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外部审计论文

外部审计论文

外部审计论文

外部审计论文范文第1篇

根据加拿大内部审计协会(InstituteofInternalAuditor)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的、客观的审核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并改善机构的运作。它通过提供系统的、自律的方法评估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有效性,帮助机构达到目标。内部审计活动需要对机构的治理、运作和信息系统的适当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包括:(1)财务和日常信息的可信性和完整性;(2)日常工作的有效性和高效性;(3)资产的安全措施;(4)遵守法律、法规和合同情况。

一、大学内部审计的组织

加拿大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一般较为精简。一般设置2~4名全职工作人员,如西安大略大学(2名)、女皇大学(2名)、瑞尔森大学(2名)、基辅大学(3名)、曼尼托巴大学(3名)、麦克玛斯特大学(3名)、卡尔加里大学(4名)、萨斯喀彻温大学(4名)、渥太华大学(4名);少数大学设置的内审人员多一些,如罗瑞尔大学(5名)、麦吉尔大学(6名);也有的大学的审计部门仅设1名全职工作人员,如莱斯布里奇大学、温莎大学、卡尔顿大学。审计部门人员设置最多的多伦多大学共有10名全职工作人员:1名主管、1名行政助理、2名审计经理、5名高级审计师和1名高级投资审计师。

审计部门的工作通常向主管副校长办公室及审计委员会汇报,如西安大略大学、莱斯布里奇大学、曼尼托巴大学、麦吉尔大学、麦克玛斯特大学、女皇大学、萨斯喀彻温大学、瑞尔森大学等,也有的大学是直接向校长和审计委员会汇报,如渥太华大学、基辅大学。卡尔顿大学则视审计内容分别向校长、副校长和审计委员会主席汇报,罗瑞尔大学向大学秘书(UniversitySecretary)汇报。多伦多大学行政上向治理委员会秘书(SecretaryoftheGoverningCouncil)汇报,组织上向校长汇报。另外,主管向审计委员会提供定期的报告和咨询意见,向副校长办公室及审计委员会汇报工作。

二、大学审计委员会职责

(一)审计委员会的性质与组成

以西安大略大学为例。该校的审计委员会系校董事会的常设委员会,由董事会任命的8位成员组成,其中包括:委员会主席、委员会副主席、财产委员会主席。所有的成员必须来自于学校外部,不能是学校教师、雇员及学生,委员会中至少6人必须是董事会的成员。审计委员会主席和副主席必须是董事会成员,并且每年由董事会进行任命。董事会的秘书同时担任(或指定为)审计委员会的秘书。为了确保委员会成员有必需的专业知识履行职责,董事会可以委任至多2名非董事会的人员。

因此,作为一个专业组织,被任命的审计委员会成员都具有财务会计、法律、商业行政方面的专业知识及对审计方面的浓厚兴趣。在委员会中,至少有1名是财务专家,其它成员可以由专业会计或审计、高级财务职员、审计员、公司的主要会计职员、或担任过高级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担任。

在审计委员会的会议上,委员会可以要求至少1名具有以下职务的人员出席会议,包括:主席、执行副主席、副主席(人力资源方面)、副主席(财务服务方面)、内审经理、审计员(controller)、总法律顾问、外审人员、董事会秘书。

审计委员会成员每年至少会晤2次。

(二)审计委员会的职责

该委员会最为重要的责任是保证学校的财务报告流程的合理性,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良好运行,并且制订合理的流程对大学内的重要风险进行识别、报告及控制。该委员会同时在外部审计者、管理层、内部审计及董事会之间建立一个交流的平台。

1.关于财务披露事项,财务管理及报告。

(1)评估学校年度的财务报告中的披露事项,并建议这些披露事项获得董事会的批准;

(2)评估由外部审计人员发现的重要信息及审计人员提供的建议;

(3)评估管理层所提交的分析报告、外部审计人员阐明的财务报告中的重要问题及与披露事项有关的重要判断,还应包括对披露事项中说明的所选择的会计方法造成影响做出的分析;

(4)确定是否应用了适当的会计原理及审计标准。

2.关于外部审计人员。

(1)每年任命外部审计人员,接受他们的直接报告,评估及正式接受外部审计人员的聘书,每年评估外部审计人员的计划及预期和实际的审计费用的合理性与恰当性;

(2)引导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职责的独立性,并且为批准前的服务工作制订手续,这类服务由外部审计人员提供,并且不包含在年度审计报告中,委员会需要保证此类服务不会影响外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3)与外部审计人员进行会晤,了解他们在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工作中的约束,在履行职责时,校方有关部门的合作情况及他们审计发现(的内容)。评估审计人员的致顾客书(managementletter)及针对致顾客书的行政回应(administrativeresponse),并且确保(审计)建议得到适当的处理。如果(审计)建议没有被处理时,确保这种行为是合理可接受的;

(4)当行政管理层与审计人员出现分歧时,不管这种分歧是否得到解决,确保分歧将被及时告知委员会;当行政部门就某一具体的财务问题向某一财务公司寻求建议,而此财务公司并非由外部审计人员指定,确保这种情况被告知委员会。

3.关于内部审计人员。

(1)评估和批准内部审计人员的年度工作计划,评估内审人员的长期计划;

