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行业发展论文

行业发展论文范文精选

行业发展论文

行业发展论文范文第1篇

在经济全球化、技术不断进步、高度信息化的今天,竞争无处不在,行业竞争结构分析仍然是企业制定经营战略的基础。迈克尔·波特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行业竞争结构分析的五力模型。波特认为,产业外部力量通常影响着产业内部的所有企业,决定一个企业盈利的根本因素是产业的吸引力,而产业的吸引力又取决于该产业的五种竞争性力量。波特五种力量竞争分别是: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供应方讨价还价的能力、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行业内企业的竞争。五种基本力量竞争作用的结果,决定了业内企业获利的可能和程度。

二、轿车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我们将利用波特提出的“五力模型”来对轿车制造业的竞争状况进行分析,以便于了解轿车制造业的竞争激烈程度。

1.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轿车行业的进入壁垒较高不仅有政策上的限制,也有技术上、规模经济上等方面的制约。以下几方面构成我国轿车进入壁垒的各种潜在的来源:

(1)规模经济。轿车行业是典型的规模报酬递增行业。其固定成本投资比较大。一般认为单个企业整车产量在40万~60万辆、零部件100万~200万件,才能达到最小经济规模的要求,所以市场只能维持少量企业的生存。但在中国,由于市场容量较大且增长迅速,大量未达到起始规模经济的企业可以获得较高水平的利润,从而抵消了规模经济所造成的壁垒。

(2)技术优势。目前,中国大量的汽车整车项目均由跨国公司主导,跨国公司以其丰富的设计、制造经验和雄厚的产品开发能力,对于缺乏轿车工业背景的新进入者形成了较高的进入壁垒。

(3)资本壁垒。轿车是一个资本密集程度很高的行业,一般整车项目资金规模都在100亿元以上,除了注册资本外,对外部融资的依赖性很大。新进入者往往由于知名度较低或信用程度不好,筹资和融资较为困难。

(4)进入遏制。目前中国轿车企业普遍处于强劲需求拉动下的生产扩张时期,由于汽车整车数量较多,在位企业对新进入者对市场影响的敏感性较低,所以很少采取策略性进入遏制行为。

(5)行政限制。我国政府对于轿车实施了严格的行政性进入限制:一是严格的投资审批制度,轿车项目一律由国家审批立项,这对新进入者形成了几乎难以逾越的进入壁垒;二是严格的目录管理制度,只有政府有关部门认可的特定企业和特定产品才能开工生产和销售,同时生产企业开发新产品也受到严格限制。

此外,轿车行业还存在着一些行业技术政策限制,如国家要求重点发展符合国家安全、节能、排放法规及私人用车要求的经济型轿车;汽油发动机需要达到欧洲第二阶段或第三阶段排放控制水平;适度发展轿车柴油机发动机、单燃料燃气发动机及混合动力系统等,都可能对潜在进入者形成巨大的进入壁垒。

2.替代品的威胁

在乘用车中,主要有轿车、SUV、MPV。MPV即多用途汽车,集轿车、旅行车和厢式货车的功能于一身,而SUV皮卡车具有轿车和货车的双重功能。2007年我国SUV全年销售增长近60%;而MPV也同比增长23%。这两种乘用车作为轿车的替代品有一定的竞争力,但是目前中国对于这种车的生产能力还不强。

3.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在轿车行业中,上游企业主要是林业、黑色金属采选业、有色金属采选业、纺织业、皮革毛坯羽绒及其制品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机械制造业、电气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等。在这些行业中,供货商有很多。在零部件技术开发方面,中国轿车企业在某些中低附加值方面具有相当强的开发能力;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具有一定能力,但是与国外先进水品差距甚大。中国整体轿车开发能力,而且在合资企业的供应链中外方占着主动地位,行业本身的特点决定了零部件都有一定的私有技术,因而供应商有一定的议价能力。

4.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购买者数量决定了其议价能力。在全国大约3亿家庭中,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富豪型家庭占1%,3万~10万元的富裕型家庭占6%,1万~3万的小康型家庭占55%。家庭购车潜能不言而喻。

目前,消费者比较关注的是汽车的经济性,包括购买的经济性和使用中的经济性。同时消费者也更趋于理性,先进的技术、人性化的设计、较高的经济型这三点会被理性的消费者所考虑并直接影响其购买行为。而随着需求层次的提高,他们也会逐渐注意产品的差异化和个性化。在这样一个以顾客服务为导向的行业中,购买者至少可以影响制造商的服务水平。

