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普惠金融工作思路

普惠金融工作思路

普惠金融工作思路

普惠金融工作思路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低收入群体;消费;普惠金融;应对机制

一、平湖市低收入人群经济生活基本情况

低收入群体主要是指城市中没有工作、没有劳动能力的人员,他们在社会中是一群弱势群体,他们的工资收入也比国家和政府规定的平均水平更低。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或者是失业状态,都是对技术要求比较低的工作。而这些工作的收入往往都不高,因此从收入水平来看,低收入群体相对贫困,所以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相对较弱,恩格尔系数在50%左右,消费能力尚处为大宗购买积聚力量的状态。其收入状况决定了消费行为比较谨慎,主要是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对于改善生活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虽有愿望和要求,但往往力不从心。这一群体的消费潜力大,由于收入水平低,制约了潜在消费的实现。虽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他们的收入也在逐渐增加,但是在社会整体中也仍然处于底层位置,国家和政府对这类人群有一些政策上的帮助,这也有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调查显示,低收入人群的经济生活主要表现为,收入比较低,月工资平均为1800左右,居住的环境主要是租住的房屋,住房面积比较小,平均在35平米左右,不过住房面积上差距比较大,还需要视家庭人口数量来定;平常的食物也比较简单,以解决温饱为主要的考虑因素,营养均衡等因素考虑的比较少,有些受调查也表示如今的菜价也在日益上涨,越来越不敢买了;平常的出行主要是靠自己的交通工具,自行车,电动车为主要的选择对象,较少有低收入者拥有私家车,日常生活也主要是去往工作场所,几乎没有什么旅游,对他们来说旅游只是一种向往;而且也有被调查者表示自己日常的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也是非常忙碌的,每月的休息日很少,只有4、5天。

二、“普惠金融”政策提出,力求公平公正

调查显示,15.6%的被调查者中表示对金融服务不感兴趣,感觉离自己的显示生活太遥远,67%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希望了解金融服务,但是由于一些金融服务对于他们而言门槛太高,因此也对自己生活没有帮助。还有少数被调查者表示曾经办理过一些金融业务,尤其是孩子正在念书的家庭,他们表示办理过助学贷款,对他们的帮助很大,减轻了很多生活压力。而绝大多数的被调查者也表示,虽然其解除金融服务的接触不多,但仍希望能有机会享受到金融服务,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普惠金融政策的提出可以有效的改善上述问题。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通过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加强金融体系建设、健全金融基础设施,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的、有效的金融服务,并确定农民、小微企业、平湖市低收入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其他特殊群体为普惠金融服务对象。这不仅有利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团结,还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的长治久安。

(一)“普惠金融”将低收入群体纳入正规金融体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将普惠金融的重要性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普惠金融是一种金融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思路,是指能有效、全方位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尤其为中低收入阶层及小微企业提供可得性金融服务。

这项政策的提出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也是增加了其接触金融服务的机会,降低了门槛,让其能有更多的更平等的机会接触金融服务,对改善其经济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2005国际小额信贷年”推出普惠金融的概念,受到了国际的广泛认可,国内在此方面起步较晚,发展速度仍然比较缓慢。但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可以看出普惠金融正在走进越来越多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中,并为他们带去切实的利益。

(二)普惠金融的具体举措对改善平湖市低收入群体经济生活的作用

1.提供机会均等性与可得性,增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普惠金融是要提供机会的均等性,降低享受金融服务的门槛和难度,例如,在金融基础设施方面,金融网点将更加密集,不论是ATM机或者是银行的营业厅,都会逐渐的增加,尤其是在靠近郊区的生活区或者是低收入人群聚集的地方,这也将为营业厅所在地的周边居民带来许多的便利。另外一点是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与金融服务设施的增加相似,但是有一点不同的是,金融服务的可得性需要因地制宜,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与各地区的人口密度息息相关。在发展普惠金融的初级阶段,应主要以消除那些没有金融服务地区的地方为主,这样一来,那些原本无法享受金融服务的人群和那些因与银行距离太远而产生诸多不便的人群也能更方便的享受到金融服务,同时也能增加低收入人群的金融服务可得性,推动国家的经济建设。在调查中也有20.7%的人表示,自己去银行办理业务特别不方便的原因是银行离家太远,因此普惠金融的贯彻有利于减少他们因距离遥远而导致的不便利。

2.小额贷款,惠及万家

普惠金融主要是通过小额信贷、政策性农业保险、商业性农业保险等等方式来实现。其中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小额信贷与普惠金融有许多紧密的联系,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普惠金融包含小额信贷,小额信贷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大银行提供的下岗失业担保贷款、助学贷款和扶贫贷款。二是非政府小额贷款组织,目前越来越多的以民警资本为主的非政府小额信贷公司也大量涌现。三是农村信用社的小额贷款,部分农户联保贷款;我国开展农村小额信贷的正规金融机构主要有中国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

在调查采访中,农村信用社提供的资料显示,农信社现有一种名为小额贷款的业务,该业务推出已经有3年多了,该业务需要办理一张小额信用贷款卡,这个卡的最高额度是20万,时间是3年,这个卡的方便之处在于随时贷,随时还,不受还款日期的时间限制,与普通贷款相比手续简单许多,而且所还的总金额也更少,推出后也受到许多好评。

