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见义勇为感想

见义勇为感想

见义勇为感想

见义勇为感想范文第1篇

何为见义勇为?顾名思义:“见”就是看见;“义”就是正义;“勇”就是奋勇;“为”就是行动、作为。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中生见义勇为的心得体会,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有关高中生见义勇为的心得体会一

见义勇为这个从我们识字学习开始就已记于心底的词汇,如同一股暖暖的春风吹化了我们心底冰凉霜雪,如同一阵绵绵细雨滋润了我们灵魂的干裂土壤。

可是,这股暖暖的春风,这阵绵绵细雨,却在这个由钢筋混凝土组成的城市中,如同进入“作茧自缚”的蚕宝宝,没有音讯了,我们怎样才能找回这让我们心头一暖的能量呢?

激励见义勇为要靠培养社会责任感。

见义勇为,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变现。“最美妈妈”吴菊萍在危急时刻双手接坠儿,挽救了一个摇摇欲坠的生命,这不正是体现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责任感吗?这种见义勇为的行为,不正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吗?所以。要激励见义勇为行为的发生,就需要每个人提高自身的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就需要有一颗乐于奉献的心,懂得大爱无疆的精神。

我相信,只要社会上每个人都有一颗正直的心,每个人都有希望奉献于社会的责任感,那么见义勇为这股暖流就会迅速激励开来。

激励见义勇为要靠一定的嘉奖于鼓励。

江西省“夺刀少年”柳艳兵、易正勇在全车人生命受到威胁时,毅然带伤挺身而出,见义勇为_徒,但因伤憾失高考。国家对其进行表彰,多所大学也向其抛出“橄榄枝”,这无疑是对见义勇为行为的一种鼓励,但是,在全国各发生的“扶老”事件,路人热心帮助却被老人索要赔偿,法院也判定需要赔偿,这种事件的发生让见义勇为的人伤了神,寒了心。

见义勇为需要勇气,有时甚至会付出沉重代价,国家和社会有义务_各种方式给予一定的嘉奖,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励见义勇为,才不会让这些热心的英雄寒了心。所以见义勇为要靠鼓励,以彰显社会的公平正义,消除百姓对见义勇为的顾虑,避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丢掉挺身而出的果敢。

所以,鼓励与嘉奖对见义勇为有很大的激励作用,才有助于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

只要整个社会齐心协力,每个人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每个人都体现出热心肠,社会再加以良好的引导与支持,用不了多久,整个社会就会被温暖环绕,见义勇为的行为就会越来越多,社会正能量就会畅行无阻!

有关高中生见义勇为的心得体会二

“见义勇为”,曾是大家脍炙人口的一个词。如今,却已渐渐淡漠了。“哪有少年不轻狂”,有时,我也想见义勇为啊!

“哪有少年不轻狂”中“轻狂”并不是指少年蛮横骄纵,而是热血!曾几何时,读书看报知道哪位烈士因为见义勇为而为国为民捐躯了。十分羡慕,说以后也要这样;曾几何时,知道那些因为见义勇为而惨遭凶手的新闻,却又暗自摇头,谁不想见义勇为啊!

十月黄金周,我坐车去图书馆看书,途中遇到了盼望已久的事。

哪怕已是金秋十月,午后的骄阳依然十分骄横,散发着难挡的酷热。苦等了半个多小时,苦在心头的我们翘首以盼的公交终于慢慢悠悠的驶来,大家看了都不禁抱怨,“十月一大家都出来旅游,我们青岛还是旅游城市,公交却如此之慢,这真‘对得起’人们啊!”身旁一正义感富足的青年叹道。我听到也暗暗点头。

公车上人挤人,挤死人啊。我那被太阳烤的“意乱情迷”的大脑一激灵:身后的一位彪形大汉正把那贼手伸向一位女士的包内。我见了,就像立刻制止。不料,他一回头,瞪着我做出口型:别管闲事!还扬起了另一个碗口大的拳头威胁着我。我见了,情不自禁的后退一步,却觉得这一幕有点熟悉……

