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园班级管理自我

幼儿园班级管理自我

幼儿园班级管理自我

幼儿园班级管理自我范文第1篇

班级教学是教师与幼儿共同生活、游戏、学习的组织形式,也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保障。本文分析了乡镇幼儿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成因,探讨了加强和改善乡镇幼儿园班级管理的若干对策,帮助幼儿教师积极利用有利因素,控制不利因素,有效协调各种因素于班级管理之中,使班级组织和管理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关键词

乡镇幼儿园 班级管理 秩序 规则

幼儿园的班级工作,从教师计划的拟订、实施记录的形成、课程资源的寻找和利用,到幼儿园班级空间的布置、一日生活的组织和安排等,都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每一环节都对幼儿时时处处产生影响。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最终将落实于日常的班级组织管理过程,因此,班级管理是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师教育行为优化的最直接体现,它是课程实施的基本保障。幼儿园班级管理因其管理对象的不同,在管理原则、策略上明显区别于中小学班级管理。我市乡镇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无论是在幼儿园层面还是班级教师的角度,大多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急需改进。

一、乡镇幼儿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班级计划执行方面

大多数教师认为班级管理就是管理班级物品和幼儿的纪律,按照幼儿园一日常规的要求和教学计划组织好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有20%左右的班级教师能够结合本班幼儿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制定本班班级管理计划,灵活组织和安排幼儿一日生活,其余80%左右的教师基本上是按部就班,在组织和管理幼儿一日生活过程中惯性的执行统一常规,班级系统管理意识淡薄,大多忙于班级事物管理与班级生活秩序的管理,缺少系统规划。制定班级计划与班级实际工作的组织与实施相脱节,教师缺乏主动管理的意识,缺乏在班级管理中的主动反思与改进。

(二)班级秩序方面

在班级管理中,60%左右的班级管理比较有秩序,幼儿有比较良好的生活卫生行为习惯,有一定的自律意识,能够遵守老师的要求,听从老师的话,比较有序的参与活动。此外40%左右的班级秩序较为混乱,导致幼儿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动力定型。有的班级要么在教师的严格要求下,幼儿安静一时,要么一活动起来就疯闹不已,不能自控。很多时候,尤其在过渡环节,幼儿都无所事事,消极等待。总之,班级管理中以教师为中心现象比较普遍和突出。教师权威性表现过于显性,很多班级教师管理行为表现出随意化、随性化,缺乏规范。幼儿多处于被动地位,常常被动服从教师的指令,没有体现自我管理意识的培养。

(三)班级规则方面

班级中的规则往往是教师为保证顺利组织活动而做出的纪律要求,往往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忽视幼儿个体差异,对幼儿的观察了解不够,教育缺乏针对性。尽管各种规则由于幼儿的年龄差异在个别内容与要求程度上略有差异,但从总体上说幼儿园的规则可以用“内容具体、种类繁多、要求严格”几个方面加以概括。并且班级规则基本都出自教师对幼儿的要求,少有与幼儿共同参与讨论的规则,幼儿也基本上是被动的服从教师的要求。很多要求幼儿只知道应该这样做,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没有真正理解规则和遵守规则的意义。

(四)师幼互动方面

在班级一日生活中,大部分教师比较尊重幼儿,与幼儿交流互动有很多时候会尊重幼儿的意见,尤其在批评幼儿的时候比较注意方法,也比较善于观察和把握幼儿在各环节活动中的表现,有关注幼儿情绪状态的意识,也比较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但仍有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以自我为中心,完全是按照自己的习惯和喜好领导幼儿,并在师幼互动的过程中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单向性,以传递知识技能,维护规则为主,事务性互动多,情感交流少,不利于幼儿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展。