5.行业内企业的竞争

许多因素倾向于增强行业中的竞争。一般来说,行业中的公司越多,竞争性就越强。目前轿车行业的竞争主要表现在:

(1)价格竞争。降价是厂商促销最常用的武器。2007年,汽车价格继续大幅下降。有25个主要品牌的汽车降价幅度超过10%,其中通用凯越的降价幅度最高,达到20.37%。此外,从2006年开始越来越多的高档车也加入了价格大战,07年奥迪A4最高降幅达到5.6万元。

(2)新产品集中上市。2005年,我国新车上市达到109款(包括SUV、MPV)。而到了2006年,我国新车上市数量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117款。由于新车上市过于集中,不少新款车的年销量只有数千台。2007年,许多厂商不得不改变策略,纷纷推出各种改款车,而新车上市则寥寥无几。新车型的开发或引进往往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所以大量新车型集中上市对我国的中小规模轿车制造企业产生了极大的负担。

(3)综合实力竞争。汽车企业要明确产品定位,适时推出切合市场需求的车型,而且还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包括采用各种促销手段等。这样一种全方位的竞争归根到底将体现为综合实力的竞争,既要资金,又要产品和技术,更要市场。

三、政策建议

笔者认为,当前改善我国轿车制造业竞争结构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对轿车行业准入制度管理,防止各地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盲目上马项目。

2.加强对轿车行业退出制度管理,防止因地方保护主义使长期亏损企业该退不退,避免进一步的恶性价格竞争。

行业发展论文范文第2篇

随着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对于推进动画产业繁荣发展相关政策的强力支持,我国的动漫产业也步人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重庆也是如此。

1997年重庆直辖市设立以后,中央确定重庆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位列城乡统筹发展实验区,超大型核心城市之一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在极大提升重庆的重要政治经济地位,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同时,重庆动漫产业的规模与速度、产值与效益也取得了长足进展,涌现了一批诸如重庆视美动画,乐乐熊卡通产业,意动影像,享弘公司等本土著名动漫企业。2007年8月,重庆被国家广电总局命名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相继建成了视美(影视)动漫基地、天健动漫基地、茶园动漫基地、高新动漫基地等四大动漫基地。重庆市还陆续出台了《重庆市鼓励和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关于使用重庆市文化产业发展资金鼓励和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鼓励和扶持我市动漫产业的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就如和美、日等国际动漫强国相较而言,中国动漫产业只是刚刚起步,比之东部沿海等相对发达的地域,重庆动漫的发展滞后性又尤为突出些,由于起步晚、基础薄弱,重庆动漫产业还存在总量偏小、核心竞争力不强、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度不高等问题。我们认为,在学习、借鉴动漫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成熟经验的同时。重庆动漫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自身特色定位,本土地域文化的指引和带动,产业链的紧密打造和相应政策和资金支持是必需的,也是指引包括动漫在内的重庆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独特地域文化特色的动漫路径

综观美日等动漫产业高度发达的国家,除却先进的技术制作手段和完善的产业模式外,美国文化价值观念成熟的输出策略。日本对自身地域文化的深刻体认及在此基础上普世价值的构建显然也居功至伟,并业已成为两者动画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因而,挖掘利用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已成为动漫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源泉。

文化是有地域性的。“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这不同的风俗习惯,又折射出不同地域人们的独特人文品格。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是这个道理。它是某一地域的原住民千百年来在风俗习惯、价值取向、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等方面趋同的集中反映,都有自身区别于其它地域的独有风貌和深厚的文化意蕴。地域文化是以“历史地理学”为中心展开的文化探讨,它至少有四个构成要件:地理环境,语言风俗,性格特征和文化心理。

