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油画教学论文

油画教学论文

油画教学论文

油画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由于高等院校美术专业师范生毕业后大多从事中小学美术教育工作,对于中国民族文化的继承及油画的民族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拟从以上两点出发,着重讨论高师油画教学中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油画教学、创作中。

民族文化是指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创造的带有民族特点的文化。我国的民族文化,一般是指中华民族经过历史的洗礼而继承下来的具有中华民族精神特征的,被人民大众普遍接受的,以儒、道、释文化为主的文化。高师院校的美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多从事中小学美术教育工作,对于中国民族文化的继承及油画的民族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师美术专业油画教学过程中传播民族文化非常有必要。

一、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

1.为中国油画的民族化奠定基石。当前,国内正大力宣传中国油画的民族性,并有“中国油画”之提法。油画来源于西方,中国的油画家们要想超越西方,须以民族性为宗旨,在油画创作中融入民族文化精神及元素,才有可能把理想变为现实。正如潘公凯先生所说:“当前中国艺术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波及全球的后现代文化所带来的表现形式的危机,更是当代中国文化的精神自觉问题。在全球化的文化整合过程中,如何发现和重新建构中国文化的根本特性,使中国艺术在主流风格和总体倾向上坚持自我民族的文化根基和内在精神的发扬光大,在后殖民主义跨国际的语境中自主地发掘出文化的新精神、新生命、新形态。这是着眼于中国油画发展的未来,将中国油画放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去考察思索时,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项十分迫切的工作。”

油画始创于西方,西方早期古典油画多以基督教及希腊神话宗教故事为题材,正是这种对宗教题材的表现,显示了西方绘画的民族性。西方现代油画虽强调个性,但仍能反映西方人的民族意识,反映西方画家在自身成长环境中所拥有的民族情感。自油画传入中国以来,促使其民族化一直是中国艺术家们的奋斗目标,徐悲鸿、林风眠、吴冠中、赵无极等大家在此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用西方绘画材料来表现中国绘画的意境,或将中国绘画精神引入油画创作,令人耳目一新,使中西文化在小小的画布上得到了融合,油画的民族性得到了体现。西方有达·芬奇、凡·高、塞尚、毕加索等世界级的油画大师,而就目前中国油画现状来说,要产生大师,必须在继承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挖掘出文化的新精神、新生命和新形态。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未来灵魂塑造者的高师美术专业学生,将会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而对于高师美术教育工作来说,只有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增加民族文化知识的同时,了解民族文化对油画创作的重要性,才能使这些未来美术教师们有着中国文化的自觉精神,并将之传播开来,为中国油画的民族化道路奠定基石。

2.改变学生忽视民族文化的观念,增加学生的民族文化知识。总体来看,国内高师美术专业学生,对民族文化知之甚少。笔者曾就此问题做过问卷调查,发现81%的学生不知道道家的创始人为老子;89%的学生认为京剧至少在明朝就已诞生;100%的学生不知道“玄武”为何物,多数学生听说过“青龙”与“白虎”,但不知道二者在古代曾代表过方位,属于“四灵”,而知道二者的原因,还是因为港台影视剧中常出现这一说法。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固然跟西方文化的渗入有极大关系,但跟学生对民族文化漠不关心的态度也是分不开的。另外,学生平时很少有机会接触这些文化,而不少年轻教师对此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其本身民族文化知识也不够丰富,无法给学生以很好的指导。民族文化的缺失,从侧面反映了现代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减弱及民族生命意识的衰退。一些学生的写生水平很高,但自己作品中出现民族文化元素时,却难以说明,或者一知半解,与其绘画水平差距较大。高师美术专业主要是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随着高师美术专业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学生的绘画基本功及文化水平均呈下降趋势,再加上民族文化的缺失,这些未来的教师,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文化传播者,是当前高师美术教育必须考虑的问题。

虽然学习油画必须立足于西方油画传统,必须进行严格刻苦的古典技法及基本功的训练,但是文化知识的欠缺,将会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造成很大障碍。美术教育工作者有义务将民族文化授之于课堂,将民族文化同油画写生、创作等进行结合,改变学生忽视民族文化的观念,增加学生民族文化知识,为未来中国油画事业的发展打好基础。