3.挨家挨户走访,让普惠金融传万家

在去银行的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在普惠金融推行的初期,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工作人员们是通过挨家挨户走访的方式来宣传普惠金融的,他们首先对每个家庭进行调研,了解家庭情况,为需要贷款的家庭提供贷款服务。并且在一年之后进行回访,了解这一年之中,享受贷款服务的家庭的满意度如何,在实际的还贷过程中是否有不便之处。通过这种深入基层的走访方式,让农信社能够了解到第一手资料,也能让普惠金融走进每个家庭,为他们带来便利。

三、进一步改善低收入群体经济生活的应对机制

(一)坚持贯彻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强调金融服务的公平正义,要求每一个需要金融服务的群体都应该享有公正的金融服务机会。1993年,国家在试办小额信贷基础上,逐步将小额信贷机制引入助学、创业领域,相继出台了《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管理规定(试行)》等政策文件,帮助弱势群体运用金融手段改善生存现状,实现自我发展。普惠金融是能够给平湖市低收入群体带来真正利益的政策,近年来,通过发展普惠金融,积极支持小微业主的财富创造与价值增值,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丰富的基础性金融服务,不断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创新金融知识普及,提升市民金融素质;创新小微金融模式,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创新消费金融模式,助力消费结构升级;创新互联网金融模式,撬动大众创业梦想。

(二)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

要改善平湖市低收入群体的经济生活,还需要从平湖市低收入群体自身出发。平湖市低收入群体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加强技术方面的培养,争取将工作种类有劳动密集型转换为技术型,将自己塑造成技术人才,社会对于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而且技术性工作的工资收入也比劳动密集型更高,这可以通过增加收入,从源头上改善低收入群体的经济生活。同时,平湖市低收入群体通过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不断发展自我,转变就业思路,并且根据社会环境与实际需要,创新就业观念,甚至是自主创业,脚踏实地,逐渐积累财富。

(三)提高咨询意识,增加金融知识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许多人因为缺乏咨询意识而失去了享受普惠金融政策的机会,在与政府工作人员的交谈中,我们得知许多人没有这种意识,没有主动上门咨询相关政策的意识,他也给我举了一些例子,都是对农民的补贴政策的例子,有些人都是在事后才来政府问有没有关于这方面的补助,当得到肯定的答案时,及时想再享受这项补助也非常麻烦,毕竟享受补助的时候需要申请,需要许多的证明和许多材料,而这些人往往没有保存好相关材料,造成许多不便之处。同样的道理,对于小额贷款来说,许多人不知道在农村信用社可以申请,也不知道他的利率如何,即使自己有贷款需要也不主动去银行了解情况,这样就会造成许多的麻烦,也会给贷款者带来更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平湖市低收入群体需要不断加强学习金融知识的意识,也要多多咨询,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杨琳,虞斌.普惠金融研究综述[J].金融实务,2014(2).

[2] 焦瑾璞,陈瑾.建设中国普惠金融体系[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3] 吴晓灵.构建普惠金融体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N].金融时报,2010-08-03.

[4] 曾新添.城乡低收入群体生活的现状及解决对策探讨[J].广东农业科学,2010(3)

[5] 蔡彤,唐录天,郭亮.以小额信贷为载体发展普惠金融的实践与思考[J].甘肃金融,2010(10).

[6] 漆先瑞.提高城镇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的对策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4.

[7] 王晓耕.城镇低收入群体医疗保障管理问题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8.

[8] 余志海,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普惠金融发展之路探究[J].银行家,2015(3).

普惠金融工作思路范文第2篇

兰考的独特优势

《金融博览》:人行郑州中支是从什么时间开始思考建立兰考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的?

徐诺金:2015年的时候,我们最早提出过一个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的方案,在向总行潘功胜副行长汇报的时候,潘行长觉得支持实体经济宽泛了一些,他当时正在参与国务院普惠金融方案的制定,于是建议我们改为普惠金融。我根据新的思路写出了一个报告,报送了河南省委、省政府,当时是下午,结果晚上就得到了批复,肯定了我们的工作,要求我们加快推进形成方案。这样,到2015年底2016年初的样子,方案基本形成,通过省政府报送国务院,一周的时间方案就得到了批复并发转人民银行总行,由人总行牵头各部委进行研究提出意见。

这其中很多领导都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尤其是陈雨露副行长,在第一次听取申建兰考县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有关汇报的时候,充分肯定了试验区的意义,并在其后的严格完善、协调推动方案设计中给予了许多的支持和指导,付出了很多心血。具体方案于2016年2月由省政府上报了国务院,到12月26日成功获批。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个月时间,在这期间,人行、财政部、发改委等五个部委、四家金融机构总行,上上下下进行修改。国务院还专门对各部委进行跟踪。

《金融博览》:做普惠金融的探索,兰考有什么独特优势?

