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派工作思路

下派工作思路

下派工作思路

下派工作思路范文第1篇

公道正派是组工干部最基本、最关键的品质,是立身之本、为人之道、正气之源,它体现了党对组工干部的一贯要求,是组工干部自身建设的永恒主题。组织部门必须牢牢把握这一主题,着眼于建立健全严格的“入口”“出口”机制、经常性的思想教育机制、客观的群众民主评判机制、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用机制管人理事,把公道正派不懈地坚持下去。

一、坚持公道正派,就要着眼于建立健全严格的组工干部“入口”和“出口”机制。组织部门是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其形象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工干部队伍的素质高低。组工干部是“管干部的干部”、“管党员的党员”,“打铁先得自身硬”,没有良好的素质,就很难完成党交给的光荣使命。正因如此,党对组工干部的素质有着特殊的要求,特别是公道正派方面。邓小平同志就曾经指出,“管干部的干部,要很公道,很正派,不信邪,不怕得罪人”。因此,组织部门要建设公道正派的组工干部队伍,就要从源头上抓起,从治本上下功夫,建立健全组工干部严格的“入口”和“出口”机制。一方面,要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推行“凡进必考”,好中选优,真正把具有公道正派品质的干部选调到组织部门。另一方面,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严格组工干部考核制度,凡经考核认定不适宜在组织部门工作的,要及时予以调离。通过建立健全组工干部“入口”和“出口”机制,确保组织部门始终是党性最强、作风优良、工作出色、业务精通的部门。

二、坚持公道正派,就要着眼于建立健全经常性的思想教育机制。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真正解决组工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公道正派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思想教育,就要突出抓好科学理论的灌输教育,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组工干部的头脑,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关于公道正派的重要论述教育组工干部,努力夯实组工干部坚持公道正派的思想根基。要突出抓好先进典型的激励教育,深入开展向郑培民同志学习,以郑培民同志先进事迹为镜子,努力在公道正派方面找差距,在世界观和思想深处找根源,不断增强坚持公道正派的自觉性。要突出抓好反面案例的警示教育,使组工干部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诫,做到经常提神醒脑,受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保持住情操。通过加强切实有效的思想教育,真正把公道正派的内涵镌刻在组工干部的心中,使组工干部始终视公道正派为第一修养、第一准则、第一信条,变“要我公道正派”为“我要公道正派”,做到“对已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把好组织工作的“生命线”。

下派工作思路范文第2篇

1、村级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领导核心作用更加巩固。下派村支书到任后,全面抓好村党支部自身建设,着力增强总揽村里工作全局的能力,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能力,领导党员、干部扎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焦点、难点问题,带领农民群众学科技、调结构、闯市场、奔小康,农村发展的各项事业红红火火。一是理顺了村“两委”关系,配强了“两委”班子;二是通过实施党员“安家工程”,加强了农村党员队伍建设,规范了党员的教育管理;三是抓好党员“双建双带”工程的实施,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下派干部深入农民家中和田间地头,昼访夜谈,千方百计地为村里办公益事业,为农户解决实际困难,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优良作风带给农民,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给农民,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在农村形成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2、党员队伍活力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较好发挥。下派村支部书记通过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发放问卷等形式,摸清农村党员的思想状况,找准党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宣讲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做好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准备工作。他们把农村致富能人引导、发展成为党员,把党员扶持、培养成为能带领农民致富的能人。上半年,全县下派支书村共发展党员*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人,党员队伍结构得到改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成为农村各项工作的排头兵和群众的主心骨。

3、农村基层党组织驾驭农村市场经济的能力进一步加强,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下派村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因地制宜地理清发展思路,积极引导农民围绕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结构,创办龙头企业,搞活市场流通,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和村集体财力有了显著提高。*镇*村曾是一个矛盾比较集中、问题比较突出的后进村,长期以来党组织软弱涣散,干群关系紧张,财务管理混乱,群众纳税意识不强。下派书记到村任职后,带领村一班人理清思路,排除障碍,根据农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在征求党员、村民代表的意见后,及时调整了村级经济发展的方向,帮助村民解决缺资金、缺技术、缺信息等生产难题,充分调动村民的生产积极性。又多方筹措资金,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用电难、用水难等问题,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目前*村已步入全面发展的轨道。

