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稽核会计工作计划

稽核会计工作计划

稽核会计工作计划

稽核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财务;稽核;评价;有效机制

财务稽核工作是规范财务行为、防范经营风险、保证经济安全、强化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企业财务稽核评价有效机制构建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财务稽核的了解,明确其定位,进而开展具体工作。

一、规范财务稽核工作,加强财务稽核制度建设

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需要根据自身所处行业、规模大小、业务范围等明确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找出不同业务的关键控制点,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内部控制业务流程。在此基础上,规范财务稽核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发现问题针对性的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比如,在物资采购工作中,可以分为采购计划编制与审核、询价与对比、供应商选择、采购合同签订与执行、检验入库、货款支付与核算等。而稽核重点就是从采购合同签订与执行到最后末端环节。在开展财务稽核工作的时候,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稽核制度,这样才可以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财务稽核制度主要包括:稽核岗位设置要求、工作职责、工作程序、管理权限、稽核报告内容与格式等。

二、制定年度稽核计划,实施目标管理

企业可以在年初的时候,根据上级主管单位的有关要求或者本单位财务管理目标,制定年度稽核计划,包括:每项工作的稽核内容、稽核时间、稽核深度、稽核评价细则等。在稽核工作中,可以根据财务管理的业务内容,将稽核计划进行细分,比如,资金管理的稽核计划、预算管理的稽核计划、工程管理的稽核计划、成本费用管理的稽核计划等。

在制定总体稽核计划之后,即在每个期间内及时开展经济业务的稽核,可以根据实际业务内容分解工作目标。比如,负责资金管理的人员,应全面梳理日常收付款业务,稽核是否存在未达账项、成因是什么、是否已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负责成本费用管理的人员,应着重稽核费用报销凭据是否合法、合规,会议费、招待费等敏感性项目支出是否符合列支范围,审批手续是否完善,附件是否齐全,报销外出培训学习支出时,是否存在沿途参观、旅游等违规费用等等。也就是说,制定年度财务稽核计划以后,对各项经济业务的稽核内容、稽核时间、稽核项目等要切实执行、落实到人。通过对总体稽核计划的分解,对各管理模块展开目标管理,最后评价整个企业的财务稽核成效,保证财务稽核工作的全面落实,以达到预期稽核管理效果。

三、构建财务稽核工作网络,提高财务稽核控制力

我国股份制公司、国有企业机构比较复杂,主要是由多个分公司或者子公司构成。企业首先在总部建立总稽核网,设置稽核工作管理岗位,各分公司如有下设单位,需要在分公司总部设立二级总稽核岗位,对下设单位稽核人员展开管理,构成财务稽核工作网络。在财务稽核工作中,除了落实传统财务稽核工作内容之外,还要在发生业务的条件下,从财务环节对整个业务流程控制点进行有效的检查,避免出现效益流失的问题,强化事前控制。

为了确保信息的有效传递,下级财务稽核人员必须每月向上级报告财务稽核工作情况,在重大业务开展中,必须写明稽核内容、稽核规范、风险点等,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结合具体情况给予有效处理。对于总稽核岗位来说,必须定期编制财务稽核报告,确保稽核工作和日常工作的密切联系,强调信息交流,提高事前分析和事中控制力。

四、强化稽核队伍建设,整合优化人力资源

要想确保财务稽核工作的质量,就要具备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稽核队伍。财务稽核工作涉及内容广,具有工作量大、综合性强的特点,只是单纯依靠有限的稽核人员,难以完成全年的稽核内容,无法确保优质高效的稽核工作质量。人员数量少、业务知识欠缺、制度执行力弱均是影响财务稽核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

财务稽核工作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稽核所需知识储备已经超出了财务会计框架。为了防止稽核人员在发现问题的时候无法找出根源,要求稽核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财务知识和强烈的责任感,还要具有驾驭稽核工作的能力。企业可以通过吸纳专业人才与加强业务培训的方式,提高稽核人员的业务技能与综合素质。在培训过程中,主要加强内部控制业务流程、稽核工作规范、风险意识、管理薄弱点分析等内容的培训。稽核人员只有掌握扎实的财务管理知识,熟悉内部控制业务流程,及时监控财务风险、经营风险的薄弱环节,才能进一步提升稽核工作质量,充分发挥稽核监督职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保驾护航。

