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交警个人工作计划

交警个人工作计划

交警个人工作计划

交警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明确思想,完善工作目标。

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原则,形成条块并重,齐抓共管的格局。以乡、村构建一体化的交通安全管理网络,实行疏堵结合、群防群治和社会联动的综合治理及建档立制等工作方向。全方位监管监控,以人盯车、车盯车的方式做到道路交通安全优质、畅通、有序地开展。减少一般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降低损失。同时以狠抓、强管、斗硬坚决的工作态度。严打严惩违反道路交通法律法规的违法行为,确保完成党委政府分配的惩罚款任务(10000-12000元),确保全乡交通安全稳定。

二、工作计划实施。

(一)乡道路交通安全宣传计划

①在3月和7月进行广播电视安全宣传。(乡主管、分管领导)

②4月和8月分别召开全乡道路交通安全培训会。

③不定期在主干道上等路段和乡场镇上以悬挂横幅、粘贴标语实施宣传。

④全年内分别到每个村同时也包括场镇进行以图片展示、电视宣传。并同步乡领导牵头进社区、进家庭、进农村宣讲。

⑤每个季度到学校、企事业单位各宣讲一次。

⑥每个月对学校实施一次道路交通安全大检查。

(二)乡道路安全路检路查实施计划

①每个月由乡交管办组织路检路查4次(详情见附表)。

②每月12日乡交管办同市交警二中队路检路查一次(节假日顺延)。

③每月20日乡交管办同思依镇联合执法中队路检路查一次(节假日顺延)。

④交管办因人力不够需增加1-2名人员,便于工作开展。

(三)安全警示、设施计划

①对去年事故频发地实施安装波形护栏、防撞墩、警示桩,分别是(宋家嘴村2处波形护栏30米、防撞墩10个;张清庙村波形护栏40米;三叉河村警示桩60米;桥河头村警示桩50米;马鞍山村警示桩40米)。

②分别制作8个村级路牌标识并在上面增添警示标语。

③各村、社危险路段制作警示标志牌各10个,共80个。

(四)奖惩制度的完善计划

①对村级在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中积极配合、主动性较强、及时反馈突出问题和能处理问题,给予奖励现金1000元和发放道路交通安全示范牌,以便促进工作开展。

交警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大家好!我是,是年10月份任职供销部电脑组主管,至今任职一年多时间,主要是分管资料组工作,对其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审核以及计划,负责汇报工作。现就任职一年来的具体情况述职如下:

一年来,在大家共同努力修改资料人,计划份、计划总数件/条、特体组计划件/条,发送资料邮件份。

年工作有几方面:

一、各地市局的资料的汇总、审核、修改、新警录入、标签、归档等工作

1、各地市来函、计划:收到来函首先电话与客户确认计划人数、资料的是否修改,完毕后做好相关的电话记录,汇总资料、下达计划。

2、各地市资料修改:①全省近14万警员资料每年修改资料约13万多。每下计划前都及时与客户电话核对计划总数、号型、人员调动情况、退休人员资料进行修改。②发放标签与客户核对计划人数,对确认已下达计划单在缝制生产的周期内因各种原因单位人员调动、警种变动、删除人员较多的情况下,先与客户联系是了解什么原因,然后我部做好相关记录,以及时补计划。

3、全省新警每年约4000人,录入警员资料,交叉复核,汇总下计划服装14个品种(不包含文职之类)。每一个品种都要汇总一个统计单,共19份统计单。

4、标签打印工作,在下达计划单缝制车间在生产周期,地市局要求变动单位、体型的情况,及时统计、补计划缺号数。装箱表。

5、资料归档整理;计划来函,新警及文职人员,修改资料等则以月份/地市为单位,编号归档以完成,方便备查。

二、内部沟通、深入了解各部门

1、裁床、CAD室是服装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安排生产计划的完成时间,定期与裁床双向沟通。

