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诚实与信任作文

诚实与信任作文

诚实与信任作文

诚实与信任作文范文第1篇

一、国内外关于社会诚信的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评述

关于信任的社会学研究,最早开始于齐美尔(Georg Simmel)。齐美尔从信任视角对货币这种制度化象征物做出深刻分析,重点阐释了信任的重要性及社会秩序功能,认为信任是“社会中最重要的综合力量之一”、是维系社会存在的基础。马克思?韦伯(Max Weber)则从信任这一重要资本主义伦理视角分析了其对资本主义产生的重要意义。迪尔凯姆(Emile Durkheim)认为信任来自家庭和血缘关系,信任保证了婚姻关系的产生和稳定,信任更容易建立。评价:古典社会学家对信任的研究为其后研究起到了奠基础、搭框架、提供概念工具等作用,但存在着过于追求宏观理论的兴趣趋势、忽略了微观实证研究、研究方法上为单纯的定性研究等不足。

五六十年代,美国学者帕森斯(Talcott Parsons)将信任视为约定(交换的一种代表性媒介)的一种结果,而彼得?布劳(Peter Blau)则把信任描述为稳定社会关系的基本因素。两者可谓是对信任的社会学理论研究的继承和发展。70年代后,社会学对信任的研究逐渐多起来。

此外,美国学者詹姆斯-科尔曼(James.Coleman)在《社会理论的基础》中将信任视为社会资本的一种形式,并用理性选择主义视角去解读信任的产生与扩展。评价:以上研究重拾信任研究并将其推向深入,概念工具与理论视角的丰富以及将信任视为社会制度与文化规范的产物,并将之与制度或伦理相联系起来进行文化比较研究,这为国内学界对信任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广阔思路和视角,也为本土化研究和反思提供了探讨对象。

(二)国内研究评述

国内社会学从90年代才开始展开对信任问题的研究。其学理探讨围绕着当代中国信任缺失、信任度下降等问题展开。很多学者肯定了信任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及其当代价值。学者们或通过理论考察(张静,1997;潘敏,2007),或通过个案访谈(薛天山,2002),或通过大型社会调查(刘爱玉、刘明利,2012)进行研究。有的学者从现代生物学的视角来研究信任(郑也夫,2006),对信任问题进行了独到的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有的学者从中、日、美三国的角度进行了对比研究(王飞雪、山岸俊男,2002),有的学者则专门研究中国人的信任结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李伟民、梁玉成,2002),有的学者探讨了信任的建立与发生机制(彭泗清,1999),有的学者从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杀熟现象进行微观层面的分析(郑也夫,2006),还有的学者从社会转型期对信任类型进行分析与预测(张禹青,2012),等等。

研究方向与内容。1.研究方向集中在组织社会学、政治社会学与经济社会学等分支。如《关系与信任:中国乡村民间组织实证研究》(2004)、《基层政治信任与社区自治组织的成长:遥远的草根民主》(2010)、《社会资本与公民文化的成长―公民文化成长与培育中的社会资本因素探析》(2011)、“华人家族企业的关系信任、利益互惠和差序式治理”(杨光飞,2009)。2.关于中国当代社会信任类型的分析及对策建议。梁颖用“历史坐标中的信任理论”概括西方社会学关于信任理论的历史变迁,“习俗型信任”、“契约型信任”和“合作型信任”是其三种表现形态,且三种类型的信任呈现出“同生共存的历史生态和非均衡发展的格局”,并得出“合作型信任乃后工业社会之理想的信任类型,其对发展基层民主和促进社区良好治理均存有迫切性,至关重要”的结论(梁颖,2011)。“关系信任”与“普遍信任”是另外一对描述信任类型的术语,陈福平通过定量分析着重探讨了市场经济、社会参与同这两种信任类型的关系(陈福平,2012年)。3.信任的建立机制。有的认为信任从传统文化、习俗、宗教中产生,有的认为信任可以通过理性的算计来获得,也有这两种观点的碰撞与融合(郑也夫,2006)。从另一个社会与个人视角来说,有的认为信任与个人因素的关系多,有的认为信任与社会因素多一些(彭泗清,1999)。4.对信任研究所嵌入的中西方学术传统差异的反思与新诉求。反思:翟学伟认为,“西方社会科学把有关‘信’的现象和问题分别放在不同的领域中去研究,这主要源于其部分组成整体以及整体需要分解的探究路径”,而中国研究思维关注重点是部分与整体间的联系。新诉求:“从连续体的角度来重新定义诚信、信任和信用”,重点关注“人与制度的博弈以及转换的问题”,这才是符合国人思维实际的解决问题之出发点(翟学伟,2011)。

