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老年心理学论文

老年心理学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年心理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老年心理学论文

老年心理学论文范文第1篇

    在临床护理学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有两种,一是口服给药,二是静脉给药。

    1.1口服给药:口服给药适用于心脑血管病较轻和较重的患者,经静脉给药治疗病情稳定以后,需继续治疗者,应用口服给药可起到维持治疗和避免急性发作作用。

    1.2静脉输液:静脉输液是老年心脑血管病常用的治疗方法,由于能很快达到血管浓度,其治疗效果也比口服给药和肌内注射快,特别是对病情较严重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和病程较长的一般患者因某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发作,静脉输液是首选的给药途径。

    2静脉穿刺部位及方法与临床护理学研究

    2.1穿刺部位的选择:心脑血管病患者,血管的病变,主要表现在大、中血管内,远心端的表浅小血管往往受损较少,因此选择手前臂、手背及指背静脉较适宜。手的静脉血一般由掌侧流向背侧,大部分自手背静脉网回流。对于消瘦、体胖、水肿等病情较重的老年患者,由于长期输液手前臂的及手背较显露的血管常被破坏,加上穿刺失败造成的瘀血、水肿等原因使手前臂及手背显露有弹性的静脉无法穿刺时,可采用手背、指背细小静脉作为穿刺的部位[3,4]。

    2.2针头的选择:选择针头的大小,原则上是根据静脉大小及部位的深浅而定,一般手背及手前臂较明显的静脉选用6.5~7号针头,手背、指背较细小的静脉选用4.5~6.5头皮针较适宜。

    2.3进针方法:老年患者静脉穿刺进针手法,采用直刺法较好,手背、指背细小静脉穿刺,止血带扎在穿刺点近心端5~7cm或手腕部,右手拇指向近心端前推,使静脉充盈再固定静脉。水肿患者皮下组织疏松,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周围组织压力高,血管不显现,脆弱,无触及感。行静脉穿刺时先用左手拇指沿静脉走行解剖部位压迫局部组织,使组织水分被推挤到静脉两侧,这时静脉可显现。然后绷紧皮肤,但用力不可太大,在欲穿刺的静脉下方0.5~1cm处,针头与皮肤成30°~40°角进针,待针尖斜面全部进入皮肤后,放平针头潜行1~1.5cm或针头进入1/3时,向下刺入血管内。穿刺的整个过程要做到轻、稳、准、迅速,对细小静脉,进针要掌握“宁浅勿深,见回血后不再进针”的原则。原因:细小静脉表浅不滑动腔内血量少,回血较缓慢,见有回血有明针尖斜面全部进入小静脉腔内。如果见回血继续进针就会穿破血管,使穿刺失败[5]。

老年心理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体育指导员;老年社会;人文知识

[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5)24-0151-01

作者简介:刘晓光(1981—),助教,就职于石家庄人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研室。张青娟(1983—),助教,就职于石家庄人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研室。

一、体育指导员培养内容分析

在培养体育指导员时,一定要全面了解老年人的身心特征,选择合适的项目,对不同体质的老年人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训练,不仅要加强技术动作的学习,同时还要注重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建立起科学的运动指导体系,充分发挥运动的作用,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发展。

(一)理论知识的学习

老年社会体育指导员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要全面,一方面,要学习体育人文知识,了解体育文化及其对老年人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要学习运动人体科学知识,明确哪些运动对人体的哪部分有益处,老年人身体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疾病,因此,要学习对于不同状况的身体适合做哪些运动等;最后要学习运动健身的具体方法。除此之外,还要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以及身体保健方面的知识,因为在指导老年人运动时需要指导员与老年人积极沟通,并且提供一些身体保健知识,满足实际需要。有一部分老年人由于儿女工作繁忙,长期不回家,因此内心会产生一种孤独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因此指导员要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对老年人进行心理疏导,为其打开心结,使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二)技术的学习

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体育指导员也要积极学习技术知识,只有掌握专业的技术知识,领会技术要领,才能对老年人的体育运动进行科学指导,目前指导员学习中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学习时间严重不足,导致体育指导员没有掌握技术要领,另一个是技术不够标准规范,对于指导过程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进行技术学习时要注意解决这两个问题。