五、开展总结分析,完善监督记录

在各项稽核工作中,为了实现稽核监控的实时性,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应随时对各风险点开展分析,制定科学对策,并构建问题监督记录薄,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日常稽核记录工作。在整理完成相关记录之后,由财务机构负责人或者分管领导予以签字审核,这样不仅可以让企业领导了解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为规范经营管理、强化依法治企提供参考依据,也为企业开展自查自纠、规避经营风险、实施内部审计监督提供了便利。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企业财务稽核工作中,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可以促使企业建立财务稽核评价有效机制,提高会计基础规范化管理水平。同时,通过财务稽核评价有效机制的构建,完善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增强了企业防范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能力,促进了企业信息交流,为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张菊莲.如何通过内部稽核评价机制提高财务风险管控能力[J].商场现代化,2013(23).

稽核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财务稽核工作是强化财务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包括财务管理和经营的过程,同时还能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自诊自医。在供电企业中,财务稽核工作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同时还能从中发现管理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意见,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对于供电企业中有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财务稽核工作也有一定的防范性和预防性。为企业按照分工合作、科学管理的原则来防范财务风险,也更好的建设财务风险管理体制。财务稽核包括财务稽查、财务复查,财务稽核人员通过对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进行稽核,可以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所谓的供电企业财务稽核是指供电企业的一种自查、自审的工作制度,以便对存在的问题作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使其得到更好地强化和工作质量、水平,同时通过稽核人员的严谨工作在规范供电企业管理制度的同时使其保证经济事项的当事人添置相关凭证的真实有效性和会计核算过程账务处理的合理、合法性,进而完成企业的各项经济指标,使得在坚决执行了国家财经制度和政策法规的同时也保证了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也体现了财务稽核工作上到国法、国规;下到企业财务的广泛性和真实性,表现了其能准确、及时、全面的反映并监督电力企业经济事项的意义。

2财务稽核在供电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1)通过培训加强专业人才的素养。在供电企业的管理中,通过对审计方式的改进,使对财务的审计工作得到基础的保障。然后通过培养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不但对完善审计制度有着重要的作用,还可以起到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加强财务管理、增强财务执行能力。在对聘请的审计师、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基建部门和其他专项技术人员的培训,来强化稽核工作人员的建设,并对其企业的年度计划开展关于财务稽核工作的针对性培训,增强稽核人员对稽核工作的知识储备和更新能力,从而提升稽核工作人员的相对业务水平和工作思路。

(2)通过提升财务稽核水平完善稽核制度。通过提升供电企业的财务执行能力、加强会计基础管理来更好地完成财务稽核工作,并根据岗位稽核和制度稽核来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的监督和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健全。根据企业年度计划有针对性、计划性的开展财务稽核的专项工作。通过对财务稽核人员知识储备、原有观念的更新、专业素养的提升来不断地完善稽核制度。

(3)对财务稽核工作的周密计划。在稽核工作团队挑选合适的人员是保证完成精心组织和周密计划的稽核工作前提。了解稽核工作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工作关键点、明确重点内容、缩小抽样范围、提高稽核工作效率,是稽核实施阶段的重要条件。

(4)实施专项财务稽核。在实施专项财务稽核过程中,要确定财务稽核项目内容,根据其业务特点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方案。根据财务稽核的中心和方向,对业务内容作出相关的测试,以便于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保证了工作质量。

3财务稽核工作的操作程序

(1)供电企业的会计事前财务稽核

首先保证外单位开具的发票及收据的合法性、财务报销标准、财务收支范围等。具体表现为:发票上税务部门、财政部门的公章真实性;发票上是否存有外单位的收款专用章;发票内容的真实有效和齐全;购物时,则注意发票上的验收人、物资部门的入库凭证、计算机录入处理、填写记账凭证。其次则是出纳与会计所填制的凭证上经济业务的用途,与原始凭证是否相符;报账手续、附件内容是否齐全等之后进行稽核。