重庆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早在距今2~3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末期,已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公元前11世纪的商周时期,巴人在此建立了后为秦所灭的巴国。历经了秦时的巴郡,南北朝时的楚州,公元581年隋文帝改楚州为渝州,重庆始简称“渝”。公元1189年,宋光宗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重庆地区地处长江上游的丘陵山地,历史上远离中央集权统治,加之交通不便,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形成了以山地农业为基础的地域文化表现形态,是典型的“山高皇帝远”的所谓蛮夷之地。但偏远和蛮荒也铸就了纯净’、率真和粗犷的文化质素。形成了原住民重农喜渔、尚武厚义、崇鬼好巫的民俗文化传统。巴人血勇,巴蔓于割头谢罪,南宋抗蒙,明末抗清,近代抗日等壮怀历史都使这种不屈与坚韧彪炳于中华史册。但尚武并非这块土地文化内涵的全部。还有那蕴藏神韵的古老巴地。雄奇壮美而又不乏诡异苍茫的三峡孕育了多少“巫山神女”般的动人传说?峭壁突兀着的悬棺又隐含了几多让人意欲探究的神秘?还有鬼城丰都中各种鬼神故事的灵异……。不难想见,这些历史典故和人文遗存经过仔细梳理和适当改造,都是拍摄制作动漫影视片,开发网络游戏。主题游乐园区等动漫文化产品的绝好素材。并可为音像制品、玩具、图形知识产权产品等衍生产品的研发生产提供良好的后续发展空间,从而形成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的地域文化特色突出、产品门类齐全、生命周期长和市场竞争力强的动漫文化产品体系。

二、地域动漫剧

宋末元初、明末清初、近代抗日战争承建国后三线建设等历史上这几次大规模移民活动所带来的对于重庆本土文化性格的冲击与交融无疑是影响深远的。不仅使巴蜀地区成为我国著名的移民大省,而且在多元文化融合背景下使得重庆文化既承续巴蜀文化传统又兼容多种地域特色,红岩精神,三峡移民也彰显了巴渝儿女勇于牺牲,甘于奉献和吃苦耐劳、坚毅务实的品性,孕育形成为重庆独特的文化品格。重庆人豪爽,地方观念淡薄、不排外的优点突出,但狭隘,粗俗,鲁莽的短处也客观存在。而重庆方言正是这些地域文化和民众性格的鲜明折射。

重庆人将本地方言称作“言子儿”,在重庆的大街小巷,什么“雄起”,“宝器”,“洗白”,“下课”等方言随处可闻,和”麻、辣、烫”的重庆火锅一样,个个鲜活生动,透着重庆人骨子里那种幽默率性。在巴蜀方言剧《傻儿师长》、《山城棒棒军》和近年大火的<疯狂的石头>中,这些巴俗俚语可说引爆了无数笑点。尤其是<麻辣小冤家》,这部由重庆市国有文化资产经营管理责任有限公司,重庆文广集团和四川美术学院强强联手组建的重庆视美动画倾力打造的开山之作,由热播方言剧《麻辣冤家》改编而成,播出后同样广受好评。渝派方言动漫剧借鉴真人方言剧的成功模式,将视点聚集于都市巷陌的普罗百姓,通过诙谐幽默的对白,与百姓日常生活贴近的剧情,将街坊邻人,小老板,棒棒军等社会阶层各式人等的琐碎生活及喜怒哀愁一一呈现为管中窥豹的地域文化切片,而成为重庆市井生活中的生动缩影。动漫剧《熊家婆》则是根据广泛流传于西南地区的民间传说改编,剧中有人们所熟知的熊家婆和麻老虎等角色,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本土动漫人在地域动漫剧路向上的探索与尝试是僖得大力弘扬的,因为将创作与重庆本土民风民俗结合的理念是对差异性创意原则最好的践行。可形成具有强烈地域色彩的特色独具的动漫产品类型。但在这一路向上,也应注意剔除历史形成韵码头文化等滋生的语言糟粕和地域民间传说中的封建迷信思想。

三、重庆动漫产业链的短板和优化路径

重庆动漫的产业链的问题和国内其它地区大致相仿,主要体现在动漫产业链的以下问题:

1、教学,研究环节与产业析出下游的严重脱节。动漫教育师资力量应予以调整、优化。

动漫产业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巨大潜能预示着整个创意文化产业的光明前景。开设有动漫专业或院系的重庆高校及招生人数也在逐年递增,需要指出的,这其中,也有个别出于迎合市场的需求和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院校。这些院校不顾自身办学条件,盲目跟风,仓促上马,拼凑师资;更有少数没有从事过动画制作及研究的人员俨然以动漫教学专家自居。院校中更为普遍的现状是: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创意性无从体现,课程设置的专业针对性和实践可操作性较弱,这也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市场和企业需求。这种种乱象的结果是使得本应发挥人才培养基础性作用,位处动漫产业链关键上游的教学,研究环节与产业析出下游的严重脱节,我们认为,优化动漫教育师资力量对于动漫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各高校自身应对教学师资进行优化整合,而教育主管职能部门应进一步强化对于高校动漫专业办学资质的评估监督机制,提高准入门槛,并建立相应的不达标高校动漫专业的退出评价体系。

