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范文第1篇

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都会遇到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或这样或那样的挫折。而是否能承担这种挫折能力就要从小树立起面对挫折的勇气与意识。所谓挫折教育,是指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利用和创设某种情景条件,提出某种难题,启发和促进孩子动手动脑来解决问题,使他们养成乐于尝试,勇于克服困难,敢于经受挫折的习惯,从而引导孩子逐步摆脱依赖,形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孩子的挫折承受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非后天自然可得,它是从孩子自身自我意识的发展为前提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增强,通过专门的实践锻炼而获得的。

既然挫折教育如此重要,那么挫折教育对孩子们的具体作用有那些呢?

1、挫折教育能够激发幼儿的潜能

在正常的现实生活中,人总有一种潜能不能被激发,这种潜能只有在一些非常的情况下才能被激发。对于幼儿而言,当其遭受挫折时,便容易激发幼儿的潜能,越不容易找到答案,就越能激发幼儿的潜能和探究精神,从而进行研究性学习,切实掌握知识。

2、挫折教育能打击幼儿的骄傲情绪

有些幼儿由于受到年龄、经历、学识等的影响,往往会产生一些不应当有的错误,如:粗心大意、骄傲自满等。在这种情况下,人为地设置一些挫折让其遭受以打击其骄傲情绪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这种挫折应当有一定的限度,让幼儿受到教育,使其明确挫折对自己的作用,并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排除自己的骄傲情绪,戒骄戒躁,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

3、挫折教育能够使幼儿真正享受成功的喜悦

幼儿如果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完一个难题时,那种喜悦是不言而喻的,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那要比从师长或书本里学到知识更让其感到欣喜。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探究掌握的知识才是对自己来说更有意义的学习。

然而,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实施挫折教育应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呢?

5、向幼儿贯彻遭受挫折的思想

教师要给幼儿贯彻遭受挫折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让幼儿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至于遭到挫折便束手无策。要多给幼儿讲解那些身处逆境仍然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人生经历,这对于培养幼儿顽强的意志是有帮助的,并且要教会孩子对挫折作审慎的分析,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造成的?是不可抗拒的还是可以改变?是目标不切实际还是潜力尚未发挥?细加分析,必能找到摆脱困境、战胜挫折的方法。

6、人为地制造挫折

针对有些幼儿比较聪明,以及家庭、经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生活中遭到挫折的机会可能很少。这种幼儿在顺境中应对自如,但一旦遭到挫折,便一撅不振,对生活失去信心。对于这样的幼儿应人为地设置障碍制造挫折,以训练其对逆境的忍受能力,以求更好地适应生活。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困难的“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在实践活动中磨练意志,增强克服困难、适应环境和战胜挫折的能力,进而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

当这些种种挫折来临时,还要教给幼儿战胜挫折的方法。

7、正视挫折

要学会有意不去注意自己的挫折和精神痛苦,对伤心事不去感知,不去接触,不去回忆,不去思考,但应该注意尽量采用积极的方法,避免或尽量少用消极的方法。因此,每个人都应当树立这样的思想:挫折使我们又多学到了一些在通常情况下无法学到的知识,是使我们更加倾向成熟的一种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不怕挫折,才能会更加正确地对待挫折。

8、克服挫折

有了正确的思想,接下来便要有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遭到挫折以后,便要想方设法去克服它。这不仅能够使幼儿掌握一个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幼儿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在解决问题后对成功的喜悦,这是在其它任何情况下都无法提供的。

9、从挫折中学到知识,吃一堑,长一智

不能从失败中学到知识的人是没有什么希望的,人不应当两次在同一个地方跌倒。对于在生活中遭到的挫折,我们要善于总结,以便从中学到一些经验,从而内化为我们的知识,为我们以后使用,帮助我们不要在同一个地方再跌倒,在此基础上,让孩子学习面临挫折的自我调整。教师和父母也要不断地给予支持和帮助,使其不气馁、不畏惧、不自卑、不消沉、不抱怨、不逃避、不幻想。经过这样反复学习磨炼的孩子,将来是决不会被挫折压倒的。

10、改变愿望满足方式

在遭受精神创伤之后,选择其他方式获得满足。特别注意自己的优点、成就,恢复自信心和自尊心,努力向上,同时,降低自己的理想、愿望与要求;学会自我激励,多和积极活泼的人交往,多给自己良好的心理暗示,能经常自己给自己打气,多看振奋人心的好书,多听积极的报告和讲座,多唱积极向上的好歌,并通过互相交流等方式起到让大家共同提高的效果。

