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际汉语论文

国际汉语论文

国际汉语论文

国际汉语论文范文第1篇

琼州学院是中国最南端的公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是国际化、开放型、特色鲜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正好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以及办学特色。从对外汉语到汉语国际教育都离不开实践,而实践教学最中心的环节是​毕业实习。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习的主要内容是留学生汉语教学。

一、对当前学生毕业实习情况的调查

我们分别对2010级、2011级、2012级、2013级对外汉语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240份,收回239份,有效问卷有202份。其中向2010级大四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08份,收回107份,有效问卷70份;向2011级大三学生发放调查问卷44份,收回44份,有效问卷44份;向2012级发放调查问卷35份,收回35份,有效问卷35份;向2013级发放调查问卷53份,收回53份,有效问卷53份。对以上数据进行归纳统计对比,如下表。

调查发现,对实习的认识比较清晰的是大一和大四的学生。其中认为实习是教留学生汉语的是13级大一的学生,其次是10级大四的学生,占调查人数的76%,认为该去中小学实习的是11级大三的学生,占调查人数的43%,认为该去企业实习的是12级大二的学生,占调查人数的29%。不了解实习内容和实习方向的主要是13级大一的学生,占调查人数的11%。以上数据表明,大一与大四学生大部分认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实习是教留学生汉语。学生对专业实习的认识从最初的清晰到大二、大三的不清晰,再到大四的清晰,经历了一个不断认识的过程。

表2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实习选择的方向从表2可以看出,学生的实习意愿,选择实习方向与专业相关的主要是12级大二及13级大一的学生,而选择与就业方向相关的10级大四的学生最多,占调查人数的66%,11级大三的61%,12级大二与13级大一的分别为43%。由此可见,随着年级的增加选择与就业方向相关的单位实习的学生增多,而选择与专业相关单位实习的则少了。这跟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有关。

在有无留学生汉语教学经验上,大一学生没有经验的占调查人数的91%,10级大四的没有经验的占71%,11级没有经验的占36%,12级没有经验的占63%,可以发现学校在发展,学生接触留学生的机会是在增多的。以上数据表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对实习的认识反映了对实习的希望,有留学生汉语教学经验的学生比较少,在有留学生汉语教学经验的学生中,大部分是以一对一、一对多的形式教本校的留学生,以班级形式授课的很少,没有到国外进行汉语教学的机会。大多沿袭以前对外汉语专业的实习形式,而“走出去”到国外进行实习实训才是汉语国际教育实习的目标。

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形式探讨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习不仅是专业发展、学校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调查发现,学生毕业时的意愿不再是单纯地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单位,而是选择跟自己就业方向相关的单位实习。尽管如此,学校也应该从开办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尽量使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实习内容与所学专业对口,在此基础上实现实习形式多元化。

(一)遵循的原则

1.实习内容尽量与所学专业对口。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更多的是面向全球的汉语教育,但是许多地方院校都面临着实习瓶颈。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机会,开辟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习的渠道和基地,特别是与国外学校的合作,尽量让学生把所学用于所用。

2.实习形式尽量多元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习,除了沿袭对外汉语专业特有的在国内对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外,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使实习形式尽量多元化。实习形式对口化与多元化不是对立的,对口化主要是学校发展和专业建设的层面,而多元化是学生层面。要做到学生实习实训的内容对口化,然后留一部分时间满足学生自身实习的需求,当然这只是一种设想,具体的做法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二)具体形式

可以根据地域优势,结合专业与地方特色,尽量以留学生汉语教学为主,同时可以进行涉外文秘、涉外导游以及企业实习等。

1.留学生汉语教学。一是学校内部的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实习,这是最主要的实习场所和实习形式,应该保留和发展。还可以丰富实习形式,不仅是留学生的汉语课堂的听课、讲课以及课外辅导,还可以增加调查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动机、策略以及需求等,把学生的毕业论文和实习结合起来,有的放矢。二是学校以外的对外汉语培训机构实习。社会上有许多对外汉语培训机构,我们可以与之合作,派遣学生去实习。三是海外的合作单位实习。可以借鉴国内许多高校的对外汉语教育实习模式,跟海外的中小学合作。四是网络汉语远程教育。远程教育模式主要以口语课为主,实行“异地,同步,实时”教学,但是对计算机技术要求比较高。还有一些网络孔子学院,也可以作为学生的实习选择。更多的实习模式,其实是为实习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

