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挫折教育论文

挫折教育论文

挫折教育论文

挫折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一、学史以明志

一个人是否具有远大的志向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往往关系到意志品质的高低,而意志品质的高低又和一个人的耐挫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关系一个人是否具有正确对待挫折的态度。一个人有了坚定的远大理想和信念,面对困难和挫折就能够百折不挠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奋斗和努力。如学习孔子时,他的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中首推颜回,赞他:“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正因为对儒学学习的信念,颜回能藐视贫寒,忍受寂寞而成为孔子三千弟子中的第一人。明代的戚继光因倭寇危害东南沿海一带,立下宏志:“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在遭谗言陷害入狱后仍不改其志。出狱后招募农民和矿工组成一支纪律严明、作战勇敢的戚家军,相继肃清了浙江、福建、广东沿海的倭寇,为东南沿海一带社会的稳定、生产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我们伟大的导师马克思1835年9月从特利尔中学毕业时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说:一个人只有立志为人类劳动,才能成为真正的伟人。正是为人类解放而奋斗的远大理想,使马克思能够忍受政治上的迫害和经济上的极度困难,历经40年写成煌煌巨著《资本论》,揭示了工人阶级被剥削的实质,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这表明一个人不仅要立志,而且要把个人的命运和时代、祖国、人民联系起来考虑。用理想来提高挫折的承受能力,消除挫折所产生的消极情绪。有了崇高的理想信念作支撑,个人的荣辱得失、恩怨矛盾不再成为心理的重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如19世纪美国诗人朗费罗所礼赞:“伟大人物的生平把我们提醒/我们也能够使生命变得高尚/在离开人间时,我们也能够/将足印遗留在时间的沙滩上。”

二、学史以自信

要保持良好的挫折承受能力就必须维持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是情绪健康,而情绪健康的特点之一是自信、乐观、有主见。国家教育委员会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历史教学对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起着积极作用”。2000年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规定历史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是我们进行历史教学的指导思想。从心理学和成才的角度来看,自信心是成功的前提,是超越挫折的内在动因。一个有信心的人会在挫折中反省,在挫折中崛起;丧失信心的人在挫折面前自暴自弃、畏缩不前,从而蒙蔽了自己的智慧之门。学习中国近代革命史,当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面对反动派的腥风血雨,革命队伍中有人提出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以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反动派的屠杀所吓倒,抱着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开创了一条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领导革命取得胜利。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对于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作用非常明显:东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南朝祖冲之对圆周率数值准确地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比欧洲早1100多年;唐朝的长安是国际大都会,各国仰慕中国文化、派遣留学生来华学习……。灿烂的文化不胜枚举。每每学到这些内容,同学们总是深情地流露出对祖国的热爱,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三、学史以明智

在无处不存在竞争的社会中,个体对知识的储备,对社会对自我的认知程度越高,获得成功的概率越高,可能遭遇的挫折和烦恼就会越少。我国古代先哲历来重视智慧的培育。孔子认为智慧的培育是“天下之达德”,“智者不惑”。《淮南子·主术训》中指出:“智圆者,无不知也,行方者,有不为也”。在智慧的支配下,人们有所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历史是一门智慧之学,是对人类活动的总结。在传授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提高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对挫折的认知能力。如阐述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辩证思想时,可以启发同学认识挫折的两重性。一方面是它的消极作用,给我们带来烦恼和痛苦;另一方面是它的积极作用,即适度挫折的增力作用和超限挫折的减力作用。如某次考试失败,是一次挫折,如果能总结失败的原因,对症下药奋起直追,就能获得进步,这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是挫折在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前文谈到耐挫能力强的条件之一是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的又一标准是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的人受挫后攻击别人或者伤害自己或者冷漠,这都是一种不尊重生命价值的表现。我们也可以在历史学习中提高认识能力。古代伟大思想家孔子政治思想学说的核心是“仁”。当马棚失火时,他关注的是人的生命而不是匹马束丝可以换取5个奴隶!多么了不起的思想!二千多年前的先哲都有这种认识,那么社会进化到今天,当自己遇到挫折时,是没有权利去伤害别人以渲泄自己的痛苦。世界史也有许多这方面的内容,如资产阶级革命时代颁布了《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等一系列法律文件,构筑近代的法治社会,规定每个公民享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强调每个人的平等地位。借此我们教育同学:尊重别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维护自己的权利;将有助于我们协调好人际关系,从而在一个轻松有序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正如400多年前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言:“读史使人明智”。通过历史的不断学习,丰富我们的智慧,增强战胜挫折的能力。

