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有关爱国的古诗

有关爱国的古诗

有关爱国的古诗

有关爱国的古诗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古诗是我国悠久诗文化的一朵奇葩,是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学习古诗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够使学生学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在古诗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学生从小就具有爱国主义情感,懂情懂意,并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最精华的部分是诗。在我国,诗从《诗经》始,可以说是历史悠久。诗人各朝各代各时期都有很多,尤其是出现了很多著名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作的内容也包罗万象,题材不拘一格,特别令人称道的是其高超的技巧,一词一句都经过千锤百炼。在悠久的诗文化中,古诗是一朵奇葩,它意境优美,含义隽永,语言形象,韵律和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现代教育应特别注重古诗教学,意在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古诗教学从小学开始,学生学习古诗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还可以从中学习到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小学古诗教学。那么,对于蕴涵着优良中华传统文化的古诗,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呢? 

一、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 

爱国主义情感是中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德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教育学生具有爱国主义情感。因此,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具体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教育学生热爱祖国 

历朝历代都有好多爱国诗人,他们的很多诗篇都饱含着深深的爱国之情,如南宋诗人陆游、抗金名将岳飞、爱国主义诗文文天祥等。唐代诗人杜甫一生爱国忧民,他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写道:“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听闻收复河南河北后喜极而泣的心情,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关心国家、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王昌龄在《出塞》一诗中写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体现了诗人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情感。这样的诗人和诗作还有很多。在教学时,教师要使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的发展出力献策。 

(二)教育学生热爱家乡 

古诗有云:“人是故乡亲,月是故乡明。”可见其对家乡的热爱。唐代诗人李白脍炙人口的诗作《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句传达的便是诗人思念故乡、热爱故乡的情感。宋代诗人王安石在诗作《泊船瓜洲》中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炽烈情感。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对这些千古佳句进行深入解读,进而教育学生热爱家乡。 

(三)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人民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尤其是广大劳动人民在人类历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身上散发着自强不息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光芒。因此,热爱劳动人民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唐代诗人李绅在《悯农》这样感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感受诗人对劳动人民尊敬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二、加强对学生情谊的教育 

除了有表达爱国主义情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情感的诗作之外,还有很多是表达亲情、友情的诗作。情谊是十分美好的东西,每个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都会产生或深或浅的情谊。在当前快节奏的生活中,人际关系淡漠已成普遍事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情谊教育。 

(一)亲情教育 

爱家才能爱国。家是亲情维系的一个团体,父母之情、手足之情是亲情的体现。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充满了对兄弟的思念之情,读来使人颇为感动。诗人孟郊在《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歌颂了母爱的伟大至极。著名的《七步诗》虽然反映的是手足相残,但从反面教育我们亲人间要和睦相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切体会亲人的关爱,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尚道德品质,使学生与父母、兄弟姐妹在家中营造一种和谐的亲情关系。 

(二)友情教育 

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与朋友交往是学生学习、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有朋友学生才不会囿于自己的小圈子,才会博闻。而益友又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朋友的选择也大有学问。因此,对学生的友情教育不容忽视。古人就十分重视朋友间的交情,在诗作中多有反映。如李白的《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高适的《别董大》,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诗表达了诗人与朋友间的深厚情谊。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刻体悟诗中所表达的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教育学生要珍惜友情,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三、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才能成为社会的优秀人才。引导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靠单纯的说教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使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教学中有所感知,有所体悟。 

古诗中,有很多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诗作,教师可以拿来一用。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现了诗人不断进取的精神。明代诗人于谦在《石灰吟》一诗中写道:“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达了诗人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王安石的《梅》中有一句 “凌寒独自开”,不但歌颂了梅不屈不挠的精神,也表达了自己变法的决心。教师在教学这些古诗的过程中要特别强化其中蕴含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在优美的诗句学习中受到教育。 

诗歌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还兼有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情谊和正确、积极人生观、价值观的任务。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所认识,有所学习,有所发展,这样中华民族的才能始终屹立不倒。 

 

参考文献: 