2、本土动漫人才的培养模式粗放,应充分发挥各高校的学科互补优势。

目前国内动漫创作人才的供给和需求处于严重失衡的状态,而随着我国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可以预见,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对动漫专业人才的需求还将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而随着国内动漫产业朝向自身文化特色与创新意识的发展态势渐趋显明,在诸如选题策划、叙事谋篇、战略管理等核心原创领域,营销策划、职能管理等中层技术支持性层面的人才需求占比会逐渐加大,单纯操作型人才的需求一方面会相应减少,另一方面,对其原创能力必然会要求更高。基于此,在动漫人才培养路向上应充分发挥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在渝著名高校众多,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利用各自特色的教育,学科资源和人才资源,发挥学科交叉的互补效应,如重庆邮电大学就可充分发挥其在3G等移动通讯领域的技术优势着力在手机动漫,网游动漫等交互领域的人才培养上主导话语权,而四川美术学院具深厚底蕴的视觉艺术传统和实力将可为创意先导的培养模式提供强大的支撑能力。院际间并可定期开展动漫教育交流,整合目前分散,各自为政的动漫教育现状,以缓解当下动漫人才培养的原创性高中级人才奇缺的结构性失衡突出的问题。此外,动画的文化产业属性。在商业娱乐性之外,对价值观念的传播和地域民族文化的承载也是题中应有之意。而目前重庆乃至中国动漫业机械地效仿动漫产业发达国家生产创作的艺术风格、技术、商业操作,以及策划管理系统。缺失自身中文化传统、地域特色的现状还未有大的改观。针对此种现状,对于自身民族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相关课程的引入与强化,并在课程实践中有意识的加以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3、动漫企业整体实力不强,析出能力较弱。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有待强化。

首先,重庆动漫公司虽近年来数量上有了较大发展,但大多是呈现小而散的状态,成规模,(紧转第183页)(紧接第180页)大而强的动漫公司较少,有产品析出能力的动漫企业就更是寥寥无几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和教学等上游产业的链接能力。其次,动漫企业的在创意设计阶段投入大,而在动漫衍生品的开发投入程度还远远不够,即使有小比例的衍生品面世,也往往因为欠缺成熟的市场运作机制所导致的市场培育的不充分而反响平平;另外,衍生产品的制作开发或者因为相关动漫玩具公司的稀缺,或者由于动漫形象不具备衍生品开发的典型潜力而出现断裂和缺失,从而导致动漫产业运营模式上的盈利环节大打折扣;最后,动漫企业运营模式中盈利环节不明显,更极端的,只见投资不见回报的事例也时有发生,也让投资者普遍感到投资风险过大,这又导致雄厚的资本力量的缺位,进一步加剧动漫企业的融资难度。显然,这是一种无益于动漫产业良性发展的恶性循环。动漫各产业间存在着很强的关联度,这些本应协同发展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缺位和短板,都会造成动漫产业的整体发展的不均衡而导致做大做强后继乏力。如何构建一条适合动漫发展的产业链,不仅是重庆,也是中国动漫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超级秘书网

基于立足原创动画、开发衍生产品、构建完整产业链条的出发点,我们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①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支持我市动漫原创生产企业、动漫产业链上生产企业的做强做大。形成我市“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平台、社会共参与”的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格局。

②完善出台重庆市动漫产业发展规划。从指导思想、发展目标、总体布局、实施方略、政策措施、配套服务、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统筹。实现重庆市动漫产业产业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持久发展。

③着力打造规模化动漫企业集团。建议以重庆有实力的动漫企业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资产为纽带,以品牌为核心资源。打破地区、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对现有动漫资源进行资产整合,力争形成产业集群,加速推进重庆市动漫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行业发展论文范文第3篇

1.1起步阶段(1989年——1990年)

我国资产评估行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1989年国家体改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共同了《关于出售国有小型企业产权的暂行办法》和《关于企业兼并的暂行办法》,同年,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了《关于在国有资产产权变化时必须进行资产评估的若干暂行规定》。1990年7月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成立了资产评估中心,负责对资产评估项目和评估行业的管理工作。这标志着我国资产评估工作的起步。

1.2快速发展阶段(1991年——1997年)