下派工作思路范文第3篇

按照起初的思路,搞“”也要把军队包括进去,也要整军队里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早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批判、反对所谓“左倾机会主义”时,就形成了这样的认识:军队内也存在阶级斗争问题。1959年12月,他在《关于国际形势的讲话提纲》中直接认定:等人搞“军事俱乐部”,是在苏联的支持下进行了一次颠覆活动。1965年1月14日,中央政治局召集的全国工作会议通过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简称“二十三条”)中,依据的指示写道:这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支持这些当权派的,有的在下面,有的在上面。在上面的,有在社、区、县、地,甚至有在省和中央部门工作的一些反对搞社会主义的人。这个文件中所指的在上面支持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人,明显也包括军队里头的人。后来,“二十三条”中的这些论断,成了发动“”的理论根据之一。最明确载明认为军队里有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文件,是1966年5月16日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通知》(又称“五一六通知”)。这份文件中明确指出:“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为资产阶级。”发动“”的目的,就是要“批判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文化领域的各界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清洗这些人,有些则要调动他们的职务。”这份文件里已经明确认定:军队里有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要“清洗”这些人。

按照这一认定,“”自然也要在军队里头搞,否则是不能“清洗”军队里头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因此,当1966年下半年“”全面发动起来后,十分警惕是否有军队里头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镇压青年学生造反的问题。1966年10月1日晚,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看焰火时,同澳大利亚共产党领导人希尔谈话时表示了这样一个担心:不想革命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要调动军队来对付这些学生。同时,身兼中央军委主席的他也表示了这样一个信心:他们调动不了。有了这个信心,1966年10月5日,经他同意,中共中央转发了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关于军队院校无产阶级的紧急指示》。这个指示不仅规定军队院校要搞“”,而且规定,在运动中,“必须把那些束缚群众运动的框框统统取消”。

可见,搞“”,一开始是下决心也要整军队内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因此,他打算在军队内也要搞“”。

很快就省悟到,军队不能乱。因此,他批了四个字:“还我长城!”

军队院校里的“”运动搞起来后,很快,军队内也有造反派了。军队里的造反派起来向“军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开火,士兵起来夺排长的权,有的排长起来夺连长的权,有的连、排长又带领士兵去夺营长、团长的权。部分军队开始乱了起来。正在此时,发生了“七二事件”。

原来,1967年7月20日,“中央”成员王力在武汉支持与群众组织“百万雄师”相对立的“三钢”、“三新”造反组织,引起了“百万雄师”的愤怒。他们在驻武汉的8201部队的支持下,扣押并殴打了王力。后来,王力被设法救出。“七二事件”一出,便要借此大做文章。7月22日,当被救出的王力乘飞机飞回北京西郊机场时,等人组织群众欢迎王力这个“英雄”,欢迎时组织群众高呼“揪出武汉反革命事件的黑后台!”他们这里所说的“黑后台”,就是指所谓“武汉军区的军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具体指的就是陈再道。当天,专门找到,要召集会议。于是,当天晚上就召集了一个有“中央”全体成员参加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给“七二事件”定了调子:“这是反革命暴乱”。还说:“武汉问题不单是武汉问题,而是全国的问题。”就在这次会上,“中央”做了这样的逻辑推演:武汉的“百万雄师”之所以敢抓王力、敢打王力,是因为有8201部队的支持;8201部队之所以敢支持“百万雄师”,是因为有武汉军区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支持。因此,发生“七二事件”的根本原因,是军队内有“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按此逻辑,揪“军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不仅如此,等人还提出,“揪军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是“的第三战役”。第一战役是打倒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第二战役是打倒刘少奇、邓小平、陶铸,第三战役是“揪军内一小撮”。支持“揪军内一小撮”的提法。不仅如此,他在1967年7月25日与北京几个红卫兵头头谈话时还进一步提出:现在有“带枪的刘邓路线”,要同“不带枪的刘邓路线”进行斗争。一讲这个话,北京的红卫兵立即掀起了一个“揪军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运动。

这样一来,在“”中,军队就受到了两方面的冲击:一方面,受到军队内的造反派的冲击,另一方面,受到外部的“揪军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运动的冲击。这样,军队就更乱了。从1967年1月找说的一段话中,可以反映出当时军队混乱的情况。1月24日,对说:军队许多高干被随便抓去,任意抄家,变相体罚,还有的自杀,有些机关已处于瘫痪状态,有的处于半瘫痪状态,此次来京开会的干部,心情都很紧张。

