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技术创新能力

高技术创新能力

高技术创新能力

高技术创新能力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

高新技术企业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础,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国家竞争力的生力军。为贯彻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2008年4月联合颁布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及《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随后,又了相关的《工作指引》,以企业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新的、完整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这标志着20世纪90年代出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完成了历史使命,一个新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时代正在到来。

1 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

新办法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全新定义,即“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注册一年以上的居民企业”。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从以产品为核心转变为以自主研发为核心,仅进行高新技术产品生产加工的企业,将不再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与原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相比,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作了调整,部分指标有所提高。①新办法将技术领域从11大类缩小为8大类,并要求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新加入的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体现了中国产业升级的发展趋势,高技术服务业的加入则符合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信息技术、生物科学、新材料、环境和能源仍然是未来发展方向。②新办法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用做了更加具体的规定,研究开发活动的内容为获得科学技术(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或产品(服务),并考虑到不同规模企业的发展现状,将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进行了适度调整,确定了3%(销售额2亿元以上)、4%(销售额5000万元到2亿元)和6%(销售额5000万元以下)的不同研发投入强度要求。③新办法规定企业当年全体职工中要有30%以上的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以及10%以上的研发人员;并将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比例从40%提高到60%。④新的认定条件客观性更高,对研究开发组织管理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自主知识产权数量,以及销售和总资产成长性等一系列重要指标做出了明确要求。⑤新办法改变了过去只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才能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办法,取消了地域界限,不分区内区外,对全国高新技术企业实行统一认定,共同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实现了由区域政策向产业政策的转移。

只有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特征并同时达到各项认定指标要求的企业才有条件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更加科学合理,有利于企业的成长和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许多省市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各省市自己的具体标准。江苏省另外规定了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经营规模要求:高新区内企业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高新区外企业年销售收入3 000万元以上,孵化器内企业年销售收入300万元以上。

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在分析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现状和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提出持续提升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2江苏省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

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有15547家企业通过了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评审认定,其中江苏省1368家,占比8.8%,位居全国第5。统计结果显示,按新办法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经济效益、自主创新能力、总体成长性均高于以前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体现出新时期高新技术企业具备的良好素质。

根据2008年江苏省科技厅火炬统计年鉴数据,对2008年江苏省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分析,因其整体规模大,总收入共计6524.12亿元,其中56.88%的企业总收入超过亿元,总收入占比95.88%;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活跃,从业人员中有12.54%从事研发活动,研发经费支出总额达到155.49亿元,73.8%的企业拥有自己的研发机构;新办法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幅度加大,2008年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户均享受减免税总额442万元,其中所得税减免273万元,远高出原高新技术企业(2007年为265万元、140万元);纵观2004―2008年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可以看出,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总体经济效益好,户均产出能力显著提高,具体数据见表1。

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地区分布和行业分布不够平衡。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集中在苏南地区,其中苏州、无锡、南京、常州、镇江5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共计占全省总数的81%,其工业总产值占全部的79%;从行业结构来看,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主要分布在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和电子与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所占比例达到74%,其工业总产值占全部的70%,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目前产品产值比重还较低。

3 江苏省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分析

在国家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中,企业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建设创新型国家,需着力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2008年,江苏省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具有更强的研发和创新能力,已确立了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3.1 人力资源投入情况

人才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拥有高新技术人才就掌握了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主动权。2008年,江苏省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员中,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人员1.59万人,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为2.38%,学历层次相对提高。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达到16.78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25.13%,其中37.63%为科学家和工程师,26.4%有高中级技术职称;科技活动人员中有一半的人员从事R&D活动,R&D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首次突破10%,达到了12.54%。高层次人才和从事科技活动的专业人才为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提供了重要保障。

3.2 财力资源投入情况

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活动经费仍然以自筹资金为主。2008年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共

筹集科技活动经费总额为309.48亿元,其中企业自筹85.1%,从政府部门筹集4.29%,金融机构贷款9.17%。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大大加强了新产品开发的经费投入,企业内部开展科技活动经费支出271.37亿元中,新产品开发经费占比上升到77.12%。从户均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和R&D经费支出可以看出,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平均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增加,见图1。

3.3 科技活动开展情况

1008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共建研发机构1535个,研发机构科技活动人员士硕士比例高达10.41%。研发机构内部开展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56.42亿元,其中R&D经费支出94.43亿元,占比60.37%。共开展科技活动项目14219项,其中新产品开发项目7628项,R&D项目6490项,各占总量的53.65%、45.64%,新产品开发项目比例逐年增加。可见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内部研发提升了自身科技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水平也不断提高。

