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行业行业调查报告

行业行业调查报告

行业行业调查报告

行业行业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今年的调查报告我选择了以我的专业为背景,进行的一场调查报告。我的专业是婚庆管理,所以我也比较关心婚庆这一块的发展前景。婚庆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在全国已到了火爆的程度,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婚庆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现在我们来仔细的了解一下,婚庆,到底指的是什么。

婚庆行业,又名婚庆消费行业,是为处于家庭生命周期中的新婚阶段(包括婚前准备、婚礼庆典、婚后蜜月等时期)的新婚人群提供系列产品和全面服务的各种行业的集合,是传统意义上仅注重婚礼庆典的婚庆行业的延伸与扩充。

根据国家民政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2006年因婚礼当日而产生的消费接近3000亿元,这个庞大的数字代表着婚庆市场是一个有着巨大商机的市场,涉及到相关的几十大类品种的产品,如服装、摄影器材、餐饮、旅游、珠宝、礼品、服务等等,婚庆市场前景十分乐观。

在新婚消费方面,88.4%的新人需要拍摄婚纱照;49.14%的新人计划请婚庆公司为他们举办婚礼;78.74%的新人准备到酒楼举办婚宴;36.83%的新人要为新娘购买婚纱;67.66%的新人安排蜜月旅游。

经过调查显示,中国婚庆行业现在有八大流行趋势:

一、 婚礼庆典模式将呈现个性与多样、怀旧与时尚、注重情感与追求浪漫并存的格局。婚礼服务机构从传统的简单服务开始向重视婚礼文化层面、注重婚礼策划方向转变。通过专业婚庆服务机构操办婚礼成为趋势。一批专业婚庆公司的市场实力将进一步显示出来。

二、 婚礼择日择时将逐步摆脱传统理念、地域风俗的束缚,婚礼消费将从“假日经济”的拥挤空间向外延伸,这一现象将会引起与婚礼相关的诸多社会经济行业的密切关注。

三、 随着回归自然社会风气的形成举办婚礼的场所,将从基本单一的室内向庭院、园林、湖光山色等更有意境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场所发展。一些触角敏锐的商家已经开始了就其场所与婚庆公司合作意向的推介。

四、 随着数码时代的来临,数字技术与数码设备大规模进入婚庆市场,多角度渗透到婚庆经济领域,不断满足当代新人日益提高的消费要求与文化品位。

五、 新人更加注重创造婚礼现场的氛围,将舞美、灯光、展板、道具等引入婚礼场地的装饰;沙幔、布艺、鲜花、工艺品都将成为新人装点婚礼的热衷选择。

六、 新人对婚宴的需求将从紧急实惠型向注重文化品味方向发展。在色香味的基础上为传统佳肴赋予纳吉、贺喜的新意,将会成为餐饮业争夺婚庆市场的重要方式。

七、 婚纱人像摄影新娘妆与现场新娘化妆效果反差将进一步明显,婚纱照将更加突出艺术修饰;而婚礼妆则更突出清新淡雅、真实自然。所使用的化妆品也有明显区别。

八、 为了永久的纪念,新娘婚纱的租用比例在缩小,量身定做、购买的比例在逐步增加。婚纱的款式更加时尚,与世界流行趋势接轨。追求简约、突出线条,有如吊带、无带、露肩等款式将越来越被现在的女孩所亲睐。婚纱的面料也越来越考究,双色缎、闪光缎、蕾丝等新面料也早已投入婚纱制作市场

