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作业成本管理

作业成本管理

摘要:结合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特点,提出了建筑施工企业的目标-作业成本管理模式;详细的阐述了建筑施工企业应用目标-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与方法,建立了以作业为基础的,全面的、动态的目标成本管理优化实施体系与相关辅助策略;特别适用于工程量清单模式下建筑施工企业应用目标-作业成本管理。

关键词:目标-成本管理模式;实施;建筑施工;优化

0前言

目标-作业成本管理模式是在充分吸收目标成本管理法和作业成本管理法两者优势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它对于企业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研究均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1目标-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优化实施

1.1作业的建立

(1)工程项目的横向区分:一个建设项目是一个工程的综合体,它可以分解为许多有内在联系的工程,由于每项工程的生产的产品种类繁多,成本的计算程序比较复杂。因此,为了对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按照成本归集的范围不同,可以把工程项目从横向上区分为:单项级作业中心、单位级作业中心、分部级作业中心、分项级作业中心、子目级作业中心。(2)工程项目的纵向分解:将工程项目按照种目、科目、细目进行分类,即整个工程分为不同的种目,每一种目又分为不同的科目,每一科目再细分到各个细目,每一细目相当于分项工程,往下分到更小的子目,把整个工程项目逐级分解为内容单一,便于进行单位工料成本计算的分项或工序。这样既可以方便容易地计算出各个基本子项的成本,然后再逐层汇总,又可以确定整个工程的成本。

1.2确定目标成本

(1)确定目标成本的方法:①目标利润法:根据项目的合同价格扣除目标利润后得到目标成本的方法。在企业采用正确的投标策略和方法以最理想的合同价中标后,项目经理部从标价中减去预期利润、税金、应上缴的管理费等之后的余额即为项目实施中所能支出的最大限额。②技术进步法:以项目计划采取的技术组织措施和节约措施所能取得的经济效果为项目成本降低额,求项目目标成本的方法。即:“项目目标成本=项目成本估算值-技术节约措施计划节约额(降低成本额)”。③按实计算法:以项目的实际资源消耗测算为基础,根据所需资源的实际价格,详细计算各项活动或各项成本组成的目标成本。④定率估算法:当项目非常庞大和复杂而需要分为几个部分时采用的方法。首先将项目分为若干子项目,参照同类项目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数据,采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子项目目标成本降低率和降低额,然后再汇总整个项目的目标成本降低率和降低额。

(2)目标成本的确定:首先,由项目成本管理人员根据施工图纸计算实际工程量;然后由项目经理、项目工程师、项目会计师、成本管理人员等根据施工方案和组织措施等合理确定计划支出的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费等费用。工程造价计价方式是相对独立的消耗量与相应的价格两个要素的有机结合,两者的目标成本的确定分别如下:①数量消耗目标,消耗量与企业的施工方案和技术管理水平有关,实行限定量控制。工、料、机等要素的消耗量是按照计算规则、基础定额、同类型的项目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信息资料或企业定额等来确定。它要求采用定额时应注意参照国家或本地区的劳动定额及机械台班定额,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研究确定出本工程或本项目应采用的定额水平。②价格目标,与市场供求有关,实行浮动价。它的确定是以现行市场价格为基础,预测该项目实际施工时市场价格的变动幅度来确定各要素的标准价格。

1.3目标成本的分解

在确定成本的目标后,为了保证目标成本的实现,企业还必须把制定的目标成本层层分解、落实到项目体、部门、分包单位、班组、岗位等各层次上,形成目标成本管理体系。要做到成本目标的合理、公正、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分解和责任人的落实,应把握以下原则:(1)遵循谁实施、谁受控、谁负责的原则。也就是在分解目标成本时,将设定的分项成本应与单位和个人的岗位责任制和经济责任制结合起来,使分解的目标成本对于单位和个人是可以控制的,这样目标成本才能落到实处。(2)有利于建立成本责任区域的原则。要求在分解的每个成本目标区域内,能够责权利相结合,力求做到生产管理、消耗控制、成本核算三位一体,实施集成管理。(3)便于进行成本控制的原则。将目标成本按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和分部分项工程进行细化分解,横向落实到项目经理部内各职能部门和个人,纵向落实到各作业队、施工班组和个人,通过市场压力的层层传递,落实项目内部的成本管理责任。