(五)在保教结合方面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比较明显的重教轻保现象。教师往往重视班级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尤其关注幼儿的集中教育形式的学习活动。忽视了对幼儿生活、运动、游戏的整合管理,忽视幼儿的自由活动,尤其忽视一日生活中的生活活动的科学管理对幼儿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影响。一日生活安排过于死板,环节过度机械,多出现消极等待的现象。只有少数教师能够做到幼儿的一日生活都是“课”,对于幼儿的生活活动、教学活动都是同样重视,尤其在幼儿生活活动中,非常注意培养幼儿卫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基本技能与文明行为。更多的教师表现出对于教学活动比较重视,准备比较充分,在教学中比较注意策略和方法。但是往往一上完课,就显得比较放松,组织幼儿生活活动就有些随意,计划性和针对性不强,在生活中因势利导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的机智和意识表现得不明显,仅仅是为了吃饭而吃饭,为了睡觉而睡觉。

(六)家长参与班级管理方面

在目前的班级管理中,大多数的教师能有意识请家长参与班级管理,除邀请家长参与班级各项活动外,还能与家长一起研究幼儿具体教育问题,如何家园合作共同配合,一些具体规则和常规的培养如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的习惯培养,教师就和家长达成共识,在幼儿园和家里同时培养,以便不断巩固,尽快养成习惯。有55%左右的班级管理比较封闭,较少与家长沟通,班级中的规则仅限于在教室中使用,造成家长对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不了解、不参与、不重视,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家长只重视孩子在幼儿园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而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情况缺少关注和了解,从而缺乏理解和支持。

总之,目前我市乡镇幼儿园的班级管理中普遍的问题是教师是管理者和组织者,幼儿是被管理者和被组织者,教师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有绝对权威。班级管理中的规则与纪律的制定也多是以教师为中心,多带有教师的个性色彩。管理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方便管理,并没有把幼儿的发展做为班级管理的出发点,缺少人文关怀和班级文化建设意识,幼儿的主体性教育价值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些都在不同程度对幼儿发展起着消极影响甚至阻碍的作用。

二、乡镇幼儿园班级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受幼儿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幼儿园管理制度、幼儿园师生比例、社会和家长的要求等内外因素的影响。

(一)内在因素

首先是班级内部人的因素,主要是教师、幼儿,以及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因素。

1.教师。作为班级的主要管理者,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的班级管理理念、教育观与价值观、专业素质、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是影响班级管理效度的直接因素。不同取向的班级管理观念引发不同类型的班级管理策略、行为,从而呈现不同的班级管理效果。

2.幼儿。幼儿受遗传、发育、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原有经验、学习方式、发展速度以及个性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比城区幼儿要明显,这使得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灵活性,给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首先,班级保教人员是一个工作集体,他们之间的协调统一对幼儿的发展起到整体教育作用。保教人员对于班级管理工作的认同度;班级管理工作能否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和一贯性;彼此间关系是否协调、融洽;配合是否默契等因素,也是直接影响班级管理成效的关键。其次,教师与幼儿之间是否相互尊重,尤其是教师对于幼儿的尊重程度,直接影响与幼儿的交流、合作等互动有效性,影响幼儿在班级中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再次,班级活动内容与方法、环境和材料,以及组织形式等关系方面的因素,也都在不同方面影响着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效果。

(二)外在因素

除班级内在因素外,幼儿园班级管理不可避免地要受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这些外在因素包括幼儿园领导管理水平及幼儿园管理制度、幼儿园文化建设,以及家长和社区资源等方面的影响。

1.幼儿园。幼儿园的办园宗旨和价值取向、幼儿园的管理文化,幼儿园领导的管理艺术和水平,幼儿园的生源状况和经济效益,保教人员的专业化水平等方面的诸多因素是直接影响和制约幼儿园班级管理水平的重要前提和背景因素。

2.家长。由不同社会背景,不同职业背景,不同文化程度以及不同个性品质等诸多差异的家长个体组成的家长群体,面对幼儿园班级管理,既有共性需求,也有个性要求,经常对班级管理提出各种挑战,家长因素既可以推动和促进班级管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班级管理。

3.社区资源。地域分布、地区的人文背景差异,以及幼儿园所在社区的教育职能发挥程度,是否有利于在班级管理中挖掘和利用等方面的因素在客观上也对班级管理间接产生着影响。

