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银行舆情工作履职报告

银行舆情工作履职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银行舆情工作履职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银行舆情工作履职报告

银行舆情工作履职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信息化 人民银行 金融宣传 思考

2014年4月,人民银行行长助理金琦在一次讲话中指出:“从国际上看,中央银行已经进入必须让社会公众了解、认知的阶段,央行神秘化、政策不透明不利于获得社会公众的接受、支持和理解,央行应该‘去神秘化’,更加‘接地气’、‘平民化’。”金琦行助的讲话深刻揭示了人民银行在宏观调控角色越来越重要的客观环境下,运用好新媒体宣传工具,做好金融宣传工作,为人民银行履职创造更好舆论环境的重要意义。

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宣传效果的比较

在宏观调控中,央行被赋予了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提供金融服务、维护金融稳定、实施金融调控等重要职能,一直以来,传统媒体在宣传人民银行工作、树立人民银行形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伴随网络和信息化的普及带来的新媒体的强劲发展,社会各界对传统媒体的前景和作用等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如何理性、客观认识新旧媒体在人民银行金融宣传工作中的作用,成为网络化、信息化背景下做好人民银行金融宣传工作的重要切入点。

(一)信息化下新媒体的强劲发展,把传统媒体的先天不足逐一暴露

1.时效性落后于新媒体。以传统媒体为主的信息传播有很强的地域性,受到时空因素影响较大,信息的传播往往存在一定的时间差,而且信息时间周期通常较为固定,信息一经后很难进行更改,如报纸、杂志、宣传手册的阅读受发行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电视新闻和广告的观看受播出时间的限制。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媒体信息传递打破了以往信息传播的时空局限,传递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信息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和网络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瞬时传递和接收,传播速度之快和范围之广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在信息出现冲突的情况下,受新入为主意识的影响,受众更倾向于相信先接收到的信息,很容易造成事实歪曲。

2.传播范围落后于新媒体。随着我国互联网持续普及,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25小时,即时通信用户规模在达到5.32亿,微博用户规模达到2.81亿。不少网民已经习惯通过网络和手机等移动终端获取信息。而人民银行以传统媒介为主的金融宣传受其载体影响,通常拥有较为固定的受众群体,如杂志、报纸所传播的金融政策和相关信息通常只有其订阅者能接收,另外由于印刷成本和物流成本较高,发行量相对较少,其宣传的覆盖面有限,加之金融业的专业性强,进一步稀释了金融宣传的范围。

3.界面生硬,缺乏交互性。人民银行在金融宣传过程中基本上采取“主导受众型”的模式,即央行作为信息的主动者,公众作为信息被动接收者。人民银行通过电视、报纸、金融杂志、网站等传统媒体消息,通常在不知不觉中难免有说教、呆板和灌输等倾向。而公众基本上也只能通过这种单向方式进行被动信息接收,但接受的效果令人质疑。这在媒体稀少、传播方式单一时期对宣传效果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因为受众没有更多的选择权。而在信息化背景下,新媒体信息的传播方式是双向的和互动的,信息的传播突破了时空的限制,社会大众既可以成为信息的提供者,也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信息不再依赖于某一方发出,而是在双方直至多方的交流互动过程中形成。因此,人民银行通过传统媒体开展金融宣传缺乏与社会大众的双向交流,信息反馈渠道不畅,难以评价金融宣传的真实效果。

图1 传统媒介环境下人民银行信息传播机制

图2 信息化背景下人民银行信息传播机制

4.传播内容有限、单一。传统媒介受其载体的资源和成本的限制,传递的信息容量较为有限,通常只能提供标准化、统一化的信息,难以针对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开展个性化、定制化的金融宣传。在信息化背景下,网络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开放性导致了信息的海量储存,而海量存储空间可以集合传统媒介表现方式的优点,综合利用文字、图形、声音和视频技术,以多媒体的形式向社会大众开展个性化、定制化的金融宣传。

5.制作成本高。使用传统媒介开展金融宣传需要投入一定成本,如报纸、期刊、宣传册在制作和流通时往往需要投入人工费、制版费、印刷费、物流费等,在电视和网站投放广告需要投入广告费。而在信息化背景下,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终端设备的持续普及,使得新媒体的信息制作和传递成本大幅度下降,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基本不受传输距离、范围和容量的影响。

6.缺乏复合型人才。由于编制和机构限制,人民银行宣传工作人员普遍为兼职人员,专业对口、学历学识水平高、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较为缺乏;加之相关针对性的培训不足,在金融宣传方面的认识也各有偏差,相关工作人员只能靠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勉强应对日常信息、维护工作。而在应对新媒体、新平台的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人民银行金融宣传从业人员在接受观念、应对策略、处置方式还准备不足,对新形势下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和应对策略缺乏专业研究,在遭遇负面舆情的应急处置的专业能力有待提高。加之基层人员配备不足,应急设备设施建设力度不够,各级应急机构之间条块分割,预防与处置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难以形成有效的履职合力。

7.内容不接地气,群众了解难。由于金融行业自身的专业性较强,而金融宣传人员存在为宣传而宣传的倾向,加之金融系统普遍存在重业务轻宣传的倾向,因此,金融宣传的内容很少顾及宣传对象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往往长篇大论的专业术语、冗长复杂的图表公式充斥于宣传内容中,群众对宣传内容一知半解,可以说,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金融宣传成了小众群体内的封闭循环的死材料,很难普及到群众当中去和群众产生共鸣,严重影响了宣传想要达到的效果。

(二)理性看待传统媒体的价值

新媒体有其手段、平台方面的优势,传统媒体也有自身存在的价值,二者并非完全排斥,实际上是互为补充的。一是传统媒体的严谨生产流程可以弥补网络信息的混乱、零散、可信度不足的缺憾。公众在看到耸人听闻的网络信息后,往往都要求证于传统媒体的权威报道,这本身就表明了传统媒体的价值所在;二是传统媒体有专业化队伍,有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网络新媒体的内容实际上都转载自传统媒体,表明新媒体群体依赖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从这个角度,新媒体只是传统媒体的“扩音器”这同样表明传统媒体的存在价值;三是传统媒体善于深度解读、全面分析各种经济金融现象。新媒体的特点在于快,就难以避免信息质量的粗糙,更不要说信息生产审核的严谨和严格,所以一些新媒体信息往往龙蛇混杂,呈现无序、浮躁、片段化,传统媒体借助于专业化队伍,和传统媒体多年积聚的专家队伍,在某一领域往往都有深入、全面研究论证,有较强的社会价值和可信度,能够产生以理服人的宣传产品,说清经济金融的来龙去脉,从而引导和影响舆论导向,在全社会营造信真理而非信传言的正确的价值观。

二、人民银行金融宣传、舆论引导面临的挑战

目前,传统媒体仍然是人民银行金融宣传的主阵地。人民银行系统主要利用网站、报纸、金融杂志、手机短信、新闻会、季度,年度各类金融运行报告、组织各种业务例行宣传活动、张贴各类业务宣传海报等传统方式开展金融宣传。总行层面还开通官方微博,部分分支机构开通了微信公众账号,对新媒体的应用开始起步。宣传内容主要包括货币政策、金融稳定、金融监管、人民币管理与反假、反洗钱、信贷征信管理、外汇管理、支付清算、经理国库等与央行履职密切相关,同时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各类金融宣传。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进入日常生活,以微博、微信、博客、论坛等即时通信工具为载体的新媒体迅速发展,单纯依靠传统媒体,已经无法完全满足信息化背景下金融宣传的要求,也对人民银行金融宣传和危机应对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塑造人民银行良好社会形象的难度加大

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人民银行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因此,做好金融政策宣传解读和舆论引导对维护人民银行社会形象和公信力至关重要。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普及之前,人民银行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及时政策、数据、报告,基本主导了话语权,能顺利引导社会舆论,营造有利于自身履职的环境。