(2)评估内审人员的报告、重要发现及有关学校内部控制方面的建议,确保行政部门对提出的合理建议做出处理;

(3)确保审计委员会的主席每年都与内部审计人员进行会晤,讨论内审人员的来年工作计划及在执行当年工作计划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4)调查评估经证实的管理层对内部审计人员任命的否决、替换、重新任命及解聘是否合理;

(5)确保内审人员与审计委员会可以进行直接沟通。

4.关于风险管理。

(1)确保设有合理的流程(制度)来识别、报告、控制有形风险,包括对财务系统内部进行的控制;

(2)接受管理层有关学校重大风险的定期报告,内容包括法律索赔、环境问题、健康问题及其他一些规章事项等等;

(3)确定管理层就保险责任范围的报告。

5.关于其他内容。

(1)对大学退休收入基金项目的年度财务审计报告书进行评估,并将报告提交至董事会;

(2)有时需要完成由董事会指定的工作,包括特殊的检查;

(3)对审计委员会认为有助于贯彻其主要职责的事件进行指导和评估;

(4)在委员会主席同意且认为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由学校花钱雇佣独立的专业顾问来协助委员会履行职责;

(5)当外审人员、内审人员及管理层认为有必要与委员会进行私下交流时,安排独立的会面;

(6)每两年重新评估委员会工作条例,并且向董事会提出必要的修改建议。

三、内部审计的工作任务与性质

1.运营评估(OperationalReviews)。

(1)确定风险是否像所预计的一样,能减轻至可接受的程度以及在可控的范围内,并确定审核程序可以有效且低成本运作。

(2)监督一个部门内的诸多流程(如书店中的财务流程)或者一个流程能够同时对诸多部门同时进行管理(如管理诸多部门中的应收账款项目)。

2.信息系统(InformationSystems)评估。

(1)参与系统开发及方案制订,尤其关注流程的改进、数据传递、系统的执行计划及测试计划。

(2)对应用系统执行前及执行后的状况进行评估。

(3)对信息安全问题进行评估。

3.遵从条件(Compliance)评估。

通过评估并纠正程序,确保大学遵守国家法律及政策。

4.特殊要求(SpecialRequest)评估。

(1)应管理层要求对某一事件进行调查或评估。

(2)对怀疑存在欺诈情况的事件的调查。

5.风险管理流程(RiskManagementProcesses)评估。

(1)为达成学校目标,评估现行流程,保证其对可能事件与可能情况能进行有效识别、评估、管理和控制。

(2)协助风险管理机构落实有关措施。

内部审计工作是为了帮助大学的领导者实现他们的目标。未来是重点,内部审计机构要充分利用今天或者过去的信息,努力改善明天的工作。内部审计通过提供独立的、有附加价值的风险评估和解决方案,支持学校的工作。因此,西安大略大学认为,高校内部审计部门是一个对变化有预知的集中于管理风险的机构。

四、内审人员的职责与权限

仍以西安大略大学为例,加拿大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一般要承担以下责任。

1.内部审计的首要职责是依照学校行政领导和审计委员会的要求提供必要的审核,以完成他们赋予的责任。具体而言,有以下十个方面的职任:

(1)识别并评估重大的风险事件,并确保风险被减轻到学校能承担的水平。

(2)识别并评估学校中所有的风险管理过程的改进。

(3)对日常工作与程序进行评估,确保它们被正常地追踪以及它们能顺利支持学校完成目标。内审人员需要了解在怎样的条件下,这些目标达到了怎样的程度,以此来评价它们是否能正常完成。

(4)评估学校的财产和资产状况,以及学校防范损失的能力(包括防止盗窃、欺诈和浪费)程度。

(5)检查日常运作发生的改变、信息系统的变换和信息安全的措施,对所有新的、有重大改进的管理系统运行的完整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

(6)检查使用新的系统和进行较大的升级后的系统的运行过程和结果,测试与已经建立的时间表、目标和目的是否一致。

(7)评估重大的立法或者规章的调整对学校的影响,确保这些规章被恰当地认识并提上议事日程。

(8)评估学校是否遵守相关计划、政策、手续、法律和规章制度,以及它们对学校的运作的影响程度,确保这些事项在有必要的时候被提上议事日程。

(9)调查所有对政策和手续的违反、错误、欺诈或者滥用学校资产的情况,以及包含调查和准予的规章制度,包括在适当的情况下联系执法机构。

(10)如果教职员工个人不确定在特定的情况下哪些是合适的行为,内审人员有职任向其提供建议。

2.内部审计部门的第二种职责是提供建议与帮助。

(1)提供咨询的渠道:①对新的和进行重大修改过的运作系统进行程序控制;②帮助学校的行政部门评估和发展新的经营活动和信息系统;③在管理上运用最好的经验,与大学的全体教职员工一起加强知识与技能。

(2)当对外部审计评估学校的管理和行政过程、程序和控制是否可信有疑虑时,为其提供一种渠道。确保内部审计的工作并没有复制外部审计师的。

(3)为以下的学校委员会提供服务:①信息安全工作组;②电子商务政策委员会;③校长的顾问委员会(负责学校的记录与档案);④信息与隐私顾问委员会的自由。

为保证内部审计人员有效履行职责,内审人员有权使用所有与学校财产和职员相关的记录。校内职员在必要时要对内部审计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

