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控故障维修实训总结

数控故障维修实训总结

数控故障维修实训总结

数控故障维修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维修;教学方法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n NC machine diagnosis and maintenance

Guan Wei

Dalian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Dalian, 116033, China

Abstract: By analyzing NC manufacturing and maintenance course approaches, the author explores some new teaching methods in order to maximize teaching effects in NC manufacturing and maintenance class.

Key words: NC machine tool; fault diagnosis; maintenance; teaching method

近年来,随着我国数控技术的普及和数控设备的大量应用,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数控技术专业或机电专业都开设了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在本课程教学中主要面临的困难有如下两方面:(1)课程教学中涉及的知识较多,如机械结构、电气控制、液压与气动、数控编程与工艺等,而高职学生底子薄,课程教学安排时间又有限,学习会有一定的难度。(2)数控机床维修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故障判断分析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很难培养出来。因此如何保证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实效性?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该课程学习方法,提高技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进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如何加强现场管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针对以上几个问题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探索。

1 教学内容选取

作为教师,只有了解现场维修人员的工作,才能知道我们教学中的重点是什么。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数控维修人员要对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有较深刻的理解,他们通过电烙铁、万用表、示波器修理损坏的电路板。但今天的数控技术紧随IT技术发展,电路板已被专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所取代,数据传送也由“并行传送”为主改为“串行传送”为主,目前示波器、万用表仅作为一些并行信号或静态信号的检测工具,对于CNC本身和数字伺服部分维修帮助非常有限。可以这样认为,今后现场维修人员能够处理的硬件将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借助各类软件及相关技术资料(厂家和数控系统提供),及时准确判断故障类型,确定维修方法。为了达到上述要求,必须建立“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应注重数控机床结构和数控系统的多样性,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由于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不断应用,要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跟上现代数控机床的发展。为了体现这一思路,可以将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设计如下:

(1)注重3个层面训练:即学生阅读电气图纸的训练;查阅相关维修资料的训练;故障检测与排除的训练。(2)6个教学内容模块:即数控机床低压电器部分的故障分析;数控系统的硬件装接;数控机床机械拆装及故障;可编控制器的应用;数控机床机电联调;数控机床常见故障排除。

通过上述教学内容的安排,使学生掌握数控机床维修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2 做好相关知识拓展的教学

笔者总结自己多年数控机床调试维修的经验,认为要想快速准确地判断故障,适应数控技术的发展,必须拓展相关知识,加强理论基础。如本课程所需的一些专业基础知识包含在计算机原理、电子技术、电气控制与PLC、数控原理、液压原理、数控机床结构等课程中。学生如果在学习数控机床维修之前,对上述相关专业知识缺乏了解或者遗忘,在上课时会感到很吃力,听不懂,更谈不上有自己对故障现象的分析理解,在实践中无从下手,逐渐丧失对课程的学习兴趣,缺乏专业知识,也不利于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在典型故障分析过程中,对所涉及的有关专业知识,要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拓展,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所学内容,拓宽维修思路。如在讲解数控机床回参考点故障时,就必须增加数控原理中光电编码器的知识点,这样学生才能理解回参考点工作原理。而讲解电动刀架常见故障分析时,需补充霍尔开关的相关知识,学生才能理解刀架转不停的故障检测方法。有理论做基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控机床故障才能快速准确地定位,增加学生学习该课程的自信心和兴趣。在数控故障中,往往是同一现象,原因却很多,没有理论作基础,光靠经验是不行的,这也是目前部分企业在岗电工,至今仍无法承担数控维修的原因。

3 教学中合理安排实践教学

由于数控机床采用的数控系统专业性非常强,不同品牌数控系统,其结构、诊断方法、参数设置差异非常大,作为职业技术教育,数控维修授课及实训设备应该有针对性,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学校实训设备不能完全跟上数控系统的更新,因此很难培养走出校门就基本满足企业需要的数控维修调试人员,在教学环节中必须注重加强学生实践环节的培养,可以采用如下方式:数控维修仿真─数控系统连接调试─数控机床整机故障维修。