3.4 高新技术和新产品产出情况

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依靠技术创新,技术收入和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都大幅增长,2008年户均收入分别达到387万元、33056万元,在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中有71.72%来自出口创汇收入。随着新产品研发投入的加强,新产品产出能力也相应提升,2008年户均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和出口创汇分别为17 272万元、4425万美元。

3.5 科技成果产出情况

2008年,全省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注册商标1302件,其中欧美日注册商标为400件,远高于往年水平。拥有发明专利4877件,当年申请专利9598件,授权专利5824件,专利授权率达到60.68%。在申请的专利中,发明专利所占比重在逐年快速上升,但授权的发明专利并没有保持同步增长,因此发明专利的授权率较以前有所下降,为32%。

4 持续推进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区域均衡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差距

2008年,苏南地区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占比79.52%,而苏中和苏北地区仅占20.48%。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苏南地区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苏中、苏北地区相对落后,南北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差距大成为江苏省创新型省份建设的突出问题。因此,加快苏中、苏北发展步伐,缩小差异,是江苏省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重要任务。同时相对于苏南地区,苏中和苏北资源更丰富,但经济总量却不高,说明苏中和苏北地区发展的潜力大。苏中和苏北地区应借鉴苏南经验,加快科技创新,继续推动医药和新材料制造业等支柱产业的发展,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科技创新道路。政府也要提供规范的市场竞争约束,提供机会均等的竞争环境,协调企业之间、企业与高校院所之间、企业与中介之间、区域内与区域外的关系,促进苏中、苏北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发展。

4.2 加大R&D经费投入强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国际上普遍认为,R&D投入强度达到2%,企业可勉强维持,达到5%以上才具有市场竞争力。虽然2008年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相比以往已经加强研发经费的投入,但投入强度仍没达到国际竞争力水平。因此企业要有计划、有目标地加大R&D经费投入,进一步改善科研条件,对一些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实行倾斜政策;引导企业自身增加对市场竞争能力强的高新技术产品研究项目,特别是技术核心项目的投入。同时加强资本市场化运作,形成以政府投资为引导、企业投资为主体、银行金融信贷为支撑,跨地区、跨国家合作等多元化高新技术投入体系。

4.3 合理引进技术,重视消化吸收再创新

技术引进是发展中国家提高技术能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必由之路,但长期以来江苏省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创新不够,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相脱节,重“引进”轻“消化”。在国外的技术引进中,通常引进1美元的技术,要花2~5美元的投资来进行消化吸收。虽然近年来江苏省消化吸收经费占技术引进经费的比重有所增加,2008年达到75%,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这一比例仍然很低。因此,在今后的技术引进工作中应吸取经验和教训,提高引进质量,调整引进结构,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完善配套政策,促进和保障引进技术沿着“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扩散”的轨迹良性发展。

4.4 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江苏省拥有高等院校120所,包括重大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基础设施320所,但产学研结合仍然不够紧密。2008年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中,与高校院所合作研发的经费只占3.35%,并没有充分利用江苏省科教资源。因此有必要从体制机制上不断探索有效途径,深入推进产学研结合,真正把全省科教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同时,江苏省科研成果多,转化和产业化的任务艰巨,需要进一步健全并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快繁荣技术市场,全面推行技术成果挂牌转让,建立高效的技术转移通道,加速推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

高技术创新能力范文第2篇

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教学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越来越重要。信息技术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科目之一,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才能取得高效率的教学效果,以便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任务是一项需要长期探讨的问题。因此,本文结合实际,对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促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发展的同时,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 建议

高中教学作为我国教育教学阶段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益突出。高中学生不同于其他阶段的学生,其自制力不断增强,对于事物也已经有一定程度的认识,记忆也从被动向主动发展,高中的思维特点也有别于其他阶段的学生,高中生的思维形成了抽象与具体的统一发展,且想象力丰富。但是在情感特征上比较冲动,有较为强烈的自我意识。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抓住高中生这一阶段特征进行教学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创新能力指的是人在已知信息的条件下,通过自身条件和努力,创造出具有改革性或者独创性的新产品、新方法、新设想的能力。所以学生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培养的主要能力有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2014年,学者宋素燕在《研究性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应用研究》一文中做过关于高中信息技术中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调研,其结果表明有一半以上的高中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喜欢进行创新性学习,其中有20%的学生缺乏创新性学习的基础。而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也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实际的效果不佳。

