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发助理总结

美发助理总结

美发助理总结

美发助理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发展 反恐政策 “现代化”反叛乱

【作者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美国研究系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生

随着人巴拉克•奥巴马上台执政,美国政府开始在对外政策领域推行 “外交新政”。作为外交上重中之重的反恐领域,美国政府也制定了新的战略,出台了多项措施,表现了不同于其前任小布什政府的显著变化。2009年8月6日,奥巴马的国土安全和反恐事务首席顾问约翰•布伦南(John Brennan)在著名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全面阐述新政府的反恐政策后,发展受到广泛关注,诚如英国《金融时报》所评论的,“发展成为奥巴马政府反恐战略的核心”。 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发展在新政府的反恐政策中占据了中心地位,美国政府正在以发展作为意识形态框架,将发展与美国的反恐政策结合起来,制定和推行新的反恐战略。那么,发展的涵义是什么?它是如何上升到美国的反恐政策中来的?如何评估发展所塑造的美国反恐新政策?这些问题是我们认识和评价美国反恐新政策时所难以回避的。

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首先指出发展在美国新政府反恐政策中的表现,随后分析其为美国新政府所采用的现实原因。接下来,本文通过探究发展的涵义及其与美国“反叛乱(Counterinsurgency)”政策相结合的历史,指出这种做法背后的历史和知识渊源。最后,本文指出奥巴马政府的反恐政策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发展在美国新政府反恐政策中的表现

奥巴马政府将发展放在了反恐政策的中心,以发展为出发点来制定反恐战略,在理论上和具体的实践中都有明确的表现。

首先,在理论上,奥巴马政府明确提出将发展作为美国反恐战略的核心。这可以从奥巴马政府已经公布的反恐战略设想中看出:第一,奥巴马政府上台伊始,即成立了跨机构政策小组,对美国的反恐战略进行反思和研究。该小组于2009年3月27日公布了《美国对阿富汗、巴基斯坦政策白皮书》,提出了新的反恐目标和增兵阿富汗、巴基斯坦的新政策。在白皮书中,奥巴马政府认为,反恐的“核心目标”是“破坏、瓦解和摧毁‘基地’组织及其在巴基斯坦的庇护所,并阻止他们在阿富汗、巴基斯坦两国卷土重来”。 这个核心目标包括5个具体目标,其中第二项是推动在阿富汗建立一个更有能力的、更负责任的和更有效的政府,第三项是逐渐发展一支能够自立的阿富汗安全力量,第四项是向巴基斯坦提供援助,以提高国内控制、稳定政府和建立充满活力的经济,都与发展理念有关。 第二,2009年8月6日,奥巴马的国土安全和反恐事务首席顾问约翰•布伦南在著名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发表演讲,阐述奥巴马政府的反恐战略。这是有关奥巴马政府反恐政策的最详尽说明。在演讲中,布伦南提出,奥巴马政府将采取一项“全新的和更加有效的策略”,改造暴力极端分子赖以生存的政治、经济、社会基础,以应对长期挑战。布伦南认为,“我们如果不能直面滋生极端主义分子的更广泛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他们就总会有招募源泉,总会有新的恐怖袭击发生”,因而提出,“解决此问题最终不是靠军事手段,而是靠政治、经济、社会运动,满足民众的基本需求,缓解他们合法的不满,包括他们的社区安全、子女教育、就业、收入以及维护自身的尊严和价值”。 很明显,发展在其中扮演了中心的角色。第三,在美国国务院和五角大楼出台的反恐设想中,都将发展作为中心。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明确提出,“作为国务卿的一个主要议程是,将发展提高和纳入到美国实力的核心支柱地位。我们通过改善世界各地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来促进我国的安全、繁荣和我们的价值观”。 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Robert M. Gates)在《外交》撰文提出,要将军事行动与国务院、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所主导的民事行动、对外援助结合起来,“采取刺激发展的措施,旨在促进更好地治理和经济建设”。 综合这些陈述看来,在美国新政府的战略思想中,将发展作为反恐战略的中心是有着广泛的共识的。