数控故障维修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数控机床;日常管理;日常保养

中图分类号TG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1-0115-02

近年来,数控技术应用已成为国家技能型紧缺专业之一,市场对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从事此行业的人数增幅不大。国家为了应对机械制造行业中数控技能人才匮乏的现状,提出了一系列“培训工程”和“助学措施”。我们学校也根据自身特点、结合市场需要,于2007年开设了数控技术专业,六年来为满足实践教学,我们学校配备了现代化的数控实训车间,建立了数控仿真实训室。但数控加工技术精密,且后期维修费用较高,因此对其管理和维修要求严格,如何管理和保养好这些数控机床,使之更好地满足教学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已经成为各中职学校普遍关注的问题。

1教学用数控机床的特点

1.1教学用数控机床的应用

教学用数控机床是一种以教学实习为主的小型数控机床,专门用于职业院校教学。与工业生产大机床相比较,具有占用面积小,功能齐全,价格便宜,学生使用方便,教学使用和维护费用低的特点。教师通过实习教学工作,将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实操技能,从而熟练掌握。

1.2教学用数控机床的操作

中职学校教学用数控机床的操作人员均为青少年学生,他们多数是第一次进行机床的实践操作,没有实际经验,很容易触发一些不可控的因素,比如对刀不准、切削用量不合适、手动操作不熟练等而产生各种故障。

1.3后期维护和使用管理方式

很多学校教学用数控机床没有配备专业人员进行日常管理和预防性维护,通常会在故障发生后维修,教师与学生不能及时辨识和处理故障初期状态,等到发生严重故障,再寻求社会专业维修人员参与,大大增加了维修成本。

2数控机床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过程中学生操作阶段故障较多,例如切削用量过大导致的打刀、崩刀,由于编程错误而产生的撞刀、由于手动操作错误导致的超程等现象经常发生,导致机床精度下降;

2)日常管理规范和制度不够完善,对机床的维护缺少计划性、目的性、系统性和预防性的管理与维护;

3)数控机床闲置过长会使电子元器件受潮,加快其技术性能下降或损坏。学校在假期不使用期间很少进行日常维护保养,也加速了机床的老化和故障的产生;

4)部分教师操作能力有限,责任心不强。过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放松对学生的监督和管理,由此引发机床故障,直接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

5)机床过度使用,疲劳工作。故障机床没有得到及时维修,学生上课时间不合理、甚至出现冲突时,学校为了缩减教学成本,减少工位,多名学生共同操作一台机床,教学效果不好,同时也增加故障产生的频率。

以上原因均会导致教学用机床频繁产生故障,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教师不能按照教学计划完成实际教学内容,造成了增加教学成本,同时降低了教学质量。

3 结合教学工作实际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3.1建立数控实习设备的维护保养制度

学校设专人对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各实训车间针对性地制订日常维护保养制度。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根据机床自身的特点,制订出合理、规范的数控机床管理和维护制度。做到定人管理、定时维护。日常维护工作可以分为每天检查、每周检查、每学期检查,对一些频繁运动的元、部件,都应该作为定期的检查对象。

3.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实训具有技术与知识密切联系的特点,因此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有丰富的实操经验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配备的人员必须养成勤学、善思、多实践的工作习惯。打造一支理论实践能够完全对接的师资队伍是管理和维护好学校数控实习机床的前提。

3.3加强教师在实训期间的巡回指导

学生训练时期间加强巡回指导,既能有效辅导学生,又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规范操作,有效地避免故障的发生。如学生在仿真实训室对程序进行测试,确定程序无误,利用软件将程序上传,进行单段循环,可以有效避免因程序导致的故障。

3.4及时排除故障,协调教学与维护工作的矛盾

灵活安排教学和维修,例如机床定期维修和常规检查可以安排到假期、周末等课外时间。实习期间,机床一旦出现故障提示,说明已经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此时,应该根据故障提示编码查询机床手册,对故障发生的原因进行科学地分析,及时排除故障。同时,实训车间管理人员应保存机床维修记录,以便日后查询。

3.5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师在每次实训开始时,均要强调操作安全的重要性。实习课题要包含严格的操作规程,并且让学生养成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习的习惯,对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要及时批评教育,严重的给予停止实习。其次学生必须要完成编程检查、仿真模拟、图形模拟的步骤后才能进行实际操作,以防止产生打刀、崩刀、撞刀、超程等事故的发生 。

