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作业成本法论文

作业成本法论文

作业成本法论文

作业成本法论文范文第1篇

提要 作业成本计算制度是根据产品产生或企业经营过程中发生和形成的产品与作业、作业链和价值链的关系,对成本发生的动因加以分析,选择“作业”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产生经营费用的一种成本核算方式。确认成本动因,它会帮助我们清晰看出哪些产品利润较高,哪些产品处在微利和保本状态,有助于企业有效降低成本。本文立足于成本动因定义,探讨了其必要性、对成本性态划分的影响等多方面的内容。 作业成本计算制度作为会计界新的动向之一,近几年已被广泛关注。作业成本计算制度也称作业成本制,是以“成本驱动因素”理论为基础依据,根据产品产生或企业经营过程中发生和形成的产品与作业、作业链和价值链的关系,对成本发生的动因加以分析,选择“作业”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费用的一种成本核算方式。引进该制度无论对我国会计学科建设,还是对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都将受益匪浅。 一、成本动因定义 成本动因亦称成本驱动因素,是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核心内容。所以我们有必要先对作业成本计算法加以了解:成本动因是指决定成本发生的那些重要的活动或事项。它可以是一个事项、一项活动或作业。从广义上说,成本动因的确定是作业成本计算实施的一部分;狭义的看,它又可视作企业控制制造费用努力的一部分。一般而言,成本动因支配着成本行动,决定着成本的产生,并可作为分配成本的标准。作业和成本动因的区别在于作业是为达到组织的目的和组织内部各部门的目标所需的种种行为;而成本动因是导致成本升降的因素。 二、成本动因的分类 在作业成本法下,从成本归属的角度,作业成本动因可分为三类:执行动因、(均衡)数量动因和强度动因。 1、执行动因。若某项作业被重复执行时,每次作业消耗的资源费用差别很小,这时作业的执行次数即可作为成本动因。作业成本除以作业执行次数,即是作业成本动因率。在设计作业成本系统时,一定要在分析有关作业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作业主体的意见,慎重确认执行动因,以避免由此引起成本动因信息失真。常见的具有执行动因的作业有订单处理等。 2、数量动因。当某项作业多次执行中,资源费用的消耗表现出明显的变异,不过若资源费用的消耗跟作业时间或其他数量量度之间存在近似的正比例关系,这时称成本动因为数量动因。数量动因可表现为作业时间,也可表现为耗费资源的体积、重量等量度。作业成本除以数量动因的总计,即可得到成本动因率。同执行动因相比,数量动因的精确度有了质的提高,但应用数量动因的成本费用也增加了很多,为每种产品都可能多次消耗不同的作业,观察和记录每次作业花费的时间或资源耗费的数量是一项繁杂而庞大的工作。有些公司在应用作业成本方法的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编制“复杂程度指数”的方法。假定成本计算对象的复杂程度与消耗某作业时花费的时间或其他度量成正比例,则可以一定复杂程度的成本计算对象为基准,将其他成本计算对象与之进行复杂程度的对比,得出复杂程度指数。分配成本费用时,复杂程度指数乘以基准成本计算对象的数量动因,即可作为参与指数编制的成本计算对象的数量动因了。 3、强度动因。有些产品、劳务或顾客需要一些具有特殊性的作业,在作业执行过程中资源的耗费并不具备执行动因或数量动因的条件,这时需要对作业作个别追踪记录,直接把作业成本归属于成本计算对象。这种成本动因称之为强度动因,由于直接归属作业成本,所以不需要计算成本动因率。应用强度动因进行成本的数量归属是最精确的,也是最符合逻辑的,但花费成本最多。只有那些作业成本较大、每次执行时资源消耗又无规律可循的作业,才应用强度动因。如同样是由安装调试作业中心执行的某次产品的安装调试作业,由于技术要求高,需聘请外来专家,租用外单位的高级仪器,并且作业时间集中等原因,跟一般作业区别较大,不宜采用执行动因或数量动因,则应直接把成本归属到产品中去。 三、确定成本动因的必要性