随着婚庆市场的快速发展,现已经形成了“五一”“十一”两个大的婚庆市场消费旺季,婚庆的产业链正逐形成,婚庆消费市场的婚纱礼服、婚纱摄影、婚礼服务、婚宴、珠宝首饰等行业的发展日渐成熟,并与新婚消费的其他行业如家电、家具、床上用品、室内装修、房地产、汽车、银行保险等40多个关联行业,逐步形成令人瞩目的婚庆产业链,充满了巨大潜在商机,且因为婚庆市场的迅速发展,各种婚纱摄影、婚礼服务的企业数量持续增加,市场供给总量有所扩大,根据中国婚博会对相关行业专家额调研显示,全国婚纱影楼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增加,影楼婚纱销量每年至少以20%的速度递增;北京2004年到2005年11月份有276家婚礼服务公司注册,。2004年4月底,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庆行业委员会出台一项政策:从2004年五一前夕开始在国内婚庆行业推行婚庆策划人、主持人持证上岗制度。婚庆行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在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知名的婚庆策划公司、婚纱摄影公司,在当地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口碑,近年来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新婚消费能力很强的地区,已经形成了连锁经营的服务企业,涉及到婚纱礼服、婚纱摄影、婚礼服务等方面。例如色色摄影、金夫人摄影等知名影楼。全国婚纱市场呈广州、上海、苏州三角鼎力局面,但其他各地婚庆产品主要掺杂在服装、礼品、小商品市场内,高档产品,珠宝,服装等主要到百货商场、专卖店采购,婚庆公司、摄影公司、鲜花专卖店散居在城市的各角落,市场呈高度分散局面,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一条龙”服务市场。虽然婚庆市场还没正式形成,但已经在紧锣密鼓的开始建设了,我国婚庆用品批发市场起步较晚,与消费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在新政策的领导下,新市场建设开始升温,新建婚庆市场多数以摄影器材和婚纱礼物为主题,面积基本在2万平米以下,以小型市场为主。婚礼服务行业分工细化,服务范围扩大并且日益丰富,已经包括了婚礼咨询、婚礼策划、婚礼化妆、MV设计范围、婚车出租等方面,从从简单的服务进入全面提升阶段,向文化层次发展,注重服务和多样性、个性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婚纱摄影也越来越得到广大青年的普遍关注和热忱参与。据民政部2005年相关资料统计,中国每年大约有1000万对新人喜结良缘,仅城镇新人在婚礼上的消费就达4183亿元人民币,其中婚纱摄影在整个婚庆支出的比例约占15%。由这可以看出,婚庆摄影的日渐火爆,婚庆市场也越加的红火,全国结婚产业调查中心2006年3月的《中国结婚产业发展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约有45万家婚纱影楼、摄影公司、图片社和摄影工作室,相关行业的人员近500万,中国婚纱摄影已成为当今最具前景的产业之一,且竞争与机遇同在婚庆消费中,婚纱摄影是婚庆经济的亮点之一。与婚宴、喜糖等婚庆项目相比,婚纱摄影的利润空间是比较大的,大约在30%-40%之间,所以,婚庆行业的发展,注定火爆,经过市场点差显示,目前婚纱摄影市场的特点如下:

一、 婚纱照整体市场规模略有扩大,但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新婚夫妇数量上的增加。

二、 城乡的拍照率和拍照花费差距较大。价格原因在城市已经不是新婚夫妇拒绝婚纱照的主要原因;郊区和农村新婚夫妇不拍婚纱照的原因除了价格因素外,还因为本地婚纱照的质量较差。

三、 影楼的知名度也是新婚夫妇选择影楼比较看重的因素。

四、 中小城市的影楼经营还不太规范,自己拥有冲印车间的影楼还不多。用于促销方面的措施和费用也比较小。

行业行业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企业员工的言行举止调查报告

针对公司近一段时间出现的不文明行为和不优雅举止,为了塑造公司良好的社会形象和规范员工个人形象,杜绝铺张浪费、乱扔乱吐乱停乱放、拖沓散漫等不良风气和习惯,公司办公室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此次调查问卷共发放102份,抽样率为28.3,收回84份,回收率为82.4。调查发现,在普遍情况较好的同时,也存在着隐忧。

一、语言交流沟通障碍较小

普通话是我们进行交流沟通的通行证,基本上都能听懂。调查结果表明:经常用普通话(72例)与同事交流的人近九成,偶尔也用普通话(11例)交流的占一成。也就是说,语言障碍基本上不存在,这就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既然来自全国各地,语言、习惯自然有差异,并且各人综合素质也参差不齐,造成工作中、学习上压力过大。但是,并不是这一状况不能改变,我们只有打破地域界限,突破语言障碍,用心去发现问题,努力地多与人交流沟通,善于学习总结,不断更新,不耻下问,并与大家共同分享工作的快乐,才能更好地融入这个团队中,并为之努力奋斗,才能共同实现团队的目标。

因此,平时在思想上的沟通交流,生活中的相互帮助,工作中的相互支持配合,语言因素尤为重要。在全厂范围内推广普通话势在必行。

二、个人形象与企业形象紧密相联

有85.72的同事认为个人行为对公司形象带来影响,9.52不会影响,4.76没考虑。同时,有86.9的员工会主动提醒其它同事注意个人形象如衣衫不整,有7.14的人置之不理,3.57的人建议应该批评教育,只有1例认为自己不会注意个人这方面的问题。

企业形象是指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和总的评价,它主要从美誉度、知名度两个指标来衡量。公众不仅是外部公众,如顾客、政府、媒体等,而且还有内部公众如股东、员工。企业形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命运。

而我们各人作为企业这个团队的一分子,就必须把塑造我们的个人形象与形成团队整体形象紧密联系起来,必须把增强内部凝聚力,对外塑造良好企业形象作为我们工作的努力方向。

个人形象,不仅是表现外在仪容仪表、行为举止,更为主要的是体现内在品质和综合素质。只要我们平时多留意观察,更加努力地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都奉献出爱心来倍加呵护,都用大局观和全局观来考虑,全心全意打造“隆中人”形象。

为此,我们一方面在抓生产的同时,另一方面积极加强员工的素质教育和培训,提供再次学习的平台,利用多种形式鼓励全员参与,共同建设企业文化,努力营造一种和谐、向上、团结、进取的团队。

