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从严格意义上讲,宜居城市应该融合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两种,形成一种特殊的结合体,在这样的城市中,自然环境主要是由原始型自然与人工型自然共同组成;人文环境主要是由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元素组成。在建设宜居城市的过程中,对园林规划设计进行系统的研究,相关的理论建设应该坚持“践行规划先行”的原则,以建设园林型城市作为城市发展与规划的最终目标,并科学合理的布局宜居城市园林,要以美化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经济水平的发展作为根本目标,从而制定出完美规划蓝图。

1.1站在高起点进行规划设计

在宜居城市进行园林规划设计,一定要是坚持“高起点”理论,站在起点较高的位置进行来整体布局,将发展宜居城市当作一项艰巨的任务放置在全国这样的大环境中,让宜居城市的整体发展空间能够更为广阔、更具思想、更有韵味。

1.2品味极高的编制与规划

除了上述理论之外,在宜居城市进行园林规划与设计还需要提高自身的品味,在高品味、高水准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如此一来,城市可以向社会广泛征集建议,如果有更好的条件,相关的设计决策机构还可以向国家园林设计院或者是一些极富经验的设计专家请教,提高设计水平,更新设计理念。除此之外,还可以组建一支高水平的设计团队,为城市的园林规划设计提供方案。

1.3高标准、严要求的园林规划

在园林的规划设计中,应当坚持“树木为主、花草为辅、自然融合、美中取胜”的原则,将“绿色”与“美丽”贯穿到园林设计当中。同时,园林规划设计必须要因地制宜,保证整体的规划具有实践性以及可操作性。另外,在层次规划上,应当保证错落有致,提倡敞开化、景观化、艺术化的园林设计理念。如果是选择树种,一般可以考虑采用速生树种配合长寿树种、常绿树种配合落叶树种等方式,要坚持本地树种为主,外来引进的树种为辅,进行树木种植。在布局与搭配方面,必须要保证乔、灌、花、草之间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重点突出自然景色,彰显出宜居城市中的独特韵味与特殊风格。

1.4复合型规划,坚持宏微观结合

宜居城市在建设中的重点应当是为普通居民提供生活、休息、工作的优质空间,这就需要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三个层面进行研究与设计。宏观的规划设计主要表现出区域演变的真实规律,以及人类、城市、园林本身、自然环境之间的影响方式,宏观的设计应是对宜居城市建设的整体认知;中观的规划设计重点表现出的应该是依照系统逐渐演变,呈现出来的规律性,以及不同结构、不同层次、不同布局的特殊的规划方式,中观设计应是园林规划设计的指导所在;微观的规划设计重点表现出来的是园林设计的主要方式,微观设计就是建设宜居城市的基础所在。

2在宜居城市中进行园林规划的具体方法

2.1依靠城市自身的条件,架构绿色体系

建设宜居城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因地制宜的方式,充分地依靠城市本身的自然条件,通过科学的整合与规划,架构绿地的实际分布。主要的自然要素应该是河流、湖泊、丘陵等,这些都要同城市的生态景观相连,如公园、林荫道等,从而形成一个布局合理且层次分明的绿色框架。例如:早期的巴黎城市,以罗马古道穿过塞纳河的位置最为中心,以罗马古道、塞纳河作为两条主线,逐渐发展,形成巴黎城的主要框架。

2.2加强城郊建设,提高城市内部绿地规划水平

宜居城市的建设不能够仅仅围绕某一单一领域,要依靠城市所有的绿地,无论是市内还是郊区,都要容纳进来。在城市内部的绿地应当作为整体进行统一规划,决不能单独进行设计,而割裂了整体的环境建设。除此之外,在规划的过程中,应当整合相应的管理职能,形成一个统筹全局的管理体制,让城郊建设以市内建设能够真正的融为一体,保证园林规划设计能够在统一的环境下完成。