其次,在奥巴马政府已经或即将出台的反恐措施中,发展也上升到了重要地位。第一,财政预算上,奥巴马政府大幅增加国际事务预算,用于外交和对外援助。在奥巴马政府提交的2010年度财政预算中,外交和对外援助经费增长近10%,达到517亿美元; 奥巴马政府预定在未来3年内,把现有的6600名国务院外交事务人员的数量增加25%,把管理美国对外援助项目的美国国际开发署的驻外人员,从现有的1000人增加一倍,以便能在2015年前将美国的对外援助项目增加一倍。 第二,大幅增加对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援助,侧重于民事方面,包括民事人员和资金。奥巴马签署了《克里-卢格法案》(Kerry-Lugar bill),宣布未来5年内,向巴基斯坦提供总额为75亿美元的援助,用于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方面。在2009年3月份向阿富汗增兵时,除了17000人的作战部队外,奥巴马政府额外加派了4000名民事人员;在2009年的第二次增兵中,奥巴马已经计划加派13000名民事人员。这些人员主要是支持力量,包括工程师、医疗服务人员、情报专家、农业和法律等技术人才。 第三,宣布重新进行《四年度外交和发展审议》,“探索如何有效地设计、资助和实施作为更广泛的外交政策内容之一的发展和对外援助”。 第四,展开外交努力,敦促北约和日本等其它盟友加大对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民事援助。英国已经相应地加大了对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财政援助,在英国公布的反恐新战略中,英国宣布在未来四年内向阿富汗提供5.1亿英镑援助,向巴基斯坦提供6.65亿,其中一半用于与阿接壤的西北地区; 日本新政府也明确表示了要加大对阿援助。

以上奥巴马政府制定的反恐战略和随之采取的反恐措施都清晰地说明,奥巴马政府正在以促进阿富汗、巴基斯坦的发展为中心,来对反恐战略作出新的部署,发展成了奥巴马政府应对恐怖主义的工具。这体现了奥巴马政府与其前任小布什政府的显著不同。

二、发展的涵义及其与美国安全政策的结合

发展(Development)是随着16、17世纪现代社会兴起以来,社会科学界用以描述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急遽变迁进程的术语。发展主要是以西方为参照点,研究西方所认定的“传统社会”、“落后社会”以及后来的第三世界(或曰“欠发达国家”)如何实现进步,达到西方国家理性和富足的状态的问题,与“现代化”(Modernization)、“西化”(Westernization)等概念基本上可以替换。 发展研究有很长的历史,早期的理论家,如李斯特、马克思、韦伯等,都涉及过发展问题。上世纪50、60年代以来,发展研究成为国际社会科学研究的重大课题,其重心转向美国,此后的发展理论随之染上了浓厚的美国色彩,与美国传统上的“山巅之城”的传教士思想和“理想主义”结合了起来。 当时在美国兴起了以“现代化”为名的发展理论,极大地影响了西方发达国家对第三世界的政策。进入70年代,随着第三世界国家在发展上陷入困境,西方“现代化”理论逐渐丧失吸引力,非西方的“依附论”(Dependency theory)、“中心-论” (Center-periphery theory)和“世界体系理论”(World system theory)随之兴起,提出了不同于西方主流观点的发展理论。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发展研究获得了新的动力,所谓的“华盛顿共识”(Washington Consensus)即是其代表。

经过长期的探索,美国的发展理论已蔚为大观,流派庞多复杂,然概而言之,它们一般共同持有某些基本看法,并共享一些基本假设。它们的基本看法为:1.美国和工业化西方享有政治和经济进步状态,并视为当然;2.美国的国家利益合乎世界所有人的普遍利益;3.应采取措施将世界剩余的三分之二人口提升到与西方相仿的发展水平上来。 在这些一般看法后面隐藏着一些基本假设:1.“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互不相关,截然对立;2.经济、政治和社会诸方面的变化是相互结合、相互依存的;3.发展的趋势是沿着共同的、直线式的道路向建立现代国家的方向演进;4.发展中社会的进步能够通过与发达社会的交往而显著地加速。 总的来说,美国的发展理论将美国和西方的社会状态作为历史发展的目的,非西方国家最终要演进到这条道路上来;美国可以通过发展手段――物质援助、社区发展、民主化等方式,加速非西方国家的发展。显然,这种理论带有典型的“西方中心”和种族歧视色彩。