自然,身为中央军委主席的也很快就了解到军队混乱的情况。对此,他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他有两个矛盾的想法。一个想法是:军队里有“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搞“”,要整包括军队里头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是必要的;另一个想法是:在当时全国处于普遍夺权的状态下,各方面都已经十分混乱了,唯一比较稳定的是军队,而且,军队还是稳定全国的关键因素。只要军队不乱,全国的局势就能控制住。军队一乱,局势就不好控制了。此外,当时全国还面临着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战备。军队乱了,战备不能搞,边防也就废驰了,国家的安全就会受到威胁。上述这两个想法,究竟孰轻孰重?做了反复的权衡。权衡的结果,使他下定了决心:军队不能乱。

几天后,抓住了他表达这一决心的机会。

1967年8月1日,由陈伯达主管的《红旗》杂志第12期上转载了7月22日《报》上发表的题为《从政治上思想上彻底打倒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文章并配发了社论《无产阶级必须牢牢掌握枪杆子――纪念中国人民建军四十周年》。这篇社论提出:“在无产阶级中,我们要把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揭露出来,从政治上和思想上把他们斗倒、斗臭。这些家伙,还在垂死挣扎。不久以前,武汉地区党内和军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就勾结起来对无产阶级革命派进行镇压。事实证明,我们必须进一步地开展革命的大批判,把党内和军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彻底、干净地扫进垃圾堆里去。只有这样,才能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社论还说:“目前,全国正在掀起一个对党内、军内最大的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大批判运动,这是斗争的大方向。人民要同全国无产阶级革命派一起,积极参加大批判,彻底清除一小撮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在军内散布的恶劣影响。”这篇社论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全国各报转载,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声势:已经由造反派在全国搞起来的“揪军内一小撮”运动,似乎是经过中央认可了的,似乎已经成了“和林副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了。这使全国性“揪军内一小撮”的风潮越来越大。当时正在上海的看到了《红旗》杂志转载的文章和发表的社论,特别注意到了社论中提出的观点。他十分震怒,提起笔来,在这篇社论旁边批了三个字:“大毒草!”他还觉得不够劲,又在这篇社论旁边批道:“还我长城!”十分明显,在这里所说的长城,就是指。他认为,已经被你们搞乱了,现在,要“还我长城”。那意思很明白:军队不能乱。

的这个批示一传到北京,、、陈伯达等人不敢再提“揪军内一小撮”了,而且互相推诿。最后,把乱军的问题一股脑全推到了王力和关锋身上。在他们的决定下,“中央”搞一个王力、关锋乱军的材料,直接报送。材料的最后还提出,要把王力和关锋从“中央”中“清”出去。只是要稳定住军队,煞住“揪军内一小撮”之风,并不想再就此事揪出更高层的人物来,于是,他同意了“中央”的报告之后,就没有继续追究责任。王力和关锋被“清”出了“中央”,随后又被打倒。以王力和关锋被打倒为转折点,“揪军内一小撮”的风潮被煞住了。

进一步认识到,军队不仅不能乱,还要用军队稳定局势,稳定局势的办法,就是军管。

1967年,是“”中很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搞“”的思路有一个变化,他开始寄希望于工人,希望工人造反派能代替只会的红卫兵,成为“”的主力军。1967年1月16日,人民日报转载的《红旗》杂志评论员文章说:上海工人造反派夺权,“标志着我国的无产阶级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

出乎预料的是,1967年全面夺权一展开,全国就陷入了更加严重的混乱局面之中。全国陷入了无政府状态,各种社会矛盾在混乱中一齐爆发,各种恶性武斗、批斗事件大量出现,大型流血事件几乎天天发生。最后是全国各地各单位的群众组织中出现了“山头林立”的现象。各造反组织一开始攻击的目标是当权派。当他们把所谓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打倒之后,他们之间就开始了相互攻击。一些要害部门由于各造反派组织互相攻击而丧失了职能,工矿企业陷入了停产、半停产状态,交通严重堵塞,国民经济状况严重恶化。

很快就了解到了全国的混乱情况。他看到,当时,在全国没有乱起来的,只有。同时他也认识到,军队不仅不能乱,还要用军队稳定局势。他下决心,要让出来,控制全国的局势。

1967年1月12日,他批准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不得把斗争锋芒指向军队的通知稿。7月5日,他又在山东省军区的一个报告上写了批语,反对把斗争锋芒指向。同时,他开始考虑采取什么样的形式让出来控制全国局势的问题。他考虑的结果是:让控制全国局势的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军管。