2.3保证区域联系,建设绿色系统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面积会不断增加,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我国绝大部分的城市都要依赖与城市周围的大面积自然区域,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城市生活的质量,保证城市环境的良好。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城市扩张已经破坏了周围的生态环境,这一定会给宜居城市建设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时,要保护城郊区域的自然景观,尽可能的保证景观的原始结构,在此基础上将城郊景观同城市内部景观相融合相连接。同时,城郊区域被誉为是城市周边的原始型绿色空间,将其当作是城市绿地发展的延伸区域,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将其引入到城市内部,从而真正实现城市绿地与城市周围环境的高度统一。

3结束语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园林规划设计步骤

1、接受设计任务、基地实地踏勘,同时收集有关资料

作为一个建设项目的业主(俗称"甲方")会邀请一家或几家设计单位进行方案设计。

作为设计方(俗称"乙方")在与业主初步接触时,要了解整个项目的概况,包括建设规模、投资规模、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特别要了解业主对这个项目的总体框架方向和基本实施内容。总体框架方向确定了这个项目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绿地,基本实施内容确定了绿地的服务对象。这两点把握住了,规划总原则就可以正确制定了。

另外,业主会选派熟悉基地情况的人员,陪同总体规划师至基地现场踏勘,收集规划设计前必须掌握的原始资料。

这些资料包括①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气温、光照、季风风向、水文、地质土壤(酸碱性、地下水位)。②周围环境,主要道路,车流人流方向。③基地内环境,湖泊、河流、水渠分布状况,各处地形标高、走向等。

总体规划师结合业主提供的基地现状图(又称"红线图"),对基地进行总体了解,对较大的影响因素做到心中有底,今后作总体构思时,针对不利因素加以克服和避让;有利因素充分地合理利用。此外,还要在总体和一些特殊的基地地块内进行摄影,将实地现状的情况带回去,以便加深对基地的感性认识。

2、初步的总体构思及修改

基地现场收集资料后,就必须立即进行整理,归纳,以防遗忘那些较细小的却有较大影响因素的环节。

在着手进行总体规划构思之前,必须认真阅读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书"(或"设计招标书")。在设计任务书中详细列出了业主对建设项目的各方面要求:总体定位性质、内容、投资规模、,技术经济相符控制及设计周期等。在这里,还要提醒刚入门的设计人员一句话:要特别重视对设计任务书的阅读和理解,一遍不够,多看几遍,充分理解,"吃透"设计任务书最基本的"精髓".

在进行总体规划构思时,要将业主提出的项目总体定位作一个构想,并与抽象的文化内涵以及深层的警世寓意相结合,同时必须考虑将设计任务书中的规划内容融合到有形的规划构图中去。

构思草图只是一个初步的规划轮廓,接下去要将草图结合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补充,修改。逐步明确总图中的入口、广场、道路、湖面、绿地、建筑小品、管理用房等各元素的具置。经过这次修改,会使整个规划在功能上趋于合理,在构图形式上符合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美观、舒适(视觉上)。

3、方案的第二次修改文本的制作包装

经过了初次修改后的规划构思,还不是一个完全成熟的方案。设计人员此时应该虚心好学、集思广益,多渠道、多层次、多次数地听取各方面的建议。不但要向老设计师们请教方案的修改意见,而且还要虚心向中青年设计师们讨教,往往多请教讨教别人的设计经验,并与之交流、沟通,更能提高整个方案的新意与活力。

由于大多数规划方案,甲方在时间要求上往往比较紧迫,因此设计人员特别要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只顾进度,一味求快,最后导致设计内容简单枯燥、无新意,甚至完全搬抄其他方案,图面质量粗糙,不符合设计任务书要求。

第二,过多地更改设计方案构思,花过多时间、精力去追求图面的精美包装,而忽视对规划方案本身质量的重视。这里所说的方案质量是指:规划原则是否正确,立意是否具有新意,构图是否合理、简洁、美观,是否具可*作性等。

整个方案全都定下来后,图文的包装必不可少。现在,它正越来越受到业主与设计单位的重视。

最后,将规划方案的说明、投资框(估)算、水电设计的一些主要节点,汇编成文字部分;将规划平面图、功能分区图、绿化种植图、小品设计图,全景透视图、局部景点透视图,汇编成图纸部分。文字部分与图纸部分的结合,就形成一套完整的规划方案文本。

