以单独章节列出,进一步明确幼儿园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工作的方向,强调“幼儿园应当把安全教育融入一日生活,并定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和事故预防演练”。有鉴于此,本文试对安全教育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基本要义、原则及路径进行探讨。

一、理性复归: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基本要义

幼儿园作为一个教育场域存在,所有教育活动的价值都应回归到促进幼儿成长上。安全教育作为幼儿园的一项重要活动,是直面幼儿主体生长的实践活动。从古至今,安全都是人类所寻求的本能欲望和需要。不论安全是一种主观感受、一种状态,还是一种没有危险的结果,处于身心发展重要时期的幼儿都需要得到适宜于自我成长的教育环境。近几年,国家出台了学校(幼儿园)安全教育的相关指导文件,学校(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得到重视。安全教育作为“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教育内容之一,旨在使学生和职工树立重视安全生产的观念,掌握本职安全生产的知识和技能,养成相应的良好习惯,以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所以,学校安全教育应在国家教育方针、目的和课程标准指导下,依据地方实际教育条件和情况,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开展以获得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安全态度和安全心理为内容的活动。由于幼儿教育所凸显的学段特殊性,对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内涵要义进行理论探讨,需进一步追问和考量以下问题: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的何在与何为?安全教育的核心价值回归到底该不该强调让幼儿主动获得应对一切安全问题的具体技能或方法?如何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去厘清安全教育“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幼儿园安全教育是幼儿园在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相关幼儿园安全管理文件精神与要求下,幼儿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幼儿一日生活中,以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和生活活动为载体,围绕日常生活安全教育、自然环境安全教育及情感安全关注等内容对幼儿进行基本生活安全常识的普及,以此让幼儿获得基本的安全意识、安全态度和可接受的安全技能,形成自我保护意识,最终达到幼儿对自我生命存在的关注、敬畏与保护目的的活动过程。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整个活动体系及其开展,需要幼儿教师发挥发起者、引导者和调控者的作用,在安全教育中关注幼儿的生命安全,让幼儿在后天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并把这种安全意识转化为安全行为;幼儿在形成基本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也能形成去关注和保护他人生命安全的意识。

二、行为基点:安全教育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原则

(一)以生命性为基点的原则

人的生命是三维现象,是肉体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统一体,[2]1其中“有形的生命便是人的肉体生命”,[2]4肉体生命“是人全部生命的物质基础”。[2]4因此,生命存在的前提是“身”的存在,因为“我们是我们的身体,如果没有身体,我们就不可能存在”。[3]20安全是幼儿健康保障的基础,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的健全状态。关注幼儿身体的安全并让其初步形成自我保护意识是首要任务。安全教育的其中一部分等同于生命教育,其最终的价值都是落脚在回归生命和对生命本真的探寻上。一方面,幼儿教师开展安全教育的前提一定是先有对幼儿生命存在的敬畏意识,如果未能尊重幼儿的生命,那么为了幼儿的身心安全去开展安全教育就变成空谈;另一方面,幼儿园安全教育要让幼儿形成对自我生命存在的关注和敬畏。尽管幼儿园安全教育更多地强调对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使其能初步形成自我保护意识,但如果幼儿对自身生命存在意义与需求缺乏认识,安全教育最终的价值回归便只是“空中楼阁”。所以生命性原则是幼儿园安全教育实践中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

(二)以生活性为基点的原则

“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4]72幼儿的存在同样反映在家在园的生活过程,教育要回归幼儿真实的生活世界。幼儿园安全教育作为直面幼儿发展的实践活动,绝非只是幼儿间接经验的习得,幼儿的更多经验仍需在与生活互动过程中获得。在安全教育中,其目标制订、内容选择、实施途径及效果评价都要贴近幼儿真实生活,因为“生活性原则强调关注学前儿童的生活世界”。[5]67幼儿园安全教育的目标旨在让幼儿获得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内容的选择应重点关注日常生活与社会环境安全问题、常见自然灾害现象等,尤其是关注幼儿在园生活出现的安全事件。只有取材于日常生活,并通过生活活动各个环节的介入与引导,才能丰富幼儿的生活安全常识。此外,幼儿经常为满足自己对生活诸多要素的好奇与探究欲望而引起的安全隐患,基于此对其进行的安全教育,也是幼儿园安全教育践行生活性原则需要考虑的问题,这才是真正建立在幼儿真实生活情景与需要基础上的实践活动。