研究不足。一是基本概念不清,尤其是诚信与信任的概念有必要厘定清楚,可惜的是,这一问题似乎太过基础而少有学者问津。二是总体上看,研究内容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特别是对信任的发生机制及信任本质问题还缺乏深刻的研究;一些研究只是在重复外国学者的论述。三是再研究范围上,针对互联网时代下虚拟社会的信任研究不足;对社会诚信研究与地方经济发展关系的后续研究缺乏。

二、“诚信河南”建设的社会学逻辑及其意义

笔者认为,要展开对诚信建设路径的社会学分析,首先要清晰界定诚信、信任等概念,继而在此基础上,系统梳理社会学有关信任研究的理论、剖析信任本质及其产生机理,进而结合河南省情着重探讨“诚信河南”建设的意义、路径、要注意的问题及其体制机制的探索与创新,核心围绕的是如何让诚信河南成为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文化基因。

以一个省份为基础展开诚信建设的研究,其意义至少有这样的两个方面。首先从理论层面看,这一研究力图从社会学视角系统梳理有关信任研究的前沿理论,重点突出社会资本理论、风险社会理论、社会结构与文化比较理论对“诚信河南”建设的启发与指导。其次,从应用层面看,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这标志着新时期诚信建设课题的提出。而《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则从提高提高全民文明素质的角度,强调“大力倡导敬业诚信、创新创业、劳动致富、团结互助的社会风尚”,这又指出了诚信建设的应用价值。但从社会学角度看,诚信建设应用价值的逻辑还在于诚信带来信任,信任带来合作与互惠,其关键在于:一是转变信任类型,以适应转型中的社会结构:从建立在血缘、亲缘关系之上的熟人社会的诚信扩展至带有契约性质的普遍意义上的诚信;二是用制度保障诚信建设:突出个人、企业、政府三个层面的诚信制度建设;三是具体的体制机制保障。因此,这一研究着力从诚信建设对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系统作用与发力机制角度去发掘、深化、拓展理论研究的应用价值。再次,从方法的层面看,这一研究还可以尝试采取社会思想史的研究方法,回顾诚信在20世纪我国的发展状况的同时,系统梳理中原文明中的诚信史,从而为当代社会诚信问题出现提供历史与思想背景。

三、从社会学的视角构建“诚信河南”建设研究的大纲

具体来说,从社会学的视角构建“诚信河南”建设研究的大纲应该包括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研究方法、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等诸多方面。

研究的主要内容。具有可分为七个方面。1.“诚信河南”建设的社会学理论基础:此部分在系统梳理信任研究理论的基础上,重点突出社会资本理论、风险社会理论、社会结构与文化比较理论论对于“诚信河南”建设的启发与指导作用。2.中原文化中的诚信传统、现代价值及其超越:中原文化中的诚信传统;中原文化诚信传统的特点;中原文化诚信传统的现代价值;中原文化诚信传统的超越:诚信类型及其转换的社会背景。3.“诚信河南”建设的社会学意义:“诚信河南”与社会转型;“诚信河南”与风险社会的应对;“诚信河南”与简化复杂环境、拓展社会资本;“诚信河南”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文化基因;“诚信河南”助推企业转型升级、锻造核心竞争力。4.“诚信河南”建设的基础、原则、任务、目标体系及其实现。5.“诚信河南”建设中要注意的几个关系:诚信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诚信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诚信与法制的关系;诚信与个体素质的关系.6.“诚信河南”建设的机制创新:信用监督机制创新;信用自律机制创新;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创新.7.“诚信河南”建设的系统探索:“诚信河南”与政务诚信系统建设;“诚信河南”与商务诚信系统建设;“诚信河南”与社会诚信系统建设;“诚信河南”与司法公信建设