三、能自觉抵制不良习惯

上班吃零售、穿拖鞋、吸烟、乱丢乱停乱放等不良现象在某些企业里可以看到,它严重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对安全生产埋下隐患,同时,也很容易养成拖沓懒散的工作作风,办事效率低下,破坏公司形象。此次对在厂区吸烟、吃零售、穿拖鞋、乱扔果皮纸屑等不良习惯进行问卷,分别为100、91.6、90.48、66.67认为不可以或者绝对禁止这些不文明习惯。另外,分别有85.72、90.48的员工会自觉抵制并主动改正这些不良习惯。这一结果表明,我们的员工绝大多数能意识到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举止。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虽然表明了外在因素的影响作用,但却不是决定因素,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要充分意识到内在因素的重要性。它不是外力强加的,而是在不断地实践和努力中逐步积累起来的。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决定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并反作用于内因。我们长期地坚持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会终生受益。什么是不简单?就是将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上成千上万遍而不出差错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容易?就是将容易的事情重复做上成千上万遍而不出差错就是不容易!

在全厂范围内,应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讨论,不断地与不良风气作斗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在持续改进中养成良好习惯。

公司言行举止的规章制度

无以规矩,不以成方圆。公司的规章制度是我们从事工作活动的行为准则和纲领,同时,“制度至上,服从为本”是我们的企业理念。

调查结果发现,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有近10和8.3的员工对违反公司制度的行为分别持赞成和中立态度。当然,无论是有心支持还是保持中立,无论是无意参与还是心不在焉,至少可以说明,懒散浮躁已经深深影响了制度的作用在这部分员工心中的地位。但是我们的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的员工能自觉遵守这些制度并能提出改善意见。

制度应以人为本,关键在执行,并能通过实践而不断地调整和规范。记得在《隆中人》第三、四期报纸上刊登的两篇文章《浅谈制度至上》和《浅谈服从为本》,就具体阐述二者在现代化生产中的实际指导意义。

调查中,大家对我们的厂区范围不是很清楚,它应包括:车间、办公场所、食堂、活动室、会议室、厂内绿地、洗手间等。

这次调查,不少员工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建议和要求,这正说明了这个团队能不断进取,深入开展务实的精神,同时,也为我们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意见和建议归纳有以下几点:

1、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鼓励学习和创新,并组织各种培训和讨论,统一思想;

2、党政工团妇等组织要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结合思想政治工作,配合各车间各部门开展塑造“隆中人”形象活动;

3、反对铺张浪费,厉行节约。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少开一盏灯,空调提高一度等节电节水活动;

4、公司领导应以身作则,起模范先锋作用,带头做好表率。

5、严把招聘关,不断提高公司综合素质;并不断加强与员工交流沟通,努力掌握员工思想动态,减少人员流动性;

6、加强仪容仪表厂容厂貌监督,加强内部整理整顿,对违反制度的行为举止进行曝光。

7、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开辟活动场地,增强凝聚力;

当然,调查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不能忽视。我们应更积极主动地服从和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内求团结稳定,外塑良好形象,从点滴中发现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清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关于三种境界的提炼言简意赅:第一层,“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立志,树立远大目标。)第二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探索,不断努力追求。)第三层,“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成功,最终实现目标。)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应以达到这三层境界为最高目标,这样就能不断地获取新的动力,以获得新的成绩。

 

关于企业员工的言行举止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1.关于企业员工言行举止的调查报告

2.企业员工培训社会调查报告

3.员工行为规范心得体会

行业行业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至今,在澳大利亚反倾销委员会的官方网站上,一个标号239的案子都定格在了2015年4月7日。这一天,中国企业听到了那句终止调查的结论。而这一纸结论背后,是64页调查报告、111份公示文件和一场惊心动魄的贸易战。殊不知,过去5年里,美国、欧盟、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中国光伏的每一战都是这样打过来的。

曾主打欧盟、美国光伏双反案的律师傅东辉说,只要被起诉,企业就要在30天内提交调查问卷,少则70、80页,多则上千页,数据量非常大,有时甚至涵盖上千个型号的价格和成本信息。

傅东辉:做国际贸易的律师都要有这种精神,你是随时在看急诊,但是中国企业没有问题,光伏企业的物流系统和软件系统非常好。如果有上千个型号,就要有上千个价格, 你没有软件怎么行呢。

起诉中国倾销和补贴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起诉企业具有25%的行业代表性;第二,证明国内产业受到了损害;第三,这种损害和中国的倾销或补贴存在因果关系。而在被对方政府立案前,我国企业要做的,除了提交取证问卷,还要应对进驻式的现场调查。天合光能副总裁杨晓忠说,他们的企业几乎次次被选做调查样本。

杨晓忠:我们会有一个专门的法务团队,同时还要配上专门的销售团队。人家的调查方对我们进行调查和核查。身正不怕影子歪,我们对欧洲也好、对美国也好,我们的毛利一直是正的。行业最困难的时候,毛利都是正的,说明我们不存在倾销。