二、培养老年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方法

培养老年体育指导员的方法有两种,对于理论知识而言,主要是成立培训班,对于技术技能而言,主要是根据参与者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成立兴趣小组,具体如下:

(一)成立培训班

体育指导员学习有关健身指导的理论知识主要是通过参加培训班来实现,社区服务部门要根据本社区的老年人数量成立培训班,将理论知识集中传授给老年人,通过培训班来学习理论知识具有以下优势:首先,这种方式有利于师资力量集中起来;其次,这种方式能够保证学习的连续性,完善学习者的理论知识体系;最后,这种方式能够吸引老年人的兴趣,增强其使命感,在短时间内迅速壮大指导员队伍,解决指导员数量不足的问题。由于平时对老年人健身运动的指导主要依靠自己掌握的技术动作和经验,指导中难免会出现错误,影响指导效果,通过培训班系统学习完理论知识以后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将理论知识作为依据,对老年人的运动进行更加科学、专业的指导。

(二)建立兴趣小组

老年人的阅历不同,特长以及兴趣爱好也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技术技能培训时进行统一授课往往不能取得理想效果。最好先在学习者中发放一个调查问卷,了解老年人的爱好和特长,然后以此为依据建立兴趣小组,由专业的技术教师讲授技术动作,这样分组学习的方式能够将学习者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又减轻了指导教师的负担。技术培训以后,几个指导员为一组,对不同体质的老年人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提升技术指导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邓星华.论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J].体育学刊,2001(10).

[2]张启明.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与高师体育专业改革[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2(12).

[3]韦李.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对社区体育健身发展的重要意义探索[J].当代体育科技,2012(13).

[4]宋绮凡.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中应大力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J].科技咨询导报,2007(14).

老年心理学论文范文第3篇

从移情的上述意义理解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教学启示呢?

1.以移情为理论基础,理解并尊重学生。移情理论告诉我们,教师要自觉养成站在学生立场和背景下思考问题,从学生真实的心理情境出发,来对待每一个学生。“移情性理解学生要求教师思路开阔,心胸豁达,对学生不受先入为主,以偏概全等偏见所左右,也不以个人思维定式和主观想法去理解对待他们”。能够对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各种表现作客观分析,设身处地理解、体察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内心感受;教师还要灵活地调节自己的参照系去观察和理解学生,接纳与自己不同的行为表现及有关观点、意见、情感和价值观;能够正确认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

2.以移情为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的移情能力。研究移情的重要目的并非简单地为了移情而移情,其中重要的价值在于,通过教育的手段实现对学生亲社会行为移情能力的培养和造就。让学生在移情中学会移情,在人文关怀中学会关怀他人、理解他人,与他人分享情感与情绪,从他人出发思考问题。这不仅是一种心理自觉,更是一种移情性的价值观自觉,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构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3.以移情为理论基础,建构具有教育意义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移情并不单纯是一种情绪体验,在某种意义上它更具有社会意义的助人反应。因此,建构具有教育意义上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是移情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借鉴意义。以移情为理论,建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老师要做到:

(1)熟悉感。了解学生,头脑中有每个学生的生动形象。

(2)和睦感。师生关系融洽,感到学生爱戴自己。

(3)理解感。与学生的心灵相通,能理解学生的内心体验和行为。

(4)信任感。相信学生,学生也信赖自己。

(5)责任感。热爱本职工作,领悟到自己的历史使命和价值。

学生也要做到:(1)亲近感;(2)安全感;(3)共鸣感;(4)使命感;(5)依赖感。

二、移情理论对老年护理学教学的价值

老年心理学论文范文第4篇

本论文在xxx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法、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本人影响深远。不仅使本人树立了远大的学习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本人明白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本次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导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写论文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问题都得以解决。所以在此,再次对老师道一声:老师,谢谢您!