3.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对于美术专业学生来说,缺少创造力预示着在未来的专业发展道路上不会有太多收获。中国民族文化,历经几千年的考验发展至今,充分说明其有着非凡的创造性。因此,民族文化渗透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儒、道、释三教的影响下,中国人有着自身独特的思维方式,强调“格物致知”和“中庸”之道,主张“以和为贵”,在此类思想的影响下,派生出一些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如剪纸、皮影等。将中国民族文化所包含的这些表象事物及内在的精神实体,渗透到油画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知道“格物致知”“实事求是”学习态度的重要性,又可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对其创造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油画大师米罗、康定斯基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兴趣,并从中汲取营养;凡·高则对与中国文化同源的日本文化十分着迷,进而使自己的绘画风格受到相应影响;塔皮埃斯在其文章中提及中国智慧和佛教,以及佛教所兼容的所有印度思想相交融而诞生的艺术对自身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作为非形式主义绘画大师,其部分作品所具有的水墨意蕴,足以说明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总之,在油画教学中渗入民族文化元素,对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将民族文化渗透到油画教学过程中,除了能够为中国油画的民族化道路奠定牢固的基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外,还能在促进学生专业发展方面具有以下作用:一是使学生区分中国油画与西方油画的个性区别,自主选择艺术方向,进行艺术探索,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二是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寻找创作素材,为其毕业创作积累经验;三是使学生知道艺术创作同写生的本质区别,要想创作出好的作品,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四是让学生知道艺术创作是一个艰苦的艺术实践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成果,必须要加倍努力;五是使教师与学生有着更多的交流话题,促使学生大胆尝试,教学更具互动性。

二、高师油画教学中传播民族文化的尝试

1.高师油画教学中民族文化传播的内容及指导思想。油画教学中的民族文化渗透主要包含两个内容:一是形式上直接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特别是艺术方面的各种图形、文字、构图方法、节奏、动作;二是通过形式所包含的深刻含义来体现民族艺术精神及生活,将传统文化有目的、创造性地转化成艺术力量。

艺术实践是一项相当复杂的活动,它是一种开放的、多元的行为。在高师油画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时,应注意把握好以下指导思想:一是要注意将被使用的民族文化元素,包括材料、图形、符号、价值、思想、行为等,在保持本源的基础上,加以重组或改造,使其成为具有创新意义的事物,这要求学生对民族文化要有本质上的了解;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总结民族艺术的创作规律,突出各种民族文化元素所具有的精神实质及其适合表现的题材;三是中西方文化,特别是绘画方面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中国传统绘画强调以“意”写“形”及以“形”表“意”,以“意”来追求“忘我”和“无我”的境界;现代西方绘画虽然极为追求“个性”,但就本质而言,其所表现的“形神”“气韵”等方面同中国传统绘画仍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要将二者很好地结合,必须要有扎实的民族文化理论基础。

2.高师油画教学中传播民族文化的具体实践。要在高师油画课堂教学中传播民族文化,首先必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如水墨画的表“意”手法及其精神实质、“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观念的实质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历程、中国一些传统图形所包含的民族情感及其反映出的民族生命意识等。其次,要让学生把握好传统文化与艺术创新的关系,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同时,也必须在创新思想的指导下继承传统。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以下尝试:一是组织学生进行具有中国传统文化风格的静物油画写生,在授课过程中,给学生讲解所摆静物的文化特性,并教授学生不同的表现技法,如古典画法、厚薄画法、刀法、肌理法等,使学生掌握油画的材料工具和基本技法;二是在油画风景写生课程中,加大对学生地文化历史的介绍,特别是一些以古建筑闻名的写生地,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代房屋建制、建筑特点、图案的寓意以及色彩在中国民族文化中的象征性等知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民族文化;三是在油画人物写生课程中,可以让模特穿着民族服饰,并向学生讲解中国不同民族服饰的不同特点及其对色彩的偏好,为学生的油画创作打好基础;四是在课堂教学中,组织一些主题性创作,要求学生将与主题有关或者有相同寓意的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创作之中;五是将毕业设计中创作课部分内容提前介入,加大“写意”在教学中的分量,通过对学生讲解水墨写意的风格及现代油画中的一些作品所具有的中国文化特性,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为其将来从事教书育人工作打好基础。

油画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油画  色彩  教学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油画的色彩教学,笔者在此谈谈中国油画色彩教学上存在的不足,以及对如何改进油画色彩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中国对油画色彩认识的先天不足