在基本思路上,首先梳理信任研究的专业理论,为理解和剖析“诚信河南”提供理论解读视角。接下来分析中原文化中关于诚信传统及其历史性超越的必然性,从而为“诚信河南”建设提供社会思想史背景。第三部分则重点从专业角度剖析“诚信河南”的重要意义,突出其与社会转型、风险社会、社会资本理论、信任理论以及经济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解决了这些基础性问题之后,第四、第五和第六部分则对“诚信河南”进行了思路设想与制度设计,勾勒出“诚信河南”建设的理想类型。

在研究方法方面,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社会调查法和理论分析法三种方法。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将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诚信河南”的信任研究理论基础的梳理;二是“诚信河南”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阐释与分析;三是如何让诚信体制机制创新确保“诚信河南”建设实效,包括“诚信河南”机制创新、“诚信河南”系统探索;四是如何将社会学理论中有关信任的理论研究与河南诚信实际进行有效联系,即西方学术话语体系与河南实际如何有效衔接;五是如何研究出符合河南实际的诚信机制创新与制度设计。

诚实与信任作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社会重点领域;诚信缺失;诚信建设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2)05—0025—03

当前,我国社会诚信问题不仅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而且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切实解决社会诚信缺失问题,不仅需要在社会层面构建社会诚信体系,还需要在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中,分别把政府诚信、司法诚信、企业诚信、商业诚信、网络诚信、教育诚信、医疗诚信等作为社会诚信建设的重点,并根据所在领域的行业特点,构建起内部诚信体系,以影响和带动社会各行业、各单位加强诚信建设,进而促进社会诚信建设。

一、政府诚信建设

政府是社会的主导力量,是社会的表率。政府是否诚信,对社会各行业、各单位和社会成员乃至整个社会的诚信影响巨大。政府诚信缺失必然导致政府失去公信力,失去人民信任,进而影响社会诚信和社会风气。因此,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建设的关键。然而,政府诚信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有些地方的政府部门中存在着政策多变、不守承诺、随意性大的问题;某些公务员“官本位”思想严重,诚信道德滑坡,服务意识淡薄,价值观念扭曲,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等等,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加强政府诚信建设:一要加强政府公务员的诚信道德教育,引导公务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树立求真务实、维护正义的道德意志和道德情操,忠于职守,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二要加强政治文明建设。政治文明的发展对于推进政府诚信,营造诚信内外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政府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扩大社会成员的政治参与范围,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实行科学民主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行政立法、执法,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三要构建政府诚信体系。健全完善公务员招录、培训、考核、辞退机制,加强对公务员诚信品质的教育和考核,建立健全与诚信行政相配套、操作性强的法规、规章和制度,规范行政行为和办事程序;加强政府内部和社会对政府诚信情况的监督,建立政府诚信投诉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的惩戒机制,通过电子政务和媒体等多种手段,扩大社会成员对政府监督的渠道,对违法失信者予以惩处,对为民务实的先进典型予以表彰和宣传,积极培育政府诚信文化,促进政府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不断提升政府公信力。

二、司法诚信建设

司法是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司法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司法公正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而司法公正的前提是司法人员严格诚实地适用法律,遵循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严格执法,秉公办案,用司法诚信行为树立司法权威,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因此,诚信是司法存在的道德基础,司法诚信是社会诚信制度和规范得以实现的最终保障,是当代社会中最重要的诚信。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

收稿日期:2012—03—29

*基金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中原经济区建设视阈下的社会诚信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2012b275)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国臣,男,河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焦作454003)。

司法人员却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法不责己以及司法腐败现象,个别司法机关缺乏诚信理念,存在着司法越位以及执法不作为和乱作为现象,严重影响了司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加强司法诚信建设:一要提升司法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引导司法人员树立法律至上、司法为民的理念,不断增强政权意识、责任意识,在自己的司法实践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践行“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二要加强司法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把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与司法职业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引导司法人员加强世界观改造和