其实,将发展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工具,在美国历史上亦早已有之。发展理论与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的结合亦有着悠久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1.上个世纪50、60年代。其时,美苏冷战进入白热化状态,为了对抗共产主义,与苏联争夺第三世界国家,将第三世界日益兴起的反殖民运动导向“西方化”的方向,美国社会科学界发明了一套“现代化”理论,美国社会科学家借此解释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落后状态,并根据这种理论开列各种治疗方案,指导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60年代初,人肯尼迪上台执政,一大批“现代化”论者,包括经济学家沃尔特•罗斯托(Walt Whitman Rostow)、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Arthur M. Schlesinger, Jr.)、政治学家白鲁恂(Lucian Pye)和萨缪尔•亨廷顿(Samuel P. Huntingdon)等,或进入政府作为决策者,或进入智囊机构担任顾问,或作为学者为政府提供咨询,他们主导了美国的“反叛乱(Counterinsurgency)”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在肯尼迪和随后的约翰逊时期,这帮“现代化”论者先后推出了处理拉美问题的“争取进步联盟”(Alliance for Progress)计划,促进第三世界社区发展和传播和平的“和平队”(Peace Corps)计划,以及应对南越叛乱的“战略村”(Strategic Hamlet)计划。 这是发展理论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结合的开始,美国决策者以发展理论为基础,制定并推行了“反叛乱”政策。这些措施无一例外地并未取得什么显著效果,也没有达到美国政策制定者们声称的推动第三世界国家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虽然如此,“现代化”理论在美国的对外政策中仍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并且成为“一种意识形态,一个概念框架,这个框架中融汇了美国人对美国社会的性质以及美国改变世界的特定部分――即那些在物质上和文化上都被认为有缺陷的地区――的能力的一组共同的假设”, 美国决策者会借助这个框架,来思考和制定自己的对外政策,尤其是对第三世界政策。2.70年代到冷战结束。“现代化”理论在第三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也左右了很多国家的发展道路。然而,上个世纪70年代,第三世界国家的“现代化”基本失败,发展上陷入畸形和停滞状态,造成了“现代化的中断”。于是,批判西方“现代化”理论的“依附论”等理论兴起,“现代化”理论在第三世界国家受到普遍抵制,逐渐地销声匿迹了。同时,美国一手扶植的作为“现代化”样板的南越政权和伊朗国王政权先后,美国决策者也暂时放弃了将发展作为“反叛乱”的武器。 发展理论与美国安全政策的密切联系告一段落,一直到冷战结束。3.冷战结束后,美国发展理论获得新的契机。冷战以柏林墙倒塌、解体而告终,当时美国朝野纷纷欢呼,认为其原因是美国的体制优越于苏联的体制,这再一次证明了美国的自由、民主和市场经济体制将是世界发展的最终目标。美国理论家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提出的“历史终结论”即是一典型表现。 随后,美国社会科学界掀起了一股被称之为“新自由主义”的热潮,最典型的是以市场化、自由化、私有化为核心的“华盛顿共识”的提出。 这是一种新的发展理论。同时,冷战结束也带来了新的安全形势,使美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恐怖主义威胁,这时美国理论家开始鼓吹重新用发展作为美国国家安全的基础,来应对恐怖主义。随着人奥巴马的上台,发展在国家安全战略中又有了用武之地。

三、将发展置于反恐政策中心的深层原因分析

奥巴马政府以发展为中心,来重新规划美国的反恐战略,既是反恐危局压力下的被迫调整,又是改善美国国际形象的战略需要,同时也与的意识形态有关。

首先,小布什政府反恐战略面临的困局和失败的危险,是奥巴马政府将发展置于反恐战略中心的最大现实考虑。奥巴马上台时,小布什政府发动的“反恐战争”已经难以为继,反恐战略的调整已是迫在眉睫。“9•11”事件发生后,小布什政府在新保守主义意识形态指导下,将恐怖主义认定为“邪恶”敌人,采用“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的战略,对阿富汗发动了军事打击。在了政权之后,又贸然将矛头转向伊拉克,并幻想通过“大中东民主计划”改造整个伊斯兰世界,实现“美国治下的和平”(Pax Americana)。结果,美国付出了超过4000人的士兵生命和6000多亿军费支出的代价,伊拉克局面还是一团糟,和平依然遥遥无期。在国内,美国人民对伊拉克战争的反对声浪达到顶点,小布什的支持率跌到谷底。事情远不止此,伊拉克的问题还没解决,和“基地”组织又死灰复燃,阿富汗的形势岌岌可危,对美国的“反恐战争”重又造成严重威胁。根据英国智库国际安全和开发委员会(ICOS)2008年12月份的报告《争夺喀布尔:的进军》,在2008年,“永久存在”的地方占阿富汗国土的72%,“牢固存在”的占21%,零星活动的地方占7%。 换句话说,真正由美国和阿富汗政府控制的地方也就是首都喀布尔。在这种情况之下,奥巴马政府认识到,美国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反恐形势非常严峻,“美国并没有赢得阿富汗战争”。 小布什政府单纯的军事打击不行,奥巴马政府就转而寻求软硬兼顾的措施,认为要根除恐怖主义,就要根除恐怖主义赖以生存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基础,发展就这样跃入了奥巴马政府的视野。