在信息化背景下,社会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元,对经济金融政策的知情、表达、参与意愿更为强烈,人民银行在金融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和掌握传统媒介的优势由于新媒体的出现有所削弱。而金融领域的问题涉及面广,传染性强,社会舆论对相关信息的敏感度高,如果人民银行金融宣传和舆论引导不到位,社会大众产生误解,使得市场预期产生偏差,则弱化宏观调控效果,甚至会因为社会大众的误解而导致负面消息的大肆传播,对人民银行的社会形象和公信力造成不良影响。以人民银行3月暂停财付通公司线下二维码支付等业务为例,人民银行本意在于规范业务发展和保护消费者权益,在对二维码支付、虚拟信用卡相关业务的合规性和安全性进行总体评估的情况下暂停相关业务,但社会上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出现人民银行为了银联和商业银行利益扼杀金融创新、运用行政手段打压某企业等观点,并在新媒体平台和网站上广泛传播,对人民银行的社会形象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二)对人民银行危机应对处置能力提出新的挑战

金融突发事件极易引发金融风险,需要人民银行迅速做出反应,时效性往往决定危机应对处置工作的成败。首先,以微博、微信、博客、论坛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和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打破了信息传播的时空局限和身份限制,任何人都可能成为突发事件的报道者,信息可以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形式迅速向社会大众完整传播,大大缩短了人民银行应对金融突发事件的处置时间。其次,网民在接收到突发事件信息后往往通过新媒体平台发表自身看法,并引发其他网友的关注和讨论,短时间内,关于金融突发事件的信息被大量转发,关注度呈螺旋式上升,成为危机应对中一股强大的意见流,有时甚至和人民银行的权威信息发生抵触,给人民银行危机应对造成新的挑战,一般而言,突发事件发生后,2小时内网上就会出现文字或视频;6小时左右就可能被多家网站转载;24小时左右网上跟帖就会达到高潮,形成热点。再次,由于受技术条件和人力成本的限制,难以实现对庞大的网民群体和各种新媒体平台的实时监控,这使得人民银行难以真正控制突发事件的传播内容,加大了对危机信息传播监控的难度。

以M3S7假钞事件为例,在5月21日齐鲁晚报刊发记者未经证实和调查的“济南市民在银行ATM机取出假币”报道后,引发的波及效应迅速发酵。国内某大型门户网站,5月22日和5月23日两次转载后分别引发了6.8万人和8.5万人参与评论,且大多为负面意见,同时,在微博上也引发了大量网民转发相关未经证实的消息,关于M3S7的相关微博达到221万条,虽然人民银行和公安部门经紧急核实后证实这些报道都不准确,并于6月10日在央视一套焦点访谈上进行辟谣,但是仍然无法阻止M3S7虚假新闻在新媒体平台上的继续传播。

(三)对金融宣传机制和队伍建设提出新的要求

信息化背景下,传统宣传手段的信息传播滞后、覆盖面窄、容量小等弱点逐渐暴露。随着新媒体迅速崛起和加上公民意识的觉醒,社会大众参与社会经济管理和监督以及获取信息的主动性不断增强,媒体和舆论的监督和介入已成为常态,对人民银行金融宣传机制和队伍形成新的挑战。在金融宣传机制方面,从人总行到县支行,所掌握的金融宣传工具呈倒金字塔形态分布,越往下,宣传手段越稀缺,而宣传内容则表现为直桶型,甚至越往下更能宣传的内容越具体、越繁琐。同时越到基层工作分工越模糊,往往一人多岗,受制于人员数量和质量的双重约束,加之在新媒体背景下,对于金融宣传工作人员业务技能、观念思维、工作作风、学习能力、文字综合能力、研判评估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金融业面临的负面消息急剧增加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民众思潮活跃,网络维权意识强,往往将现实矛盾逐步向网上延伸和转移,引起网络的激烈讨论和关注。并且,个体通过新媒体表达意见几乎没有任何约束机制,有别于传统媒体的有严谨的编审、发行、新闻处出版管理等流程化得全面审核体系,导致一些网络信息的以讹传讹,负面化、新奇化、夸张化和情绪化的表达大行其道,网络信息往往呈现龙蛇混杂的复杂局面。

目前中国经济金融正处于转轨过程中,人民银行既要做好宏观调控、维护金融稳定、发展金融市场,又要在推动金融发展、鼓励创新和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之间寻找平衡,面临的形势更为复杂严峻,应对国际国内舆论的压力更大,一些境外势力、市场机构和个人经常借助网络和新媒体平台散发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干扰人民银行决策、唱空中国经济的言论对金融政策和突发事件的不实报道和歪曲解读。这就要求人民银行不能沿用以往金融宣传和危机应对的传统思维和行为模式,要跟上信息化的发展,在继续发挥挖掘传统媒介的优势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即时、海量、互动、覆盖面广的特点,开辟新的宣传空间,提高金融宣传的针对性,不断增强与社会大众的沟通能力,提升对外沟通的主动权,正确引导社会大众的关注和预期,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使全社会理解和支持宏观调控和金融改革。

三、构建信息化时代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新媒体宣传平台的基本原则

在新媒体时代,人民银行金融宣传工作应当主动适应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积极了解计算机技术革命对新闻传播形态的深刻影响,努力实践,发挥新媒体在金融宣传中的作用。基于此,构建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新媒体宣传平台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要实现金融宣传是更好树立中央银行形象的目标,就必须牢牢把握舆论导向,统一宣传口径,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人民银行宣传工作的第一位。紧密围绕国家金融政策方针和人总行新闻宣传工作的重点、口径和指引,适时结合区域经济金融的热点、焦点开展金融宣传、普及、引导工作。及时跟踪、学习、落实人总行、新闻宣传管理部门对宣传工作的最新要求和各项规定,发挥好宣传工作在服务人民银行工作大局中的正向引导职能。同时加强金融宣传内容的把关和审核,提高宣传内容的品质和可读性,恪守宣传工作的底线。

(二)准确把握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新媒体平台的定位

分支机构新媒体平台是总行新媒体平台在地方的延伸和补充。分支机构建立新媒体平台可以及时、权威的向辖区金融机构转发、传达总行的各项政策要求,同时在遵守总行宣传口径的前提下,有利于发挥下级人民银行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辖区的社会公众及时了解金融政策的出台背景,引导公众了解政策意图,及时解读政策的难点和重点,推进上级政策在地方的落实,赢得社会公众对人银行各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分支机构新媒体平台不是总行平台的“二传手”。支行新媒体平台在转发、传达总行各项政策的同时,作为辖区的人民银行的新媒体平台,应该找准自身定位,积极主动的反映辖区的法人金融机构和各类新兴金融相关行业的全面状况,创建辖区金融交流、政策传导、金融服务、维护辖区金融稳定的信息化平台,并逐步拓展其功能,把分支机构新媒体平台建设成为社会公众了解地方金融的窗口和地方金融业互动的平台。

(三)打造全局和区域金融政策、金融工作执行和落实效果的收集和反馈平台

新媒体最大的长处就是信息的及时性、交互性和匿名性,通过建立分支机构新媒体信息平台,可以及时地把针对各级人民银行出台的各项政策、开展的各项工作在地方的执行情况、执行效果和意见建议的各类“吐槽”、“讥讽”、甚至各种“不满”通过平台的及时、交互、匿名等功能真实的呈现出来,并经过人民银行工作人员客观筛选后,确实是问题的,根据问题涉及的管理权限,在权限范围内的及时解决,涉及上级行的及时反馈,从而促成履职、改进履职,赢得社会公众对人民银行工作的认可。