性锻炼,不断强化自身内在道德良知,养成高度的道德责任感和坚强的道德自制力,坚持以德立身、以德励志、恪尽职守、勤勉尽责,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影响。三要构建司法诚信体系。司法诚信付诸实践,仅有道德要求是不够的,还需要一系列配套的制度体系。要建立健全司法公开机制、执法责任追究机制、司法活动监督制约机制以及司法人员的诚信档案管理机制,规范执法办案流程,严把案件质量关,加强岗位目标考核,严格查处违法违纪的司法人员。

三、企业诚信建设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运用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经济组织。企业诚信体现的是企业与人、与社会、与环境的共同受益与和谐发展,展示的是社会责任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然而,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市场秩序还不完善,一些企业经营者在市场逐利原则的驱使下,制假售假,行骗欺诈,背信弃义,不仅影响企业的形象,而且加剧了社会诚信危机。加强企业诚信建设:一要加强诚信理念教育。企业诚信归根到底是企业经营者和企业员工的诚信道德素质,因此,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培训,使其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和诚信经营意识;企业要教育员工以诚立身,诚信做人,充分发挥员工在维护信誉、塑造企业诚信形象中的作用。二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培育企业诚信文化。企业诚信文化是企业诚信建设的基础和保证。要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教育引导企业经营者与员工建立起诚信关系,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协作、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企业与企业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员工强化主人翁意识,弘扬诚信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努力营造企业诚信的文化氛围。三要构建企业诚信体系。市场经济的逐利原则是企业违背诚信原则的内在驱动力,如果没有相应的约束机制,就会出现诚信缺失现象。因此,企业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企业失信惩戒制度、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制度、企业信用评级制度等,同时督促指导各类企业,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售前、售中、售后质量监控服务体系,健全完善职工诚信道德行为准则和奖励惩处机制,实施企业信用管理,建立企业员工诚信档案,努力构建起企业诚信体系。 信建设

商业的本质是交换。商业,尤其是零售业,通过广泛的商业媒介,时刻在与许许多多的制造商、供货商和消费者保持着密切的利益关系,并有意无意地营造着、传播着这样或那样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气。在现代社会诚信体系中,商业诚信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和灵魂,既是维护市场秩序的基本规范和道德底线,又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无形资产,是社会成员之间、社会组织之间以及社会成员与社会组织之间商务关系得以维护的基本依据。商业面对的消费者,是从事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广大社会成员,商业诚信状况时刻在影响着社会风气,影响着社会文明程度。近年来,商业事务中的合同违约、商业欺诈、假冒伪劣、偷逃税费、债务拖欠、商业贿赂、走私套汇等诚信缺失问题,已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加强商业诚信建设:一要加强商业道德建设。商业价值观取决于从商人员对商业本质及其活动意义的认识,并直接体现在商业活动和服务态度上。因此,要教育引导商业从业人员充分认识到,诚信是商业生命线,诚信是一种责任,在商业活动中讲诚信,既是对他人负责,更是对自己的信誉负责。二要加强行业规范建设,培育商业诚信文化。根据商业活动规模和所有制性质,建立不同的商业行业协会,健全完善行业协会内部的诚信规范和标准,引导协会会员充分履行与消费者的约定义务,守诺践约,抵制各种规避自身义务及各种商业欺诈行为;深入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文明示范街”、“文明商户”等活动,培育商业诚信文化。三要构建商业诚信体系。积极推进各部门信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建立商业活动的法律约束机制、政府监管机制、行业监督机制、商业道德奖惩机制,宣传诚信先进典型,声讨违法违规的不诚信商业行为,逐步建立“守信得益、失信受制”的诚信激励约束机制。