二、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建议

目前,我国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有基础性、综合性、人文性、时代性等特征。也就是说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同时要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勇于交流与探讨,敢于创新。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在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下有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抓住信息技术课程的特征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目前,信息技术教学大都是在网络状态下进行的,因此教师要有效地利用计算机这一教材,让学生通过网络主动学习,在网络条件下去获取有益的学习知识。这不仅是对学生学习范围的扩充,同时也是学生信息技术实践的有效途径。其次,鼓励学生提问与质疑,以此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信息技术本身学科知识比较广泛和精神,而高中信息技术仍然属于基础性的信息技术知识,所以学生学习空间巨大。教师应鼓励学生发问与质疑,让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逐渐脱离出来。教师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且因材施教,使学生敢于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只有充满提问的课堂,其教学才能够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专业性以及学生的主动性,学生也只有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才能激发创新能力,才能培养出强烈的创新意识。再者,积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只有在积极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才能集思广益,对于知识有着不同的看法。换而言之,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和交流,能够发现出新事物,即创新点。高中学生接触的信息技术并不是非常精神的知识,因此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研究空间巨大,只有在每个学生充分发挥特长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创新的想法,使学生的思维不再受到局限,同时在这种不断尝试成功的经验中,逐渐形成一种敢于创新的精神。学生占据了课堂的主导地位,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融入多方面的教学技术。最后,信息技术教学中注重对于学生学习的指导与评价。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并不完善,因此常常开展的是研究性学习,也可以说是鼓励学生创新的一种重要学习方法。那么在创新性的学习方法中,教师虽然把主体地位交给了学生,但是其辅助作用仍然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教师不能做课堂教学的旁观者,而是要做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的指导者、评价者。在学生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当中,时常会遇到无从下手的问题,使学习过程处于滞缓状态,因此教师要对这种情况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帮助,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学方法,全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提升。也就是说,教师作为引导者和辅助者,应该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教师作为评价者,应该评价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对学生做出积极的评价,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增长自信,从而创新学习方法。

三、结束语

信息技术教学在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视的。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教学效率达到高效的结合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采取高效率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与要求。

作者:宋小霞 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大江中学

参考文献:

高技术创新能力范文第3篇

1当前水利技术管理工作发展现状

1.1水利技术发展新动态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水利发展是我社会生产及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三大产业中都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农业发展中的地位,理应在农业发展中得到高的重视,但就目前来说很多农业发展领域中人们对水利技术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主要体现在水利技术发展新动态没有得到人的时时关注。这导致用于农业发展的水利技术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更新,进而导致水利技术在农业中的作用发挥越来越少,甚至有的地区直接忽视。农田水利技术的应用,致使农业生产力难以提高。有部分地区虽然对水利技术发展新动态给予了重视,也对水利技术进行了创新,但在水利技术操作方面还不熟练,导致水资源被污染,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人们的健康生活。

1.2城市化发展给水利技术管理带来了负作用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推动下提高,使城市化建设力度越来越大,相应的现代化水平也越来越高,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城市化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水资源污染、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空气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从长远来看是非常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发展及健康可持续发展,尤其是水资源的污染及浪费问题。水资源污染及浪费无疑是增加了水利管理难度,这给水利技术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即副作用,故城市化发展给水利技术管理带来了负作用。

1.3水利管理相关法规制度还不够完善

我国水利技术虽然已经随着经济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不断得到了完善与革新,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良好效果,并且也建立起来了相应的水利管理体系,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水利事业进步,为人们的水资源利用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关于水利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制度仍然还不够完善,导致水利管理工作得到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不利于水利技术深化创新及水利管理能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利工程的应用价值,给水利事业发展与进步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2水利技术的创新及应用分析

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使人们对水利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已经不仅仅要求水利技术要具有自动化功能,还要求水利技术具有信息智能化功能,能够在水利工程应用中发挥智能管理作用,使水利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管理,进而提高水利管理能力。现时代水利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信息电子技术在水利技术中的应用,使水利技术进入了改革阶段,如可以利用GIS技术来提高水利信息准确性,使水利技术应用过程中能够及时有效的了解更多信息,为水利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也为相关领导人的决策提供帮助,更能够为个人灾害提供预防参考,以做好灾害前的准备工作。实现信息化后的水利技术多数都被应用于水利工程防汛预案的制定,因为信息化手段能够有效提高水利工程洪水预警的准确性,并且能够根据洪水预警将防洪量准确的计算出来,以便于洪水及暴雨来临之前做好防洪准备,从而减少因洪水导致的经济损失。就目前来说水利技术创新过程中除了应用到了GIS技术以外,还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应用到了RTK技术,RTK技术实质上就是实时动态系统,将之与计算机结合使用,并利用动态测量方法和静态测量方法,就能够将所计算出来参数精准度提高,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RTK技术与GPS技术相比,数据测量的精准度更高,可精准到厘米级,并且RTK技术还能够提供实时反馈信息及准确反馈信息服务,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已经在水利工程建设及水利技术创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水利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3水利技术与水利管理能力的关系分析