在满足学校发展、专业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满足部分学生的需求。因为面对就业现实,很多学生有自己的需求,在控制一定比例的前提下,可以让有需要的学生选择中小学语文教学实习、涉外文秘实习、涉外导游实习等。

2.中小学语文教学实习。可以跟本地中小学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让一些毕业生到中小学去进行语文教学实习。汉语国际教育毕业生有许多改行做了中小学语文教师,据调查,有这方面需要的学生不在少数。

3.涉外文秘实习。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可以让他们到国际交流合作处实习,拓宽实习的渠道。

4.涉外导游实习。国际旅游岛每年会吸引成千上万的外国游客来岛旅游,可以利用这种地域优势,跟旅行社合作,把有意愿的学生送去实习。

5.企业实习。有的学生可能根据自己以后的就业愿望选择实习单位,学校应该积极配合,与相关单位建立合作关系。

6.其他。根据学生自己的就业意愿选择实习方向。

国际汉语论文范文第2篇

(一)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背景

我国对外教育初期,其留学培养费用主要是由我国自主承担,但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自费留学生逐渐增加,在原有的基础上增长了7倍之多。由此可见,我国的对外文化教育已经呈上升趋势。而主要自费学生的来源则集中在法国、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对文化素质教育的认知程度要远超于发展中国家。随着我国改革开发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汉语言的素质教育也逐渐备受重视。因此,来华留学生的汉语言教育事业也迎来了较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在国际上,各国人民也越来越希望了解中国的素质文化教育,以及相应的社会文化发展。因此,我国与他国的学术教育往来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愿意来到中国感受中国的本土文化和风土人情。到目前为止,已有一百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只身来到中国,而学习者的教育层次也从本科延伸到博士不等,所学习的学科也由原有的汉语言类逐步发展到理、工、农、医等各个专业,这对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②。

(二)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

通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相应的发展趋势。第一,我国的留学生成分与往年相比发生时了一些变化,自费生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过了公费生,并呈上升趋势。第二,在留学生的生源结构方面,已经从以往的东欧几个友邻国家上升到世界一百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属日本、泰国、俄罗斯等国家的留学生增长速度最快,且这些留学生属于自费生的占90%以上。由此可以看出,国家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可以有效带动文化素质传播。第三,在学历生当中,我国本土的研究生数量在逐年增长,而对外留学生的研究生数量却明显下降。第四,我国的对外汉语言教学理念发生了变化,从以往的简单认知转换到如今的教学方法水平的问题上。更多的教师更加注重多样化、戏剧化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对之产生兴趣③。

二、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已将目光投向中国,为此,我国的汉语国际教育发展也将迎来新的发展和挑战。为了应对新时代下的全新形式,我国对汉语言的国际教育教学工作作出了全新调整。我国在北京语言大学开设汉语言教学小组办公室,现如今已可对国家汉办进行独立办理,并成为知名品牌。其中,孔子学院已成为知名代表。在我国,孔子学院已创立了相应的教育机构,更是分布于全世界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传播我国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我国还多次举办海外中小学校长夏令营活动,为教师进行培训,派遣志愿者去海外组织编写材料,研究教学方法等内容。最为重要的是,海外教学及夏令营等活动都备受国家关注,并被给予大力支持。汉语言的大力推广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六大转变:第一,从汉语言教学到国际教学的转变;第二,从语言教学的走进来到走出去的转变;第三,向大众化的应用教学转变;第四,从传统的教育推广向系统的国际推广发生转变;第五,从政府推动运作发生转变;第六,从传统的纸质推广向多媒体、多元化推广发生转变④。

三、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发展展望

国际汉语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对外汉语专业 校内专业实践 角色分析

截至2010年,全国已有330余所学校开设对外汉语专业。多数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在毕业前很少有机会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面对面给外国人进行汉语教学,致使毕业后因为缺乏相应的实践教学经验而不能较快较好地适应在国内外的汉语教学工作。在汉语国际教育的背景下,如何培养满足国际社会需求的汉语教师和中外文化交流人才?是当前对外汉语专业建设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重要问题。红河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开设于2005年,目前已有4届本科毕业生,在近年来举办的国家汉办汉语志愿者的选拔考试中均有较好的成绩,毕业后从事汉语国际推广的学生在适应异域环境、跨文化交流方面相对于其他汉语教师有一定的优势,红河学院的国际化程度以及给学生提供的国内国际交流机会是一个极重要的因素。