4、业主的信息反馈

业主拿到方案文本后,一般会在较短时间内给予一个答复。答复中会提出一些调整意见:包括修改、添删项目内容,投资规模的增减,用地范围的变动等。针对这些反馈信息,设计人员要在短时间内对方案进行调整、修改和补充。

现在各设计单位电脑出图率已相当普及,因此局部的平面调整还是能较顺利按时完成的。而对于一些较大的变动,或者总体规划方向的大调整,则要化费较长一段时间进行方案调整,甚至推倒重做。

对于业主的信息反馈,设计人员如能认真听取反馈意见,积极主动地完成调整方案,则会赢得业主的信赖,对今后的设计工作能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相反,设计人员如马马虎虎、敷衍了事,或拖拖拉拉,不按规定日期提交调整方案,则会失去业主的信任,甚至失去这个项目的设计任务。

一般调整方案的工作量没有前面的工作量大,大致需要一张调整后的规划总图和一些必要的方案调整说明、框(估)算调整说明等,但它的作用却横重要,以后的方案评审会,以及施工图设计等,都是以调整方案为基础进行的。

5、方案设计评审会

由有关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组,会集中一天或几天时间,进行一个专家评审(论证)会。出席会议的人员,除了各方面专家外,还有建设方领导,市、区有关部门的领导,以及项目设计负责人和主要设计人员。

作为设计方,项目负责人一定要结合项目的总体设计情况,在有限的一段时间内,将项目概况、总体设计定位、设计原则、设计内容、技术经济指标、总投资估算等诸多方面内容,向领导和专家们作一个全方位汇报。汇报人必须清楚,自己心里了解的项目情况,专家们不一定都了解,因而,在某些环节上,要尽量介绍得透彻一点、直观化一点,并且一定要具有针对性。在方案评审会上,宜先将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阐述清楚,然后再介绍设计布局和内容。设计内容的介绍,必须紧密结合先前阐述的设计原则,将设计指导思想及原则作为设计布局和内容的理论基础,而后者又是前者的具象化体现。两者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切不可造成设计原则和设计内容南辕北辙。

方案评审会结束后几天,设计方会收到打印成文的专家组评审意见。设计负责人必须认真阅读,对每条意见,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答复,对于特别有意义的专家意见,要积极听取,立即落实到方案修改稿中。

6、扩初设计评审会

设计者结合专家组方案评审意见,进行深入一步的扩大初步设计(简称"扩初设计")。在扩初文本中,应该有更详细、更深入的总体规划平面、总体竖向设计平面、总体绿化设计平面、建筑小品的平、立、剖面(标注主要尺寸)。在地形特别复杂的地段,应该绘制详细的剖面图。在剖面图中,必须标明几个主要空间地面的标高(路面标高、地坪标高、室内地坪标高)、湖面标高(水面标高、池底标高)。

在扩初文本中,还应该有详细的水、电气设计说明,如有较大用电、用水设施,要绘制给排水、电气设计平面图。扩初设计评审会上,专家们的意见不会象方案评审会那样分散,而是比较集中,也更有针对性。设计负责人的发言要言简意赅,对症下药。根据方案评审会上专家们的意见,我们要介绍扩初文本中修改过的内容和措施。未能修改的意见,要充分说明理由,争取能得到专家评委们的理解。

在方案评审会和扩初评审会上,如条件允许,设计方应尽可能运用多媒体电脑技术进行讲解,这样,能使整个方案的规划理念和精细的局部设计效果完美结合,使设计方案更具有形象性和表现力。

一般情况下,经过方案设计评审会和扩初设计评审会后,总体规划平面和具体设计内容都能顺利通过评审,这就为施工图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总的说,扩初设计越详细,施工图设计越省力。

7、基地的再次踏勘施工图的设计(上)

在园林规划设计步骤(一)中,我们谈到过基地的踏勘。这次所谈的基地的再次踏勘,至少有3点与前一次不同:1、参加人员范围的扩大。前一次是设计项目负责人和主要设计人,这一次必须增加建筑、结构、水、电等各专业的设计人员;2、踏勘深度的不同。前一次是粗勘,这一次是精勘;3、掌握最新、变化了的基地情况。前一次与这一次踏勘相隔较长一段时间,现场情况必定有了变化,我们必须找出对今后设计影响较大的变化因素,加以研究,然后调整随后进行的施工图设计。