根据他这一思路,1967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通知,对各地要害部门实行军事管制,各地银行一律由人民和公安部门负责保护。对内部发生冲突的广播电台,一律由人民实行军事管制。接着,经批准,中央对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江苏、浙江、陕西、新疆等十个省市和国务院的一些部(委)实行了军事管制。同年3月13日,在军队军以上干部会议上讲话时代表中央宣布:对那些陷于瘫痪、半瘫痪状态的单位,被坏人篡夺了领导权的单位,边防、沿海、交通(码头、铁路局、海港)机构、机密要害部门、国防企事业单位,都应实行军事管制。在这次讲话别强调,不论是已实行军事管制的还是没有实行军事管制的地方和单位,都要成立“夺权筹备小组”。“按主席思想,毫无疑问,也要以为主。”“一个地区的军事管制(省、地、县三级),应当由当地最高军事机关派人组成军事管制委员会,成为当地的最高领导机构,负责执行的抓革命、促生产的最高指示。”1967年5月28日,在送给审阅的一份报告中写道:现在大多数单位的造反派均已分成两派,互相斗争,影响生产,“势非实行军管不可。”显然,是根据的意见讲上述这些话的。这番话的实质,是要把全国各地方各方面的权力,都交给军队。可见,为了控制局势,制止动乱,已经下定了在全国实行军事管制的决心。

决定实行的军管,是要按照他发动“”的思路进行的军管,因此,军管必须“支左”,以保证“”的胜利

决定让出来,对全国许多地方和要害部门实行军管,直至把全国各地方各方面的权力都交给军队,只是为了稳定局势。他内心十分清楚,以后军队还有军队的任务,不能长期管地方上的事,地方上的事,以后还要让地方上的人来管。因此,他实行军管的思路是:现在,不光要把地方上的事管起来,不光是要稳定局势,更重要的是,要支持那里的“左派”,为今后“左派”执掌权力打下基础。实际上,他决定对全国实行军管,也是按照他发动“”的思路来进行的。按照他发动“”的思路,是要通过自上而下的群众运动,把被“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篡夺了的权力夺回来,由无产阶级革命派掌握权力,以此来保证无产阶级革命江山永不变色。因此,军队在实行军管时,更为重要的是支持无产阶级革命派。

根据这一思路,提出了“支左”的问题,而且强调了“支左”在军管中的特殊意义。1967年1月16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应当支持左派的观点。他说:“左派群众起来夺权,这是好的。”“过去是军队打江山,现在是工农自己打江山,军队帮助。”他这些话的意思是:要支持“左派”夺权,“打江山”。1月21日,他在党委送来的一个紧急请示报告上批示:“应派军队支持左派广大群众。”“以后凡有真正革命派要求军队支持、援助,都应当这样做。所谓不介入,是假的,早已介入了。”1月22日,他在接见军委碰头会扩大会议高级将领时说,军队“要支持造反派,他们人数少,也要坚决支持。”“我们的基本方针,要站在革命左派方面。过去不介入,其实是假的。”1月23日,批准经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小组名义下发的文件《关于人民坚决支持革命左派群众的决定》。这样,“支左”,就作为中共中央一个正式决定确定下来了。

为让顺利完成“支左”任务,特别重视参加“支左”的指战员要掌握政策的问题。那一时期,他写了不少很长的批语,告诉参加“支左”的指战员要掌握政策。1967年5月14日,他在一份关于“支左”的报告上写道:“要坚决相信绝大多数群众是好的,坏人只是极少数,不过百分之一二三。这样一想,就什么都通了。”5月23日,他推荐采取小型谈心会的办法与红卫兵平等谈心,不摆架子。5月27日,他在一则批语中写道:在地方实行军管时,对两派群众组织互相对立很严重的,要进行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保守组织、甚至反动组织,也要细致地进行思想政治工作。1967年6月和11月,他先后对到地方工作的指战员做出指示,告诉他们,下去后不要匆匆忙忙急于表态。在经过调查研究后,如果两派都是革命的群众组织,就要逐步地把他们联合起来。要向工人群众学习。同时,特别强调,军队下去“支左”时,要执行的一个特殊任务,就是制止武斗。