五、内审工作需要遵循的原则

一是坚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对内审事件不持个人偏见。

二是为便于控制事态的发展,对将要审计的各项工作,从开始时就介入。

三是努力与学校各级领导建立开放的非敌对的关系。与部门负责人紧密联系,以伙伴的姿态协助部门主管认识风险,同时提供相关建议,寻找改善的机会,帮助其实现学校的目标。

四是履行职责时应做到:

(1)熟练掌握内审的知识与技能。需要掌握履行职责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具备足够的知识能识别欺骗的迹象,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

(2)认真做好尽职调查。要充分考虑到审计事件的复杂性,现有工作程序的有效性及不遵守规则的可能性,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当有的审计工作缺乏专业人员时,可以聘请校内外咨询专家;此外,要持续地改进学校的风险管理过程,努力改善其质量。

(3)改善绩效评估的实施。

(4)在全校范围内引起对风险和控制全面的关注。

(5)通过持续的工作加强审计人员的知识和技能。

六、年度审核评估与咨询计划方案

1.计划。内部审计的工作基于一种风险评估,这个评估包括任何在管理中被识别的风险和控制。运作部门、重要过程和学校主要存在的风险都是该项工作流程的一个部分。咨询计划必须有帮助改善风险管理、增加价值和改善学校运作的潜力。

2.交流与批准。内部审计人员要与高级管理部门进行交流,并向审计委员会寻求批准。

3.协调。内部审计工作要与其他内部和外部相关的审核工作协调进行,以确保适当地覆盖工作并且减少工作的重复。

4.向高级管理部门和审计委员会汇报。高级管理部门和审计委员会必须定期地收到以下报告:

外部审计论文范文第2篇

内审外包主要采用以下四种形式:

1.补充式外包,即将部分的内部审计职能赋予第三方。例如,在一些关键性的内部审计项目中聘请外界专业人士提供帮助。又如,在审计外地的分公司时,聘请懂当地语言或熟悉当地习俗的审计人员提供帮助。另外,在审计特殊领域(如电子数据处理系统)时,企业也可聘请这方面的专家参与审计。

2.审计管理咨询,主要是指请咨询机构帮助企业确定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数量及配备情况,并有可能促进内部审计计划的形成和改进。审计管理咨询服务还包括对内部审计人员的招聘工作,帮助管理层定义主要的审计风险领域等等。

3.内审职能全部外包。在这种外包形式下,企业不设内部审计部门,但是为了进行合理的经营性审计,就将内部审计职能全部外包给会计师事务所或咨询机构。

4.内外成员结合审计,亦可称合作内审。这种外包形式下,内部审计工作由一个统一的项目和审计工作组来完成,成员包括内部审计师和外部审计师,但内部审计师和外部审计师对这种结合审计分别承担不同的责任。

以上各种内审外包形式各具特色,因企业规模及行业不同,在是否实行内部审计外包及实现的方式上可能都有所不同。

一、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优劣分析

内部审计究竟能否外部化?以何种方式实现?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实现内部审计功能和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并使企业能够与急剧变化的外部环境相适应;这需要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权衡和选择。

(一)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优势

1.提高审计的独立性。经济学认为,当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时,内部审计是必须的。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内部审计能监督经营者如何更好地行使受托经营权,而内部审计的成本也构成了企业一项重要的管理成本。虽然内部审计部门代表所有者履行监督职能,具有权威性和独立性,但是,实际工作和管理层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管理层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干预内部审计;另一方面,内部审计部门为了能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必须主动同管理层协调好关系。在这种利益牵制下,内部审计可能会失去独立性,甚至与管理者共谋来欺骗所有者。而外部审计师独立于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站在一个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对企业委托事项进行审计,其工作只对委托人负责,因此能够客观地报告审计结果。

2.节约企业成本。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企业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内部审计的传统职能已不能满足企业增加价值的需求,因此,内部审计为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而不断扩充其职能,逐渐向风险管理和管理咨询拓展。风险管理和管理咨询业务的开展需要金融、会计、人事、市场、工程、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人士来共同完成。此时,企业将面临高额的成本。将内审职能部分或全部外包后,部分或全部的审计成本就变成了可变成本,从而降低成本。通常表现为:(1)节约招募、培训费用和维持成本。内部审计外部化可以避免内部审计人员的招聘费用,为更新和扩充知识而发生的培训费用以及支付专业人员的高额薪金。(2)节约开发软件和新方法的成本。为适应网络环境下的审计,企业必须不断开发新的审计软件以及对新出现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这会给企业带来高额的开发费用。如果内部审计外部化,咨询机构的这些开发费用就可以分摊给多个客户。(3)降低雇佣成本。外部咨询机构之间的竞争可能导致在相同的价格下,企业可以选择更为优质的服务。

3.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内审工作质量。内部审计外部化能够使社会人力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外部咨询机构由各方面的专家组成,他们通过了专业技术资格认证,并且在对不同类型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熟悉不同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能够根据自身经验及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过程、风险控制和管理等活动进行客观的评价并提出切合管理者需要的建议,这一点是仅仅服务于单个企业的内部审计师所不能及的。内部审计外部化能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将一些企业的先进经验介绍给其他的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还可以充分利用地理资源优势,对于跨国公司而言,聘请当地的咨询机构或是熟悉该地区业务的外部审计人员可以帮助企业很快融人该地区文化,避免过长的适应期所带来的额外开支。

