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教育

医学教育

医学教育

医学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全科医学教育;临床医学教育;区别;发展

在20世纪50年代末,一些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的现象,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逐渐成为这些国家及地区的主要疾病。慢性病患者的增多,给国家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压力,急切需要政府、社会做出相应的应变措施,全科医学应运而生。全科医学主要面向社区与家庭,是融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及人文社会学等的一门综合性医学学科[1]。全科医学不仅是疾病诊治的研究,还是对疾病的病因预防、康复保健、人文关怀等一系列的研究。随着医学文化体系及医学模式的进一步发生转变,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成为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2]。该模式不仅认识到病人因素,还考虑到病人的环境因素以及由社会因素带来的对疾病的影响。全科医学于20世纪80年代从国外引入国内,犹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大高等医学院校及三甲综合医院起步与发展[3]。由于我国人口数量众多,全国各地的基层医院对全科医生需求越来越大,出现了全科医生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全科医学经过几十年的摸索与发展,我国培养全科医生的主要模式为“5+3”,即5年的临床医学教育+3年的全科规范化培训,还有基础医疗卫生人员通过全科医学转岗培训后获得全科医生的执业资格等培养模式[4]。想要培养出一名优秀的全科医生,全科医学的教育体系尤为重要。我们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教学的经验,总结全科医学教育与临床医学教育之间的区别,提出不同的看法,为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建言献策。

一、全科医学教育与临床医学教育的区别

(一)教学的目的和对象不同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我们要清楚以下几个问题:我们的教学对象是谁,我们面对的学生基础水平怎么样,我们将培养出什么类型的学生等。临床医学专业性强、临床医学教育实用性强,因为我们培养的对象是临床医学生,毕业后主要进入二级或三级的医院工作,这些医院的病人大多数从基层医院转诊而来,他们的病情有的危重,有的疑难,这要求临床医生的临床理论知识扎实深厚,学以致用,从容处理这些疑难危重病人。而全科医学的教学主要面对的人群是全科医学生,无论是“5+3”教育模式,还是全科医学转岗培训方式,完成结业后服务的对象是社区和家庭,主要的工作任务是预防保健、疾病防治等,治疗的疾病多为一些常见病与慢性病。全科医学生要求掌握临床知识的广度,不要求其深度,整体上看全科医学生对临床医学知识的掌握度要求更高,对于一个全科医学教师来说,要求掌握临床医学知识更全、具备的教学能力更强,全科医学教师不仅要带动学生掌握医学专业知识,还要帮助学员掌握分析疾病发生发展的前因后果、影响疾病的环境社会因素,才能全面地处置病人、合理地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教学内容和方式的不同

临床医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将临床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包括内外妇儿等各门学科的知识点。临床医学教学方式主要通过面授。临床医学教学首先通过理论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各个学科的纵向知识,然后是学生进入临床科室见习、实习,进行临床医学实践。全科医学教学与临床医学教学的主要区别在于教学内容上的不同。全科医生培养一般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为全科医学理论学习,主要内容为全科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肿瘤学、计算机基础等;第二阶段为内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皮肤科学、康复医学等临床专业理论学习;第三阶段为社区实践[5]。全科医学的教学方式也不同,虽然全科医学教学理念由临床医学教学发展而来,全科医学教学大多通过面授方式讲解理论知识,但是全科医学教学发展至今已数十年的历程,目前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如以病例导向讨论学习、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翻转课堂学习法、全景式教学、慕课形式教学、社区学习等[6-9]。这些新颖的教学方式不仅减少了教师的备课时间,还可以让学生主动学习,课前预习理论知识、课间激烈讨论或者是辩论,最后通过老师的总结方式加深和强化学生的记忆,学生会快速轻松适应这种教学方式,这样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全科医学教育的现状

全科医学教育的根本在于全科医学教学,教学的进步才有医学教育的发展。然而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比如国家政策倾斜、政府宣传,学校、教师对全科医学的重视力度,学生对全科医学的认识等。全科医学教育的现状与不足具体有以下方面。