现在,很多大工程,市、区重点工程,施工周期都相当紧促。往往最后竣工期先确定,然后从后向前倒排施工进度。这就要求我们设计人员打破常规的出图程序,实行"先要先出图"的出图方式。一般来讲,在大型园林景观绿地的施工图设计中,施工方急需的图纸是:1、总平面放样定位图(俗称方格网图);2、竖向设计图(俗称土方地形图);3、一些主要的大剖面图;4、土方平衡表(包含总进、出土方量);5、水的总体上水、下水、管网布置图,主要材料表;6、电的总平面布置图、系统图等。

同时,这些较早完成的图纸要做到两个结合:1各专业图纸之间要相互一致,自圆其说。2、每一种专业图纸与今后陆续完成的图纸之间,要有准确的衔接和连续关系。总的说,每一专业各自有特点,在这里就不赘述。

8、施工图的设计(下)

社会的发展伴随着大项目、大工程的产生,它们自身的特点使得设计与施工各自周期的划分已变得模糊不清。特别是由于施工周期的紧迫性,我们只得先出一部分急需施工的图纸,从而使整个工程项目处于边设计边施工的状态。

前一期所提到的先期完成一部分施工图,以便进行即时开工。紧接着就要进行各个单体建筑小品的设计,这其中包括建筑、结构、水、电的各专业施工图设计。

另外,作为整个工程项目设计总负责人,往往同时承担着总体定位、竖向设计、道路广场、水体,以及绿化种植的施工图设计任务。他不但要按时,甚至提早完成各项设计任务,而且要把很多时间、精力花费在开会、协调、组织、平衡等工作…上。尤其是甲方与设计方之间、设计方与施工方之间、设计各专业之间的协调工作更不可避免。往往工程规模越大,工程影响力越深远,组织协调工作就越繁重。

从这方面看,作为项目设计负责人,不仅要掌握扎实的设计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更要具有极强的工作责任心和优良的职业道德,这样才能更好地担当起这一重任。

9、施工图预算编制

严格来讲,施工图预算编制并不算是设计步骤之一,但它与工程项目本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有必要简述一下。

施工图预算是以扩初设计中的概算为基础的。该预算涵盖了施工图中所有设计项目的工程费用。其中包括:土方地形工程总造价,建筑小品工程纵总价,道路、广场工程总造价,绿化工程总造价,水、电安装工程总造价等。

根据笔者的设计项目所得经验,施工图预算与最终工程决算往往有较大出入。其中的原因各种各样,影响较大的是: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的增减,工程建设周期的调整,工程范围内地质情况的变化,材料选用的变化等。施工图预算编制属于造价工程师的工作,但项目负责人脑中应该时刻有一个工程预算控制度,必要时及时与造价工程师联系,协商,尽量使施工预算能较准确反映整个工程项目的投资状况。

应该承认,某个工程的最终效果很大程度上有投资控制所决定。近几年本市街头绿地建设中出现了单位单位面积造价节节攀升的现象,在这里我们不讨论此现象的孰是孰非。笔者认为项目负责人有责任为业主着想,客观上因地制宜,主观上发挥各专业设计人员的聪明才智,平衡协调在设计着一环节中,做到投资控制。

我们相信,整个工程项目建成后良好的景观效果,是在一定资金保证下,优良设计与科学合理施工结合的体现。

10、施工图的交底

业主拿到施工设计图纸后,会联系监理方、施工方对施工图进行看图和读图。看图属于总体上的把握,读图属于具体设计节点、详图的理解。

之后,由业主牵头,组织设计方、监理方、施工方进行施工图设计交底会。在交底会上,业主,监理,施工各方提出看图后所发现的各专业方面的问题,各专业设计人员将对口进行答疑,一般情况下,业主方的问题多涉及总体上的协调、衔接;监理方、施工方的问题常提及设计节点、大样的具体实施。双方侧重点不同。由于上述三方是有备而来,并且有写问题往往是施工中关键节点。因而设计方在交底会前要充分准备,会上要尽量结合设计图纸当场答复,现场不能回答的,回去考虑后尽快做出答复。