其次,将发展置于反恐战略的中心,也是奥巴马政府修复美国国际形象的需要。小布什政府不顾国际反对发动伊拉克战争,并在战争中引发了诸多损害美国国际形象的事件,如阿布格莱布监狱丑闻和关塔那摩监狱丑闻,使得美国的道义形象一落千丈。奥巴马认为,“紧接着伊拉克战争和‘阿布格莱布’事件之后,世界丧失了对我们目标和原则的信任”。 在这种背景之下,由人苏珊娜•罗塞尔(Suzanne Nossel)首创,著名国际关系学者约瑟夫•奈(Joseph S. Nye)大力宣扬的“巧实力”(Smart Power)战略走上前台。 所谓“巧实力”,按照其权威阐释者奈的说法,“既不是‘硬实力’也不是‘软实力’――它是两者的巧妙结合。‘巧实力’意味着凭借‘硬实力’和‘软实力’,发展出一个综合性战略、资源基础与工具箱以实现美国目标”。 “巧实力”战略推出后,得到军方、国务院的大力宣扬,新任国务卿希拉里更是将“巧实力”战略作为自己外交方面的施政方针。很短的时间内,“巧实力”战略从智库走向了官方。粗略看来,“巧实力”战略颇具文字的障眼法,但是结合美国面临的国际形势来看,“巧实力”战略实际上反映了在美国决策者眼中“硬实力”作用的下降,“软实力”作用的上升。而要想发挥出美国的“软实力”,首先要改善美国的国际形象,取信于国际社会。以促进所在国经济、社会、政治进步为目的的发展,具有表面上的利他性,因而成为美国决策者在思考改善美国国际形象时的着眼点。于是,奥巴马政府一方面放弃“反恐战争”的提法,宣布关闭关塔那摩基地,禁止臭名昭著的审讯酷刑,改善与穆斯林世界的关系;一方面加大对阿富汗、巴基斯坦的民事援助,以刺激经济,改善民生,发展教育。

再次,以发展为中心来制定美国的反恐战略,也与处理外交的意识形态传统有密切关系。传统上,一般以外交上的理想主义者自居,这从威尔逊到肯尼迪都有明显的表现。理想主义的理念与发展理论本质上有契合之处,发展理论本身就渗透着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注重实力、利益不同,理想主义注重国际政治的变革,强调外交政策的目标是维护正义和全世界的进步,更注重在外交中突出美国的价值观和道义力量,这与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很大的重合。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是人而不是共和党人将发展带入到美国国家安全领域。另外,美国总统奥巴马本人亦有着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从在布拉格呼吁建立“无核”世界,到在开罗宣扬与穆斯林和解,再到莫斯科批判权力政治,都向世界昭示了其理想主义精神。在竞选中,奥巴马还有意将自己塑造为肯尼迪总统的传人,这种倾向也影响了反恐战略的选择。

反恐现实和改善形象的压力迫使美国新政府必须变革反恐政策,而政党的意识形态偏好则规定了选择的范围和方向,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发展重又回到了美国安全领域,成为反恐政策的基础和工具。

四、发展指导下的反恐新政策的前景

奥巴马的反恐新政策推行已经一年有余。目前,美国仍在积极推动新政策的落实,如美国国务卿希拉里2010年前往巴基斯坦访问,宣布向巴基斯坦提供巨额援助,协助其开展水源、能源和卫生项目。这是《克里-卢格法案》的一部分。发展政策本非一朝一夕之功,言其成败尚为之过早。但至少就目前而言,奥巴马的新政策尚未收到多少成效。

总的来说,用发展来应对恐怖主义,奥巴马政府存在着三对难以处理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像越战一样,导致整个政策的失败。

第一,援助与干涉的矛盾。向阿富汗、巴基斯坦提供大量的物质援助和民事人员援助,无疑会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的拥护。但是,美国政府鲜有不给援助附加政治条件的做法,至少也会裹挟美国的意识形态,如民主政府、保护人权等,这是美国政府的一贯做法。然而,这必然会给当地政府和人民一种干涉的印象,引起反感乃至抵触,严重者会导致与当事国政府关系的恶化。如奥巴马政府所通过的援助巴基斯坦的《克里-卢格法案》,就在巴基斯坦引起了这种争端,巴基斯坦军方认为美国给援助规定用途,干涉了巴基斯坦的。 虽然,巴基斯坦总理最终接受了援助,但这种做法却显示了双方存在的严重分歧。

第二,发展与民主的矛盾。如何认识发展与民主的关系,关系到将何者置于第一位的问题,因此对整个反恐政策来说至关重要。关于发展与民主的关系,美国学术界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发展会导致民主,如密歇根大学政治学家罗纳德•英格尔哈特(Ronald Inglehart)等就持这种观点, 奥巴马政府也倾向于这种观点,因之将发展摆在了战略地位。另一种观点认为,民主是发展的前提,如小布什政府就持这种观点,因之将“大中东民主计划”作为其政策目标。其实,民主与发展是一种两难困境:一方面,发展需要稳定的政治环境,因而需要强大而稳固的中央政府,这在现代社会只有实现民主才能建立;另一方面,贫穷、战乱、宗教冲突这些问题又造成了民主的无法实现,而这些问题又需要通过发展来解决。奥巴马政府希望通过援助实现经济发展,最终实现民主,但只有先解决了政治重建的问题,发展才有可能获得,否则,援助最终会起不到预想的效果。越战时的历史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当时,美国向南越政府提供了大量的援助,而这些援助由于民主的缺失,都未能化为发展的动力。