徐诺金:兰考具有微缩河南、微缩中国的普惠金融样本价值。其作为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具有独特优势。一是兰考是焦裕禄精神的发祥地,是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联系点。三次考察兰考,要求兰考大胆实践,在县域改革中走出一条好路子。认真落实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以金融助力兰考率先脱贫、率先致富,完成焦裕禄同志的未竟事I,是当前金融发展必须助力完成的历史使命。二是兰考是部级贫困县、传统农业县,具有微缩河南、微缩中国的典型代表性,在兰考探索出一条金融扶贫、金融普惠、金融支持县域发展的新路,助力兰考实现“率先脱贫、如期小康,争当县域发展的排头兵”目标,对河南乃至全国都具有很好的示范意义。三是国家已先后赋予了兰考多项改革试点政策,兰考是全国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全国信用体系建设综合性示范县,以这些先行政策为基础,再辅以金融改革,有利于形成经济改革、金融改革良性互动、互相支撑的良好局面。加之兰考富民强县战略正有序推进,全县经济蓄势待发,这些都为兰考开展金融改革试验提供了坚实基础。

兼顾效率与公平

《金融博览》:您曾说兰考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简称兰考试验区)是兼顾效率与公平目标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探索,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徐诺金:普惠金融,我理解就是要把金融普遍惠及人民群众。就是要改变传统金融的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改变服务理念。

传统的金融我把它概括三大特点,“身居闹事等客上门”、“财富信用锦上添花”、“行业高薪唯利是先”。普惠金融就要推动传统金融的转型,就是金融不能只讲效率,同时要兼顾公平,要推动金融如何更好地为社会和谐服务。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席勒教授也提出过,一个社会种种问题的产生都和金融很有关系。

不仅是理论,我们国家现实生活层面也是这样。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有效释放了金融活力,有力地支持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但传统金融过分追求效率的天性,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金融资源过分向强势产业、强势行业、强势领域、强势客户集中,导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阶层之间、社会领域分化严重,“三农”、小微企业,尤其是弱势产业、弱势人群的金融供给明显不足,金融普惠性问题较为突出。二是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快速提升,使社会也出现了因各种各样原因而形成的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如何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实现我党提出的同步进入小康,金融在其中是否应该发挥作用?如何发挥作用?能否运用金融手段推动扶贫工作等问题变得突出。三是我国金融资源配置中,城市对县域“虹吸效应”明显,县域积累的储蓄资源没能用于相对落后的县域建设,相反,相当资金流入大城市、大产业、大客户,县域、“三农”得不到有效的金融支持,由此提出了金融如何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的问题。

金融应该考虑如何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公平的问题,金融要改变过去只讲效率不讲公平,只讲经济利益不讲社会责任的状况。普惠金融是对传统金融的突破,它考虑到了如何利用金融促进社会公平的问题,这就是我们提出普惠金融理论,进行普惠金融实践探索的重大理论意义和社会意义。

《金融博览》:兰考普惠金融试验区的总体方案是怎样的?

徐诺金:在反复调查研究和借鉴其他试验区建设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研究制定了《河南省兰考县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简称《方案》)。《方案》坚持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总体要求和实现公平与效率平衡的目标,突出普惠、特惠、县域三大主题,共有10个方面27条措施,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关于”:

关于金融如何普惠。一是强化金融体系普惠功能。支持开发性、政策性银行设立“金融扶贫事业部”,支持农业银行做大做强“三农金融事业部”,加强激励引导,提升县域金融机构普惠积极性;二是实施“互联网+”普惠金融行动,发挥互联网金融优势,向弱势群体增加低廉、便捷的金融供给。三是发展惠农支付。结合农村发展规划,推广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立惠农支付一网通平台,普及移动支付业务。四是强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设立县域信用信息中心。五是加强金融创新,探索符合实际的、普惠型的产品和服务。六是加大对贫困人口、残疾人等弱势群体金融消费权益的保护力度。

关于金融如何扶贫。一是完善金融扶贫政策。探索完善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创新扶贫再贷款的运用模式,探索创新金融扶贫担保基金的设立方式。二是创新金融扶贫模式。实施“产业扶贫贷款工程”,创新扶贫小额信贷产品,普及小额信贷保证保险,引导发放扶贫信用贷款。三是大力发展农村保险市场,扩大保险覆盖面,持续优化保险服务,为扶贫提供有效的风险分散和保障机制。

关于金融如何支持县域。一是发挥开发性、政策性金融优势,创新投融资机制,成立市场化融资主体,设立兰考发展基金,着力解决农田水利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中长期资金不足问题。二是跟踪延伸农民工金融服务,支持农民工市民化,围绕农民工在城市“进得去、留得住、过得好”提供全程金融扶持。三是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支持兰考企业做大做强。四是深化金融开放创新,支持兰考涉农企业和现代农业扩大对外开放,探索县域经济“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开放新路。五是强化产权交易和金融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完善相关配套体制机制,支持县域金融改革创新。

我们希望经过5年左右的试验,把兰考建设成为普惠金融发展的先行区、创新区、示范区,在实现金融服务高覆盖率、高可得性、高满意度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金融支持县域、支持“四农”(农业农村农民农民工)、支持扶贫的新路。

试验区发展方向

《金融博览》:普惠金融工作在兰考的推进,提出了三个近期目标,您能介绍一下吗?

徐诺金:三个近期目标可以概括为三个百分百,计划在6月底前完成。第一个是普惠金融对农民的授信要做到百分百,就是每家每户的农民都能很便利地享受到y行的授信服务,实现普惠授信。除了纳入征信黑名单的人,对农民日常生产需要的资金,每户都给予三万元的授信,一授三年,授信之后可以随借随用,利率很低。这种模式可以称为“信贷+信用”,以往我们是先有了信用评级,再进行授信,但在实践中很难进行准确的信用评级。我们准备倒过来,先授信,然后在随借随还的过程形成信用记录,再根据信用积累和资金的用途,到期还贷的情况,慢慢完善信用评级,以此为依据来决定信用额度。通过信贷与信用的互动,解决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问题。