作业成本法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成本核算已成为高校所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作业成本法的简要介绍,并结合我国高校实际,构建了关于作业成本法的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模式。 【论文关键词】: 作业成本法;作业链;教育成本 由于我国高校对教育成本的不重视、成本核算方法落后,使高校有限的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浪费现象严重。采取有效的方法来加强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是一项十分必要且迫切的任务。为此,本文试图将当前比较先进的作业成本法引入到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中。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是美国会计学家科勒在研究水力发电行业的成本特点时所创建的。这一理论在当时并未受到重视,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电子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作业成本法才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业成本法是基于作业的一种成本计算法,主要是指以作业为间接费用归集对象通过对资源动因的确认、计量,将资源费用归集到作业上,再通过对作业动因的确认、计量,将作业成本归集到产品或顾客层面上的间接费用分配办法。 作业成本计算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 (1)资源。资源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初始形态上的各种劳动耗费。如教育的资源包括资金成本、人工费用、场地费用、设备费用和其它费用。 (2)作业与作业中心。广义的作业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不论是否发生成本和创造附加价值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狭义的作业则是指会发生成本的经济活动。作业成本计算中所指的作业是指一个组织内基于一定目的而进行的消耗资源以提供具有附加价值的产品的环节、职责或任务。作业中心是一系列相互联系、能够实现某种特定功能的作业集合。 (3)作业链。作业链是指企业为了满足社会需求而建立的一系列有序的作业集合体。一个企业的作业链依次包括研究与开发、设计、生产、营销、配送、售后服务等环节。 (4)成本动因。成本动因是指隐藏在成本之后的推动力,或者说是指引起成本发生的因素,一般通称为分配基础。作业成本动因是将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产品或劳务中的标准,也是将资源消耗与最终产出相沟通的中介。成本动因一般分为资源动因(Resource Driver)和作业动因(Activity Driver)两种形式。前者是指资源被消耗的方式和原因,反映作业中心对间接资源的消耗情况,是间接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中心的标准。后者反映最终产品对作业的消耗情况,是将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品中去的标准。 (5)成本库。成本库是指作业所发生成本的归集。在作业成本法中,由于资源是一项一项地分配到作业中去的,于是就产生了作业成本要素,将每个作业成本要素相加总就形成了作业成本库。或者说将每一个作业中心所发生的成本或资源归集起来组成一个成本库。 二、作业成本法在高校学生培养成本核算中的应用 根据作业成本法的指导思想“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作业导致成本发生”,以作业为核心,结合高校实际情况,构建以下关于作业成本法的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模式: (一)确定主要作业与作业中心。高校的生产过程不是流程式的纵向结构,而是一种职能式的平行结构。确定学校的作业时必须从组织机构职能分析入手,按照管理目的选择成本控制要点,同时考虑成本效益原则。高校作业可以分为主要作业和支持作业两大类,前者包括各教学院系发生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如培训)、院系管理等;后者包括学校总部管理机构与辅助部门的工作,例如房屋折旧、设施折旧、资产维护、日常管理、科研管理、学生管理、辅助资源、招生、国际交流等。支持作业是为了维护主要作业的正常运转,所以应该按照成本动因将支持作业的成本分配到主要作业中。 (二)归集各作业的成本。确定了各个作业之后,就需要将资源耗费归集到作业中,这一过程包括