[1] 龚睿,《对当前小学古诗文教学的反思》[j],《当代教育论坛》,2005(6) 

有关爱国的古诗范文第2篇

关键词:爱国教育 古代诗歌 初中 传统文化 引导 艺术表现

《尚书・尧典》有言称:“诗言志。”意思是诗歌为诗人用以表达自己意志、抒发自己情感的载体。所谓文以载道,也是同样的道理。情感是诗歌的灵魂和归宿,正因为有了情感的重量,中国古代的许多优秀诗歌才得以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许多杰出的诗人才为后人所铭记。

在中国古典诗歌当中,爱国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情愫和话题,从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一部中国古代诗歌史,就是一部爱国主义思想史。在初中语文课本中,中国古典诗歌的爱国名篇比比皆是,在引导学生欣赏诗歌艺术魅力的同时,如何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的熏陶,这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教学课题。那么,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古典诗词时,应该如何渗透爱国主义的教育元素呢?

首先,以爱国行为作垂范,以英雄人物作榜样,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自强、自立的民族自尊心,激励学生从小树立报效祖国的宏图大志。

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有千千万万的英雄儿女,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是历史的脊梁;也有一些另类英雄,为了国家大义不拘一格地在青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初中课本里收录的诗歌名篇《木兰辞》,便记录了一个替父从军、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形象。在引导学生学习这篇诗歌的时候,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胆略、智慧和才能,更应该通过这个人物形象,让学生认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不论男女、老少、贵贱,都应该承担起保家卫国的责任。

再如,在学习杜甫《春望》的时候,需要帮助学生解读这首诗歌写作的背景,通过这个背景让学生体会到诗人在写这首诗时沉郁心中的思想感情。如此,才能够让学生真正读懂这首诗歌,明白诗人遭遇国破家亡时的悲愤心情,深刻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英雄事迹的浸润,通过爱国情怀的熏陶,慢慢就会在学生心灵里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同时也让他们明白:真正的高尚,来源于对国家的热爱;真正的情怀,来自于“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胸襟。

其次,通过对诗歌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广袤疆土、大好河山和风土人情,加深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

初中课本里,还是杜甫的一首诗――《望岳》,诗人用博大的胸怀写出了泰山的雄伟壮观;而在《观沧海》里,曹操用雄健的笔触描绘了大海的磅礴气势;孟浩然和《过故人庄》则以小巧自然的风格,描写了农家生活的静谧优雅。祖国山河的壮美雄奇,在这些伟大诗人的笔下,透射出了无限的魅力。当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渐了解祖国多姿多彩的风景时,一种国家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爱国家、爱生活的理念也将慢慢植根于他们幼小的心灵。

另外,中国的古典诗歌本身就体现了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要感染他们热爱中国的古典诗词,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词发展几乎伴随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初中课本里,精选了中国古典诗词当中众多的名篇伟作。代表中国古诗最高成就的李白和杜甫两位诗人的作品双峰对峙,如李白的《送友人》、《行路难》,杜甫的《望岳》、《石壕吏》、《春夜喜雨》;有宋词豪放派代表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当然也少不了婉约派的影子,如晏殊的名作《浣溪沙》;有律诗,也有绝句;有古诗体,还有格律诗。总之,内容包罗万象,体裁形形,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巨大的成就和在世界的极高地位。

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诗歌学习过程中,断不能将这些诗歌割裂开来,就诗论诗地进行教学,而应该将单首的诗歌、单个的诗人,放诸于整个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上来,让他们体会到中国诗歌的杰出成就和独特魅力,使他们由学诗歌到爱诗歌,由此再发展到爱中国文化以至于爱我们伟大祖国这样的高度上来。

还有,古诗词的爱国教育必须要与诗歌固有的艺术表现力结合起来。

我们说“诗言志”,教学生们品诗读句,要着重于诗歌的思想情感。但是,单纯强调爱国诗歌里的英雄主义、爱国情怀,这也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流于说教和空洞。没有表现力的文学作品,其实不叫文学作品,应该叫宣传口号。诗歌是一种最有张力的文学,艺术表现力是诗歌的生命。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将古诗的独有艺术魅力、表现张力与情感结合起来,达到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用诗歌本身的感染力感化和教育学生,让他们从内心深处生发出爱国主义的情怀。