第二个百分百是要解决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实现问题。即,通过微信“普惠金融一网通”平台把金融服务送到每家每户,理财、融资、授信、支付转账,政府惠农补贴、金融消费的权益保护以及普惠金融知识的普及和教育都在其中。通过它改变过去在边远山区设置支付点的模式,方便老百姓享受各种金融服务,解决了送达的问题。

普惠金融工作思路范文第3篇

关键词:普惠金融;发展;实践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7(3)-0071-04

2015年12月,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计划到2020年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2016年7月,青海省获批成为全国唯一一个省级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黄南州抢抓政策黄金期,着力推动辖区普惠金融发展,进一步加大对贫困户、农牧民、小微企业和其他弱势群体的支持力度,致力于持续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对探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藏区模式”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思考。

一、黄南州普惠金融发展的实践与成效

(一)以金融知识普及教育为先导,开展“金惠工程”。利用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将黄南州确定为“金惠工程”试点的契机,重点对贫困地区农牧民、特定群体、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农村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开展金融教育和培训。通过建立“金惠工程”志愿者人才库,发展一级志愿者和二级志愿者梯度人才,一级志愿者主要从金融机构选拔,除了对公众进行宣传培训外,还负责对二级志愿者进行系统培训,二级志愿者主要来自乡、村级共青团支部书记及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主要负责面向农牧户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结合藏区实际,黄南州还编制汉藏双语培训资料,深入乡村、社区、校园、企业、机关、军营开展金融知识“六进”活动,多层次扩大金融普及教育覆盖面。同时,搭建“金惠工程”微信公众号及网络宣传两大平台,强化金融知识普及教育辐射带动,为普惠金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2016年,吸纳一级志愿者50名,二级志愿者200名,实现对全州志愿者金融教育普及培训工作全覆盖;对全州四县中小学校、中小微企业、示范乡村、示范社区等开展金融知识教育培训37次,覆盖率超过50%,社会公众受惠面超过5000人。

(二)将弱势群体作为服务重点,做好精准帮扶。一是J真开展金融精准扶贫。制定了《黄南州“十三五”期间精准扶贫金融服务工作规划》,提出以发展普惠金融为根基,全力推动辖区金融服务到村、到户、到人,努力让每一个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都能按需求获得贷款,让每一个需要金融服务的贫困人口都能便捷享受到现代化金融服务的工作思路。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落实主办行制度,以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力军,精准对接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需求、贫困地区金融产品创新需求、特色产业金融服务需求。二是保证弱势群体享受金融服务权利。进一步疏通金融服务绿色通道,为学生、下岗失业人员、妇女等弱势群体创造机会平等条件,享受普惠金融发展成果。截至2016年末,共建立精准扶贫金融服务档案11713户,发放各类扶贫贷款37096.19万元。其中: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2501户,贷款余额达10041万元;支持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小微企业等组织1143户,带动11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妇女小额贷款、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分别达6016万元、49万元、34945万元。

(三)融合地区发展战略,实施绿色普惠。黄南州作为三江源生态保护区和部级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自然景观壮美、文化底蕴深厚、草场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生态文化产业、生态旅游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有机畜牧业的独特优势。紧扣“生态立州、绿色发展”战略,及时调整货币政策导向,以绿色金融大力支持特色产业发展。一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以热贡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旅游、有机畜牧业及水电产业的发展。截至2016年末,全州绿色贷款总额达311398.10万元,其中,热贡文化贷款余额达9992万元,同比增长45.53%;二是完善绿色保险保障,重点开展了有机畜牧业和林业保险项目。截至2016年末,全州绿色保险保费收入达8400万元,其中,有机畜牧业保费收入为7707万元,占绿色保险保费收入的91.75%。三是在有条件的乡镇探索开展“绿色小镇”试点建设,充分发挥金融在绿色领域中的作用,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为民族地区乡镇发展绿色金融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

(四)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普惠基础。一是联合中国银联青海省分公司及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银行卡业务发展联合基金,大力推进POS机、ATM机、电话银行等离柜设施、自助设备在偏远地区的应用,同时尽快完善服务终端人民币冠字号码查询功能。二是进一步完善助农取款点的金融服务体系补充功能。在实现取款、汇款基础上,探索增加假币识别、兑换、小面额小面额现金供应、金融知识宣传等金融服务,进一步提高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和渗透率。三是进一步优化金融IC卡受理环境。积极开展金融IC卡非接触式商圈项目建设,从提升金融IC卡使用率、受理环境建设、行业应用推广、宣传培训、移动金融创新推广五个方面推进金融IC卡信息化服务水平,有效降低银行卡使用风险。截至2016年末,黄南州布放存取款一体机、自动取款机等服务终端数量达78台,其中78实现了人民币冠字号码查询功能;建立助农取款点238个,实现了有条件地区村级100%全覆盖。

(五)金融服务全面跟进,强化普惠深度。一是全面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以农牧户作为农村信用培植细胞,实施以“信息采集+信用评价+信息应用”为工作模式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细胞工程”,实现了政府、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农牧民和经济实体的联动协作,有效促进了金融要素、资源持续向贫困地区、“三农”领域流入。2016年末,全州共建立农户信用档案 36306份,共创评信用户17825 户,占贷款农户总数的37.55%;创评信用村 150个,占全州行政村总数的57.47% ;创评信用乡(镇)20 个,占乡镇总数的62.5% ;创评信用县1个,占县域总数的25%。信用贷款余额为16228.2万元,信用户不良贷款余额124.32万元,不良贷款率仅为0.77% 。二是大力开展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为目标,有针对性的对小微企业开展信用培植,以良好的信用代替抵押、担保获得信贷支持,为持续经营和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三是积极与金电公司、财政部门沟通联系,开展了以“财政+国库+惠农支付点”为模式的国库直通车业务,2016年完成财政补贴64笔,金额6.14万元,有效缩短了支付周期,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