一、红河学院中泰教育合作与交流情况

红河学院是一所全日制综合性本科院校,国际化办学在同类院校中起步较早,目前已与美国、加拿大、荷兰、越南、泰国等十多个国家的百余所高校、中小学及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在越南、泰国、柬埔寨与当地大学合作建立了国际汉语中心。其中,同泰国高校的合作尤为密切。自2003年起,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同泰国曼谷、清迈、北榄府、孔敬府、甘烹碧府等多个地区的高校、中小学和教育培训机构建立了广泛的交流合作关系。交流形式大体可以归结为学生互换、教师互派、海外汉语教师培训班等。

(一)学生互派

红河学院与泰国合作高校的学生互派主要有SAP和IAP两种形式,即SAP(Study Abroad Program)国际课程学习项目和IAP(Internship Abroad Program)境外实习项目。红河学院同泰方高校间的SAP、IAP起始于2007年。目前,红河学院已与泰国清迈皇家大学、西北大学、北清迈大学、甘烹碧皇家大学、曼谷瓦拉亚隆宫皇家大学、马哈萨拉康皇家大学等高校建立了SAP、IAP合作关系。SAP课程涉及计算机、英语、工商管理、汉语、国际贸易、音乐、美术等多个学科领域。IAP主要为汉语国际推广,将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派往泰国高校、中小学进行汉语教学实习。

(二)教师互访

为推动中泰双方的外语教学水平,培养适应中泰两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外语人才,2007年起,红河学院开始与泰国高校合作实施教师互派计划。双方每年互派部分教师到对方学校任教,教授汉语、泰语。

(三)海外汉语教师培训班

2006年12月,红河学院国际学院组织举办了首届海外汉语工作者培训班,培训对象主要为东南亚国家的汉语工作者,其中以泰国学员为主。目前已培训了四届,近百名泰国汉语工作者接受了培训。

(四)语言文化体验夏令营

从2008年起,每年8月均有泰国高校、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组织的汉语语言文化体验夏令营到学校进行2-4周时间不等的交流学习,进行生存汉语、中国文化、历史、地理、舞蹈、武术等方面的体验学习。

二、红河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参加校内专业实践的形式

红河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参加校内专业实践主要依托与泰国高校、中小学和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交流合作,学生赴境外实习的目的国也多为泰国。

(一)专业实践

1.观摩课堂教学

观摩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是红河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学生专业见习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学生能感受对外汉语教学课堂的气氛,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理论上的语言知识与教学法。课堂观摩要求见习生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认真做课堂笔记,观摩结束撰写教案和心得体会,教师适时组织课后讨论对学生进行相关指导,使学生能近距离感受留学生汉语教学课堂,为专业实习打下较好的基础。

2.担任助理班主任

学生担任助理班主任,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配合学校开展对泰国留学生的班级管理、交流活动协助工作、基本生活指导。相比国内班级管理,泰国留学生班级管理涉及的内容更加复杂。在语言交流、情感沟通、生活帮助等方面对助理班主任的锻炼很大。

3.课堂教学

(1)夏令营语言文化课程教学

针对暑期到校学习汉语的大、中小学泰国夏令营团进行语言课程教学,包括语言类课程(听说读写类)及中国文化课程(书法、刺绣、太极、国画等)。通过自愿报名、试讲筛选、培训等系列程序,选派专业基础好、专业相关能力强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对泰国夏令营团的教学实习。学生能得到直接的教学体验,检验专业知识运用能力,积累教学经验。

(2)交换学生文化课程教学

对外汉语专业学生作为实习教师对到校的泰国交换学生(大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文化课教学实习分为课上和课后两部分,课上教学内容具体包括中国书法、剪纸、太极、中国结、武术等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技能课程。

(二)志愿者活动

1.语言学习伙伴

语言学习伙伴是一对一互助语言学习形式,担任语言学习伙伴的对外汉语专业学生,以结对子的形式在课外帮助留学生进行汉语言及文化的学习。包括语言互助学习,帮助留学生预习、复习课程内容,完成汉语作业。通过这样的交流形式,增进中外学生间的了解,建立跨国友谊。