3.6 加强实训车间的卫生清理

每次实习结束,应安排学生和相关管理人员进行机床的卫生清理。机床周围环境脏、乱、差,以及粉尘太多,均可以影响机床的正常运行;如果不及时清理电路板污垢和过滤网,也可能产生短路现象和散热不良,从而造成故障,所以必须定期进行卫生清理。

数控机床集计算机、自动控制、精密测量为一体。数控机床的管理和维护工作,要求教师全面掌握电气、机械、编程、机械英语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具备丰富的实训教学经验和高度的责任心。同时学校在设备管理、教师管理上提供制度保障。这样才能有效避免数控机床的频繁故障和维修,从而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育人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方新.数控机床编程与维护.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版,2007,5.

数控故障维修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十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第一次将环保与执政党的执政理念挂钩。作为社会公共服务性国营企业,企业有职责贯彻落实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率先承担并推广新能源低碳环保战略。而作为公交企业下属营运单位,深圳巴士集团公汽分公司承担着集团公司新能源战略部署中的车辆维保业务,也是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的最基础、最基本环节,关乎着新能源战略在企业推行的成败。本文将结合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三年多以来累计经验,研讨新能源车辆在公交行业维保管理。

关键词 公交;环保;新能源;维保模式;推广应用

中图分类号 U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12-0234-02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战略实施,公交行业发展新能源战略顺应时展趋势。受社会公共资源、技术共享资源、配套设施、专业维修技能等因素影响,新能源公交车辆推广应用仍处于初级培育阶段,其管理经验处于摸索期。为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根据深圳市节能与新能源工作方案,深圳巴士集团于2009年6月率先投放营运新能源公交车(目前有386台混合动力及纯电动大巴,占运力总数23.23%),走上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的探索之路。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一条适合公交行业发展的新能源公交车维保管理模式。

1 积极心态认识新能源,危机意识学习新能源

新能源汽车作为新技术应用综合体,受知识普及和社会资源局限影响,自投放之日起,技术线人员对其普遍存在畏惧心理。新能源汽车应用三年多来,通过深入接触,原来新能源汽车电子技术早已应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如电池系统技术(电动单车)、高压电子及电路集成(电视、洗衣机等)、电机驱动技术(遥控玩具、电梯、电动单车等)、程序控制技术(电脑、电饭煲等)等。作为营运维保单位,只要我们端正态度,相信自己,以积极心态并结合日常生活认识新能源汽车技术,可帮助我们克服畏惧心态,更好营运维保这类车辆。

能源汽车中电子技术和能源技术的大量应用颠覆了常规燃油车动力传递模式,电子技术应用使企业原先具有汽车维修技能的员工进入技术初始学习阶段。但如果还沿用老一套机械维修技术去维修新能源车,可能要面临岗位淘汰,因为新能源汽车已没有多少机械部件可供维修。因此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初期,一是要增强员工岗位危机意识,积极学习新能源结构原理,掌握理解《电工学》和《交流伺服电机及控制学》等基础知识,学会新能源车辆基本维修和故障诊断技能,实现机械维修向电子技术维修转型;二是开展实际就车维修技术学习,逐步摸索熟悉技术应用,通过点滴知识积累,掌握基本维护维修技能;三是通过专项系统培训学习,多看、多思考、多操作,理论联系实际,深入认识掌握新技术结构原理,提升维修熟练程度和经验值。只要我们在处理新能源故障时,克服新知识畏惧心理,做到事前安全防护,事中细心处理,事后总结经验,通过实践性操作和理论性技术培训,循序渐进,完全可以很容易掌握维修保养和故障诊断排除技能,实现技能技术转型,处理常见故障和保修。

2 转变保守观念,探索维保新模式

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将会促使维保模式改革转型。本文认为新能源维保模式可从以下四种模式进行深入探讨思考。

模式一:专业自主维保模式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能源系统、电控系统等核心技术差异,对检测设备、诊断调试仪器、维修技术和场站设施要求专业化。在推广初期,设立专业化维保车间,按照新能源汽车维保要求配置诊断设备仪器、基础配套设施和专业人员,便于新能源车辆集中维修管理、技术沉淀和经验积累,快速适应新能源汽车维修特点,利于专业化管理和专业技能提升,为普及推广积累保障管理经验。但公交行业受场站资源紧张限制,新能源汽车缺乏统一标准、缺乏专业技术和人才储备,新组建车间或现有车间转型投入大,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不利于现有维修工知识技能结构逐渐转型,会集中造成大量富余人员。