对方政府的立案才是新一轮战争的打响。几次担任中国光伏双反案谈判组组长的机电商会副秘书长孙广彬告诉记者,立案后,马上要准备行业抗辩,也就是带队去打官司。企业按照谁应诉,谁受益的原则,成本分摊,集体投票,选出律师。

孙广彬:我们要聘请律师,我们要告诉他,中国没有倾销。我们说没有,对方说有,双方都把证据提交。企业分摊费用,但是我们要推荐3-4家律师事务所,就像招标一样,一家一家讲,这个案子我能打到什么程度,我是用什么方法打,如果我打到什么程度,应该有多少钱。最后应诉企业共同投票,选哪个我们就聘哪个。

在这场激烈争辩的听证会上,我方律师只需要击破一个关键逻辑,也就是对方国家的产业受损,并非因为我国光伏产品的低价所致。傅东辉说,光伏企业虽然能应对国际官司中繁琐的程序和成叠的文件,但有一关几乎闯不过去。

傅东辉:因为双反的一般规则还是很严格的,中国企业做得最好,很多国家,包括美国欧盟的企业,都做不好。中国企业有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但另外一方面,欧盟和美国都认为我们是非市场经济国家,这个属于超WTO市场规则,所以难度较大。

连续打过几轮光伏贸易战的机电商会副秘书长孙广彬告诉记者,如今一听见双反,他不是焦虑,而是沉痛。一个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帽子,让我们的贸易战总是输在起点。

孙广彬:如果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它衡量你中国产品的出口成本,可以拿第三方替代国的成本衡量,比如拿美国、或者泰国的成本来比。

记者:那我们肯定很低啊。

孙广彬:因为只有中国成本最低,你拿任何世贸组织成员国来比我们都是倾销的,所以我们沉痛是在这里。

行业行业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是针对中国调查记者行业第一次总体普查所得的调查报告,研究发现:调查记者行业主要由男性主导,年龄结构年轻,学历较高;他们普遍有8年从业经历,具有较丰富的 实践经验,有1/3的籍贯来自湖南和河南,服务媒体和工作地点主要集中在北京、广州和上海;他们具有相似的价值观和职业意识,强调媒体的监督、启蒙作用,具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和职业水平,不轻易受名利诱惑,不愿意被行政权力和商业利益制约,更加具有自主性。不过,他们的生存状态并不理想,有40%的调查记者“不打算继续”从事调查性报道。为此,我们建议既要改善其职业待遇,更要优化其报道环境,保障采访权利、扩大报道空间。

一、研究缘起及方法

“大地春如海,男儿国是家,龙灯花鼓夜,仗剑走天涯”。民国初年革命烈士熊亨瀚学生时的这首诗,放在今天,可以贴切描绘百万新闻从业者队伍中一支数百人的 队伍。他们中,有记录者,有监督者,有启蒙者,尽管成长经历、职业意识各有差异,却面临着共同的新闻环境,拥有相似的实践策略;面临的职业风险最高,采访 突破的难度最大,受到的职业尊敬最多,新闻作品的影响也往往最广泛、最有力……他们拥有共同的名字:调查记者。要描摹中国的调查记者的群像并不容易,试图 准确概括他们的生产方式、揭示他们的新闻观念更具挑战。不过,他们的身影需要被记录,精神需要被传播,声音需要被放大。于是我们实施了国内第一次针对调查 记者生存状况及职业意识的调查。

给“调查记者”下定义免不了主观判断与标准。我们结合新闻行业状况、调查记者队伍规模及其新闻生产实践的特点,将 本研究中所指“调查记者”定为:一半以上工作时间从事调查性报道,主要以社会、时政、财经等领域的负面题材为主,多关乎公共权力滥用,有被遮蔽的真相要记 者进行突破调查,特稿记者、对话记者等不算在内。即使用最宽松的定义标准,全国调查记者也不过数百人。鉴于此,本研究采取“总体普查”的方式,而非“抽样 统计”的数据收集方法。数据收集时间为2010年9月24日至2011年3月14日,历时约半年。我们先用4个月左右时间,依循严格严谨的程序,建立了一 个全国报纸和杂志调查记者的全样本名单数据库。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来建立、确认及调整名单:1、根据可能发表调查性报道的媒体类型,建立媒体名单库,然后请 各媒体负责人提供记者名单及联系方式;2、结合不同区域,邀请该区域内具有较高威望或影响的调查记者,对该区域的调查记者名单进行逐个确认;3、针对国内 绝大多数调查记者经常、集中使用的网络QQ群(小刀群、深度报道联盟等),对群内记者进行复核及补充。第一稿名单包含19个省市自治区72家媒体的293 位记者。数据收集过程中,我们又根据调查记者罗列的个人人际关系网数据,添加41位记者与8家媒体。最终媒体总数为80家,记者样本总数为334位。