园林规划设计步骤写到这期应该是到此为止了。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设计人员的现场施工配合又是必不可少的。

11、设计师的施工配合(一)

设计的施工配合工作往往会被人们所忽略。其实,这一环节对设计师、对工程项目本身恰恰是相当重要的。

业主对工程项目质量的精益求精、,对施工周期的一再缩短,都要求设计师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经常踏勘建设中的工地,解决施工现场暴露出来的设计问题、设计与施工相配合的问题。如有些重大工程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就已经相当紧迫,业主普遍采用"边设计边施工"的方法。针对这种工程,设计师更要勤下工地,结合现场客观地形、地质、地表情况,做出最合理、最迅捷的设计。

如果建设中的工地位于设计师所在的同一城市中,该设计项目负责人必须结合工程建设指挥的工作规律,对自己及各专业设计人员制定一项规定:每周必须下工地一至两次(可根据客观情况适当增减),每次至工地,参加指挥部召开的每周工程例会,会后至现场解决会上各施工单位提出的问题。能解决的,现场解决;无法解决的,回去协调各专业设计后出设计变更图解决,时间控制在2~3天。如遇上非设计师下工地日,而工地上恰好发生影响工程进度的较重大设计施工问题,设计师应在工作条件允许下,尽快赶到工地,协调业主、监理、施工方解决问题。上面所指的设计师往往是项目负责人,但其他各专业设计人员应该配合总体设计师,做好本职专业的施工配合。

12、设计师的施工配合(二)

如果建设中的工地位于与设计师不同城市,俗称"外地设计项目"而工程项目又相当重要(影响深远,规模庞大)。设计院所就必须根据该工程的性质、特点,派遣一位总体设计协调人员赴外地施工现场进行施工配合。

笔者从1999年11月参加昆明世博园二期工程的"设计方案全国招投标"工作起,至2000年12月工程施工结束,经历了一个园林工程的方案设计、方案修改设计,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图修改设计、施工现场配合等一整套过程,历时一年零两个月,其间无任何一个其他设计项目穿插设计。现工程即将竣工,本人感触颇多,获益匪浅。

在此项目中,我学到了风景园林工程的各方面知识,其中包括:规划设计知识施工图设计心得;施工现场配合经验教训等。尤其要提的是,云南是个多民族地区,这座园子如何利用中华各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与园中各景点有机、有形的结合成了一个至要的关键。由于篇幅所限,笔者将就这一内容另出拙章,与同行及读者共同学习,探讨。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1.1根据各地区实际环境来进行园林设计

由于各城市间地域差异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城市对园林设计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要准确把握各地区城市的环境要素,这将对城市建设和未来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保证市政园林设计的有效性,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具体环境来进行方案设计。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设计方案,实行“区别对待”。首先就需要对各地区城市的经济、文化、历史、生态环境等进行全方位考量,严格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类型化的区域板块划分。其次,要根据城市格局来进行仔细测量和设计,保证所作出的市政园林设计方案能够符合城市规划需求。一般而言,在进行市政园林方案设计的时候,主要是根据各区域的基本职能来进行确定,比如,我们可以根据各个区域之间的职能划分为教育区、居住区等。教育区就是一个人们进行学习的地方,这个地方就需要有一个安静的学习场所,在进行市政园林设计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学习环境,通过建设绿地角等为学习者营造出一种安静、温馨的学习氛围。与此同时,还应该相应地设计几个可以释放压力的场所,使人们来到这个地方能够释放压力,激发灵感,可以栽种一些绿色植物,如桂花、红梅等一些带有扑鼻香气的植物,可以让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释放压力,并且感受到到生活的美好。居住区主要就是人们生活和居住的场所,这个区域的人员组成相对比较复杂,由于年龄差异、文化差异、地域差异等方面的不同,难免会出现一些摩擦,就可以在小区周围适当地建设草坪、休闲场所等,同时还要配备相应的健身器材,草坪的建设不仅可以使人们放松心情,而且还可以美化环境。除此以外,居住区周围还应该栽种一些防尘植物,以此来隔离汽车尾气和灰尘。所以,因地制宜地设计方案不仅能够满足城市建设的要求,还可以满足城市居民对生活环境的需求。