①水利技术与水利管理是相互相应、相互依存和相辅相成的关系,即在水利事业发展中水利技术与水利管理能力的同步的,对水利事业发展的影响也一样;②水利技术创新与水利管理能力提高均是促进水利事业的关键,是水利事业发展的两个方面,即创新水利技术、提高水利管理能力均能促进水利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③水利技术是水利管理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深化水利技术创新能够促进水利管理能力提高。

4深化水利技术创新提高水利管理能力的具体措施

4.1积极引进新的生产技术

①加大对农村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以更新农村水利建设备和技术,进而满足工农业发展需求,推动农业发展;②要引进新了化肥及农药生产技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造成的水资源污染,因为化肥和农药中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故需要引进先进的化肥及农药生产技术,降低化学物质排放,从而保护水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最终推动水利事业长远性发展。

4.2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及污水处理系统

具体完善措施见表1。例如,某市区在5月出现了暴雨天气,因排水设施不完善,导致道路上的积水未能及时排出,致使道路堵塞和交通事故的发生,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很多不便。对此,在6月,当地某水利公司在政府的资金支持下,对该城市的道路排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和低下排水系统进行了改进,使该城市在污水处理能力、水资源质量及水利管理能力均得到了有效提高(见图2)。

4.3强化水利管理

4.3.1强化水利组织管理

①水利管理应该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一套完善的水利管理体系,做到有法可依;②建立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水利管理队伍,水利管理人员按照管理制度,对日常的水利工作进行管理,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分部门进行管理,确保水利事业的顺利发展。

4.3.2强化水利技术管理

将RTK技术引进水利工作中,因为该技术具有较强的测绘功能,不但可以在水利工作中对地形进行测量,还能进行放样等工作。此外RTK技术还具有定位精度高、数据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等优势,能够有效减少水利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5结语

不管在那个国家,水利都是国家生产力、经济及城市化发展的命脉,故成为世界各个国家最关注的问题。水利工程建设是一共周期长、施工要求高、施工成本高的过程,所以不管是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还是水利工程建设成本管理等,难度都非常大,也就是水利管理难度非常大,这就要求水利管理人员必须具备高的水利管理能力。而深化水利技术创新则是提高水利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上文就目前的水利技术管理工作发展现状,简要分析了水利技术创新提高水利管理能力。

作者:梁侠 单位:阳江市市区水库管护中心

参考文献

[1]徐树铨.深化水利技术创新提高水利管理能力[J].水利水电技术,2014,45(12):20~21.

[2]王兴伟.深化水利技术发展提高水利管理能力[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5):205.

高技术创新能力范文第4篇

关键词:SWOT 中原电气谷 科技创新能力

一、中原电气谷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

中原电气谷〔Central Plain Electronic Valley(CPEV)〕核心区位于许昌至长葛集群经济产业带,是以电力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的省级重点产业集聚区,包括风力发电、继电保护自动化、民用机电生产、核电控制设备产业等。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是指技术密集、人才密集、资金密集,建立在最新科学技术成就之上的,以知识为基础、科技人员为主体的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和开发的企业。

目前,区域内拥有许继集团、森源电器、阳光电缆、西继电梯、爱迪德电力设备公司等50多家规模以上的电力装备制造企业,是我国最大的电力二次设备和高压开关研发制造基地。目前,该区域企业生产的电力二次设备在国内市场上占有率达到20%,综合实力居国内同行业第一位。

区域内电力装备行业拥有两个部级企业技术中心,一个博士后工作站和两个电气研究所,与德国西门子、日本东芝、法国施耐德等世界著名电气企业保持着长期技术合作关系。许继集团累计申请国家专利107项,已获授权57项;森源电气累计申请专利259项,已获授权160项,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

尽管中原电气谷在科技创新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然而与把中原电气谷打造成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聚集区的目标还具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区内创新意识不强导致的创新动力不足;区内创新成果不足导致的核心竞争力不强;区内创新体系建设不完善导致的创新能力培育的可持续能力不强等。要想把中原电气谷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创新型产业集聚区,以上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