四、构建央行分支机构金融宣传及危机应对的立体平台

人民银行的金融宣传有从业经验丰富的专业化的队伍和充分的物质保障,同时具有强有力的遍布全国的信息收集渠道,主管的传统媒体经过多年潜心经营,树立起了较高的品牌价值,有较强的社会公信力和权威性,在行业内外形成了较强的影响力。因此,传统媒体仍然担负着人民银行传播主流价值观、权威披露金融政策、深入解读各类金融现象、大力引导金融业发展等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能。面对新媒体迅速发展的形势,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应该建立“以传统媒体为基础、以新媒体运用为发展趋势、以网络舆情引导为保障,协调运用传统媒体、新媒体以及现场宣传等手段的金融宣传及危机应对的立体平台”。

(一)加强传统媒体宣传“定调”的功能

借力外部传统媒体做好宣传。近年来,虽然各分支机构纷纷加强了与主流地方媒体的沟通,但主动性不够,多是被动接受媒体采访申请,而且并未形成长期的合作机制。作为传统的宣传媒介,在发挥好行属刊物(报刊、期刊)宣传功能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与地方主流媒体(地方广播电视台、报业公司)的合作力度,主动邀请媒体记者就金融热点问题进行采访,通过平面媒体与广播电视台主动、及时、全面向社会公众区域金融运行情况及央行相关工作进展,扩大金融宣传受众面。开辟地方报刊宣传专栏,定期经济金融信息,宣传、解读央行金融政策。同时,争取与地方政府、主流媒体、大学主办的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期刊合作,就社会广泛关注的金融热点问题,通过专题的形式深度分析。

(二)创建互联互通的新媒体宣传体系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普及率大幅提升,微信、微博等新生的互联网应用模式已经成为信息、表达民意、反映民情的重要通道,中国迎来了“全民记者”时代。面对新形势,央行先后开通了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成方三十二”,目前均有大量的粉丝关注,但央行分支机构至今没有先例利用新媒体方式进行宣传。因此,总行应考虑适当准允部分具备条件的分支机构创建微博、博客、微信、论坛等新媒体平台。在央行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互设链接,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产生乘数效应,全方位拓展央行金融宣传覆盖面,提高金融宣传效率。同时,在央行分支机构应配备专人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和网站同步信息,对于社会热点或突发事件在各平台统一口径、连续报道,各层级互为呼应,有效推进金融宣传效果。

新媒体宣传体系应配以监测、分析、预警为一体的舆情监测平台,央行分支机构在充分利用总行现有的智能分析系统、微博监测分析平台的基础上,应加强与网络技术专家、安全专家的沟通,同时加强与网络运营服务上合作,及时、准确、全面把握微博舆论的敏感内容和传播趋势,提升舆情的预警和研判能力。此外,应提升危机意识,面对社会公众的疑问甚至误解,转变被动回应的态度,主动进行舆论引导。在遇到重大突发事件和关键性问题时,及时通过宣传平台对外权威信息,或者向意见领袖(如知名专家学者、媒体人士等)提供有价值信息,通过其转发积极正面和权威性言论,引导舆情健康发展。

(三)加强央行分支机构门户网站建设

目前,大部分基层央行主要利用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互联网子网站进行信息公开,但栏目较少。因此,可参照总行增设信息栏目,设置诸如“市场动态”、“洗钱举报”、“行长信箱”、“意见征集”等选设板块,加大主动对外宣传力度,疏通各地区分支机构与社会公众的交流渠道;鉴于央行分支机构对于地区经济金融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应积极与地方政府沟通,借助地方政府推广平台,在地方政府门户网站上开辟网页信息;充分利用金融部门联席会议平台,加强与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协调、沟通,借助地方性金融机构网站进行新闻宣传,以充分展示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履职成效,提升央行在全社会的公信力和认知度。

(四)主动对外现场宣传

央行各分支机构应加强对外现场宣传的力度,考虑不定期在人流量较大的区域依工作需求设不同主题的金融展馆,组织央行志愿者通过向公众发放宣传册、现场讲解的方式普及金融知识及央行相关政策规定;联合金融机构,有针对性的在企业、军营、社区以及大学进行金融宣传,采用专题讲座、播放宣传片、发放纪念品等形式,向公众传播央行在社会关注度高的领域,诸如金融消费者保护、征信管理、反假币等方面的相关规定。此外,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协调、沟通,充分利用金融机构网点多、宣传面广的优势,借助其场地、设备宣传央行相关政策规定,以提升央行分支机构的认知度。为进一步提升现场宣传效果,应提前部署安排,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及门户网站等途径活动通知,充分调动社会公众参与到活动中来。

(五)增设综合服务项目,提升基层央行服务水平

目前央行分支机构面向公众均有设综合服务大厅,主要办理征信查询、贷款卡办理、结算账户申请等基础业务。随着地区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赴央行办理相关基础业务的人数日益增多,这对央行的对外履职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同时也为央行分支机构开拓金融宣传工作提供了契机。可适当在综合服务大厅增设自助查询终端,公开对外服务项目的办理依据、条件、程序及服务承诺、投诉方式,并专设金融宣传模块,公布央行在外汇管理、金融消费者保护、征信管理、反洗钱、反假币等方面的规定。设咨询台,配备熟悉央行办事流程及相关规定的接待人员,及时为公众解答疑惑,近距离向公众宣传央行金融政策,达到简事便民的目的,以提升央行分支机构的外部形象。此外,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枣庄市中心支行均开通了具备自助查询功能的服务热线,社会公众可通过电话查询基准利率、账户管理、现金管理、信贷征信等方面的信息,央行各分支机构可适当推广这种服务创新。

(六)加强人民银行宣传队伍建设

信息化时代赋予宣传主体多样化的发声手段,但同时也对宣传队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为严格、全面、专业化的复合型要求。虽然央行分支机构的新闻宣传工作一直以来由办公室负责,但具体到工作细分,并无专职宣传人员,无法一心专注于宣传工作。因此,央行各分支机构应在现有的干部队伍中选拔一批金融理论功底扎实,有金融从业经验、业务履历全面、综合文字能力强、熟悉新媒体操作的业务骨干,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可与高等院校的新闻传播学、公共关系管理等方面的教师专家加强联系与合作,帮助他们掌握新闻传播规律,提高公共关系管理应对能力,提升他们的新闻宣传素养,把他们培养成为既能把握新闻传播规律,又能够用老百姓能听懂、能理解的语言,把人民银行的金融工作传播给社会的金融宣传的复合人才,为人民银行履职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更好的促进人民银行各项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王卉.新媒体环境下地方政府管理的挑战与创新[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1):80-83.

[2]林爱,孙姣姣.新媒体环境下的政府危机管理与舆论引导[J].中国应急管理,2011(3):20-25.

[3]顾丽梅.网络参与与政府治理创新之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07,(7):12.

[4]毕宏音.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新媒体传播[J].重庆社会科学.2013,(4):50-57.

[5]梁建强.突发事件中政务信息渠道及实效差异比较[J].新闻研究导刊.2012,(10):21-23.

[6]凌一,娄悦.政治传播生态中新媒体的优势[J].当代传播,2009,(2):38-40.