(一)国家的政策支持

国家一直重视全科医学的建设,目前全科医学建设有长足的进步,但是一些方面需要加大投入力度,比如教学基地以旧改新、设备设施陈旧以及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全科医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全科医学发展初期没有更好的落脚点,全科培训基地选址偏僻,教学设施陈旧。在全科医学发展初期,人们的普遍认识是全科医学带来的经济效益不高,从而全科医学的发展在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及医院未得到充分的重视。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国家出面,国家加大资金的投入用于基础建设,并予以政策性倾斜,降低报考全科医学的考生录取门槛、毕业后定向工作等;需要政府对全科医学科的大力宣传,要让人们充分认识到全科医学前期建设投入是巨大的,全科医学对人类生命健康、社会进步将起到重大的作用。

(二)高校对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视

部分高等医学院校比较重视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培养与投入,全科医学教育相对薄弱。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目前讲授方式仍然是全科医学教学的主流。以板书、幻灯片形式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样会存在诸多弊端,如学生不能抓住学习的重点、注意力不集中、课后容易遗忘知识点等情况。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理论课教师大多为中级以上临床医师经过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合格后上岗教学,教学过程或多或少采用临床医学教学思维上课,缺乏全科医学的全局观与大局观,影响全科医学的教学质量。全科医学教学的发展需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引入新的教学方式才可能使全科医学教育突飞猛进地发展。

(三)全科医学生的认识

全科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科认识不足,对全科医学的学习价值观理解不深刻,对于自己的未来发展没有很好的规划。有研究发现,定向全科医学生职业成熟度较低者所占比例占62%、成熟度较高者仅约13.0%[10]。由此看出,一门学科教育不仅要有对学生理论技能的培训,还要有思想政治的培养。全科医学的思想教育对一名全科医生尤为重要。全科医学生要转变传统的临床医学思维观念,学生需要热爱和充分理解全科医学这门学科,全科医学更多是服务于社区与基层,走家串户、建立健康档案,看似每天做的平凡的事情,实际是保障人类健康的伟大事业。

三、全科医学教育的未来发展与需要

(一)对全科医学教育事业的重视

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首先是政府的大力支持,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教育事业的基础,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根据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建设多层级的全科医学实践教学基地,包括三级医院、县级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2010年6月国家印发了《关于发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计划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医学人才。2011年7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全科医生”的发展目标。经过正规系统培训以及定向性培养安排,目前全科医学教育初见成效。

(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根本,学科发展需要注重全科医学教育的师资培养。“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新的学科发展之初,教师的作用尤其重要。全科医学师资的综合能力是培养高素质全科医生的根本保障。目前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师资队伍主要来源于高校全科医学基础课教师、临床教师和全科教学基地教师。作为独立单位的教师,在承担全科医学教育工作中有着各自的优缺点。一些教师从未接受过系统、全面的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且缺乏全科医学理念,不能很好地指导和培养学生的全科医学思维。我们需要通过制订优惠政策、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引进全科医学人才等措施来加强对全科医学师资队伍的建设。肿瘤学、计算机基础等;第二阶段为内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皮肤科学、康复医学等临床专业理论学习;第三阶段为社区实践[5]。全科医学的教学方式也不同,虽然全科医学教学理念由临床医学教学发展而来,全科医学教学大多通过面授方式讲解理论知识,但是全科医学教学发展至今已数十年的历程,目前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如以病例导向讨论学习、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翻转课堂学习法、全景式教学、慕课形式教学、社区学习等[6-9]。这些新颖的教学方式不仅减少了教师的备课时间,还可以让学生主动学习,课前预习理论知识、课间激烈讨论或者是辩论,最后通过老师的总结方式加深和强化学生的记忆,学生会快速轻松适应这种教学方式,这样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全科医学教育的现状

全科医学教育的根本在于全科医学教学,教学的进步才有医学教育的发展。然而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比如国家政策倾斜、政府宣传,学校、教师对全科医学的重视力度,学生对全科医学的认识等。全科医学教育的现状与不足具体有以下方面。

