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教育论文

学教育论文

学教育论文

学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一、抓好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思考分析

摘要:

作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和省卓越校,学前教育专业一直是吉首市职业中专学校的拳头专业,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几十年来,为湘西州乃至周边地区培养了大批合格的幼教人才。学前教育专业要适应新的形势,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注重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综合技能;要改进学习机制,提高学生素质,培养与幼儿园一线教师要求相适应的优秀人才;同时,要改善育人环境,提高学生发展水平;要建全考核评价体系,把好学生质量关,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学前教育毕业生提高制度保障。

关键词:

新形势;学前教育;实践教学;育人环境;评价机制

吉首市职业中专学校是湘西地区的一所品牌职业学校,先后获得部级重点职业学校、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湖南省卓越建设学校等殊荣。是经省教育厅批注的湘西地区唯一的有资质培养幼师人才的学校。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已开办了近三十年,师资力量雄厚,教育教学设施齐全,课程体系完整,已成为学校的拳头专业和湘西州的品牌专业,堪称湘西地区幼儿教师的摇篮,为湘西幼教事业的发展输送了大量的合格人才。新形势下,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就业压力的加大,特别是教师资格证从业考试门槛的提高,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办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通过调查了解和个人的体会,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要在压力下求生存和发展,必须发扬成绩、兴利除弊,进一步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特别是加快课程体系建设,更新人才培养模式,改进学习机制,改善育人环境,改革评价体系,把好学生质量关,缩小幼师毕业生与幼儿园教师之间的差距,培养出优秀的复合型幼教人才。那么,如何抓好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改革,使该专业的课程体系更合理,考核评价体系更科学,以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呢?本人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得出以下几点体会,现赘述如下,不当之处,请同仁指正。

一、抓好课程改革,注重实践教学

多年来,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一直是学校的招生“大户”,学生几乎占了每年所招收新生的一半以上,学前教育专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既是好事,又是难事,给学校的各项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为实现“招得进、留得住、学有成、推得出”的办学宗旨,我校的学前教育抓住了教学质量这一生命线,努力抓好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模式,组织教师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和教学管理新模式,深入剖析自己的不足,积极扬长避短,抓好课程改革。作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学校的课程改革应该先行,建设一个具有示范性的课程体系。为此,我们得先对自己所在专业课程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办学多年,课程体系比较完善,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也显现出某些不足:一是重视音乐、舞蹈、绘画、手工、普通话等的专业技能技巧训练,忽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开放型的教育实践活动;二是课程、教法比较滞后,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重视不够;三是学前教育学生在校教育体系和幼儿园管理体制衔接不到位。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一直没有走出传统模式,这就导致学校的课程体系,特别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缺乏后劲,完善有余,合理不足,培养的学生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的多元化需求。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学前教育毕业生,就要以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提高素质为手段,在学生的生理、心理、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实施系统的教育。近年来,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结合实际,有的放矢,调整了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根据需要增减教学内容,在合理开设文化理论课的同时,注重加强专业技能课教学力度。同时,实施分班分组教学,强化专业技能验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专业技能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后进入社会的立业之本。学校根据验收要求,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琴法、舞蹈、声乐、试唱、普通话等科目进行了技能考核验收,调动了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促进了专业课的教学。学前教育专业在搞好专业技能教育的基础上,注意拟订好学期、学年和整个3年时间内系统的见习内容和目标要求,使专业知识与专业理论同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保持紧密的联系,改变过去教学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到本地区的学前教育机构进行一定时间的见习和实习,并与所在幼儿园共同研究制定实习、见习计划,完善教学实习方法,为学生配好实习、见习指导老师。在学生具体代班时,学生在幼儿园能得到本专业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共同指导,加快幼师学生下去学习新知识、吸收新经验,从而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为培养复合型幼师专业人才提供了课程保障。

二、改进学习机制,提高学生素质

作为湖南省卓越学校,学生学习机制的建设也是卓越校建设的内容之一。要使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现代幼教需要,必须使学生具备综合性的专业技能。学生的综合技能提高程度和学习效果的好坏最终要受到实践的检验。因此,教师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机制,了解学生怎样学习,然后结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机制,教师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学生在校期间,其学习方法、习惯、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掌握该专业的技能,能否满足今后从事现代幼儿教育的需要。因此,教师要坚持创新思维,注意吸收和借鉴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艺术。只有把灵活的教学形式、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才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幼儿教育人才。