此外,企业还能够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按照经济学的观点,企业的存在就是因为其专业性,衡量企业规模的最佳方式就是其管理成本小于产品的交易成本。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就是专业化分工的发展,因此管理层关注的焦点应该是组织的关键性业务,企业应该将其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核心业务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同时,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服务公司的服务水平也越来越高,企业完全可以将其次要业务(如内部审计等)交给相应的专业服务结构去做,从而提高组织的竞争能力。

(二)内部审计外包的劣势

这个问题,首先应认识内部审计的发展和外部咨询机构的性质。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近年来的发展趋势看,其职能已由传统的监督、评价,拓展为监督、评价与咨询,逐渐由“监督导向型”向“服务导向型”转变;内部审计的重点由单纯的财务审计转向经营效益审计和风险审计;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监督和参谋作用。这使得内部审计作为一个专业职能已越来越多地和经营管理相融合,内部审计的经济性在不断增强。同时,外部咨询机构作为市场中的一员,他们的服务也是有成本的,他们的选择也是理性的,即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寻租现象。而且,由于内部审计要求的多样性,外包服务的价格发现机制主要靠谈判来确定。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却往往会增加企业的成本。

1.破坏内部审计职能的整体性。内部审计的评价、监督、咨询的职能是相互支持、互为基础的一个整体,能为企业增加价值的咨询活动是建立在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的基础之上的,而咨询意见的采纳和顺利实施需要对审计过程进行监督,并且对绩效和风险进行评价,保证其按预期的方向发展。因此,将任何一项职能外部化都不利于内部审计发挥其整体功能。

2.导致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缺乏责任感。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内部审计本身就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独立于具体操作和管理之外的控制层。内部审计部门直接对独立的审计委员会、董事会或最高决策层负责,对具体的操作和管理部门内部控制的充分性和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价,并提出审计建议,以降低内部控制无效而产生的风险。与此同时,内部审计还帮助企业进行“软控制”环境的营造,是内部控制过程设计的顾问。可见,内部审计在帮助管理当局改善内部控制中发挥着积极的主观和客观作用,将其外部化不利于对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同样也不利于内部控制方法的改进。

3.可能降低企业的竞争优势。一方面,因为内部审计和相应的管理咨询工作由外部机构来做,企业缺乏积累知识和创造价值的动力,无法充分发展内部审计所需的知识和人才;另一方面,要想获得真正有价值的咨询服务,势必会泄露企业部分的核心机密,这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竞争优势。

4.放弃了内部审计自身的资源优势。首先,内部审计人员熟悉本公司的管理政策、业务程序、经营活动和人事状况,了解企业的组织文化、业务过程和风险控制方面的特点,能更好地提供符合管理层长期战略的咨询服务。而外部咨询机构只能通过一些公开的资料以及通过询问和观察来确定服务的重点。往往由于保密的需要,企业不可能向他们提供完整的资料,这势必影响到外部咨询机构对企业深入的了解和正确的判断,从而影响咨询服务的质量。其次,内部审计人员作为企业的内部人,其工作成果和个人的经济目标联系更密切,在主观上会更投入。再次,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的战略管理、组织操作程序和企业文化的了解程度是外部审计人员所不能及的。最后,如果内部审计部门的消失将会使企业越来越受制于外部审计人员,他们可能索要越来越高的佣金,因此企业必须权衡成本、效益问题。

5.内部审计外包的工作质量不一定令人满意。内部审计外包后,由于契约的不完备性,外部审计人员一般只在约定的范围内消极地进行审计,尽量削减审计计划,减少工作量,而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去帮助管理层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审计可能会变成一种程序性的工作,外部审计人员不会像内部审计人员那样全心全意为企业考虑。外部审计人员只与企业有短期的合约关系,企业最终的经营成果与他们没有直接联系。而且,外部审计人员毕竟不熟悉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内部审计人员,特别是那些在企业里工作了很长时间的内部审计师,更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管理手段、企业文化、部门间的利益关系等因素。这种背景知识的差异可能影响到审计计划的深度和审计程序的执行,并可能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我国内部审计外包的可行性

1.从独立性角度分析。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实质不在于是由内部审计人员还是由外部审计人员来执行内部审计工作,而在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程度。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是由管理层领导还是由董事会来领导,内部审计机构与业务部门及其他各职能部门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制衡关系等因素,将最终决定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程度。内部审计工作不独立,很大原因在于内部审计人员在经济上的不独立,不在于是由谁来执行内部审计工作,而在于我们的内部制度还不够科学、不尽完善。因此,可以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可见,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根本不在于是否将内部审计外部化,而在于完善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及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独立性不影响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选择。

2、从经济效率角度分析。效率通常指消耗的劳动量与所获得的劳动效果的比较,是个投入与产出的比率问题。在内部审计外部化问题上,较流行的观点是它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其理由主要在于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内部审计人员的招聘成本、维持成本、培训成本等。也就是说,企业可以通过较小的成本来达到相似或者更好的审计效果。但是,该观点至少没有充分考虑下列影响因素:

(1)从投入来看,企业在将内部审计外部化时,已经隐性地支付了审计人员的选拔成本、培训成本等,而外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是不尽相同的,甚至差别很大。如何选择高素质的外部审计人员来执行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是企业在将内部审计外部化时所必须考虑的。实际工作中,企业往往根据外部审计人员及其所在单位的声望、信誉等进行选择。通常,声望越高、信誉越好的外部审计人员,其在执行内部审计工作时所索取的服务费也越高而这就会造成经济学上说的资源投入冗余。

(2)从产出的角度来看,内部审计由“检查与评价组织活动和为本组织服务”转变为“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经营,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实践证明,通过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审计人员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企业的各项业务以及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增强协调和处理各种复杂关系及观察与分析问题等能力。如IBM、GE等很多跨国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已经成为经营主管和财务主管的集训地。也就是说,由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企业所获得的远不止内部审计工作成果的本身,而这是内部审计外部化所无法实现的。由此看来,认为内部审计外部化一定会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观点是片面的。

三、具体情况还需具体分析

从经济学的观点看,企业采取内部审计外部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经济性。至于外包的方式和范围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来分析。但是,在审计外包的工作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1.加强内部审计服务的监管和规范。制定内部审计指导性规范,使内审服务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政府应该完善相应的法规,就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内审服务所导致的独立性等相关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

外部审计论文范文第3篇

通过对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定义、形式以及理论依据进行回顾和深入探究,客观比较了我国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优缺点,同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潜在的问题和局限性。

关键词:

内部审计外部化;优缺点;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3018101

0 引言

内部审计外部化的理论最早起源于组织资源的外部化理念。Gary Hamel &C.K.Prahalad 在1990年的《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文中“外部化”理念首次被提出。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不断进行着变化和调整,其中对内部资源实施外部化逐渐被企业重视,尤其是内审外包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1 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定义

内部审计外部化所指代的是企业将其内部审计工作全部或者部分交付给专业会计人员、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其他中介机构来完成的一种现代化管理方式。

其中,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形式可以具体分成三种形式:全部外包形式,部分外包形式和管理咨询形式。

2 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优缺点分析

2.1 优点分析

2.1.1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企业的一部分,其员工由于迫于上级的压力以及自身利益等问题,可能使内审结果出现不公允的情况,从而降低审计质量和财务信息质量,从而损害了报表使用者的利益。然而将内审外包给第三方机构,其注册会计师和管理层有较少的利益冲突,能够保持客观独立进行审计,又因为他们的专业胜任能力,往往能够强化内部审计结果的可信度,提高审计质量。

2.1.2 降低了企业的成本

如果企业在其内部设立一个专业的审计部门,那么势必会发生相应的成本,然而将内审职能外包的过程中,却能够减少企业在这方面的成本投入。因为企业不需要承担维持内审部门的费用,不需要进行内部员工的持续培训,只需要负担一笔固定的费用,可以使得企业更好得专注于自己盈利的部门。

2.2 缺点分析

2.2.1 无法全面了解企业的情况

作为外部聘请的审计人员即使能够得到部分企业相关信息,但是由于不是企业内部成员,难免无法了解到第一手资料,对于企业的文化氛围、传统等软性条件无法详细了解,对审计建议的深刻程度无法让董事会、经理层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放心。

2.2.2 商业机密泄露的可能性增大

内部审计可能会涉及企业的财务状况、专利技术、管理方针等不能泄露的商业秘密。一旦外聘的审计师不遵守职业道德,泄露了这些商业机密,那么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然而作为企业的内部员工,将商业机密泄露给第三方的动机就会小很多,并且一旦泄露也能立刻找到相应人员进行问责,防止事件危害性的进一步扩大。

3 内部审计外部化中存在的问题

3.1 内部审计外部化不一定能实现最佳资源配置

内部审计外部化确实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但这种成本降低却是以牺牲企业审计人才资源开发与研究为代价的,企业可能因此丧失一部分专业人才,长此以来,一旦脱离了外部的资源供应,企业可能无法独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此外,在聘请外部员工的过程中,会导致企业内资源的重新分配,部分员工就面临着薪水减少或者失业的风险,尤其是对于企业内部原本存在的内审部门,这种资源的重新配置可能就是致命的打击。因此,这种情况是否真正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还需要进一步思考。

3.2 易于引发“审计寻租”行为

“审计寻租”是指各审计利益集团利用社会经济资源通过政治程序来对审计法规、审计规则的制定机构或政府的审计管理部门进行游说,使制定、修改的审计法规、规则有利于自身,而对企业造成损害的一种非生产性逐利活动。在我国,由于内部审计规范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许多企业中出现的新业务和新问题还没有纳入现行的范围,同时许多政策正在修订之中,距离实施还有一段距离,所以我国的现状决定了我国更容易出现”审计寻租“的行为。

3.3 内部审计在许多企业中已经成为核心业务

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企业的非核心作业可以从企业外部购入。那么,如果选择将审计外部化,其前提就是内部审计不是企业的核心作业部分。然而在当下的许多企业中,内部审计已经渗透于企业的每个业务流程,同企业的运营管理息息相关。例如通用电气(GE)已经将其作为激励式管理的一部分,完成内审工作的员工将直接获得成为高管的机会,那么这种情况下就不能选择将内审只能外部化。

4 结论

内部审计外部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然而究竟是否将企业的内审部门外部化仍然取决于企业的业务性质和客观需求。但不能否定的是,将内部审计和外审组织相结合的确给企业带来了诸多好处。

参考文献

[1]迟柏龙,刘静.内部审计外部化在我国中小企业推广问题分析[J].审计研究,2009,(4).