(一)国家的政策支持

国家一直重视全科医学的建设,目前全科医学建设有长足的进步,但是一些方面需要加大投入力度,比如教学基地以旧改新、设备设施陈旧以及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全科医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全科医学发展初期没有更好的落脚点,全科培训基地选址偏僻,教学设施陈旧。在全科医学发展初期,人们的普遍认识是全科医学带来的经济效益不高,从而全科医学的发展在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及医院未得到充分的重视。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国家出面,国家加大资金的投入用于基础建设,并予以政策性倾斜,降低报考全科医学的考生录取门槛、毕业后定向工作等;需要政府对全科医学科的大力宣传,要让人们充分认识到全科医学前期建设投入是巨大的,全科医学对人类生命健康、社会进步将起到重大的作用。

(二)高校对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视

部分高等医学院校比较重视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培养与投入,全科医学教育相对薄弱。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目前讲授方式仍然是全科医学教学的主流。以板书、幻灯片形式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样会存在诸多弊端,如学生不能抓住学习的重点、注意力不集中、课后容易遗忘知识点等情况。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理论课教师大多为中级以上临床医师经过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合格后上岗教学,教学过程或多或少采用临床医学教学思维上课,缺乏全科医学的全局观与大局观,影响全科医学的教学质量。全科医学教学的发展需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引入新的教学方式才可能使全科医学教育突飞猛进地发展。

(三)全科医学生的认识

全科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科认识不足,对全科医学的学习价值观理解不深刻,对于自己的未来发展没有很好的规划。有研究发现,定向全科医学生职业成熟度较低者所占比例占62%、成熟度较高者仅约13.0%[10]。由此看出,一门学科教育不仅要有对学生理论技能的培训,还要有思想政治的培养。全科医学的思想教育对一名全科医生尤为重要。全科医学生要转变传统的临床医学思维观念,学生需要热爱和充分理解全科医学这门学科,全科医学更多是服务于社区与基层,走家串户、建立健康档案,看似每天做的平凡的事情,实际是保障人类健康的伟大事业。

三、全科医学教育的未来发展与需要

(一)对全科医学教育事业的重视

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首先是政府的大力支持,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教育事业的基础,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根据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建设多层级的全科医学实践教学基地,包括三级医院、县级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2010年6月国家印发了《关于发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计划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医学人才。2011年7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全科医生”的发展目标。经过正规系统培训以及定向性培养安排,目前全科医学教育初见成效。

(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根本,学科发展需要注重全科医学教育的师资培养。“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新的学科发展之初,教师的作用尤其重要。全科医学师资的综合能力是培养高素质全科医生的根本保障。目前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师资队伍主要来源于高校全科医学基础课教师、临床教师和全科教学基地教师。作为独立单位的教师,在承担全科医学教育工作中有着各自的优缺点。一些教师从未接受过系统、全面的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且缺乏全科医学理念,不能很好地指导和培养学生的全科医学思维。我们需要通过制订优惠政策、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引进全科医学人才等措施来加强对全科医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张争.浅谈全科医学概论教学的体会[J].青年时代,2016(21):173.

[2]汤志萍,黄婉霞,王富云.现代医学模式对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启示[J].中外医学研究,2014(32):153-155.

[3]徐静,周亚夫,葛运运,等.国外全科医学教育和全科医生培训情况分析及启示[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7):3155-3158.

[4]王良君.关于加强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9):5-6.

[5]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我国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成果报告[J].大学(学术版),2012(4):84-89.

[6]齐殿君,张联红,王爽,等.“以病例为中心、问题为基础、社区为导向”全科医学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4):418-420,424.

[7]陈英,赵磊.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全科医学基本方法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9(18):195-197.

[8]杨琳琳,谢军,王大明,等.全景式教学在全科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0,19(7):847-851.

[9]陈沁竹,徐王国,王燕.慕课结合传统教学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9,18(10):1013-1017.