三、改善育人环境,提高学生发展水平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的是幼儿教师这一神圣职业,学生的独立自主和管理能力必须达到较高的水平,才能适应今后工作的需要。所以,专业教师在学校必须注重改善育人环境、提高学生发展水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因此,教师除了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进行指导以外,还应尽力为每人创造一种宽松、和谐、具有管理意识和竞争意识的育人环境。在专业内,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在班级内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让各班或者各小组组内成员轮流组织参与各种校内外的竞赛和专业技能活动。比如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加歌咏比赛、手工制作比赛、普通话比赛、舞蹈比赛、绘画书法比赛等等活动。这些比赛活动,学生喜闻乐见,充当着主人翁的角色,乐意参与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教师在其中起指导的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积极的发挥,这样有利于学生施展才华、锻炼技能,使每个学生获得良好的自我管理意识和经验,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发展水平。

四、建全考核评价体系,把好学生质量关

考核评价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考核评价体系包含诸多方面:文化知识考评、专业理论考评、专业技能考评等等。同时,结合学生毕业就业的实际需要,还必须对学生的应用能力作一个评价,从而确定学生的实际水平,有针对性的做好学生综合评价。学生应用能力评价可以包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评和社会适应性能力的考评。在上述考核评价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责任心、协作精神做出整体的概括性总结,最后形成总结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最后的集中比较、排队、审核,为科学地考核评价学生提供可靠的依据。被授予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一来,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根据现代幼教对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对学生毕业的综合考评实施灵活的管理体制,逐渐建立了一套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学前教育专业对毕业生实行了“四证换一证”制度,即学生必须先获得思想品德合格证、文化成绩合格证、专业技能合格证、职业资格证,然后才能获得毕业证。这种考核评价机制的健全和完善保证了学生的质量,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适应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提供了重要保障。总之,在新的形势下,我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又面临新的挑战。作为该专业的一员青年骨干教师,我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在积极搞好所在专业教育教学的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到专业的教育改革当中来,当好改革发展示范校的排头兵,当好省卓越校的攻坚者,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二、技术师范学院教育教学管理探讨

[摘要]

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教育是推动国家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动力所在,其中技术师范类的教育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平台更是需要继续推进实践改革,增强自身的办学质量,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以便能够为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

技师学院;教育教学管理;改革

当前,我国的技术师范学院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管理环节必须及时发现和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奠定教育发展的坚实基础。

一、完善技师学院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关系到技术师范学院教育教学管理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目前必须要正视的一个问题就是高素质教师人才的缺乏,进而导致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发展缓慢。为了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我国的技术师范学院必须将构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完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并积极开展双师型教师的教育。具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有效调整师资队伍结构,增强教师学历水平和职业水平的协调性。第二,针对技术师范学院的专业设置情况来恰当地安排相关专业的教师,避免专业教师聚集在某一专业问题,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三,注重优秀教育人才的引进工作,在人才引进当中注重结合技术师范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实际,并设置相应的奖励制度,增强教师队伍的稳定性。第四,加大对教师队伍的整体培训力度,从整体上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在对教师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提高他们的专业理论水平以及职业技能素质,从而更好地承担专业教学的职能。另一方面,要注重提高教师的文化道德素养,发挥师德表率作用。我国技术师范学院教育教学管理探讨山东省潍坊市技师学院罗园园

二、健全技师学院规章制度

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在制度层面对技术师范学院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保障,需要真正将其落到实处,而不是仅仅作为一种摆设,不然也难以推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发展。因此,我国的技术师范学院必须从根本上提高对学校规章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充分认识到规章制度的合理性以及能否真正贯彻落实是影响到教育教学成效的关键所在,以便在具体的工作环节加大力度,进一步规范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切实维护好教学秩序,确保教育教学质量。技术师范学院的规章制度需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健全的工作制度。工作制度必须涉及到对教学质量的科学评估、教材管理、课程考核、专业考核、教学设备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以便更好地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规范,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第二,完善的行为准则。行为准则当中需要涉及到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以及教育教学管理中需要遵循的原则,同时还需要包含学生手册等相关内容,而且在设计这方面的内容时需要综合考虑到教育教学管理的实际需求,加大执行力度。