(2)稽核大事前监督

各单位的预算及预算使用情况和执行情况是供电企业必须开展的财务稽核工作。如出现需要追加预算的时候,需要其部门领导提出书面申请交由主管领导批准后,由财务审批后统一发放。由此可保证财务收支预算的合法、合理性。在执行工程、购物合同时,要保证合同中法人和单位名称、姓名、付款方式、开户银行、账号的真实性合规性;货运接收、验收及设备试用手续的完备,才能按照合同执行放款。对于建筑项目的稽核,要随时关注其进程,以预防即时拨款,发挥稽核人员的控制、监督职责,以便工程竣工后的验收。

4总结

稽核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财务稽核;内控;规范;制度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财务控制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一,财务稽核又是财务控制的重要因素,也是事业单位规范内部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途径。在事业单位内,利用财务稽核能够分析发现单位会计中存在的问题,协助单位内部财务部门完善内部控制,促进单位内部监督机制的健全完善,从而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能力。

一、财务稽核及其在事业单位中的作用

财务稽核是财务稽查和财务复核的简称,内部稽核制度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稽核是会计机构本身对于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的一种自我检查或审核工作,审核各岗位工作人员是否按照操作规范与规则进行规则,有否达成内控目标,从而促使计划财务执行力得到提升,完善内控制度建设,提升单位内控能力。

在事业单位中,利用财务稽核对日常工作中的相关财务信息进行复核,能够保证财务信息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保证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信息质量;财务稽核是事业单位内部稽核和内控工作顺利开展的第一步,加强财务稽核工作,树立全体人员内部稽核观念还有利于提高内部稽核和内控工作的质量,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质量;财务稽核还具有内部监督的作用,利用财务稽核能够对单位的有关财务收支状况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单位中发生的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反应单位生产经营情况的现象及问题,从而督促改正,确保内部财务收支数据规范合理,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减少潜在风险;利用财务稽核可以对单位内重要经济活动和资金等进行稽核审查,监督单位内部是否存在隐瞒单位收入、公款私存等现象,促使事业单位内部经济活动及会计工作能够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费用制定和资金使用合法性、计划性,避免事业单位内部资产的流失;利用财务稽核还能监督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情况,确保事业单位内部在执行会计核算流程、稽核人员应遵守的章程等各项规章制度时,与相关的制度规定保持一致,强化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实施。

二、利用财务稽核提升内控能力的举措

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稽核工作中主要存在着稽核内容偏传统、缺乏统一稽核标准、规范工作机制尚未形成等几大难题,在工作中无法达到加强内控目的,所以,如何利用财务稽核予以补充完善成为了重要实践特点。具体可通过以下举措完成提升内控能力的目标:

1.拓宽财务稽核业务覆盖面,实现内控常态化

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拓宽财务稽核的业务覆盖面,促进财务稽核向“大稽核”方向的发展,利用财务稽核实现内控的常态化。在实际工作中,应通过对内控制度的研究,按照业务流程的控制点,以具体控制点和流程为基础建立并完善工作规范,确保规范施行符合内部环境与需求,由于财务会计工作涉及范围广,无法面面俱到,所以设计时必须根据不同环节需求细化内部规范的制定,以达到解决问题的效果。比如单位内部采购工作,流程上据必须从采购供应职责分析入手,明确权责分配,由对应部门负责采购计划的编制与审核,稽核工作完成审批,在与供应商协调时做好采购价格的确定与控制,最后合同签订后对采购中的风险加以分析评估,完成支付与核算之后对整个采购流程做出审核、稽查,以发现潜在问题与风险,在后续工作中予以防范。财务稽核不仅要对单位所提交的发票、票据等进行正常的内容稽核,还要根据内控需求对采购过程中合同的签订与执行等多项内容进行复核,比如采购职责有否正确分配与履行,采购计划的编制与审批程度是否合规,合同签字人是否有权限,是否按照单位正常采购流程完成,是否出现预算超支等,具体可延伸到单位管理中的每一项事务,以高效、精细的从业态度完成财务稽核工作,为创造最佳的内控环境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与后盾。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不少单位有着资源共享的天然优势,所以可建立通过统一性的财务稽核工作网络实现纵向与横向上的协同与配合。纵向上,可设立总部、二级与三级稽核工作管理岗位,形成从上到下的完善的监督管理网络,对稽核进行监督考核,对工作人员进行筛选考评。