[7]浅谈如何做好人民银行宣传思想工作.王新富.中国人民银行齐齐哈尔市中心支行党委宣传群工部.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银行舆情工作履职报告范文第2篇

中国商人杂志联合中国企业舆情研究院,梳理了9月份上市公司重大事件,综合考量事件影响力、公众关注度、企业舆情应对水平等多方面因素,为您呈现这份9月上市公司舆情关注榜。

亚星化学

事件:管理层频动荡 发展前景堪忧

舆情预警级别:红色

近日潍坊亚星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亚星化学”)陷入多事之秋,在主业持续低迷、业绩持续不佳中苦苦挣扎的亚星化学刚刚推出海外油田收购,拟将主业转型之际,其掌门人李白贤意外落马事件无疑对公司造成了沉重打击。

8月22日晚间,亚星化学舆情态势开始爆发,企业公告称接到董事长李白贤家属送达的《拘留通知书》,李白贤因涉嫌被刑事拘留。尽管公司火速推出董事孙岩董事长一职,但是依然无法阻止亚星化学的惨跌,亚星化学股价大跌9.73%。随后,亚星化学舆情态势迅速升温,市场上关于公司股东陷内斗,业绩持续不佳,海外并购项目遭质疑等言论迅速传播,亚星化学企业信誉遭受空前打击。

进入8月底,亚星化学企业舆情状况再次发酵,理财周报刊文“亚星董事长被刑拘:6年5换董事长 15亿定增堪忧”,文中不仅对亚星化学目前的问题进行了揭露报道,同时也指出企业之前发展中的种种问题。报道称,自2009年1月陈华森接替董顺兴出任亚星化学董事长以来,公司董事长就像走马灯似的换了一个又一个。到目前为止,在6年时间内亚星化学已经五度易主。随后,相关报道被包括中国企业舆情网、和讯网等多家权威媒体转载扩散,亚星化学舆情态势一时间达到顶点。

舆情直击:

中国经营报:就在李白贤被拘留前的一个月,山东盐业退出亚星化学的猜想进一步被验证。7月28日晚间,亚星化学公告,称山东盐业在7月25日以集中竞价的方式持减公司约1578万股,占总股本的5%,且山东盐业在未来12个月内不排除继续减持亚星化学的可能。

理财周报:上个月亚星化学才刚刚募资近15亿元购买美国油气资产的定增预案,随着该方案的主导者李白贤被拘捕,市场对此次收购的前景也开始担忧起来。

中体产业

事件:大股东背信弃义 坑惨股民

舆情预警级别:红色

“国家体育总局、大股东、优质资产、央企、国字号背景”,猛一看真是根正苗红,正是这些围绕在中体产业身上的闪亮光环,让投资者在8年间坚定不移地相信,中体产业能够带给投资者回报。中体产业也一直被市场人士视为最正宗的体育概念股。然而现实带来的总是血淋淋的教训和欺骗,中体产业的一纸公告,令广大投资者幡然醒悟,梦想总是美好的,现实却如此残酷。

8月10日,天津证监局给中体产业大股东发函,要求大股东就8年前股改时许下的注资承诺做出说明,部分投资者也将中体产业视作兑现承诺的“诚信第一单”。受此利好消息影响,8月11日中体产业涨停;8月12日再度上扬6.13%;8月13日公司又以涨停价报收于13.52元。

然而8月22日晚间,中体产业公告,公司大股东国体基金中心将在未来三年内转让所持中体产业公司全部股份。这意味着国家体育总局将彻底抛弃旗下惟一的上市公司资源。而对于之前的“优质资产注入”问题,国家体育总局只是一句轻飘飘的“没有可注入的优质资产”带过。如此裸的骗局顿时令市场哗然,受此消息打击,中体产业25日开盘即跌停,截至收盘还有近70万手卖单将中体产业封住跌停。26日中体产业再次跌停,收盘价仅为10.95元,27日的跌幅也达到7.67%。

迄今为止,监管部门还没有对中体产业大股东的违约失信行为表态。鉴于中体产业大股东的恶劣行径,应该追究其违约失信责任。与此同时,也应该对中体产业公司进行调查。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中体产业是否真的不知道大股东没有优质资产?由于中体产业的很多高管都是来自国家体育总局的官员,他们不可能对大股东有没有优质资产一无所知。此次事件,也将考验监管部门依法治市的决心和信心。

舆情直击:

某业内人士:继4年前中体产业“灵魂人物”、时任董事长的谢亚龙协助足坛“扫赌打黑”调查锒铛入狱后,近日,中体产业再遭巡视组调查。此次将面临包括现任董事长刘军在内的多位高管。中体产业并不是没有机遇,也不是没有赚钱的项目,只是内部腐败现象严重,或致使上市公司利益外流。

广发证券分析师:中体产业现任大股东是“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基金管理中心”而非体育总局本身,其确实没有优质资产,无法完成承诺,因此只能转让股权给受让人,但体育总局旗下优质资产众多,有可能在内部解决。

*ST华锐

事件:8.7折回购债权遭否 面临退市危机

舆情预警级别:红色

8月底,*ST华锐风险提示公告称,该公司面临较为严峻的资金问题,其经营风险正在不断加大,而与之相关且于今年年底回售日到期的两只债权――“11华锐01”、“11华锐02”或将面临兑付风险。

对此,华锐风电“提前”向投资者抛出一份债权回购方案,方案拟以其全资子公司华锐风电科技(江苏)有限公司(下称“江苏华锐”)动用不超过7亿元资金对“11华锐01”进行回购。公告显示,每个持债账户可针对华锐债向江苏华锐进行有限额度回售,虽然方案仅以面值的87.2%的市价进行“打折”回购,但有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华锐风电财务状况堪忧,投资者不回购或将面临更大损失;且由于该方案存在“回购上限”安排,其亦将对大额持仓为主的机构投资者带来风险,因为提前回购方案的执行可能会降低公司在回售日的可偿还资金。然而9月17日,由主承销商瑞银证券主导的部分*ST华锐债权持有人大会在北京召开,其8.7折的回购债权方案遭到现场绝大多数投资者的投票否决。

华锐风电方面表示,如果今年下半年资金问题仍不能得到解决,公司将面临资金枯竭的风险。如果今年不能扭亏,*ST锐电将面临退市。尽管公司在银行还有30亿元授信额度,但拿贷款很难。根据*ST锐电上半年业绩报告,截至2014年6月底,该公司的货币资金余额只剩下14.86亿元,相比年初下降了16.30亿元。

舆情直击:

中债资信评级业务部分析师吴春杰:折价回购债券可以给发债主体带来财务收益,存在损害投资人利益的可能性,在市场信息不对称背景下须警惕发债主体存在的道德风险。

长城证券分析师冉绍明:*ST锐电的做法相当于公司绕开法律限制,直接从二级市场低价购买本公司债券。若此次操作成功,一些认为自身债券被低估或者面临违约的公司,均可能效仿此法进行回购。

京山轻机

事件:并购案曝内幕交易 监管部门介入

舆情预警级别:橙色

以8.5倍超高溢价贴上“自动化”标签的京山轻机,在短短两个月内股价翻倍,与之伴生的则是内幕交易的阴影。京山轻机这次高价并购的相关方因涉嫌内幕交易已被监管部门稽查。据一位接近监管部门的人士介绍,监管部门在前期调查过程中已掌握了部分证据,由于此次涉案性质比较严重,将直接移送司法机关。

京山轻机遭查缘起于公司正在进行的一笔资产收购。据6月30日披露的预案,公司拟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购买王伟等人持有的惠州三协100%的股份,同时向大股东京源科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1.5亿元,用于支付本次交易的现金对价及补充流动资金。令人侧目的是,截止2013年底,惠州三协的账面净资产仅4768.2万元,但公司给出了4.5亿元的价码,理由是后者有着热门的“自动化”概念。就在与京山轻机的收购谈判期间,惠州三协与新明珠陶瓷签署一份框架协议,由三协精密为新明珠陶瓷开发瓷砖对位切割自动化设备。

一家新进入自动化行业的公司,凭借“惟一客户”和一份框架协议,却获得了8.5倍的超高溢价,引发投资者质疑。正是凭借着收购标的惠州三协的“自动化”概念,复牌后的京山轻机连续4天涨停,并在略微调整后继续上涨,短短2个月内股价翻倍。靠一笔4.5亿元的高溢价收购,京山轻机演绎了一个资本故事,推动公司市值提升了约15亿元。

舆情直击:

上海证券报:据湖北当地资本市场人士介绍,京山轻机也一直热衷于在二级市场“做股票”,热衷炒股在圈子内广为流传。

交易日首席评论员孙:惠州三协进入自动化行业时间很短,然后这个产品就卖出去了,销售金额还比较大,但是下游的购买方、客户只有一家,而且惠州这家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和下游购买它产品的客户,有历史上的渊源,但是是什么样的渊源,没见到有详细的披露,所以当然容易引起投资者的怀疑。