(六)提升科技金融含量,推动数字普惠。一是推进移动金融发展。加大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新型支付工具的推广力度,拓展移动金融应用范围,着力推动移动金融服务方式,实现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基础金融服务。二是持续推动优化金融IC卡受理环境工作,开展非接触商圈试点建设,提升金融IC卡近场支付非接交易的便捷性和安全性以及“一卡多应用”水平。截至2016年末,全州银行卡累计发卡544618张,其中金融IC卡累计发卡350311张,金融IC卡在银行卡总数中的占比64.32%;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累计开户分别达到24万户、17.5万户、2.1万户,全年交易金额分别达98004万元、12331万元、252万元。

强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优化普惠保障。一是成功搭建金融消费者投诉申诉平台,实现“12363”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热线辖区全覆盖,有效拓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渠道;二是构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典型案例共享机制,全面提升金融机构金融消费案件投诉处置处理能力和效率;三是审视民情,开展藏汉双语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活动,着力打造金融知识宣传“广场文化”品牌,促进藏区群众提高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能力。

二、黄南州发展普惠金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普惠金融组织体系单一,制约金融服务覆盖面提升。黄南州金融机构主要包括银行业和保险业金融机构,没有证券业金融机构。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除了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国家控股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外,只有农村信用社。网点县域覆盖率分别为25%、100%、50%、100%、100%,网点乡镇覆盖率仅为3.13%、15.63%、9.38%、15.63%、65.63%,且除了农村信用社以外,其他银行网点均集中在县府所在地的镇,农牧民金融服务大部分由农村信用社提供。保险公司总共有6家,除了人保财险、人寿保险设立了州级、县级分支机构外,太平洋保险、安邦保险、新华保险和阳光保险四家公司仅成立了营销部,且县域覆盖面不高于50%。由于金融组织体系单一,导致黄南州资本市场缺乏、融资途径单一、服务方式传统、产品创新不足,影响着普惠金融打破金融排斥向纵深发展。

(二)农牧区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意愿不足。黄南州土地面积1.82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足27万,具有典型的地广人稀特征。特别是泽库、河南两县,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以畜牧作为主要的生产方式,农牧民居住分散,金融服务半径大、管理成本高,服务的对象点多面广而涉及的金额小。加之农牧民生产方式单一,可支配收入较低,对金融产品的价格承受能力有限,往往只能以较低资金价格提供金融服务和产品,导致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的成本收益不平衡,保本微利的目标有时也难以满足,严重影响着农牧区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的积极性。

(三)信贷资金和财政资金的协调配合能力有待提升。近年来,随着三江源生态保护、精准扶贫等政策的施,财政资金在“支农”、“支牧”、“支小”方面的投入逐年加大,然而黄南州2014至2016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比仅为34.80%、34.21%和36.88%,信贷资源的使用效率依然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推动普惠金融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协调机制还不完善,风险分担不够明确,虽然财政资金投入较大,但市场主体的经营风险却集聚在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和财政资金合力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

(四)部分领域缺乏有效的担保抵押物。目前黄南州农牧民生产经营主体大多以草场、牛羊等为生产资料,申请贷款时,银行往往不接受这些抵押品。主要原因是“两权”抵押在黄南州还未实行,银行难以评估草场、农牧民自住房价值。同时,农牧民拥有的生产工具简单、价值低,银行也不愿进行抵押。

四、进一步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思考

(一)充实和完善普惠金融组织体系。一是充分发挥现有金融机构的功能定位和业务发展优势,全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得性。农业银行要强化“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成效,进一步做好支农惠农服务工作;邮储银行要进一步提高网点金融服务效率,积极开拓业务领域,引导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和弱势群体倾斜;农信社要继续发挥网点多、覆盖广的特点,进一步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增强农牧民金融服务满意度;其他金融机构也应结合自身业务特点,积极发展普惠金融。二是鼓励股份制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在黄南州设立分支机构,特别要发展和培育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三是积极发展中介市场,搭建信贷主体与银行机构合作桥梁,促进金融资源合理配置。

(二)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践行普惠金融。一是加大财税支持力度。继续加大对金融机构涉农、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量的奖励比例和补贴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业务。二是要结合地方政府发展规划,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黄南文化、旅游、有机畜牧业等特色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担保和财政补贴,在确保信贷投向和投量与黄南经济发展特点和重点需求相吻合的同时,做好信贷风险防范;三是要继续实施差别化的存款准备金率,通过“定向降准”等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增加“三农”和小微企业等的信贷资金来源。

(三)进一步加大普惠金融资金支持力度。在优先增加一般信贷的同时,鼓励向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倾斜,优先投向大众创业、中小微企业、“三农”等领域。一是要改善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对四县农村信用社的治理,使其符合存款准备金、支农再贷款等方面政策优惠条件,扩大涉农、扶贫、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资金来源;二是要鼓励国有商业银行积极运用优惠政策,享受政府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积极解决涉农、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三是积极探索建立风险保障机制,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