模式二:常规与新能源混保模式

利用现有车间人员设施,通过增配检测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新能源车辆维保作业。开展常规车辆和新能源车辆混合维修,渐进式向维保新能源车辆过渡。通过格式化实操培训和周期性三定维保(定人定岗定标准)作业轮训,以点带面和言传帮带,促使现有维修工逐步掌握简单新能源汽车维保技能,通过潜移默化方式实现大多数维修工知识结构和技能转型,有利于提升整体人员的维修素质,缩短新能源维修技能的普及周期,不会集中造成富余人员。但不利于专业技能的快速提升和专业化管理,受技能结构和文化水平影响,初期维修质量难以保证,需增加大量专业技术人员,维修经验和管理经验积累沉淀周期长。为降低不利影响,可通过引进外脑弥补专业技能不足问题。

模式三:自主维修与购买服务混合维修模式

当前新能源汽车技术和检测设备缺乏统一标准,实用维修技术仍掌握在汽车研发单位,新能源汽车在研发设计、生产和售后维修过程中,衍生出的维修技术和故障判断排除技能仍难实现技术资源共享。对于专业性较强的电池管理系统、整车动力管理系统、驱动电机等项目,采取向专业厂商购买维修服务模式(或外包),由厂家提供整套维修保养,解决企业无法实现专业维修的困境。有利于解决目前维修技术、场站、专业人才紧张困境,快速保障新能源车辆维保需求,减少大量检测设备仪器投入和专业人员配置,缓解现有人员技术转型压力。但购买服务不利于使用单位新能源维修技术及经验积累,不利于新能源车辆自主维修能力提升,成本质量控制较难。

模式四:自主修理为主、委外修理为辅维修模式

在新能源车辆推广初级阶段,其维修技术受核心技术保密影响,主要分散在生产企业少数技术人员和售后服务队伍中,缺乏专业综合性维修技术人才。

一是通过与生产企业建立联合培训机制,对员工维修技能进行培训和现场作业指导,通过实操性反复动手操作,可使大部分现有员工掌握格式化保养作业技能,掌握基础性的自主维保技能。通过1-2年质保期内实践性学习摸索和培训,逐步掌握维修保养和判断故障技能,实现替换型自主维修。

二是通过挖掘引进外脑,取长补短,解决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性维修和日常故障诊断排除问题,专业性较强的总成故障实施互换。

三是对于专业性较强的总成及电器管理模块,与专业厂商协议委托修理,实现技能互补。

3 优化维保业务管理体系,强化一线保障管理

当前公交行业维保体系基本上以维修车间为中心,以车队机务临修为延伸,车辆大修为辅助。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大量应用电子电路及控制技术,维保类型由机械维修向电子控制兼顾机械维修转变,重体力型向智慧诊断型转变,维保技术保障重点也需随之变化。

3.1 将故障类型和处理向一线转移

新能源车辆大量应用汽车电子电路技术、电机技术、程序控制技术和通讯技术,常规动力系统和传动系统等重型部件机构取消。作为基本单元电子元件和电路,其故障特性具有随机性和抽象性。故障类型向轻体力智慧型电子故障转变,周期性故障减少,随机性故障增加。故障特性转变促使技术保障重心向一线车队机务转移。

为做好一线技术保障,可通过强化培训一批具有汽车电工维修基础的人员,重点针对新能源故障诊断、控制电路原理、电机维修进行强化培训,使之掌握故障诊断排除技能,充实到营运一线;对现有机修人员进行单项专业培训,使之掌握某部位或模块维保作业技能,通过熟能生巧方式提升一线保障能力。

3.2 将故障诊断由经验型转向专业测试型

常规客车大量使用机械传动控制技术,辅以简单程序控制技术,其结构设计决定其故障诊断排除需要维修诊判经验,其故障因素较固定,可视性高,基本上通过经验积累和简单仪器辅助即可满足故障诊断维修需求,对检测仪器依赖度不高,通过定期拆卸检修保养提前发现故障隐患。