三、强化技师学院课程改革

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当前技术师范学院教育教学管理创新发展的动力,同时也具有巨大的实施难度,要求在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突破传统教育体系的束缚,切实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需求,从而培养出能够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而不少院校在设置课程体系的过程中会单一地侧重于知识或者是实践,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工作受到影响,降低了学生的社会适应度。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技术师范学院必须深化课程体系的改革工作,整个课程体系的设置必须具备导向性。一方面,要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作为改革导向,依据就业岗位的技能需求培养出相应人才。另一方面,要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改革导向,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理念,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与此同时,课程体系的改革还需要体现出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以及个性发展的理念,为学生搭建全面发展的平台。

学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教育教学论文2600字(一):中职舞蹈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探究论文

【摘要】舞蹈是通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向观众传达情感,分享内心想法的重要艺术形式。观众通过舞者的动作神态感受到了舞者的情感态度,这样的舞蹈才是具有内涵和灵魂的舞蹈。因此,本文积极响应中职舞蹈教学号召,致力于构建具有情感深度和温度的中职舞蹈教学策略。

【关键词】中职舞蹈;情感教学;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1.107

舞蹈教学是中职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中职学校舞蹈生众多,但是真正能够通过肢体动作抒发个人情感、升华舞蹈感情的学生却并不多。很多学生对舞蹈的认识过于浅显和单一,认为只要动作做到位就达到了标准,因此忽视了舞蹈最本质的核心情感要求。基于此,中职舞蹈教师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改变学生的错误观念,指导学生通过肢体动作传达情感,并借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具体探究过程如下。

一、中职舞蹈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一)学生抒发情感的需要

一方面,抒发内心情感、分享个人感悟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诉求和欲望,而有效的情感抒发途径和媒介就显得至关重要。中职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较为规律单调,缺少多样化的手段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内心的压抑,不良情绪的累积,给学生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中职学生在学业上经历过失败,遭受过挫折,所以往往比其他普通高中的学生情感体验更为丰富,负面情绪的累积也较为严重,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也远超他人,因此,中职学生群体中焦虑、不安、自卑和紧张情绪较为常见。而教师以舞蹈教学为媒介,结合对情感的探讨,对内心的剖析,对意志的强化等教学任务,则能够给广大中职学生创造抒发个人情感,释放不良情绪压力的有效途径,富有情感的舞蹈教学课堂能够安抚学生的情绪,并通过一系列的情感教育将学生带入到多彩的舞蹈世界中,用舞蹈滋养精神,从而获得内心的释放,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

(二)打造课堂文化的需要

中职教育不仅仅重视职业技能教育,对文化教育和艺术教育同样有着较高的要求,并致力于培养学生综合的素质和审美情趣。而在打造校园文化氛围这一过程中,舞蹈教学的作用更是功不可没。但是,仅仅只是舞蹈本身的教学也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很多教师忽视舞蹈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使得学生将舞蹈学习当作强制性的任务,学过就算过,而无法将舞蹈学习真正转变为校园文化氛围营造的重要环节。因此,中职舞蹈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透过舞蹈的外在形式,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与心灵对话,让舞蹈学习的精神满足超出身体的疼痛和疲惫。这样,学生才会发自内心地认可舞蹈学习,并积极在课外进行舞蹈练习与表演,打造多元校园文化。

二、中职舞蹈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正确认识情感化教学,构建素质教育课堂

中职舞蹈教学中情感教育工作落实的第一步必须要先从教师做起,先从优化教师教学理念做起,正确认识和接受情感化教学,打造具有情感深度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师要以培养学生“成人”为目标,带领学生在审美、道德、精神、意志等多个方面获得成长与进步,不仅改善学生的形体,提高学生的动作标准程度,还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塑造学生的品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打造现代教育所追求的素质化教学课堂。

(二)善用经典舞蹈作品辅助教学,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感知力

学生对舞蹈情感的发掘,对舞蹈情感的抒发不足,很多时候是由于学生积淀不够造成的,学生缺少对舞蹈情感的丰富认识,自然也就无法形成自己对舞蹈情感的个性化理解。因此,广大中职舞蹈教师在舞蹈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时候要积极弥补学生这一缺陷,善于借助外部力量和素材丰富学生的情感认知,并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舞蹈情感的感知能力和共情能力,从而为学生舞蹈情感的丰富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应当根据舞蹈教学的实际需要,提前借助多媒体和互联网为学生收集相关的经典舞蹈作品,并重点关注舞蹈作品中对情感的抒发和展现,由简入难,逐步带领学生认识多样化的舞蹈情感。比如在表现人与自然相处时的态度与情感时,教师可以选择杨丽萍的孔雀舞为展示素材,并配合专业人员对舞蹈表演的点评和对舞蹈情感的评价进行展示性教学,帮助学生不断丰富自己对舞蹈艺术的情感理解,从而逐渐形成独特的舞蹈情感感知、抒发和表达方式。