(三)以渗透性为基点的原则

以主题式或者集体教学式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安全教育是面向幼儿生活经验的实践活动,来源于生活,生成于生活,强调生活元素的融入与渗透。传统的强制式、灌输式的安全教育方法,会使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与内在需求易被忽视。这样的安全教育是生硬的、静态的、机械的、高强度且脱离幼儿认知接受范围的活动。任何一种幼儿园教育活动,都必须以承认并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和需要为根本出发点。既然把幼儿看成教育中的主体,幼儿园安全教育便要与幼儿一日生活接轨,潜移默化地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与生活活动中去引导幼儿形成安全意识、安全态度等。渗透性原则并非绝对摒弃安全教育预设的教学活动或主题式演练,而是一方面强调抓住教育契机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保持安全教育的张力,与幼儿在园各活动环节交接;另一方面以幼儿可接受的合理途径进行安全教育,把安全教育与幼儿真实生活世界适宜地结合起来。

(四)以动态性为基点的原则

“‘动态’相对‘静态’而言,一方面强调事情的‘运动’状态,另一方面体现出事物发生于形成的‘过程性’、‘变化性’和‘生成性’。”[6]62幼儿园安全教育应该强调动态性而非被看作是静态的、孤立的、机械的实践活动。首先,静态是相对于动态而言的。幼儿园安全教育不能一味地为幼儿未来完满生活做充分准备和危险预防,应当考虑幼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建立对自己生命存在的逐步认识,再去获得安全保护能力,且基于幼儿实际发生的安全问题进行生成。其次,安全教育是动态的,要因需而变。安全教育的实现是幼儿与环境、幼儿与其他主体等的互动,通过互动获得安全知识、形成安全意识、变为安全行为,在具备一定安全态度与情感条件下去实现自我保护和对他人安全的关注。此外,幼儿园在安全教育中不能总是去保护幼儿,应提供安全系数范围内的“危险环境”,让幼儿自己学会发现危险、规避危险、应对危险。所以动态性原则就是指幼儿园安全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要从师幼主体关注、物质与精神环境创设、意识与行为交接、身体与心理情感强调等方面关注安全教育的过程以及基于幼儿生活变化去生成活动。

三、实践维度:安全教育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的路径选择

通过对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内涵与价值的解读,以及深入探究幼儿园安全教育践行的原则,结合当前幼儿园安全教育现实审视,提供“有准备的环境”是安全教育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必要路径选择。幼儿园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弹性的、可调控的,幼儿园需要从目标定位、内容选择、实施开展和评价落实等方面为安全教育做好准备,使其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实现安全教育价值。

(一)目标定位:构建园内安全教育核心价值规范文化

幼儿园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教师、幼儿等作为主体本就是一种文化的存在,自然也存于幼儿园育人文化中,被文化所影响的同时也创造着文化。幼儿园育人文化核心在于“育人”,实现“育人”的首要前提就是保证幼儿在园的安全。因此,构建安全教育核心价值规范文化应摆在安全教育的首位,教师与幼儿通过文化作用的导向而接受与认同安全教育的理念、重要性、原则、方法等。幼儿园安全教育核心价值规范文化,是安全教育的核心,是引领幼儿园开展安全教育的方向标,也是指导和规范幼儿教师在安全教育中的具体实践方向。从幼儿教师实践角度考虑,其构建主要包括以幼儿为本、以敬畏幼儿生命至上为安全的教育理念;以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和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安全教育的基点;以生命性、生活性、渗透性和动态性为基本原则;以对直接与间接经验习得、预设的教学、实践演练方法等在意识范畴上的认同为目标。从幼儿身心发展角度考虑,其构建是幼儿在获得自我保护意识的基础上,去关注和尊重他人的生命安全甚至保护他人的意识或行为。如果园内安全教育核心价值规范文化不能发挥自身的认同与涵化功能,那么何谈开展适宜的安全教育?而且该目标定位切勿过高或过低,否则幼儿教师很难开展安全教育实践活动,造成幼儿不能形成安全的意识、能力、态度。