在我们联系的334位记者中,47位谢绝填写问卷(以隐私考虑、时间压力等为由)或同意填写却最终未返回问卷,28位记者被定为“非调查记者”(在调查进行 时不再从事调查报道或偶尔从事调查报道)。问卷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放,约17%的调查记者很快完成并返回问卷,约27%的调查记者被催促了1-2次后完成了问卷,约55%的调查记者在被催促了3-5次后完成问卷,可见他们的日常工作压力的确很大。总体上,平均每位调查记者花了4周的时间填写及返回问卷。最终,我们成功调查了259位调查记者,占符合调查记者标准的样本的84.6%。我们对谢绝参加或未作回应的47位记者做了简单统计分析,发现这些缺失样 本基本不会导致数据系统性偏差,即:我们倾向于把缺失样本当作随机缺失处理,参与调查的259位记者具有很高的代表性。

二、研究发现

1、总体特征

研究发现,调查记者行业主要由男性主导,年龄结构年轻,学历较高,专业背景多为新闻传播或语言文学类专业。

调查记者队伍中,男性占84%,女性占16%。尽管女性调查人数不多,但她们在调查突破、报道逻辑、文本特色方面的表现却并不处于劣势地位。据我们观察,女 性记者在财经调查报道领域人数不少,如接受问卷调查的8位财新传媒《新世纪周刊》记者中,就有李箐、罗洁琪、王和岩、于宁、赵何娟5位女性调查记者,而且 于宁从事调查报道10年、王和岩从事调查报道7年。再以《瞭望东方周刊》社会调查部为例,男记者约10人,女记者仅2人,其中之一的刘伊曼将女性调查记者的“独特优势”概括为四个方面[2]:(1)被监督和调查对象通常是男人。男人和男人之间,很难说出真心话,但女人天生具有软化氛围、软化别人心理防线的 能力;(2)在暗访和隐性采访中,女人本身就是自己的伪装。在群体作战打新闻仗的时候,更能为战友提供配合掩护。比如扮演成天真的女学生,让对方放松警 惕;(3)对于特殊采访对象,尤其受到伤害的未成年人、妇女等,女人比男人更善于倾听、更容易让对方说出难言之隐;(4)调查记者圈中男女比例失衡,女生凤毛麟角,自我感觉上比较有优越感。

调查记者队伍的年龄结构比较年轻,约有76%的调查记者年龄在35及35岁以下,50岁以上的不到3%,其中,年近五旬的《中国经济时报》首席记者王克勤、 《半岛都市报》深度记者刘延珉,年逾五旬的《新民周刊》编委胡展奋、《浙江日报》首席记者洪加祥,都是活跃在调查记者一线的“老大哥”。比较而言,市场化 报纸与新闻杂志的调查记者的平均年龄较低(约32岁),党报/机关报的调查记者平均年龄相对较大(37岁左右),不过这类报纸调查记者人数只有11人。

几乎所有调查记者都具有大专或大专以上的学历,76%左右的为本科,拥有硕士或博士等研究生学历的有15%左右。他们所学的专业中,主要有三大类:新闻传播类占14%左右,语言文学类占27%左右,经济管理类占12%左右,可见文科生构成了调查记者的主力。

拥有较多调查记者的媒体主要有三类:(1)新闻杂志,如《瞭望东方周刊》《财经国家周刊》《中国新闻周刊》《南都周刊》等;(2)市场化精英报(针对知识或 商业精英),如《南方周末》《时代周报》《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日报》等;(3)市场化都市报,如《新京报》《南方都市报》《大河报》《北京青年 报》《华商报》等。这些媒体的总部主要分布在“北上广”,分别是北京(17家)、广东(9家)、上海(6家),其它相对集中的还有湖南(6家)、浙江(5 家)、安徽(4家)、河南(4家)、福建(4家)等。大约84%的调查以公司聘任方式(即企聘)服务于所在媒体,15%的调查记者则拥有事业编制。

就调查记者的实际工作地点而言,他们主要驻扎在北京(约30%)、上海(约12%)、广东(约8%)、河南(约8%)、浙江(约5%)等五个省市。尚未发现调查记者的省市自治区有:河北、内蒙古、黑龙江、江西、广西、山西、新疆、海南、宁夏、青海、西藏。

一组有意思的数据是对调查记者籍贯的统计。湖南与河南是最大的调查记者“出产地”,约有14%的调查记者来自湖南,13%的调查记者来自河南,位居所有省市 自治区之首;其它比例较高的省市依次是安徽、湖北、四川、河北、山东、福建、江苏、辽宁和浙江。为何湖南籍、河南籍调查记者最多?初步分析,原因可能主要 有三:(1)这两个省经济相对欠发达,调查记者多长于农村、小县城或小城市,对基层民瘼、百姓民生更有切实体悟,因而更具有社会责任感;(2)跟区域文化和传统相关,湖南人河南人不怕苦、善对抗、很坚韧 ;(3)两地出的负面新闻相对比较多,是调查记者报道的“富矿”。

2、职业意识 [3]