“小L,快看新闻:公交上一小伙因为制止他人行窃,被一顿胖揍,现场却无人制止,小偷猖狂下车。”“不会吧!妈,现在人怎么这样!不是号召见义勇为学雷锋嘛!要是我在现场我肯定跟那小伙一起。”我皱着眉头大义凛然地说。“可别啊!你见了这样的事,你可千万别管。出了事,你让我和你爸怎么办?”妈妈扭过头对我关切又着急地说。“正好,你俩再给我生个妹妹,你们不就想要个女儿吗……”

正在回忆却被一声大喝惊醒“拿开你的走!”之间刚才一起上车那位青年也看到了那位大汉,大声喝止。只听“嘭”的一声闷响,那位大汉一拳击倒了青年。旁边人连忙闪开。“还有谁?”他嚣张地说。车到站时,他大摇大摆的嚣张的下了车。旁边的乘客把青年扶起。失主对他说了声谢谢后也匆匆下车。

其实我也想见义勇为,但是因为实力不够而退缩。那位青年的做法毋庸置疑是好样的!但是围观群众中真的没有学过武术或身体健壮的吗?这却不一定。而那位失主的做法也着实令人心寒,只说了声谢谢,也不带他去医院检查,这是对的吗?答案显而易见。

在这,我以我这绵薄之力向大家发出号召:人们应该充满正义,学雷锋做好事,碰到这种事大家一起动手他一定不会还手。因为寡不敌众嘛!大家也应该感谢那些帮助自己的人,而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样就不会“想见义勇为”,而是“做见义勇为”!

有关高中生见义勇为的心得体会三

公交车上,一个人鬼鬼祟祟地在车上走来走去.突然,他发现一位中年人的衣兜里露着二百元钱.车猛的一下停了,他看到机会已经来到,马上把那二百远钱夹了出来,然后放进了自己衣兜里,得意的寻找着下一个“目标”.

然而,小偷的举动却被一位老人无意间发现了.老人站起来大喝一声:“把你偷的钱拿出来!”车上的群众向老人望去.小偷朝老人走过来,狠很地把老人推倒在地,骂道:“老头子,你少管闲事,你给我老实点!”

一位大叔怒气冲冲的走过来,小偷亮出了刀子,让大叔别过来,还逼着司机停车.老人艰难的爬起来抹掉嘴边的血,走上前准备夺小偷手中的刀子.小偷见老人扑了上来,就用手中的刀子刺向了老人!鲜血从老人的胸口喷出,老人倒在了车上,闭上了眼睛……

小偷的行为激怒了车上的群众.“抓住他,别让他跑了!”车上的群众边喊边向小偷冲过去,夺过了他手中的那把刀.最后把小偷押进了派出所.

虽然车上的人们都不知道这为老人的姓名,但是他们不会忘记这位见义勇为、坚强不屈的老人!他见义勇为舍身忘死的崇高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有关高中生见义勇为的心得体会四

世界上最该让人敬畏的是什么?是生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以生命为赌注,不惜代价、不计成本的“见义勇为”是对见义勇为片面而盲目的解读。虽然见义勇为的“英雄谱”上镌刻的每个英雄名字都散发着一道道的道德光芒,但这背后却常常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悲剧:看到有人偷窃女同学的背包,19岁的大学生秦占丰冲上前抓小偷,结果被连扎3刀不幸身亡;11岁的小学生曹杨,因为见义勇为去救一个落水的同学,不幸溺水身亡;高三学生程乾,在学校门口因见义勇为被刺,刀捅中胸部死亡……那么,“见义勇为”,到底为还是不为?如何为?