在油画的色彩教学实践中,人们不难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学生作品中的色彩过于单调,作品中,学生色彩的选择多出于传统概念和对名画的模仿,没有体现出油画色彩的灵性和生气。这里不仅是学生学的问题,更主要的是老师教的问题。在目前关于油画色彩教学的讨论中,就有不少人提出,中国在理论上对油画色彩认识的先天不足,直接影响了油画色彩教学上正确理论对实践和探索的指导,进而一直在影响着油画色彩教学的质量。西方美术界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油画轻造型、轻色彩。这应说是十分客观的,因为我们已经看到和不得不承认,中国多数画家还是真的存有这些通病。从目前全国范围来看,真正从理论上精通,创作中能熟练把握油画色彩的画家还不是很多。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三点:一是长期以来,中国画界基本上是国画的一统天下,其传统的基本理论和审美观念已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根深蒂固;而油画色彩做为美术上的一门学科,在中国形成很晚,理论和实践的基础都还较差;二是受国画传统理论和审美观念的影响,人们在作油画运用色彩时总爱加入一些国画的技法,这就从根本上违背了油画色彩的基本理论和特征。应知,油画色彩与国画色彩是不能混用一起的,人为地拉到一起必然会显得不伦不类;三是我国的油画深深受到俄罗斯油画色彩风格的影响。俄罗斯文化中那种特有的忧郁和悲怆以及特殊的地理气候形成了俄罗斯画家对色彩的感知和认识。这些都与中国的文化氛围和地理气候存有一些差异。 油画消费这些年在中国已逐渐步入中产之家,但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如何欣赏油画,懂得一点油画色彩艺术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不能理解色彩艺术对油画艺术的重要意义,就不可能真正理解油画。作为老师,这一点就显得更加重要。

二、油画色彩教学的几种新方法

1、课堂讨论法

什么是教育?西方教育观念以为: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作出独立的判断。这应说是很正确的,和我们今天所说的在教学过程中树立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同一个意思。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尽快提高学生的色彩技法?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可运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自己推理、自己判断。讨论中的教师应该像节目主持人一样,提出问题,展开思路,帮助学生自己思考。老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如:"你最喜欢哪些作品?为什么?""你认为哪些作品效果不大好?原因在哪里?如何变等问题。可以让每位学生评说,可以让典型的同学介绍,可以自由发言,可以争论。老师应对学生的发言作点评、指导、升华。此种讨论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用语言表达绘画。

2、寓色彩知识于游戏中

在色彩教学中,学生们的色彩意识都比较贫乏,有的从概念出发选择色彩,多有随意性,有的凭自己的印象去模仿名画,得不到正确理论的指导,在色彩选择上往往出现五花八门的现象。为了有效地让学生真正把握色彩的运用,应采取一种游戏法,就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之下,不让学生去画具体的写生对象或具体的表象,而是要求他们去做一种色彩游戏,让他们反复练习调各种颜色,调出不同的明度、不同的纯度,不同冷暖的红、蓝、紫色等,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们艺术思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看每一个同学能调出多少种不同的颜色。此法说是游戏,实际上是把色彩的基本功练习寓于一种有趣的游戏之中,可在实践中大大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识,从根本上加强和提高了学生对色彩运用技法的把握。

3、单一法

习惯的色彩教学中,老师总是爱让学生一次一次地反复的综合练习,想以此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色彩知识和技法,这种愿望是好的,但一张色彩作业中包涵诸多的要求:构图、比例、形体、明暗调子、色彩关系、笔触情感等等,学生很难一下子都能把握,往往一次又一次的从头到尾的综合训练,实际上进步甚微。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以到,色彩课应该实施单一训练的方法,就是把作画各个重要步骤适当分开,分别作专一的基础训练。例如可作单一的构图训练、明度训练、色调训练等等。就油画的色彩教学而言,单一的明度训练可让学生用一种颜色画色彩的对象,学会把各种不同的颜色折合成各种不同的明度,以加深学生对色彩明度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张威.浅谈油画风景写生之我见[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年第1期