四、学史以自强

按挫折教育理论分析,个体受挫后理智性的积极反应主要表现在:①坚持目标,矢志不移。即受挫后经过分析思考,认为自己的目标是正确的就坚定不移地奋斗追求,以最终实现自己的愿望,达到预定的目标。历史课本中这类自强不息的例子俯拾即是。西汉的司马迁,因为为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而获罪被处以腐刑,他承受了在当时士大夫阶层看来比死都还难受的奇耻大辱,秉笔直书,写下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留下了富含哲理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千古名句。司马迁笑傲生死,以顽强的意志拼搏,获得了生命的升华。又如唐高僧鉴真为东渡日本,不顾海波恶浪途程艰险,经历5次东渡失败后已双目失明,但他坚定不移。至65岁高龄时第6次东渡获得成功。②调整目标,继续努力。即个体受挫后对原来的目标作适当的调整,以实现自己的终极目标。如鲁迅在21岁时就表达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决心,要当人民的孺子牛。为实现终极目标———救国救民的理想,鲁迅几次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从入军校、学矿业、攻医学,最后选择了文学创作的道路,用战斗的笔来唤醒民众被麻痹了的心灵,即使面对的子弹,他也毫不畏惧,战斗不息,成为一代思想巨人、文坛泰斗。

挫折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有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了用任性的方式来获得自己的欲求,一旦不能得到满足,蛮横的行为甚至从家中上演到超市、商场、玩具店等等。有的孩子则显得很懂事,令其他父母羡慕。其实,这种善解人意是父母可以教出来的。平时,父母拒绝孩子合理的要求,一定要让孩子明白拒绝的理由,并且理由要充分,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要求是不合理的。如在超市购物,孩子吵着要买奥特曼机器人。父母可以耐心地告诉孩子:“首先,家里有同样的玩具。现在只是图新鲜,玩一阵子便会搁一边不理了。其次,玩具太贵,这个钱可以用来给宝宝买其他玩具等,不能浪费钱。”这样分析之后,孩子便会立即明白父母的意思,不会再纠缠不清地闹腾了。相信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形,孩子还会学会自己分析需求呢。

二“、尝试”训练,培养胆大心细的好孩子

一些孩子在家人面前说起来眉飞色舞,一旦家里来客人了,父母邀请他在客人面前表演一个节目(比如唱首歌曲),平日一向活灵活现的孩子突然变得退退缩缩,不愿在外人面前展示自己。家长强迫,孩子不愿,闹得很不开心。我们可以试着分析一下原因:宝宝平时是在自然的情境下“表演”,一下子让他转换到一个“正式”的场合,或多或少会害怕或者害羞。父母可以试着先这样做:在晚上休闲的时候,一家人当观众,尝试让宝宝表演节目给家人看。对于孩子的表演,家长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增强孩子的自信。接着,可以邀请邻居小朋友来欣赏表演,或者到邻居家互相表演,逐渐培育孩子展示自我的欲望,丰富表演的经验,让孩子在展示中变得自信大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尝试”,需要父母给孩子机会。如独自去超市买东西、去邻居家送东西等等。但父母的“暗中保护”,是必不可少的。