时光匆匆如流水,转眼便是大学毕业时节,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离校日期已日趋渐进,毕业论文的完成也随之进入了尾声。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一直都离不开老师、同学、朋友给我热情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在此我向xxxx学校xxxxxxx专业的所有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三年的辛勤栽培,谢谢你们在教学的同时更多的是传授我们做人的道理,谢谢三年里面你们孜孜不倦的教诲!

三年寒窗,所收获的不仅仅是愈加丰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阅读、实践中所培养的思维方式、表达能力和广阔视野。很庆幸这三年来我遇到了如此多的良师益友,无论在学习上、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给予了我无私的帮助和热心的照顾,让我在一个充满温馨的环境中度过三年的大学生活。感恩之情难以用言语量度,谨以最朴实的话语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最后要感谢的是我的父母,他们不仅培养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的兴趣,让我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使心灵有了虔敬的归依,而且也为我能够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与帮助。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和工作,不辜负父母对我的殷殷期望!我一定会好好孝敬他们,报答他们!爸妈,我爱你们!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我少年时最喜欢的诗句。就用这话作为这篇论文的一个结尾,也是一段生活的结束。希望自己能够继续少年时的梦想,永不放弃。

【篇二:论文致谢词】

在本次论文设计过程中,***老师对该论文从选题,构思到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给予细心指引与教导,使我得以最终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在学习中,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渊博的知识、敏锐的学术思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侮人不倦的师者风范是我终生学习的楷模,导师们的高深精湛的造诣与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

这三年中还得到众多老师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此,谨向老师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评议和参与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

【篇三:硕士论文致谢词】

几经彷徨求索,论文终于得以完成。回顾自己将近二十载漫漫求学路,记忆里充满的是诸位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同学们的快乐相伴,在此我要向他们表达最诚挚的感谢。

饮其流时思其源,成吾学时念吾师,在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向我尊敬的导师潘国荣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从我进入同济大学读研深造伊始,潘老师就对我严格要求,并帮助我开展顶管智能导向的研究课题,从程序开发、系统调试、工地实践一直到论文完成,每一步的进行都离不开潘老师的精心指导与亲切关怀。尤其是在江苏镇江工地系统维护的半年里,潘老师多次赶赴现场指导,并且经常关心工程进展情况以及我在工地的生活情况,可谓无微不至。潘老师丰富的实践经验、渊博的专业知识、务实忘我的工作作风、宽以待人的处事态度使我受益匪浅。

感谢王卫安老师、鲍峰老师、程晓军老师、王解先老师、王穗辉老师、王建梅、徐争农和徒益明等测量系的其他各位老师,将近三载教诲,师恩难忘,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涯中,各位老师给了我无价的知识和真诚的关爱,让我见识了测绘科学研究领域的精华。

感谢上海基础公司研究所的丁东强和钱美刚两位队长对系统在江苏丹阳取水工程中顺利应用的支持,以及卫冠国师傅、赵卫师傅以及其他工地测量组的兄弟们。在长达半年的系统维护期间,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上,你们都给了我很多帮助。工地里的生活很苦,期间我们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在大家的合作努力下很多困难都我们一一克服,和你们在一起工作的期间真得很愉快。

感谢业已毕业的博士师兄谷川,硕士师兄陈晓龙和我的同门赵鹏飞、范祖贵,以及师弟孔宁、王智、张鹏、李怀峰和小师妹雷婉南。在论文的准备期间,是你们对论文给予进行理论性的指导,是你们多次关心论文完成进度,是你们与我一起不厌其烦地调试程序、系统测试,是你们时时刻刻支持着我能顺利完成论文。将近三年来,土木大楼B614教研室里认真的科研氛围以及快乐的学习气氛让我深深怀念不忍毕业离去。

感谢2007级测量系研究生班的全体同学们,读研期间能和大家朝夕相处真的是一件十分愉快开心的事情(zuciwang.com)。学习之余我们会一起篮球、一起足球、一起春游以及一起参加党组织活动……因为你们我在同济大学的研究生期间充满了欢乐和笑声,是你们给我留下了很美好的记忆。