鲁迅说过:“无谋之勇,非真勇也。”在我们的社会里,应当在弘扬见义勇为精神的前提下,大力倡导“见义智为”。那么,何为“智为”?笔者认为,所谓“智为”,应该是以生命为本,自卫自护,量力而为。20见义勇为800字高中作文年,四川达州市郊莲花湖景区,有一女性不慎坠湖,28岁的吴波立即潜水救援,但由于对方太重,无法将其救起,他为求自保而最终选择了放手……救人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活着,当施救者发现有人落水需要救援的时候,没有半点迟疑,入水救人,这就是义的力量。在救人的同时力求“自保”,面对“也会把命搭进去”的险情,选择“放手”,这样的放手并不代表软弱,而相反代表着他们坚强立于世,代表责任扛于肩。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匹夫之勇也。而救人之命不应逞匹夫之勇,应理智救人,不要因为救人而酿成更大的悲剧。

从为救集体的羊群而遭冻伤截肢的草原英雄小姐妹、为扑救山火而牺牲的少年英雄赖宁淡出中小学课本,到《中小学生守则》拟删除“见义勇为”,并不意味着“见义勇为”不应该成为未成年人学习的榜样,它更多地告诉我们,见义勇为不再是一种标准、准则,它更应该作为一种价值观存在:量力而行,见义智为。

有关高中生见义勇为的心得体会五

世上事有善有恶,有美有丑。要问我最钦佩什么?我最钦佩见义勇为。何为见义勇为?顾名思义:“见”就是看见;“义”就是正义;“勇”就是奋勇;“为”就是行动、作为。见义勇为便是看到正义的事情奋勇的去做。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就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情怀,就有“舍己为人,扶危济国”的无私精神。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义勇二字,撑起了中华美德的一片天。

见义勇为的英雄事迹总是不绝于耳,只要一有这种事情发生,各大报张和网站就会大力宣传,这种想体现社会存在正义的一面的方法是对的,但总能从这些报导中看到一些误区。像初中生勇救同伴溺水而亡这种报导,我个人认为就不应该推崇。这些孩子在救人的那一刹那,他们肯定没经过太多的思考,他们只是觉得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一起的玩伴被水吞噬,他们肯定没有考虑到万一他们出事,他们的父母将会怎么样悲痛欲绝,他们的这种行为会被别人怎样评说等等。

我钦佩见义勇为。但对于罪恶,我们作为普通的公民,应该在力所能及和保护自身的基础上配合警方打击罪恶,但是,我们没有执法的权力,因为法律没有赋予我们执法的权力,所以,我们也没有相应的义务。

见义勇为不是不对,但前提应该是保护自身的安全。消防队员在救人的同时都知道怎样来保护自己,因为他们如果连自己都保护不了的话又如何去救别人?像今天又看到一个23岁的“英勇”小伙跳水“勇”救同伴而身亡的新闻,这种一命换一命的救助有什么意义!

我们从小就听过一个故事:司马光砸缸。司马光救小伙伴的方式是将缸砸烂,水流光后小伙伴得救了。还有前不久,西湖救人学子——冯玖江,在面对有人跳湖轻生的紧急情况,他临危不乱、机智沉着,特别是他在施救之前先拨打110和120电话的行为,非常理智。

所以,救人应该讲究方法和智慧,一味逞勇就是使蛮劲了。在突发情况面前,我们要理性施救、见义勇为、见义智为。

如果社会的罪恶是靠手无寸铁的公民去见义勇为来维护的话,法律和执法机关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见义勇为应该是一种风气,是一种美好的道德要求,提倡无可非议。但前提依然是,保证自身人身安全。

见义勇为感想范文第2篇

我最钦佩的一种行为—见义勇为  山东省荣城市 幸福街小学五年级一班 姜惠? 世上事有善有恶,有美有丑。要问我最钦佩什么?我最钦佩见义勇为。何为见义勇为?顾名思义:“见”就是看见;“义”就是正义;“勇”就是奋勇;“为”就是行动、作为。见义勇为便是看到正义的事情奋勇的去做。前不久,在我的身边就发生了一件这样的事。

一个星期六的上午,我正在家里做作业。突然,外面传来了一阵喊声:“捉小偷呀,小偷抢我包啦……”我站起来,循声望去,只见一个瘦矮个子的中年男人手里紧攥着一个女士挎包,向着居民区南方的公路跑去,她的后面跟着一位阿姨紧追不舍。我心想:“如果让这个小偷跑掉,那么,不仅阿姨的包被抢,而且这个小偷更会得意忘形,继续去偷他人的东西;如果这位阿姨追上小偷,小偷在情急之下,可能会对阿姨的安全构成威胁……”怎么办呢?我又一想,自己站在高处,帮助阿姨一道喊,肯定会有人帮忙的……于是,我便躲在窗帘后面大声喊道:“捉小偷啦……捉小偷啦……”这时候,从小偷的左侧跑出一位高个子叔叔,一个箭步抢到小偷的前面,挡住了他的去路,周围的群众也都闻讯赶来,将小偷逮了个正着……