(三)保持情感体悟,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光,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

人们对于情感的体悟往往不是凭空产生的,更多的时候需要建立在个人经历、生活阅历、具体事物等基础上,通过判断其中的美与丑,对与错,善与恶而逐渐构建丰富的情感世界。因此,教师在舞蹈教学的时候,也必须要以舞蹈本身为切入点,指导学生对人,对物,对生命进行感悟,对日常生活,对个人经历进行反思,发现细微之处的艺术之美和舞蹈之美,继而收获丰富的情感。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成长经历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场景或者一次经历,从中发掘情感并将其编为一支舞蹈,通过艺术化的手段分享细微的情感,展示自己对美的感悟和认识,让舞蹈真正与情感相连,从而有效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

(四)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将情感教育与表演实践结合

艺术来自生活,情感源于实践是不变的真理,对中职舞蹈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同样有指导意义。教师积极为学生创造舞蹈表演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走上真正的舞台,面对真实的观众进行表演,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收获对舞蹈情感的不同认识,并不断丰富学生个人的内心情感,提高学生舞蹈情感的抒发表达能力。如为了加深学生对不同舞蹈情感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应当安排学生到不同的环境中进行舞蹈表演,近距离感受人、自然、社会情感与舞蹈相联系的切入点,即从中获取丰富的情感,展现学生自身较好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总而言之,正是因为有了舞者倾注的心血和情感,有了舞者对舞蹈动作背后内涵和情感的挖掘才使得舞蹈拥有了灵魂,舞蹈表演拥有了感染力和影响力。舞蹈教学不仅仅是肢体动作的教学,更是对美的分享和熏陶,对情感的浸润和共鸣,因此,教师必须要构建具有情感深度的舞蹈教学策略,不仅要培养学生用舞蹈动作抒发情感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挖掘舞蹈背后深层情感的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感知力。

教育教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艺术素质教育与舞蹈教学的思考论文

摘要:艺术素质是学生综合修养重要方面,舞蹈作为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素质教育融入舞蹈教学,能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但是在当前的舞蹈教学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试制度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立足于素质教育的背景,分析了传统舞蹈教育的弊端,指出了当前舞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教师要有掌控教学的专业度、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延续性、与多学科的融会贯通、提高学生思维上的创新性。

关键词:艺术素质教育;舞蹈教学;创新;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2-015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2.075

舞蹈是一种通过身体来完成各种优雅的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形式。舞蹈教学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创造性的、启发式的舞蹈教学应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其教学目标、教学形式以及教学过程上应逐步规范化和系统化,这就需要我们舞蹈教师不断地摸索和研究,善于积累和总结,站在不同的视角,采用不同的方式与学生展开教学对话,加强学生的舞蹈实践能力,落实素质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要求。

一、传统的舞蹈教学

舞蹈课程目前一般是纳入高中音乐课程,是音乐课程的一部分。从教学形式来看,主要分为这几部分,首先是教师对于理论知识的讲授,其次是教师对舞蹈动作、基本的动作进行演示,然后是学生实践练习,最后教师来考核学生学习的效果这样一个过程。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因为这样的课程是非升学考试的内容,所以学生的课时较少,一般是一周一节,所以学习的内容不多。因为需要学习理论,所以在练习方面课上的时间是比较紧张的,需要学生进行课下的练习,但实际上学生课下练习的不多。从学生参与度来看,女生更喜欢一些,在动作练习方面也更加放松,而男生因为兴趣度不够,所以在理论学习中就往往不太积极,导致动作僵硬。到学期末考查一般是以学生舞蹈动作展示为主要考试形式,基本上没有统一的考试标准,所以学生也比较容易通过,这往往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重视程度不够。总体上来看,学生还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升学考试的学科上,极少数艺术特长生因为升学专业考试的需要,专注程度要更高一些。