感谢我亲爱的室友卓杰、汪黎栋和张俊杰。无论是在沪东校区还是彰武校区,你们兄长般的关怀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使我远在他乡求学之余生活依然能够丰富多彩。

还要感谢我的好友王进锋、贺鹏、孙伟伟等在论文写作期间对我的鼓励与关怀,谢谢你们。

求学多年,即将走入社会参加工作之时,最最需要感谢是我的亲人,感谢你们的无时无刻不在的鼓励和支持,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

衷心感谢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审阅本论文的专家教授,感谢答辩委员会的各位老师和专家们对我的论文提出的宝贵建议,为我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开拓了思路。

【篇四:毕业论文致谢词】

时光飞逝,四年的大学时光就在不经意中即将结束了。人生最大的财富,莫过于岁月留下的记忆。当回首往事的时候,那些痛苦的和欢乐的往事,都会变成嘴角的一抹微笑。在林大的校园里,所有的老师、同学,所有的人和事,都将成为我人生中最珍贵的一段记忆。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贺超老师,从论文定题到论文最终完成,贺老师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在论文的每一环节都非常认真和严谨地给予我指导和建议,每次即使感觉疲惫也都会为我耐心而细致地修改论文,这样的责任心和工作态度使我深受感动和鼓舞,成为我顺利完成论文的动力。贺老师渊博的学识、平易近人的性格、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风格使我铭记在心,成为我今后继续深造的榜样和指南针。在此,我对我的导师贺超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感谢大学期间林经系的所有老师对我在专业学习中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尤其是本班班主任谢老师及学生导师贺老师,感谢你们对我孜孜不倦的教导和告诉我们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也感谢你们对我们学生平日里、生活上的关心、关爱和关怀,是那么的无微不至,不是父母却如父母般的厚重。四年的专业学习,我将永远铭记在心;林大四年的生活,也将会是我生命里无法忘记的珍贵记忆和记忆的电影无法剪辑掉的胶片。

感谢大学期间给予我关心和帮助的同学们,尤其是梁希091班的同学们,四年的相伴不长不短,时间刚刚好,是你们让我在大学中拥有珍贵的友情和回忆,感谢你们四年来对我的帮助和带给我的欢乐。

感谢大学期间的各位室友,感谢你们四年来的包容和理解,是你们让我知道了很多是非道理,也明白了每个人都会有或大或小的故事,而关键在于这些小故事里的主角是怎么去活化自己的角色、怎么在人生的道路上演绎自己的角色、做好自己的本分。

感谢审阅这篇文章的各位老师,你们的指导和批评是我今后继续深造和学习的动力。

最后感谢我的亲人和朋友,是你们的支持和默默的奉献,才给了我完成学业的信心和动力,没有你们,就没有我这四年的学习生涯,更不可能有今天的学有所成。亲情、友情永远是我生活和学习不断奋进的最大动力源泉。不管人生的下一站将驶向何方,在林大四年的读书生活却是令我永难忘怀的。

【篇五:论文致谢词】

本人的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温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温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此谨向温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此,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大学生活的每个可爱的同学们和尊敬的老师们,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谢谢你们!

【篇六:大学毕业论文致谢词】

感谢我的导师###教授,他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感谢我的#老师,这片论文的每个实验细节和每个数据,都离不开你的细心指导。而你开开朗的个性和宽容的态度,帮助我能够很快的融入我们这个新的实验室。

感谢我的室友们,从遥远的家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是你们和我共同维系着彼此之间兄弟般的感情,维系着寝室那份家的融洽。四年了,仿佛就在昨天。四年里,我们没有红过脸,没有吵过嘴,没有发生上大学前所担心的任何不开心的事情。只是今后大家就难得再聚在一起吃每年元旦那顿饭了吧,没关系,各奔前程,大家珍重。但愿远赴M国的C平平安安,留守复旦的快快乐乐,挥师北上的G顺顺利利,也愿离开我们寝室的开开心心。我们在一起的日子,我会记一辈子的。