三、加强和改善乡镇幼儿园班级管理的若干对策

(一)树立先进的班级管理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倡导幼儿园的教育要以儿童为主体,尊重和满足幼儿的个性发展与需求。幼儿园教师应该树立先进的班级管理理念,遵循以人为本、整体协调、保教结合、师幼互动和家园协同等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根据未来社会发展需要,以幼儿发展为本,整合各方面资源,让全班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实现班级的教育价值和社会效益。有效的幼儿园班级管理应是班级教师在树立正确儿童观的基础上,注重营造一种自由、民主的气氛,引导幼儿发挥主体性,实现幼儿的自制、自律;能达到在一定的规则和秩序下更好地尊重幼儿的个性,促进幼儿的发展,实现教师的“管”与幼儿的“自由”之间的平衡,只有具备这样的正确的理念和行为才有可能产生好的班级管理效果,才能为幼儿营造一个浸润式的生活与学习环境。

(二)创设和谐的班级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如同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阳光、空气与水份一样,幼儿的身心是在外界刺激的帮助下发展起来的,他们借助环境来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因此,教育的要点就在于要向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使其找出发展自身潜能的方法。首先应该创建安全舒适、有准备的环境,要把幼儿的安全放在首位,要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其次是营造宽松偷快的班级氛围,以爱为出发点,尊重和接纳每一名幼儿,打造和谐向上的班级文化。和谐向上的班级文化应体现尊重、参与与合作,教师有尊严地工作,幼儿有尊严地成长。教师首先要发挥自身表率作用,与同事和谐相处,关心关爱幼儿,对家长认真负责。其次班级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要达成共同的班级愿景,班级成员之间要有为实现远景共同努力的决心和行动。

(三)建立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幼儿与教师在班级中的互动是幼儿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的主要支柱,应该在一日生活中强化有效互动意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在照顾幼儿生活过程中实施有效师幼互动;在师幼互动中注意保护幼儿的积极情绪;在师幼互动过程中满足幼儿需要。

(四)有效进行时间管理,使幼儿一日生活科学高效

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妥善掌握和运用时间因素,能使幼儿一日活动进行流畅,班级管理流畅高效。教师必须尊重幼儿生理和心理节律性,科学安排幼儿一日生活;在保证幼儿生理需求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灵活性;合理运用时间,提高一日活动有效性。所有过渡环节,教师都要心中有数,都应该让幼儿知道自己现在应该做什么,并且每一个幼儿都应该有事可做,时间久了,养成一定的习惯,环节过渡就会宽松有序,并且在一日生活中承上启下且富有价值。

(五)加强日常生活管理,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常规

优化幼儿生活常规管理,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态度,提供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班级生活管理涉及幼儿作息时间的安排、起居方式的规定。一切按幼儿的接受能力和特点做精心的安排,从而促进幼儿掌握正确的生活常识,纠正或改善幼儿入园前的不良生活习惯。

生活管理是整个幼儿园班级管理的一部分,它是顺利进行教育管理的必要条件。没有规范的生活管理,幼儿就无法适应具有各种规则的教育、娱乐活动,从而对班级其他管理造成消极影响。重点是培养自主常规和良好班级秩序。首先,规则的制定要建立在充分尊重幼儿的基础上,制定师生共同遵守的班规,让幼儿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其次,规则的内容要明确且简单易行。第三,规则的制定和实施要循序渐进,长期坚持。教师应该运用榜样示范法,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利用音乐和文学作品,巧妙引导幼儿学习掌握常规;教师可将生活常规的内容设计成正规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以直观生动的方法,启发幼儿理解生活常规的内容,以活泼多样的形式帮助幼儿练习巩固,形成动力定型。教师恰当地运用奖励评价,激励幼儿自信心与自觉性。同时引导家长积极支持与配合,要具体指导家长应该如何配合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遵守规则的习惯。

(六)有效提升班级课程管理水平

幼儿园班级的课程活动不仅仅限于狭义的教学活动,而是包括学习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如保育和户外活动等,良好的幼儿园课程活动安排是达成班级管理目标的重要要素之一,有学者认为,好的班级管理就是计划良好的课程安排本身,由此可见课程活动对班级管理有着积极的影响。应该力求课程班本化,建立具有整合性的开放性的完整的课程体系,注重幼儿的参与实践,充分调动幼儿自主。