油画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引入了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绘画教学模式。毋庸置疑,这种教学模式的引进在当时对我国的油画艺术教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我们的当代油画艺术教育也不应该是工具主义式、技术主义式的培养艺术匠人,而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引入了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绘画教学模式。毋庸置疑,这种教学模式的引进在当时对我国的油画艺术教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比如,过分着眼于学生的技能训练,偏重于科学、理性地观察和描绘对象。这种日趋于保守化和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似乎使艺术日渐演变成为一门追求技术和理性的学科,从而变成了一种机械化的劳作。当然,对于油画艺术来说,科学、理性的观察表现能力和精湛的造型能力固然重要,但是艺术毕竟是一门强调形象思维的学科。而从艺术匠人到知识分子的蜕变必然要有几个因素的保证。也就是说,当代油画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之外,更加要注重对学生的理论素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个性化的艺术语言的培养。15世纪,意大利雕塑家季培尔底曾提到,希腊人是绘画、雕刻的研究家,这表现在他们的素描理论上,没有这种理论,就不可能是个优秀的雕刻家或画家。可见,一个艺术家之所以优秀,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所拥有的精湛的技能。因为,精细的模仿能力只是艺术活动的基础,但却不是决定艺术成就的最主要的因素。个性化的艺术语言,以及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艺术家的学识修养和深刻的思维建构才是决定性的因素。这也就对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在强调学生的技能训练的同时,也要重视对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大胆创造给予鼓励,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发掘学生的创造性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另一个层面上说,这也对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在过去几十年的油画教学理论中,曾出现过油画教师应该首先作为一个艺术家还是一个教育家的争论,但我国现阶段的教学来看,时代对油画教师又有了新的要求。就笔者看来,一个好的艺术家未必能成为一个好的教师,好的油画教师不仅应该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更应该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但是,针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教育现状,油画教学要想适应当代艺术的发展,油画教师不仅应该是一位成功的艺术家、教育家,更应该是一位了解当代艺术发展现状的“半个理论家”。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对当代艺术的目前成果的接受、梳理和转化。当代艺术的前卫性、实验性和批判性都是值得年轻学生学习和借鉴的。甚至,美术院校可以开设融会当代艺术成果和经验的新课程,通过对学生传授当代艺术成果,使学生能够得益于多元的当代油画艺术教学资源。 

    相比而言,传统的学院派写实教学体系的课程设置较为单调,教学内容也相对过时、守旧。在以往的油画教育中,各大美术院校多贯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的方针,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年轻学生没有过多的自我判断和辨别意识,在创作过程中普遍缺乏自信,过分的依赖于教师的判断。因为现有的艺术教育体制多引进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教育模式,在强调技能训练的同时,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批判意识。当然,现在中国目前的学院体系里面,除了传统学科之外,另外还增加了许多新的课程设置,比如中国美术学院成立的新媒体艺术系、四川美术学院的油画第三工作室以及天津美术学院的现代艺术学院等,都开始注重实验教学。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拥有很长的办学历史,虽然被称为新媒体艺术系,但是他们的学科带头人张培力却是油画专业出身,由于对油画专业本身的了解,在指定教学方针政策时便更为自由灵活,可以吸收油画的一些技能用在多媒体创作中,所以,中国美院的影像艺术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一直出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四川美术学院第三工作室也是油画艺术的延伸。就体制上来说,第三工作室就是油画系的一部分。在这种体制之下,第三工作室的教学对扩宽油画系的视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总体上来说,当代油画艺术教育的改革要把握住一个要点,即要与当代艺术产生良好的互动。油画教育要与当代艺术产生良好的互动,就是要让油画与油画教育真正的具有当代性。但如果依照陈默先生对艺术教育当代性的四点定义,我们油画教育并没有真正体现出其当代性。其中第一个标准即对当代艺术教育的反思必须落实到第二条当代艺术教育转型的实践过程之中,不然,当代艺术教育反思就没有任何说服力。同样,无论艺术教育与当代艺术融合到何种程度,以及当代艺术教育具有何等的前瞻性,它们的最终决定性因素还是要归为艺术教育的转型。当代艺术专业杂志上也不乏对当代艺术教育进行反思的文章,网络上也时常看到呼吁艺术教育改革的口号,但是我们却没有看到当代艺术教育转型的实际行动。中国当代的主流艺术教育体制一直延续了50年代中期以来的以画种为界线的分科方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中国当代的主流艺术教育也没有从本质上超越50年代苏联的教学模式。其实本文反复强调的是第三点,即当代艺术教育与当代的融合,也即当代油画教育与当代艺术的融合。既然我们还称之为油画,我们就要保持油画的基本属性。我们必须认识到,当代艺术发展今天,已经没有语言上的差别,油画和雕塑、装置等语言已经不再有前卫和后卫之分.基于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油画应该吸收其他艺术语言,而又不放弃自己的语言模式,这才可能称之为油画教育转型。