2、生产部是一个缝制生产流水线整个服装流程较为重要一个流,要随时了解、掌握每小组定额、定量、小组变动情况,以安排生产计划的时间。做好沟通和协调,定期与生产部双向沟通,深入了解情况,能准确计划时间编排。

3、技术部特体组。特体组即是灵活组,订做单、更换单、特殊单由灵活组缝制完成。服装品种多,领导服装要货很急,会出现插单的情况,这种情况出现,计划单及时发放,做好解释工作、原因说明,定期了特体组定额、深入了解计划数量情况。

4、质检部是成衣检查质量与控制整个过程中质量检验。做好沟通和协调人际关系。

5、仓库是整个生产过程的最后一道工序,从质检部下货到成品仓,要了解、掌握其库存数,以及时出标签、箱号表、装箱表及时发货。

三、公安网系统,定时、定期关注《厅长论坛》了解基层民警情况,接收各地市局发放邮件

增强团队意识做到分工不分家的原则工作作风,协调配合认真完成公司领导交给任务。积极主动地把工作做到点上、落到实处,形成良好的部门工作氛围保证各方面工作展开。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不断地加强技能学习才能有效率为年做好准备。积极参加公司组织活动与各项技能培训课程,警服标准的学习,量体标准的学习等。

通过一年的工作,我自己还存在不足地方有:一、有些工作还不够细,协调还不十分到位;二、事务性工作纷繁复杂、计划资料管理规范化需进一步加强;三、自己理论水平需提高、新的标准加强学习等等。

交警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2001年7月,北京奥申委向世界庄严承诺,“北京警方将尽一切努力保证奥运会安全举办,并为奥运会的所有参赛者提供与安全问题相关的优质服务,以一流的社会治安秩序和严密细致的安保措施,保障北京奥运会开幕之前及举办期间的社会安全。”自北京获得第29届奥运会的主办权后,已经过去了5年,北京奥组委在这5年期间在奥运安保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呢?

据预测,2008年,将有数以百万计的政要官员、参赛人员、企业商人、新闻记者以及观光者,从世界各地云集北京,在全市范围内活动。因此,对于奥运安保的主要责任者北京警方来说,既要确保奥运场馆和开幕式、闭幕式等大型活动的安全,又要确保全市社会的安全稳定和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这无疑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按照北京奥组委的规划,北京奥运安保被划分为四个阶段:从2001年12月到2004年底为前期准备阶段,2005年开始到2007年底为全面建设阶段,2008年1月到6月为各种方案演练调整完善阶段,2008年7月到奥运会结束为实战阶段。按照这四个阶段的划分,北京奥运安保已经于2005年3月23日全面启动。

一个机构领导两个中心,奥运安保领导指挥体系灵敏高效

2003年12月28日,由北京市委副书记强卫任组长的北京奥运安全保卫工作协调小组正式成立,奥运安保工作有了统一的领导机构。协调小组是部级奥运安保机构,由15个政府部门和职能单位组成,协调小组下设奥运安保指挥中心和奥运安保情报中心,指挥中心内设6个综合部门、12个实战指挥部门,情报中心则内设5个职能部门,整个协调小组涉及到公安部、总参、武警总部、外交部、海关总署等多个重要部门,力量极为强大。奥运会期间,所有场馆及场馆区域还将全部设立安保指挥部,统一由奥运安保指挥中心、情报中心调度。奥运安保指挥中心和奥运安保情报中心已于2005年6月全部建设完成。这样,一个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职能明确、分工合理、信息灵敏、指令畅通的安保指挥体系已初步建立起来。

九大目标,两项规划,奥运安保计划周密

自2002年以来,北京市公安局根据奥运会筹办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平安奥运”安保战略目标,相继研究制定了《北京奥运行动规划・安全保卫专项规划》和《奥运会安全保卫总体计划》,完成了战略计划和运行纲要的编制,对奥运安保工作进行了总体谋划。据北京市委副书记强卫介绍,《专项规划》为北京奥运安保工作确定了9大目标:(1)高效畅通的指挥运行,(2)严谨有序的组织实施,(3)训练有素的安保队伍,(4)科学有效的重点区域管理,(5)严密细致的社会治安防控,(6)良好广泛的国际合作交流,(7)及时有效的后勤保障,(8)亲和周到的安保服务,(9)和谐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