1991年以国务院第91号令形式了《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同时资产评估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资产评估收费管理办法等评估行业基本法规、制度的起草和工作也相继完成。这些工作的完成,为建立我国的国有资产评估项目管理制度、资产评估资格管理制度等提供了法律依据,推动了我国资产评估行业在初期阶段的快速发展。

1993年12月,中国资产评估协会成立,并于1995年代表我国资产评估行业加入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IVSC)。协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评估行业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中介行业。我国评估行业管理体制也走向政府直接管理与行业自律管理相结合的道路。

1993年至1998年间,评估机构和评估从业人员的数量迅速增加,同时建立了注册资产评估师制度,完善了资产评估行业准入制度,了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等技术性规范,资产评估行业空前发展。

1.3发展完善阶段(1998年至今)

1998年资产评估协会划归财政部,政府管理与行业管理相对分离。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改革国有资产评估行政管理方式加强资产评估监督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102号),之后财政部相继制定了《国有资产评估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等六个配套改革文件。这些措施是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方式上的重大变革,财政部将评估项目的立项确认制度改为备案、核准制,加大了评估师在资产评估行为中的责任。这次重大改革标志着我国资产评估行业发展进入到一个强化自律管理的新阶段。

2001年,根据国务院清理整顿鉴证类中介机构领导小组和财政部的统一安排,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合并。合并后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评估和审计两个行业、两种资格进行管理,同时保留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的牌子,在国际交流和评估行业统一管理工作中使用。

2003年国务院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财政部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部分职能划归国资委。财政部则作为政府管理部门负责资产评估行业管理工作。这次改革从源头上彻底解决了长期以来国有资产评估管理与资产评估行业管理不分的局面,实现了国有资产评估管理与资产评估行业管理完全分离,使评估行业在形式和实质上都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中介行业。

2003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101号文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强和规范评估行业管理的意见》。根据文件精神,2004年2月,财政部决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继续单独设立,并以财政部名义了《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基本准则》。根据101号文件的要求,财政部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对资产评估行业进行全面检查,进一步推动了我国资产评估行业的健康发展。

截止到2005年8月,我国已有3400多家评估机构,30000多人通过考试取得注册资产评估师资格,其中22000多人为执业注册资产评估师。自1998年以来,全国资产评估行业累计完成国有资产评估约15万亿元。我国的资产评估行业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并在政府大力扶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十多年来,在国有企业改制、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建设、中外合资合作等经济行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不可否认,资产评估行业在我国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

2我国资产评估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评估行业多头管理,不适应评估行业发展的要求

目前,评估行业多头管理,在经济生活中先后介入评估行业的部门有财政(国有资产)、国土资源、建设、计划(物价)等9家部门,设立的执业资格有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注册土地估价师、注册乡镇企业资产评估师、农村集体资产评估员、价格鉴证师、矿业权评估师、旧机动车评估师、珠宝首饰鉴定师等。虽然在2001年国务院清理整顿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的活动中,价格鉴证师已淡出中介服务市场,注册乡镇企业资产评估师被并入注册资产评估师,集体资产评估员资格被取消,珠宝首饰评估也被纳入到了评估业的组成部分中,但目前我国依然有五六种评估执业资格。其中在经济活动中影响较大的有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房地产估价师和土地估价师三种职业资格。

各职业资格各有业务规范,各有收费办法,在实际工作中既造成了评估质量的不统一,又造成了重复评估、重复收费的局面;既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又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还导致了评估行业无序竞争、条块分割。而且评估行业的多头管理局面导致了诸多不良后果,形成许多地方评估机构小、散、乱,服务单一,市场竞争乏力,甚至一些中小城市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评估机构出现难以生存的情况。这些问题,使得评估机构难以发展壮大,评估标准不统一,也使得社会对行业的认知度不高。

2.2评估法制不健全,不利于行业的统一管理

律师行业有《律师法》,注册会计师行业有《注册会计师法》,而资产评估行业却没有相应的法律。我国目前的评估法规体系是以《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为核心、中央政府颁行行政法规和中央政府部门颁布的规章为主、部分省市出台地方性评估规章补充、行业协会辅之以自律规范并有国家其他法律法规配套的法律体系。这一法律体系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但由于立法层次不高、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已极大地影响到了行业发展。