以杜甫的《春望》为例,这首诗歌并没有通过直抒胸臆的写法,来诉说诗人自己在国破家亡时的愤懑,而是采取了极为高超的艺术手法,移情于物,借景抒情,将自己的情感隐藏于故国家园的花鸟树木当中,每句都没有直接抒发感情,但每句都能读出作者对战争的愤恨,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对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的人民的同情。面对这样的千古名篇,泛泛而谈杜甫的感情,并不能深入到学生的内心;而通过对这首诗艺术表现手法细腻的分析,让学生细细咀嚼,品读其中的滋味,与作者在感观上和思想上产生共鸣,就一定能够真切体会到作者内心的情感,从而感同身受经历作者思想的洗礼。

最后,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要让学生注意爱国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的区别。

诗人和他的诗歌,都是生长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其思想和内容也必然会受到时代和社会的限制。因此,我们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要为这些传统的诗歌赋予新时代的意义。那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诗歌,培养爱社会主义祖国、爱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的热情;同时也要去其糟粕,摒弃陈腐,防止一些落后甚至危险的思想观念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中国的古代诗歌传承着中国几千年沉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特别是其中的爱国主义情怀。作为传统文化的传递者,教师们在诗歌教育教学中,应该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始终,并用艺术的方式开展,达成教育预期。

参考文献:

[1]雷海娟.《春望》教学案例[J].文学教育[J].2006(1)

有关爱国的古诗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古诗 传统文化 教育

悠悠千古事,上下五千年,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为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且题材广泛,技巧高超,在世界文学史上堪称一绝。我国的古诗以意境清新,含义深刻,语言生动,韵律优美而著称,是中华文化传统教育的一座宝库。《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那么,集上述优点于一身的古诗自然成为语文课堂对学生进行中华文化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

爱国主义情感维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族团结,并经久不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浓郁,最为强烈的部分,也是学校德育的主旋律。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做好以下几点:

1、热爱社会的教育。“位卑不改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写照,他在《示儿》中写道:“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心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在临死前仍念念不忘祖国的和平统一,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王昌龄的《出塞》、李清照的《夏日绝句》都抒写了他们浓烈的爱国之情。教学时,要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诗句意思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并教育学生学习古人热爱祖国,学好本领,长大后做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热爱人民的教育。毛泽东说过:“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可见人民群众在历史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他们身上闪烁着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光芒,热爱劳动人民是学生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唐代李绅《锄禾》一诗中写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白居易在《观刈麦》诗中也写道:“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写出了农家的劳累辛苦,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生活艰困的深切同情。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感受诗人的受民深情。同时教育他们热爱劳动人民,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做一个爱人民、爱劳动的好学生。

3、热爱家乡的教育。俗话说:“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的名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久别故乡的深怀念。大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在《泊般瓜洲》一诗中也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恋恋不舍以及客居异乡的无奈与痛楚。教学时,可以抓住这些千古吟唱的佳句,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长大能造福桑梓,惠及乡邻。

4、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描绘了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赞美了西湖美丽谊人的风景。李白的《望天门山》写出了天门山的巍峨险峻;刘禹锡的《望洞庭》写出了秋夜月色下的洞庭美景;张继的《枫桥夜泊》描绘了枫桥一带的夜景,杜甫的《望岳》赞叹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诗人以自然为友,以山水为友,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是向学生介绍祖国壮丽山河的最好题材,它们同样也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教育

1、亲情教育。唐代大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每逢佳节倍思亲”,手足之情溢于言表,使人感动至极。孟郊的《游子吟》歌颂了伟大的母爱。魏朝曹植的《七步诗》则从反面教育我们亲人之间不可互相迫害,应和睦相处。教学时,要相机引导学生用善良体察善良,用真情感受真情,去感受亲人对自己的关爱,努力培养学生尊老爱幻的高尚品质,帮助他们维持良好的亲情关系,使他们有一个和谐的亲情网。