北京市公安局局长马振川认为,北京奥运安全必须事前防控,而不是事后处置;必须整体防控,而不是部分防控。必须明确整体防控的基本定位。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所有的安全保卫工作将遵循《安保专项规划》。《专项规划》对2008年奥运会筹备和举办期间的安保工作目标以及实现途径、保障措施等进行了总体谋划。作为《安保专项规划》的补充,北京市公安局还制定了《奥运安保人员总体需求测算》《奥运安保干部配备及结构调整》等5项重点工作方案。《规划》和《方案》显示,北京奥运期间将投入的安保力量至少需要92500人,包括4万名警察、27500名武警、1万名保安和5000名志愿者等。安保经费的预算为3亿美元。反恐研究人员认为,我国现有的反恐装备虽然并非世界上最先进的,但是现行的反恐体制和力量足以应对可能发生的遇袭风险。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本身的地缘政治因素没有欧洲那么复杂,除了东部的海防线外,西部因为拥有青藏高原这道“天然屏障”减轻了内陆遇袭的风险。3亿美元的安保经费预算是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做出来的,应该够用。

创新理念,安保配套设施与奥运场馆建设“五个同步”

北京奥运安保计划中一个显著特点,即奥运安保计划和场馆建设同步进行,提出了安保配套设施与奥运场馆“五个同步”(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使用)的理念。同时,还在相关领域专家严格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包括国家体育场在内的全部30个京内比赛场馆和奥运村、主新闻中心、国际广播电视中心的安全保卫设施配套系统设计大纲,开创性地制定了《奥运场馆安保系统建设标书》。国际奥委会安全顾问、原悉尼奥运会安保总指挥官彼得・瑞恩先生称,这是北京的一个创举。

目前,部分建成的安保设施已经投入使用。如北京市公安局治安总队负责人表示,全市现已安装了9万多个监控探头,在全市四环以内的交通干道上已经实现了监控探头的无缝隙覆盖。在2006年8月份田径世青赛和女垒世锦赛的比赛场地朝阳体育中心和丰台体育中心,警方试用了包括“手背式静脉门禁系统”、人脸识别系统、周界报警系统等多项世界领先的安保设备。这些设备都是为2008年奥运会准备的。

四级赛事管理,确保各项比赛和大型活动万无一失

为了合理调配有限警力,保证奥运会期间各项比赛和大型活动万无一失,奥运会的比赛场馆,依据关注程度,观众数量,被分为A、B、C、D四级,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在风险因素评估基础上,逐一编制具体的安全保卫方案。据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于泓源介绍,如果某场比赛售票率没有超过60%,或者没有中国队参赛,观众关注度不高,现场观众少,安保工作就将主要由志愿者和场馆内安保人员负责维护。随着观众人数增加,民警的执勤人数会相应增加。

合纵连横,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习和借鉴往届奥运会安保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国际安保工作惯例,积极开展国际警务合作,也是奥运安保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北京奥运安保工作协调小组制定了国际交流合作的框架意见,先后5次举办和参加了国际交流活动。

2005年8月,东盟及中日韩13个国家的首都警察局的代表,共同签署了《关于加强东盟与中日韩首都警察局合作的北京宣言》。根据

《北京宣言》,13国首都警察局将建立警务联络制度,就共同关注的恐怖主义、贩卖、洗钱、跨国有组织犯罪、计算机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开展信息交流以及在大型国际体育盛会安全保卫工作、突发性事件的处置、建立高效的城市交通执法体系、首都的外国人安全管理等方面开展密切协作。