医学教育范文第2篇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党的*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要使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并把“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作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医学教育承担着为维护人类健康培养卫生人才的重要使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精神,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医学教育工作,着力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学教育工作。经过新中国建立59年,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世纪之交10年来的奋斗,我国医学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医学教育发展之路。

第一,医学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年和*年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先后作出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大决策;推动我国医学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年,全国举办医学门类专业的高等本科院校有281所,高等职业学校有350余所,中等职业学校有1400余所;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医学门类在校学生达到138.6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医学门类在校学生达到137.2万人,我国已经成为医学教育大国医学教育事业持续发展,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输送大批合格的医疗卫生人才,较好地满足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第二,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卫生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在事业加快发展的同时,我们始终强调要把握好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关系,始终把提高医学教育质量作为发展主题,切实加强了医学教育教学工作,通过实施素质教育和质量工程,全面开展了教学质量评估,狠抓了卫生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加强了临床教学,使医学教育质量稳步提高;进一步调整了医学专业设置,增设了康复治疗等新专业,重点在西部地区和非中心城市增设了医学院校,使高等医学教育布局结构趋于合理;通过“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一系列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培养和汇聚了一批医学教育优秀人才,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医学院校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提高,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

第三,医学教育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规格的医学教育体系。通过实施《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推动了医学院校与综合性大学的合并,大力发展了卫生高等职业教育。提高了医学教育的办学层次,形成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建立了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相衔接的医学教育新体系。事实证明,医学教育体制改革是成功的,掀开了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第四,高校医学科学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高校医学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前沿领域取得了许多创新性成果,“十五”期间,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9项,占全国医学领域授奖总数的60%: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占全国医学领域授奖总数的67%;国家科技进步奖70项,占全国医学领域授奖总数的63%;特别是2005年,第二军医大学吴孟超院士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年,全国医学院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重点学科点16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30个,均比1998年有了大幅度提高。高校医学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增强,为社会服务能力领域不断拓展,为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做出了积极的知识贡献。

第五,医学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广泛深入。现在,有150多个国家(地区)的2万多名留学生来我国学习医学,其中,接受研究生教育1455人,接受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11689人,接受本科中医学专业教育3564人。一大批高校与发达国家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医学教育交流合作关系,通过强强合作,加大了卫生人才开放培养的力度和对医学学术前沿领域科研的参与度。我国医学教育质量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要特别指出的是。面对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灾害,高等学校尤其是大学附属医院,遵循卫生工作全行业、属地化管理的原则。积极投入到防治“非典”第一线,进行了一场英勇的医疗救护战,发动了一场科技攻坚战,为保护人民生命和健康做出了积极贡献。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国医学教育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国教育和卫生系统同志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教育部,向关心支持医学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向全国教育与医疗卫生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已经取得的巨大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保持清醒头脑。深入分析和冷静思考面临的矛盾和困难。这些矛盾和困难。有些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新要求,有些是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不断深入面临的新情况,有些是医学教育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一是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刻不容缓,在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临床教学等方面还不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要求,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卫生人才方面还需要下更大的功夫。二是优化医学教育结构的任务相当繁重,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结构和办学层次还不能主动适应建立新的卫生服务模式的需要,卫生人才培养工作还不适应农村、社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的现象同时并存。三是医教研结合有待进一步加强。医学科技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亟待加强。四是医学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促进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医学教育发展提高的重要因素。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目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最基本的阶段性特征就是:我国已经成为人力资源大国,正在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已经是高等教育大国,正在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特别是人才培养水平需要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就要从这个宏观背景出发,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努力建设医学教育强国。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中国特色的医学教育发展之路

我国正举办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学教育,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机遇大于挑战。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推动医学教育发展,关键是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医学教育工作全局,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各个方面。

第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第一要义是发展”,努力实现医学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医学教育关系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和享有医疗卫生服务这两个最为重要、最为直接的民生问题。因为看病、上学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医学教育正好把这两个方面都包括进去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发展医学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医学教育优先发展,高度重视、加大投入、科教兴卫、人才强卫,实现医学教育的现代化,建设医学教育强国。

要认真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八字方针。巩固成果,就是要巩固医学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科学规划医学教育发展;深化改革,就是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提高医学教育现代化水平;提高质量,就是要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持续发展,就是进一步优化医学教育结构,既要满足当前的需要,又要适应长远发展,推动医学教育实现科学发展。

第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核心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医疗卫生人才。医疗卫生事业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医学教育是为人民健康服务的,落实以人为本的要求,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守护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