三“、分析”训练,塑造不骄不馁的好孩子

经常有孩子回家“报喜不报忧”,在幼儿园得了小红花,回家便邀功请赏,要这要那。如果挨了批评,会默不支声。这跟父母平时对孩子的期望和表现是息息相关的。孩子得到表扬,父母觉得荣耀,孩子挨了批评,父母会责怪。长此下去,孩子便会“报喜不报忧”。家庭中,父母长辈有时会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如下棋。有的孩子赢了很开心,输了则会赌气、甚至哭闹。因此,有的父母长辈为了孩子开心,会故意输棋,孩子成了“输不起”的人。父母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呢?无论孩子是优是劣,家长都应与孩子坦然面对,分析成功与失败背后的原因。帮助孩子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失败的原因,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法,明晰努力的方向,塑造一个胜不骄、败不馁的好孩子。

四“、目标”训练,练出坚持不懈的好孩子

挫折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校本 抗挫折教育 人文性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4-0100-02

当代社会中,社会各阶层的人都必须要面对与日俱增的压力,小学生也不可能例外。因无法面对挫折而造成的社会悲剧屡有所闻。因此有必要加强抗挫折教育。培养孩子受挫感能力最好的时机就在童年,抗挫折教育应该从小抓起,从小学教育抓起。在小学校本课程设计中,在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实施以及课程评价中都凸显了加强对小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在小学校本教学中加强抗挫折教育的方法。

一、透视现状,把握学生耐挫能力的实际

(一)学生抗挫折能力低

目前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中有老人的盲目溺爱,家长的过分呵护,学校教育对挫折教育的弱化等等原因,导致很多孩子存在着受挫力很薄弱的现象。大量报道也证实,这个问题不仅存在于小学生身上,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都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因而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挫折教育。

(二)学生抗挫折经历少

目前的孩子,可以说是由两个矛盾体结合在一起:一方面是绝大部分的家长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了相当优裕的环境,甚至达到了百依百顺的地步。这些孩子养尊处优,很难面对困境,他们的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比较差。另一方面,他们面对着家长过高的期望和压力,家长们或出于社会竞争激烈的考虑,或出于代偿心理的要求,对孩子的学业成绩提出偏面的要求,唯分数至上,还有些家长为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从奥数、书画、弹琴、唱歌等等,让孩子疲于奔命。而且孩子在无法达到要求的时候,得到的不是安慰和鼓励,而是责备和加码的要求。

二、构建体系,切实推进抗挫折教育

(一)明确抗挫折教育的基本原则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我们知道,任何教育都是基于理性认识上的一种新实践。小学校本课程中实施抗挫折教育同样必须有其坚实的理论基础。首先,上文所述的校本活动课程理论和抗挫折学习理论。正是因为这两种理论我们才开始考虑在小学校本课程中安排抗挫折教育,并进而想到了为教学实施需要而进行的校本抗挫折教育,它们是小学抗挫折教育的起点。其次,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和校本能力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对小学抗挫折教育必然要考虑方案的安排和实施进程符合小学生校本学习的心理和特点,符合认知发展和技能形成的规律。

2.学科性原则:抗挫折教育在活动内容上具有实践性,在学习方法上具有多样性,在学习功能上具有整合性。特别是活动内容应能正确处理好校本教学中各种矛盾关系,对校本教学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为此我们有必要对现有的校本教学原则进行适时的审思。如现行各版本的校本教材中的实践活动尽管主题各异,形式有别,但都把培养学生能力作为重要的活动目标。这就从根本上抓住抗挫折教育的实践属性,体现了现代人文价值观。

(二)健全抗挫折教育的措施

1.确定合理的目标

确定目标是小学抗挫折教育的首要步骤。目标应围绕校本课程总目标、小学阶段目标以及小学抗挫折学习目标而加以确定,先总体目标,后具体目标。心理研究表明,承受挫折能力和其它心理品质一样,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而获得提高。在教育工作中,经常教育学生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不如意,要学生明白“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而这些不如意仅仅是我们人生道路上小小的绊脚石。应该正视挫折、驾驭挫折、化解挫折,而最终才能战胜挫折。