油画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艺术精神油画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20194-01

艺术伴随人类文明的产生,发展直至今日,艺术承载太多的内涵。它不仅是传达认知的载体,更是人类思想精神在艺术上的独特表现。十五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油画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古典、近代、现代几个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了多元的面貌。油画自五百多年前产生到今天,在风格样式等方面均有成熟的发展。从覆盖地域性来看应该是世界级的大画种。在今天的高校美术教育中也是尤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当今油画教学中已经形成的较为有效的专业基础能力的训练方法盛行的教育模式下,除了在保持传统优良教育的基础上,高校的油画教学是否应该在引导学生感悟油画艺术精神方面进行油画教学与改革的思考呢?

一、重读经典感悟体味并思考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

从史前资料看,人类是在创造文字之前最早接触的就是图像,正如古希腊哲学家希波克拉特曾经感慨:艺术长存,而我们的生命短暂。此间似乎哲人已经把艺术的发展与人类的自身生命相比较参照,而引起的自我感慨。从这一层面上说,西方美术史中的经典名作也可以说是人类艺术形式中最为独特传承文明的方式和体现人类精神的艺术形式了。正如黑格尔所认为的,艺术能使精神渗透到物质中去,并且能使理性在感性之后表现出来,面对艺术品,我们是自由的,而艺术品也只与精神的理论的一面有关。[1]因而在西方美术经典名作的赏析中能更集中的得到我们今天延续绘画艺术的感悟。

从艺术大师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来看看吧,《蒙娜丽莎》也许是世界上流传最为广泛的名作了,在其产生的几百年来,曾经引发无数艺术创作。就像是引发思想灵感的导火索。从画面看,首先是一股清透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那种在今天经济被高度重视并发展的时代,是不曾感觉到的。每当这个时候我不禁在想是今天高速发展的经济浪潮压制了人们的人文气息,还是这种清新的人文气息在今天的环境中不易存活。在她的面前时间仿佛凝固,只留下美的永恒。这就是艺术带给人们的奇迹。这也许是人们为何要去真切感悟与体味艺术经典名作的核心吧。那么感悟和体味到这一切,对于我们今天的油画教学又能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英国画家雷诺兹曾经说过:“艺术在其最高领域中,不是诉诸最低层次的感觉而是对精神的渴求,诉诸于我们心中神性的活力。”

二、在油画教学中感悟与解读油画艺术魅力的内涵

首先油画作为一门绘画艺术,需要大量的技术训练,目的就是要使我们从眼、手、心的统一,并熟练掌握各种材质和技法运用及对所能达到效果的控制。在这层关系上说,它应该是一门长期的实践和锤炼的手艺。但这此间要求熟练运用的技术并不是目的,所以一切绘画技巧都是为艺术而存在,要求在体悟前辈大师的精湛技巧的同时将技法的体验融于艺术的体验中。因为技法应该是为达到绘画的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油画有其独特材质固有的审美的因素,体现出了它独有的品性美。这样的审美特征也决定了它的技法的最终任务是表现画面深层的东西。油画的表现,它包括运用必要的油画技法技巧对所画对象经过提炼处理,在画面中形成所需的美感。并通过视觉体验来寻找其中和谐的画面秩序,即画者的心灵通过眼睛等感官,感悟体验到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主客体共同创造的结果。这种艺术的和谐才是油画艺术的魅力所在。

因此在油画教学中,不应当为技巧而技巧,而应当通过技巧的训练达到对材料熟悉,技巧掌握的境地,最终达到消失技巧的追求,得到艺术体验。否则一知半解的追求技巧的学习反而会备其所累,丧失了主体的创造性。技巧只有在创造性的过程中才有意义,主体,对象,等浑然一体,体现出思想和情感。平面的绘画正是从对物质中抽象出来的精神的征服。[2]拿油画人体来说,人体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物体。在油画教学中除了强调油画人体绘画的基本规律外,更重要的是在感悟,理解油画语言及其艺术魅力上下功夫,作研究。这是油画教学的目标和方向的问题,否则彼岸已失,那还有出发的必要吗?