(四)因地制宜,探索特色抵押方式,开拓融资渠道。一是加强创新,探索有机草场承包经营权抵押,建立农牧产品交易市场,开展有机畜产品抵押,进一步扩大有效抵押物范围。二是依托有机畜牧业溯源体系数据库,试点牦牛、藏系羊活物动产质押,并适时开办仓单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业务,丰富贷款种类。三是加大龙头企业、优质企业培养,鼓励企业债券、股票发行等直接融资。

参考文献

[1]白鹤祥.完善我国普惠金融体系[J].中国金融,2016,(17):87-89。

[2]桑艳青.青海省普惠金融发展的思考[J].青海金融,2016,(7):47-49。

[3]李亚奇.普惠金融发展的实践与路径[J].青海金融,2016,(7):44-46。

[4]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青年研究兴趣小组.青海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J].青海金融,2016,(4):37-40。

[5]李富强.普惠金融发展的实践与探索[J].西部金融,2014,(10):53-56。

普惠金融工作思路范文第4篇

理论定位与理论渊源

如果将普惠金融论再进行理论定位,它可以划归为发展经济学中的金融发展理论。按照提出的时间先后划分,金融发展理论的代表性分支理论有:金融结构论、金融抑制/金融深化论、内生金融理论和金融约束论等。可以说,在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上,普惠金融论与这些分支理论一脉相承,很多相关经济思想都可以从中探寻。

首先,根据金融结构论,落后的金融结构会制约普惠金融的实现,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的种类、数量都会停滞于一个很低的水平上。此时,金融体系只是简单地将经济资源汇集至个别行业,而对其他实体部门和民众的金融需求无暇顾及。其次,金融抑制/金融深化论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对金融体系过度干预,抑制了有效金融需求和国民经济均衡增长。在此情形下,众多不符合国家意志的部门和群体必然遭到金融排斥,或者说阻碍普惠金融发展。因此,建议实施金融深化(即金融自由化)来解除金融抑制,认为依靠市场力量可以自发满足被排斥者的金融需求。再者,金融约束论建议给予银行部门“特许价值权”。这不但会排斥小微企业等服务客体,而且会排斥中小银行等服务主体,制约直接融资市场的功能,显然不利于普惠金融发展。此外,内生增长理论也给普惠金融带来了重要启示。比如,根据格林伍德和史密斯模型可以推论出,当某个地区或国家中人均收入水平较低时,普通民众无法支付金融部门的服务成本,普惠金融机构就不会内生形成。

发展路径

解读金融发展路径,是第二代金融发展理论(内生金融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普惠金融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研究对象,是从金融排斥到金融共享的实现过程与机制。具体而言,普惠金融的实现过程包括内生式和外生式。

简单来讲,内生式普惠金融发展路径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在初级阶段,金融机构数量少、产品技术创新不够,金融资源配置于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的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较低。此时,无论从存量上还是增量上看,金融资源将更多集中于大型企业和高收入人群。但是,由于存在技术进步(比如当今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金融资源配置于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的经济效益会逐步提升;同时,大型企业和高收入人群的金融需求将逐步趋于饱和,市场竞争又会引致服务他们的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降低。当金融资源配置于两类群体的边际收益率相等时,就进入了普惠金融的高级阶段。在此之后,新增金融资源将更多集中于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最终,达到两类群体的金融需求皆被满足的均衡状态。

外生式普惠金融发展路径,是指计划力量完全主导普惠金融的发展模式。此时,政府是金融服务的唯一供给者。因此,金融产品抑或金融资源在不同群体之间的分配,由政府的目标函数所决定。鉴于政府目标函数的时变性(在不同时期,对政治、社会、经济等指标体系的考量侧重不同),外生式普惠金融发展路径也具有诸多不确定性。同时,计划力量主导难免存在行政低效和创新不足等问题。有趣的是,如果方法得当,外生式路径可能会“后发先至,弯道超车”。比如,中国的商业银行体系严格外生,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网点很少。在南亚和拉美等市场经济国家,微型金融机构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取得了较大成功。然而,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在正规银行账户普及率、存取汇等基本服务可得性上,已经明显反超南亚和拉美国家。比如,在2014年,中国成年人银行账户普及率为64%,而中等收入国家平均为57.3%,发展中国家平均为41%,南亚国家只有33%。这与中国政府大力推动银行体系的改革与发展紧密相关,此即外生式发展路径的优越之处。

普惠金融与包容性

增长关系

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始终是金融发展理论的核心内容。体现在普惠金融论上,主要是对普惠金融发展与包容性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理论上讲,当限定条件不同时(经济制度、金融结构、发展阶段),普惠金融与包容性经济增长的关系存在不确定性。但是,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健康的普惠金融体系会对经济社会带来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首先,满足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可以提升地方产出水平、就业率和市场主体创新能力。小微企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以中国为例,当前小微企业数量超过5600万,约占工商注册市场主体的95%、GDP的60%、就业率的80%、发明专利的70%。当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将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其次,助力低收入者脱离贫困恶性循环,可以提升一国的人均生产率、人均消费水平、人均增长率,并降低犯罪率。一方面,低收入者生活改善后,会增加对本地生产日用品的消费,引致人均“内需”消费的增长。另一方面,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金融服务、健全社会保险制度,是解决不平等所导致财产犯罪的重要手段。