落实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总书记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医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卫生人才。

落实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主导作用,在履行教学、科研、卫生服务的职责中培养人才。

第三,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把工作重点切实放在提高医学教育质量上。着眼于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全局,要处理好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关系,做到协调发展、辩证统一。要把工作重点切实放在提高医学教育质量上,放在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质量上。办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怎样才能满意?关键是要培养高素质的卫生人才;建设医学教育的强国,怎样才是强国?关键也是提高卫生人才培养质量,这是下一阶段医学教育工作的重点。要鼓励和引导医学院校科学定位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把主要力量放在提高质量上,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培养各类优秀卫生人才。

要深刻认识到,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进一步完善适应初级阶段需要的医学教育学制学位体系,现阶段重点是办好五年制医学类专业。同时也要保留三年制,稳妥做好长学制试点工作,遵循卫生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医学学位体系。

要努力办好每一所医学院校,坚持在现有医学教育基础上提高水平、提高质量,集中精力和财力抓质量、抓队伍、抓管理,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和优化育人环境。

第四,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医学教育体系。我们要注意几个方面的统筹协调,包括:统筹医学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统筹各级各类医学教育的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区域医学教育的协调发展;统筹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协调发展;统筹卫生人才院校培养和继续教育的协调发展。现阶段要严格控制规模,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要高度重视农村和社区基层卫生人才的培养,还要加强拔尖创新卫生人才培养。既要办好大量的教学型医学院,也要办好各级卫生类职业院校。还要办好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医学院,形成各级各类医学院校各具特色、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格局。在医学门类专业设置上,既要有医学类专业教育。也要有护理、医学技术等相关医学类专业和药学类专业教育,高度重视中医药教育,逐步提高医学类专业办学层次,推动医学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统筹城乡区域医学教育协调发展。积极支持西部地区医学教育。加大医学教育对口支援力度,通过完善政策、强化措施,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农村、到最需要地方去建功立业,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今后,卫生部、教育部还要共同协商有关部门,在推动这项工作的具体措施上下工夫。

要统筹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协调发展,实行医教研相结合。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把医学教育事业发展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和人才荟萃的优势,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医学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加强我国医疗卫生和生物生命学科的科技创新。当今世界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我们在这个领域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要清醒地看到这个领域的发展会是一场革命,它会引领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要思考怎样跟进、怎样跨越的问题。下一步科技部、卫生部、教育部要联手推动这个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要把附属医院的建设纳入学校医学教育发展整体规划,使之成为人民群众信赖的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医学教育资源和医学科技创新资源。

要统筹卫生人才院校培养和继续教育的协调发展。卫生部、教育部要按照中央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使医疗卫生战线在建设学习型社会方面走在前面。充分发挥医学院校学科和人才优势,在做好医学生培养工作的同时,加强各类医师培训和卫生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积极承担住院医师培训和专科医师、全科医师培训任务,积极开展医学继续教育,努力形成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分工明确、相互沟通、彼此衔接的现代化医学教育体系。

三、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努力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卫生人才

质量是医学教育的生命,提高医学教育质量是建设医学教育强国的核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医疗卫生事业服务,遵循医学教育和卫生人才成长规律,深化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卫生人才。

第一,加强医德和职业素质教育,促进医学生全一面发展。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培养具有良好医德和职业素养的卫生人才是医学教育的立“教”之本。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紧密结合医学教育特点,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医学教育全过程,帮助医学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培养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增强他们为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和保障人类健康贡献力量的使命感。要着力培养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进一步加强以医学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为基本内容的医学职业素质教育,将预防疾病、解除病痛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责任。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和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沟通能力和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树立关爱病人、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为今后成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高素质卫生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提高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水平和能力。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和生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学模式、卫生服务模式和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求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医学教育要主动适应这些变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着力提高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加强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要优化课程结构,努力构建文理医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融通,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新型医学课程体系。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医学领域的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教学内容。要强调医学理论联系临床实际,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倡启发式教学、讨论式学习,推行以问题为中心、病案讨论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致力于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三,切实抓好实践教学,加强医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自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重要。医学实践教学是保证和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必须把强化医学实践教学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着力点。针对当前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有所削弱、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卫生部、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提交这次会议讨论。要在保障患者合法权益的前提下,规范临床实践教学行为,保证临床实践教学活动依法进行。既要通过加强模拟临床实践等方式训练医学生的基本诊疗操作技能:更要通过社会实践、临床见习与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的培养。要积极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和模式,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进一步完善医学实践教学体系。要进一步加强与医院、医疗卫生机构和医药企业等部门的联系,完善、落实各类实践教学基地的评估和认可制度,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临床教学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医学教育必须与医疗卫生服务相结合,坚持医教研结合,提倡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安排医学生到农村和城市社区进行卫生服务实践,让医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重视实践教学本来是医学教育的一个特点,但却成了当前的一个很大的弱点,因而,实践教学是下一步教学改革的重点。