三、当前高校油画教学模式的讨论与探索

今天的油画教学要重点讨论的就是教学观念要紧随时代转变的问题:当代的大学生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他们会主动寻求多方面,多角度的艺术信息。在今天能接受更广泛更突出的视觉信息时代中,学生具有强烈的主动意识,即他们知道自己要什么,而不是简单的接受信息,难么在这样的形势下,师生的教与学就不是单一的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接受知识的关系了。基于学生主动的寻求信息的主观要求下,师生的教与学就应该转化成共同构成一个新环境下的共同学习的群体。由单向的教学转向双向师生的对话,单一的传授模式转化为共同探讨相关课题的会话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克服把自己想法强加于学生的被动教学模式,又要避免虽然没有限制学生思想需求,却又未能及时给予学生适当的理论指导,造成学生不能真正懂得艺术语言,观念,精神内涵等。因而在新时期的油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把握需求的艺术品位,研究艺术符号和艺术语言与现实生活物象的关系,并引导学生从自己感悟到的东西中去发掘和表现。平面的征服总是存在的,而最深层的东西则应该从表面上发掘。[3]在当代的油画教学中与学生探讨如何摆脱以往固有概念的束缚,从重视油画技巧,语言向重视作品的思想性过渡。此间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潜在的艺术个性,并善于在其不同阶段和情形下,采用不同办法予以引导。

油画教学中在西方油画经典艺术的认识上还要防止的是形式上的“风格化”,就是说简单的从经典名作或者当代流行的视觉艺术中提取并套用其风格类型,图式。这样做虽然在短期内可以见到一定效果。当从长远看这种短期效应是有害无益的。容易造成学生自我个性向他人个性转化,继而逐渐丧失了自我意识和精神性,更谈不上创造学生自己的风格了。就油画技巧而言,我们继承的是西方传统,当前的油画教学要求改变偏重油画技巧的单一油画教学模式,并不意味着对油画技术,技巧的抛弃。相反,技能的训练更应该得到加强,因为只有建立在对油画艺术精神的感悟与重视作品本身的思想性的基础上,对油画传统语言、技巧熟练掌握的创新才有新时代的意义。

油画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1.基础课与创作课无法同步协调发展

基础课以练习性习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创作课不等同于创作,不排斥探索性习作练习,它与基础课有着内在的联系。①创作作为提高艺术技能、探索艺术技巧、掌握艺术规律的重要手段,在油画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它也拒绝任何形式的模仿,因为它的价值就在于独创。在高校油画教学中,教师多重视以讲解、教授方式为主的油画基础理论教学,对于创作课的教学却缺少探索和创新。在以往的高校油画创作课上,教师通常会带领学生去郊外、农村、街道、工厂等地去搜集素材、寻找灵感,之后就开始勾画样稿、草图,修改几次之后就可定稿。这种传统创作课的模式和套路固然有其值得肯定的一面,但更多的则是给人一种教条化、单一化的感觉,这很容易使学生在进行油画创作的时候陷入重视内容和题材、轻视形式风格的误区。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免受到教师的影响,从教师的角度去看待那些自己不熟悉的事物,模仿那些已存在的程式化东西,这样的作品充其量也不过是一幅缺乏独创和自我精神的复制品。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作品也粗糙陈旧,对于艺术和时代的敏感度自然也不够强。尽管近年来许多高校已意识到这种创作课模式的滞后和单一,并且作出相关的调整和协调,注重基础课与创作课的和谐发展,但学生作品风格、题材缺乏独创精神的问题却依然存在。

2.高校油画创作缺乏民族文化特色

艺术若想实现其价值,寻求其发展就必须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之上,油画艺术亦是如此,用油画语言来描绘祖国丰富的文化和事物,以油画艺术特有的艺术魅力来展现中国五千年的宝贵财富,是我国油画创作者的优势,同时也是我国油画创作者的责任。但长期以来,在高校的油画教学中总是过多地学习甚至是照搬西方模式,学习西方的创作手法、色彩选用、构图比例及材料选择等,创作内容也多为描绘西方的文化和社会现象,对中国的民族文化却很少表现,缺乏本土创作意识,这不仅限制了我国油画的创造力和表现力,而且也不利于我国民族文化的弘扬和传播。因此,我国高校的油画教学在适度地学习西方的同时应注意探寻新的油画语言来展现中国元素。