可见,派“支左”,就是要在稳定局势的前提下,支持“左派”掌权,同时让注意政策,促进大联合,以此来保证“”斗批改三个阶段的顺利进行,保证达到搞“”的目的。

从“支左”到“三支两军”

不久,派“支左”的思路又发展为“三支两军”(即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这就把军队到地方工作的任务进一步扩大了。不仅包含支持左派的政治方面的内容,而且包含支援地方上生产和其他工作任务等经济方面的内容不仅包含稳定局势的内容,而且包含对青年学生实行军事训练的内容。

应该说,这两个思路的综合,是从当时我国“”已经发生、并且全国已经陷入混乱状态的现实情况出发的,是既想搞“”,又要稳定局势两个想法的统一。在当时特定情况下,这一富于创造性的思路,确实起到了稳定局势的作用。

从中央做出派到地方“支左”开始,到1970年底“支左”结束,全军共派出干部、战士280万人参加了“三支两军”工作。其中,有5万军队干部在“三支两军”过程中担任了县以上“革命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

下派工作思路范文第4篇

一、建立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首先要树立一个好的发展思路

从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到组织、经济相对薄弱村驻村任职,是目前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选派干部肩负重托、扎根山区,克服困难、转变作风,全心投入、扎实工作,认真摸村情、看村貌、察民情,理清发展思路,突出发展重点,落实发展举措,有力地促进了选派村的新农村建设,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肯定,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好评。那么如何能更好的建立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呢?首先我们要树立一个好的发展思路。

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创新创业。农村工作是最基层、最具体的工作,农民群众是最注重实际、最讲眼见为实。在驻村工作中,要真正做到发展为先,既要力求多办几件有利农村发展的实事,解决几件群众反映强烈的难事,做成几件社会效益显著的好事,赢得农村干部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当前特别树立一个好的发展思路,就要下功夫搞好调查研究,摸清农村家底,掌握社情民意,在广泛征求党员、村民的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按照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的要求,先易后难、脚踏实地,强化责任、下狠措施,一件件抓好落实。

坚持走群众路线,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凡事多与当地干部群众商量,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民主法制的办法处理矛盾和纠纷,共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更好地团结和凝聚农村干部群众,充分调动农民主体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建立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寻找一个好的发展路子

建立建立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是推动各级干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解决农村突出问题,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的有力举措;是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有效手段;是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改进机关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造就熟悉国情民情、执政为民的干部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良好氛围的重要保证。建立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除了要树立一个好的发展思路外,还要寻找一个好的发展路子。

好的发展路子,就是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村财增收。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策”,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产业,造福一方、致富百姓,展示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形象。

三、建立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关键是建立一个好的运行机制

一个好的运行机制,首先要整合乡镇农业行政管理部门的力量,建立乡镇“三农”服务中心,成立村级综合服务站,形成联网互动的工作格局。二是“挂钩联系、结对帮扶”长效机制,组织领导、干部、部门、企业与新农村建设的试点示范村镇开展联系、挂钩、对口支援活动,形成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三是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制度,创新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工作机制,开展选派单位与选派村结对共建活动,使更多的社会资源向农村倾斜。四是“上下联动、党组织带动”长效机制,指导帮促村级各类组织和各支队伍发挥好作用

四、建设一支好的干部队伍,是建立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基础

建设一支优秀的、百姓称颂的干部队伍,是构建长效工作机制的基石所在。派驻农村党员干部要求坚持从严要求的原则,造就了解农村、熟悉农业、对农民有深厚感情的工作作风,广大选派干部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机遇意识,按照“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有本事,肯干事、干成事”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在农村艰苦的环境中接受考验,成就一番事业。

五、建立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重点是完善一个好的共建机制

一个好的共建机制,要求各地要加强对驻村干部的严格管理,要求驻村干部认真执行工作制度和有关纪律。当地党组织、基层干部与群众的联合起来进行监督,共同管理。

下派工作思路范文第5篇

(2003年4月3日)

同志们:

这次选派干部工作会议是按照省、市委的统一部署召开的,既是一次全年的工作安排会,又是一次培训会。市里培训班刚举办不久,我们就决定召开这次会议,足见县委对选派工作的重视。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选派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贯彻落实省、市选派工作会议及培训班上领导讲话精神,谋划新的工作思路,并就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进行专题培训,希望通过培训,使大家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提高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本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村级工作的水平,从而推动全县选派工作扎实开展。在这里我想突出讲两个问题。