由于现在家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给孩子过多过细的照顾保护,造成孩子依赖性强,自觉性和独立性差。当下中国的独生子女教育中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当前独生子女家长在一片关爱声中,最容易忽略挫折教育,不知道它的缺失会造成巨大 的不可挽回的后果,如果心理素质教育不良,尤其是缺少挫折教育,孩子长大后,不论取得“事业上”、“学术上”多大的成就,他的生活或多或少总和不快乐伴随。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会面对困难并战胜挫折,建立自信、乐观的品质,培养起一种耐挫折能力,孩子才会在遇到挫折时表现出坚强、勇敢、自信的精神,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克服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困难和挫折,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黄志成.被压迫者的教育学:弗莱雷解放教育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版95页参考文献

[1]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1版

[2]吴金林.“挫折教育”论[J],社会科学,1994年第7期

挫折教育范文第2篇

一、 对幼儿进行正确引导

每个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他们的行为习惯、各方面的素质能力都有一定的差别。而有些幼儿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认为自己总是最漂亮的、最聪明的、最惹人喜欢的,什么都是正确的,一切必须以自我为中心,事事都得顺着自己,这样必然会导致他们分不清正确与错误,也会对今后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让幼儿明白,并非每一次的行为付出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要学会接受失败。在群体活动中,可以适当让幼儿体会失意、失落、不被重视的心情,提升幼儿抗挫折的能力。其次,要有意识地设置障碍,提高幼儿克服困难的能力。如对两三岁的幼儿,可以把玩具藏起来,让他们寻找;对四五岁的幼儿,可以设置在街上或商店中与家人走失的情境,让他们想办法解决;对五六岁的幼儿,可以设置安全常识方面的系列问题,让他们克服困难自行解决。同时教师也要多和家长交流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比如不要对幼儿过分娇纵、百依百顺,父母的过度溺爱,会使幼儿缺乏面对挫折、战胜挫折的勇气和经验,一旦遭受挫折,便会无所适从、一蹶不振。一个人受不了委屈经不起挫折,害怕困难,是不可能面对未来竞争激烈的大千世界的。

二、 教师和家长要成为幼儿的榜样

挫折教育范文第3篇

很久以前,看到一个犹太母亲教育孩子的故事,很受启发,并且还经常讲给学生听。希望以此触动他们,让他们明白经历磨难和挫折,人才能真正成长。这个故事讲到,一个母亲给了孩子酱油瓶和钱让他买酱油。这是孩子第一次买酱油,他走到街口遇到一伙地痞,地痞抢了他的钱并打了他一顿,孩子伤心地哭着返家。哪知回到家,母亲不但没安慰她,反而痛打了他,并再次找钱给他让他再去。当孩子走到街口又遇到了同样的遭遇,这次回到家后母亲又打了他。当孩子第三次来到街口,再遇到欺负他的小痞子时,他暴怒了,捡起地上的一根木棍,和他们猛烈地对打,结果孩子赶走了小痞子,买回了酱油。回家后妈妈告诉他,今天的事不是妈妈心狠,而是让你明白,当你面临不幸,只有想办法独立解决问题,你才会坚强起来,别人的帮助让你越来越软弱。

这位母亲是多么明智,在孩子伤心哭泣时她给孩子的不是一味的同情和充满慈爱的抚慰,而是给他更严厉的责罚。这种做法,看似往孩子的伤口上撒盐,其实是在教孩子一种生存本领,那就是要善于保护自己,懂得自己的道路要自己走,否则永远不能独立。在独生子女生存的当代社会,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看看我们周围的一些父母、长辈们,在教育孩子的做法上确有让人不敢苟同之处。从孩子出生到上学、工作,甚至婚后生子,也“俯首甘为孺子牛”,事事包办代替,处处细心安排,对孩子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里怕碎了”,一生倾其所有给孩子营造一个舒适的“安乐窝”。结果培养出来的是一个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营养过剩,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小皇帝”,“娇公主”。父母自己呢,年老后不但不能享儿女福,反是为他们留最后一滴汗,榨干最后一滴油。且这种无偿为孩子们的贡献被大加赞赏、大加提倡,誉之为“有人性,重感情”,有“爱心”。对那些有意磨练孩子意志的父母则贬之为“冷血动物”。在如此观念指导下,“爱心”越给越多,孩子的性格越来越懦弱,感情越来越脆弱,行动越来越软弱,怎能让孩子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又如何能独立挑起生活的重担呢?