1.2优化植被配置,合理完善排水给水系统

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利用植被来改善生态环境是基础,也是市政园林设计中最主要的一部分。但是,不同植被的功效和用途是不同的,所以,在进行植被种植时要避免单一化,要对植被进行合理配置,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还可以降低费用,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对绿色植被的优化配置需要市政园林设计主导者对不同植被的功效了解清楚,要保证园林设计恰到好处,将植被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另外,城市的排水、给水问题还是一个我们关注的问题。在大多数城市,人们仍然采用的是人工浇灌,降水量少时,对植物的浇灌也就变得捉襟见肘;当降水量充足时,直接将雨水引入排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之中,对这些雨水不能充分利用,这样就造成了水源的极度浪费。所以,在市政园林设计中,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对降水进行储存,在植被需要水分又没能及时降雨的时候给予,形成一个循环系统,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结语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现代园林设计要注重生态保护发展现代园林设计的“现代性”和保持园林设计的“生态性”,是对现代园林设计师们的新考验。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更加恶劣,日益突出的生态问题严重困扰世界各地的人们,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园林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是现代景观设计师们的重要使命。在园林设计中充分考虑自然景观对人情绪的影响,更加注重园林设计的生态性、实用性、舒适性、观赏性是非常重要的。

现代园林设计是一次艺术设计过程园林设计是一种优美的艺术创造。现代园林的设计吸收了戏剧、音乐、建筑、美术等学科的特点和精髓,融入了超现实主义、立体主义、极简主义等艺术设计形式,产生了行为艺术、大地艺术等系列艺术新形势。现代园林设计师不仅是景观设计的设计者,更是一位艺术家,将自己追求的灵魂境界融入到艺术设计之中,并赋予园林设计以生命里的创作者。无论是西方现代园林设计还是东方现代园林设计,无不体现出强烈的民族和地区文化色彩,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

现代园林设计要注重设计的创意性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注重设计思想的创意性,是不断推陈出新、促进现代园林设计发展的基础。设计师自身对各领域学科都具有一定的造诣,再将对这些艺术领域的自身领悟融入到园林设计中,使现代园林设计具有一定的思维意境和创意性,是许多园林景观设计师毕生追求的核心。园林景观设计不再是简单的图形、文字和结构的结合,更应该令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具有一种强烈心灵感受。

园林设计中现论运用产生的问题

园林规划设计重规模、好奢侈风、西洋风,设计脱离生活园林规划设计片面追求规模大,不注重实用性,片面追求强烈的视觉效果而忽视了实际应用的主观感受。在建筑设计中,一味崇拜西方文化艺术,不能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建筑风格走“西洋化”路线,如现代居民区常常出现的“欧式建筑”“俄罗斯风情”等等不伦不类的“洋建筑”,不符合国内居民的审美观。初期的新奇心理一过,易产生审美疲劳。建筑材料追求高档化,大量堆砌雕塑、种植古树等,造成大量的资金资源浪费。

设计环节缺少态度严谨的技术保障园林规划设计过程偏重文字描述而缺少有力的技术支撑,在施工工程中遇到的很多实际问题无法解决,如植物品种搭配错误、绿化设计不合理、空间利用效率低、功能单一、景观色彩搭配不合理等等问题。现代园林规划设计应该是一个经过充分讨论、严谨计划的过程,文字描述的效果都需有明确的技术支持,不能在设计中“纸上谈兵”。

植物设计运用少且误区多植物设计和运用是现代园林设计中最突出的问题。其根源笔者认为应该是设计者的知识缺陷,自身知识的局限性导致设计单纯追求植物的单一特性,应用起来不能得心应手,更有甚者严重忽略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归根究底,园林设计的目的是改善人的生活环境,其手段是利用自然景观或建筑令人赏心悦目的特性,创造出美感和舒适性的功能建筑群落。可以说,植物是园林景观设计中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目前的园林设计中,植物设计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使用误区。不能充分利用植物杀菌、降噪、除尘、降温、绿化等功能。如割裂和漠视植物景观设计和园林设计之间的关系,将其单纯的看作是园林设计的一部分而不予重视;简单的把植物看作是园林设计中的一种使用“材料”,僵化植物使用功能,把植物景观设计等同于其他建筑设计;植物景观设计缺乏社会“责任感”,仅仅重视其使用过程中的观赏效果;面对复杂设计环境时,感到力不从心知识匮乏,难以应对现代园林设计出现的问题。