2005年11月,公安部与希腊公共秩序部签署了《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安全保卫合作谅解备忘录》。奥运安保情报中心先后同美国、希腊、韩国、南非等国情报部门就奥运安保情报工作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已与50多个国家的70余个情报部门建立了不同层次的联系与合作机制。北京市公安局还聘请了50多位中外奥运安保专家作为顾问,这些应聘专家将提供各类奥运安保咨询和服务,为北京奥运安保出谋划策。

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奥运安保培训有声有色

为了提高奥运安保人员的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北京市公安局已经组织了多种业务培训。奥运安保培训规划制定了46个培训项目,其中奥运安保专业项目31个,包括紧急救援、现场疏散、突发事件处置、场馆驻地安检规范等;奥运安保基础知识项目11个,包括奥运知识、国际礼仪、宗教常识等。

从2003年开始,上百名民警被分批选派赴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围绕国际警务合作和大型活动安保等内容接受警务培训。在2006年上半年,这项工作已经进入密集期,在前不久的德国世界杯上,就已经出现了北京警察的身影。截至目前,奥运英语培训、奥运安全驾驶技能培训、奥运安检技能培训等一系列培训项目都已在进行中。

2006年7月,北京奥运会安保实战培训工作正式启动,至2008年7月结束。除完成规定项目外,还将开展各种形式的奥运会测试赛安保实战和综合实战演练,使公安、武警等奥运安保专业队伍的实战能力与应急处置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北京奥运反恐精英部队浮出水面

专门负责执行反劫持、反袭击、反爆炸的特殊作战任务的专业化快速反应特别部队――雪狼突击队和北京特警总队(SWAT)已经开始了更具实战色彩的重点演练。在他们面积庞大的训练场上,北京一些重点街区全景被按比例复制下来。而在演习的模拟现场中,甚至出现了“王府井小吃街”的显著标识和标志性建筑。

雪狼突击队是2003年组建的,共300人,被分成爆破、狙击、谈判、供应等若干小组。每名队员身上各式的单兵作战装备(连枪在内)总值为30万人民币左右一一相比那些仍在伊拉克沙漠苦战的美国大兵人均2.8万美金的装备,他们丝毫不逊色。队员入队时的平均年龄为19岁,都是从武警部队挑选来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极佳的训练尖子。这样的年龄保证他们在接受了5年艰苦训练之后,在24岁的黄金年龄,以最少的人数给奥运狂欢中的公众最大的安全。

北京特警总队的队员是从北京警察系统内部招募的,共810人。主要担负处置暴力恐怖犯罪、严重暴力犯罪、暴乱、骚乱事件以及大规模流氓滋扰等重大治安事件,担负重大活动的安全保卫任务和特定的巡逻执勤任务。装备了清障车、微声冲锋枪、电动阻车器、侦测排爆等各类科技含量高、功能齐全的车辆、武器和防护装备。公安部副部长刘金国说,北京特警总队已经成为全国装备最精良、保障最有力、人员最整齐、职能最完善、战斗力最强的特警队伍。北京警方还从特警队员中筛选出30人作为“特种狙击手”。据称,入围者中,5发子弹的射击精度最低达到了48环(满环50环)。

交警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市公安局党委和大队总支的正确领导下,本人坚持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扑下身子,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上级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成绩。下面我就今年来的工作情况做如下报告: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和中队民警综合素质。

造就高素质的交警队伍是做好交通管理工作的根本,为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不仅自己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政治理论知识和相关业务法律法规知识,同时,还要抓好本队民警的学习教育,并贯穿于整个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始终,抓紧抓实,严格要求,打牢每位民警参与政治业务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每位民警在思想作风、政治觉悟、业务素质等方面都有新的提高,中队做到每周例会进行一次学习,并鼓励民警参与各种函授教育等学习。另外,积极开展大练兵活动,从中队队伍实际出发,制定练兵计划,从业务素质、体能素质和技能素质三方面全面练兵,通过练兵活动大大提高了民警的综合素质。