2.加强日常工作中的财务稽核,发挥财务稽核的作用

在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应充分发挥财务稽核的作用,利用财务稽核来完成日常的内控检查工作,以此来补充内控管理部门的综合自查。日常工作中的财务稽核主要包括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及现金出纳员是否执行现金管理相关规定等。

原始凭证是反映业务经济的最基本依据,对其进行审核是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从源头控制信息质量的重要环节,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对原始凭证审核,充分发挥会计监督作用,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加强对记账凭证的稽核,确保其所使用的科目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要求;对会计账簿进行审核,确保单位按照会计业务的要求设置会计账簿并按照相关的进行会计账簿的登记;审核会计报表中所出现的数据是否真实、反应的内容是否全面、包括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等,确保会计报表准确无误;同时对出纳员在执行现金管理过程中的行为进行监督审核,审核是否有白条抵库、挪用公款、私设“小金库”等现象,确保现金日记账中的经济业务真实可靠。通过日常工作中的财务稽核及时发现单位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以加强单位内部控制管理。

此外,为充分发挥财务稽核的作用,对于财务稽核工作人员加强专业培训必不可少,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财务稽核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培养其责任心、提升工作能力,以使其能够更好的配合内控建设完成控制目标。

综上所述,鉴于财务稽核工作对事业单位内控建设的重要性与作用,在工作中拓宽财务稽核业务覆盖面、实现内控日常化,加强日常工作中的财务稽核等举措提升事业单位内控能力,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

参考文献:

稽核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2012年是个上会报告年

随着稽核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感觉稽核部的角色定位被行领导不断地提高。为什么这么说呢,2012年最突出的体现就是需要稽核部上会的综合材料越来越多了。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从年初的董事会开始,由我室或我本人参与撰写的各类董事会、行长办公会、经营分析会,或向行长单独汇报的会议综合性材料就多达10项次13份报告,平均每个月1份多,仅正文及附件总字数约13万余字,至于为写成这13万字所需要读的基础材料更是数量巨大。

《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xx年年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工作报告》,20389字,分为汇报版、报告版和说明,董事会通过。

《华夏银行市场风险管理审计报告》,8678字,分为汇报版、报告版和说明,董事会通过。

《华夏银行关联交易审计报告》,董事会通过。

《2012年1季度内外部检查问题整改情况报告》,10583字,由李总作为部分内容向吴行长汇报。

《2012年上半年稽核监督分析报告》,正文6885字,数易其稿,同时制作ppt,上半年经营分析会上宣讲,行领导好评。

《2012年上半年内部控制监督报告》,7017字,董事会通过。

《2012年度各分行突出风险问题分析报告》,11003字,准备向行领导汇报。

《2012年度市场风险稽核报告》,6300字,准备向董事会报告。

此外,还根据部领导安排,规范报告模式和要求,组织各分部向吴行长和成书记汇报区域行风险状况。

一是全年工作计划的制定。2012年工作计划,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首次提出了“稽核需求”和“风险分析”的理念,并将其贯彻到各稽核办公室和各分部的思想中,落实到计划的实际编制行动中。在李总的大力肯定和支持下,我就计划的编制细节多次和吴总沟通,由于无可借鉴经验。从计划通知的下发开始,我们一步步地讨论需求调研的层面和对象(首次涵盖了总分行从行领导到柜台操作人员的各层面)、需求调研的问卷格式(分ab卷,既有选择题又有问答题)、需求报告和风险分析的方向和内容、计划主体的层次和附件的内容,每个细节和节点都设计得力求完美。当一份份需求调研问卷发给行长秘书,看到他们惊奇而赞许的目光,当一份份行领导稽核需求调研问卷返还时,读到他们或详尽或简洁的答案时,心中被稽核带给自已的快乐填满了,很有成就感。讲个小插曲,这里面效率最高的当属我们成书记,当我给刘秦送上去,还在电梯间奔波时,成书记就答完了,我和刘秦在电梯间完成了交接过程,可见主管领导对稽核工作的支持力度。当然,具体的计划编制过程就不细说了,我们的阅读量约为21万余字,这期间的加班加点和反复多次的修改到底有多少,已经记不清了,我只记得2012年的计划的编制,我的汗水和泪水并存,收获和快乐并存。在这里,我要感谢北京分部的王冬主任给我的大力支持与配合。