2、友情教育。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陃而寡闻”。友情是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古代就流传下来许多珍惜友情的名篇,如李白的《赠汪伦》、高适的《别董大》、王昌龄的《芙蓉楼送别辛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送友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都是为朋友而作,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意。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深入感悟,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也要朋友之间的感情。

三、对学生进行有益的环保教育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是当前人类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可结合古诗着重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1、热爱水资源的教育。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节约用水十分必要。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幅壮丽的瀑布图,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赞叹之余,教育学生反思:如果没有了水,还会有这样神奇壮丽的景色吗?大自然中许多与水相连的美景还会存在吗?人类将何以延续生命?

2、热爱鸟类等动物的教育。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的共处,体现了大自然的和谐。古诗中,涉及鸟类等动物的诗句比比皆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处处鸟语花香,使春天显得有了气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的鸣唱和白鹭的飞翔,充满了一派生机。此外,骆宾王的《咏鹅》、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等诗也都是保护环境教育的很好素材。如果恣意破坏、捕杀鸟类等动物,那么还会有“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动人美景吗?

3、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的教育。叶绍翁在《游园不值》中写道:“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以出墙来的一枝红杏赞美了满园春色。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以荷花的美来衬托西湖的美。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仅描写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表达了自己对小草的深切赞美。杜牧的《山行》《江南春》、贺知章的《咏柳》、苏轼的《惠崇》中都有相关描写。这些古诗用来教育学生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具体直观,有很强的教育性。

四、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学生成才的基础。我们应在古诗中发掘这方面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李白在《行路难》中写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就突出表现了诗人的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充分展示了诗人的人格魅力和个性精神。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体现了诗人积极进取,不断开拓的精神。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则表现了作者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甘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高尚精神。王安石《梅花》一诗中的“凌寒独自开”则歌颂了梅花不屈不挠、傲雪凌霜的精神,这其实就是诗人自身的写照。在教学这些优美的诗句过程中,融入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其效果自然好于枯燥无味的说教。

有关爱国的古诗范文第4篇

古诗教学从小学开始,学生学习古诗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还可以从中学习到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小学古诗教学。那么,对于蕴涵着优良中华传统文化的古诗,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呢?

一、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

爱国主义情感是中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德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教育学生具有爱国主义情感。因此,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具体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教育学生热爱祖国

历朝历代都有好多爱国诗人,他们的很多诗篇都饱含着深深的爱国之情,如南宋诗人陆游、抗金名将岳飞、爱国主义诗文文天祥等。唐代诗人杜甫一生爱国忧民,他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写道:“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听闻收复河南河北后喜极而泣的心情,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关心国家、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王昌龄在《出塞》一诗中写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体现了诗人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情感。这样的诗人和诗作还有很多。在教学时,教师要使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的发展出力献策。

(二)教育学生热爱家乡

古诗有云:“人是故乡亲,月是故乡明。”可见其对家乡的热爱。唐代诗人李白脍炙人口的诗作《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句传达的便是诗人思念故乡、热爱故乡的情感。宋代诗人王安石在诗作《泊船瓜洲》中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炽烈情感。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对这些千古佳句进行深入解读,进而教育学生热爱家乡。

(三)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人民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尤其是广大劳动人民在人类历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身上散发着自强不息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光芒。因此,热爱劳动人民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唐代诗人李绅在《悯农》这样感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感受诗人对劳动人民尊敬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二、加强对学生情谊的教育

除了有表达爱国主义情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情感的诗作之外,还有很多是表达亲情、友情的诗作。情谊是十分美好的东西,每个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都会产生或深或浅的情谊。在当前快节奏的生活中,人际关系淡漠已成普遍事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情谊教育。

(一)亲情教育

爱家才能爱国。家是亲情维系的一个团体,父母之情、手足之情是亲情的体现。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充满了对兄弟的思念之情,读来使人颇为感动。诗人孟郊在《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歌颂了母爱的伟大至极。著名的《七步诗》虽然反映的是手足相残,但从反面教育我们亲人间要和睦相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切体会亲人的关爱,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尚道德品质,使学生与父母、兄弟姐妹在家中营造一种和谐的亲情关系。