二、健全中队规章制度,狠抓队伍管理。

本人始终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依法治警”的方针,对中队民警存在的问题,及时建章立制,规范队伍管理,堵塞漏洞。近年来,中队进一步完善了《象湖中队奖惩规定》,对民警违纪,任务不完成的予以处罚,对民警表现良好,完成任务的予以奖励,并实行了年终末位淘汰制,极大的调动了中队民警工作的积极性,民警纪律作风有了明显增强,工作业绩有了明显提高。

三、讲求方法、积极谋划,推动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1.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城区交通秩序管理。为确保城区交通秩序畅通有序,本人对城区的所有交通标志、标线、护栏增改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排查,并形成了报告,报上级批准,城区交通设施现已基本完善;对影响城区交通秩序的乱点、堵点进行了摸底排查,中队作出计划逐步开展整治;今年初在城区开展了一次为期一个月的城区交通秩序集中整治,对八一南路、解放路、红都广场道路实行单行道管理,通过上述工作,有力的加强了城区交通秩序管理,城区交通拥堵点段大幅减少。积极推进城区交通智能化建设,现正在实施当中,预计明年能够完工。

2.改变勤务方式,坚持日常管理与专项整治相结合,有力地预防了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本人积极转变中队勤务方式,参与开展春运交通安全工作整治,酒驾整治和假牌套牌遮挡号牌专项整治等整治活动,中队勤务实行高峰定点,平峰巡逻的勤务方式。高峰期,民警在城区各主要红绿灯路口执勤;平峰期,中队民警分成二组分别对城区易堵拥挤路段、事故多发路段进行重点巡逻监控,并安排专人到车站出口把关,防止超载车辆出站,有力的预防了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据统计,城区道路交通事故与往年同期相比四项指数有了明显下降。

3.明确责任,圆满完成各项重大交通警卫安保工作任务。今年,我市各种交通警卫安保工作将近200余起,我们都能圆满完成任务,并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本人的做法主要是明确了每位参加警卫任务民警的责任,每个岗位民警的职责是什么,需要做什么,怎么做?都一一进行了明确。同时,中队与民警签订责任状,谁出问题谁负责,民警的责任心有了提高。

4.积极主动完成了大队交办的其他工作。本人积极主动做好本中队辖区“五进”交通安全宣传工作,执法回访工作、中队规范化建设工作,“三送”工作,“心连心”警民共建设和谐村工作、维稳工作、中队信息工作等,各项工作都得到较好的落实,从未拖大队的后腿。

5.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良好警风,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本人经常带领民警战斗在工作第一线,无论是执勤站岗,交通警卫,还是进行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摸排事故隐患等工作,始终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极大地调动了民警工作积极性。

四、廉洁自律,作风正派

交警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地铁客流预警的层次与框架

1地铁客流预警的涵义

有关地铁客流预警尚无成熟的定义,结合国内外相关资料和实际工程经验的总结,将地铁客流预警的定义为: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监测或预测客流的关键指标,通过分析指标,并与设计或历史经验数据对比,预知异于常态的信息并通过图形、声音等多媒体信息方式呈现和报警,以期达到对决策管理人员进行提示和警告的技术。通过技术手段对区域进行直接监测并进行预警的技术是直接预警;通过数学计算、计算机模拟等方式计算、预测、推演等的预警则为间接预警。地铁客流预警按照预警的对象包含网络预警、线路预警、车站预警和车站管理对象(设备设施)预警等4个层次,线路预警进一步可以分解为若干断面预警组合。所有预警均可以归结为列车预警和车站管理对象预警两种基本类型,因为它们可以通过直接监测获取对象上的客流数据,属于直接预警,其他均为间接预警。以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物联网示范工程为例,北京地铁客流预警示例如图1所示。地铁客流预警按照预警目的,可以分为交通预警和安全预警;按照预警数据来源,可以分为实时预警和预测预警;按照预警报警值的参照标准,可以分为以设计标准为依据和以历史同期值为依据的预警。采用不同类型的客流预警,其预警的目的、特点及适应条件都不同,具体如表1所示。地铁客流预警的技术流程如图2所示。为了实现客流预警,首先需要在地铁列车、车站等位置安装视频、激光等检测设备,进行客流信息的采集,通过对有效信息的采集、编码、传输、加工和抽取,综合运用信息分析技术,获取地铁客流的检测值如流量、密度、速度等;其次,根据预警目的构建客流预警指标体系,并利用客流的检测值或预测值进行计算,划分合适的预警标准,对客流状态进行评估。将评估结果输入决策支持系统,为运营部门提供客流疏导、行车组织、应急救援等方面的措施,同时利用乘客信息系统PIS向乘客诱导信息,进而影响客流分布;最后,通过客流信息采集对方案实施后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估。整个过程是一个闭环的过程。