二是半年度稽核监督分析报告的撰写。这是我们稽核体制改革后第一次在各分行和各部门之前的亮相,是各位奋战在稽核一线同志半年来稽核监督成果的首次展示,同事们的辛苦能否得到认可,全承载在这份报告上,承载在李总那半个小时的演讲上。

(1) (2)

查阅更多 银行稽核部稽核监督工作总结查看更多>> 部门工作总结

我常想,部领导都这样注重细节,我们这些从事具体工作的员工,根本没有理由不细心,不用心。这点点滴滴的付出还是有所回报的,二季度的经营分析会上,有一位分行行长说这是他十二年参加经营分析会听到的最好的一次报告,董事长和行长也给了充分的肯定。听到李总传达的这些评价,我们的心也舒展起来,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二)2012年是个开拓创新年

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是督改室从无到有,从年初摸着石头过河,到年末总结出一整套经验和机制,哪一条哪一款都是我们在部领导的启发和引导下,通过深入调研、认真分析、举一反三,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上升到理论的一个螺旋型提升的过程。

1.建立整改工作制度。这个制度是我部率先提出的,开同业之先例。

2.建立重点难点问题协同整改机制。这是我行首次在全行范围内为分行解决实际困难,系统化地解决各分行的难点问题。

3.建立差异化整改机制。这同样是前所未有的创新举措,有效地利用稽核资源,有重点地开展工作。

4.首次和专业部室联合督改。

5.首次接受北京分行、资金营运部等单位的主动沟通整改。

6.探索对分行现场整改理念的讲解、一对一专家辅导式督改等方式

7.建立日常督改与现场及离任稽核工作相结合的工作方式

8.建立非现场分析性审核与现场整改核查工作相结合的工作方式

9.建立按季度形成督改工作报告的机制

10.深化现场核查与延伸检查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11.建立现场核查与现场协调整改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12.建立针对行领导批示问题的快速反映机制

(三)2012年是个制度规范年

稽核会计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台湾地区内部稽核专业的发展虽短,但这一专业的地位和职业尊严,却早已被社会大众充分了解并倍受重视。台湾地区内部稽核从八十年代快速成长,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内部稽核的功能,从消极的防弊演变为积极的兴利,审计的范围由财务活动审计扩大为各项营运活动的审计。设有内部稽核部门的企业,已将近五千家,从业人员已超过七千人。

大陆的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是从1985年开始的,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内部审计的规章制度,如1988年颁布的《审计条例》第六章就是专门讲内部审计;1995年实施的《审计法》使大陆审计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极大地提高了内部审计的地位。国家体改委颁布的股份有限公司明确规定,公司执行内部审计制度,设立内部审计机构,配备内部审计人员,依公司章程规定在董事会领导下对公司的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进行内部审计监督。2003年5月1日起施行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规定,对、行政法规规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审计委员会、配备总师、内部审计机构,并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权力机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作出了强制性的规定。同时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履行职责所必须的经费,应当列入财务预算,由本单位予以保证。这是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又一重大举措,也是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的具体措施。但是,由于体制、政策等因素的,除上市公司外,大陆其他企业还没有充分重视内部审计的,政府有关部门对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也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内部审计缺位导致企业资产不实、利润虚增、所有者权益不实等现象十分严重。