(二)内容选择:生成基于各要素间动态性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有准备的幼儿园安全教育环境是由一切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要素所构成。幼儿园安全教育物质环境创设目标的实现,主要取决于幼儿园精神环境创设的情况,如果只重视某一方面,都不能真正实现幼儿园安全教育价值。因此,安全教育要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中,须考虑内容的选择,这是基于对各要素间动态性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考量。幼儿园安全教育物质环境一般可分为日常生活物质环境和自然物质环境两部分。日常生活物质环境源于生活、幼儿园实际、幼儿经验。首先,幼儿园要按照国家安全质量标准和环保要求规划好房舍、设备设施、室内室外空间布局,保证基本空间场地规划达到国家标准。其次,幼儿园及其教师要围绕以家庭范围内的防管制刀具、防电与触碰电器、防烫伤、防误食药品等;以幼儿园范围内的游戏与玩具安全、突发事件处理、防摔伤等;以社会范围内的防拐骗、防侵害、防交通事故、防传染病等三个范围的信息要素作为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对于幼儿园自然物质环境,应涉及防火灾、防溺水等内容。幼儿园安全教育精神环境主要关注情感安全,就幼儿教师来说,要保护好幼儿情绪情感安全;就幼儿而言,围绕勇敢、不过分畏惧、有面对危险的心理准备等品质,学会调控焦虑、害怕与愤怒。

(三)实施开展:强调基于游戏和教学活动的预设,显于生活活动的生成

幼儿园安全教育要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中,还要具有可操作性,即做到基于游戏和教学活动的预设,显于生活活动的生成。“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命题和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早在1989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草案)》中就被明确提出。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难免会发生相应的安全问题,为减少或避免幼儿游戏安全问题的出现,幼儿教师要在游戏活动前加以引导,帮助幼儿建立基本游戏安全常规。“游戏常规是指在学前班集体中开展游戏活动时,对儿童不适宜行为和适宜行为的禁止和允许的经常性规定。”[7]152康德说:“无规则即是无理性。”[8]129在面对安全问题及安全教育中,幼儿教师要强调游戏活动中的安全规则及安全行为,可以让幼儿参与讨论规则制订,发挥幼儿主动性和自觉性;还应就游戏中玩具的安全使用作出交代和指引,帮助其建立和遵守基本的合理的游戏安全常规,形成基本安全规则意识,消除安全隐患。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有安全需要,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9]329,幼儿亦如此。有些安全需要是幼儿未意识到的,幼儿教师可以在集体教学活动中适当地开展与幼儿生活有关的、必要的安全教育活动,如“利用图书、音像等材料对幼儿进行逃生和求救方面的教育”,“定期进行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逃生演习”等。有些安全需要是幼儿意识到的,发生于幼儿生活中的,教师要抓住契机,将幼儿生活中的安全问题作为生成点,进行安全教育,关注幼儿实际需要。如幼儿在园进餐、如厕等生活安全问题。安全教育的组织与实施要在教学和游戏活动中预设,以游戏的方式开展,并且始终围绕幼儿生活及其需要,重点关注安全教育在生活活动的生成。

(四)评价落实:重构从“一元”到“多元”主体与方式的评价体系

幼儿园安全教育评价是对安全教育在幼儿园实施过程及其效果所作出的检验和评估。传统意义上的安全教育“一元”评价主体与方式,是相关教育评价机构或评估人员,通过进园观察、访谈、利用评价工具等方式对幼儿园安全教育实践进行评估,虽试图通过代表大多数意见进行评价,但事实上未能真正反映其他相关主体的价值诉求与需要。“一元”评价往往是评价主体带着“预设”思维去看待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开展情况。而幼儿园安全教育“多元”评价是从多个评估主体、评价方式、评价立场等进行多方位检验和评估。首先,多元评估主体一般涉及评估机构或人员、幼儿教师、幼儿和家长。评估机构和人员对幼儿安全教育及其安全管理做出有效检验;幼儿教师作为安全教育的评估主体,其角色职能也会有所变化,是执行者与引导者、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对自身的安全教育实践活动做出反思与调整,同时也能检验和审视自身的安全教育意识、能力、态度与情感;幼儿作为评估主体并不是强调对幼儿园安全教育效果的分析,而是建立在学习品质培养上,幼儿可以通过亲身参与,去反思和解释其他幼儿的安全行为,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家长作为评估主体可以反映家长的价值诉求和需要,满足不同主体的不同价值立场的需要,也是促进家园合作、家园共育的途径。其次,多元评价方式一般涉及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影响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就是要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基础与条件做出分析,对已有生活经验做出分析,以此找到既存条件与问题,为安全教育准备做好铺垫;过程性评价是就安全教育的目标制订、内容选择、实施开展等实践过程做出分析并调整,使其达成安全教育目标和价值;影响性评价更多关注安全教育开展后,幼儿安全意识、基本安全知识以及自我保护能力是否得到有效改变或提升,幼儿教师的实践活动开展是否有效以及自身安全意识、安全保护技能、对幼儿生命敬畏意识等是否也得到提升。