五、网络诚信建设

网络作为一种载体,一种技术支撑,正深刻地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成为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网络社会”。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延伸与发展,是现实社会的一个重要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网络社会已成为广大社会成员学习知识、交流思想、经济交往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但网络社会交往的虚拟性、平等性、开放性以及网络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安全技术的不成熟等,使得网络社会出现了虚假信息,传播、淫秽色情等有害内容和低俗信息,侵犯他人隐私,设置用户消费陷阱,虚假广告,传播网络病毒等诚信缺失的问题,严重损害了互联网的诚信环境,干扰和制约了网络的健康运行和网络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也加重了社会诚信缺失问题。加强网络诚信建设:一是要加强网络诚信道德建设。网络社会诚信问题的根源在于现实社会,因此,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正确网络观和网络诚信教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网络诚信共识,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网络文明之风,强化网络主体对社会的责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恪守道德准则,履行诚信承诺。二是网络经营者要坚持依法诚信办网。网络服务企业要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和行业整体利益,严格遵守诚实守法、公平竞争的原则,始终把社会利益放在首位,教育引导网站从业人员严守职业道德,及时清除网上有害信息,抵制一切有悖于网络诚信、妨碍行业发展的有害信息。三是要构建网络诚信体系。建立健全网络法律法规,为遏制网上失信行为提供法律武器;健全完善网络诚信规范体系和网络诚信行为准则,使网络行为有章可循;建立网络诚信监督和奖惩机制,设定专门机构对上网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规者及时予以处罚;加强网络征信和查询制度建设,为治理网络失信行为提供制度保障;加强行业监督,开设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建立一套便利、管用、有约束力的立体监督机制,营造网络诚信氛围。

六、教育诚信建设

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意识地向受教育者传授人类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活动。教育本身的潜移默化性、示范性,使其求真向善的本质不仅影响受教育者,而且对社会也具有榜样带动作用。教师在教学、科研中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求真求实,就会使学生信其言、亲其行,逐步养成诚实和勤勉的品格;学校管理者在教学管理和后勤服务中,信守承诺,诚信为本,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就会使学生沐浴在一个诚信的文化氛围中。因此,教育诚信关系到为社会输送的人才是否具有诚信品德,关系到社会的整体诚信水平。然而,受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教育乱收费、学术造假、买卖文凭、考试作弊等不诚信行为,严重影响到教育诚信水平。加强教育诚信建设:一要加强廉洁从教文化建设。教育诚信缺失,说到底是教育工作者的价值取向问题。为此,教育系统要加强廉洁从教文化建设,教育、引导教育工作者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对待物质利益,以廉立身,以廉从教,培养优良的师德和教风,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二要营造诚信文化氛围。诚信不仅是做人的根本,更是教育的根本。教育系统要把诚信渗透到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采取切实措施鼓励诚信行为,倡导诚信风尚,弘扬诚信精神,引导教育工作者求真务实,以管理的诚信、服务的诚信、学术的诚信以及对社会成员的诚信承诺,营造诚信文化氛围。三要构建诚信制度保障体系。结合教育工作实际,制定和完善各级各类学校诚信评价体系、教育工作者的信用评估体系和信用档案,使每个教育工作者和学生都拥有自己的信用记录;建立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诚信监督、约束和惩戒机制,对失信行为进行规范、引导、监督、约束和惩戒,促进教育系统的诚信建设。

七、医疗诚信建设

医疗行业作为社会的一个窗口,其诚信水平直接影响着社会诚信水平,其文明程度直接影响着社会文明程度。医护人员在处理医患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医德医风和医疗技术水平,影响着患者对医疗机构的评价,对社会风气的评价,对党和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的评价。如果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尊重病人,方便病人,诚心诚意为病人的健康负责,就会建立起互信互利、良性互动的医患关系。目前在医疗卫生行业出现的以医谋私、以医谋利现象,尤其是一些医护人员追逐红包、拿药物回扣等诚信缺失现象,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医患关系,造成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对政府医疗管理部门以及医院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直接影响到社会诚信。加强医疗诚信建设:一要加强廉洁从医文化建设。医疗行业的特点是公平性和公益性。廉洁从医文化蕴含着