2.巧妙利用各种挫折事件

对小学生进行耐挫折教育,如果光对他讲道理,很难收到实效。必须使学生从“挫折中悟挫折”,多利用报纸上的、现实生活中的、身边发生的挫折事件,及时、直观地进行教育。如果在班级里或校园中发生了挫折事件,教师应及时对事件进行宣传普及,举办小班会讨论或者让学生写几篇关于耐挫折的小文章,抓紧时间开展教育。

3.提供学生战胜挫折的榜样

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对儿童行为的形成和改变有显著的影响。学生往往会把某些具体的人物形象作为自己的模仿对象。在具体榜样形象的感染下,学生能加深对挫折的认识,激起内在的上进热情,进而转化为“自我发展运动”。挫折现象的普遍性决定了榜样的丰富性,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下面这些榜样。让学生从身边的榜样学起。效果颇佳。为此要注意收集、积累学校、班级、师生战胜挫折的教育素材,选择时机适量进行教育,就会取得良好效果。

挫折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幼儿园 挫折教育 兴趣课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1]早在很多年前我国的很多学者就已经提出了“挫折教育”这一观点,很多幼儿园进行了各种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在变,教育环境在变,教育理念在变,施教者在变,受教者更是在变。怎样让老观点在新的教学模式下依然放光彩,使得经典的挫折教育在兴趣课堂中发挥作用并更好的实施,本文中笔者将就这个问题展开浅析。

一、再析挫折教育

所谓“挫折”是指挫败、受阻挠、失意、失利的意思。在心理学中,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消极的情绪反应。是一种主观的感受,因人而异。挫折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挫折,专指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阻碍的时候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反应;广义的挫折,泛指一切能够引起人们紧张,造成疲劳过度和心理变化的刺激性事件。

幼儿挫折教育是挫折教育的一个分支,它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让幼儿充分感受和体验挫折。充分感受和体验挫折是挫折教育的基础,目的在于情感的培养。正确认识和理解挫折是挫折教育的关键,目的在于认知的发展。孩子思维还处于前运算阶段,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具体形象的,幼儿通过亲身感受和体验挫折能让他们直观地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从而对挫折有初步的认识。而对于挫折的理解,需要成人的启发,让幼儿逐步认识到挫折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普遍性。在通过强化,形成记忆条件性反射,当幼儿再遇到相似的挫折情境时,便会不自觉地采用有效的方法来克服困难。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反应方式,幼儿应付挫折的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正确认识和理解挫折,才能培养出他们不怕挫折、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帮助幼儿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教给幼儿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是挫折教育的归宿。

二、兴趣课堂的定义

兴趣指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心理学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以需要为基础。需要有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兴趣基于精神需要(如对科学、文化知识等)。人们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感到需要,他就会热心于接触、观察这件事物,积极从事这项活动,并注意探索其奥秘。兴趣又与认识和情感相联系。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没有认识,也就不会对它有情感,因而不会对它有兴趣。反之,认识越深刻,情感越炽烈,兴趣也就会越浓厚。

兴趣课堂指以受教者的兴趣为出发点及落脚点而设计组织的新型课堂模式。培养幼儿的兴趣是引导幼儿学习动机中的最积极、最活跃、最现实的心理因素。幼儿的思维还处于前运算阶段,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具体形象的,幼儿的亲身感受和体验更能让他们直观地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因此幼儿往往对生活中易见的事物更感兴趣,对于这方面的学习内容也就更容易接受。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是枯燥的,没有营养的;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必然会扼杀幼儿探求真理的欲望。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设计教学内容及方法,准备教学用具,组织课堂教学,才能让幼儿真正的融入到教学之中。

三、幼儿挫折教育升华幼儿园兴趣课堂

兴趣课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以幼儿的兴趣为中心的,很多人认为,在兴趣课堂中,孩子的兴趣即课堂的全部。其实不然,完美的兴趣课堂依然需要很多优秀教学理念的铺垫与支持。只有在各种已有的优秀教学理念与兴趣课堂进行有机整合后,我们的课堂模式才能真正的达到与时俱进。就幼儿挫折教育于幼儿园兴趣课堂的作用而言,其作用便不可小觑。