二、当前舞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缺乏变化。诚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特别是新的高考制度的实施,新的评价机制正在推进,特别是国家提倡要重视艺术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切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从现实来看,可能是长久舞蹈教学课程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缺乏变化,方法比较单一,缺乏变化,一般还是在坚持原有的教师讲理论、示范动作,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这样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下,基本上是教师在主宰着课堂,学生被动参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沟通少;学生兴趣度往往不高,学习积极性不足,这样的现实不仅仅影响了课堂教学氛围,而且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进而影响了教学质量。这与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要求也是背离的,不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要求。

2.对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度不够。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是主体,各学科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也就是适应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其终身成长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中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就是一个重要内容,而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也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流程,重视学生的体验式学习,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到学科课堂教学中来。而就舞蹈课来看,学生确实是也在参与,但是这种参与并不是发自学生内心,是被动的。同时,在舞蹈课上,有些教师的要求过于严格,给学生自己创造或者发挥的空间不大,缺乏对学生的鼓励,课堂氛围也影响了学生在课上的发挥。这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性会受影响,学习的动力也会不足。

3.考试与评价机制有待完善。考试与评价是舞蹈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考试和评价能够直观地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激励措施。然而,当前的舞蹈学科的考试和评价机制有待完善,考试形式单一,缺乏创造力,对于学生素质的呈现不够。评价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更多,并没有把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纳入其中,学生没有参与进来,对于学生的影響就会下降。同时,考试与评价更多侧重于结果,对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关注不够,对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评价也不足,存在一刀切的问题。

三、艺术素质教育对舞蹈教学的启示

1.掌控教学的专业度。教师能收放自如地展示自身的专业水平是素质教育舞蹈教学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把握一个“度”,既要塑造一个容易和学生沟通的、让学生认同的师者形象,又要展示出自己作为舞蹈教师的专业水准和控场能力使学生信服。在教学中不能走极端,如果教师为了和学生“打成一片”而刻意隐藏自己的专业能力,在教学中设置过多的游戏和有意思的活动,或者尽可能做一些学生容易模仿的动作,虽然能使学生顾忌较少地进行尝试肢体活动,但是也会产生负面效应,不仅使学生对于教师的专业性产生怀疑,也不易于促进学生动作质量的进步。另一方面,如果教师为了收获学生的认同而一味地向学生示范“高、精、尖”动作,虽然能打消学生对教师业务水平的疑虑,但是容易使学生心存抵触,产生可望而不可即的感受,让学生感到“我永远也达不到那种水平”,从而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去摸索和尝试,既要及时树立起权威和专业的典范,引领学生沉浸于舞蹈,也要与学生形成平等的会话状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考,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生命的律动。

2.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延续性。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不能止步于课堂中,教师要有足够的魅力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至课堂外,以促进学生学习的延续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校的教育环境中,特别是艺术课,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兴趣,很难投入地去学,更不用说进行课外的拓展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该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在课堂中要善于捕捉学生和发现学生的兴趣,善于创设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和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盎然的兴致中迅速自然地进入舞蹈的情感世界。另外,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课外拓展,给学生展示的平台,使学生在课堂中积累的方法和小成果得到展示,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种成功的体验能使学生感受到舞蹈带给他的快乐,从而发展成一种巨大的潜在的力量,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舞蹈学习中。学生只有对舞蹈有了深刻的理解,才能更好地诠释舞蹈的寓意,使舞蹈具有生命和灵气。

3.与多学科的融会贯通。《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拓宽音乐的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各学科的课程资源共享能为舞蹈教学带来丰富的源头活水,艺术素质教育下的舞蹈教学的课例设计和具体教学可以借助舞蹈的形式与多学科进行对话交流,通过交叉吸收和跨领域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点,不仅丰富了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收获了除舞蹈以外的其他领域的知识,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舞蹈、感受舞蹈艺术。但需要注意的是:舞蹈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必须科学、合理,不能过于牵强,其内容必须围绕舞蹈以及相关内容展开,融合过程要以“舞蹈”为载体,不能喧宾夺主,偏離舞蹈艺术的主旨。这种融合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多样化的表现,舞蹈与多学科的碰撞,有利于丰富舞蹈课程内容,从而发现创新点,提升协调各学科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4.提高学生思维上的创新性。“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任何学习都离不开创新,舞蹈也是。学生在练习舞蹈的过程中,不仅训练外在形象,也是对事物的认知和创造力形成的过程,艺术素质教育下舞蹈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例如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播放精彩的舞蹈视频,让学生对于美的东西融会贯通,使之从中获得灵感,从而促进知识、技能和创造力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还可以采取“以赛代训”等方式,带领学生参加一些舞蹈比赛,鼓励学生自己创编舞蹈,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舞台感觉,提高自我表现力,还能提高学生对舞蹈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其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现自己的舞台,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尝试,加强艺术实践。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要善于创设民主和谐、有利于创新的学习氛围,学生不能一味地模仿教师的舞蹈动作,应改变学习方式,学生只有自己学会创新,才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创造出更多表现自己思想和个性特点的舞蹈动作。