总之,幼儿园班级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需要更多的幼儿园教师和管理者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导下,不断地探索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新思路,提升幼儿园班级管理品质,不断优化我市幼儿园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唐淑,虞永平.幼儿园班级管理[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张咏.幼儿园的开办与管理[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幼儿园班级管理自我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幼儿园 班级管理模式 策略

幼儿园的核心单位就是班级,不但是幼儿进行学习和游戏的场所,而且家长和教师根据孩子进行的沟通和交流一些活动等都是在以班级为场所中开展的。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中小班级的相对有一定的特殊性质,也就是平凡性和琐碎性。幼儿的生活是以幼儿园班级的管理作为前提的,它自身就对幼儿身心发展具有极大影响的教育。

一、幼儿园新班级管理模式的策略

(一)营造宽松的班级环境。有家庭氛围的环境,对于孩子常规的培养很重要同时也凸显出了班级的环境也是很重要的。在班级环境创设中安全是最重要的,使得班级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功能。在班级环境的创设中摆放些吸引幼儿参与环境设计,用于培养幼儿主人翁的意识。幼儿教师要对幼儿身心的特点进行了解,蹲下来走入孩子们的世界。

(二)家园互动的质量的提高。《幼儿园教育纲要》提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本着尊重和平等的原则,积极的争取家长的支持并主动参加。和家长建立密切关系,并提供一些教师和家长间进行交流的机会。这样使得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更科学,让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在一起。家园互动的质量要从最根本去提高,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表现,同时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并为家长解决一些家庭教育中的问题。进行各式各样家园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健康的成长。

(三)树立起先进的理念意识。行动的先导便是理念,先进的管理理念是权威理念转变为服务理念。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班级的管理者就是权威的代表,所以关于班级任何的活动都是有管理者进行制定的。其他相关的人员,还有孩子和家长都是被动去进行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教师传授者转变为支持者,每个人都可以进行管理。对班级的活动管理者要大胆的放权,让孩子和家长、相关人员进行班级的管理,这样班级的管理才会有明显的效果。

(四)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班级常规过程中老师过分注重班级表象,过分的注重幼儿安全问题对幼儿的管理过严。他们却忽视了幼儿自主活动的机会,这对于幼儿的成长没有任何的好处。班级的常规管理的水平,也处于停滞的状态。提高常规管理的效率,应依据幼儿整体的情况使幼儿的积极性有效的发挥出来。幼儿参与班级的管理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幼儿自身的动手、自我管理的能力等。

幼儿园班级管理自我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幼儿园 常规管理 策略

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是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环境中,老师帮助和指导幼儿建立一定的规则,以保证幼儿在园日常、教学、游戏等活动的有序进行,顺利开展。常规管理直接影响班级的整体面貌、各项活动的质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了解幼儿园工作的人都知道,幼儿园的工作是复杂而具体的。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就包括: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有生活常规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其中的生活常规活动又包括:用餐、就寝、入厕等很多小的细节和工作。这些活动虽然微不足道,也不被大家所重视,却是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认真做好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让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教师在面对繁琐而紧张的教育学活动时,要怎样做才能二者兼顾呢?

一、幼儿常规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常规,顾名思义就是指日常的规则。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是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环境中,老师帮助和指导幼儿建立一定的规则,以保证幼儿在园日常、教学、游戏等活动的有序进行,顺利开展。常规管理直接影响班级的整体面貌、各项活动的质量。所以,长期以来,班主任都非常重视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运用了“条款式”、“权威式”等管理方法,然而事与愿违,管得越严,反得越重。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制定的规则常忽略遵守常规的主体――幼儿的心理感受与行为特征,显得死板而教条。

(一)幼儿常规管理的必要性

在幼儿教育中,“常规教育”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让幼儿活泼又有序是常规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地成长。常规看似无形,因为它不像一次教学活动那么凸显成效,其实它无处不在,是保障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二)幼儿常规管理的重要性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正说明幼儿期是形成和培养良好素质的最佳时期。幼儿园不仅要对幼儿进行教育,而且要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为今后的一生打好基础。良好的常规,可以帮助幼儿学会遵守集体生活规则,从服从别人管理,发展到自我管理,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良好的常规可促进幼儿在互动中和谐协调,有利于营造安宁、有序、温馨的生活氛围。幼儿良好的常规管理既可以让幼儿生活有序、心情愉快,又可以让老师带班轻松、得心应手。