总而言之,建立健全有效的幼儿园安全教育制度,形成“多元”评价体系,能保证安全教育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有效性。

作者:黄豪 范超 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词典(增订合编本)[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陆小娅,李玲.人有三重生命[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3]丹尼尔•托马斯•普里莫兹克.梅洛—庞蒂[M].关群德,译.北京:中华书局,2003.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杨晓萍.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袁爱玲.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7]丁海东.学前游戏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安全环保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媒体视域;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

新媒体是指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一种媒体传播形式,主要以互联网和移动网络为依托,可利用PC机、平板电脑、手机等智能终端,实现媒体信息的接收和。在新媒体环境下,在传统媒体传播过程中的信息接受者,也可以成为信息或传递者,信息互动性得到明显提升。这也导致原本较为封闭的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系统的开放性不断提升,对学生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等都产生了较大影响。要在新的时代环境下确保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有效的开展,高校必须熟知新媒体特点,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安全教育工作。

一、新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现状

在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广泛应用各类新媒体平台和工具,获取知识、浏览信息、进行网上娱乐和交友等活动。比如,学生使用手机百度接受文章推送,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动态信息,与人进行沟通交流等,都是新媒体应用的常见形式。但是,学生在运用新媒体平台进行交流时,往往存在许多安全隐患:①网络中的不良信息会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②新媒体中的信息具有一定的虚拟性,由于学生的判断能力较弱,常常会对一些虚假信息深信不疑,从而影响学生的思考能力;③很多学生都具有“手机依赖症”,一旦离开手机就会产生慌张、恐惧的心理,不利于身心的健康成长。由此可以看出,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学生的生活和心理都带来了诸多的安全隐患[1]。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而言,新媒体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环境,学生在接受安全教育的同时,也会受到网络思想和文化的影响。一方面,以当前流行的手机游戏为例,由于学生不具有较强的自控能力,所以将很多的时间浪费在游戏上,游戏成瘾的现象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不仅会对学习成绩产生不良的影响,游戏中流露的某些消极价值观还会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养成。类似的现象对学生的学校安全教育工作产生了极大威胁,使安全教育工作难度明显增加。另一方面,学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通过新媒体渠道进行交友、购物时,容易陷入不法分子设下的陷阱,导致钱财被骗,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后果。而目前高职院校的安全教育工作还难以覆盖学生新媒体使用的各个方面,许多都是事后才采取补救措施,难以为学生安全提供保障。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2]。

二、新媒体发展对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提出的要求

(一)对学生安全教育模式提出的要求

高职院校以往的安全教育主要以暴力、诈骗等内容为主,基本不会与网络相关联。但是在新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的安全教育模式发生了明显的转变,逐渐形成全新的工作理念、渠道,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高职院校安全教育改革工作的进展。在这样的环境下,能有效提高高职院校安全教育工作的水平,并形成全新的安全教育模式。在以往安全教育内容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应该加入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对其中的信息进行正确地辨认,避免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不良的影响。例如,网络中不良的信息、游戏活动会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教师就应该通过安全教育,使学生具备抵制诱惑、辨别信息的能力,从而实现安全教育的目的。新媒体发展给高职院校的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新媒体工具可以成为高职院校开展安全教育的新途径,教师可以利用其开放性、交互性强的特点,及时与学生展开沟通,从而提前发现学生思想、行为上存在的问题,将学生的安全隐患消除在初期阶段。所以,高职院校应该结合新媒体时代的要求,加快对学生安全教育模式的改革工作,并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3]。