看着眼前的这一幕,我心里激动不已,不只因为自己也在暗中进了一份儿力而感到高兴,而且更重要的是,因为我看到了在这个社会里见义勇为的人还很多。是呀,当我们大家在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是不是都能见义勇为呢?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如果你努力去为他人着想,那么你的生命就很有价值——见义勇为不正是如此吗?所以,我最钦佩的一种行为就是见义勇为。当然,我钦佩的还不止这些……

见义勇为感想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利他行为;措施

[作者简介]付云华,湖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8级硕士研究生;吴丽,湖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8级硕士研究生,湖南 长沙410128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02-0152-03

2009年10月24日,为救两名落水少年,长江大学10多名大学生手拉手扑进江中营救,两名少年获救,而3名大学生不幸被江水吞没,英勇献身。这些学生的举动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曾有人称80后是“垮掉的一代”,90后是“崩溃的一代”,但是他们出自道德自觉的舍己救人行动是无条件的利他行为,值得当今大学生学习和广泛推崇。本文试图分析当前大学生利他行为的表现以及面临的挑战,从而为引导和培养当代大学生利他行为提供帮助。

一、当前大学生利他行为的主要表现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的和谐,利他行为是人类社会活动中崇尚的行为,是一种自愿的以帮助他人为目的的亲社会行为,它有助于人与人之间高质量的交往,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特殊的群体,其利他行为表现备受人们关注。目前大学生的利他行为在新时期的表现主要有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参与爱心活动、志愿服务以及网络利他行为等等。

(一)助人为乐行为。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们怀着道德义务感,主动给他人以无私帮助,并从中感到幸福愉快的一种道德行为和道德情感。像古语所说“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趋人之急,甚于己私”等等,是做人的最基本道德,是一个人思想境界的行为体现。当今大学生作为一个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群体,无疑是助人为乐的主力军。像洪战辉、徐茂荣(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中,获“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就是当今大学生中的典范。据调查表明,当今大学生普遍具有利他行为观念,愿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二)见义勇为行为。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历来重视的传统美德,《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就是说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见义勇为是一种敢于担当道义、一往无前、无所畏惧的道德品质,是一种正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指在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到侵害时,为了维护正义,不顾个人安危,英勇奋斗的行为。大学生群体对见义勇为有着基本的价值认同,也有为见义勇为献身的大学生,如临不惧、见义勇为与歹徒搏斗的云南农业大学学生杨继斌,以及这次长江大学3名学生的舍己救人,都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展示了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良好的精神面貌。

(三)参与爱心活动行为。当前大学生参加的爱心活动主要有为希望工程捐款、义务劳动、为灾区捐款、为病重的同学捐款、义务献血及其他的爱心活动等。大学生爱心活动比较普遍,让世人看得最真切的就是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国上下团结一心,由于众多原因不能亲历灾区现场参与救助,以“80后”为主体的全国各高校大学生自发捐款捐物,校园内到处可见捐款的长队。除了捐款、捐物外,大学生还积极为灾区人民义务献血,用实际行动展现了这一代大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心。

(四)志愿服务行为。近年来,高校的志愿服务活动有了一定的普及和推广,大学生志愿者活动随着队伍的壮大,社会作用日益显著,志愿服务的范围也更加广泛,在社会保障、社区服务、救援抢险、大型活动、扶贫开发、城市社区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据不完全统计,有超过数十万的年轻大学生从各地赶赴灾区,在安置点为灾区人民服务,或者在医院照顾病人,或者在废墟前默哀,或者帮助转运伤病员等等。