二、利用日常活动进行幼儿常规管理的策略

将班级常规带好的基本前提条件是对本班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因为幼儿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年龄和生理上的差异性,教师如果能对每个幼儿都熟悉,了解幼儿的个性和习惯,并结合幼儿的这些特点,就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方法。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观察所得和家长沟通的经验,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在我班,我们给每个幼儿都准备了一个档案夹,里面包括幼儿的照片,生日等个人信息,也包括家庭成员给他们的评价和他们的一些习惯记录。老师可以随时在档案夹里增添幼儿在幼儿园的一些表现记录,这样就能让老师很好地了解幼儿的情况。

(一)在日常活动的各环节进行常规教育。

良好的常规习惯是靠练习而形成的,例如在盥洗常规中,我要求幼儿按顺序认真地把手洗干净,使用自己的毛巾擦干,依次盥洗,不大声吵闹,不玩水,随手关水龙头。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有老师在场监督的情况下幼儿都能遵守,可他们只是躲避老师的一双眼睛,老师不看他们的时候又是另一副模样,有幼儿洗手时故意捏住水龙头,水喷出来洒在小朋友身上他们还很开心,但老师又不可能一直在他们旁边,于是总是有小朋友捣乱,我就请能力强、自控能力好的幼儿来担任小小监督员,来监督小朋友的行为。监督员将个别幼儿的行为反映给老师听,这样可以不放任幼儿的违规行为,减轻了老师的工作,效果很好。还有小朋友故意擦手时不用自己的毛巾,甚至有小朋友擦手时用好几块毛巾擦手,毛巾掉到地上也只当没有看见,我就通过让小朋友进行讨论,假如你的毛巾被别人弄到地上不捡起来,你的心中会怎样?通过让他们设身处地地讨论,幼儿都说自己心中会难受,会不高兴,从而使幼儿内化自己的行为,约束自己的不正确做法。在饭后漱口时,我发现幼儿浪费水的现象很严重,有的幼儿会接满一杯子的开水,只喝一小半,我就跟他们讲节约用水的重要性,知道水的用处很大,不能白白浪费掉。我还做了一个小实验给幼儿看,将水龙头只开一点点,一节课下来,小朋友发现水早已经满了。通过实践,让幼儿养成从节约很不起眼的几滴水的习惯,当幼儿水龙头没有关紧时,我就及时提醒,逐步增强了幼儿遵守规则的自觉性,促使幼儿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在一日活动各环节中经常性地对幼儿进行行为练习,也能促进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的形成。

如何让幼儿能安静、快速、干净地用餐也是教师常会碰到的问题,我班孩子在以前进餐前这几个方面都做得不是很好。现在通过餐前小故事的方法幼儿的进步很大,每次餐前我们都会根据幼儿昨天的进餐情况或者是当日的食谱,自编一个相关的小故事,当然在故事中还少不了进餐的必要要求。而且,每天讲故事的幼儿都不一样,给每一个孩子都提供机会,这样不仅能让幼儿安静地愉快地进餐,而且能让幼儿自觉地改正一些进餐的不良习惯,大大提高用餐质量。

(二)提高幼儿主动性,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常规。

首先设置了值日生(或者小老师),并让每个幼儿轮流担任。让值日生担负起提醒同伴的责任,这样做效果很好。每天要值日的幼儿因为要提醒别人,自己首先要做到,几个值日生担负起原来只有老师一个人干的工作,效率就提高了。而且,幼儿轮流当值日生,每人都有提醒别人的义务,这样就培养了责任感。对于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并加以积极的引导。其次,通过看图讲述“班级小主人”,让幼儿明确值日生的工作。再次,学习儿歌《值日生》等,不断强化幼儿的主人翁意识。最后,开展评比活动,激发幼儿关心集体,为集体服务的积极性。