作业成本法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作业成本法(ABC)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成本计算方法,本文回顾了作业成本法的发展背景,分析了国外在调查作业成本法应用上的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对香港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实证分析。我们发现,大量公司接触作业成本法的时间还不长;使用作业成本法的公司在规模上明显大于没有使用作业成本法的公司;而产品的多样性、竞争压力和作业成本法使用程度的正向关系以及使用者和非使用者在成本结构中的差异在统计上并不显著;实施作业成本法的主要动因是为了获得更为准确的成本信息。 【论文关键词】作业成本法 香港 成本结构 一、作业成本法的发展背景 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先进的制造技术的应用,另一个是先进的管理理念的推广和实施。本文所讨论的作业成本法是成本控制方面的又一新领域。许多学者都对作业成本法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证考察(Staubus,1971;1987a;1987b;Johnson,1988;Kaplan,1994等)。 技术上的变化使许多公司的生产制造环境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使用大量机器和由计算机控制的仪器设备,使得生产制造过程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从而减少了从事直接生产的人工。而许多早期的会计系统主要是为人工成本的计量和报告而设计的,已不适用于自动化生产的要求。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会计系统,将过高地估计高产量、低复杂度产品的成本,过低地估计低产量、高复杂度产品的成本,无法准确地知道每一种产品的毛利,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难以立足。此外,随着经营复杂性的增加,产品、服务的多样化也随之增加,要求更为精确地定量资源消耗,产品组合、定价和其他决策也都需要更为准确的成本信息。1987年哈佛商学院的Rober Kaplan和Robin Cooper两位教授所进行的研究使作业成本法赢得了广泛的重视。作业成本法在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为资源决策和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世界上许多先进的公司已经实施作业成本法以改善原有的会计系统,增强企业竞争力。 文献中所调查的公司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先进的国际制造企业;②会计师事务所的顾客;③专业会计软件公司的顾客。选择先进的制造企业是因为该行业里的企业被认为是高度自动化的,具有使用作业成本法的优势条件,其行业的产值增长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中占有很重要的比重,也最能代表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先进程度。后两者的选择主要从作业成本法的传播渠道入手,从专业的软件公司中购买有关作业成本法软件的顾客,以及要求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作业成本法服务的客户不但对作业成本法有所需求,并有进一步实施的行动。他们是了解作业成本法实施情况的最好窗口。 2、调查的反馈率、发放对象及调查方法 高的反馈率说明分析结果是具有代表性的,但一个国家的统计分析并不一定适用于其它国家或其它行业。 调查表的发放对象大多是财务总监、财务主管,或者常务经理(工厂经理、产品经理、材料经理、设计工程师、制造工程师、市场营销经理)。这些人熟悉公司日常的经营运作和财务制度,又有一定的教育背景,比一般员工更具备了解作业成本法的能力,且具有实施一定决策的权力。 调查的方法主要包括邮寄问卷调查、面对面采访以及电话采访。当前实证研究主要采用实地调查方法(field study),针对有限的研究对象,采用邮寄调查方法可以从研究对象的横截面上提供深入的分析,且收集资料的成本较低。面对面采访或电话采访相对邮寄问卷调查具有更高的反馈率和言语上细致的沟通,更有利于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3、调查的反馈类型 对作业成本法调查的反馈类型有如下几种情况: 通过对反应者具体的分类,一方面可以调查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论文范文第4篇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追踪作业活动的动态反应,计算作业与成本对象的成本,对作业业绩和组员的利用情况进行评价的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其指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作业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作为产品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的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更加的准确真实。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是实际耗用企业资源成本的终结。作业成本法有一套必要的概念体系作为支撑,它的九个组成部分分别是:资源、作业、成本对象、成本动因、资源动因、作业动因、作业中作业成本池和成本要素。其中作业和成本动因是作业成本法的两个核心部分,他们将直接影响到应用作业成本法的适当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物业管理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物业管理企业实行的一般是定额管理法控制成本费用,但物业管理企业的消耗定额是很难制定的。因此,为了控制总成本的费用,成本计划需要一个替代指标,一般使用收支差额来代替的。但是,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导致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已经无法继续使用,否则计算的成本会使信息扭曲,现实问题得不到解决。传统成本计算模式造成了物业管理大量的“隐含成本”,使得提供的物业成本产生了误差,对科学的物业控制造成了困难。传统的会计实践已经不能满足物业管理价值链的改造要求,物业度量的提供也不够。因此,目前的物业管理企业成本管理需要迫切的创新和改革。