因此,我认为,我们应静下心来反省我们的教育观念。“水过满则溢”,那么,“爱心”过剩,是否也有害无益呢?我们在付出“爱”时,必须把握一个“度”,爱到何时是真爱,爱到什么程度便是害。在各种场合,各种条件下,不要干预孩子过多,让他们独立去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生活经验,及时受到打击和挫折,父母也不必过多帮助,我们只需冷静地帮他们分析成败原因,鼓励他们战胜困难,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这样,等到他们必须承担社会责任,面对严酷现实时,他们就不受过多的痛苦了。现在的孩子,是将来社会的建设者,他们面对的将是更激烈的竞争,更复杂的形势,更严峻的挑战,人口暴涨,资源匮乏,生存会更困难。因此,他们必须有更高的心理承受力,强大的社会生存能力。这一切,不是温室中长大的人所能应对的。

挫折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幼儿 ;挫折教育;必要性;重要性;措施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既会有愉快的创造,又会遇到各种挫折,即所谓“碰钉子”。心理学上认为它是“当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障碍或干扰时所表现的情绪状态”。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活内容之一。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每个人都需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如果我们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一遇到挫折就走极端,那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延续将情何以堪,而要培养一个人强大的心理素质,最好的办法是从小开始。为此,我运用在电大所学的理论知识,并结合我园的实H情况,对如何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进行一点肤浅的探讨。

一、幼儿挫折教育的涵义

所谓幼儿挫折教育,是指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利用和创设某种情境条件,提出某种难题,启示和促使幼儿动脑,动手来解决问题,使他们养成乐于尝试,勇于克服困难,敢于经受挫折的习惯,从而引导幼儿逐步摆脱依赖,形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培养出一种迎着困难而上的坚强意志。这些年来,人们对幼儿挫折教育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挫折教育得到了社会普遍认同。

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对人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没有一定的独立自主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是很难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太过脆弱的人必然被竞争激烈的社会所淘汰,故而实行挫折教育又有其现实和长远意义。

二、幼儿挫折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幼儿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跨越,科技迅速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较多,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孩子几乎是在万千宠爱中长大的,这些蜜罐罐里长大的孩子们在享受优越生活条件的同时,任性、脆弱、自我,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等影响孩子发展的不健康的品质也同步而生。目前,我国大多针对青少年儿童,对幼儿的挫折教育不够,因此,在幼儿时期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1、从时展的需要看

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要求具备一定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我们的教育不能只是传授有限的知识技能而且还要培养能力这样才能使受教育者胜任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社会生活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正是适应了时展的要求。

2、从幼儿挫折教育的现状看

由于现在家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给孩子过多过细的照顾保护造成幼儿依赖性强自觉性和独立性差。

(二)、挫折教育的重要性

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是锻炼提高幼儿潜能增强儿童心理素质,塑造良好人格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1、挫折教育能够激发孩子的潜能

在正常的现实生活中,人总有些潜能没有被激发,这种潜能只有在一些非常的情况下才能激发。对于孩子而言,当其遭受挫折时,更容易激发他们的潜能。

2、挫折教育能打击孩子的骄傲情绪

有些孩子由于受到经历、年龄、学识等影响,往往会产生一些不应有的错误,如:粗心大意、骄傲自满等。在这种情况下,人为地设置一些挫折来打击其骄傲情绪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这种挫折应当有一定的限度,超过孩子承受能力的挫折往往会适得其反。

(三)、幼儿缺乏挫折教育的原因

家长们毫不犹豫的予以帮助,甚至不惜包办代替。在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儿童,往往缺乏独立性,缺乏应有的挫折承受力

三、加强挫折教育的注意事项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让孩子知道,人生不仅有快活而且还有悲伤,痛苦和死亡,要使孩子从幼小年龄起,就通过亲身体验体会到生活里,有一个叫“困难”的概念。然而,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需注意到以下的几个问题:

(一)必须注意适度和适量

为幼儿设置的情境必须有一定的难度,能引起孩子的挫折感,但又不能太难,应是幼儿通过努力可以克服的。同时,幼儿一次面临的难题也不能太多。适度和适量的挫折能使孩子自我调节心态,正确地选择外部行为,克服困难,追求下一个目标;过度的挫折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挫折感、恐惧感,最后丧失兴趣和信心。