2.3评估人员复杂,队伍不过硬

资产评估强调的是评定估算,如果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训练和职业道德,其评估的结果可想而知。同时评估作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涉及到会计、审计、机械、建筑、经济法规及经济学等方面的内容,而目前我国的资产评估人员大多是由会计人员或机械、建筑工程人员构成,其知识结构单一,评估范围受限。同时评估师队伍学历层次低,我国本科以上学历人数在50%左右,远低于美国的85%以上的水平。这种局面既不利于资产评估理论上的研究和创新,又不利于专业资产评估人员的培养。

2.4理论研究相对滞后,评估准则体系尚待完善

应当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资产评估理论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对于资产评估目的、评估主体、评估假设、价值类型、评估原则等基本形成了统一认识,对于评估的三大方法及其程序以及评估报告的格式和内容也都有了深入地探讨。但不可否认在一些资产评估理论问题上我们和先进国家还有很大差距,诸如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资产评估相关问题,资产评估结果如何为会计报告服务等。更重要的是我国目前的资产评估理论更多的是从便于指导实务角度论述的,如会计学原理那样的资产评估原理还是空白。我国的评估准则体系包括资产评估准则、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资产评估质量控制准则和资产评估后续教育准则四部分。但目前颁行的只有两个基本准则(《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基本准则》)、一个具体准则(无形资产准则),其他多以指导意见、指南的形式出现,虽说也基本满足了评估实践的需要,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评估准则体系急需完善。

3发展资产评估行业的对策

3.1统一资产评估管理,变多头管理、政出多门为“一言堂”

所谓“一言堂”就是将注册资产评估师、土地估价师和房地产估价师等职业资格尽快统一起来,并出台统一的评估准则及行业执业标准。前文已述及,由于我国的资产评估管理政出多门,才导致评估标准的不统一、评估行业的恶性竞争;也正是缘于此,评估行业的发展及认可程度才不如另外两个中介行业。这是解决我国评估行业发展诸多问题的关键。显然这样做会触动一些部门的利益,但从行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利大于弊,长痛不如短痛。

3.2加快立法程序,尽快出台统一的行业管理法律

解决了资产评估行业的统一管理问题,出台统一的行业管理法律既是行业管理的需要,也是行业发展的需要。

3.3发展学历教育,提高评估人员素质

我国的评估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此行业协会应与教育部门协商资产评估学历教育的发展。虽然我国目前有些院校已开设了资产评估的专科教育,本科教育也已有个别开设。但各个学校的课程设置差异较大,这也需要协会出面予以协调统一。

行业发展论文范文第4篇

一般认为,文化的生产和服务与其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差不多,套用一般市场规律即可。事实上,在许多领域里,文化的投入和产出并不那么直接。其一,它表现为近期投入、远期产出。许许多多的文化遗产至今仍然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一道著名文化景观可能成为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人气指数的支点,但它们在建成之初,也许只被理解为宏大辉煌、可以传世的“一般性”财产;而其建设者倾其财力和智慧,雕琢磨砺,考虑的也并非在有生之年用它稳赚一把。古人的杰出创造惠泽当代,而今人关于文化的鸿篇巨制也自然应当跨越时代、着眼未来。其二,它表现为此地投入、彼地产出。文化具有引发、辐射的功能。博物馆、图书馆、影剧院惨淡经营,入不敷出,但其周边的土地、楼盘却一路升值;办学校可能花了政府不少的财政收入,但名校名师却成为地区营销的最大“卖点”。其三,它表现为局部投入、整体回报。最经典的例子是美国克里夫兰市的复苏。20世纪60年代末,居住者、投资者竞相诅咒这座毫无生机的城市,甚至为它举行“葬礼”。但当新市长的“明天克里夫兰”计划实施后,世贸中心、摇滚乐名人堂、棒球场以及洛克菲勒文化带却迅速焕发了这座“工厂化”城市的活力和魅力。

有了上述分析,我们就不难认同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在追求文化产品和服务效用最大化的同时,应注重从基础、底蕴等本质层面为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持久回报的能力。一些文化建设尽管有时只是城市形象和市民精神状态的改善,但它最终仍将通过提升城市吸引力和创造力而实现经济社会价值。文化是城市的底色。一切急功近利的创作至多只能算是“文化快餐”,应景敷衍只能增加“文化垃圾”。有些以“文化”为包装、片面追求短期效益的行为甚至还蜕变为拙劣的骗术。真正的文化必然反映民族的智慧和心理特征,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和文明品质。因此,当我们致力于地区文化建设的时候,那些传承不衰的文化经典,那些植根于群众的传统精神,无疑都能赋予我们再创造的灵感。