新能源纯电动汽车取消了重型机械传动机构,大量应用电子集成技术、程控技术和CAN通信技术,故障特性呈现抽象化和虚拟化,经验难以准确诊断故障,必须借助专业仪器和反编译程序将故障编译为可视性文字及代码,要求作业者熟悉电子电路及程控原理,而电子原件故障具有难预见性和随机性,难以通过定期拆卸检修消除故障隐患。必须借助专业仪器进行解读和参数比对准确判断故障,对专业仪器依赖度越来越高。

3.3 将保养维修由拆检型转向测试诊断型

影响保养间隔里程主要因素机械部件磨损周期,通过周期性二级保养和解体检查等方式保养,做到预前管理,保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而新能源车辆机械部件大幅减少,影响其二保间隔里程的因素主要是传动机构、转向系及盘式制动器磨损周期,该类部件通过周期性换油检查消除隐性故障。电子模块应用使故障很难通过周期性检修消除,必须借助检测仪器频繁对车辆运行参数测试比对诊断查找故障,以往作业模式无法适应汽车电子化应用需求。频繁回车间进行测试检查将直接影响车辆营运效能,车队机务常规性测试将成为日常检修项目,诊断仪器将成为车队标配。测试诊断故障和更换故障模块将是车队维修保养作业主流。

新能源车辆大量使用新技术,各机械部件寿命周期延长,按照以往方式保养将引起资源浪费,根据新技术对车辆保养周期和检修项目进行评估,尽可能利用周期性保养消除机械故障和可视性电子故障。

车间通过加强故障诊断培训和实操性拆装作业,掌握故障诊断方法和故障甄别能力,学习使用仪器甄别故障技巧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新能源技术故障处理效率。

车队机务通过强化使用仪器甄别参数变化和数据分析故障能力,利用专业检测电脑及仪器,及时发现排除故障。通过采取车队模块互换,车间旧件修复实现新能源车辆快速保障。

4 规范驾驶员操作,掌握提升应急处理技巧

新能源时代,大量电子技术应用,带来的是大量隐形故障及突发性故障,故障及隐患可视化降低,要求驾驶员三检工作更加细心、对电子部件功能、味觉和异常敏感度要求增加;常规应急处理方法难以应对电子故障处理,要求驾驶员改变以往习惯和认识,掌握电子部件应急处理方法。本文认为,在新能源车辆时代,驾驶员必须掌握望闻问诊技能。望即多看,对各控制模块及线束要多看细看,查看有无破损松动及碰磨,运行中多观察路面通过性和状况,提早应变;闻即多利用嗅觉感知电池电器部位有无异常异味;问即发现异常多向维修技术人员问,掌握基本故障特征及应急处理知识技巧,确保及时发现故障;诊即掌握对车辆故障报警含义掌握及车载仪器诊断应用,知道哪些故障属于重大隐患故障,哪些属于一般故障,该采取何种处理方法。

5 优化车型配置,充分发挥资源利用率

新能源汽车运行的充电设施、维修设施、技术支持等后勤保障公共资源,国家缺乏统一标准,而与之密切相关的充电设施投入、维修设施的规划和维修技术储备及培养滞后,该类基础设施前期投入大,回收资金周期长,投资风险较大,以致充电难、维修难等制约新能源车辆普及推广将持续较长时间。本文认为,在新能源汽车推广初级阶段,优化车型配置,统一车型和技术配置,减少配置标准多样化引起的维修设施和充电投入,同时充分利用国家新能源扶持政策,加大充电、维修和维修技术积累和培养工作,最大化利用投入资源效率,降低后期使用维护成本,便于新能源车辆的推广应用。

6 结语

汽车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大户,行业未来势必朝着节能、环保方向发展,新能源车正符合国家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新能源车行业发展将成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减轻对原油进口依赖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作为社会公共服务性行业——公交企业推行新能源发展战略属于职责所在,因此我们需将上述的探讨思路付诸实施,在维保实践管理当中不断累积经验,提升完善。