第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质量的关键在教师。要大力加强以育人为核心的师德、医德建设,教师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成为学生做人的引导者,专业知识的传授者,职业道德、社会道德的示范者,以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学生,传播知识和社会美德。要弘扬追求真理、学术民主的精神,形成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奋发向上、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和严谨治学的优良学风,为优秀人才特别是大师级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教师的培养、考核和交流。统筹教学、科研、服务职能,在制度上、经费上、时间上保证教师终身学习,不断提高教学、科研和服务水平。建立教师参与教育管理决策和教育计划制订的机制,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要特别加强临床教师队伍建设,制定政策、制度保证临床教师在临床教学工作中的投入。针对临床教师开展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培训,促进临床教师临床教学水平的提高。要大力表彰奖励在教学第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引导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鼓励教授、名师、名医为本科生授课。要科学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第五,开展医学专业认证。完善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近年来,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积极参加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实践活动,努力建设涵盖人才培养全部过程的质量保障体系,取得了以评促建的良好成果。在此基础上,要积极开展医学专业认证工作,这是加强医学教育特别是提高专业办学质量的重要机制和手段,是医学人才国际交流和互认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加强院校教育与职业准入衔接的有效平台。要建立政府、社会和学校有机结合的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继续抓好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实施医学专业认证,推进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控制医学类专业点的招生规模,促进学校健全校内质量监控体系。确保专业人才培养达到基本标准。要科学制订各级各类医学教育标准,使之符合我国医学教育和医学院校的实际。各医学院校要通过教学评估和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加强和改进教学工作,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师资队伍、课程和专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质量监控、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建设,保证医学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质量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下一阶段整个高等教育的工作重点要放在提高质量上。提高教育质量有很多举措,其中很重要的一项举措就是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到今年,第一轮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将要完成,总的来说成果是显著的,当然还存在一些不足,要在第二轮的评估中有所改进。教育部在一般性的本科教学评估的基础上,推进开展专业认证,重点是两个方面,即工程和医学。我们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卫生部一起筹备了医学教育认证专家委员会和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充分动员整个卫生战线的同志们,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院协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等社会学术团体的同志都参与到这项工作中,这次会议之后就会开始工作。医学教育认证,首先要把问题、标准、规则研究清楚,然后进行试点,逐步开展。

四、加强领导、规范管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

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关键要加强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认真贯彻本次会议精神,加强对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领导。

一要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医学教育工作的领导。大家都要充分认识医学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把医学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给予更高的重视、更多的关心和重点支持。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协调和通力合作,切实加强对医学教育的宏观管理,统筹研究制定医学教育发展规划,科学制定医学教育发展规模、卫生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医学教育的资源配置等相关政策,采取积极有力措施,促进医学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处理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为医学教育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要切实加强综合大学领导班子建设,配备讲政治、懂业务、善管理、能协调的干部主持医学教育工作。各医学院校要根据本次会议精神积极行动起来,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这个主题,动员广大教职员工深入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增强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明确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和任务;要积极发扬民主,采取各种措施,广泛调动干部、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积极为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献计献策: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来;要加强校内各职能部门和医学院系的协调配合,配置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医学教学提供良好的条件。