二、中原电气谷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企业内部分析方法,即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进而制定出能够使自身条件和所处环境相适应的企业发展战略,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内部优势和外部机会,同时把企业劣势和环境威胁的影响程度降至最低。

(一)优势(Strength)

1、产业基础优势

许昌市是我国重要的输变电装备生产基地。近年来,通过积极扩大开放,着力加强自主创新,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输变电行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具备了加速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目前,区域内拥有许继集团、森源电气、阳光电缆、西继电梯、爱迪德电力设备公司等50多家规模以上电力装备制造企业,是我国最大的电力二次设备和高压开关研发制造基地,电力二次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20%以上,综合实力居国内行业第1位。40.5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6%,居国内行业第2位;12kV真空断路器、隔离开关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3.02%和26.06%,居国内行业第7位和第1位。

2、技术优势

许昌市电力装备行业拥有2个部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企业博士后工作站,2个部级检验中心和2个电气研究所,与德国西门子、日本东芝、法国施耐德等世界著名电气企业保持着长期技术合作关系。许继集团累计申请国家专利107项,已获授权的达57项;森源集团累计申请专利259项,已获授权的达160项,在全国同行业名列前茅,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DPS―2000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KYNS80―40.5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VS系列真空断路器、GN系列隔离开关。

3、人才支撑优势

现有从事输变电装备的专业技术人员6000多人,其中硕士以上高级技术人员200多人,博士60多人,博士后10余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6人,具有国家突出贡献专家30人左右,省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学术带头人20多人,形成了实力雄厚、独具特色的完备技术人才体系,是国内输变电专业人才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

4、区位优势

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心位置,有“中原之中”之称。电气谷环500公里范围涉及7个省,总人口4.8亿,是我国能源和电网建设的重点区域。电气谷核心区位于许昌――长葛产业带,与京广铁路、禹郸地方铁路、京珠高速、京深、徐西国道相邻,许郑快速通道和规划建设的京广客运专线在此经过,交通运输十分便利。

5、产业集聚优势

中原电气谷内产业配套能力强,区域内具备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控制保护和换流阀、750kV交流输变电控制保护、220kV及以下变压器、中低压开关成套设备及元器件、电能质量等产品研发和制造技术,产品覆盖电力系统输变电、配电和用电的各个环节,横跨一次及二次装备、交流及直流装备领域,是中国输变电装备行业中品种最多、规格最全、综合成套能力最强的产业聚集区,具有电网建设工程的总承包能力。

(二)劣势(Weakness)

1、人才结构有待完善,创新动力不足

创新的载体是高素质的科技型人才。中原电气谷人才结构不太合理,尤其是缺少高层次人才。就创新成果而言,企业人才的创新需求不旺、创新动力不足,企业文化中的创新意识不足,企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2、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高

在后金融风暴国际背景下,政府为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信贷规模收紧,导致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高。

3、法律保障劣势

新兴的产业集聚区发展迅速,尽管先后出台了各项法规,但对产业集聚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的立法还不完善,这样抑制了产业集聚区内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

(三)机会(Opportunity)

电力装备制造业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今后一个时期,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电力消费呈加速增长态势,电网建设将进入持续高速增长期,为电力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1、市场空间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为电力装备工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时期,在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拉动下,电力先行策略仍将长期实行,电力弹性系数中长期水平将维持在1.0以上。根据我国“十一五”电网规划及2020年远景报告,仅“十一五”期间,国家就投资1.36万亿元,新增33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6万公里、变电容量3亿千伏安。因此,在未来较长一个时期,为保证电力输送和分配需要,我国电网建设将加速推进,电力装备制造业面临难得的发展契机。

2、政策环境

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水平,特别是高效清洁发电和输变电装备。《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重点开发安全可靠的先进电力输配技术,实现大容量、远距离、高效率的电力输配。《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将特高压输电关键设备研究作为重点扶持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把中部地区建成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为电力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四)威胁(Threat)

1、科技创新的风险较高

从创新技术的获取并形成样品到创新产品的维护,这一系列过程都存有较大的风险。自主创新较之模仿创新具有更大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以及资金风险。由于技术的不确定、市场范围的不确定、顾客需求的不确定,还有新产品竞争优势的不确定,产品被接受时间的不确定、资金是否会断裂以及其他不确定因素,创新都有可能导致失败。