数控故障维修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数控机床 维修条件 预防维护

数控机床作为一种高精度自动化设备,其能否安全可靠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床的正确使用和日常维护。而数控机床的身价从几十万元到上千万元,一般都是企业中关键产品关键工序的关键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导致停机,其影响和损失往往是很大的。为了保证机床长期安全平稳地运行, 降低维修费用,应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人们对这样的设备往往更多地是看重其效能,而对合理地使用不够重视,更对其保养及维修工作关注太少。日常不注意对保养与维修工作进行创造和投入,出现故障临时抱佛脚,既耽误时间又浪费金钱。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数控机床的效益,我们一定要重视维修工作,创造出良好的维修条件。

一、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专业知识

由于数控机床是由工作人员(操作者)来操作的,出现问题也是有工作人员(维修人员)来修理,所以要创造良好的维修条件,首先要保证工作人员的素质条件。这就要求工作人员首先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其次作为维修人员知识面要广,不仅要掌握基本数控知识,而且要学习并基本掌握有关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的各学科知识,如计算机技术、模拟与数字电路技术、自动控制与拖动理论、控制技术、加工工艺以及机械传动技术,同时要掌握一门外语,特别是英语,起码应做到能看懂技术资料。第三,维修人员应经过良好的技术培训。不仅要培训数控技术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参加相关的培训班和机床安装现场的实际培训,然后向有经验的维修人员学习,更重要且更长时间的是自学。在培训过程中还要勇于实践。要积极投入数控机床的维修与操作的工作中去,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学习并掌握各种电气维修中常用的仪器、仪表和工具。最后要掌握科学的方法。要做好维修工作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总结提高,从中提炼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当维修人员具有了这些素质后,数控机床一旦出现故障就能很快排除,从而提高了数控机床的使用效能。

二、具备维修所需的物质条件

要创造良好的维修条件不仅要保证工作人员的素质条件和专业知识,而且还要考虑维修所需的物质条件。这就需要准备好通用的和某台数控机床专用的电气备件,非必要的常备电器元件的采购渠道要快速畅通,同时要有必要的维修工具、仪器仪表等,最好配有笔记本电脑并装有必要的维修软件。每台数控机床应配有的完整的技术图样、资料以及使用、维修技术档案材料等。

三、要对数控机床进行预防性维护

除了要创造良好的维修条件,还要对数控设备进行预防性维修。顾名思义,所谓预防性维修,就是要注意把有可能造成设备故障和出了故障后难以解决的因素排除在故障发生之前。预防性维修一般来说应包含:设备的选型、设备的正确使用和运行中的巡回检查。

首先,在设备的选型中,应从维修角度来选择数控设备。除了考虑设备的可用性参数外,还应考虑其可维修性参数。可维修性参数应包含:设备的先进性、可靠性及可维修性技术指标。先进性是指设备必须具备时展水平的技术含量;可靠性是指设备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平均故障率,尤其是控制系统是否通过国家权威机构的质检考核等;可维修性是指其是否便于维修,是否有较好的备件市场购买空间,各种维修的技术资料是否齐全,是否有良好的售后服务和维修技术能力,是否具有合理的性能价格比等。这里特别要注意图纸资料的完整性、备份系统盘、PLC程序软件、系统传输软件、传送手段、 操作口令等,缺一不可。对使用方的技术培训不能走过场,这些都必须在定货合同中加以注明和认真实施,否则将对以后的工作带来后患。另外,如果不是特殊情况,尽量选用同一家的同一系列的数控系统,这样,对备件、图纸、资料、编程、操作 都有好处,同时也有利于设备的管理和维修。转贴于

其次,要坚持设备的正确使用。数控设备的正确使用是减少设备故障、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它在预防性维修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据统计,有三分之一的故障是人为造成的,而且一般性维护(如注油、清洗、检查等)是由操作者进行的,所以要加强设备管理、使用和维护意识,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素质,使他们尽快掌握机床性能,严格执行设备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规程,保证设备运行在合理的工作状态之中。对于数控机床来说,合理的日常维护措施,可以有效的预防和降低数控机床的故障发生几率。

第三,要提高数控机床的利用率。 数控机床如果较长时间闲置不用,机床的各运动环节就会由于油脂凝固、灰尘甚至生锈而影响其静、动态传动性能,从而降低机床精度,严重者会导致油路系统的 堵塞,影响数控机床的使用。所以,在没有加工任务的一段时间内,最好经常以较低速度对机床进行空运行,至少也要经常给数控系统通电,甚至每天都应通电。