2.生活伙伴

当人们置身于异域文化中,即在学习或工作、生活遇到另外一种完全陌生的文化时,会出现一种心理反应,从感到别扭到不适应,从轻度的易怒、烦躁,到心理上的深刻惊恐和危机,这就是文化休克。设置生活伙伴,在缓解留学生文化休克问题上收到较好的效果,最终帮助留学生快速、顺利地融入到中国学校的生活和学习中。

3.策划、组织课外文化交流活动

跨文化交流活动应该说是会一直伴随留学生国外学习生活的始终。这一形式要求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对泰国留学生的课外活动进行策划并组织实施,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推广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主要活动有中国书画作品展、中泰趣味(传统游戏)运动会、中文卡拉ok大赛、中国武术表演、包饺子活动等。

三、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在校内中泰交流活动中的角色定位分析

在一个具有各类国际交流和学习活动的国际文化校园环境中,作为一个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和专业知识能力学习和培养需要,应该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并为实现自己的未来角色做好准备。一般来说,对外汉语专业学生角色总体上包涵“专业学生”、“汉语语言文化国际传播者”和“国际汉语教师”三个角色。这几个角色既相互紧密联系,又有着各自不同的角色要求。

1.“专业学生”角色

“专业学生”角色是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在校内国际交流活动中扮演的首要角色。这个角色以跨文化交流技能、对外汉语课堂授课技巧及对象国文化常识为主要学习内容。从角色要求上看,学生需要掌握全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

学习跨文化交流技能。跨文化交流技能作为一种交流技能,理论学习是必要的,既然是技能就要通过实践来完善。应该尽可能地利用参加校内中泰交流的机会,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流技能,提升对外汉语教师综合素质。

学习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对外汉语专业最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一批能够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教师,这也就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该具备课堂教学能力,需要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为基础,应该抓住对外汉语教学课堂观摩的机会,努力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发现更多实用的教学技巧。

学习泰国文化。每个国家的文化都是在其所处的文化背景下衍生和发展的,都有其特殊性。了解并掌握一定的泰国文化常识是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

2.“汉语语言文化国际传播者”角色

对外汉语专业是为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培养国际汉语师资而设置的本科专业。汉语语言文化推广者就是一个具体的身份,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在与泰国留学生的交流学习中,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这个角色。作为对外汉语专业学生,肩负着汉语语言文化推广的重任,如何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胜任未来的汉语语言文化传播者角色,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作为对外汉语专业学生,要求掌握除了以汉语言文学、外国语为基础的课程外,还需要学习并掌握相应的中国文化传播技能,如太极拳、民族乐器、民族舞蹈或中国书法绘画(等)。其次,需要学习一定的跨文化知识和交流技巧。对外汉语专业学生要借助跨文化交流的机会检测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体验异国文化差异,积累更多的异国文化常识。再次,具备解读中国文化的能力。不同语言的背后是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价值观念。初次来访中国的泰国人对中国的很多礼节、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或多或少都会有不理解的情况发生。这个时候我们有必要充当解读大使,扫除他们的困惑。

3.“国际汉语教师”角色

对外汉语教师是指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工作的教师,参与泰国学生的汉语语言文化课程的教学工作。这是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扮演的一个重要角色,也是对学生要求最高的一个角色。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特殊性要求其具备两方面的能力,即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同时,还需要具有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1)知识结构

语言学及汉语言基础理论知识。对外汉语教师要想让自己的教学得心应手,必须踏实学好语言学理论基础知识、汉语言理论知识和中国文化知识,这是国际汉语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全面掌握现代汉语理论,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文字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对简单的汉语语言现象进行科学分析。

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理论,及对理论的理解运用。

(2)能力结构

组织教学的能力。国际汉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专项技能训练,引导学生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言语交际技能。这就要求国际汉语教师要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课堂组织管理上有较好的驾驭能力,保证教学质量。

创新能力。打破常规,用恰当有效的方法解决教学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创新能力对于对外汉语教师尤其重要。创新能力应该分为创新的教育理念、创新的思维模式、创新的教学技能三个方面。

表达能力。要求国际汉语教师在面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汉语言学习者进行教学时,语音标准、吐字清晰、语速适中,并能很好地把握用语分寸,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3)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国际汉语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在汉语传播过程中做到不卑不亢,不崇洋;在涉及敏感政治问题时要有合理的化解方式,做一个真正的、合格的中国文化、历史、文明的传承者与传播者。