第二,文化作用力有自身的辐射半径,它可能跨区域也可能跨行业。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从资源整合的角度注重对文化圈的研究,不仅追求单个产品、景观的收益,而且应当追求文化的带动作用和城市的整体升值。在文化建设中,文化圈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文化现象,它是以某个有足够影响力的文化景观或其他载体为核心而形成的一个特殊发展区域。在这个区域中,不但文化自身具有厚度和活力,而且经济、社会的发展由于接受文化辐射而具有一定优势和整体特色。所以,在文化圈中,无论是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或文化设施,都不是唯一业态。它与其他服务业态、经济形式和社会组织一起构成“文化共同体”。我们应当在把握规律的前提下能动地构建新的文化共同体,更好地发挥文化的导引、激活功能。

第三,文化的产出常常是曲折的、间接的,在很多情况下,文化的产出与投入的价值很难用金钱来衡量。在发展文化的过程中,有的受益者并不因受益而考虑拿出钱来向文化产权单位投入。因此,政府作为地区利益的代表就必须制定适当的公共政策,在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内来考虑文化投入与产出的平衡。例如,保护重点文物、古都风貌是全民受益的功德之举。但如果让文物单位和历史风貌保护区借助市场的力量自求平衡、就地平衡,其结果只能是文物不保、风貌不存、城市整体价值衰减。如果上一级政府能够本着“谁受益、谁投入”的原则,跳出“文化”,从更大范围内考虑土地和资金的平衡,那么“文化”就有可能逐步走出朝不保夕的困境。

经济与文化的互动关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拿文化来卖钱,搞什么“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文化和经济的互动,大约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文化作为背景自然地作用于经济。特定的民族心理、价值观念以及文化传统、社会风俗等一系列文化因素构成了经济活动的文化背景,它们通过影响经济活动主体的精神状态、思维习惯、行为方式进而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率。这种影响是潜在的、间接的,同时又是既定的、自发的。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曾描述了各地经济发展的文化背景:齐国“其俗宽缓阔达”,邹鲁“俗好儒,备于礼,地小人众,俭啬”,燕赵“丈夫相聚游戏,女子游媚富贵”,文化背景的差异总是通过经济活动的方式、规模、层次,曲折地反映出来,换言之,经济活动总是程度不同地渗透着来自“背景”的力量。

第二个阶段,文化作为手段主动地作用于经济,像企业文化、商业文化等。企业文化是一种出于直接经济目的的文化改造和移植。企业管理者在法人治理权限内进行企业建设,既吸收既定文化背景中的积极因素,又引入某些外部的优秀文化成果,以整合、生成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局部文化环境,从而激励、凝聚职工,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商业文化,就其狭义而言,是凝结在商品与劳务中的文化价值,并随着商品交换而传递给消费者。由于文化价值大大提升了商品满足需求的能力,因而商业文化成了唤起并满足新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力量。

第三个阶段,文化经济相互交融。当物质生活达到一定程度时,文化在左右需求中的作用便越来越突出。人们不仅在文化活动中消费文化,而且在经济活动中追求和品味文化。在文明状态下,一切行为都是文化行为,一切商品和服务都成为文化的载体。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是一种必然趋势。所以,在发展文化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把文化作为经济活动的背景、素材、手段,又要将文化的繁荣作为最终目标;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单纯的经济利益,也要重视经济活动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

有的人一提文化资源,就是遗产;一提文化发展,就是保护遗产、开发旅游。如果这样理解文化的话,我们就不是文化的创造者,而是文化的被动的守夜者。对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必须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来重新认识。概而论之,约有三种情况:超级秘书网

第一种是完整地保留和保护。对于成为某个历史时期的智慧结晶的文物或街区,党和政府应创造一切条件倾力保护。如故宫,乃东方宫殿和建筑艺术的杰作,气象不凡,与日月同辉,谁也不能动。

行业发展论文范文第5篇

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可持续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面,是推进“十二五”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以节能、减排、降耗、增效为基本特征,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保证。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将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由“资源——产品——废物排放”的开环方式转化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有助于保护环境、防治污染,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同时,发展循环经济也有利于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循环经济追求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均衡及效益最大化,对构建和谐社会具。