外部审计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现金股利 外部审计 成本 产权性质 董事会特征

一、引言

众所周知,股利理论(Rozeff,1982)认为现金股利能够有效降低成本,改善公司治理;而外部审计也具有公司治理的功能(Watts 和 Zimmerman,1983),能够有效制约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提高盈余的信息含量(王艳艳等,2006)。既然股利政策与外部审计均具有公司治理功能,那么两者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本文试图探讨这一问题。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外部审计在公司治理方面是现金股利一种可替代的治理机制,从而支持股利支付的替论,并且这种替代关系会因产权性质和董事会特征的差异产生不同表现。

与已有文献相比,本文可能的贡献在于:(1)尝试性地从盈余管理程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与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2)所选取的样本数据是2009年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后的数据,这样所考察的股利政策不会受股改的影响,从而得出的结论比前人的更可靠一些。(3)用实证证据证实了产权性质、董事会特征会对上市公司审计质量与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本文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股利政策和外部审计的研究文献,也为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者以及监管层等资本市场参与主体的决策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与实证证据。

二、文献回顾

研究现金股利与外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作用的文献较多,但是研究现金股利与外部审计之间关系的文献却较少。

La Porta et al.(2000)提出和检验了股利的两种竞争性模型:结果模型和替代模型。结果模型假设投资者保护越好,管理层迫于中小股东的压力派发更多的现金股利。根据该模型,魏锋(2012)认为,高质量的外部审计导致更高质量的财务信息,外部股东能更好地监督管理层,迫使管理层将手中的多余现金以股利的形式支付给股东。

La Porta et al.(2000)的替代模型假设现金股利能够替代法律对中小股东的保护。根据这种模型,魏锋(2012)认为,当公司没有支付更多股利或者支付较低股利,内部人为了降低成本,有支付更多费用给注册会计师以监督财务报告信息的动机,从而替论预期审计质量与股利支付负相关。

魏锋(2012)的实证结果表明,外部审计在降低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冲突方面是现金股利的一种可替代治理机制,从而支持股利支付的替论。而徐寿福(2012)的研究结论与此相反,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是公司治理机制改善的结果,而且因产权性质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表现。

综上所述,具体到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与外部审计的治理功能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的研究尚显薄弱,并且结论也不一致。 因此,本文试图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探讨在我国两者之间关系究竟是符合替论还是结果理论,此外,本文还试图研究产权性质和董事会特征差异是否会对两者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本文借助于La Porta 等(2000)提出的“结果”模型和“替代”模型来分析现金股利与外部审计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基于“结果”模型的逻辑,笔者认为外部审计的监督能够促进上市公司更加透明地披露管理者行为和公司经营及财务状况,从而确保外部投资者更准确地评判公司存在的问题和投资机会。而当公司存在大量自由现金流时,支付股利是阻止内部人机会主义行为的手段之一。因此,我们认为外部审计的监督会迫使公司内部人发放现金作为股利支付给股东。基于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1:

H1a: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倾向与外部审计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H1b: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水平与外部审计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另一方面,“替代”模型预测公司股利支付倾向及支付水平与外部审计的监督程度呈负相关关系,外部审计监督与股利支付都具有提升公司治理水平、降低成本的功能,可能存在互相替代的关系。由于现金股利支付的代价昂贵(Jiraporn等,2011),因此审计质量较高的公司并不倾向于支付(更多)股利,相反,那些问题较为严重、审计质量较差的公司则被预期具有更大的支付(更多)股利的倾向。基于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 2:

H2a: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倾向与外部审计质量呈负相关关系;

H2b: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水平与外部审计质量呈负相关关系。

国有股处于控股地位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突出特点,而这些股份的代表就是中央政府或者是地方政府的国资部门,而由于他们处于所有权虚位的状态,从而导致其无法合理的行使其所具有的股东的权利,因此,国有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的现象较重,问题较为突出。基于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3:

H3: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和外部审计之间的关系与上市公司的产权性质有关。

在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机制中,董事会制度作为核心机制,是企业的最高领导机构。缺乏效率的董事会难以约束控股股东和管理层的行为,因而董事会缺乏效率的公司问题会更严重。基于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4:

H4: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和外部审计之间的关系与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特征有关。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

本文以 2009-2012年(股改已完成的时间)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按以下程序进行数据筛选:(1)由于会计处理方法的差异,剔除金融、保险类行业的样本;(2)剔除木材家具业的样本,因为该类样本数量太少;(3)按现行分红规定,当年亏损的上市公司没有资格发放红利,因此将此类样本剔除;(4)剔除相关数据缺失的样本。最后得到 5 116个观测样本。本文数据全部来源于国泰安 CSMAR 数据库。

(二)变量定义

(三)样本分类标准

为了研究产权性质和董事会特征差异是否会对现金股利政策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笔者分别按照表2中的标准对样本进行分类。