最后,普及金融知识和金融法制,可以提高人均生产率、降低犯罪率,提高金融服务有效需求和国民创新能力。在世界范围内,知识存量低是低收入者的共性,这导致很多看似“唾手可得”的金融服务,他们却难以享用。因此,普及金融知识的作用十分重要。同时,普惠金融强调资金运行的透明度和安全性,可以减少“欺骗性”金融创新和金融犯罪,增强民众的“金融幸福感”。

对金融发展“优劣”的

价值判断

共享和公平,是普惠金融论对金融发展价值评判的核心准则。共享,体现着普惠金融的基本内涵,重点考察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便利性、价格合理性、安全性和全面性;公平,体现着普惠金融的理论内涵,关乎金融福祉分配的深层次标准,涉及到经济学、哲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理论论证。普惠金融论的价值评判准则并非凭空出现,它与人类历史上最高尚的或者最先进的价值理念一脉相承。

普惠金融工作思路范文第5篇

>> “邮储银行式”普惠金融新路 邮储银行式普惠金融新招 邮储银行:互联网拓宽百年“普惠金融”路 邮储银行高举普惠金融大旗紧抓金融业大发展的黄金机遇 邮储银行定位基础金融服务 择高处立,向宽处行 择优而立,向宽处行 邮储银行难产 邮储银行 邮储银行转型 邮储银行:发挥网络优势完善城乡金融服务 邮储银行:农村金融生力军 邮储银行探索可持续小微金融 邮储银行 构建特色小微金融生态体系 邮储银行股改破题 广发银行网络金融战略探路“普惠金融” 荣海兰家训:就高处立,择平处坐,向宽处行 “中国梦・金融梦”(邮储银行杯)全国金融摄影大赛在京启动 中国梦・金融梦〔邮储银行杯〕全国金融摄影大赛评委谱 邮储行高管鲜有金融背景 业务创新乏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经济法律 > 邮储银行普惠金融向宽处行 邮储银行普惠金融向宽处行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谢玮")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邮储银行参加首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这标志着普惠金融成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指出,2015年将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

作为全国网点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服务客户数量最多的商业银行,成立8年来,邮储银行不断完善独具特色的金融服务。时至今日,可持续发展的普惠金融模式已经成为邮储银行的一张名片。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商业银行面临的内外部发展环境更为复杂。面对经济新常态下对普惠金融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进入战略布局与转型关键时期的邮储银行,如何进一步深化普惠金融的探索与实践?

邮储银行董事长李国华表示,“作为普惠金融的忠实践行者,邮储银行将继续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小微’和服务社区的战略定位不动摇,致力于使邮储银行实现从‘普惠金融事业的先行者’向‘普惠金融事业的推动者和引领者’的转变。”

“普惠金融”交出靓丽成绩单

李国华表示,“中国不缺银行,尤其不缺大银行,但是缺有特色的银行。”

从2007 年组建至今,邮储银行传承了百年前“人嫌细微,我宁繁琐;不争大利,但求稳妥”的16 字精神,始终坚持着服务“三农”、服务社区、服务中小企业的“普惠金融”发展理念。

邮储银行行长吕家进指出,邮储银行成立以来始终把发展普惠金融放在改革发展的首要位置,充分发挥覆盖城乡的网络优势、规模庞大的资金优势、扎根基层的队伍优势,深入研究发展普惠金融的有效途径。

其中,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成果令人瞩目。截至2014年底,邮储银行涉农贷款余额5900多亿元,是2011年的4.4倍;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500多亿元,比2011年增长了84.9%。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超过2.3万亿元,有效解决了1200万家小微企业的经营资金短缺困难。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邮储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公益项目,邮储银行自2010年起,连续五年举办“创富大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有别于此前四届大赛,2014年邮储银行创富大赛在往年设置“三农项目特别奖”的基础上,进一步向涉农产业和县域小微企业倾斜。在、农业部、广东省人民政府等单位的共同支持下,创富大赛全面升级为“邮储银行杯中国青年涉农产业创业创富大赛”,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导师辅导、基地孵化等方式,示范带动更多农村青年创业致富,为城乡中小微企业搭建起“资金支持、品牌传播、技术指导、商业模式交流”四位一体的综合助力平台。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邮储银行一直以来所坚持的战略――基于网点遍布全国的优势和在百姓心中的良好信誉,有针对性地细分出了适合自己特色的市场。

邮储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成功实践,改变了业界和学界所一直提倡“大银行只适合做大业务,小银行更适合做小业务”的传统论断,在实现了自身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如今,作为全国网点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服务客户数量最多的商业银行,邮储银行拥有营业网点3.99万个,服务触角遍及城乡,服务客户超过4.5亿人;全行总资产接近6.3万亿元,居中国银行业第六位;收入由成立之初的420多亿元增长到2014年底的1700多亿元,增长了3倍多;资本回报率、利润增长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和经济利润率等关键指标均达到银行同业优秀或良好水平;评级机构对邮储银行的主体信用评级和债券信用评级均为3A。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2014年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中,邮储银行按总资产位居第28位。

此外,邮储银行还多次荣获“最具社会责任银行”、“最佳普惠金融机构”、“最佳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银行”、“最值得百姓信赖的银行”、“年度最具责任感企业”等殊荣。李国华也凭借在“普惠金融”方面取得的卓越成绩,获评《银行家》杂志评选的“2014年度十大金融人物”称号。

银政联手 拓宽小微融资“新通道”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特别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列入我国当前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两会期间,李国华结合该行业务实践,提出了加强银政合作以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政策建议。