在准备这次会议的过程中,我们广泛地征求了方方面面的意见,比如下一步要不要提出建设医学教育强国的问题。把我国建设成为一流的医学教育强国,可以说需求非常之强烈,有它的必要性;同时,我们有这么好的基础,这么好的队伍,也有它的可能性。我们的医学教育要走在世界的前头,就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要真正地下决心,把医学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

二要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医学教育的办学条件。医学教育既有高等教育的共同规律,也有人本性、实践性、学制长、师生比高等特殊规律。因此,培养合格的卫生人才,需要较高的办学成本。财政部对医学教育非常重视,主动提出适当增加中央财政医学教育生均拨款定额标准的重要举措,中央本级财政将把医学教育生均拨款定额标准从7100元提高到1万元以上,这在各学科中是最高的了,并继续将修购和科技等专项经费向医学教育倾斜。我们期望地方各级政府都加强对医学教育的经费投入,提高医学教育生均拨款定额标准。教育部将考虑把对医学教育的生均拨款情况作为审批医学类专业和核定招生计划的重要指标。同时,各医学院校也要加大医学教育经费投入,切实把教学工作作为经费投入的重点,特别要加大实践教学专项经费投入: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对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投入,改善实践教学条件,保障教学运行需要;附属医院和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应不断加强教学基地建设,保证临床实践教学质量。

三要规范管理,为医学教育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统筹积极发展和规范管理,是高等学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对医学教育的设立、招生规模的调控、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医学教育的资源配置,各个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都有着严格的管理规定,这也是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在这一方面,我们的管理反而是不太科学、不太严格的。当前,必须把从严治教和规范管理放到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把加强并改进管理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紧迫任务,切实抓好。这次会议印发的《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重申了对医学教育办学和学科专业设置的规范管理,应该严格执行。提高质量重点在三个方面,第一就是要加大投入,这里不仅仅是财政投入,各级领导都要把医学教育放在非常突出的战略位置;第二就是要深化改革;第三就是要强化管理。所以《若干意见》中进一步强调了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这次会议提请代表讨论的医学专业标准,把评估重点从获取知识转移到了学习过程的管理,也是在管理方式上一种改革。今后,在坚持各种行之有效的管理规范的同时,还要通过医学教育信息的,督促学校提高管理水平。高等学校尤其是合并有医学院校的大学,要巩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成果,充分认识发展医学教育的重要性,加强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的创新,努力促进医学学科发展,促进医学与其他学科融合和产生新的交叉学科。

医学教育范文第3篇

我国高等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学专业创办于1983年,最新数据表明,全国有170余所高校设立本科现代教育技术专业,该专业具有双重定位,即:既可以看作教育学学科的分支学科,也可以看作技术学学科的分支学科。因此,开设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高校多以综合大学和各级师范类院校为主。根据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统计显示,全国有近40所高校招收教育技术学的硕士研究生。在这40所高校中,仅有中国人民第二军医大和第四军医大两所作为高等医学院校招收现代教育技术学的硕士研究生,为军队培养现代医学教育技术专业高层次人才。而截止到2012年,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的数目已达80所之多,迫切需要面向医学教育领域的现代教育技术复合型人才。

医学院校的教育技术的研究方向为基于医学教育和教学的传播技术、媒体资源和教学管理互动规律,所涉及的范围包括医学教育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及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在医学院校开设教育技术硕士点本身就是前沿性和交叉性的科研工作,要求导师除了具备传播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知识的职能之外,还要明确医学教育教学的特点和方法,具有较高的医学教育的专业素养和能力。目前,在医学院校教育技术专业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大都有着长年在医学领域工作、学习的经历,发表和出版了大量论文和专著,并在相应学术团体担任领导职务。凭借多年对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了解和认知,使其在医学教育技术与医用教育教学的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开创性和示范性作用,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是难得的复合型人才。

近年来,进入高等医学院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年轻专业技术人员,大多毕业于综合院校或各类师范院校。所学专业课程多以面向普及教育阶段(中小学阶段教育)为基础而设计,缺乏专业特色的训练问题,尚且无基本医学知识的储备,是综合能力的知识短板。因此,医学院校的教育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目标应该结合医学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高等医学院校的教育教学资源,把医学专业师资和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紧密地结合起来,完善教育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在具备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优势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基本医学知识和人文素养,以适应医学教育领域发展的需要。