2地铁客流预警的级别

地铁客流预警的级别划分应以不同级别导致的客伤风险(用客伤事件发生概率表示)以及报警后应当采取的措施为依据,与已有的相关技术标准相统一,并满足各级别之间易区分易记忆的要求。按照上海世博会、西安地铁等客流预警的一般经验,地铁客流预警可以采取3级(红、橙、黄)或4级(红、橙、黄、绿)标准。客流预警的定级标准因监控预警对象的不同而应有所区分。客流规模、客流拥挤的覆盖范围(一般用局部、大面积等表示)、客流滞留比例、客流流动速度等4个标准可以作为地铁客流预警级别的划分参考依据。对单个设备(如站台)的预警可以用一个或若干个指示进行定级;对整体的预警(如车站)则需要不同设备和不同指标之间的配合,例如对于地铁车站,尽管站台拥挤程度一般,但站厅和进站通道的滞留超过一定标准时,该车站仍具有较高的拥挤风险,报警级别应适当提高。对于换乘车站,还需考虑上游车站的站台客流状态,当上游车站达到了一定级别的预警,换乘车站也应根据情况产生报警。借鉴国内外客流预警相关的经验,将地铁客流预警级别划分为4级,其中第4级为一般性预警,剩余3级为操作性预警,具体级别的判定标准则根据预警对象不同划分。车站客流预警级别主要根据进站口、站厅、站台3级客流的总体状态进行划分,如表2所示。列车客流预警主要根据列车的满载率作为依据进行级别划分,考虑到实际运营情况,将列车预警划分为4个级别,如表3所示。

3地铁客流预警的监测位置

随着监测技术的日益成熟,视频、激光、红外等监测技术已经被用于地铁客流监测,既有的工程技术人员主要关注监测手段的先进性。实际上,监测地点的选择同样重要。根据以上客流预警的层次,确定监测位置。1)对站内客流监测,监测地点主要包括出入口、站厅重点区域、站台等候区、上行楼扶梯、自动售检票机以及换乘通道始末端等位置。2)对断面客流监测,监测地点可以选择列车上和车门处。由于地下空间的结构问题,并不是以上所有的地点都适合安装监测设备,此时应当注意运用科学的方法弥补盲点的客流状态。

地铁客流预警指标

地铁客流预警指标的设计应考虑以下因素。1)指标的设计应与预警的目的相结合,针对安全的预警和针对拥挤的预警指标应有所区别。2)需要考虑指标计算所涉及的原始数据能够通过设备方便采集和获取,例如:利用AFC设备采集实时客流进行实时预警的做法虽然理论上可行,但由于数据海量、传输效果不稳定等原因,在技术上尚不可行。3)需要结合既有的相关标准考虑指标阈值确定的可行性。如果既有的标准规范存在某类指标的极值建议标准,这类指标应当优先考虑。

1指标体系

物联网直接监测指标。对于客流,面向拥挤的监测指标主要是客流流量、速度、密度。单点地铁客流物联网设备可以直接检测的值主要是瞬间客流密度,通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可以获得进入和离开检测区域的客流流量。两个激光监测设备同时连续布置于地铁的通道等位置,可以监测到客流的流速值。此外,通过视频设备的辅助,运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以获取客流中每个个体的行人轨迹,对踩踏事故视频的研究发现,在极度拥挤条件下,踩踏事故发生前,拥挤人群中每个个体的头部运动出现横向运动,这是重要的踩踏征兆,通过获取乘客轨迹,分析轨迹运动,可以作为面向安全的监测指标。