美发助理总结范文第2篇

一、自助菜单,让学生在幸福中学习

研究伊始,常常发现教学中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布置自学或讨论内容时,有些孩子,不愿意去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意识日渐淡薄教师成了课堂的主角。那么如何改变这种课堂现状, 基于这个情况,我们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学习平台,那就是自助学习。有效开展“自助学习”,必须借助自助菜单进行自助预习。基于这种需求,美术组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来设计自助菜单。

如上图四年级上册的整册美术自助菜单模式结构,美术自助菜单分为课前大搜集、玩转美术和交流沙龙三部分 。如《墙》这课,学生查阅了相关预习资料后,经过主动探究,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借助自助菜单,让优等生提前自主了解本课的重难点,后进生找到学习的方向,促进美术课堂的有效教学。

二、自助学习,让学生在互助中成长

自助学习是以自助为主,互助和师助为辅的“三助学习”。

(一)学生自助。课前的有效预习可以帮助孩子提早了解丰富的课外知识,以及本课的重难点。学生需要通过查阅资料,阅读课本等方式完成自助菜单,并思考产生学习疑问,为互助,他助提供凭借。(二)生生互助。起初在开展小组互助合作时,存在以下问题:(1)自主变自流,没有目的的自主。由于教师不到位的引导,导致交流目的不明确,促使学生动力不足而效率低下。(2)合作有形无实。合作学习是大家互相配合和交流,分享经验和思考。于是我们设计了合作方案。如:根据学生学习和作业情况分析安排优秀学生、中等生、后进生共4到5人为一小组,规范操作过程,由小组长进行监督,开展互助学习。我们要求组内先让后进生发言,再让中等生补充,最后让优等生补充、小结。使学生慢慢悟出学习的方法,训练了思维能力,逐渐地摆脱对教师的依赖。

(三)师助点拨。在课堂中,学生小组反馈后,教师指导学生学得慢的,使学生学得更容易、更多,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三、自助评价,让学生在自评中收获

美发助理总结范文第3篇

学生美术课内情况综合测评表

班级___组别___姓名___(附图 {图})

这张表把学生美术作业情况与学生在参与整个美术活动中表现态度,努力程度以及在美术活动中良好素质 的培养,三者结合了起来。本表确立了以测评对象为主体的,教师评价、学生群体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三结合 的民主测评形式。

测评表简明扼要,完成每次测评仅需二、三分钟,所以操作简易。每次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进行这种自我测 评活动,意欲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与发展。其具体步骤如下:

1.测评表发放。每次上课前由科代表到教师处领取后发给学生本人。

2.测评表的填写和回收。每次散课前二、三分钟,由教师统一安排,按规定内容让学生自行填写,填写后 由每一行的组长验收签名,上交教师保管。

3.期末总结。由学生对一学期的自我表现作回顾总结,测算出各项的平均分和各项总平均分。然后估算出 自己的学期总评成绩。学期总评成绩估算方法:以作业平均分为基数,参照各项平均分向上或向下靠到上或下 一个分数段。作业平均分=全学期作业总分÷全学期应交作业总数,各项总平均分=纪律、画具、完成情况和 清洁卫生这四个单项平均分之和÷4.例如,作业平均分72,各项总平均分达4.9或以上的,属优秀的,可上靠 到75,然后再上升一分数段,达到80,学期总评就为80分,若各项总平均在4.5与4.9之间,属较好,就上靠到 75,总评就为75分,若各项总平均分在4与4.5之间,属一般,就不作浮动,学期总评就是作业平均分,若各项 总平均分在3.5与4之间,则72应下靠到70,学期总评就为70分,若各项总平均分低于3.5,则72下靠到70后再下 降到65,则总评分为65.若各项总平均处于临界分,难于决定究竟是上靠还是下靠时则可再参照作业上交时间 、互助友爱,表格整洁程度等其它因素来决定。

4.集体民主评议。由班组同学根据该生测评表的各项数据,对照标准、全面衡量,决定是否认可或另给一 个合适成绩。

5.教师综合评定。教师在学生自评和集体民主评议后,根据自己平时积累的资料,综合分析后评定出该生 的学期总评成绩。

6.测评结果反馈。学生本人在接受班组和教师对其测评信息反馈后,应在有关栏目中填写对测评结果的意 见,即写明同意,或不同意及其原因,民主测评制度允许学生在正当理由下与教师“争分”和进行“讨价还价 ”。