(一)挫折教育能有效促进兴趣课堂中幼儿的社会化进程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一定的挫折承受力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衡量尺度。挫折教育可使幼儿园兴趣课堂的受教者不仅仅停留在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然后简单的得到答案这个层面上,而是产生去挑战,敢于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从而通过自己的努力最后寻得真理。以兴趣为出发点,再加上挫折教育的引导,对幼儿的社会化发展必然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挫折教育有利于兴趣课堂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从小受长辈的宠爱,生活条件优越,成长道路一帆风顺,加上新旧教育观念冲突调整阶段下教育方法的试验摸索的弊端,使很多孩子的心理变得异常脆弱,经不起任何风浪。教育从小做起。对幼儿的教育可以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所以在新型的兴趣课堂教育模式下,依然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的十分必要的。

幼儿的情感、意志、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性格、气质等方面,这些所谓的非智力因素都是决定孩子们是否成才的重要条件。兴趣课堂中以兴趣出发点,关注幼儿的兴趣。但大多数幼儿往往很容易放弃对他来说很难办到的事,从而失去兴趣。这时,挫折教育便可存在于引导幼儿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

四、幼儿挫折教育在兴趣课堂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幼儿挫折教育作为经典的教学理论,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已在全国各级各类幼儿园中都经过重重的探索研究,效果卓著。但新的教学形势下,又不免有些出现了新的问题。

(一)新形势下许多教师对幼儿挫折教育重视不够

作为多年前提出的教学理论,挫折教育渐渐淡出大家的视线。很多教师不再重视幼儿园日常教育过程中的挫折教育,转而研究当今比较热门的教研项目。同时有一部分教师认为挫折教育是没有必要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挫折,可以无师自通,自己解决。也有一部分教师是由于害怕心理,不敢开展挫折教育,害怕孩子遭受挫折后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或者怕孩子在进行挫折教育情景中受伤而无法向家长交代。甚至一些教师不知道进行挫折教育从哪里入手。各种原因,使他们逐渐放弃了挫折教育的实施。

挫折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95后”;大学生;挫折教育

一、“95后”大学生及特点

所谓的95后大学生,身上确实具有时代特点。他们是在网络时代成长的,他们的人际交往、沟通、消费方式都与以前不一样,很多学生都有自己的网上社交账户,喜欢在网上意见。这个群体在消费观上,由于家庭条件改善,独生子女在物质配备上也比之前的学生丰富。很多学生都有手机、电脑、平板。不管哪个时代,每个大学都要在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自由思想上去花工夫。而这些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独立性较为欠缺、抗挫折能力也有待加强。

从2013年开始,“95后”的学生也即将登上大学的舞台。我们通常会发现,每过5年,社会就给新生一代贴上时代划分的标签,不少人都会认为出生在这段时间的孩子有着共通的鲜明个性,会在为人处世上表现出与前人迥异的特征。“95后”大学生特点:1、学生个性凸显;2、学生思想独立、追求自我发展;3、抗挫折能力有待加强。

二、“95后”大学生挫折教育研究的意义

加强挫折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需要,挫折教育是实现高校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实施挫折教育是促进大学生成长的有效手段,挫折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有很多的功能,具体有以下几点:(1)可以促进大学生奋发向上的意志;(2)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为人处世原则;(3)锻炼大学生的意志能力;(4)培养大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三、“95后”大学生面临的主要挫折

1、学业挫折

学业作为“95后”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是使“95后”大学生产生挫败感的首要因素。首先是所学专业与个人曾经的志趣所向相背离而产生的挫折感。其次是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挫败感。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还有一个显著原因是来自农村的“95后”大学生,认为自己家境贫寒,在物质方面无法和城里的同学相比较,就想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来证明自己,但由于过度看重考试分数,往往会事与愿违,发现自己在学习方面也很难胜出,这必然会加剧这部分“95后”大学生的孤独感和挫折心理。