2高等医学院校中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培养模式

2.1医学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的指导思想

教育技术专业技术人员应该更加注重新知识、新技术的发展和学习,利用教育技术实现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构建个人知识体系,以医用教育教学需求为导向,倡导教育技术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打造现代医学教育技术的优质人才。

2.2医学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培养目标

根据现代教育技术在医学教育应用的特点和需求,对高等医学院校在职教育技术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培养目标为:培养了解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熟悉医学教育模式及医学工程技术,具有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基础医学教学、临床医学教学及医学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

2.3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方式和内容

高等医学院校的教育技术人员构成近年来呈现出年轻化及高学历的趋势,普遍具备较高的学习基础和技能训练。在医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在提供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撑、教学媒体资源的研发、学科建设与教学信息管理等诸多方面具有显著专业优势。高等医学院校的教育技术人员亟待加强技术支撑领域的医学基础知识和符合高等教育模式的技能培训。根据教育技术人员的专业特点和教学一线教师的需求,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应由现代教育技术学科带头人与教学一线医学教育专家组共同参与制定,学习形式可采用专业选修旁听、网络在线学习、学术讲座交流和临床实践观摩等多种方式,以完成基本医学知识的拓展学习。除此之外,在一线教学部门确立教育技术服务项目时,一线教师与技术人员应有相互学习、相互渗透、共同成长的协作意识。医学教育课程中包含大量形态学、解剖模式图、影像资料、临床示范性操作等内容。这些内容需要通过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多媒体视觉形式加以表达。教育技术人员要充分了解与技术合作项目相对应的医用教学背景。听取一线教师的专业诉求,针对教学中需要技术支持的重点和难点,有目的的进行阶段性医学知识补充。以“边干边学”和“边学边用”学以致用的方式,在打造精品课程的过程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医学专业素养,这不失为切实可行的重要方式之一。

3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医学教育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医学教育范文第4篇

我国卫生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

以能力为导向的高等卫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高职医学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工学结合模式的构建

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创新型人才培养

浅议七年制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

浅谈杜威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启示

高职医学院校心理学教学中师生心理契约关系研究

药学类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初探

经济危机环境下高校毕业生创业意识培养

新时期大学生价值取向与思想教育创新研究

职业院校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及发展的措施

高职高专针灸推拿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浅析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价值

新疆少数民族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研究

出新招 确保学生护理操作技能大赛公平公正

积极开展技能竞赛活动 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浅议如何提升中职生自信力

学生技能竞赛回顾与启示

论农村中小学开展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

加强高职教学督导队伍建设的思考

医学生如何培养自身科研能力

对“双证制”教学提高护生儿科就业竞争力的探讨

加强卫生管理 共建和谐社会——高校加强卫生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我国卫生职业教育临床医学类专业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

对职业教育回归原点的思考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卫生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中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与IBL教学模式结合初探

加强集体备课 增进学科间的联系

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从学生的实习表现分析中职学生的教育管理对策

试析高职高等数学课程的考核改革

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管理引入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设想

谈PowerPoint医学教学课件的设计原则

ChemDraw软件在医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情趣化教学的构建策略

K-W-L教学模式在临床血液学与检验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中等医学教育中的教学反思

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相关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08年工作会议掠影

专科层次医学基础课程专业化问题研究

医技类课程综合化的建设

基础医学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的相关性探讨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探讨

浅谈新时期高职教育中的师生关系

高职高专护理师资队伍建设初探

合理定位——高校特色建设的关键

高校贫困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浅谈免疫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

高职生参与老年人健康教育实践的探析

大学生失恋后心理行为分析及对策

打造感恩教育品牌 创建校园特色文化

浅议影响医学生学习心理的三大因素

对高校贷款问题的若干思考

大学生体质与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

规范物资采购程序 加强高校资产管理

医学教育范文第5篇

英文名称: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主管单位:天津市卫生局

主办单位:天津市职工医学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4-6763

国内刊号:12-1206/G4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7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