十几年来,大陆在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方面已取得了不少进展,但也存在重大缺陷,其主要问题是依赖政府法令要求和行政手段建立起来的内部审计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滞后于企业制度的发展,使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形式上既远离现代企业制度的潮流,在实务操作上难免有叠床架屋之感或疏漏之处。因此,在明确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内部审计作为“看门人”,保证企业政策的贯彻实施和企业目标的管理性控制,有利于监督企业经营活动符合内部控制框架的要求。如果我们把建立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立脚点仅仅放在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上,仅仅囿与一国范围之内而与其传统内部审计制度比较来谈论“现代”与否,那就失去了我们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的崇高立意。内部审计反映的不单纯是查弊纠错和保护资产安全,而且还反映内部控制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这种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对该企业提高效率和效益、保证管理政策和目标的实现具有相当的优势。

二、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与地位

台湾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应设监察人,监察人可以随时检查公司财务报告。监察人从股东中产生,其主要功能在于牵制和控制董事会的决策制定和执行。依台湾“证期会”规定,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内部稽核部门直接接受总经理或董事会指挥,各公司内部稽核主管的任免,必须经董事会过半数同意;并规定上市或上柜公开发行公司每年应将内部稽核作业的年度审计计划、实际执行情况以及异常事项改善情况申报“财政部”证期会备查,并向监察人提出报告。

大陆公司法将公司经营机构和监事机构分离,监事会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必设机构,行使监督公司经营行为的权力。从大陆公司法规定的董事会、股东大会、总经理之间的权责划分看,董事会在公司管理层中处于核心地位。董事会对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和有效运行负责。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权力机构的领导下,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以及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并对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权力机构提出内部审计工作报告。

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台湾关于内部稽核机构的设置及其组织地位的规定与大陆显然不同。台湾这方面规定的特点是:1.内部稽核机构组织位处高层,可以避免审计范围受到限制而不能涵盖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绩效,或被审计部门因自恃较高阶层而不采取合作的态度。2.任免程序严格。内部稽核主管的任免,公司授权董事会召开董事会议过半数通过才可。大陆目前公司制企业虽然大多按公司法的要求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但公司法和审计法都未对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做出法律规定,尽管会计法对加强内部审计方面提出了法律要求,可并未对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做出具体规定。对于大陆相当一部分企业来说,内部审计机构的负责人不是通过董事会的决议任用,而是被视为一种行政职务,要由厂长或经理进行任免。国有股权代表的委派也极不规范,内部审计并未发挥应有作用,有的甚至形同虚设。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制定更为具体的法规强化董事会在内部控制框架构建中的核心地位,让企业真正认识到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是企事业单位的内在需要外,更主要的是从强化内部管理、加强自我约束的角度提高内部审计的组织地位。若内部审计机构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并在业务上受监事会指导,则具有相当高的自主性与独立性。

三、内部审计与政府审计之间的关系

在台湾,内部稽核在与政府审计的关系中基本上处于均衡的地位,内部稽核的影响和作用相对独立。长久以来,内部稽核人员总是从企业管理当局的观点去思考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最终目的在于协助企业管理当局提高企业的营运绩效。台湾“证期会”为维护内部稽核人员的超然独立,特别在公开发行公司建立内部控制与内部稽核制度实施要点中明确规定,内部稽核机构的组织地位应高到足以保证其完成审计工作,内部稽核人员应与被审计作业维持超然独立,内部稽核人员对审计事项的判断应不屈服于他人或受其影响。这是岛内唯一带有“政府色彩”性质的权力机关关于上市公司设置内部稽核机构和强化内部稽核功能的有关规定。因此,从法律形式上看,内部稽核与政府审计都是各自独立、自成体系、各司其职,不存在上下隶属关系或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大陆恢复审计制度之初,内部审计是作为政府审计的附属物而存在的。审计法规定,审计署负责指导全国的内部审计工作,地方审计机关负责指导本地区的内部审计工作,审计机关驻政府各部门派出机构负责指导直属单位和行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政府审计由于审计法做出的安排,从一开始就履行属于自己的对内部审计业务的指导和监督的责任,政府审计还通过多种途径指导、监督和管理内部审计的标准和质量。政府审计机关通过内部审计协会,完善对内审组织的行业性管理和服务。政府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有着很大的影响,这是大陆与台湾在内部审计与政府审计的关系上的最大不同点。