(五)网络利他行为。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是指大学生在校园网这一特定环境中发生的将使他人受益而行动者本人又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自愿行为,如基于网页和服务器的免费资源共享,无偿提供信息咨询、技术咨询或方法辅导,宣传和发动社会救助等等。有学者指出,由于网络社会的特殊性,网络社会中的利他行为出现的频率会高于日常生活中的利他行为。校园网络环境具有普及性、及时性与互动性,这些特点与现实社会环境相比,更有利于大学生实现利他行为,为大学生的自我定位和自我价值实现提供了新的空间,而且求助者和助人者角色处于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双方在反复的利他行为中能升华道德情感,转变道德观念,实现道德与规范的内化。

二、大学生利他行为出现的新问题

由于市场经济和法律制度不够完善,不同种类的利他行为在当前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大学生助人为乐反被骗。近年来,大学生因助人被骗的案例在社会上屡见不鲜,经常有报道称大学生好心助人被骗,尤其是新生入学的时候,这类事件发生的频率较高,新生是被骗的主要对象,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利他动机和助人行为,所以骗子正是利用大学生善于助人的品格,假装遭遇不幸向大学生求救,使得学生屡屡受骗。当大学生发现自己多次被骗以后,严重地挫伤了他们助人的积极性,使他们在面对需要帮助的人时具有怀疑和戒备的心理,逐渐变得谨慎和冷漠,利他行为也相应地减少。

(二)出现“助人要报酬”问题。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利益结构也在发生改变,导致了政治结构和意识形态上的改变,从而使人们在价值取向上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因而社会上像拾金得酬金、帮忙有报酬这类事情也就不鲜见了。一些人觉悟不高,以拾金为酬金的举措去感谢和鼓励大学生的拾金不昧。甚至有极少数不和谐的声音认为,给报酬不要是傻子等等。这样的做法和观点,笔者不能认同,拾金不昧只是基本的社会公德,不能用报酬这样的方式来鼓励约束人们的助人行为。因此,以酬金和报酬来鼓励利他行为的做法很是让人担忧,对大学生利他行为的做出是个严峻的考验。

(三)见义勇为“值与不值”的争论。近些年来,社会上因见义勇为而导致的悲剧屡见不鲜。不少人认为这样的行为不可取,冒着生命危险去管与自己无关紧要的事情很不划算,引发了大学生“值与不值”的讨论。加上现实中的很多英雄流血又流泪的事情让大学生对见义勇为望而生畏。据有关调查发现,当今有些大学生在思想层面上认同但对其行为判定认识模糊,还有些大学生在实践中存在着“知行背离”的现实问题,呈现出对见义勇为行为的功利性价值倾向。

(四)“道德储存”问题。就目前来说,志愿者活动存在利己和利他两种动机。据实证研究结果,在1993年,个体参加志愿活动更多地表现为个人的爱心、觉悟和对社会集体的贡献,但到2003年,志愿者对于个人价值和利益实现的因素考虑得更多些。比如“道德储存”问题,就含有客观利己成分在内,志愿者每次做了好事,便会被登记在服务时间储蓄卡上,将来这些志愿者如需要他人帮助可以支取这些道德储蓄。首先,道德本身是以或多或少的自我牺牲为前提的,十分强调动机。作为社会而言,对奉献者的回报是社会对他的一种尊重和满足,但是作为个人而言,奉献的动机是不应该追求回报的。其次,我们要考虑“道德储存”应该如何量化、如何估值,这是不可避免的问题。道德奉献的回报既有精神的,也有物质的,而道德储蓄既可以满足精神需求,也可能转化为日后的物质需求,这种“道德储存”将会对大学生利他行为的动机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利他行为的发生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培养大学生的利他行为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也是构建和谐校园不可忽视的环节,面对当前大学生利他行为的表现及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有必要加强当代大学生利他行为的正确引导。

(一)加强大学生利他观念的引导。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也就是说,人的一切行动是受思想支配的,是思想意识的反映,是人们所处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等客观环境作用于大脑的结果。人的思想一旦形成就会支配和影响人的行为,这是思想支配行为的认识论基础。一个人的思想意识是人形成动机和行为的主导力量。在思想意识中,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个人对世界、对人生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观点,是人们最基本、最重要的精神支柱,是思想意识最主要的内容。三者是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的关系,决定着人们的理想信念,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境界,指导着人们的行为选择,关系着人们的价值判断。