最后要坚持设备运行中的巡回检查。根据数控设备的先进性、复杂性和智能化高的特点,使得它的维护、保养工作要比普通设备复杂且要求高的多。维修人员应通过经常性的巡回检查,如CNC系统的排风扇运行情况,机柜、电机是否发热,是否有异常声音或有异味,压力表指示是否正常,各管路及接头有无泄漏、润滑状况是否良好等,积极做好故障和事故预防,若发现异常应及时解决,这样做才有可能把故障消灭在萌牙状态之中,从而可以减少一切可避免的损失。

总之,数控机床是企业中关键产品关键工序的关键设备。为了充分发挥数控机床的效益,我们一定要重视维修工作,创造出良好的维修条件。虽然数控机床的系统种类繁多,但是各类数控机床的保养方法基本相同。只要操作者与维修人员做到认真操作,精心维护,就可以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减少维修费用,从而保证了数控机床更长时间安全可靠的运行,切实贯彻了设备管理以防为主的主导思想,从而有效的保证和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陈蕾、谈峰,浅析数控机床维护维修的一般方法[J],机修用造,2004.

[2]王侃夫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维护[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数控故障维修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汽车维修;教学工作;反思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287-01

随着汽车技术及国民经济的发产,国内汽车维修行业对从业人员的数量及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给汽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与职业院校的教师既带来了机遇又提出了新的挑战。机遇是汽车保有量的增长给从业人员的就业提供了平台,挑战是汽车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使汽车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比如:车身网络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车身控制系统BCM、汽车传感技术、电控柴油共轨发动机的应用、电控方向助力EPD、汽车防盗和智能钥匙系统、汽车无级变速器CTV、ABS/ESR系统、SRS安全气囊系统、CCS巡航控制系统等的应用。要突出汽车汽车维修专业的特点,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教师的能力与实训基地的建设至关重要。

1.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1.1 教学模式分为四大模块

(1)基础文化课。课程主要有:语文、数学、物理、英语等

(2)专业基础理论课。课程主要有: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汽车构造、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修理与检测、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维护与故障排除、汽车电子控制装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工识图等课程供选择

(3)专业技能实训课。课程主要有:发动机拆装与维修实习、底盘拆装与维修实习、电控发动机故障模拟实习、自动变速器故障模拟实习、整车电器电控系统故障模拟实习、自动空调故障模拟与维修实习、检测诊断仪器的使用、GPS卫星定位导航系统。

很多职业学校为了使在校生能够提前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及提前推荐到用人单位,在校时间普遍不超过两年,通常在校时间只有一年半,第一学期基本上都是以学文化课或公共课为主,第二学期主要学习专业理论课,第三学期以在校实习为主,第四学期开始推荐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1.2 专业课教师严重缺乏。专业教师严重缺乏,特别是既具备丰富的理论又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严重不足,而聘请的大学毕业生或企业的技术骨干作为职业学校的专职教师,虽然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或理论经验,但很少具备双师形的特点,这些人员对职业教育的理念比较单薄,而且专业的知识较单一,懂理论教学的教师无实践动手能力,有动手能力的教师不一定具备理论讲解能力。

1.3 教学方法陈旧。大部分专业课教师缺乏在汽车维修企业工作的经历,导致教学主要以灌输知识为主(填鸭式教育),片面强调知识传承以及应试技能的训练,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不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很少有学校能够做到边理论边实践的教学模式。特别是一些民办职校师资力量及实训设备远远达不到现在汽车实训的要求,很多设备严重短缺或陈旧,关键问题还是资金的问题。

1.4 实习脱离实际。汽车类专业课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习课,都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实习环节基本脱离汽车维修行业的生产实际,往往职业学校所配备的实习车型或总成件都是一些报废车及拆旧件,其结构及技术与现在车型有着很大的落差,学生看是能文能武,但到了汽车维修企业真正面对现有车辆维修时感觉束手无策,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到了企业后,还须有一个很长的适应期。