牧原股份

事件:变脸第一股半年巨亏8046万元

舆情预警级别:橙色

继一季度巨亏5000余万元成为IPO开闸业绩变脸“第一股”后,半年报再次披露的亏损,奠定了牧原股份次新股“变脸王”的地位。这家于今年1月份才登陆资本市场的农牧业公司,因其上市前后表现出的巨大业绩反差,不断被质疑。

牧原股份第一季报显示,2014年第一季度亏损5572万元,而上年同期盈利2914.4万元,同比大跌291.18%;半年报数据则显示,1-6月亏损8046万元,而上年同期盈利7558万元。上市之前3年,牧原股份连续净利润增长率超过10%,保持3亿元净利润的稳定盈利。

今年1月17日,牧原股份以24.07元的发行价上市,共发行6050万股,实际募集资金14.4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在牧原股份的上市公告中,曾对一季报业绩作出盈利预测,预计盈利2300万元以上,与实际结果差距近8000万元。这一差距招致了投资者的不满,一季报后,曾有不少投资者在股吧呼吁监管部门对公司进行调查。

有财务人士质疑,牧原股份在2012年IPO过会前毛利率一直保持在超出行业水准一倍多的高位,但随后其毛利率悄然发生大幅下降。此外,牧原股份养猪成本远低于同行的现象,也令媒体和行业人士多次质疑其上市前靠调节成本美化业绩。

舆情直击:

某财务分析人士:与其他行业上市公司相比,农牧类上市公司因其行业和技术壁垒而具有特殊性,换句话说就是更容易、更方便造假。农业类上市公司在日常经营中往往有更多现金交易,且实际成本和市场影响等因素外界难以估计。因此在财务层面,对农业类上市公司的分析有时只能是“雾里看花”。

某家券商农业分析师:下一波猪价回调应该不会跌到上半年的低点,这就意味着反转,股价会坚挺上行。实际上,影响猪价的因素是很多的,但最重要就看供需关系,下半年进入消费旺季,生猪供给变紧张,消费需求增长,猪价回升是大概率事件。

皖江物流

事件:子公司曝债务黑洞 董事长被刑拘

舆情预警级别:红色

由芜湖港更名而来的皖江物流陷入困境并停牌至今,如今看来,漩涡中心的皖江物流关键全资子公司淮矿现代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物流公司”)的债务危机正持续发酵。

9月19日公告显示,经光大银行武汉分行向上交所反映,物流公司已有8000万元商业承兑汇票逾期形成光大武汉分行垫款,且经此排查发现,物流公司明年2月前还将有5.1亿元商业承兑汇票到期。这对无法支付到期债务、二十多个银行账户已被全部冻结的物流公司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皖江物流随后对物流公司性质类似业务进行了梳理,发现截止目前发生的涉及光大银行的该类业务共5笔,合计接近6亿元。从公告表述来看,皖江物流在之前就已获知物流公司上述问题。

9月5日后,皖江物流开始停牌。9月24日,皖江物流披露了对旗下物流公司的初步查核结果。以今年9月12日为基准日,物流公司债务总额高达167.49亿元,其中已到期债务20.69亿元,未到期债务146.8亿元,债台高筑的另一面则是难以收回的部分已到期债权:物流公司债权总额161.57亿元,其中已到期债权109.7亿元,未到期债权51.87亿元。根据此前公司公告,物流公司的应收款项存在重大坏账风险,预计皖江物流因此将出现重大亏损。目前,除物流公司前董事长汪晓秀被刑事拘留外,物流公司现任董事长、经理刘益彪和现任董事、总会计师汪靖涉嫌失职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并立案侦查。

舆情直击:

上海证券报:银行过度授信及事后缩贷是诱因。公告表示,在物流公司资本金只有10亿元的条件下,银行给予的授信额度高达130亿元,授信时未尽必要的审查义务。在业务开展过程中,银行以金融创新名义向企业推介所谓“商贸银”业务,但由于其操作流程不规范,导致风险积聚、加大、 放大。

澎湃新闻网:按照皖江物流的说法,本次重大信用风险事项,已被定性为典型的系统性案件,事关安徽省金融生态环境和投资发展环境,事关社会稳定。皖江物流的控股股东淮南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是煤矿,是安徽省17家重点企业之一。

龙大肉食

事件:上市三月被列入肉制品不合格名单

舆情预警级别:橙色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公布了2014年第一阶段食品安全监督抽查通报,龙大肉食等企业相关产品被列入不合格名单。该公告显示,龙大肉食于今年5月24日生产的“秘制跑山鸡(500g/袋)”被发现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不合格,而抽样产品来自于山东家家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家家悦集团)威海中心店。

龙大肉食以生猪养殖、生猪屠宰和肉制品加工为主营业务,今年6月底刚刚登陆A股市场。从主营业务结构来看,龙大肉食主要产品为冷鲜肉、冷冻肉、熟食制品等。其中,冷鲜肉占据绝大多数份额,2013年营业收入高达22.87亿元,占主营业务比重的72.58%;而熟食制品营收金额也不算少,该业务去年共计创收2.59亿元占主营业务的8.22%。

据龙大肉食招股书披露,龙大肉食有一套完整的质量体系、产品检测等系统,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HACCP、ISO9001质量控制体系的要求组织生产;全资子公司杰科检测具备较优的检测技术及较为先进的检测设备。在销售渠道方面,龙大肉食冷鲜肉和熟肉制品已进入大润发、家家悦集团、烟台振华量贩等全国或区域性大中型商场超市,并成为其长期稳定的销售渠道。其中,家家悦截止今年5月末,在全国拥有直营连锁门店五百多家,常年占据着龙大肉食第一大客户之位。

舆情直击: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龙大肉食,其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对上述情况尚不清楚,待询问领导后再给予回复。但到记者截稿时,仍未得到公司回应。记者注意到,公司曾表示致力于打造以源头控制、质量体系、产品检测为核心的食品安全保证体系,做到批批都检验、全程可追溯,实现对原料、生产、产品的全过程把关。

好会赚钱的猫妞:龙大肉食一直在强调自检自产自卖有多安全,有多权威,但还是出现各种问题猪肉。

绿大地

事件:虚假陈述案 审计机构首次成为第一被告

舆情预警级别:橙色

绿大地虚假陈述又出新案。日前,上海周姓股民诉绿大地虚假陈述索赔案获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原告要求绿大地公司以及为绿大地上市做审计工作的瑞华会计事务所共同赔偿投资者损失。该案件是上市公司审计机构首次被列入第一被告并被立案。值得注意的是,该案件的原告是绿大地公司“受到行政处罚前”卖出股票而发生损失的股民,法院对此立案无疑将扩宽有资格索赔股民的范围。

该周姓股民是在云南绿大地公司上市不久后,从二级市场连续买入绿大地股票,在证监会对绿大地因虚假陈述做出行政处罚前卖出股票,发生投资差额损失以及手续费、印花税共计5万元。

根据以往的司法实践,证券投资者如果因虚假陈述遭受投资损失而向上市公司索赔,法院受理此案的前提是,投资者必须是在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做出行政处罚后卖出或者持有该上市公司的股票而发生损失的情形。对于投资者在行政处罚前卖出股票出现亏损的,法院原则上不予受理。

舆情直击:

上海华荣律师事务所许峰:法院立案并不会去审核原告的买卖时间,股民最终能否打赢这类索赔官司,关键还是看买卖行为以及造成的损失,与上市公司的造假有没有因果关系。

证券时报:监管部门可采取相应的措施:其一是改变以往责令改正、出具警示函、监管谈话等老套的不痛不痒的监管方式,对于存在的违规行为,要大幅提高违规成本。其二是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为投资者向违规的中介机构发讼提供制度保障。其三是建议所有具备证券资质的中介机构由监管部门统一管理,发行人或上市公司需要相关服务由监管部门指派。