老年心理学论文范文第5篇

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年代,社会飞速发展,人们需要适应新形势,面对许多新挑战,心理压力增加,各种心理卫生问题随之而来。如果说二十年前多数人对心理卫生漠不关心、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那么,今天情况大不相同。人们已认识到心理卫生的重要性,渴望了解心理卫生知识,解决心理卫生问题。社会的需要推动了学科发展,《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正是在这背景下成长起来。它为广大心理卫生工作者搭建了学术交流的平台,也为广大读者开辟了了解心理卫生知识的渠道。因此它备受大家关注、欢迎和爱护,参与者日益增多,越办越红火。

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有幸接任第一届编委许淑莲教授,参与《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编委工作,从此与它结缘。我为它被评为医学和心理学双核心刊物而骄傲,为它从季刊一步步发展为双月刊直至月刊而振奋,也为它的影响因子分逐步提高而欣慰。

下面仅就本人审阅文稿所见,谈几点想法:

第一,论文涉及的研究领域不均。儿童、青少年、尤其中学生、大学生的相关论文最为多见,而老年的论文甚少,比重相距悬殊,显然与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不相称。我国自2000年已进入老年型国家行列,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2005年底超过1.47亿,占总人口的11.2%。未来几十年,老年人口仍将高速增长。人口老龄化既是社会发展的重大成就,也使社会面临着严峻挑战。在创刊二十年之际,再次领会《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名誉主编彭瑞聪教授当年所确立的办刊方针,“从婴幼儿到老年人,无一不会遇到各年龄组特有的心理卫生问题,特别是在社会深入变革时期,不断受到许多新的心理卫生问题挑战,需要各方通力合作研究解决”,深感其正确和重要。然而,过去老年人往往不受重视,甚至受到歧视,对这弱势群体的心理卫生问题研究较少。在人口老龄化的今天,如此庞大的老年群体特有的心理卫生问题同样突出,必须予以重视。

2002年在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上提出了“积极老龄化”,其框架为“健康、参与、保障”,这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战略措施。老年人不但健康,而且还能参与社会,老有所为,这无论对社会、对家庭、对个人都十分有利。老年人不再是社会的负担,相反成为社会资源,他们从中也获得了自我实现的机会,其意义深远。当然这一切需要得到社会保障,这是实现积极老龄化最根本的条件。心理卫生工作应为此服务,关注老年人心理,其中大有我们施展才能的空间,需要去挖掘、去研究。

第二,论文变化趋势。过去仅用单个量表测查某一群体的心理状况,结果简单,内容多为描述性的,研究无法深入。如今使用多个量表,数据处理难度加大,统计分析很多变量,结果丰富。但遗憾的是讨论并未深入,往往是结果的重复,文章冗长,复杂难懂。有的作者根据很多相关分析,推论出因果关系,得出的结论欠科学,致使论文水平仍难提高。

第三,近年来自编的量表增多。过去使用的量表多为国外引进,研究者自己编制符合国情的量表是满足目前国内需求的好事,但有的人对自编测量工具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往往认识不足,考虑过于简单。要知道,合格量表的编制者必须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和心理测量学方面的功底,还要有一定的实力(人力、物力),尤其建立常模投入更大。否则量表编制往往不合要求,如:取样缺乏代表性、标准化过程不规范、信效度检验不合格或勉强通过等等。这些“硬伤”将影响测量结果,使研究缺乏科学性。量表编制中有时还出现“夸大化”,取样范围仅局限在某地区,但量表却标上“中国……量表”的头衔,这万万要不得!

第四,干预研究的内容较少。心理干预投入多、周期长、收效慢,并有一定风险,是费时费力、有时不一定显效的工作。鉴于此,目前开展的干预研究较少或有的水平不高。实际上干预是真正推动心理卫生工作和提高大众心理卫生水平的重要途径,建议《中国心理卫生杂志》考虑如何对这类研究予以倾斜和支持。

以上仅为个人拙见,供诸位参考。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正在不断提高学术水平,进一步规范化,尽快与国际接轨。愿更多作者、读者参与,它也将更好地为大家服务。未来,这平台一定会越来越扎实、宽广!

吴振云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