当 被问及为什么选择做调查记者,调查记者比较认同的选项有“揭露社会问题、维护公平正义”、“表达百姓呼声”与“传播新思想、启迪民心”;相对而言,比较不 认同的理由是“新闻工作收入较高”、“新闻工作者有机会成名”与“学了新闻相关的专业”。可见,调查记者的择业动机主要为“倡导型”(监督权力或社会启 蒙)和“兴趣型”(喜欢写作或接触各界人士),总体上功利性动机(注重名利)比较低。

关于新闻媒体社会功能的评价,调查记者较为认同的媒体功能是“对复杂问题提供分析与解释”、“依据事实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与“帮助人民实行舆论监督”;相 对较不认同的媒体功能包括“为民众提供娱乐和休闲”、“提高群众的知识与文化水平”与“帮助人民了解党和政府的政策”等。就职业追求的重要性而言,调查记 者最重视的方面是“保持事实准确”、“报道客观”、“保持公正”与“挖掘更深入”。可见,调查记者们更强调新闻的记录、阐释和监督功能,对提供娱乐、知识 和宣传的功能比较看淡,其职业角色更加偏向“倡导者”(解释与调查)或“记录者”(资讯传播),而少“宣传者”意识。

调查记者眼中的“理想媒体” 有哪些?排名靠前的分别是《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南方都市报》、《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与英国广播公司(BBC)。此外,调查记者对《南方周末》、《新闻周刊》(News Week)和半岛电视台(Al Jazeera)的认同度也较高。值得一提的是,《南方都市报》已领先于《南方周末》成为在国内排名最高的“理想媒体”。据笔者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有三: (1)与 《南方周末》相比,《南方都市报》是日报,其做调查报道的频率更高、时效更快和容量更大,其对重大公共事件的报道更能快速引起公众关注、产生社会影响; (2)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相比,《南方周末》近年来的调查报道规模和影响均有所下降;(3)来自《南方都市报》这样的市场化都市报的人数比较多,形成 专业团队,而各地调查记者与南都记者交往频繁,亦更容易认同南都。

根据数据进行调查记者社会网络关系分析发现,调查记者构成了一个相对紧密的共同体(community),他们之间存在比较频繁、紧密的跨组织、跨区域的非 正式行业协作。平均而言,每位调查记者认识的圈内同行有30位左右,约88%的调查记者提到与曾与同行有过协作。最为频繁的合作方式有“提供或接受背景资 料”、“分享消息源(采访对象)”、“提供或接受采访便利(如交通食宿等物质及技术帮助)”、“共同采访调查”,较少的合作方式包括“为制造声势和影响, 约定发稿时间”与“自己媒体发表不了的报道,投稿给同行媒体发表(或帮助其他媒体朋友发表他们发不了的稿件)”。他们认为,同行之间的协作主要能够“更大 程度地传播真相”、“克服采访报道的困难”“提高记者的工作效率”、“扩大行业的报道空间”以及“推动职业共同体的塑造”。相对而言,对同行协作能“提升 受众的公民意识”、“促进中国的民主进程”以及“分担或降低报道风险”等认同度比较低。

总体上,调查记者的行业协作有利于扩大报道空间、促进行业共同体的形成。如原《新京报》深度部记者黄玉浩所言,“如果调查记者是一个圈子,这个圈子的交流的 积极意义是无庸置疑的,在相对高压、焦虑环境下,他们彼此之间的归属感会有克服精神焦虑的作用。”不过,也有从业者对行业协作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有所反思。如《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李鸿谷认为:一方面,在目前舆论环境现实之下,协同是抗拒压力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真正有价值的调查性报道极有赖于特殊的 信息源,一旦核心信息源在“协作”的结构里被“分享”,对信息源的个人处境可能会造成伤害。李鸿谷担心,“协作与协同亦有可能帮派化,成为构成有谈判能力的小集团。这种谈判能力,我们容易注意到它有利的一面,但却可能遗忘失去伦理底线后,它也可能为恶。”所以,他认为,调查记者的竞争尤其是良性竞争才是正途。

3、职业状态

关于调查记者的平均收入,67%左右的月收入在5000至10000元的范围之间,月收入10000元以上的约为17%,而月收入少于5000元的约为15%。相对于调查记者所付出的报道艰辛、面临的职业压力而言,这个收入水平的确不高,因此他们对收入的满意程度也比较低。

就职业满意度而言,调查记者对自己目前职业的总体满意度均值为6.62(问卷采取1-10级量表,1表示非常不满意,10表示非常满意)。而他们大多对“同 事关系”、“工作中的自主程度”、“工作时间的弹性”等选项的满意程度比较高,对工作的“成就感”、“主动创新的机会”、“社会影响”满意度一般,对“报 酬收入”、“福利待遇”、“提拔或升职机会”最不满意。可见,依据调查记者的主观判断而言,从事调查报道的“非物质回报”比较多,“物质回报”较少,他们身上的理想主义色彩也自然更加浓厚。