测评项目的填写,标准是什么,如何计分等都应在第一次测评时由教师统一指导学生,各个年级组以及不 同内容的课填写内容可以有所不同。如表中第一周,是素描,该生纪律很好,画具和课本都带齐,故这两个单 项均记5分。课内完成情况是以大多数同学完成的进度为标准来定的,达到这进度的记5分,不到的酌情扣分。 作业上交时间栏,准时上交就填准时,迟交的则填迟交的天数。清洁卫生和互助友爱这两栏目,不是每次都必 须填的,看情况而定,如第三周剪纸课,要求学生不弄脏地面,若散课时能收拾干净就可在清洁栏目中记5分, 否则酌情扣分,另外如能出借学习用品给同学,帮助其解决忘带画具而不能作画的困难,则可以在互助友爱栏 目中记上符号。

备注栏主要是记病事假或其它特殊情况,如作业被选为优秀范作等。

测评表应如实填写,不涂改,不弄虚作假。组长课前应检查学生画具的准备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验收测 评表时,如发现填写情况不实,可以拒签并反映给老师。

测评表可以印刷在16开铅画纸上,左右各一表,供一学年使用,表格也可以让学生自画,以锻炼制表能力 .表格要保持整洁无损,期终考核时,表格整洁程度也可作为一个评比内容。 二、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和处理

1.评价作业的三标准。我看学生作业,主要看这三方面,一看是否有创新意识,二看画技是否好,三看作 画态度是否认真。画得好、认真、有创意,给最高分。画技不很好,但很有创意和画得不很好但十分认真,我 也都给高分。画技不好并不影响作业的及格,只要态度认真。只有画技、态度均不好时,才有可能不及格。

2.作业允许迟交。我这节课布置的作业,做不完允许带回家继续画,下星期美术课带来交,这就算准时。 如果没画好,或没空画,可以迟交,放在下几周的美术课中交,但迟交天数应如实填到测评表里。平时,不收 作业。

3.作业不进办公室,当面批阅。因为学校没有美术专用办公室和专用教室,教师无地方堆放十几个班级的 作业,所以我实行作业不进办公室,每次在美术课学生作画时,逐个走到学生面前,批阅上节课的作业,当面 肯定作品的成功和指出不足之处,有时亲自动手帮他修改,优秀的,我还当场出示,进行表扬。作业不进办公 室,减少了科代表和教师不少麻烦,面批又对学生帮助教育较大,而且还为任教六、七百位学生的教师提供接 触、了解、熟悉学生的难得机会,一举三得。

三、对美术课成绩测评的理论思考

在国外,人们把美术称为“无错误的学科”,它对错误的谅解和新的尝试有着更宽松的态度。在数学中2+ 3=5,似乎不存在解释的余地,然而在美术中,黄加蓝就可以调出许多不同的绿。所以学生设计一幅画时,严格 地说是不应有任何限制的,也不存在什么正确和错误的方法的。作品中表现出的差异是可贵的,因为它丰富了 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在美术中,学生作品里显示出的想象力和个性特征应得到尊重而且应 受到赞赏才好。从正 面评价学生的美术活动,表达对他们与众不同的欣赏,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评定美术成绩时,不仅 要看作业质量,而且还要考虑整个美术活动中,学生的参与态度,努力程度和进步状况,根据上述理论,传统 的以作业水平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作法显然有待改革。

学生个体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绘画天赋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同学并不善画。我们的着眼点是要从学生 实际出发,善于向他们提出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风,不断提高技艺。新的测评模 式不但使少数优秀者可以得到优良成绩,而且也使大多数愿意积极参与美术活动、态度认真的“作画困难者” ,也有可能达到良好成绩,这就为不同层次与不同水平的学生在不同的程度上获得成功与表现自己提供了机会 .

新测评模式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只关心画的质量的片面做法,而要更关心学生、关心学生创造这幅画所付出 的劳动和画这幅画的心理变化过程。

把测评的责任全部交给学生自己承担,从心理角度看,是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意识水平,完善自我意识同一 性的重要途径。

美发助理总结范文第4篇

在世界各国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度日益提高的今天,非洲的贫困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承诺,要在15年内将全世界极端贫困人口减少一半,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非洲。事实上,国际社会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便开始对非洲提供援助,非洲国家自身也做了一系列努力,虽有一定成效,但并未根本改变非洲贫困状态。