二、化工行业发展循环经济是必然趋势

化工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因其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点,以及能源消耗较高、存在安全环保隐患等,一直被认为是高能耗、高污染、低利用的产业。化工行业的高速发展,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同时也消耗了大量资源,产生了大量污染物,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的生产方式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如果按照传统的生产模式发展下去,化学工业的过度增长将导致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代际公平。当前,我国化工行业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第一,能耗居高不下。据统计,我国单位GDP的能耗是美国的2.9倍、日本的4.9倍、欧盟的4.3倍,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近些年来,我国化工行业能耗增加的趋势更加明显,在全社会能源消耗总量中的比重更加突出。第二,污染较为严重。由于行业特性,化工企业往往排放大量废物,且有一定毒性。据美国排放毒性化学品目录一项调查统计显示,世界排放废弃物最多的10类企业中,化学工业名列榜首。第三,资源匮乏明显。目前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达到40%,天然橡胶的对外依存度超过70%,主要化学矿种资源不足,尤其是钾、磷、硫和硼等严重不足,已威胁到化工行业的持续发展。第四,运输量大。化工行业是运输量非常大的行业,大宗产品多,运输量大,随之而来的运输消耗和能耗较高。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生态、循环化工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实现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三、化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和方向

化工企业作为化工行业的主体,直接承担着生产的重任,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力军。化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要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到企业发展的全过程中去,必须从项目设计、原料选择、工艺过程、技术进步及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入手,通过各种手段减少浪费、降低能耗,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把污染尽可能控制在生产过程中,使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最少化。做到既提高经济效益,又减少环境污染。世界著名化工企业杜邦公司,在循环经济的发展上走在世界的前列。20世纪80年代末,杜邦公司的研究人员把工厂当作新的循环经济理念的实验室,创造性地应用循环经济三原则(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发展成化学工业相结合的“3R制造法”,即,(1)改革工艺,减少废物产生量(Reduce);(2)循环利用,将废物用到其产生的工艺(Recycle);(3)将副产物再利用(Reuse)。依靠完整的闭环,使一个流程的废物变成另一个流程的原料,最终实现低污染和零排放。杜邦公司的成功经验给化工企业指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抓手,借鉴杜邦的“3R制造法”,我们化工企业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发展循环经济。

1节能降耗循环经济要求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而节能降耗是资源利用最大化的最直接和最根本的途径。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化工企业应从细节抓起,加大节能降耗措施的执行力度,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节能降耗工作应与技术改造、安全、环保等工作有机结合,从全厂的物料平衡、能量平衡出发,从细节入手,不放过一点一滴的能源浪费,大力推进精益管理和持续改进。如从生产负荷、运行周期、工艺指标等多方面着手,优化工艺流程和参数,使装置经济合理运行;既抓好节油、节煤、节电等能耗,也抓好节水、节汽、节原料等物耗,真正做到能耗和物耗都降到最低,以实现循环经济的根本要求。

2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以节能、降耗、减污为目标,以管理和技术为手段,将整体预防的环境保护战略持续应用于整个生产过程,使污染的产生量和排放量最小化。化工企业可以重点从清洁生产过程着手,改革工艺技术,不用或少用有毒有害原料和中间产品,回收处理废弃物及污染物,使生产过程排放的废弃物和污染物最少,物料利用率达到最高。例如,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所属的德州实华化工有限公司,通过技术攻关,变革氯乙烯生产技术,采用二氯乙烷催化重整工艺,避免传统电石法氯乙烯生产中氯化汞的使用,有效解决汞污染问题,目前此技术已到中试阶段。

3充分利用副产物,延长企业生产链条某个化工生产过程的副产物或者废弃物,有可能是另一个生产过程的原料,化工企业可以在自身能力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延伸生产链条,充分利用副产物或废弃物,开辟新的产品,减少废弃物的排放的同时,使资源再利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例如,聚氯乙烯企业所产生的电石渣,可以作为生产水泥的原料,可以配套水泥生产线,使废弃物得到再次利用。

4园区化发展对于单个化工企业,在其内部可以通过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延长生产链条等手段发展循环经济,使资源达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废弃物最少量的排放。但企业自身能力毕竟有限,有可能无法满足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这就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特点与上下游生产企业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但考虑到远距离运输不经济,这就需要政府或者大型企业集团发展化工园区,形成产业集群,集合多数量、多类型化工企业的优势,以达到更高的物质利用率和能量转化率,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例如,园区内有氯碱、农药、水泥等企业,氯碱生产过程中的富余氯气,可以提供给农药企业作原料,电石渣可以提供给水泥企业作原料。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