四、内部审计的职权与

内部稽核人员的职权与内容,在台湾内部稽核执业准则中并无明确区分和规定。

在大陆,依照《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内部审计机构依照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权力机构的要求,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相关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对本单位内设机构及所属单位领导人员的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审计;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风险管理进行评审;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经济管理和效益情况进行审计;以及法律、法规规定和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要求办理的其他审计事项。

大陆与台湾内部审计人员的职权与内容相比较,具有以下九个方面的不同:

1.在目的上,台湾内部稽核为幕僚作用,是为了检查评估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和衡量营运的效率。而大陆内部审计则主要是为了维护财经法纪,提高经济效益。

2.在职责上,台湾内部稽核人员的职责在于确定提供给企业管理当局的资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这一点与美国相似。但不同于大陆内部审计,因为后者在于对有关资料的审核、取证并对审计结果提出处理意见。

3.在范围上,台湾内部稽核的工作范围包括检查和评估内部控制制度的充分性和有效性,以及完成任务的绩效品质。大陆也有类似的规定。

4.在侧重点上,台湾大多数公司的内部稽核都将其稽核得重点由财务稽核转移至非财务稽核,包括营运稽核、遵循稽核、电脑稽核、绩效稽核、管理稽核和专案计划稽核。而大陆把内部审计的侧重点放在企业的财经法纪和财务状况的真实性方面。

5.在职权行使上,台湾内部稽核执业准则规定,为了确保内部稽核部门有效行使职权,内部稽核单位应制定各项政策和作业程序,包括内部稽核作业规定、内部稽核实施细则和内部稽核作业手册,体现了制度保证的作用。而大陆内部审计则依靠所在单位主要负责人或权利机构保证职权的行使,较好地体现了权力行使的作用。

6.在程序上,依照台湾内部稽核执业准则的规定,内部稽核特别重视事后追踪,确保稽核发现与建议,业已被接受并采取改正行动。但大陆内部审计由于还要接受政府审计机关的指导和监督,故还要实施事后审计。

7.在质量控制上,为了保证稽核工作的绩效,台湾内部稽核执业准则制订有一套完整的品质保证计划,包括稽核工作符合内部稽核执业准则,内部稽核人员定期执行评估稽核工作品质,以及主管机关委托会计师对内部稽核作业绩效加以评估。而大陆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则主要依靠对其进行指导的上级内部审计机构和政府审计机关。

8.在处理权限上,台湾内部稽核并不象大陆被审计单位必须执行审计结论,在某些情况下企业管理当局可能对审计报告发现的问题不予纠正,而情愿承担可能的风险。因此,台湾特别强调内部稽核人员应注意人际关系并做好沟通。

9.在与外部审计的关系上,台湾内部稽核主管的责任之一是协调内部稽核人员与外部稽核人员 (在这里外部稽核指的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工作,决定适当的稽核范围,避免重复或遗漏。而大陆内部审计受到审计法的强烈影响,与注册会计师不发生任何联系。

五、内部审计人员

内部审计人员一向被认为是内部控制方面的专家。他们的职责之一就是持续监视的内部控制制度以确保其充分而有效运行。在,内部稽核人员通常是训练有素的人员,有许多人都有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经验或具有会计师资格。

大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企业大都存在人员配置不足,现有内部审计人员绝大部分缺乏专业训练,多数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审计知识。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审计工作结果的不确定性,容易引发审计风险。自1998年大陆内部审计协会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签署了大陆开展内部审计师的协议,通过考试首次取得内部审计师资格,就有160余人,大陆内部审计师的考试,已从广州的1个考点扩大为16个考点,报考人数近八千人,到考率达86%。

就大陆与台湾的内部审计人员的现状看,大陆更要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尤其是业务骨干的培训。这是加强内部审计工作,解决内部审计业务与力量不足的有效措施。从大陆与台湾参加内部审计师考试的数量看,更多的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内部审计师考试,内部审计专业将因为内部审计师头衔而强化其地位,必然成为海峡两岸内部审计人员的共同追求。