五、实证结果分析

(一)变量描述性统计

表3显示,支付过现金股利的公司占总样本的比重约为66.6%,股利支付率平均约为 33.7%,即上市公司支付的现金股利占其净利润的比重约为三分之一。上市公司的平均盈余管理程度,即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平均约为总资产金额的10.9%。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约占51.8%,证实了国家控股是我国股权结构的一大特点。董事会人数平均为9人,独立董事比例平均约为36.7%,董事会平均每年开会9次。从表3可以看出,各指标在样本公司间差异很大,而且本文还采用了三倍标准差法进行检验,发现了某些变量存在异常值,因此在回归分析中,为避免异常值产生的偏误,对相关变量在 1%和 99%的水平上进行了缩尾处理。

(二)多重共线性检验

本文为了检验解释变量与控制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计算了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发现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变量间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均小于0.5。

(三)全样本的回归结果

本文采用panel logit随机效应模型和panel tobit随机效应模型分别检验外部审计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倾向和支付水平的影响,为了运用Tobit模型检验外部审计对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水平的影响,我们需要在回归时删除现金股利为零的样本。

表5的第一列采用panel logit模型检验外部审计对公司现金股利支付倾向的影响。模型中变量|DA|并不显著,不能说明外部审计质量显著影响上市公司支付现金股利的意愿。第二列采用DIVRATE作为被解释变量,应用 panel tobit 模型检验外部审计对现金股利支付水平的影响。从表中可以看出,在tobit模型中|DA|系数全部为正,且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考虑|DA|与审计质量负相关,则可以推测审计质量与股利支付水平负相关。

综上所述,审计质量对股利支付水平有显著影响,并且可以推断两者之间是一种替代关系,这支持了假设H2b。

(四)样本分类后回归结果对比

1.对比产权性质的影响。笔者将地方国有企业、地方政府机构和中央企业或机构(包括高校)实际控制的企业界定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其余上市公司则界定为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进一步检验产权性质对外部审计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关系的影响,结果见表6 。

表6 中,国有上市公司与非国有的|DA|值与股利支付水平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国有上市公司的|DA|值与股利支付率的正向关系在5%的水平上显著,而非国有的不显著。考虑到|DA|值与审计质量的负相关关系,这能够证实假设H3,说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水平和外部审计之间的关系与上市公司的产权性质有关,并且国有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水平与外部审计之间具有显著的负向关系,非国有的关系不显著。

2.对比董事会特征的影响。按照表2的分类方法,对样本进行分类并分别进行回归。其分类回归结果如表7-表10所示。

在以上回归结果中,|DA|值与股利支付倾向的关系均不显著;董事会人数少、独立性弱、激励少或开会少的上市公司|DA|值与股利支付率的正向关系在1%的水平上显著,而董事会特征与此相反的回归结果不显著。考虑到|DA|值与审计质量的负相关关系,这能够证实假设H4,说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和外部审计之间的关系与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特征有关,并且董事会人数少、独立性弱、激励少或开会少的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与外部审计之间具有显著的负向关系,董事会特征与此相反的关系不显著。

(五)稳健性检验

本文的上述回归结果是用logit和tobit的随机效应模型得到的,进行稳健性检验时使用logit和tobit的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检验,发现本文的主要回归结果并未发生改变;将计算|DA|值的方法换成在基本Jones 模型中加入诸如长期投资或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计算方法后,主要回归结果并未发生改变;将样本量从2009-2012年扩充到2003-2012年后,主要回归结果并未发生改变。故本文的研究结论是稳健的。

六、对实证结果的进一步分析与研究结论

笔者对全部样本回归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与审计质量负相关,说明在我国外部审计在降低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冲突方面是现金股利的一种可替代治理机制,从而支持股利支付的替论,这一结论与魏锋(2012)一致,而与徐寿福(2012)相反。

此外,笔者还发现国有性质的、董事会规模大、董事会独立性差、董事会激励程度低或董事会开会少的上市公司现金股利与外部审计的替代关系更显著。下面将对这一现象做进一步的分析。根据替论,外部审计监督与股利支付都具有提升公司治理水平、降低成本的功能,两者存在互相替代的关系。但是,应当指出股利政策虽能够缓解公司内部人与外部人之间的冲突,其效力主要取决于对内部人行为的限制程度,而且,现金股利至少强加给了派现公司三种成本,包括税收成本、在内部现金流不充足时放弃正 NPV 项目的成本和进行外部融资的额外成本等(Jiraporn等,2011)。正是由于现金股利支付的代价昂贵,因此治理水平较高的公司并不倾向于支付(更多)股利来降低成本,相反,那些治理水平低下的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则具有更大的支付(更多)股利的倾向。

而根据前人的研究,国有性质、董事会规模大、董事会独立性差、董事会激励程度低或董事会开会少的上市公司往往治理水平更差,问题更严重一些。因此,笔者认为,国有性质的、董事会规模大的、董事会独立性差、董事会激励程度低或董事会开会少的上市公司现金股利与外部审计的替代关系之所以会更显著,是因为它们的成本很高,比其他上市公司更迫切的需要支付更多现金股利来降低成本。

七、相关建议

在我国投资者保护较弱的外部环境下,为降低公司股东和管理层的冲突,降低成本,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应强化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生成过程的审计。而投资者在关注现金股利多少的同时,更应关注上市公司的审计质量,国有性质、董事会规模大、董事会独立性差、董事会激励程度低或董事会开会少的上市公司,往往公司治理水平低下,投资者不要简单依据其股利支付水平来决定是否对其投资,而应当综合考虑公司治理的各个方面,避免自身利益受到损失。

目前,证监会很重视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问题,如2012年5月了《关于进一步落实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有关事项的通知》。但是,现金分红政策只是公司治理机制的一种。笔者认为,中国证监会在发行监管及定期的信息披露监管中,应当重视上市公司的外部审计机制以及其他治理机制是否完善。

参考文献:

1.魏锋.外部审计和现金股利的公司治理角色:替代抑或互补[J].审计研究,2012,(4).