地铁客流预警指标体系。根据地铁客流预警的应用范围、适应条件及指标的特征,将地铁客流预警指标划分为承载能力指标、设备能力指标、安全性指标和波动性指标4类。具体如表4所示。1)承载能力指标属于地铁车站整体拥挤水平或安全水平的指标,它反映了地铁车站的乘客聚集量,由于站台上下车处监测困难,实际很难获得准确的车站乘客聚集量,因此该指标适用于预测性预警。2)设备能力指标反映了单个设备上的客流状态,过高的密度、过低的速度均反映了客流的异常状态,流量指标反映了单个设备的能力利用情况,对设备设施流量的监测,不仅要考虑入口断面流量,还要考虑出口断面流量,二者的差值可以反映设备的实际客流占用状况。由于瞬间高密度和持续高密度对地铁设备的影响有很大区别,因此,笔者亦将高密度持续时间作为监测指标,同时,该指标也能够支持决策人员对瞬间高密度报警是否需要处置进行进一步确认。通行效率反映潜在的乘客拥挤,其定义是乘客实际速度与期望速度的比值,其取值范围为[0,1],该值越接近1表明通行效率越高。3)安全性指标主要反映拥挤造成踩踏事故的可能性。在拥挤的人群中出现速度的突变,极易引起踩踏事故,这主要由速度变化率来描述。高密度辐射范围则从拥挤的规模上反映了人群的安全性,大规模的高密度人群比小规模的高密度人群更易引起事故的发生。为了更加准确地监测踩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笔者借鉴德国社会学家Helbing提出的人群压力[7]的概念,并将其引入到踩踏预警指标体系中,其基本定义如下:P(t)=ρ(t)vart(v)(1)式中,ρ(t)表示t时刻监测区域的人群密度,vart(v)表示监测时段监测区域人流速度的方差,计算公式为vart(v)=[V(r,t)-V(r)]2。既有研究发现,当该值超过0.2人/s2时,人群中出现“湍流”现象;当达到0.4人/s2时,踩踏事故随时有可能发生。4)波动性指标反映了客流规模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持续监测地铁出入口等区域的密度变化率,可以比较准确及时地判断突发大客流的产生,从而触发突发大客流预警,这对启动大客流预案,保证地铁的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2地铁客流预警阈值的建议

地铁客流预警目前在国内外尚无公认的阈值定义。研究最为广泛的是客流密度值,一般认为在通道内当密度接近或大于5人/m2时极易发生踩踏事故[8],因此,该值可以作为安全预警的重要依据。对拥挤预警,当通道内密度达到2人/m2时,人立即产生拥挤的感觉[9],笔者调研发现2人/m2作为拥挤预警的阈值是合理的。然而,由于车站内的地铁客流属于行人流预警的一个分支,因此,行人流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可以作为参考,由于不同国家、同一国家不同的发展时期所制定的划分标准与指标不尽相同。如美国A级标准的行人空间同日本A级标准行人空间相差达3.7倍之多;美国1971年与1985年制定的标准也相差很大。因此,我国地铁客流预警无法直接照搬国外的相关数据,在对地铁车站不同设备上的客流进行大量基础研究后,划分了人行通道、楼扶梯、排队区、检票区、安检区、站台等设施的服务水平,确定了其实际的通过能力(小于设计通过能力[10]),可以为地铁客流预警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具体可见文献[11]。实际上不同车站由于服务的人群不同,车站对下游车站的影响程度不同,预警的阈值不宜完全一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研确定。对于地铁列车的客流预警,我国目前采用的地铁车辆一般按照额定立席人数6人/m2计算,(超员)人数按8人/m2计[12],该值可以作为客流预警的参考依据。考虑到地铁线路的行车间隔,可以比较容易地将其转化为断面能力预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