学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进程不断加快,但是效果还不明显,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当下的教育体制中还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学校方面虽然一直把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响亮,却并没有把教学重心真正地转移到素质教学当中来,教育行业的竞争同其他行业一样非常激烈,很多学校由于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品质和能力的培养,最终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学习,缺少自我管理能力,思想道德水平低下;其次,教师方面,师者,传业授道解惑也,可是由于现在教育体制的问题,对一些教师的评价仅仅通过学生的成绩来体现,一部分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评教成绩,对学生狠抓学习,没有把德育教育作为自己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无法起到教师真正的作用;最后,学生方面,很多学生思想不够灵活,只知道机械的上课,在没有教师监督的情况下,忽视了对自己自身素质和个人能力的提高。现在中学生的教育问题应该引起大家的关注,体育教学作为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师、学生3方面应该共同努力把德育教育逐渐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来。

2德育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

2.1将德育教育渗透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体育教学是中学教学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着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体育技能,传播体育知识,提高中学生的体质水平等任务,但是作为教学的一部分,它也担负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任。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任务的改革也应落实到实处,真正地改变当下只重视技能教学,而忽视思想建设的现状,而如果能将德育思想逐渐渗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有效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与当前中学生的道德修养观。

2.2将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方式中

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死板,对所有的学生做统一的要求,这让很多学生的特长被埋没,难以发挥。因此,在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方式中后,教师应该事先了解所教学生的特点,然后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体育课堂中,任课教师先向学生布置任务,由学生自己先独立进行一定的探索、思考、创造,然后教师对学生的正确方式进行指导,引导他们领悟到正确的动作要点,这样就能把课堂变成学生自己的课堂,教师起到辅助和引导的作用。当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后,把他们进行分组练习,组内自己选择组长,一定时间的训练后,进行组间的比赛,这样不仅可以使组内的学生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强团队凝聚力,还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亲身体验,并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团结合作、勇于表达、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

2.3将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内容中

为了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共同提高,体育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置一定要多加考虑,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一些体质比较差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接受一些强度适中、危险系数较低的运动训练,如乒乓球、羽毛球等,一些身体素质比较好、能动性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接受一些高强度的碰撞训练,如篮球,排球等。然后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并进行相关的竞赛,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优缺点进行点评,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不同让他们接受不同的训练,如果学生能够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就会有很强的满足感,那么就会更有动力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逐渐培养出学生主动锻炼的意识和习惯,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在成长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的特长来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有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

2.4将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评价过程中

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养成积极锻炼的习惯,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要想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评价工作必不可少,素质教育下的教学评价不单单是对学生体育技能的考查,还需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学生的协调完成任务情况、团队合作精神、互相帮助情况等方面也要加入到评价内容中。在体育课堂中,会有一些学生面对这些体育项目有着极高的兴趣,协调能力强,愿意参与到集体活动中,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但也一定会有一些学生,对体育运动有一定的畏惧心理,不敢或者不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面对这种情况,任课教师一定对学生多关心,及时发现一些不正常的情况,并进行客观、正确的分析,积极引导,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带领他走出自己的心理障碍,克服自己的情绪,融入到集体当中来,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达到设置体育课堂的真正目的。

2.5将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师自身的行为举止中

体育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认知,因此对体育教师有着很高的要求。首先,要拥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基础和专业技能。其次,要拥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敬业精神和崇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这样在体育课堂中,通过学生对教师的模仿、崇拜等心理,教师用实际行动来逐渐感染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先考虑自己是否符合标准,不能对学生提出无理的惩罚,自己出了误差要勇于承认并改正,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形象,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就会受到教师的良好影响,思想水平不断提高。