现代园林规划设计思考

发展现代园林设计景观理论,注重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园林设计要建立节约意识,注重园林设计的可持续化发展。重视园林设计的理论研究,但是也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不能光专注于理论研究而忽略实际施工问题,造成理论先进而实际施工难度加大,造成资源的浪费。

培养具有现代技术知识的园林规划设计者目前现有园林规划设计师大部分在专业院校学习过程中,缺乏实际工作实践,大量的基础理论学习不能融入到实际设计工作中,造成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脱离。另外,我国园林规划设计人员知识结构混杂,专业性不强,很多设计人员并不是纯粹的园林规划专业出身,这样的知识结构虽然能弥补实际规划设计中理论知识的不足,但也会片面的造成专业基础薄弱,专业性不强,难以解决更深层次的、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问题。这就要求,院校进行专业整合,培养出适合现代园林规划设计要求的人才,实行知识互补。

完善园林设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筑行业的鱼龙混杂造成市场秩序的混乱,由此而产生的经济纠纷等问题,需要大力整顿园林规划行业,建立行业标准,完善相应法律,如完善注册园林规划设计师签字制度、规划设计收费标准等。这是促进我国园林规划行业不断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

结束语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居住区;园林;规划设计

中国的造园艺术,可谓博大精深,非常多的造园重要思想在其它领域都可以拿来应用。在西方国家,就连城市规划这门学科也是在1907年从哈佛的景观建筑学中分离出去的,由此可知,西方的景观设计理论也必然在城市规划学科中有所继承和发扬。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际的工作实践中,造园有“法”,而无“成法”,而园林设计理念运用于其它领域,要灵活变通,求新求变、符合实际情况,切不可“拿来主义”。

1 园林“三脉”理论的广泛应用

园林规划设计中有“三脉”的理论,即山水脉、绿脉、文脉:山水脉是地形和大环境的设计,犹如人的骨骼;绿脉是地表生态与植物的覆盖,犹如人的肌肤;而文脉则是园林所需体现的精神和内涵,如同人的灵魂。三者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和谐一体的关系。

1.1 山水脉

堆山理水是中国园林的传统技法之一,有“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之说。而圆明园更是平地造园的典范,在大空间范围内进行了山水地形改造,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在现今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山水地形改造的手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建筑基底的挖土、人工湖的挖方,在北部堆山,不仅仅在场地内达成了土方的平衡,降低了工程造价,同时创造了一个山环水抱、景观优美的空间,阻挡北方城市冬季寒冷的西北风,形成了局部优良小气候,且利于雨水的收集循环使用。

1.2 绿脉

通常意义上,绿脉的设计在园林中指的是植物配置、种植设计。在大型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脉”的意义则更加重要,尤其体现在绿色生态廊道的设置。居住区的规划设计经历了这样一个历程:过去强调功能忽视绿化,甚至没有绿化,在北方的二三线城市,至今很多新建设的小区绿化仍然相当匮乏;随后开发商开始做一些景观“填空”,居住区内绿意开始蔓延;现今,生态人居变为一个“卖点”,“园林景观大宅”等字眼在都市广告牌上频频闪现,尤其一些高档楼盘,在规划之始,便有意识的保留生态廊道、开辟生态廊道,以利于生态小气候的形成,切实做到生态优先、以人为本。