2、竞争格局的改变

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在产业链上各企业间要保持高度的协作和融合,只有掌握其关键环节的核心技术,才能保证产业链的竞争优势。而中原电气谷内企业集聚效应的发挥还需要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协同管理水平的提高。

3、全球经济发展不景气

目前,全球经济正经历着一个低速发展的时期,行业市场也步入了低谷。如何尽快走出的困境,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

三、提升中原电气谷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策略

综上分析,可将中原电气谷高新技术企业所具有的内部优势和劣势、所面临的外部机遇和威胁构造成SWOT矩阵,并依据“发挥优势因素、克服劣势因素、把握机遇因素、化解威胁因素”的原则,制定相应的创新发展策略。

SO策略:充分利用中原腹地辐射八方的区域优势,借助成熟的产业集群,在政策的引导下,打造自己的创新团队,实现向自主技术和自有品牌的飞跃;WO策略:利用不断完善的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不断增加中原电气谷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投入和改善企业内部的创新环境,引进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和先进的技术,与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以及主导产业企业形成经常性互动,获取有关技术信息、享受技术外溢效应,增加企业活力;ST策略:调动包括政府、企业在内的多方力量,不断完善以产业聚集区内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为企业的科技创新行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有效的保障机制;WT策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策略,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把握市场机遇;更新管理理念,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提高企业员工素质,不断培养自主创新精神、强化自主创新意识。

四、结语

利用SWOT定性分析了中原电气谷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形,明确了重点发展方向。但是由于企业所处行业及发展时期的不同,自身条件和受外部环境影响程度的不同,本文认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应在考虑以上因素的基础上,再结合彼此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开拓、把握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机遇,减少环境变化所引起的冲击,为科技创新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

参考文献:

①迈克尔.波特著.竞争战略[M].华夏出版社,1997

②王丽洁. 自主创新使许继集团插上腾飞的翅膀[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2)

③王纪年. 许继创新岗位职业化,创出六个世界第一[J].电器工业,2009(03)

④冯志卿. 许继电气 如何战胜跨国公司[J]. 中国投资,2007(09)

⑤孙岚,纪建悦,张志亮.LG自主创新SWOT[J]. 科学管理研究,2007(02)

高技术创新能力范文第5篇

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做法和认识。

一、发挥多媒体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联系,只有在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下,学生方能主动参与,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利用新知与旧知、已知与未知时刻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造成冲突这一矛盾冲突精心设疑,创设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诱发学生思维动机的问题情境。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渴望探究新知的良好心理状态,从而主动投入学习,产生创新意识。而现代教育教学技术集音、像、动画于一体,生动形象,在吸引学生的注意与创设教学情景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辅助教学,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发潜力,培养创新能力。“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而“好奇”是学生的天性。

二、发挥多媒体动态感,展现知识形成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绝不能让学生感到只是枯燥无味的数字,因为小学生有意注意维持时间短,思维又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为此,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手段,把要解决的问题直观地、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这样才能丰富学生表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时,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把静、动、画结合起来,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以直观生动展示图形的变化过程,不仅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使学生学得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让学生逐步了解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在教学“角的概念”时,应用了自制的课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用不同颜色从这一亮点作出两条射线,同时闪烁着这个亮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角是怎样形成的。再分别闪烁出亮点和两条射线,使学生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又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移动,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种角,使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通过这样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化静为动,既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又使学生充分感知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升华。

三、发挥多媒体直观性,突破教学重难点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而现代教育技术既能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象,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又能伴随着图象的变化、动听的音乐,诱发愉快的学习情绪,发展思维能力。如教学“三步应用题”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将应用题中用文字表述的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为可视图形――线段图,并创设了按题意配制的活动物景。通过“变色”、“闪烁”、“移动”等手段来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刺激学生注意,寻找数量关系,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启迪思维。

四、发挥多媒体灵活性,发散学生思维

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又是运用知识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它需要有坡度、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而现行教材中的习题大多数条件齐备,问题完整,结论单一,导致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知”的层次,不能达到“活”的层次。这样学生的思维不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达不到增强。

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利用课件出示所要练习的题目,进行开放练习,既方便又节省书写时间;既提高了练习的效率,又发散了学生思维。如:在练习设计时我们可以隐藏条件或多提条件,促使学生思维。如“长方形周长”教学后,我设计了一道隐藏条件的练习题:一张长方形纸长3分米,在它上面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余部分的周长是多少分米?学生解答时必须跳出“长方形周长=(长+宽)×2”这个框架,根据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转换才能解答。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相关期刊更多

电击高手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海洋局

高技术通讯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高教与经济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浙江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