一、选派工作的阶段性成果

大家到村任职以来,尤其是去年6月份全县选派工作会议后,广大选派干部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记党的宗旨和组织重托,紧紧围绕“加强组织,发展经济,富裕农民,锻炼干部”的目标,不畏困难,扎实苦干,在原有的基础上,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这些成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在加强选派村思想政治建设方面,选派干部带头学习宣讲,优化了工作环境,增强了搞好村级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在全县村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中,大家率先垂范,将选派村的学习教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有的选派村还被评为全县村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村。去冬今春又开展了组织选派干部进组入户宣讲党的十六大精神活动,据统计,全县60个选派村共有28748人,参加了十六大报告的学习,选派村共集中宣讲222场次,接受宣讲的达63103人次,其中党员3584人次,村组干部1854人,农民群众57665人次,召开各种座谈会191场次,参加座谈的13444人次。通过有效的学习宣讲,选派村的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思想观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纷纷表示,要坚决克服“等、靠、要”的消极等待思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精力凝聚到发展经济、增收致富、摆脱贫困后进的现状上来。为选派干部开展工作打好坚实的思想基础。同时,提高了选派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搞好村级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在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方面,选派村致力于优化班子结构,积极发展新党员,村级工作逐步走上正常化。村“两委”换届后,全县选派村干部人数降至332人,35周岁以下的达182人,高中以上的有162人,女干部有68人,村班子结构明显优化。各选派村同步抓好有关配套工作,做好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的推选工作,并按规定做好团支部、妇代会、民兵等配套组织建设和村委会下属的人民调解、治安保卫等委员会的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截至去年底,选派村申请入党人数达471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66人,已发展党员160人。有的村改善了多年未发展党员的状况,一批政治素质好、年纪轻、有文化、有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优秀青年被吸收到党内来,党员队伍进一步壮大,党员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目前各村已基本上确定了继任书记人选。广大选派干部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真正发挥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村务公开监督组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作用,村级工作逐步走上正常化、规范化轨道。

三是在大力发展村级经济方面,选派干部在积极带领群众调整结构、增加收入的同时,想方设法使村级集体经济逐步得到发展。选派干部结合村情,找准问题,制定了三年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把选派工作的重点放在抓发展上来,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研究和掌握市场信息,以市场为导向实施发展项目。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向农民提供优良品种,传授科学的种植、养殖方法,生产出高质量、高效益的产品,培植出一批种植、养殖业示范大户,带动了村级经济的发展。至去年底,选派村农民人均收入达1425元,比上年人均增收200元左右。选派干部利用上级拨给的专项资金,运用市场的手段,千方百计发展集体经济,采取招标承包、租赁经营、股份制等办法,大力发展集体经济项目。目前,选派村已投入项目资金总额达238万元,争取外来资金134.1万元。发展种植养殖类、产品加工类项目共55个,选派村集体收入达103.93万元,村级组织的经济实力逐步有所增强。

四是在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方面,选派干部把满足群众所需、所盼作为重要任务,为群众做了大量实事、好事。全县选派村共修建村级道路105.05公里,开挖疏浚灌溉沟渠226.8公里,开挖当家塘64口,打抗旱机井650眼,修建校舍4308平方米,修建生产桥涵390座,帮助农户获得小额贷款102.6万元,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1304件。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绝大多数选派干部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选派村上访、次数和治安案件发案率都有大幅度下降,已有不少村整体工作进入本乡镇先进行列。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党群、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

一年多的工作实践表明,我县的选派工作总体进展是顺利的,发展是健康的,成效是明显的,群众是拥护的。但是与省、市委的要求相比,与所在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一些差距和不足,有的村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发展不平衡,有的乡镇重视指导不够得力,对选派工作的支持、帮助不够;有的村还不太稳定,主要精力还未能转移到谋发展上来;有的村发展思路还不太清晰,专项资金使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一些选派干部还存在“走读”现象,有的选派干部与乡镇的关系还不那么协调,有的选派干部思想上产生了波动、有松劲情绪,被眼前的困难和矛盾所吓倒,精神、锐气和信心明显减退;少数选派干部还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或急于求成,或抱残守缺,一时还找不到工作的切入点。这些问题与不足,我们要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实措施,尽快加以解决。