调查记者的工作自主性相对比较高。面对组织控制(主要是编辑部领导的要求),他们“会尽量按自己的判断去处理”报道。不过,面对政治控制(政府部门的要求)和商业控制(经营部门的要求),调查记者能争取的自主空间比较有限。

调查记者队伍平均从事新闻工作8年(包含调查记者经历),从事调查报道约5年左右。50%以上的调查记者“从事新闻工作的时间”是6-10年,30%不到的 调查记者从业1-5年,15%的调查记者从事了11-15年的新闻工作。可见,一方面,调查报道对记者的业务能力确实有相对较高的要求,新手入行后一般至少要从事3年左右的条线新闻报道,表现比较突出,才有机会转行从事调查报道;另一方面,调查报道对记者体力、精力、心力的要求都很高,年龄稍大的记者能坚持的不多。《21世纪经济报道》新闻总监左志坚这样解释说:“我的同行们,每天都要面对权力的封杀以及待遇偏低的烦恼。从长期看,这确实是一个精神和物质 回报都很少的行当。说服我们继续做下去的,只有自己纯粹的内心。我一直对自己和同事说,我是把这份工作当NGO来做的。” [4]

不容乐观的是,40%的调查记者“不打算继续”从事调查性报道,30%的调查记者“不确定”,愿意继续从事1-5年调查记者的只有13%左右。对此,《财经》杂 志副主编罗昌平如此解读:“这项统计再次表明,在中国,调查记者吃的是青春饭。青春饭,本是媒体创造的、带有贬义的、依靠脸蛋与身体生存的特种从业者,如今成了自己行业中本应是最顶尖群体的标签。在京沪粤,一名消费理想与身体的男性,月薪万元何以维持一个家庭?于是,一个个本不该退役的老兵以激烈方式离开,一批批心怀激情和梦想的新人加入,其间是专业素养和存量智慧的隔代流失,新媒体时代则呈加速度。故此,中国的调查记者不仅肩负信息披露、舆论监督的本 分,还应学会保护自己、注重传承等以延长职业生涯。”

三、结语与探讨

综上所述,若要绘制中国调查记者的“标准像”,总体特征如下:他们以男性为主,年龄较轻、学历较高,多为文科专业出身,是一支充满活力的年轻队伍;他们普遍 有8年从业经历,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有1/3的籍贯来自湖南和河南,服务媒体和工作地点主要集中在北京、广州和上海;他们具有相似的价值观和职业意 识,高度认同准确、客观、全面等新闻专业主义规范,同时,强调媒体的监督、启蒙作用,以期对社会现实有所影响和推动;他们具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和职业水平, 不轻易受名利诱惑,不愿意被行政权力和商业利益制约,更加具有自主性。

不过,他们的总体生存状况并不乐观。一方面,相对工作付出和职业风险,调查 记者的收入待遇和福利保障等物质性回报比较低,他们的职业满意度一般,尤其对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充满焦虑;另一方面,调查报道面临的社会控制环境也比较严 峻。如时评家长平所言,“不仅调查记者摆脱权力控制的理想没有实现,市场化带来的资本控制,以及专业主义本身的弊端,例如以技术化名义实施的行业控制,对 调查记者带来更多的困扰。”由此导致,这个行业从业者的“更新换代”速度比较快,平均从事调查报道只有3年,却有高达4成的调查记者计划转行,不愿意继续 从事一线调查记者,这不得不令人深思。《财经》杂志上海站负责人杨海鹏认为:“当你成为调查记者时,你几乎已经注定悲剧的命运:诱惑与抵制、臣服与抗争、 抑郁与悲悯,或成为你人生的复调……现实是残酷的,支撑他们的是四个字:相信未来。”若要改变当下的“残酷现实”,增强调查记者的职业忠诚度、职业满意 度,关键在于“双管齐下”:既改善其职业待遇,让其生活得更加体面、从容,更要优化其报道环境,依法保障记者采访权利、扩大报道空间,让他们体验更多职业 尊严感和自我实现感。

[注释]

[1]该项研究由香港城市大学资助,经费编号SRG-7002540,项目负责人沈菲,项目合作人张志安。感谢全职研究助理黄缨杰小姐为本项目付出的辛勤劳动。

[2]来源:刘伊曼在2011复旦新闻深度记者讲坛的讲座《调查报道的柔与刚》,2011年6月16日,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3] 所谓职业意识,包括新闻从业者对自我角色、媒体功能、伦理道德、工作自主性和满意度等一系列问题的认知和评价,是新闻从业者的观念体系和新闻价值观,也是 影响乃至决定其新闻生产的内在因素。详见张志安,《深度报道从业者的职业意识特征研究》,《现代传播》2008(5):50-53,56。