就利他行为的产生来说,将会受到助人者、被助者及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究其根源,最直接的因素还是助人者的价值观念取向,它在个体助人行为中占据主导地位。自私自利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在对客观现实进行评判时,往往更多地将个人的利益得失放在首位,却很少去关心和体察他人的痛苦,自然其利他行为也就很少产生。而具有利他价值观念取向的人,在他人遇到困难或危险时,就会很少考虑关于“值与不值”的问题或是报酬问题,可以抛开一切私心杂念,去积极主动地帮助别人,越是在特定的情境中越有可能激发他的利他价值取向,以一种积极的行为方式对另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痛苦作出强烈的反应。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利他价值观念的引导是大学生利他行为产生的必不可少的一环。

(二)加强大学生移情能力的培养。利他行为是以对他人的情感和思想的移情为前提的,移情是对他人情感的知觉、体验和分享,是把自己投射到他人的心理活动中,并跟随他人心理活动的能力,移情必定能影响个体的利他行为。也就是说,当个体能够设身处地地以他人的立场去体会当事人的需要和痛苦时,他就能够将心比心产生助人行为。有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移情能力和利他行为相关性极其显著,提出应该重视移情能力的培养,通过训练提高大学生移情能力来促进大学生利他行为的发展。当前大多数大学生具有利他观念,也愿意为他人和社会服务、与他人分享和合作,但由于普遍缺乏对人际关系、社会状况的准确判断,常会出现助人被骗、被人利用的问题;由于缺乏对他人情绪思想和情感的正确理解,而不能把握他人的感受和情感,不能及时作出利他行为。因此,我们应该有目的地加强引导大学生正确分辨,利用情境教育法积极地去体察受害者的境遇,多从他人角度来考虑受害者所遭到的痛苦和烦恼,尽量让学生产生相同的情绪反应,互动交流,从而产生利他的道德行为。

(三)注重加强大学生利他行为的训练指导。当代大学生在利他行为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利他观念和利他实践的反差。他们崇尚见义勇为的英雄品质和纯粹无私利他的高尚人格,但是缺乏把这种道德认知完全实践化,以至于出现渴望助人有报酬的趋向,可见知行脱节不仅是一个理论难题,也是一个现实实践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要看大学生是否具有利他观念,更要看他是否表现了利他行为,要加强当代大学生利他行为的训练指导。通过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服务、社会公益活动、论坛、专题讲座、先进事迹报告会等活动来加强利他行为的训练指导。利用张贴、广播、网络等形式宣传像见义勇为的徐洪刚、杨继斌、长江大学的学生以及“新时期平民英雄和道德偶像”洪战辉等人的先进事迹和模范行为;在学校班级大力提倡团结互助、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行为,创造和谐的氛围。提高非紧急情境下的助人频率,像生活中经常碰到的细小事情,如有人摔跤帮扶、公车让座等行为,对学生的正确行为表现要及时予以肯定表扬,对错误行为也不能姑息、迁就,及时提出批评、讲清道理。在紧急情境下,如遇到危及生命与财产的突发事件时,要加强指导,鼓励他们见义勇为,但是要学会灵活应对,讲究策略性,引导他们如何去帮助以及采取什么行动,从而提高利他行为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杨美荣,李建明.大学生利他行为的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2007,(9).

[2]谭雅静.青春与成长――80后大学生在灾难中重塑自身形象[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

[3]郭玉锦,王欢.网络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曾庆东.见义勇为观的现代错位及其拯救――当代大学生的见义勇为观的调查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见义勇为感想范文第4篇