(三)家园配合强化幼儿常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见,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是离不开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的。于是,我们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尝试利用家长资源进行班级管理。

有一句话,我从接触幼儿教育以来,一直记着:“学校家庭,5加2。”它的意思是,在幼儿园里的5天,不管孩子有多大的进步,在家的2天要是松懈,效果将会大大减弱,甚至适得其反,可见家园合作有多么重要。也就是说家庭是幼儿的另一个学习园地,家长是另一位老师。很多幼儿能在幼儿园老师和同伴的提醒下保持良好的习惯,但在家中却成了另一副样子。因此,我们要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在家中也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平时除了在家园联系栏中张贴一些资料外,还发放一些先进的家教资料,帮助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家教方法,使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强化。为了强化幼儿的意识,我们还在班级中设置了“好行为好习惯”的评比栏,只要是小朋友在家里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会帮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就让爸爸妈妈写下来,并拿到幼儿园,老师在全班小朋友的面前进行朗读,并在“好行为好习惯”的评比栏中贴上一朵大红花,比一比谁的红花多,效果不错。我们还设计了家长园地,推选了家长委员,确定了家长开放日和家庭友好小组活动等。在“家长园地”中,我们根据班级情况和所要开展的活动情况,在栏内提出家园配合的目的、要求和幼儿的表现,许多家长对此很关注,使得这个栏目充分发挥了作用。家园间要建立经常性的双向沟通,家园双方要随时互通信息、交流看法,这样我们才能全面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从而在教育上达到共识,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在以上的班级管理策略和措施过程中,我班幼儿已经在音乐中建立了行为常规,例如区域时间了,就会听着音乐进出区域;每天中午大家轮流说小故事,大大锻炼了每个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进餐常规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教师根据幼儿的表现,采取激励体制,并要求在一日活动中各环节中经常性地进行行为练习,例如在盥洗常规中,我要求幼儿按顺序认真地把手洗干净,使用自己的毛巾擦干,依次盥洗,不大声吵闹,不玩水,随手关水龙头。我们又请幼儿每天选出小小监督员,时刻做好监督工作。一学期下来,我班的常规有了很大的进步。

总之,幼儿常规管理工作是一门学问,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幼儿常规管理是否到位,直接体现着班级整体的面貌如何,也关系到各项活动开展得如何,以及开展的质量高低。所以,做好幼儿常规管理需要老师既用心,又用脑,随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方法。且在工作中要求“全”“活”“异”“新”,将幼儿的常规工作始终贯穿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善于观察,善于积累经验。教师与家长密切配合,这样才能让班级幼儿的常规管理工作更加出色。

参考文献:

[1]叶立群.教育学原理[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漓江出版社,1993.8.