3.教学思路单一缺乏创新精神

在当今的高校油画教育中,许多教师在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时大多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这种现象在各大美院和师范院校都普遍存在,所有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都如出一辙,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油画艺术只能沿着单一的线性道路发展,没有多元发展空间。此外,随着各大高校的扩招,油画教育也从人数较少质量较高的“精英教育”转变成了大班教学的“普及教育”。这使许多学生对待油画学习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精英教育”下的学子多将油画艺术作为自己的终身信仰和毕生追求,而在“普及教育”下的油画界这种学生已是凤毛麟角。高校学生在油画方面的艺术修养并没有随着学生人数的增长而提高,单一的教条化教学思路降低了学生的兴趣,也限制了师生的创造力。

4.缺乏有效的油画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主旨,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对教学评价给予足够的重视。②在现行的高校油画教学评价中过于重视学生油画技能的考核,对其他方面的素质却缺乏应有的重视和评价,这不免造成了学生的片面发展。单一的评价机制导致课程设置的单一化,这就使油画课堂缺少活力和动力,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都是不利的。此外,现行的油画教学评价机制过于重视油画的专业性,忽视了油画教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和融合,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也不符合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由此看来,健全高校油画教学的评价机制也已成为当前高校油画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高校油画教学改革策略

针对我国高校油画教学中的问题,我们既要努力探索与实践,又要脚踏实地,注意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在现实条件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和应对油画教学中的各种挑战,积极实施改革,针对现阶段高校油画教学中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改革策略: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基础创作教育与审美素质教育同步进行

我国高校的油画教学受写实派教学模式的影响,课程设置相对单调,忽视了对学生兴趣和艺术热情的培养。因此,我们在对油画教学的改革中要对传统教学模式有选择地吸收,扬长避短。我国高校的油画教学改革需注重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和造型语言,这些都是油画创新的基础,在教学观念和理论指导上,注意由单一化教学向多元化教学的转变,在引导学生打好基础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挖掘自己的个性和艺术潜力。随着人们对人文关怀意识的逐渐重视,高校各项教学活动也开始加强人文基础课程建设,油画教学也不例外。油画教学不再被视为一种单纯的技能传授和学习,而成为了一个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提高的过程。教师可以在油画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打破油画创作中的常规思维和正常逻辑,鼓励学生在色彩运用和创作手法上大胆改变和尝试,以此来弥补传统油画教学模式的不足,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

2.实现民族文化与油画创作的有机结合

油画艺术只有立足于本民族特色基础之上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因此自油画从西方传入中国以来,我们也在一直探索如何可以使油画艺术民族化,以本土意识来创作。在高校油画教学中也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在油画创作过程中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意识到只有不断加深其对民族文化的认识,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油画的创新。这首先需要在高校油画教学中努力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重视,虽然油画学习需要学生遵循西方油画传统,但若忽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也势必将限制学生在油画创作方面的宽度和广度,因此,在油画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将油画创作与民族文化有机结合,慢慢渗透进学生的学习和实践中,结合传统民族文化实现油画创作的创新。在培养学生重视民族文化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将民族文化渗透进油画创作中。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寻找东西方油画的结合点,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将有民族特色的创作素材创造性地运用到油画创作中,让学生在培养创新性思维的同时,学会运用民族文化诠释油画艺术。

3.发挥学生自主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传统的油画基础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没有真正地重视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这并没有做到对基础教学的全面、多方位理解,导致高校油画基础教学始终徘徊在真正油画基础创作的边缘。因此,在油画教学过程中增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已经刻不容缓。创造性思维即是指我们在处理事情、解决问题时需要打破常规思维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角的考虑,它挣脱了传统方法和已有认知的束缚,以一种开阔的视野来探寻答案。创新思维要求我们在打破常规的同时另辟蹊径,这对油画艺术而言是极为重要和珍贵的,也是高校油画教学传统模式所欠缺的。若想在油画教学和创作上取得长足发展,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就是要引导学生改变正常的创作逻辑,鼓励学生在油画创作中大胆改变描绘比例、事物色彩,甚至重新改造和组合事物形象等。其次是要指引学生最大限度地展开联想与想象,积极主动地去挖掘学生在油画艺术方面的潜力。联想与想象作为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油画创作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健全油画教学评价机制

健全的油画教学评价机制对于油画的全面深入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传统评价机制过分地强调技能训练和考核,造成学生素质过于单一,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高校油画教学改革中要注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除了注重优化技能考核,还要强调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此外还应加强油画创作与时展及民族文化的结合性。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不仅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还可以增加油画艺术的生机和活力。

相关期刊更多

当代油画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龙吟雅风视觉艺术中心

中国油画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油田化学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