1.5 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素质普遍较差。目前职业学校的生源从"考而优则录"变化到"零门槛"录取有些学生没有读完初中便进入了职校,学校的专业理论课对于他们来讲如同听天书,其结果是课堂教学变成了只给少数人讲,不能调动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影响了正常教学的开展,显然教学效果达不到教师、大部分学生及家长的期望值。技工学校的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较短,基础文化簿弱,如果一味追求片面高深的原理,学生学习起来则会困难、厌学。作为专业教师要把教材内容概括、简化、突出一些重点、实用内容来讲,这样才能把实用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决不能让学生在校期间学了很多似懂非懂的理论,到实际工作中不能得心应手,什么都不会干。

2.汽车维修行业及从业人员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2.1 汽车结构的变化引起维修业的变革。目前,汽车维修业已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由于现在汽车在各个领域都运用了电子技术,采用了微机控制、甚至都运用了车载、车身局域网控制。在每个电控系统中都应用了相应的传感器,而ECU则根据传感器所采集的各种信号对相关的执行元件进行精确控制,使整个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舒适性、安全性、环保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当某个电控系统出现故障征兆时往往会有报警装置发出警告,比如各种故障警告灯点亮或声响提示,以告之驾驶员此系统出了故障,尽快需要检修。而现有的汽车电控系统维修人员仅凭经验法是无法对故障进行诊断与排除的,因为再有经验的维修技师用手也无法摸出电控系统传感器线路上的电压、电阻、电流、频率等,也就意味着现在汽车的故障诊断离不开现有诊断检测设备,对于牵涉到电控系统的故障必须通过检测诊断设备对故障加以检测,才能得出故障的具体范围,根据检测诊断具体数据、波形或故障代码加以分析判断,最终找到故障点,将其修复或予以更换。

因车辆结构的变化,现在车辆的修理没有太多的零部件可以修理,都是以更换为主,修理为辅,另外,汽车配件供应商在配件供应时只提供各零部件的总成件不提供散件,故导致现在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的技能功底比较簿弱,尤其现在的年轻维修技师。

2.2 汽车维修行业发展前景及从业人员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近十年来在全国各大中城市相继开设了各大汽车品牌4S店,在众多高端品牌4S店都要求售后维修从业人员必须做到机电一体化作业,也就是说,维修人员既要懂得电控系统的构造与原理又要懂得机械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因为现在汽车技术的应用,普遍采用了机、电、液、气混合的原理,对于初学者来说觉得难度可能比较大,尤其电控系统及其电路更难理解与接受。

2.3 汽修从业人员工种的划分及职业技能的界定与职能的倡导。自电喷车没有完全普及之前,汽车维修行业把汽车维修工种划分为四个工种,分别为:汽车修理工、汽车电工、汽车钣金工、汽车喷涂工;其等级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五个等级;而目前,汽车售后维修从业人员统称为技师或维修技师。

在目前的汽车维修作业过程中,提倡七分诊断、三分修理的原则;同时,在本世纪初期,国内很多维修知名专家就提倡汽车医生、护士的主导地位,汽车医生负责汽车故障及疑难杂征的检查与诊断,而汽车护士的职责则是对车辆进行日常的维护与保养及简单故障的排除,比如更换机油、刹车片、正时皮带等。

3.汽车维修教学改革方案的探讨

3.1 专业理论课教学的改进。专业理论课,尤其汽车专业理论课书本上的每个章节都附有很大篇幅的理论与插图,如果将众多篇幅的文字加以简化、整理并附上彩图全部做成课件的形式,用多媒体向学生传授这方面的知识,相信会比老师站在讲台一味地照本宣科的效果要好。

3.2 教材的搭配。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满足生产一线的高素质、高科技、高技能综合性人才,为适应市场的变化,突出技工学校的办学特色,汽修专业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要能够适应汽车服务业的需求,故给故障的诊断与排除会带来一定的难度,建议职业学校汽修专业的教材要把{汽车电工识图}课程纳入教材之内,只有对技工院校的课程体系进行大胆改革和创新,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实用的技术性人才。现在汽车故障的诊断由过去的人工凭经验法诊断逐步被检测诊断仪器所取代。因此,汽修专业课程教材内容应尽可能围绕新车型及新型汽车检测诊断设备为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