三、物业管理企业作业成本核算与控制

(一)物业管理企业作业成本核算

物业管理企业成本管理系统是一个开放式的系统,这个系统的重心是核算和控制,即物业管理企业成本管理系统的核心是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物业管理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有三个原则:第一,在集中核算和扁平化的条件下,建立一个二级的成本核算组织体系,即二级成本核算制,将管理处作为一个独立核算的会计主体。第二,改变原本的封闭式物业管理成本系统,使其向开放的动态物业管理成本系统发展。第三,物业管理成本核算系统应改进传统的系统模式,实现全程管理和管理效益的统一。如果不能先明确企业成本核算的成本对象,那么企业成本核算的成本计算就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以作业作为资源与产品之间的连接点或,是作业成本法中以作业为中心的核算方法的核心思想。例如,计算物业管理中卫生保洁服务项目的总成本,首先要计量和确认其人工费、动力费、材料费、折旧费和业务费。其次,确认其成本动因即清洁面积。第三步,根据工时计算其成本动因分配率。最后计算出卫生保洁项目实际消耗的资源价值。

(二)物业管理企业作业成本控制

成本管理系统中有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那就是成本控制。控制成本能够使企业对于成本制定的运作目标更加准确,还可以保证法分析成本运作责任的准确性,企业的决策者可以因此得到改进企业工作流程方面的帮助。作业成本控制有别于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它还有一个重要的“作业管理”功能。所谓作业管理,将成本动因作为作业控制的基础,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作业成本控制的原理综合了现代管理科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目标管理原理、作业管理原理、信息反馈原理、责任追踪原理。物业管理企业实行作业成本控制的关键是对于成本控制标准的确定。全面分析整个物业管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作业项目是作业成本控制标准制定的基础。通过对于作业的全面分析,可以知道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作业及作业所需要的资源。企业生产经营的总体目标和全面作业分析的结果是各项作业人员配备和物资等资源条件分配的重要依据。对于各项作业应完成的作业量和应耗用的成本数额进行明确的规定,根据作业动因分解成本,将其转化为固定部分和变动部分,可以据此编制出作业成本预算,作为作业成本控制的重要参考因素。

作业成本法论文范文第5篇

物流业是现代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其对于经济的发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当前我国物流成本管理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具体的表现有以下几点。

1.物流核算不准确。

在很多企业中,都存在着核算不够准确的问题,其财务报表中一般物流核算只是对企业对外运输业或者向仓库支付对外运输业者所支付的运输费用,对于企业内部物流中心相关人员的产生的费用、设备折旧费用、固定资产税等各种费用并没有单独计算,而是与企业的其他经营费用统一进行计算,这就导致很多企业很难掌握企业的实际物流成本,并不符合现代物流管理的要求。

2.企业物流核算标准不统一。

多数企业在进行企业成本计算和控制的过程中,一般都是根据自己企业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来进行把握和进行的,企业之间很少对物流成本进行必要的对比和分析,这就导致很难对企业的物流成本进行一个横向的成本比较,很难算出产业平均物流成本,使得企业物流成本计算和控制缺乏一个基准,很难达到物流成本控制的效果。

3.企业物流成本责任不明确。

由于很多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只是简答对各项经营成本进行统一计算,并没有单独的将物流成本进行必要的计算,这就导致很难对企业的各项物流费用做出很明确的计算和分析,企业的物流部门也不能全面的掌握其中成本成分。举一个突出的例子来说,就像物流成本中的保管费用,很多都将进货过量和一些销售残留品放在仓库中维持,很多也将紧急输送的产品也纳入其中,这就给物流成本的管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也使得物流过量服务产生的成本及标准服务混杂在一起很难区分。