2、经济挫折

经济因素同样是致使“95后”大学生产生挫折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当人们的内心需求得不到相应的满足时就容易产生挫折感,学者们将之称为“需求性挫折”。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成长起来的“95后”大学生,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非常注重物质利益的得失,认为拥有物质财富的多少是衡量一个人优劣的标准,相互攀比的心理异常严重。

3、就业挫折

连续多年的高校扩招政策使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成倍增加,而相对稳定的就业岗位造成就业率连续下降的局面,这在己经毕业的“95后”大学生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也使得“95后大学生”从入学起就担心自己将来的就业问题,背上沉重的就业包袱,为增加自己将来的就业机会,拼命考取各种证书、参加各类社团活动、赢取各种荣誉,长此以往,在焦虑中使得身心不堪重负。

4、人际交往挫折

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必然会发生各种形式的人际往来,由此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可称为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中的心理成分主要包括认识、情感、意志三种,其中影响和决定人际关系状况的主要因素是情感成分。困扰“95后”大学生的交往性挫折是指他们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内心需要得不到认可而产生的挫折感。

5、恋爱挫折

恋爱问题也极易引起“95后”大学生的情感危机。对对恋人牵手林荫道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不可或缺的风景。这对于心智逐渐成熟的“95后”大学生来说原本无可厚非。但由于“95后”大学生生活经历比较少,内心简单易冲动,并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爱情,不能很好的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导致处理不好和异性的关系。

四、对“95后”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对策分析

1、正确认知挫折与自我,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正确认识挫折、建立“失败”的正确观念、树立“失败是我所需要的”思想。正确看待挫折,不惧怕挫折;从小事做起,积累成功经验;掌握知识资本,培养自信心;变消极为积极,保持乐观情绪;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效自我监控。

2、多渠道普及心理知识,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适

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会自我调适:自我调节、合理归因、情绪调节。应该开设心理常识课程,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建立大学生心理素质档案 ;建立心理活动室,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等。

3、注重教育示范,增强学生战胜挫折的信心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强调,教师在学生遇到挫折时应及时出现,充分发挥自己的角色作用,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分析利弊,给予学生积极的、正面的鼓励,为他们克服困难、激发潜能输入正向能量,以自己的躬身示范提升学生战胜挫折的信心和勇气。

4、学校要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

我国现在的基础教育模式不关注学生的人格教育、心理教育、生活教育等。基础教育满足学生能以高分进入大学但是在人格上是欠缺的。大学要补基础教育这方面的课程,做些基本的人文规范。第一,补课补不到位,没有从小习惯的养成,大学是无法一蹴而就的。第二,大学补课时,是形式上的补课而不是重塑、全方位的教学。很多学校搞责任教育、感恩教育却没有相应的教育教学体系把这些人格教育内容落地。

5、发挥家庭、社会的合力作用,优化教育环境

家长应采用积极健康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子女。家长应该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要抓孩子的学习成绩,同时又要抓孩子的素质教育,并且要以素质教育为主。要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来教育子女,在孩子犯了错误后,要摆事实、讲道理,让他们真正了解到自身错在哪里。应该优化生存空间,创建公正有序的社会环境:(1)完善社会管理,消除市场负面影响;(2)拓宽就业渠道,完善社会保障制度;(3)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社会风尚。

五、总结

挫折教育本身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目前加强对“95后”大学生的挫折教育,无论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经验都严重不足,但这又是一项不能搁浅推延的工程,因此,需要高校教育者在推行挫折教育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思路、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不断创新挫折教育方法、更新挫折教育理念,完善挫折教育机制。同时,要求家庭、社会给予充分的配合和支持,并积极参与到挫折教育的过程中,形成以高校为主体,社会、家庭有机配合的教育合力,切实提高“95后”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参考文献

[1]方鸿志.大学生挫折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青年研究,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