(二)在孩子遇到困难时要及时给予鼓励

在孩子遇到困难而退缩时要鼓励孩子,让他认识到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挫折,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它,只有鼓起勇气努力向前,才能最终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另外,在孩子做出很大努力取得一定成绩时,要及时肯定,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从而更有信心地去面对新的困难。

四、加强幼儿挫折教育的建议

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它要求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面的通力合作。

(一)挫折教育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挫折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对儿童进行挫折教育是全社会的任务。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更多农村逐渐城市化,挫折教育问题就越显得重要。因此,我们必须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农村、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社会、从学校教育到各行各业都关心和参与的全方位挫折教育网络,以便对儿童进行全方位的挫折教育。这样,一个有利于新世纪人才培养的良好社会氛围才能形成,新世纪的儿童也才能健康顺利的成长。

(二)幼儿园应重视幼儿挫折教育的培养

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或挫折是在所难免的。幼儿教师应引导幼儿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应自己去尝试解决,并不时给他们讲一些榜样的事例。

总之,幼儿期正是一个人个性心里品质开始形成的重要阶段,培养什么样的个性心里品质,直接关系到孩子一生的成长。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上,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障碍,会经历许多挫折和失败。人们常说:教育无小事。对幼儿的教育更是渗透在日常生活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发展。对孩子固然要多鼓励,让孩子在成功中获得欢乐和自信,但应该实事求是,也要让他们经受一些“挫折”锻炼意志,培养克服困难的毅力。相反,如果只是一味地"满足"孩子,就会影响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有一首歌唱得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做父母、当老师,不能庇佑孩子一辈子。所以无论是学校、家庭,老师、家长要有意识地对孩子加强挫折教育,增强心理承受力,让他们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慧.挫折教育要从幼儿抓起 [J].安徽教育,1998.5

[2]繁茂华.儿童挫折教育浅见 [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3,5(3)

[3]李海舟,边和平.挫折教育论 [M].南京:家庭教育出版社,1995

[4]杨莉君.学前儿童挫折教育刍议 [J].学前教育研究,1997,2

挫折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挫折教育 幸福品质 培养途径

一、什么是挫折教育

所谓挫折,就其心理学意义上讲,是指当个体有目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需要和动机不能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而挫折教育就是指为了提高青少年克服在遇到挫折时意志消沉的能力,向青少年灌输振作精神理论。或事先拟置特定的环境,让青少年置身其中以增强青少年的心理适应能力的教育方式。它本质上是针对青少年心理不成熟、承受能力弱的一种素质教育。

二、挫折教育的意义

挫折教育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育和成熟。在人的成长阶段,如果外界消极因素不能被消除或被有效地抵制,就会出现各种消极意识和心理问题。导致缺乏对前途美好的憧憬,丧失上进的动力。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疏导、转化,就有可能形成一种犯罪动机。心理学研究表明,同样的挫折,第二次的影响力度和影响广度比第一次要弱得多,若事先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可以有效抑制青少年遭受挫折后的消极心理,培养青少年积极、乐观的精神。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时期,各种社会价值观念发生剧烈的冲撞,那么在教育人的过程中,增强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就成为当务之急。挫折教育正是增强青少年免疫力的重要方式。

三、形成正确的挫折观,才谈得上挫折教育

挫折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挫折情境,就是使个体活动受到阻碍的环境、对象、情境;二是指挫折感受,就是个体活动受阻时产生的情绪状态。

心理挫折是一种人生主观体验,因人而异。挫折既可以成为一笔人生的财富,也能成为万丈深渊,这全看你怎么对待它。如何对待挫折,表现了一个人的意志品质。挫折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生活的过程就是战胜挫折、战胜自我的过程。人生不可能没有痛苦,人生的意义也不在于没有痛苦。健康的人在挫折与痛苦中积极进取,百折不挠,在逆境中崛起,成为生活的强者;而心理不健康的人在挫折与痛苦中,颓废沮丧、消极逃避、适应不良,只会带来更大的失败。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就必须具有一定的受挫能力。这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当代人素质高低的重要因素。所以,挫折教育及幸福品质的培养已经成为从家庭、教育机构到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