当代置业

事件:经理人团队洗牌 CEO、CFO双双去职

舆情预警级别:橙色

8月的最后一天,当代置业连发三个公告,除公布业绩外,还了重要的人事变动以及董事名单。其中最大变化为,该公司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钟天绛、执行董事及首席财务官范庆国将调任为非执行董事,二人同时辞任管理层职务。

一天之后,当代置业再次公告声明,为优化其管理职能,该公司已重组其管理团队,除首席技术官外,不再委任其他任何首席官职位,而其管理团队将由总裁、行政副总裁、副总裁及首席技术官等人员履行。

9月4日晚,当代置业进一步公告,透露了公司向相关高层授出股权计划。公告称,此次共授出2570万股,其中主席张雷获390万股,信任财务总监王强获600万股,总裁张鹏获授购股权最多,为1000万股。当代置业原CEO、CFO双双去职,相关工作由总裁张鹏以及副总裁王强履行。

关于此次人事变动的原因,当代置业公告中仅以钟范二人“需要更多时间处理个人事务”一笔带过,外界猜测或为当代置业上市后业绩未实现较快增长的问责。此前,当代置业蹊跷停牌,直至上市房企公布半年报的最后期限复牌并放榜上半年成绩单。上半年,当代置业完成合约销售额22.841亿元,同期增长36.2%,尴尬的是上半年仅完成销售目标(100亿元)的2成。

舆情直击:

某人力资源专家:当总裁和首席执行官由不同的人来担任时,一般重大事件如大政方针、重大人事任命和比较大规模的投资等属于“重大执行权”范畴,由CEO掌握;一般政策、一般人事任命和一般规模的投资等属于“日常执行权”范畴,由President掌握。在这种情况下,首席执行官的地位应高于总裁。

时代周报:此类人事变动,应该理解为两个原因:第一,今年市场降温、上市之后企业未能实现较快增长的情况下,对原有管理层的管理绩效予以否定。第二,从当代置业本身的人事结构看,有一种“兄弟闯江湖”的意味,这也使得人事调整带来很大的偏好性和自主性。

达志科技IPO

事件:家族持股存隐患 上市路堪忧

舆情预警级别:红色

广东达志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达志科技”)之前披露了招股说明书,公司此次拟登陆创业板。然而近日媒体频频曝出企业发展前景堪忧、股权结构存隐患、欠缴税收等多个问题,使得企业上市之路蒙上阴影。

进入6月份,达志科技舆情状况开始爆发,第一财经日报6月25日刊文《达志科技发票违规遭罚 或为税务漏洞冰山一角》,文中指出企业曾经因接受虚开发票被迫补交税款并遭罚款;此外,其高新技术企业身份能否保持,从而持续执行15%的所得税优惠也是未知数。另外从财务控制的角度,可能反映出公司存在一定漏洞,相关报道一时间引发多家媒体关注,也对达志科技上市之路造成阻碍。

6月底至7月份,达志科技舆情态势开始蔓延,中国经济网再次刊文《达志科技暗藏风险 毛利率高存蹊跷》,文章指出企业财务报表涉嫌造假,虚高企业毛利润等等,令人感到蹊跷。另外该公司控股股东持有股份占发行前80.53%,不但“一股独大”,更是典型的家族企业。达志科技目前6大股东中有3人为控股股东的亲戚,企业的股权模式存在隐患,企业如若上市,一旦发生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少数股东的权益难以受到保护。相关报道随后被包括中国企业舆情网在内的多家媒体进行转载,在行业内引起很大反响。

进入9月份,达志科技因文件不全被证监会中止审查的消息被媒体曝光,企业上市之路或将就此搁浅。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此次达志科技被中止审查的原因,或也与之前企业所存在的欠缴税收、股权结构存隐患等问题有关,文件不齐备或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原因。至于具体结果,还需看监管层所披露的信息。

舆情直击:

银行舆情工作履职报告范文第3篇

前9个月,在省联社和行党委以及上级纪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全省农合机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行党委的统一安排部署,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为重点,压实管党治党责任,强化纪律监督,全面完成纪检监察各项目标任务,全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现将党风廉政建设暨纪检监察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责任落实,进一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及时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年度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全年工作,研究制订《2020年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层层签定责任书,全行党员干部员工签订《廉政承诺书》等,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对全行中层管理人员及重要岗位人员进行集体廉政谈话,传导压力,强化全面从严治党意识;不断强化“三重一大”执行情况的监督;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促进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全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二)抓学习教育,进一步筑牢员工思想道德防线。组织全行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十九届中央纪委历次全会精神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开展第三个纪律教育学习宣传月活动,系统学习了党纪法规,认真学习了中央、中央纪委、省纪委及金融系统发生的有关违纪案件的情况通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对新提拔中层管理人员进行任前廉政考试,拧紧党员领导干部拒腐防变发条,按照上级工作部署,制定了《XX农商银行2020年清廉金融文化建设工作方案》,及时召开工作推进会,积极开展了清廉金融文化宣传月活动,举办演讲比赛,组织多次测试,巩固了学习教育成果,为全体员工牢记红线意识,坚定职业操守,坚守合规经营理念,不断提升清廉从业素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抓执纪问责,进一步强化监督职能作用。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强力推进出国(境)管理工作,对2019年以来全行员工因公、因私出国(境)进行全面摸底自查,坚决防止人员外逃和资金外流。二是紧紧围绕监督执纪问责,准确把握运用“四种形态”,加大了违规违纪问题的处罚力度。前9个月给予解除劳动合同1人次,行政警告处分2人次,通报批评19人次累计实施经济处罚及其连带责任追究35人次、收缴罚款2.09万元,强化了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

(四)抓“四风”纠正,进一步打造优良作风。一是高度关注廉洁舆情信息,及时掌握和处理行风政风舆情,公开行风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二是在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国庆等重要节日期间均下发廉政过节文件,发送廉洁短消息提醒,开展明察暗访,不断规范员工廉洁从业行为。三是按照行党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两个通报”精神,切实做好赵正永违纪违法案以案促改的要求,认真开展了《党员领导干部违规收送礼金问题》《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工程建设和矿产开发等问题》《领导干部经商办企业问题》《土地领域突出问题》四个专项治理工作,营造了风清气正的经营管理环境。

(五)抓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纪检监察干部素质。进一步提升全行纪检干部履职能力,推进纪检监察队伍建设,认真开展了疫情防控期间纪检监察业务培训学习工作,成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学习培训方案,及时召开动员大会,认真梳理自学内容,精心编制学习计划,保障了业务培训的规范开展。把中省纪委四次全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赵乐际同志工作报告作为集体学习的重中之重,系统的开展学习,有针对性地举办纪检监察业务集体学习班和心得交流会、专题研讨会,着力打造让党放心、人民信赖、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略)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强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继续强化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通过监督检查、约谈提醒、听取汇报等方式进一步夯实主体责任,通过考核考评、追责问责、结果运用等形式倒逼责任落实,不断提升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质效。

银行舆情工作履职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金融消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20-0031-02

近期发生在国内的三个案例将银行机构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当事金融机构倍感压力,不得不采取息事宁人的手段来平息舆论,消除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深入剖析事件的演变过程,不难发现当事金融机构应急机制不健全,应急处置不力是事件持续发酵的主要原因。这也警示金融机构要重视和加强金融消费领域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建设,提升金融消费领域的应急水平,切实为消费者创造良好的金融消费环境。

1 近期发生的三个金融消费案例

陕西某银行案例:2013年10月12日,因家人三次输入密码错误,陕西西安75岁老人徐某的工资卡账户被锁定,需重置银行卡密码。而当时老人正重病在身,无法行动。在老人家人申请持相关证件和医院证明代为办理或银行上门办理密码重置业务被拒后,无奈之下,不得不用120救护车把挂着氧气的老人送到工商银行西安纺建路支行营业所,并由5名医护人员用担架抬到柜台前,艰难地完成密码重置业务。