幼儿园班级管理自我范文第4篇

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它包含着教学和教学以外方方面面的内容。长久以来,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对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研究还很缺乏。但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班级管理又特别重要。在长期担任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工作中,我深深感悟到,要使幼儿园班级管理卓有成效,必须要有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一)营造宽松、温馨的家庭式氛围是搞好班级管理的前提 宽松、愉悦、温馨的家庭式氛围的创设,对班级孩子的常规形成十分重要。一个班级行为常规的形成,需要班级教师、保育员、家长几方面的共同配合才能完成,因此,班级管理者首先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尽量做好家长工作和保教协调工作。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营造宽松、温馨的家庭式氛围,才能让幼儿有一个愉快学习的环境。尤其小班幼儿,这点对他们十分重要。我们知道,小班时期是养成各种常规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情感依恋强烈,这就要求我们更要营造好与家庭相似的宽松、温馨的环境,以便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养成良好的班级常规。我班在孩子入学不久,就召开了班级管理会议,就“如何接待新入园的幼儿及家长”以及“如何养成良好常规” 进行了共同商讨,达成一致意见,统一行动。每天主动热情地接待他们,和孩子拉近距离,亲切呼唤孩子的乳名,和孩子交朋友,以自己的童心去跟孩子沟通与交流。孩子们很快从对家人的依恋转移到和老师的亲近上。这是我们共同创建宽松、愉悦的氛围的作用,是班级管理的前提。孩子适应了班集体的生活,融入到了班集体这个大家庭,在大家的协调统一的默契配合下,逐步养成了一日活动常规。 在中大班时期,我们除了继续创设和谐温馨的家庭式氛围而外,还注重了幼儿主人翁意识的培养。如:在环境的创设方面,区角如何摆放,墙面如何布置,都充分尊重幼儿,让孩子知道自己就是班级大家庭中的一员,积极参与,共同商量、共同创设。这样更能提高幼儿的兴趣和创造性,使幼儿有改变环境的成功感和责任感,也有助于对幼儿进行爱惜劳动成果和爱护环境的教育。 (二)、转换角色观念是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 班级管理者必须由权威观念向服务观念转换。传统意义上的班级管理者(主班教师)是管理整个班集体的权威,所有班级的一切活动计划、活动安排、活动规则都是班级管理者一个人制订,配班老师和阿姨包括孩子和家长都听从安排,被动地配合开展活动。目前,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与实施,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要求人人都是管理者。因此,班级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安排,班级管理者要大胆放权,由权威的前台走向服务的后台。让孩子、家长、配班老师和阿姨都走到班级管理的前台来,这样班级管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期我园都要分班召开家长会,以往都是由主班教师一人包办,唱独角戏。本期,我进行了改革尝试,让家长先讨论家长会应该怎样开,希望了解什么内容,对家长的意见进行收集整理,然后根据家长意见,制订了家长会会议内容和形式。请了上届大班家长来介绍孩子入学前的准备,以及如何做好家园配合,还请了我班在教育孩子方面有经验的家长介绍育儿经验,家长会开得十分成功,反响很好。家长都说:这样的家长会我们特别乐意参加。通过这次家长会,我尝到了班级管理中角色转换的甜头。在以后的班级常规中,我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让孩子自己讨论制订各种活动常规规则,孩子们表现积极,而且遵守常规特别好。 (三)、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促进班级管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从此可以看到,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是离不开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的。于是,我们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尝试利用家长资源进行班级管理。 1、明确家园结合与班级管理的关系。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幼儿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越来越显示它的特有地位,许多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开始用慎重的眼光看待家园合作这一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幼儿园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是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的。在幼儿园的班级管理中,有些活动我们或征求家长的意见,或让家长参与指导。根据以上情况,我们确定了在班级管理中家园结合的目的:指导家长配合开展班级管理的工作,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行为,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的目标、要求,以便家园合作,形成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家园合作形式的多样性有利于班级管理的开展。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了解到:许多家长都认为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是幼儿园的事、是教师的事;另外,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都是娇生惯养,因此有些工作开展的不是很好。为了保证班级管理的顺利进行,取得最佳的效果,在每学期初召开了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我们将要开展的一些工作、幼儿开学来的一些情况、家长将要配合的一些事情、提出家园合作的重要性等,让家长了解到,只有家长切实地参与,才能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班级管理得更好。为了使家长进一步明确配合的内容,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还设计了家长园地、推选了家长委员、确定了家长开放日和家庭友好小组活动等。在“家长园地”中我们根据班级情况和所要开展的活动情况,在栏内提出家园配合的目的、要求、以及幼儿的表现,许多家长对此很关注,使得这个栏目充分发挥了其作用。家园间要建立经常性的双向沟通,家园双方要随时互通信息、交流看法,这样我们才能全面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从而在教育上达到共识,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总之,幼儿园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需要更多的一线教师和管理者在新《纲要》教育理念指导下,不断地探索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新思路,促进幼儿各方面和谐发展,让幼儿园教育管理再上新台阶。

幼儿园班级管理自我范文第5篇

【关键词】班级管理;常规教育;方法

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教师主要是通过指令性的口头语言、诱导、训斥、批评等方式去强化纪律,同时结合教师的亲身体验、鼓励、说理等方式去完善常规教育的管理方式,以达到预定的目标。这就有些不合理的地方,主要是指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不能满足幼儿需要的常规。幼儿的很多违规行为实际上是由于常规的不合理导致的。最明显的是一些活动不允许有声音和打闹,吃饭、上厕所、甚至排队走路都不能有声音,除此之外,对于上课的纪律要求也很严格的,“眼睛看老师、小手放腿上、两脚并拢、不举手不能发言”,这对处于好动时期的幼儿来说,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作为教育者来说,当常规由一种互惠的规则变成了一种束缚,那它就有一定的不合理性。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以下三点方法去改变和完善班级管理。