非洲贫困的原因

造成非洲国家长期贫困,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历史原因就是西方国家长期的殖民奴役和剥削。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欧洲列强控制了非洲的贸易和军事,逐步将其演变成自己的原料供应地和产品倾销市场,造成许多国家出现单一畸形的经济结构,从而长期限制和影响了这些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殖民者当局根据宗主国的需要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人为划分国界和行政区界,制造民族矛盾,挑拨宗教冲突,从而导致社会动荡,这也成为非洲目前民族、宗教和地区矛盾激化的历史渊源。

由于党派、部族、宗教之争,地区、边界问题以及争夺自然资源等原因,非洲地区战乱不断,频仍。据统计,在过去10多年里,3/4的非洲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卷入战乱,战乱共夺去800多万人的生命,使600多万人沦为难民,许多儿童成为孤儿。长年累月的战乱使得许多非洲国家难以维持从事正常经济建设所需要的稳定局面,基础设施遭受重创,经济萧条,物价剧烈波动,投资者望而却步,从而进一步加剧了非洲的贫困。

综合而言,内部的战乱不断,经济结构不合理,资金、技术、人才短缺,市场体系不完善,外债负担沉重,政府管理力度欠缺,文化教育水平低,以及外部不合理的国际经济体系,西方发达国家长期在非洲攫取原材料,倾销制成品等诸多因素造成了非洲的贫困现状。而持续的贫困又导致了进一步的动荡,为恐怖主义提供了滋生的土壤,继而进一步恶化经济形势,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发达国家在关注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时,更需要关注贫穷地区的发展问题。

西方国家援非历史与现状

1.20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末发达国家对非援助概况

自上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强烈要求下,联合国规定富国必须向穷国,特别是向最不发达国家提供发展援助。在1970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发达国家也曾公开承诺,其官方发展援助额将不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0.7%。发达国家在农业、卫生、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援助和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扶助和促进了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的博茨瓦纳,80年代末的加纳和90年代的乌干达的经济复苏和发展过程中,国外援助发挥了重要作用。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对外援助稳步增长,到1991年达到最高峰,690亿美元(按1995年价格计算)。然而到了90年代,由于自身的财政困难及本国的政治经济战略调整需要,各国的对外援助都逐渐减少,对非洲穷国的援助和投资也相应减少。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包括优惠贷款和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在内,富国向穷国提供的援助只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0.24%,与其所承诺的比例相差甚远。非洲所得到的官方发展援助也从1990年的266.2亿美元降至2000年的163.8亿美元左右,下降幅度达38%。而且一些西方国家向非洲提供援助时,往往附加许多苛刻、不符合受援国实际情况的条件,使得援助有名无实或者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从20世纪80年代上半叶开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最不发达国家设立了“结构性调整贷款”,要求受援国在取得国际贷款的同时,必须承诺减少政府开支特别是在社会服务方面的开支,实行民主体制改革,开放国内市场。在国际组织援助下实行的以经济结构调整为核心的脱贫战略,转变了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为非洲经济引入了有效、合理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增强了经济活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结构调整方案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结构调整方案过分强调市场的作用,对于调整造成的社会发展问题关注不够,也没有明显解决贫困阶层的脱贫问题。

2.近年来发达国家对非援助的新动向

尽管外部援助不是非洲国家消除贫困的惟一措施,但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向非洲国家提供援助、减免债务和实行公正的贸易政策则是帮助他们向贫困作斗争的重要手段。在第三届联合国最不发达会议上通过的《2001年至2010年支援最不发达国行动纲领》呼吁发达国家采取切实措施向最不发达国家提供更多的发展援助并减免其债务。2002年6月在加拿大召开的八国首脑会议也把援助非洲作为一项重要议题。会议上通过的《非洲行动计划》表示,支持非洲国家提出的“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在未来4年里对非洲国家官方发展援助再增加120亿美元,为22个非洲重债贫困国家免除190亿美元的债务,以及帮助非洲国家发展贸易、增加投资、促进经济增长、改善医疗条件和开展艾滋病防治等。在2003年的法国八国首脑会议上,这一计划得到重申。近两年对非援助开始有所增加,2001年为177.29亿美元,2002年为186.15亿美元。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爱尔兰、卢森堡、荷兰、挪威、葡萄牙、瑞士、瑞典等国1/4以上的官方发展援助都用于援助非洲。

增加的发展援助主要投入到几个重要领域,尤其是卫生和教育领域。在卫生领域,有的援助国又主要把援助资金用于消除小儿麻痹症、艾滋病、结核病及疟疾等疾病。例如,美国宣布将在今后五年在12个非洲国家和两个加勒比国家投入120亿美元用于抵抗艾滋病。在教育领域,许多援助国都着力于提高低入学率国家的小学入学率。