3结语

学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是学生的第二父母,关心他、教育他如何做人;是学生的朋友,聆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正视挫折、树立信心。因此,教师要善于变换角色,全面了解学生。如一次上课有个学生打瞌睡我没有直接点名批评,而是走到他的身旁,摸摸他的头部,轻声问他是不是身体不舒服。这时学生感到非常不好意思,哪还有心思再睡觉。这位学生感受到了老师是真诚地关心他的身体状况,使他在这个班集体中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这样学生也能学得关心他人,认识到热爱集体的重要性。

    二、课堂教学中适时渗透德育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每一个净化思想的机会。如在教学《黄河颂》《最后一课》一类的文章时,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适时进行爱国教育;在教学哲理诗《理想》时,让学生在领悟诗歌的深刻含义和精妙的比喻的同时,更要鼓励学生树立崇高理想、拥有信念,及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在语文教学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坚持不懈的恒心,如《音乐巨人贝多芬》《再塑生命》可激发学生追求理想,与苦难、困难作不屈不挠的斗争;《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在引导学生归纳文章哲理的基础上教给学生克服困难的方法:将大困难化为小困难,一个一个认真地解决,这样会战胜巨大的困难;在教学《登上地球之巅》时,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精神的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在平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如《信客》能教给学生做人要诚实、讲信用;《老王》也让学生知道关爱弱者的重要……总之,每一堂语文课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阵地,语文教学与德育的教育是同步进行的。所以我们作为语文教育者,应引导学生的情感活动向着纯洁、健康、高尚的方向发展,达到能够控制情感、主宰情感、形成高尚的思想情操。

    三、课外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我开展过多种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朗诵比赛、辩论赛、成语接龙、故事会等,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充满竞争,只有那些知识丰富、意志坚强的人才能适应生活。

学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近年来,各医学院校不断推出教育模式改革新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这为改革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其主要表现在:一是PBL在国内仍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需要的教材、参考资料、管理制度、评估体系等,在国内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医学院校的情况又各不相同,广泛应用这一教学方法会使一些院校在组织、实施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这是很多学校难以承受的。二是如果在各医学院校推进PBL教学法,就需要大量的教师配合教学,这对教师的质量和数量都要求很高,而一些医学院校很难达到这一标准。目前,大多数院校的教师数量偏少,甚至一些附属医院的专业医生代课教学,教师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不具备将课程细化为小组进行PBL教学的条件。同时,教学场地、教学设施等硬件也难以满足。三是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离PBL教学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一直以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禁锢了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使得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团队协作意识不强。这使得一些学生在PBL教学中,不能积极主动参与进来,互动性差。医学教育模式改革中存在的这些不利因素,为PBL教学方法的应用和普及带来巨大挑战。事实上,医学教育改革应当注意扬长避短,尽快探索出适合国内医学院校应用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2PBL引发的医学教育模式改革思考

医学教育模式直接关系到临床医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在医学科学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下,医学院校要想培养出能够适应当前医疗环境的专业医务人员,就必须突破传统,找准方向,抓住特色,锐意改革。PBL教学法克服了传统医学教育的弊端,是经过国内外众多实践检验的新型教学方法。但目前在我国医学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成功经验,需要不断实践和改进。

2.1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目标

在现代医学模式下,高校对医学生培养的目标也在不断更新。作为一名合格的医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更要有丰富的人文医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即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医术技能,还要拥有医学人文关怀精神和能力,做一个全面的高级医学人才。因此,各医学院校在教育模式改革的过程中,要将学校自身优势与PBL教学模式中的精华部分相结合,在加强学生医学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道德修养、人文关怀等方面的培养和教育,培养医学生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他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2.2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总体设计

一直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都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这就使得学生的自学能力很差。在今后的改革中,应致力于将PBL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来弥补这一缺陷。在基础教学阶段,仍然需要坚持传统的教育模式,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们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而在临床教学阶段,可以借鉴PBL的成功做法,使学生通过一些临床案例模拟、讨论等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对医学生的培养需要分为基础、临床、实习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都应该注意加大相关课程和教学内容间的交叉融合,使学生能够逐步融入到PBL的教学模式中去,达成教学目标。尤其是在临床实践阶段,带教教师应结合自己的行医经历,给予学生实践指导,通过模拟医生和小组病例讨论等方式,将理论与临床问题紧密结合,使学生学到的理论能够在实践中融会贯通。

2.3医学教育模式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相关期刊更多

化学教学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教育部

数学教学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生物学教学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