六、内部审计协会

台湾内部稽核协会成立于1988年,成立的宗旨

为推动内部稽核的学术并与内部审计师协会加强联系,传播内部稽核理论与实务,促进岛内内部稽核制度的建立与健全,协助企业与机关团体改进经营管理制度。现有182个团体会员,个人会员人数约三千人。

大陆内部审计协会前身为中国大陆内部审计学会,成立于1984年4月,同年加入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至今已成为拥有130多个团体会员的全国性内部审计研究组织。大陆内部审计协会设有学术委员会、培训委员会、准则委员会和考试委员会。大陆内部审计学会起初归审计署体系指导司领导。 1998年审计署内部机构调整,撤消审计管理司,将内部审计行政管理并人了经贸司,同时将内部审计学会改为内部审计协会,直接隶属审计署,其宗旨为对内部审计实行自律性行业管理,为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提供业务指导和开展各种专业性服务活动,维护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权威性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合法权益,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比较起来,大陆内部审计协会与台湾内部稽核协会存在着明显差别:

1.协会的性质不同。大陆内部审计协会是介于国家审计机关与单位内部审计机构之间的社会组织,属审计署的办事机构。政府审计机关是内部审计师协会的主管部门,实施对协会的管理、指导和监督。协会具有浓厚的官方性质。而台湾内部稽核协会为非营利性的公益社团法人,属会计界和工商界共同捐款成立的民间组织,实质上是内部稽核成为一种专门职业发展过程中的自我规范和自我完善的行业自律组织。

2.制定内部审计准则的作用不同。大陆内部审计依据的准则是审计法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注重强调政府审计的权威性作用。大陆审计法尽管没有明确规定大陆内部审计准则应当坚持以“民间”为主,但是从大陆内部审计协会2000年工作计划要求内部审计协会参与内部审计条例的征求意见与修改工作以及制定内部审计准则的规定来看,已经预示着大陆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机构将发生的方向性转变,即由带有政府部门性质的内部审计协会着手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工作,容易发挥强制规范审计实务的作用,体现了大陆内部审计工作依法审计的特点。而台湾内部稽核执业准则基本上都是由内部稽核职业团体制定的。如台湾“证期会”要求内部稽核执业准则的制定机构必须为民间机构,内部稽核执业准则制定机构的资金来源必须是来自从每家上市以及上柜公开发行公司收取的会员支持费,以提高准则制定机构的独立性和内部审计准则的质量。它所制定的内部稽核执业准则不同于大陆内部审计具有强制规范的作用,但更符合市场的运行规则,适应内审实务的发展。台湾内部稽核执业准则仅是一种建议性的准则,旨在提高内部稽核专业水准。

七、内部审计准则

台湾内部稽核协会设有内部稽核执业准则委员会,专司内部稽核执业准则的研拟,目前已内部稽核执业准则、第1号至第15号内部稽核执业准则公报及内部稽核师持续进修办法,其中内部稽核执业准则于1995年2月14日公布施行。内部稽核执业准则共分六章,包括内部稽核单位的设置、内部稽核单位职责及管理、内部稽核人员的专业素养、内部稽核作业程序、附则等,全文31条。增进稽核工作的品质,提升稽核人员的专业地位,是台湾内部稽核协会准则的核心。

中国大陆内部审计师会成立以来,就着手进行有关内部审计标准的研究。2003年4月,大陆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公告。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由总则、一般准则、作业准则、报告准则、内部管理准则和附则,共计六章33条。公告包括《内部审计报告及其传递》、《内部审计计划》、《内部审计通知书》、《内部审计工作底稿》、《内部审计证据》、《后续审计报告》、《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舞弊的预防、检查和报告》、《报告内部控制》、《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等等。

就内部审计准则的结构形式与而言,大陆与台湾大致相同。

八、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内部审计人员与医师或律师一样,应该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规范明示内审人员有义务在履行他们的工作职责时贯彻诚实、客观、严谨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