二、明确重点,扎实推进,努力完成选派工作任务

目前,大家的任职时间已经过半。要圆满完成选派工作任务,做好今后15个月的工作至关重要。省委把今年定为选派工作的“关键年”、“突破年”,要做好“关键年”、“突破年”的工作,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广大选派干部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大工作力度。我们已印发了今年的工作要点,市委在省里“加强组织、发展经济、富裕农民、锻炼干部”的总体要求下,又进一步细化、量化,提出“一个提高、两个增加,实现五个一”的目标。一个提高就是要通过强化培训、加强指导,切实提高选派干部水平和选派工作水平。两个增加就是增加选派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五个一”,就是通过三年的努力,实现选派村农民人均收入比所在乡镇人均收入多100元以上;村集体经济纯收入在原有基础上增加1万元以上;加大对继任村党支部书记的选拔、培养力度,确保培养出一名合格的村党支部书记人选;带出一支好队伍,培养出2-3名村级组织后备人才;建立一套以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为主的规章制度,在规范村级工作上,发展、教育党员上形成一些好机制、好制度。要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选派干部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细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节奏,扎实开展工作。

1、在加强领导和指导上下功夫,不断推进选派工作上水平。做好选派工作的重点在乡镇党委。各乡镇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强化抓好选派工作是本职、抓不好是不称职,不抓就是失职的观念,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选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首先,要切实履行好职责。县选派办已明确了乡镇党委在选派工作中的职责任务,乡镇党委书记作为选派工作的直接责任人,要切实履行好工作职责。乡镇党委书记每月要专门了解一次选派工作情况,为选派干部出主意,解难题,帮助他们开展工作。我们将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联系选派村制度和选派单位尤其是县直选派单位帮扶选派村制度。根据省委组织部和省选派办的意见,今后将把乡镇领导干部联系选派村制度落实情况列入年度考核乡镇党委书记履行农组工作直接责任人和“六个好”乡镇党委评比表彰的重要内容之一。各选派单位要把支持选派干部工作当作份内的事来抓,每季度要到帮扶村看望一次选派干部,帮助选派干部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问题,帮助筹集发展资金,抓好发展项目。其次,要明确重点。对选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要紧紧围绕“一个提高、两个增加,实现五个一”的目标来进行,这是今后我县选派工作的重点,我们要按照这一要求,不断强化领导和指导力度,保证这个目标任务如期实现。就当前来讲,领导和指导的重点要放在帮助选派村选拔、培养继任村党支部书记人选以及村级后备干部人选上;放在抓好集体经济的发展上。对已确定的继任人选,乡镇党委要适当给他们压担子,交任务,通过领办发展项目等方法,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培养、锻炼、考验,并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抓好选派村继任书记人选的选拔培养,是乡镇党委和选派干部的重要任务。对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甚至毫无进展的村,乡镇党委要列为重点帮助对象,加强指导,尽快找准发展集体经济的项目。第三,要搞好分类指导。要根据选派村工作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对工作出色的,我们将提出更高要求,促进他们的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对工作一般的,乡镇党委要帮助分析原因,找到存在问题的症结,促使他们尽快纠正、改进。对工作较差的,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认真帮助他们进行反思,必要时,乡镇要派员帮助。第四,要切实抓好督查工作。重点加强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督查,省、市明确提出要将专项资金的督促检查与税改工作的督查一样对待。各选派村要及时将这批资金投入到项目中去,四月底前要把专项资金全部使用到位,届时县里将组织专项督查。从今年起,要把资金使用情况和村集体收入的增加情况作为选派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标准。

2、在发展农村经济上下功夫,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和集体收入。抓好农村经济发展主要是增加“两个收入”,即增加农民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农民收入首先要注重改进为农服务的方式方法。要善于采用典型引路、示范带动、说服教育的方法开展工作。多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技术培训、生产指导等服务,其次要注意抓住工作重点、促进农民增收。当前,可以在组织农民外出务工、发展劳务经济上,在帮助农民搞好土地流转、维护农民权益上,在扶持种、养、加大户发展上,在帮助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上下功夫,促进农民增收。发展村级经济要与抓好村级示范服务基地建设相结合,各村要根据自身情况,按照“巩固老基地、发展新基地”的思路,对村级示范服务基地建设进行重点投入,已建立基地的要进一步巩固、完善、提高,未建立基地的要尽快选准项目,抓紧实施。