(二)友情教育

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与朋友交往是学生学习、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有朋友学生才不会囿于自己的小圈子,才会博闻。而益友又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朋友的选择也大有学问。因此,对学生的友情教育不容忽视。古人就十分重视朋友间的交情,在诗作中多有反映。如李白的《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高适的《别董大》,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诗表达了诗人与朋友间的深厚情谊。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刻体悟诗中所表达的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教育学生要珍惜友情,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三、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才能成为社会的优秀人才。引导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靠单纯的说教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使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教学中有所感知,有所体悟。

有关爱国的古诗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实践与探讨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文学博大精深,它们内涵丰富,意境高远,富有哲理,而且语言凝练,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后人咀嚼、消化、回味的精神食粮,传承着祖国文化的命脉。如何让小学生学习古诗、热爱古诗,是小学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由于古诗中所描写人物、景物、事物及诗人的思想意识都与学生生活的年代有一定时间和距离上的差距,学生们并不能很好把握它的内涵。然而,古诗在语文教学中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下面谈一些自己对古诗教学浅显的认识。

一、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正如《老子》中所说的这句话,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就是教给学生们打开古诗宝库的钥匙。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①析诗题与知诗人:分析诗歌题目,了解作者写作风格及创作背景。这对掌握所学古诗基调,了解所学古诗内容,体悟所学古诗情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是学好一首古诗的基石。②读诗文与晓诗意:通过学生预习,能够读通诗文,在此基础上,能够读出古诗的韵律美和音乐美。通过结合注释、查字典等方法了解古诗中重点字词的意思。需要注意的是,二者是相互交融的,读诗文是了解诗意的重要方法,晓诗意能促发学生更好地读诗文,不能将这两点割裂开来。③入诗境与诵诗情:在理解了古诗意思之后,教师就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及年级班级特点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们进入诗歌的情境。

二、把握好诗人的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是学习语文的基础阶段,必须切实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加强思想教育,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编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都是从孩子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编选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②描写自然景物和吟咏天成之美的。如骆宾王的《鹅》。其中“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一句,寥寥几字将鹅的外貌、优雅的在水中游动的身姿描绘得栩栩如生,从而从小培养孩子热爱小动物的品质;③抒发爱国主义情感和亲情、友情、乡情的,如:李白的《赠汪伦》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感情,这些古诗的教学,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和热爱亲人、朋友的健康情感。

三、读懂诗句,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品味语言,首先读懂诗句。古诗语言精练、含蓄、优美,教师应抓住重点字、词,让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引导学生理解语言,了解大意。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是开启古诗大门的金钥匙。对于音韵和谐、形神兼美的古诗来说,要想把握它们的节奏、韵律、意境、内涵之美,第一要领就是反复诵读。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读诗训练,通过读顺句子、读准字音、反复吟诵来体会古诗的语言魅力和情感真谛。①定好基调,体会情感。这样才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去读。一般来说,情感明快的,读起来语调轻松,语速较快,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感情悲愤的,读起来语调低沉,语速较慢,如《示儿》。②把握节奏,体会韵律。古诗的语言富有节奏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和谐悦耳。读诗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读法指导,引导学生把握好重音、语气和语调、音长等,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古诗的韵律美。③注意变音,把握不同。由于古今语音的差异,一些字的读音发生了变化,要指导学生按古音去读,这样才不至于影响古诗的声律。例如“斜”这个字,古音读“xiá”,如“远上寒山石径斜”、“乌衣巷口夕阳斜”。还有“见”这个字,有时读“xiàn”,这是一个通假字,表示“出现”的意思,如“风吹草低见牛羊”、“书读百遍,其义自见”。④抓住关键,细细揣摩。从古至今诗人都十分注重锤炼语言,古诗中“吟安一个字,捻断三茎须”之类的炼字佳话屡见不鲜。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抓住那些诗人独具匠心的关键字句细细品味。如《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山行》“白云生处有人家”中的“生”字等等,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四、领略诗意境界,产生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