一、营造宽松、温馨的家庭式氛围

宽松、温馨的家庭式氛围的创设,对孩子优良习惯的常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在这种氛围里,才能让幼儿有一个愉快学习的环境。尤其小班幼儿,这点对他们十分重要。我们知道,小班时期是养成各种常规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情感依恋强烈,特别渴望得到教师感情上的关爱与呵护,这就要求我们更要营造好与家庭相似的宽松、温馨的环境,以便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养成良好的班级常规。教师应该每天主动热情地接待孩子,和他们拉近距离,亲切呼唤孩子的乳名,和孩子交朋友,以自己的童心去跟孩子沟通与交流。

在中大班时期,我们除了继续创设和谐温馨的家庭式氛围外,还注重对幼儿主人翁意识的培养,如:在环境的创设、物品的摆放方面,都充分尊重幼儿,让孩子知道自己就是班级大家庭中的一员,积极参与共同商量、共同创设。这样既能提高幼儿的兴趣和创造性,使幼儿有改变环境的成功喜悦和责任感,也能对幼儿进行爱惜劳动成果和爱护环境的教育,使教育深入到他们的情感中。

二、转换角色观念是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

班级管理者必须由权威观念向服务观念转换。传统意义上的班级管理者是管理整个班集体的权威,所有班级的一切活动计划活动安排、活动规则都是班级管理者一个人制订,配班老师和阿姨包括孩子和家长都听从安排,被动地配合开展活动。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要求人人都是管理者。因此,在班级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安排时,班级管理者要大胆放权,由权威的前台走向服务的后台,让孩子、家长、配班老师和阿姨都走到班级管理的前台来,大家都能保持齐心合力的合作,这样班级管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儿园每学年都要召开家长会,以往都是由班主任一人包办,唱独角戏。本期,我进行了改革尝试,让家长先讨论家长会应该怎样开,希望了解什么内容,需要老师做哪些工作,对家长的意见进行收集整理,然后根据家长意见,制定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同时让家长和配班老师参与班级规则的制定和讨论,这样的家长会,让家长也成为育人的主体,乐在其中。在以后的班级常规中,我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让孩子自己讨论制订各种活动常规规则,孩子们不仅表现积极,而且对常规的遵守也特别好。

三、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促进班级管理

家长参与学校育人中来,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一项经验。从此可以看到,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是离不开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的。于是,我们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尝试利用家长资源进行班级管理。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幼儿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越来越显示它的特有地位,许多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开始用慎重的眼光看待家园合作这一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幼儿园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是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的。在幼儿园的班级管理中,有些活动我们或征求家长的意见,或让家长参与指导、参与互动。根据以上情况,我们确定了在班级管理中家园结合的目的:指导家长配合开展班级管理的工作,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行为,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的目标要求,以便家园合作,形成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只有家长切实地参与,才能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班级管理得更好 为了使家长进一步明确配合的内容,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还设计了家长园地,推选了家长委员,确定了家长开放日和家庭友好小组活动等。家园间要建立经常性的双向沟通,家园双方要随时互通信息、交流看法,这样我们才能全面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从而在教育上达成共识,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总之,幼儿园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需要长期利用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需要更多的一线教师和管理者在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育理念指导下,不断地探索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新思路,反思幼儿教育的管理模式与方法,明确常规教育的长期目标和方向,促进幼儿各方面和谐发展,共同努力,让幼儿健康成长,让幼儿园教育管理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郦妍,建构主义视野下教师能力构成与师资培养[J],安徽教育,2003,(10):21-24

[2]侯莉敏,论幼儿的规则教育[J],教育导刊,1999,(3):13-14

[3]张其龙,幼儿园小班常规探析[J],学前教育研究,19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