广东某金融机构案例:2013年9月27日,广东高州市七旬老人邓某芳由于中风无法行动,他儿子代为到高州某金融机构大路坡分社取钱,该机构说身份证不对,令其到村镇开证明。证明拿来后,营业厅又要老人亲自来,家属不得不将病重的老人拉到信用社,可是工作人员还是不给办理。僵持之下,老人死在了营业厅。

湖北某银行案例:近日,湖北丹江口市民盛忠奎夫妻满心欢喜地去某银行丹江口支行,提取24年前办理的长期定期保值储蓄存单,没想到银行以上级部门有规定、存单已失效为由,拒绝按约定兑现,预期可收益22万元,银行只给8400元。

2 案例的影响与应对

以上案例陆续被媒体曝光后,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迅速将当事金融机构推到了负面舆论的“风口浪尖”,网民普遍指责银行一方面态度冷血缺乏温情、作风太过傲慢、服务意识差,银行堪比衙门,冰冷的制度硬规定看不到人性的温暖;另一方面银行只注重业务扩张,忽视了诚信体系建设,不讲诚信,拒不承认自身过错,拒不依约履行兑付义务,试图将因自身违约过错给储户造成的损失转嫁给储户,完全是一幅“无赖”做派。事件的曝光给当事的三家金融机构带来了很大的舆论压力,广大民众对银行业的服务和信用产生诸多质疑,严重影响了银行业的整体形象。

为应对不利舆情,消除负面影响,三家当事金融机构也在事后采取了一定的应急处置措施。陕西某银行在15日发表了致歉声明,并表示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高州的某金融机构也在查明真相后对涉事的5名责任人进行了撤职、调岗和扣除绩效等严厉处罚;湖北的某银行也成了专门的调查组,积极调查“保值储蓄”遭拒付事件。但总体来看,由于这些应急措施滞后、应急处置不力,并未能有效缓解汹汹民意和消除大众对银行的反感。

3 三个案例应急失效的原因分析

①一是应急信息不畅,应急体系重心偏后。前面的两个案例中,因储户重病在身,家属事前曾多次与当事金融机构进行沟通,希望能特事特办。不知何种原因,在柜台工作人员根据相关制度拒绝了储户家属的要求后,该储户的特殊情况并未引起上级的重视。这里存在两种可能:一是柜员未将信息向上级汇报,二是柜员汇报了领导未重视。这也同样反映出了两个问题,如果是柜员未将信息向上级反馈,说明当事金融机构存在应急信息不畅通的问题;如果是柜员反映了未引起应急主管领导的重视,则说明其应急重心偏后,存在等有了事情后再行处置的侥幸心理,与当前对应急管理工作关口前移的要求相差甚远。

②对潜在风险隐患排查不彻底,未摸清底数。应急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就是要做好突发事件风险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在第三个案例中,由于在平时的工作中,某银行丹江口支行没有对辖区保值储蓄业务的开展情况进行全面的排查,没摸清底数,不掌握参加保值储蓄业务的人数、金额、到期兑付时间等关键信息,所以,未能提前发现其中存在的风险隐患,未能研究制定专门的应对预案。

③一线员工应急意识淡薄。三家金融机构的柜台员工缺乏必要的应急意识,对诸如120急救车送储户到窗口办理业务等特殊情况没有足够的敏感性,仍用办理平常业务的心态等闲视之,办事拖沓、散漫,甚至在办理过程还有刁难储户的行为,这些是导致事件升级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当初银行的窗口员工有相应得应急意识,能从维护单位对外形象的角度考虑,对躺在病床上被抬来办业务的特殊顾客给予足够的人文关怀,主动热情周到服务,不仅不会进一步激化矛盾,反而有可能使矛盾得到化解。一线员工缺乏应急意识和敏感性错失了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的时机。

④应急预案体系不完善,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差。应急预案不完善,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差是事件持续发酵的另一原因。应急管理职能不清晰,一边是基层网点的人员负责对媒体沟通,一边是上级行的人员负责对媒体进行解释,且两套说辞意见不一,令人生疑;应急措施不当,公开道歉闪烁其词,牵强的用相关制度推脱责任,道歉缺乏诚意;未成立分别应对储户和媒体的工作组,将二者分而治之,让矛盾分割化解,反而使来自储户和媒体的负面消息相互加强,最终形成了“众口烁金”之势。

⑤未能有效应对不利舆情。在不利舆情发生后本应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加强与媒体的协调与沟通,迅速消除不利舆情,防止负面影响进一步扩散。但当事的三家金融机构显然对不利舆情的准备不足,应对乏力,短短几天时间,与案例相关的“120送老人到银行”、“老人猝死银行”和“保值储蓄拒付”等词条在百度搜索结果就高达486万条、273万条和13.7万条,阅读过这些新闻的受众更是数以亿计,不利舆情几乎全线失控。不利舆情应对不力,是推动这三起事件向纵深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⑥金融消费权益保护部门未及时跟进。三个案例都是与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相关,其结果也对我国的金融消费环境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但金融消费权益保护部门在三个事件的全过程始终都未现身,这也受到了舆论的诟病。与有着国家或地方政府背景的银行机构相比,个人储户显得势单力薄,其维权之路也就愈发艰难。承担着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部门,本应积极介入,站在储户立场,与当事金融机构进行协调沟通,维护储户权益,但其在这几个案例中都无一例外的“缺位”了。缺乏了对消费保护部门的依靠,弱势的个人储户找具有垄断地位的银行维权恰如堂吉诃德挑战风车,同情弱者的媒体舆论最终无一例外的选择了向银行开炮。

⑦未进一步加强与媒体的沟通。案例中,当事金融机构在综合采取道歉、补偿、处罚责任人等多种措施,取得储户及家属的谅解,使事态缓和后,在舆论媒体方面,采取了冷处理方式,冀望媒体不再炒作。这种主动放弃舆论阵地的做法能降低舆论的热度,但同时也放弃了一次进行正面宣传公关的机会。当事金融机构如果通过召开专题新闻会,邀请当事储户(家属)出席会,对澄清大众对事件的误解,维护金融机构的声誉将会更有帮助。

4 对我国金融消费领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启示

①强化对窗口部门员工应急知识的教育和培训。金融机构的窗口业务部门对外办理业务,直接与客户接触,容易发生类似的突发事件。因此,我们要将应急管理的关口前移,对窗口部门定期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和培训,不断强化一线员工的应急意识,提高其应急管理能力,力争将类似的突发事件消灭在萌芽阶段。

②建立完善不利舆情应急预案。用这3个案例“照照镜子”,我们发现,金融机构的应急管理体系还存在较大漏洞,没有建立专门针对不利舆情的应急预案。下一步,金融机构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尽快建立健全应对不利舆情的预案:一要加强网络舆情的日常监管、搜索、整理和报告工作,力争在第一时间发现不利舆情线索,及时上报,及时应对。二要建立不利舆情分级应对的机制。根据搜索关键词稿件数和微博转发评论数将舆情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和较小5个等级,分级应对。三要建立网络舆情监测、预警及应对的工作机制,分阶段、分类别制订不同的应对处置方案,将对网络舆情的监管作为一项长效工作来抓。

③建立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随着金融服务领域的不断扩张,金融消费领域的投诉、纠纷和突发事件也会显著增加,但目前我国的很多地区还没有建立针对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建议金融消费保护部门要尽快建立金融消费保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围绕当前金融消费维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建立工作机制,完善工作措施,提升金融消费领域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防范金融消费侵权问题,切实解决金融消费纠纷,保障金融消费安全,有效维护辖区金融系统的整体声誉。

④加强相关应急预案的演练。定期开展不利舆情应对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应急预案的演练,结合近年来相关领域突发事件的趋势和特征,设置合理的情景,组织相关单位和部门参加应急演练。通过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应急准备、应急相应和应急指挥能力。及时总结演练中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制定整改措施,适时修订完善相关预案,不断增强预案的实用性。