医疗行业的责任与使命以及医疗的精神理念,蕴含着医护人员对病人的责任、对事业的追求等内容。要通过医德医风主题教育,树立先进典型,把廉洁的价值理念贯穿于医疗服务行业的方方面面,形成一种文化氛围,使广大医护人员在医治、教学、研究、预防的医疗工作实践中逐步建立起良好的职业习惯、职业规范和道德准则,廉洁从医,诚信行医,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二要树立诚信医疗经营理念。医疗管理部门和经营管理者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时刻把医疗的公益性、社会成员的满意度作为医疗工作的出发点,使医疗服务行业的价值观念与社会成员的需求保持一致。三要构建医疗诚信体系。医疗服务管理部门要担负起监管责任,采取法制的、行政的和舆论监督的手段,建立行业内部诚信评价体系,引导医疗机构诚信经营、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收费,规范管理和服务,促进医疗机构规范化管理。医疗服务部门要建立健全医护人员诚信档案、医护人员约束和惩戒机制、质量监控机制、纠纷调处机制、医德医风考核制度,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客观公正评价,定期收集患者及家属的意见,把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激励与处罚、治标与治本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医疗诚信建设的实效性。

诚实与信任作文范文第3篇

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流传下来,亘古不变。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济济的深入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然而一个时期以来,我国社会中的诚信确成为了稀有资源,商业中的欺诈,各种考试的作弊,假币充斥,骗人的行为随处可见,扰乱了社会的市场经济秩序,违背了做人的基本原则。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也一度出现危机,受到极大关注,这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加强道德修养,养成诚信的品质,对当代的大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诚信大学生立足社会

诚实守信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道德规范,它以各种形式,历史性的出现的各民族的道德箴言中,出现在各民族的文化的道德要求中,诚实守信是初始性的道德,是道德体系中的母德,一切的道德规范都是在这个基础是建立的,更高的道德是以诚信为基础建立的。

当代的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思想道德品质如何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前途与命运,更关系的社会主义的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诚信包括诚实和守信两个方面,是分而为二,和而为一的道德规范,它出现在各民族的文化要求之中,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诚实就是忠诚老实。《说文解字言都》:“诚,信也。”《增韵清韵》:“诚,无伪也,真也,实也。”它主要是对人处事时的道德准则,这一准则要求人们与人交往时说真话,向别人传递真实信息,不掩盖或歪曲事实真相。诚实作为最古老最原始的道德要求,它和人类相伴而生,人是社会动物,社会性是人的本质。人是在相互依赖和相互联系中生存和发展的,只有人与人之间相互诚实,说真话,传递真实信息,不掩盖歪曲真相,人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人类也才能修养生息,繁衍延续。人的这种本真状态的生存需要在长期的人类进化过程中沉淀、积累、经人类的心理,情感和文化的作用,积淀为一种原初的道德规范。人类历史发展到现在,诚实品质从来是对人的最基本的要求和规范。是否具备诚实品质,已经成为道德社会化完成未完成的标志,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成员在道德上合不合格的最基本标准。

守信是遵守诺言实践自己的诺言。言必信,行必果是中国传统道德中的精华,守信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所谓信,即诚实无欺。在《论语.为政》中,孔子认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鞔,小车无瓤,其何以行之哉?主张与人交往,言而有信。孟子认为:“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为信”(《孟子.尽天下》),自身确实具有善德称为“信”。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信,把信作为立人之本,立政之基,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立。“信”也就成为儒家着重提倡的道德规范之一。

诚实守信是我国传统道德大厦的根基,诚信铸成中华民族道德之魂。统而言之,诚信包含了几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诚实无欺,主要指人的自我修养以及由此形成的个人内存的道德品质、德性和道德境界:“君子诚之为贵”(《礼记.中庸》),“君子养心莫善于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修身”;“诚者,圣人之性也。”二是相互信任,主要指信任他人或被他人所信任,这是社会中的一般的道德要求。三是信守承诺,通常指能够履行对他人的承诺,是对特定对象的责任。所以相互信任、信守承诺主要指人们在交往中的行为规范。

二诚信是大学生安生立命的关键。

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看中诚信的品质。大学生在校学习只是一个暂时的阶段性的过程,最终我们还是要走入社会,走入市场。在将来的求职中,诚信将成为用人单位对求职着的素质要求,诚信必将成为大学生的安生立命之本,这就要求我们要做诚信规范的力行者。