为此,我代表市见义勇为协会,向受到表彰的4名先进个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学习。向涌现出先进个人的**县委、县政府、县见义勇为协会;向县房产交易所;**景区党委、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县检察院;县城**饭店和**乡**村民委员会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对见义勇为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特别是对**县委、县政府、县见义勇为协会精心组织今天的表彰大会致以最热烈的掌声表示衷心的感谢。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称道的善事好事。近年来,我市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见义勇为的英雄模范先进人物,他们为**大地谱写了一曲曲正气之歌,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乃至鲜血和生命实践了“xxxx”的重要思想,为构建和谐**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我们一是要学习他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信念;二是要学习他们临危不惧、义无反顾的大无畏精神;三是要学习他们机智勇敢、爱憎分明的高尚品格。

为此,提以下四点建议:

首先要大力宣传见义勇为精神和先进事迹。

宣传见义勇为精神,宣传见义勇为者的先进事迹,是做好见义勇为工作的基本任务和日常工作,我们一定要下功夫抓好。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工具,采取联合大众传媒,配合,开办专题节目,认真宣传党和国家鼓励见义勇为的法令,宣传国家和**省见义勇为人员保护和奖励条例,宣传受到各级表彰的见义勇为英雄事迹。让全社会关心、爱护、支持见义勇为公民,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在构建和谐**的建设中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第二要全力表彰见义勇为英雄模范和先进分子。

表彰见义勇为英雄模范和先进分子是做好见义勇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目的就是通过表彰,树立榜样来教育群众、影响群众、激励正气、弘扬美德,要视见义勇为的表现和贡献分别给于表彰奖励。尤其是要对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违法犯罪分子侵害时,挺身而出,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见义勇为者;积极协助公安、司法机关和保卫部门抓获在逃犯罪和其他刑事犯罪分子的见义勇为者;在抢险救灾中不顾个人安危,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见义勇为者和舍己救人的见义勇为者,给于表彰奖励。形成“见义勇为光荣,见义不为可耻”的新的社会风尚和荣辱观,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第三要积极为见义勇为者排忧解难。

我们做见义勇为工作的基本宗旨是“决不让见义勇为的英雄既流血又流泪”。为此,我们要在认真做好表彰奖励工作的同时,多方呼吁、多方协调、积极为见义勇为者解决各种实际困难,要把弘扬正气的工作延伸到表彰奖励之后,确实做好善后维权工作,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党和政府的关心、人民群众的关爱,更加具体化,激励和提升见义勇为正气,引导和调动全社会继续关爱见义勇为英雄,永远不能忘记他们。

见义勇为感想范文第5篇

1、对于这个事例,大多数人会觉得麻禹是见义勇为,应值得表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希望见义勇为见死施救的社会风气,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扬。

3、近日杨济源见义勇为事件传遍大江南北,大多数的天津人都为之自豪。

4、因为见义勇为的人得不到好下场,所以人们从见义勇为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5、当今社会见义勇为的光辉事迹时刻在发生。

6、此等见义勇为之事,怎能让人不为之心动呢?

7、此女虽相貌平平,但是凭借着足智多谋的脑瓜和见义勇为的性格,在险恶的江湖上还是有一定的地位。

8、现在的社会可真乱呀!坏人越来越多,见义勇为的市民越来越少。

9、建议完善立法对见义勇为的行为进行宣传和适当的保护,以激励更多的人见义勇为,提升社会道德水平。

10、这本书介绍了冉阿让一生的命运,一个个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的事迹,读完后我印象深刻。()

11、黄泽榆真是一个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的好同学。

12、我在这里自豪地说,那位见义勇为的人就是我老爸!

13、心灵是美的——为陌生人指路是美;为老奶奶让座是美;见义勇为是美;拔刀相助是美;拾金不昧是美;诚实直率是美。

14、最近我读了一则新闻,12岁少年涂振鹏同学见义勇为,为救同学献出宝贵的生命。

15、当然,国家也意识到了这点,也在提倡做好人好事,提倡见义勇为,为此建立了专门的奖项奖金,奖励那些做了好事的人们。

16、在理想世界里我们总感性地认为人人都是道德君子,不会高尚到见义勇为,却不会见死不救;可现实又残酷地告诉我们人情冷漠。

17、前几天,我在电视上看见了一则老伯伯见义勇为的新闻。

18、正当小偷们要离开时,从人群中冲出了几个见义勇为的叔叔。

19、现代社会人情淡薄,见义勇为的人越来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