1.3 文脉

文脉所体现的某种人文精神和内涵,在园林设计中是至关重要的,造园必先立意,成为一条重要法则。园林中的文脉体现,和“意境”紧密相关,而意境的创造方法,张家骥老师用恽寿平(1633~1690)在《南田论画》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意贵乎远,不静不远也;境贵乎深,不曲不深也”。这些经验与方法,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如能得到运用,再结合建筑元素、色彩、空间,中国传统文脉的塑造将不再是难题,而变得精彩,毋需再照搬“西班牙风情”、“巴厘岛风情”。居住区规划的文脉塑造,较为精彩的案例便是万科第五园,从中我们能够看到一种久违的人文意境。

2 因地制宜的新解

园林设计中,因地制宜体现在方方面面,如“园地惟山林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高阜可培,低方宜挖”等等,无不是此之意。这些理念在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自然可用,但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之始,因地制宜更是重要的规划指导思想。有些规划的新理念,如“反规划”理念:先保护住不该建设的地块,再规划建设用地,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最好做什么,其实根本思想也就是“因地制宜”。

我们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因地制宜”一般体现在2个重要方面:首先对用地条件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可建设用地、景观用地、需要保护的用地,做到心中有数,“因地制宜”的进行规划布局;其次对于可建设用地,根据其用地价值,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因地制宜”,用地价值高的土地,布置高尚住宅,销售价格也高,或者用地价值高的地块,布置高层,让更多的居住者所使用,销售总价值也高,从而通过“因地制宜”,谋求土地使用价值的最大化。

3 巧于因借的拓展

《园冶・兴造论》中指出:“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园林设计中的借景手法,丰富多样,远借、近借、互相借资,不仅扩展了园林空间,在更深的层次还考虑了包涵时空融合、变动不居的动态概念。

现今的投资开发项目中,很多属于大型综合性开发项目,不仅仅有居住区,还常常包括有五星级酒店、高尔夫球场、商业街、公园等等。在这些综合项目中,“巧于因借”、“互为借资”成为规划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原则。我们在某项目的综合项目规划中,规划内容就包括有居住区、五星级酒店、高尔夫球场,用地本身大部分是坡地形,周边是青山碧水。规划中“互为借资”成为多方共赢的钥匙:居住区外借青山碧水,内借高尔夫球场景观,分享酒店商业街服务配套;五星级酒店临主要交通干道,借外部交通之便利,借高尔夫球场之客源,借居住区之人气;高尔夫球场借周边优良山水环境,借用地本身形成山地高尔夫特色,共享酒店服务配套。整个规划因“借”而达成资源整合配置的最优。

4 以曲为美

中国造园中另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是“曲”,曲则境浅意深,曲则视觉莫穷,《园冶》中论及“曲”处颇多:“郊野择地,依乎平岗曲坞,叠陇乔林”;“约十亩之基,须开池者三,曲折有情,疏源正可”等等。园林种植中如植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正则无景,密则无态。中国人写文章同样如此,“文似看山不喜平”、“文以曲为美”;经卷中也曾云“曲成万物而不遗”。

由此可知,中国人对“曲”似乎情有独钟,说话有时候都不“直来直往”,而需体味“弦外之音”。规划设计层面,古时村镇选址,讲究山环水抱、藏风聚气,显见一“曲”字;有些户型整体呈“S”曲线走向,通风条件好,望气进宅,缓行慢聚。可以说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无论是整体布局、建筑布局、道路线形、甚至户型的设计,都有非常多的“曲”之案例,更不说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了。在生态新城的规划设计中,突破传统的道路规则布局方式,采用曲线张力的布局形式,创造建筑更多理想朝向的机会,有利于建筑抗风,整体景观自然更加优良。

5 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生态环境日益受到重视,风景园林这门学科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风景园林师从过去的配角“做填空”,到现在进入各个设计领域,甚至主导相关规划设计工作,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也在不知不觉中,很多的园林设计理念,在不同的领域,如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建筑设计中,得到外延和内涵的延伸拓展,学科的交叉渗透演变日趋明显,理念的互为借鉴、相互变通、灵活运用更是常见。因此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理念在不同领域的拓展运用可以说古已有之,无论是园林设计理念,或者反应园林设计理念的常用园林规划手法,在居住区规划设计方面,都可以相互借鉴,有所启发,形成思想上碰撞的火花,在实践中得到运用。

参考文献:

[1]刘杨亮.城市景观园林设计的现状与改进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