四、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参加校内专业实践的意义

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参加校内国际交流活动,通过跨文化交流活动,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有助于深刻认识对外汉语教师的能力要求。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活动中,学生能自觉回忆所学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到专业实践中去,由实践促进对理论的进一步理解,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锻炼。

充分利用校园国际文化环境,积极为学生创造专业实践机会,可以进一步丰富校园国际文化,使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需求、规格要求相适应,为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综合实践平台来实践已学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进行跨文化交际,尝试组织、实施对外汉语教学,为将来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工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邓恩明.谈教师培训的课程设置[J].北京:世界汉语教学,1991(1):48-54.

[2]车正兰.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J].长春: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7):88-90.

[3]耿淑梅.多元文化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师的角色定位——以北京语言大学为例[D].万方数据,2009(7).

[4]金秀芳.论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休克”现象[J].上海: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84-87.

国际汉语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汉语教师;个人素养;国际教学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6-0229-01

一、个人基本素养

1.良好的思想道德。汉语国际教师首先应该具有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思想品质以及正确的道德观,这也是最基本的人格素养。

2.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基本前提。教师必须要有一种高度的责任感,真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可以设身处地的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他们需要什么,而自己能教给他们什么。

3.保持得体的仪容仪表。汉语国际教师在外国人面前代表的是整个中国以及中华民族的形象,因此对外汉语教师一定要注意个人的穿着打扮和仪态。个人形象应该符合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的形象,不要给人以轻浮之感。

4.正确的自我认知。汉语国际教师应该能客观地认识到自身的性格特点,明确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着良好的自信和自我认知,能够在跨文化交际中良好的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5.良好的心理素质。汉语国际教师经常会有在国外教授汉语的经历,在国外生活则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处在一个陌生甚至有时候会十分艰苦的环境下,心理承受力差的人往往难以适应。因此汉语国际教师应具备健康的心理,能很快适应国外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并能应对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二、知识储备

1.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包括汉语和所执教国语言两种。首先,汉语国际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二级甲等以上。因为对外汉语教授的是普通话,所以教师的普通话应该比较标准。其次,在国外教学,教师应掌握所执教国语言的基本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等能力与学生交流。

2.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以汉语言文字学为基础,老师应该对语言的本质、结构、规律以及语言学的基本原理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还必须熟悉汉语语言学知识,包括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否则会难以应对学生会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3.教育学。谈到教学肯定就离不开教育学的知识,正确的教学方法应该建立在正确的理论基础之上。掌握教育学知识可以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内容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4.心理学。掌握好受教育者的心理,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从他们的需要出发进行语言教学才能收获良好的效果。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学对象是外国人,教师就需要了解他们的文化背景、学习目的、性格差异等等。在了解这些的基础上教师才能根据学生的不同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设计适合的教学活动满足他们不同的需求。

5.现代教育技术。在一些发达国家的课堂,多媒体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开展丰富的课堂活动、展示多面的教学内容。汉语国际教师也因学习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在课堂上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达到良好的上课效果。

三、课堂教学能力

1.跨文化交际能力。了解中外文化背景、教育制度等多方面的差异,能在这种基础之上和学生进行交流,是汉语国际教师进行授课的前提条件。

2.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课堂教学的组织情况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汉语国际教师在课堂上应具有灵活的反应,能应对各种突发状况;也能够适当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整个课堂始终处于自己的掌控之下。

3.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对外汉语教学这门学科还是存在着很多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的教学问题。汉语国际教师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找不到理论作为依据解决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教师们自己一边学习一边研究,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四、其他

1.掌握一定的中国特色才艺。传授汉语的同时会涉及到传播中国文化。汉语国际教师对中国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精华部分应该有一定的了解,例如太极拳、书法、中国菜烹饪等,最好能够掌握一两项才艺,在课堂上也能向学生展示,从而形成良好的互动。

2.具备一定的涉外礼仪知识。汉语国际教师在国外代表的是中国,因此,他们需要注重涉外礼节,尤其是所在国的礼仪,包括课堂礼仪、日常交往中的礼仪、参加宴请的礼仪、会谈礼仪等。