增加村集体收入的主要办法要依靠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来实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仅能解决村级有钱办事的问题,还可以减轻农民负担。能有效地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因此,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决不仅仅是一项经济工作,它更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我县对发展资金的使用,总体情况是好的,发展的项目也充分发挥了效益。但也存在不敢用、不会用的现象,另一方面也存在变更使用、甚至挪用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必须尽快纠正。同时,大家不能仅仅围绕这4万元专项资金做文章,这4万元只是帮助选派村发展集体经济的启动资金,大家还要积极引资融资,主动想办法,通过各种渠道,争取扶贫资金和项目资金,努力把集体经济做大、做强。

在促进集体经济发展中,要注意从长计议,按经济规律办事,从当地的实际出发。一是要认真制定发展集体经济的规划。我们大家到村工作的时间只有三年,到明年七月份,绝大多数的同志就将离开,当你离开后,集体经济能否增加1万元,能否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长期产生效益,这是很重要的问题。要保持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就必须按照清晰的思路、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一步一步地抓下去,一任接着一任干,这样才能避免出现短期行为,让集体经济长久发展下去。二是要搞活集体经济经营体制。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搞活经营主体,采取招标承包、租赁经营、股份制等办法,把经营体制搞活,使集体经济获得长久的生命力。三是要注意促进集体经济走特色之路。我们的集体经济大多数都是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的农业项目,本身就具有特色,我们应当把特色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创造品牌,如走无污染的生态农业之路,创生态品牌,使集体经济获得长久的活力。

3、在村级制度建设上下功夫,不断推进村级工作规范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选派干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尽快完善村级规章制度,做到有章理事,并带头严格执行制度规定,形成按规矩办事的良好风气。促进村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最近,省委组织部和省政府有关部门联合下发了《安徽省村务公开暂行办法》和《安徽省村“两委”工作规则(试行)》等一系列规范村级工作的重要文件,已经发给大家,我们的选派村要带头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好文件精神。

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村班子接受群众监督,改善干群关系的有效形式,是村级工作的一项根本性制度。县里也就进一步做好村务公开工作召开了专题会议,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朱成林同志提出,要把选派村建设成全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示范村。所有的选派村要带头开展好这项工作,努力成为全县搞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典型村和示范村。由于选派村以前都是贫困村、后进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多数也出现在这些村,所以选派干部要更加重视这项工作,切实做好这项工作,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规定和县里的具体要求,进一步规范公开的内容、程序、形式和监管等工作。保证做到每季度至少公开一次。如果我们60个选派村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搞好了,全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就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村“两委”关系协调是做好村级工作的基础,省里出台了操作性很强的规则,明确了村党支部、村委会的职责任务,尤其是规定了重要村务的决策程序、决策方式,明确了工作目标责任制、报告工作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印章管理使用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村“两委”自身建设制度,大家要严格按制度办事,搞好村班子团结,保证村“两委”充分发挥凝聚力、战斗力。另外,选派干部还要协调好与乡镇的关系。

4、在提高自身素质上下功夫,不断在实践中经受磨练,健康成长。选派到村任职的干部都是经过选派单位精心挑选,组织部门严格考察后确定的。把你们送到基层锻炼,也是为培养一批了解农村、熟悉农业、对农民群众有感情的优秀人才的需要,是省委的一项战略决策,各级党委都对你们寄予了殷切期望,时刻关注着你们的成长。希望你们树立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机遇感,按照靠得住、有本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成长。

一要加强学习,提高工作能力。昨天,县里已经召开了在乡村干部中集中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学习教育活动动员会,本次学习教育活动,旨在使大家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内涵和贯彻这一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大家要通过学习,不断夯实理论基础,增强宗旨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当前,不仅要把学习教育活动开展好,还要注重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农业实用技术知识和领导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既要向书本学,还要向实践学,向基层干部、群众学,并善于在学习中总结提高,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政策水平和驾驭农村工作的能力。

二要正视困难,坚定信心。选派干部任职的村都是贫困村或后进村,是困难较多的村,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工作就是要帮助选派村解决困难,促进发展。选派干部要认清自己肩负的重任,正视困难,不畏艰难,坚定信心,勇于开拓,认真做好村级各项工作,创造出新的工作局面。

三要求真务实,扎实苦干。大家都是所在村党支部的班长,是党员、群众的带路人、领头雁。因此,大家在作决策、办事情、搞建设、谋发展时,要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珍惜民财民力,把有限的财力物力用到发展上,以取得实实在在、群众认可、上下满意的成绩。要努力在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上花气力,多做群众拥护、支持的事情,为村级经济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