1.4作业成本的控制

(1)以分部分项作业为基础,进行目标成本的控制。为了把成本控制工作做得扎实、细致,落到实处,应以分部分项作业作为项目成本的控制对象,参照施工预算定额,考虑项目管理的技术素质、业务素质和技术组织措施的节约计划等,编制具体的各分部分项作业的包括工、料、机消耗数量以及单价、金额在内的目标成本,作为分部分项工程成本进行控制的依据来进行目标成本控制。(2)建立目标成本管理网络,实现企业总目标成本。在将企业的总目标成本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业务部门与施工班组后,以职能部门、施工队和班组作为成本控制对象,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由各部门与班组直接参与的目标成本管理网络,发挥各部门的成本潜力,实现企业的总目标成本。(3)建立目标成本控制信息反馈制度和监督机制,保证目标成本的实现。项目经理部除了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制定先进可行、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完善项目成本核算制度。(4)改进过程控制方法和手段。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要正确处理降低成本与提高质量、缩短工期三者的关系,通过项目质量成本管理办法、工期成本管理办法、材料使用控制办法等切实可行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办法的约束下,责任到人,使项目的成本控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1.5成本的比较、分析

(1)按成本项目的内容进行的比较分析,包括:①人工费分析;②材料费分析;③机械使用费分析:④其他直接费用分析;⑤间接成本分析。

(2)按成本比较分析的对象可以分为:①单位工程竣工成本分析。通过对单位工程主要资源节约和主要技术节约措施的经济效果分析,可以全面了解单位工程的成本构成和降低成本的来源,对今后同类工程的成本管理提供参考价值。②分部分项工程的成本对比分析。分部分项工程是施工项目成本比较分析的基础,通过目标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对比,分别计算出实际偏差和目标偏差,并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为今后的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寻求节约的途径。③各子项目工程的成本比较分析。各子项目工程是分部分项工程的组成部分,是根据施工内容划分的更小的核算对象,以此为基础进行目标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对比分析,可以准确地找到影响偏差的原因,落实到某项作业和某责任人,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2建筑施工企业实践目标-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配套优化措施

2.1树立全面成本管理的理念

通过全团队的共同努力,改进和完善项目活动的方法和项目活动过程的合理安排:协调全团队的力量,全面管理好项目的质量、工期、造价三大要素;调动全团队力量去防范、化解和处理风险及其引起的成本变化,做到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目标-作业成本管理模式以各项作业为基础,根据事先确定的成本目标进行全过程的管理与控制,形成了全环节、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参与的一个紧密联系的封闭的成本管理系统,来保证企业整体功能的发挥。因此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应用目标-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必须树立工程项目的全面成本观念,用系统的观点,围绕工程项目的各项作业,把企业各层次、各部门的全体人员严密组织起来,对工程项目的各项要素进行全过程的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2形成企业定额

施工企业定额是根据市场形势的要求,在本企业的以往工程造价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企业自身特点,来规定为完成各分部分项工程所需消耗的各种人工、材料、机械的标准或最低消耗量,还规定为合理的正常施工所需的各项措施费用和管理费用标准。施工企业定额不仅是施工企业编制投标报价、施工设计的依据,也是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编制施工计划、考核工料机消耗、内部经济核算的基础。施工企业定额的建立,有助于施工企业准确确定目标成本,合理的分解目标成本,有助于目标-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有效实施。

2.3构建比较完善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

目标-作业成本管理模式作为现代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具有动态、适时控制的特点。它需要管理人员及时掌握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资料,来确定为完成各分部分项工程所需消耗的各种人工、材料、机械的标准或最低消耗量,以及为合理的正常施工所需的各项措施费用和管理费用的目标,以便对实际施工过程进行动态管理和有效控制。这些信息资料的取得要求建筑行业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来构建比较完善的工程成本信息系统,及时掌握最新有关成本的资料,来做出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准确的决策。构建完善的成本信息系统,不仅能使企业对各种成本进行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地分析和有效地监控,而且有效地推进了企业经营机制转变,推进了增长方式由粗放经营向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经营的转变,促进了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使成本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心,将企业的经营理念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等集中体现为企业的成本优势,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丁颖.目标-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研究[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王平心.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M].辽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3]陈良美,叶晓.施工企业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探讨[J].经营管理,2006,(1).

[4]郭琦,许晓华.作业成本法在施工企业管理中应用的探讨[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7,(5).

[5]赵培振.作业成本法在施工企业管理中的分析及应用[J].商业经济,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