李国华指出,银政合作已被实践证明是金融服务“三农”及小微企业的一种有效方式。他认为,“引入政府增信机制,一方面,银行可以通过接入政府提供的企业历史大数据信息,了解企业历史信用情况,缓解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面,政府代偿亦使银行得以适当放松对小微企业和‘三农’抵质押物的硬性要求,从而提高小微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

据悉,通过深化银政合作,邮储银行2014年度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快于同业,利率低于同业,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宏观环境下,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商业可持续的发展路径。“2015年度,邮储银行将结合国家政策导向,大力推动‘政府增信、组合担保’小微信贷模式。”吕家进向记者介绍。

近来,国家先后出台系列财税金融优惠政策,有力支持了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在国家财政部的组织和指导下,地方财政纷纷安排专项资金,设立小微风险补偿基金,建立多方风险共担机制,为商业银行加强服务小微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抓手。“邮储银行多家分支机构均积极对接政府风险补偿基金或政银风险分摊机制,通过‘政府增信,组合担保’,着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自2014年确立‘政银合作、服务小微’工作思路半年多来,邮储银行全行政银合作意向额度已突破110亿元,放款已超过20亿元。”邮储银行副行长邵智宝介绍。

在河北衡水,中标政府采购项目的王老板就是邮储银行“政府增信”小微信贷产品的受益者之一。“多亏了政府和银行的帮助,凭借良好的信用和200万元政府采购合同,我拿到了180万元的贷款,而且利率优惠。接下来我还有多笔合同呢,以后就不用为资金发愁了。我们每年都多次中标政府采购项目,但是由于资金限制,每年都要放弃几期政府的招投标项目。以后,有了邮储银行的资金支持,我就再也没有这样的难题了。”王老板由衷地说。

据悉,河北省每年的政府采购金额高达400亿元,80%以上的供应商均为小微企业。这些小微企业由于规模限制,没有足够的抵押物,难以获得银行的融资支持。邮储银行的政府采购贷款有效拓宽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

除此以外,邮储银行还积极寻求银政的体系化合作,打造商业可持续的银政合作模式。2014年底,中央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圈定北京、山东、安徽、河南、福建、广东六省市,作为中央财政及地方财政风险分摊的“政银担”小微信贷模式的第一批试点单位。2014年12月21日,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列席省“政银担”新模式合作试点座谈会后,邮储银行全行迅速反应,仅用一周时间,即正式批复安徽省分行试单开办“政银担”业务,并在系统支撑、产品要素调整和担保公司准入上给予了专项支持。2015年1月8日,邮储银行安徽宣城分行为安徽宣城青华包装制品有限公司发放了全国首笔“政银担”小微企业贷款。截至目前,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邮储银行“政银担”业务已经在安徽11家地市分行成功铺开,业务结余已突破亿元。 邮储银行融资支持连云港港口码头建设 邮储银行创富大赛决赛颁奖现场

“邮储银行力求打造商业可持续的政银合作模式,通过严格客户准入、强化业务精细化管理、规范平台合作等手段,在大力推广政银合作业务,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困境的同时,确保政银合作业务不发生系统性风险。”邮储银行小企业金融部总经理刘存亮介绍说。

绿色金融 打开实体经济“新局面”

发展绿色经济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涵。绿色金融,作为其发展繁荣的必要条件,需要金融机构的鼎力支持。

绿色金融作为邮储银行的长期发展战略,体现在公司业务发展的方方面面。据悉,在内部制度上,邮储银行专门制定了绿色信贷政策。明确要求加大对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信贷资源配置继续向低能耗、低资源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的行业和客户倾斜,加大支持对节能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的力度。严格控制对“两高一剩”行业的信贷投入,对落后产能企业加快退出,严禁介入环保违法企业和项目。

截至2014年底,邮储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达到548.8亿元,比年初增长150亿元,增长率37.6%,为新能源发电、垃圾处理、污染防治、城市轨道交通等多个项目提供了金融服务,为社会减少消耗标准煤277.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66.5万吨。

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工程是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的重点项目,也是我国目前单机容量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核电项目。作为东北地区投资最大的能源投资项目和首家核电站,对优化东北电网电源结构,推动国家核电自主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在全国人大会议上,红沿河核电站与青藏铁路、三峡工程一起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该项目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目前一期工程已有两台机组并网运行,累计发电量达100亿千瓦时,相当于大连地区用电量的1/3。

为加大对国计民生领域企业的支持力度,邮储银行与红沿河核电公司开展合作,并专门设立“红沿河”服务部,为核电站提供了一体化金融服务。同时加大授信支持力度,对一期项目已提供20亿元信贷支持,二期项目将在未来7年内投放50亿元,占二期总融资金额的23%。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建成后,将每年节约原煤1600万吨,同时极大地减少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在带来较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环保效应。

此外,交通运输行业的低碳化和环保化也是邮储银行重点支持的方向。

ETC(不停车收费系统) ,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路桥收费方式。全国高速公路ETC联网项目更是交通运输部为全面提升高速公路通行效率和服务水平而实施的重点惠民工程,是促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节约土地资源的重要举措,是实施公路网络化管理,推进“四个交通”建设的重要载体。截至2014年12月,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等在内的14个省市高速公路ETC实现联网。2015年底前,将基本实现全国所有省(区、市)高速公路ETC联网运行。

在ETC的全国联网推广过程中,资金的跨省结算将依托商业银行的多样服务渠道、专业结算平台以及广泛的客户资源共同配合完成和推进此项民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