五、结语

在汉语国际教学日益发展的今天,汉语教师在汉语国际课堂上所面临的问题也逐渐增多。汉语教师们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素养,才能更好地应对越来越多的机遇和挑战,更好的发挥自己在汉语国际推广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晓音.对外汉语教师素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国际汉语论文范文第5篇

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汉语应用价值不断提升,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汉语热”现象,这为我国对外汉语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国家发展战略也从对外汉语教学转向了全方位的汉语国际推广,工作重心也从将外国人“请进来”学汉语转向汉语加快“走出去”。处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下,2012年我国教育部颁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将对外汉语、中国语言文化、中国学三个专业合并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更名后的“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面临着诸多的新型问题和压力:如何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的模式,如何完善课程体系的设置,如何与国际外语师资标准接轨,如何达到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从事与语言文化传播交流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应用型专门人才等等。

“汉语国际教育”这一专业名称不仅顺应了汉语国际推广的大趋势,统筹了本硕专业名称的一致性要求,而且体现了专业定位的新姿态,扩大了专业涵盖面,优化了专业课程体系,提升了专业的培养目标。

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学问题

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诸多课程之中,语言学概论(下文简称“语概”)与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并列为其专业必修的语言类课程,而且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纵观长期以来的“语概”课教学效果,却并不能令人满意。本文结合作者自身的课堂教学经验与相关辅助调查,将所发现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语概课的问题总结如下①。

(一)学科理论性强,教学内容相对艰涩枯燥。“语概”作为语言学的基础理论课,讲授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探讨人类语言的本质、结构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等问题,在分析具体语言现象的基础上概括语言的共同特性。其自身的学科内容和学科性质决定了这门课程专业理论性较强,因而与文学类课程相比就显得枯燥乏味。但由于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语言现象,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善于挖掘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现象。从语言现象入手,运用语言学理论去解释相关现象,达到深入浅出、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所使用的现行教材没有结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特点,专业适用性不强。因为“语概”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共同的理论基础必修课,很多院校并未对这两个专业的语概课进行区分,所用教材、授课教师甚至都是完全一致的。关于“语概”课的教材,国内先后涌现出各种不同的版本:较早的有高明凯、石安石编著的《语言学概论》(中华书局),叶蜚声、徐通锵所著的《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伍铁平主编的《普通语言学概要》(高等教育出版社),胡明扬主编的《语言学概论》(语文出版社),以及邢福义、崔希亮、岑运强、李宇明、胡晓研等人都编著过相关的教材。虽然可供选择的教材数量可观,但是真正适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其量身定制的教材少之又少。

(三)当前“语概”教材中所使用的语料以汉语普通话、方言以及英语等外语为主,缺少民族语言的语料。本人所执教的学校是一所民族院校,学生来自于国内各民族地区,讲不同的民族语言。而“语概”课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课程,在语料的选择上应当增加少数民族语言用例,以丰富语料来源。

三、语言学概论课程改革的建议与举措

(一)结合专业特点,明确教学目标

专业不同,培养目标和学生类型也存在差异。着眼实际情况,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语概”课也应该在教学目标上进行区分。汉语言文学专业“语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能够较为全面系统地了解并掌握有关语言学的知识和理论,为学习其他语言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从而为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打下基础。而经过整合后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身的学科特点对学生的语言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语概”课的教学目标就应当与汉语言文学专业有所不同,应该体现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对语言教学有理论指导作用,在掌握人类语言结构特点、演化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进行汉语与其他语言的对比分析,能够运用语言学理论知识解释汉语中的语言现象,分析外国人使用汉语的具体问题。

只有结合专业特色,以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出发点,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才能保证教学改革有的放矢。

(二)依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

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就要据此来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

首先,教材的甄选对教学内容的确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众多纷纭的语概教材中,最新修订版的《语言学纲要》(王洪君、李娟修订)吸收了一部分最新的学术界观点,修正了过去陈旧的观点,体现了最近半个世纪语言学的新发展,尤其是语音学、语义学、语用学发展的新趋势。但是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这本教材并不完全适用。该教材没有涉及到西方语言流派的介绍、第二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等相关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点对于构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知识体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了解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语言学流派,能够为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学习做相关的语言学铺垫。这些知识内容的完善有效地衔接了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等课程,有助于融会贯通所学的主干课程内容。