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其中把“明礼诚信”作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来要求全体公民,在全社会都在倡导“诚信”的今天,作为接受文明教育最充分的大学生,更应该身体力行,领文明之先风,不做有损个人名誉和国家利益的事情。考试作弊、毕业不还贷等失信行为大大降低了大学生的道德水准,也降低了社会对大学生的信任度。据报载,某高校为了防范考试作弊,准备了两万元经费奖励“零作弊”,此举确实令人哭笑不得,考试不作弊居然成为一种受到称赞的美德,这不仅是一所大学的悲哀,也是整个高等教育的悲哀。考试作弊危害的不仅是作弊者本人,它使所有学生都面临道德的考验和灵魂的拷问。对考试作弊、毕业不还贷的理解和宽容,也就是对社会不正之风的淡然和认同,自己也就不知不觉加入其中,其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学生中更存在严重败坏了学校和社会风气。各个学校都在积极营造和建设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严谨治学、追求真理的氛围和风气,陶冶情操、熏陶品格,优良校风对学生科学价值观和正确行为倾向的形成以及心灵情感的升华都起着积极而深刻的影响。有道德的人以做假、说谎为最大耻辱,有道德的人也必定会忠于自己的承诺。所以信必有忠,忠能达信。考试作弊、欠贷不还等行为则是对优良校风的败坏,是对学校正面的道德教育的无端亵渎与粗暴贱踏。有的同学明知某同学作弊,但不予制止和报告,而是采取关键时刻写匿名信、打匿名电话的方式予以揭发,滋生不健康的心理。

更重要的是造成社会对大学生的信任危机。社会把大学生一贯视为高素质人群,给以充分的信任和关心。但是由于考试作弊的屡禁不止,欠贷不还等现角的频频出现,使得社会对大学生的信任度大打折扣,工商银行镇江市分行邱处长不无痛心地说:“我们不得不认为大学生出现了诚信危机。我们不得不重新考虑对他们的信任度,……”并希望找到有效的制约措施,规避风险,确保银行利益不受损。某高校所在地的建行也已将原来的一次受信,一贷四年改为一年一受信,一年一贷,并且将贷款额度减少了一半。

可见,由诚实、守信方面出问题而导致社会成员之间的不信任,导致社会信任度的降低,不仅在量的方面大幅减少,在质的方面也大幅下降,会使信任危机强化为社会危机,直到社会系统的崩溃。从而也就能够明白为什么各个民族的各种文化都把诚实守信作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诚信者付出诚信,诚信者也收获诚信。诚信者收获的信任,是诚信者拥有的社会资源,它足以是诚信者安身立命。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把科学认识上的求真精神和做人方面的求真精神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国家和人民,人生也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价值。也只有热爱真理、襟怀坦白、诚实公正的人才能为追求真理拼搏和献身。使大学生自觉建立道德防线,把诚实守信作为自己道德良知的红色警戒线,从而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参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说文解字言都》

诚实与信任作文范文第4篇

今天,公司召开“人人讲诚信”主题教育活动动员会,会议主要内容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省公司开展“人人讲诚信”主题教育活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全面部署公司“人人讲诚信”主题教育活动,动员全司干部职工积极行动起来,认真开展好“人人讲诚信”主题教育活动,扎实推进“四个主题年”活动,为促进公司各项管理再上新台阶不断努力。下面我讲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充分认识强化公司诚信建设的重要意义。

诚信,就是要诚实、守信用,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要有责任感。它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到的最起码的道德标准。今年,网、省公司在多次会议上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化内质外形建设的高度,提出了“以诚信建设为核心,着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员工队伍思想作风建设”的工作要求,强调了加强诚信建设,促进作风建设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意义。张忠惠经理在基层单位党政负责人会议上,要求领导干部要在强化执行力方面下功夫,切实向公司负责、向职工负责,并着重强调了领导干部应具备的素质,从不同角度对加强诚信建设做了阐述。最近,网、省公司通过“人人讲诚信”主题教育活动电视电话会议,又对加强诚信建设、提升企业执行力的重要性做了进一步要求,并对“人人讲诚信”主题教育活动进行了详细的部署。加强诚信建设已成为公司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1、加强诚信建设是公司贯彻落实网、省公司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把诚信建设作为建设和谐文化、培养文明风尚的重要任务进行了专门部署。公司作为国有大型企业,不仅承担着重要的经济责任和政治责任,而且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公平诚信的市场经济体系建设方面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加强诚信建设就是公司贯彻网、省公司会议精神,继承中华民族传统诚信文化的精髓,自觉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等良好道德风尚的重要举措。