⑤建立不利舆情与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无缝对接的应急处置机制。对不利舆情进行适时监测,及时将有关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类的不利舆情向金融消费权益保护部门反馈,使其能在第一时间掌握相关信息,启动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及时响应和处置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类突发事件,切实维护区域金融业的声誉,坚定民众对金融业的信心。

参考文献:

银行舆情工作履职报告范文第5篇

一、从执行工作的实践情况来看,造成执行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执行立法不完善。到目前为止,全国人大和最高人民法院的执行立法和司法解释还没有形成一套严密科学的执行法律体系。执行方面的法律依据是民诉法的有限条文及相关司法解释,人们期盼已久的“强制执行法”,虽经多次修改讨论,但至今未能定稿通过,千呼万唤不出来。*年*月*日起施行的《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对当前执行工作作了统一的极具操作性的规定,但是,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执行立法的问题。“执行难”或者“执行乱”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执行工作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继而无招可使的反映。

(二)协助执行单位以各种理由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协助执行义务,造成执行难。这种行为多因一果,有的是管理上存在问题,有的为储户保密,有的怕工作麻烦等,但都造成在协助执行的过程中,有关协助单位未严格按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导致执行难。如在房管局查询过程中,无论有无查询结果,经办人员有时互相推诿,不按规定填写书面查询结果;由于房管局的档案过于混乱,有的案件查询时间过长,未及时回复;在查询案件时,让执行承办人自己翻阅、查询,档案室的人员不主动查询,且叫承办人自己填写结果或填写“经执行人员查询,结果为……”,给执行工作带来不便。有时到中行、农行查询,中行、农行除了要求承办人出示工作证与执行公务证外,还要求出示身份证,这种行为违反了中国人民人民银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查询、冻结、扣划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银行存款的通知》。邮政部门在查询时只能在县内查询,在乡镇无法查询,为此给执行工作带来不便。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问题。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型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给执行工作增加了新的难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离开户口所在地外出打工的人员增多,这些人中相当一部分无固定收入,无确定的住址又无可供执行的财产。在诉讼阶段可采用公告送达、缺席判决等手段来解决诉争标的,在执行阶段连被执行人都找不到,造成执行执行难度加大。

(四)在新形势下,有的企业不适应形势的发展,经济效益不好,因涉及地方稳定,工人就业、税收等等因素又无法关、停、并、转,但欠债又无法偿还,若强制执行企业只能倒闭,若不强制执行,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又难以保障,这也是影响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又一的原因。如某银行申请执行某厂借款纠纷一案,该厂用机器设备和厂房设定抵押贷款经判决后逾期未偿还。执行过程中,人民法院经多次协商未果,若评估拍卖抵押财产还帐,工厂就只能倒闭,工人失业,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不拍卖财产工厂又无法偿还借款本息,无法强制执行。

(五)有少数的案件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没有提出财产保全的申请,人民法院也未依职权进行财产保全,造成被执行人提前转移了财产,执行过程中无财产可供执行,形成执行难。

(六)部分被执行人规避法院的执行也是造成“执行难”的一个原因。在当前的执行实践中,那些被执行人为规避法院执行,逃避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主要表现在想方设法转移财产,或公款私存、公车私挂,或多开户头、隐匿存款,或搞一些假的财产证明等,制造无履行能力的假象,欺骗法院,最终达到规避执行的目的。如韩某申请执行某运输公司借款一案,公司租用房屋办公,收取费用通过法定代表人个人设立的多个私人帐转帐,公司帐上并无可供执行的银存款,造成案件执行困难。

(七)执行中申请人不理解法院的执行工作,人为的造成执行难。有的申请人明知债务人没有财产可供执行,却仍然到处上访,指责执行人员收受好处、偏袒债务人,或者到法院吵闹,干扰法院办案。让执行人员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层层汇报和回复有关单位,执行人员常常被几起明知无法执行的案件牵扯了所有的精力,无法及时帮助其他申请人实现债权。如李某申请执行苟某赔偿一案,被执行人已被判处死刑,家中房屋破烂不堪,无执行价值,但申请执行人到处反映执行人员久拖不执,有违法行为,并到市妇联、办、市教委等单位反映,最后由市三级法院、办等联合接访,做了大量工作才息访,但执行人员确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国家也花费了大量物力财力,影响了其他案件的执行,人为的造成执行难。

(八)执行干警素质参差不齐,有的业务能力不强,执行艺术不高,不能处理在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有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不够强,宗旨意识不强,对执行工作有畏难情绪、厌战情绪,造成案件久拖不执,久执未果,这也是当前执行难的原因之一。

二、解决执行难的对策探讨

“执行难”一直是人民法院的工作难点,老百姓关心的热点,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执行难的原因分析说明执行难不是人民法院一个部门的事情,而且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解决“执行难”问题是当前社会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涉及到立法、司法体制改革、社会信用意识的提高等诸多方面,同时也有赖于普法宣传的深入和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要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要认真剖析“执行难”形成的原因,并积极筹划、设计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方案,有效地为执行工作的正常运行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进一步完善执行立法,推进执行体制改革。针对长期困扰各级人民法院的“执行难”状况,呼吁国家尽快完善执行立法,改革执行体制。将执行从现有的诉讼程序立法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执行立法。通过独立立法,为执行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和规范,满足执行工作的迫切需要。建立独立的执行机构体制,垂直于上级法院领导,减少地方干预。

(二)坚持党的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有关部门配合的方针,对在重大、疑难、有可能激化矛盾的执行案件,主动向党委、人大汇报,让党委、人大领导了解执行的法律规范,重视、理解、支持法院的执行工作,帮助排除执行中的障碍和解决执行中的难题。中央关于解决执行难的文件专门对执行工作作出指导,明确指出党委、人大要加强对法院执行工作的领导、监督和协调,解决法院执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法院的执行工作撑腰,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法院要重视争取政府的支持和各部门的配合,特别是要加强与公安、检察等司法机关和相关执法部门的协调、配合,坚决抵制非法干扰,化解各种不利执行的因素。

(三)利用舆论监督,争取社会支持。要重视发挥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通过加强法制宣传力度,将强制执行情况列入社会新闻监督。执行问题所牵涉的问题是方方面面的,非常复杂,只有实现公开监督,依靠社会公众的舆论力量,才能打破人情网、关系网,不断激发执行人员的良心与正义,遵循良好的职业道德,真正实现司法的效率与公正公平。人民法院通过对典型执行案件的宣传,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教育人们学法、懂法、守法、用法,达到执行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真正实现社会执法环境的根本好转。

(四)提高干警业务素质,加强执行干警的职业道德教育。依据执行机构的的设置和其职责要求,执行干警面临的工作任务相当繁重。由于执行工作的特殊性,执行人员不但要熟悉法律,熟悉相关政策,还要懂得执行艺术,智勇双全,具备审判与侦察的双重能力。对不适合执行工作的干警予以换岗,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精的干警充实执行力量。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目标考核制度,加强对执行干警的培训教育,提高其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建立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廉洁奉公、严肃执法的执行队伍,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五)加大执行力度,对暴力抗法,拒不协助执行的行为依法严惩,对有财产拒不履行的被执行人依法强制执行,树立强制执行权威,维护法律尊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针对民众反映强烈的“执行难”问题作出了新的规定。如第一百零三条第二款修改为对仍不履行协助义务的,可以予以拘留;并可以向监察机关或者有关机关提出予以纪律处分的司法建议。被执行人转移、隐匿财产以逃避债务,是造成“执行难”的原因之一。第二百一十六条第二款明确规定: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有可能隐匿、转移财产的,执行员可以立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第二百一十七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第二百三十一条规定: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其采取或者通知有关单位协助采取限制出境,在征信系统记录、通过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信息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这些规定都十分有利案件的执行,我们要用活用够法律措施,依法最大限度的实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