四、挫折教育的出发点

耐挫折能力是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种能力,不是恒定不变的,除了受自身的生理素质、认知因素、个性因素、挫折频率和社会支持等影响外,还与他们的挫折经历直接相关。拥有较多生活和挫折的经验的人,耐挫折能力就高。相反,很少遇到挫折的人,由于没有机会通过学习积累对待挫折的经验,加上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又往往地过于强烈,一旦遇挫便惊慌失措或任意而为。

教育者应将青少年遭受挫折的时候视作教育的时机,启发他面对挫折时,要能忍辱负重,拼博进取,尽力克服挫折情境,消除由挫折引起的消极因素,努力把挫折变为激励自己奋发进取的积极因素,自觉培养耐挫折能力,积累人生经验,以达到良好的社会适应。

五、挫折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幸福品质教育

在全社会强调挫折教育的氛围中,也产生了一些误区。有人仅仅把挫折教育看成是“吃苦教育”,理解成“生存教育”,或干脆当作“通过设置挫折情景使孩子受到教育”。这些理解都有失于片面。我认为,挫折教育的实质就是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这是因为,一个人受挫能力的大小,最终可以归结为他的意志品质的好坏。一个有着良好意志品质的人,一定是能够经受住种种挫折的人。在挫折日益普遍的今天,培养青少年的耐挫能力,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人格的不断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物质条件的优厚并不是与幸福感觉成正比。在适当的物质生活保证下,要教会青少年除了物质外,还要知道如何在内心创造各种快活的情绪。乐观的孩子不是没有痛苦,而是能很快从痛苦中解脱,重新振奋。我们应认真培养孩子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心和技巧。最新的教育理论认为:“挫折教育”就是使孩子不仅能从别人或外界的给予中得到幸福,而且能从内心深处激发出一种自找幸福的本能,这样在任何挫折面前都能真正泰然处之,永远乐观。

六、培养青少年耐挫心理能力的主要途径

心理承受能力是一个心理品质问题,反映一个人对待困难与挫折的理智程度,社会风险意识,对自我思想、情绪、行为的控制能力。因此,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应该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基础,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循序渐进地开展。

(1)学校、家庭、社会齐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挫折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只有三者认识的一致、态度的一致、言行的一致、行动的一致,才会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2)建立民主、平等的家庭关系、师生关系

当学生获得了信任感,才能毫无顾忌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的表露自己的困惑和疑问,把“真心话”告诉家长和老师,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施以教育。因此,融洽的关系是对学生进行耐挫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3)不搞包办代替,尽可能地让孩子自己决定和处理自己的事

过于依赖的孩子,会缺乏独立意识,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勇气和能力,不利于孩子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遭遇挫折时,成人应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让他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立能力。

(4)及时排解孩子的心理压力

有时孩子会面对一些他自己无法承受的心理压力,如成绩不良,被他人威胁、侮辱、打骂,家庭的不幸等等。这时就特别需要教师和家长进行积极的排解和疏导。在此时教育者应积极与其交流,解除其思想上的疙瘩;也可进一步给孩子做出某些承诺,消除顾虑;重点应帮助孩子分析原因,解决问题;最终鼓励孩子坚强、自信,化解心理压力。当一时不见效果时可以引导其从事一些文体方面的活动,转移其注意力。

(5)有目的地进行“心理操练”

为培养孩子的承受能力,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一些“心理操练”。比如,可在体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通过组织各种兴趣活动来树立的自信心;开展“生活自立能力比赛”等,使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有时,在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可出点难题,在他们失败、失意的时候给予鼓励。在“心理操练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心态,而且应尽量使孩子学会“心理自救”,即学会开朗、豁达地面对困难和挫折,尽快排解不良情绪,凡事举重若轻,保持镇定。

(6)实施挫折教育要注意分寸的把握

首先要认识到,挫折教育需要使用纪律约束。挫折教育决不是仅给予温暖,亦需要必要的纪律约束。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必要的纪律约束对其意志品质的增强、耐挫能力的提高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其次要注意把握挫折的适度性。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恰当地把握挫折教育的适度性。挫折教育对提高孩子的心理耐受性来说,决不是越难越好,也不是越“苦”越锻炼人。家长应根据孩子不同的心理水平和特点,设置不同难度的挫折项目,使之既有利于提高孩子积极坚强的心理耐受力,又不超过每个孩子心理的承受度。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花秀骏、华军:《挫折教育与青少年犯罪预防》《中国教育报》.2003/04/09.

[2]李津军:《挫折教育与幸福品质》网易教育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