2、加强诚信建设是促进公司各项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的客观要求。诚信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对一个企业来说,诚信是生存、发展、壮大的基本条件,百年老店所以能长盛不衰,正是长期坚持诚信的结果;跻身世界500强的企业和国内外著名品牌,也都是依靠诚信打造出来的。在公司产值不断攀升、职工收入稳步提高的新时期,要促进公司各项管理工作不断适应新形势,迫切需要加强企业诚信建设,增强干部员工的诚信意识,强化全体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忠诚党的事业,服从公司工作大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和企业利益,齐心协力推动公司发展的良好局面。

3、加强诚信建设是提高员工职业道德水平、打造企业诚信文化的现实要求。“民无信不立”,是孔子在回答关于治国的结论;“言必信,行必果”,“诚于心,信于行”,是传统文化中的“君子”孜孜以求的修身目标。“诚信”作为一项普遍适用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对企业而言可以说是“立业”之本,是建立行业之间、单位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互信、互利的良性互动关系的道德杠杆;对每个人来说是“立身”之本,处世之宝,是培养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指引人们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重要道德准则。个人以诚立身,就会做到公正无私、不偏不倚,讲究信用,就能守法、受约、取信于人,就能妥善处理好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公司高度重视诚信建设,始终坚持诚实守信、依法经营,严格规范企业和员工行为,纳税逐年递增,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然而我们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与诚实守信相背离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形象。因此,亟需加强诚信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尽快形成公司上下思想统一、步调一致、自觉履行职责的文化理念和互相信任、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

二、采取措施,准确把握主题教育的工作重点

诚实与信任作文范文第5篇

为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按照《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测评体系》、《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2013-2015)工作实施方案》要求,采取整体推进、重要突破、分步实施、创新载体的方式,切实履行工作职责,深入开展各类诚信创建活动,逐步建立政务诚信、市场诚信、行业诚信、社会诚信体系,确保我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二、成立机构

为加强诚信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推动工作的落实,成立“县工信局诚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三、明确分工

行业管理股负责综合协调企业诚信市场建设。

经济运行股负责开展诚信企业家评选活动。

信息股、墙办负责完善信用信息记录、归集、公开和使用办法,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机制,通过互联网免费查询。健全负面信息披露和守信激励制度,实现信用信息资源共享,推动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制约、事事方便“的社会共识。

金融股、办公室负责企业信贷征信体系建设,强化借款人信用意识,培育借款人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建立信用考核和失信约束机制,整合信用资源,着力营造良好金融信用环境和秩序。

执法大队、能源与资源管理股负责开展企业中开展“规范经营、诚信文明”主题创建活动,着力打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围绕实现“三无”(质量无假冒、数量短少、价格无欺诈),建立健全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使守信企业受益、失信企业受罚,有效推动企业诚信建设;不断加强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提高工业企业经营者的管理水平和广大员工的自身素质,进一步增强诚信经营理念。

四、活动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3年7月)

拟定工作方案,成立创建工作机构,明确职责分工,落实责任股室。对创建工作进行广泛宣传,营造浓厚的创建工作氛围

(二)创建实施阶段(2013年8月-2014年12月)

责任股室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和创建要求,分头实施、整体推进诚信环境创建工作,组织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创建活动,确保各项任务指标和措施要求落到实处。

(三)督查落实阶段(2015年1月—6月)

督查各责任股室对照《文明城市测评操作手册》中诚信环境创建标准,组织人员开展自查自纠,查找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抓好整改落实。

五、工作要求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要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网站、手机短信平台等媒体,广泛开展各种以诚信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强化市民的诚信观念和规则意识,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增强创建活动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