二、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述

作业成本法产生的时间较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由美国的会计大师埃里克.科勒教授提出的。其发展一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强调产品成本的计算,其将产品的动因分为数量成本动因和交易成本动因,通过不断改善基本消除了不增加价值的成本动因以及不增加价值的作业,相对以外的成本计算方法要科学准确很多,但是其还没有做到将各种动因成本联系起来,也很难满足企业长期的发展决策的需要。第二个阶段,除了重视产品成本外,还更加重视对成本形成过程的分析,这一举措极大拓展了企业内部的作业范围,虽然还没有深入到企业外部作业及其成本动因的分析,但是对于企业内部作业及其成本动因的分析就要科学很多。第三阶段的发展,主要针对的是整个企业本身,而并不是某一特定的程序,有效的将企业的整个作业链包括如何利用辅助作业来取得竞争优势,这种分析方式可以有效的将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作业管理相结合起来,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来说具有着非比寻常的战略意义。当前,在很多物流发达的国家,作业成本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被认为是加强物流成本控制的最有效方法,运用作业成本法来核算物流成本管理,可以通过不同作业的间接成本使用差异性的间接费率进行必要的分配,更加强调成本的功能和结构性特点,可以有效的弥补现代会计制度的各种缺陷,适应了现代成本管理的新思想。

三、作业成本法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的必要性

基于作业成本法在成本核算中的巨大优势,加之我国物流行业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将作业成本法运用到物流成本核算中就显得非常必要,具体分析有以下几点。

1.传统的物流核算方法存在重大的缺陷。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服务环境不断发生着变化,这就导致很多间接费用的产生,骑在总成本中的比例也大幅提高,致使很多简单以数量为基础的成本核算方法产生的核算信息失真,影响企业的决策。传统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存在的弊端具体有:首先就是以单一的时间或者数量作为分配基础或者产生的间接费用,极大的扭曲了物流服务的最终成本;其次,传统的物流核算方法在按标准或者一定比例抽取成本或者区分物流和非物流活动的时候,人的主观性过强,缺乏必要的科学性,不够准确合理;再次,其管理的层面主要集中在外部物流费用,比如物资的储存、运输或者采购等方面的计算和管理,但是对于内部的物流费用计算和管理就非常的模糊,缺乏精确性,例如物资的搬运费用、保管费用或者管理人员的费用方面;另外,传统的物流成本核算对于物流的划分、核算以及最后的评价都比较不足;最后,其以生产或者流通部门作为核算的对象,不考虑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产生费用的关联性,也使得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很难深入下去。

2.这是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其也迫切需要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方法,而一种全新的管理方法和工具的使用,就意味着要接受一种新的管理思想,物流业的发展,以及物流思想的提出,就必然要求物流企业运用作业成本计算法更加彻底的对企业的作业流程进行改造,具体的表现就是作业成本法的革新。加强物流成本管理,降低物流成本,从微观角度上看,可以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增强竞争力;从宏观角度上看,降低物流成本对提高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质量和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支撑新型工业化,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3.物流成本核算的困难性使得实行作业成本法非常的必要。

在现代会计核算体系方面,最困难的成本分配就是物流成本的分配,物流活动的成本预算也是预料的,这种困难就导致作业成本法核算的运用是为了适应物流服务过程的特点。并且,在实际的工作之中,作业成本法也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可以有效的弥补现行的会计制度方面存在的缺陷,提高物流行业成本核算水平和质量,促进物流行业的发展。

4.实行作业成本法也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当前,在国际上,作业成本法的运用也是非常广泛的,其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了。例如:美国在1991年,就有11%的企业应用了作业成本法,而这一数据道1993年就增加到36%,1996年增加到55%,而目前,美国大部分企业都运用了作业成本法。除了美国,作业成本法已经迅速扩展到澳洲、亚洲、欧洲以及美洲的各个国家。因此,逐步推广和应用作业成本法也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四、作业成本法在物流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作业成本法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是非常全面广泛的,主要体现在物流成本核算方面、物流服务定价决策方面、供应商选择和评价决策方面、物流成本预算体系以及物流基础绩效评价中应用五个方面。具体有:

1.作业成本法在物流成本核算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成本计算的精确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业成本法核算物流成本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物流成本的汇集过程,另一个就是物流成本的分配过程,这是一个先后的过程,这两个过程都是建立在作业成本思想为指导的作业成本核算系统,这一系统的核心就是对于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和方法的建立以及选择,其关键制约点是动因的选择,这主要包括动因的数量和类型的选择;另外,就是对于作业分析及其确定、数据的收集和动因率的确定。

2.作业成本法在物流服务定价中的决策应用。

相对于产品的定价,物流服务定价过程要复杂的多,这是因为产品的定价一般其定价对象比较固定,只是产品本身,但是物流服务定价却会随着定价的对象的不同有着很大的服务,而且物流服务是多样性的,其包括采购定价、运输定价、仓储定价以及各类的综合性物流服务定价。这种内容的不同,可以将物流服务分为较单一的物流服务和综合性物流服务,这两种物流服务由于固定成本长期保持不变,使得物流服务的定价不能简单的使用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也不适合成本加成定价法,也应当采用变动与作业成本的加成定价法,而需要把计算得到的价格作为一种定价基础,最后实际价格围绕这个价格并根据市场的情况上下波动。另外,根据不同物流服务应该根据服务特性以及市场情况,并且考虑使用不同的加成率。

3.作业成本法在供应商选择与评价决策的应用。

一般来说,供应商包括产品及原材料的供应商和物流服务供应商,而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不管是原料、产品的供应还是服务的供应都属于供应物流链,导致供应商的选择仍然属于物流的范畴决策。从实践来看,对于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其变化趋势经历了由价格到标准,再由购买价格为主,并兼顾质量、送货及时性以及物流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的标准,从中选择最优者。通过应用作业成本法评价供应商的主要思想是指通过作业成本法计算供应商引起的各个总成本,并根据各个供应商的总成本对其评价。其应用的主要步骤是:首先可以对初步要参加的评价供应商,以此来确定购买的数量和供应商供给净销售价格,并确定客户企业的对于供应商基本作用、计算成本的动因率及其成本动因的各类数量的计算,以计算出额外作业成本动因率以及成本动因的数量,最后根据作业成本法计算出最优的供应商。

4.作业成本法在物流成本预算中体系中的应用。

企业物流成本预算管理一般包括制定企业战略目标和业绩目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根据市场动态并结合变动与作业成本法制定的企业物流目标价格可以通过企业既定的期望实现边际利润倒推出目标成本,并将上述的目标转化为作业层次的目标,在这一过程可以有效防止出现改进特定作业而造成业务流程次优化;其次,可以有效的进行价值链分析与作业分析,这种分析的作业链可以有效判断最终产品质量的形成是否必要,以消除不必要的作业,这一过程主要包括作业的必要性分析和作业有效性的分析;再次可以为每一项流程或者作业制定出一套平衡的绩效标准,即通过作业成本这一财务计量方法,或者作业绩效率、时间差等一些因素定量出各类非财务性的计量手段。另外,可以把企业目标和个部门职责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分级体系中去,这种分级分层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层就是全公司的范围,第二层就是作业流程,第三层就是各项作业具体过程,最后一层就是每个流程的各项任务;最后,其还可以用于企业预算执行过程的分析和控制,以及其后的评价和考核,以用于监控作业预算的具体执行情况,加强企业有关部门对于成本有效控制和调节,保证企业预算目标的最终实现。

5.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作业基础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具体来说,绩效评价是指对于企业各项工作以及总结经验和实现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其需要解决的一个最重要问题就是绩效考核的客观化和定量化,虽然,将所有的绩效考核定量化并不现实也不科学,但是将作业成本法有效的应用到物流管理中,可以使得绩效评价指标更加的有效准确,有助于企业管理者更加全面的理解成本和资本,提高决策的准确性,给绩效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并且其在评价效果方面也更加的准确,也得业绩评价符合实际。

五、结语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工作犬业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林业工作参考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科技信息室;林业调查规划科技情报网西南大区站

林业工作研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林业局政策法规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