行业行业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一、目前发展概况

(二)服装行业在我区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中起到了中坚作用。特别是私营服装企业已从当初的拾遗补缺,发展成为我区经济建设和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仅去年服装行业纳税就达861.7万元,占我区财政收入的33.15%,真是三分天下有其一。服装行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共青城市化建设。一是解决了就业,富裕了群众。前几年,因国有企业效益不景气,许多企业倒闭,致使大量劳动力失业,居民生活非常洁据,工人经常因就业问题到开发区上访。现在个私经济发展起来了,特别是服装行业的兴起,拓宽了就业渠道,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共青现有劳动力已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的需要,因就业问题上访的事情也少了。二是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近年来,服装行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生产、流通和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分工,加快了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尤其是看到,我区在发展服装行业上,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有了出路,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小城镇建设和城乡协调发展。

二、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我区服装行业发展迅速,但是许多企业都是在国有企业改革和我区经济短缺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普遍缺乏竞争意识,加入世贸后,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对共青这种传统产业产生巨大冲击,导致我区服装企业固有的问题和缺陷越来越暴露出来。

(一)布局分散,档次不高,难以发挥规模效应。

(二)大多实行家庭式管理,经营者素质较低,难以参与市场竞争。共青服装企业80%以上属于家族式管理模式,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和规模后,其家庭式管理模式和有限地管理能力明显滞后于企业进一步发展,最终导致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管理上的欠科学,实质是管理人才的匮乏。全区78户服装企业,经营老板多为羽绒厂一线工人和销售人员,文化水平不高,懂一些服装技能但缺乏管理知识。经调查,全区服装企业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职员占就业总人数不到5%,中高级职称管理人员廖廖无几。应说鸭鸭集团公司是拥有驰名商标的企业,产品为国家名牌产品,其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与应达到国家品牌产品企业的水准还有一定的差距。问卷调查表明:我区民营企业主要的决策也都是由老板或他的家人做的,拿到正规董事会或股东会上讨论的不到10%。这样的治理结构,管理上容易出漏洞,决策上容易出偏差,不利于企业进一步发展。

(四)相互拆台,恶性竞争在抬头。由于受历史、社会、资历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我区服装企业经营者总体素质不高,在政治觉悟、知识水平、管理能力、人格素质、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在创业初期靠胆大闯打天下,用的是一股子蛮劲,而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明显的表现出个人素质上的不适应。一个很明显的事情,也是我区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厂家多了,订单来源自然会是个问题,可是共青的某些老板,不顾别人的利益,也不顾整体大局,为了抢人家的订单,竟相降低价格。在调查中反映这么一件事情,我们有一位老板以14元/件的加工费接下了几万件单子,可不到半天,我们的另一位老板得知此事后,晚上找到发单老板住处,竟以9元/件拿走此单,真是笑死了外人,气死了自己人,白白丢掉几十万元。由于自己人的这种不正当竞争,导致了我区服装企业利润甚微,甚至亏损。而致使这一问题产生的另一原因是一部分家庭小作坊,逃避各种税费,低价接单,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调查表明:1-5月份,我区78家服装企业中有60%在明显亏损或潜在亏损。服装行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范文由提供!

三、今后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实现由分散性向集中型转移,一般型向重点型转移,来料加工型向自产品牌型转移。针对我区企业布局的分散,开发区在城市规划中应统一企业发展格局,特别是在征地、出售土地中,政府合理规划,经营者要明确用地目的,建议今后发展布局为:生产型外贸型批零型三线格局。在经营规模上,要引导企业上台阶、上档次,向重点型转移,对具备一定规模的服装企业,鼓励通过向社会募股、向企业员工转让部分股权以及企业兼并、联合、互相参股等形式,引导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再是对于一般加工型企业,引导向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大生产方向发展,增强生产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对于有一定产品优势和科技优势、实力较强的企业,应该以产品、资本为纽带,开发新产品,打造新品牌,逐步实现由来料加工型向自产品牌型转移,加速我区服装企业的壮大进程。

(二)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着力提高经营者素质,引进人才,打破家长制管理,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目前,我区企业家族式管理已成为民营经济跃上新台阶的障碍。经调查,全区服装企业中有80%是实行家族式管理,企业管理层中有40%左右的人员属于家族成员或亲属,而企业财务管理权90%左右控制在家族成员手中。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这种管理方式的弊端日趋明显。对于目前正处于由创业型向规范型转变的服装企业来说,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了解和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市场运行规则,打破一人包打天下的家庭式管理的樊篱,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决策层、经营层和管理层三权分立的治理结构。其次,要强化人才观念,市场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江苏康博集团公司生产的波司登羽绒服品牌形象之所以超之鸭鸭,主要一点是他们非常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的培养,他们老总对人才的观点是:欲创名牌产品必须先塑造名牌员工,名牌产品是企业综合优势的集中体现,而塑造名牌员工,是当今企业放眼未来、超越品牌竞争时空的资源工程。人才是名牌之魂,人才聚,而名牌生。我区要发展,要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只有大量引进人才,重视人才的培养,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科技含量。要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要打破家族的狭隘眼界,必须面向社会招聘和选用人才,充实管理和技术岗位;建立有效地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使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报酬和他们的能力水平与实际贡献相适应,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