2.徐寿福.产权性质、外部审计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J].审计研究,2012,(6).

3.梅红.国际四大在中国的审计质量——理论分析与实证考察[D].长春:吉林大学会计学专业,2005.

4.梁瑛.CPA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会计学专业,2010.

5.刘峰,周福源.国际四大意味着高审计质量吗?——基于会计稳健性角度的检验[J].会计研究,2007,(3).

6.金莲花.关于审计收费与审计质量的实证研究[C].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2008.

外部审计论文范文第5篇

中国特殊的审计市场关于审计费用的决定因素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众多决定因素中,公司治理是一个相对新的研究话题。自从安然与世通事件以来,内部公司治理受到学者们持续关注,会计师们也开始重点关注公司的内部公司治理。本文对审计费用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对以往一些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关键词]

公司治理;审计费用;综述

目前关于公司治理和审计费用的关系问题至少有两种观点:分别是替论和信号传递理论。两种理论对公司治理与审计费用的关系解释不同:替论认为一个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越完善,成本越低,会计师面对的风险越小,因而审计费用越低,也就是说,外部审计可以看成是外部治理,某种程度上内部公司治理可以代替外部治理;而信号理论认为,管理层倾向于聘请严格的会计师来向外部投资者传递公司良好的内部治理,因为就使得审计费用较高。然而当前的实证研究仍然不能证明哪种理论能够更好地解释实践。

一、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相关文献综述

关于审计收费的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不管在西方还是在我国,这方面的研究都有很多的成果和文献。本节下面将围绕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综述与之相关的重点文献。

(1)国外文献综述

Simunic(1980)于1977年收集397家上市公司(美国)的审计收费数据。他使用最小二乘法做完线性回归分析,正式构建了非常经典的Simunic模型。他经过研究发现,控股的子公司个数、上市公司资产的规模、公司所处的行业的类型、公司前两年的盈余状况、公司的资产与负债比率、年度的审计意见类型和公司内部审计的成本对审计费用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而事务所的规模、会计收益比率、事务所审计任期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并不显著。

Francis(1984)通过研究认为:上市公司资产的规模、上市公司的业务复杂程度、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显著影响审计收费。

Firth(1985)研究了新西兰的上市公司后认为:公司的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率和非系统风险对审计费用有着显著的影响。而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不显著。

(2)国内文献综述

朱红军,章立军(2003)对沪市639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了研究。作者深入分析了审计费用特点,并且深入分析了审计费用和公司所在行业、公司所在区域以及上市公司的性质等几方面的相关性。实证得出结论:审计费用和事务所规模、上市公司的盈利情况、行业分布、和上市公司股权的性质等因子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

林恋(2004)汇总了和事务所审计定价有关的数据,选取上市公司年报为样本对象,样本取自2000年到2002年三年持续经营,在上交所和深交所挂牌的上市公司。作者认为:三个变量与审计费用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事务所是否为“十大”、控股子公司个数的平方根的和以及取了自然对数的资产规模。

王善平,李斌(2004)选取2002年深交所的上市公司数据作为文章研究的对象,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分析了审计费用影响因素。作者实证的结论:资产规模、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数量、外聘的事务所的规模以及公司所在地区和审计费用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应收账款在总资产中的比例、存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ROE、审计意见类型、资产负债率、和审计费用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综上所述,我国学者关于审计收费及其影响因素旳研究分析大都是以Sununic的模型为基础的。而基本上所有的研究都证实了影响我国审计收费的最主要因素是上市公司规模以及审计的复杂程度。大多数研究表明上市公司所在地和审计收费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资产负债率、ROE等与审计收费之间没有相关关系。对于其它的因素,诸如应收账款和存货分别占总资产比例、审计任期、审计意见类型和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等对于审计收费的影响程度,并未得到一致的结论。

二、公司治理结构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相关文献综述

(1)国外文献综述

外国学者较中国学者更早的开始研究审计收费和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并且做了一系列的尝试和研究,但是迄今为止大家也没有得到非常一致的结论。

Goddard and Masters(2000)通过研究发现:设立了审计委员会的公司和没有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二者之间在审计费用方面并没有存在差异。

Carcello(2002)等学者通过研究认为:如果不对董事会的特征进行控制,董事会表现出的勤勉性和专业性和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是正向的。而审计费用和董事会表现出的独立性有着非常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一个表现出独立和勤勉并且非常具备能力的董事会是同意主动增加审计费用的,董事会自身的监督不能代替外部审计,只能是起到一个协助的作用。

(2)国内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