其次,教学内容应当充分吸收当前语言学界的新思想,教师要对教材内容做适当的补充和延伸。《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已经注意到了这点,更新了教材的内容,在对语言的宏观认识上表现为从封闭的静态系统转向了开放的动态的系统;语义方面增加了句法语义范畴(句子的语义结构,语义角色,以及人称、时、指示、语气、时态等语义范畴)句子的真值问题和句义间的蕴涵、预设关系;语用方面增加了话题与说明、焦点与预设等问题。而句法语义范畴、语用范畴正成为语言学功能派和形式派所共同关注的重点,这些内容的补充与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相契合,能引领学生了解学术界的研究动态。此外,结合新的理论成果,修订版教材还对个别观点进行修正,如对汉语普通话中“日”“人”等字的声母“r”的发音描述,由浊卷舌擦音修正为清卷舌近音,国际音标也由[?]变换为[?],更加贴近真实的发音情况,也便于同国际上的语音研究接轨。《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对语言与文字的关系也重新进行阐述,细致描述了语言单位与文字单位、语言组合规则与文字组合规则之间系统的对应关系,加深了对语言与文字关系的研究。为了突出对学术界主流思潮的引入,教材还简单展示了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的树形图模式,但并未对其转换生成机制进行解释。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些新增加的内容中,有的问题阐述不透彻、交待不清楚。比如谈论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时,学术界围绕这一问题存在着“先天决定论”与“后天习得论”以及“相互作用论”三种主流学说,教材对于上述问题并未说明,只是一略而过。又如在当今语言学界占重要地位的转换生成语法学,教材中也没有交待其最基本的转换生成机制,在讲句子分析方法的时候,也只是摆上树形图而没有加以说明。对待类似问题,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有所权衡,有所取舍。在充分吸引新的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适当扩充,可以通过开展小专题的形式,让学生看到语言学的发展动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再次,针对民族院校的特点,在教学内容上适当增加一些少数民族语言的材料,根据班级学生的构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语言,进行举例说明增加学生的兴趣。也可以提前将任务布置下去,让学生事先进行准备,然后下次课堂上结合自己的民族语言“现身说法”。本人在讲授“文字的类型”这一部分内容时,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蒙古族、傈僳族、满族等民族的学生通过幻灯片一方面展示本民族文字的形体,向学生介绍音、形、义的结合,另一方面解释文字背后所蕴涵的民族文化,收到了理想教学的效果。

(三)转变教学理念,灵活运用教法

关于“语概”课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问题,已经有相当多的教师进行过探索,并且提出了诸多教学模式,有“体验式教学、启发示教学、研讨式教学、点拨式教学”等等。教学方法大同小异,其核心思想都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引导启发作用,强调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但是专门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语概”课的教学方法改革,谈论的并不是很多。本人结合切身的教学经验,充分考虑该业的人才培养需求,从教学实践出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课堂教学方面,应当将情景式、引导式与讨论式教学法综合运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了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退出“主演”的位置,而应当扮演“导演”的角色。比如在教授“语言的符号性”这一问题时,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展示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如“红绿灯、路标、乐谱、旗语”等等,进而让学生发现这些物品的共同点。当学生得出这些都属于“符号”这个结论时,教师对“符号”的定义进行归纳,并进一步深化问题,提出“语言”是否也属于符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思考讨论的过程也是学生根据定义进行判断的过程,是对知识运用分析的过程。最后,教师对整个归纳、演绎的过程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这样,才能让学生切实参与到课堂中,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2.将语言学的基本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实际相结合,侧重知识的运用。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而言,能将基本的语言学理论适当延伸,解决汉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语言类型在表达结构意义时所采用的手段也不同,屈折语、黏着语都有一定程度的屈折变化,而汉语却是缺乏词形变化的孤立语,因此更依赖于词序和虚词。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学习者的母语背景,有区别、有侧重地展开教学。

3.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由于“语概”课理论性较强,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是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可以设计一些课堂活动以及课外活动。课堂活动可以安排学生试讲课本内容,也可以做相关的读书报告,既调动学生积极性又活跃课堂氛围。

四、结语

综上所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特殊性要求“语概”课程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应该以教学目标为根本出发点,选择适用性强的教材、适当扩展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趣味性,综合使用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学理论观察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提高解决语言问题的能力。

注释:

①使用教材为叶蜚声、徐通锵著,王洪君、李娟修订版的《语言学

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