(二)对学生安全教育内容提出的要求

传统的高职院校安全教育教导学生如何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遇到歹徒时如何与其周旋,降低自身所受的伤害。也教导学生如何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小心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主要是教导学生身体健康、物理层面上的安全保护措施。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受到的安全威胁首先体现在精神层面。在开放的媒体环境下,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发表言论,由此形成了许多网络亚文化,甚至出现一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的观点和理念。再加上学生本身缺乏是非分辨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喜欢追随新思潮、体验新生活,容易在网络媒体环境下迷失方向。甚至被反动组织、邪教组织等利用,做出危害自己和其他同学人身安全的举动。因此,学校必须尽快对学生安全教育内容做出调整,拓宽安全教育内容的涵盖面。

(三)对学生安全教育时效性提出的要求

在传统的高职院校安全教育模式下,学生安全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授课、专题知识讲座、安全活动周、校园文化宣传等途径开展,形式较为固定,而且时效性较差。这种按部就班的安全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实际需求。在网络媒体上刻意散播不良信息、企图危害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的不法分子,不会等待学校开展安全教育、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之后再行动。因此,必须将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常态化,将其纳入日常工作范畴,并通过创新开展安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及时了解学生的安全状态,对其做出有效地引导和帮助,使学生能够主动远离网络媒体上的安全风险,不断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4]。

三、新媒体视域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加快落实新媒体安全立法工作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为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力度和成效,首先应从立法工作着手,通过加快落实新媒体安全立法工作,营造良好的网络媒体环境。同时,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面临的安全风险不仅源于隐藏于网络中的不法分子,也可能来自学生自身。近年来关于校园生活的报道,时常可以见到校园暴力、网络语言暴力,造成学生抑郁或采取极端行为的事件。新媒体已经成为学生自由发表言论的重要载体,但这种“自由”需要有限度,不只是停留在道德层面上的限度,而应落实在法律条文中,对那些恶意中伤他人、捏造事实或煽动舆论影响他人名誉的行为,必须在法律上予以惩治。通过落实安全立法工作,可提高学生对规范自身网络言行的重视,同时也可形成一定的威慑力,从而营造一个更加良好的网络媒体环境。

(二)创新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体系

新媒体环境对高职院校的安全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安全教育工作者必须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能力,能够在网络媒体环境下,独立开展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给予学生及时的引导和帮助。在此基础上,对高职院校的安全教育体系做出适应性调整,可以为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组织保障。具体应在传统教育体系中,加入网络媒体监督工作小组,对网络媒体环境进行监管,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对其进行处理,从而避免网络媒体中的负面内容对学生产生更严重的伤害。此外,应成立心理疏导小组和安全用网专业指导小组,从心理、技术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在完善的安全教育体系下,系统化地开展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从而对来自网络媒体的安全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三)搭建新媒体安全教育平台

在新媒体环境下,要提升高职学校安全教育成效,就要充分利用新的媒体工具,组建校园安全教育平台,依靠平台开展安全教育宣传工作,基于数据对安全教育成效进行评价和分析。在此方面,当下流行的微信、微博、QQ、贴吧等新媒体平台,都可以作为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应根据每种新媒体平台信息传播的特点,最大化地发挥其应用优势。比如,微博采取的是一对多的信息模式,学校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开通校园官方微博,发表学校安全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或安全教育的最新通知、要求。再比如,学校安全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微信的点对点实时通信功能,为学生开展一对一安全教育,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其提高自我安全保护意识。此外,应实现线上安全教育资源、活动与线下教育资源、活动的整合,让学生也参与到安全教育宣传过程中,扩大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覆盖范围。

(四)丰富和拓展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

在新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更加广泛,除传统安全教育内容外,应加强法制教育和网络安全教育,规范学生的新媒体使用行为,让学生在制度框架下,更好地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在此方面,学校可密集性地开展网络安全主题教育,结合新闻媒体上报道的真实案例,启发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网络言行可能对他人造成的影响。同时让学生意识到网络媒体环境并不安全,通过详细列举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帮助学生提高应对能力。比如,在网络购物和支付过程中,不法分子可能篡改网页,加入含有木马病毒的链接,学生在其页面上提供个人信息和网银信息,可能导致个人账户被盗。通过开展类似的主题教育活动,可有效提升学生的风险识别能力,并养成其在正规网站浏览和消费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