此外,一些西方国家对非洲国家的债务减免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这些国家的财政负担。加拿大已经承诺减免17个重债贫穷国所欠的11亿美元债务,其中的14个国家是非洲债务国;德国减免的20亿美元债务中有10亿美元是非洲国家的债务;意大利承诺减免非洲重债贫穷国约45亿美元的债务;日本已经免去了非洲国家所欠的近30亿美元债务;科威特免去了4个非洲国家的债务;澳大利亚也免去了1个非洲重债贫穷国的债务;英国和北爱尔兰也承诺加强对重债贫穷国信托基金的融资。

除官方发展援助额增加外,国际社会对非援助的模式也有所改进。2002年6月,联合国贸发会议发表了《2002年最不发达国家》的报告,提出了以增加穷国的决策自、将脱贫战略的核心由结构调整转变为可持续发展,以及改善国际环境等作为全球49个最不发达国家的脱贫新模式。其目标是通过宏观经济的增长、生产能力的提高以及融入全球经济等措施,使最不发达国家的人均生活水平翻番,从而有望在2015年前将全球贫困人口减半。这种新模式力求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避免无发展的增长,有利于推动社会整体进步与全面发展。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措施:扩大各国的决策自,让有关国家自己负责脱贫战略的制订、调整和执行,而不再由世行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强加;各国应确保经济的快速和持续增长,使更多的穷困人口能分享经济增长成果。

虽然近年的对非援助形势有所好转,但远不足以支持非洲达到“千年发展目标”。而且西方国家的对非援助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它们包括:(1)发达国家为了保护自己的市场,设立了重重贸易壁垒。经合组织近期公布的报告显示,2002年发达国家提供的农业补贴金额达到2350亿美元,比上年提高3.5%,远远高于其对非的援助额。农业是非洲很多国家最具出力的部门,发达国家的农产品补贴抑制了国际市场农产品的价格,使非洲国家农产品的出口难以扩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脱贫的进程。(2)尽管有的国家采取措施减少援助中的附带条件,但是很多发达国家还是在提供粮食援助和技术援助时提出额外附加条件,从而降低了援助的效果。(3)对于非洲国家所关心的市场准入、农业补贴、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及公共卫生等方面,大部分西方国家并没有做出明确承诺。对非洲国家的特殊优惠政策也没有得到真正落实。要使对非援助真正落到实处,西方国家还需要做出进一步努力。

中国对非援助状况

中国与非洲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中国人民与非洲人民之间友谊源远流长,双方的友好交往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始于1956年,至今,中国对53个非洲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

在援款项下,我国在非洲承担了850个成套项目,已建成的达714个,项目涉及农牧渔业、水利电力、交通运输、广播电视、文教卫生、食品加工等领域。绝大部分项目产生了良好的政治与经济效果,为非洲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有些六七十年代建的援外项目目前仍在一些国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除提供成套项目援助外,中国还在援款项下向非洲国家提供了大量物资和技术援助,为非洲国家培训了大批技术人员,培训专业涉及水稻种植、蔬菜栽培、综合养鱼、肉制品加工、中医针灸、农业机械、太阳能及气象预报等。培训班深受受援国的欢迎,得到广泛好评。

自1995年下半年开始,中国政府对援外方式进行了改革,积极推行优惠贷款和援外合资合作方式等。截至2002年底,中国与21个非洲国家签订了48笔优惠贷款框架协议;实施了60个援外合资合作基金贷款项目。新的援外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所接受。

2001-2002年间,我国与31个非洲友好重债贫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签定免债议定书,共免除到期债务156笔,免债总额约105亿元人民币,占这些国家对中国到期债务的60%。

1964年总理访问非洲时提出了著名的援外八项原则,成为中国对外援助、特别是对非援助的指导方针。四十年来,我国一直坚持这一原则,对非援助从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充分体现了我国的援助诚意,受到各受援国的广泛称赞。去年12月,总理在埃塞俄比亚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提出“中国政府将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逐步增加对非援助;进一步开放市场,对非洲最不发达国家部分商品进入中国市场给予免关税待遇;对“非洲人力资源开发基金”增加33%的资金投入,今后三年为非洲培养、培训1万名各类人才”,“积极开展与非洲国家在艾滋病、疟疾、肺结核等传染病防治和预防自然灾害、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合作”。今年2月,主席在加蓬国民议会上发表的演讲中说:“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非洲国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是中国对非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领导人的访问和讲话充分表明中国在自身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并没有忘记非洲的老朋友,显示了中国加强对非援助,促进共同发展的决心。

非洲国家自身的改革

国际社会的援助和债务减免是非洲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外在条件,但非洲国家自身经济体制和政策的改革才是使其经济复兴的内在关键因素。受援国自身的改革也使国际援助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于一个拥有良好经济管理体制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援助可以帮助它更快速地发展,减少贫困,而且效果明显。然而对于政治经济环境混乱的国家,援助的影响力要小得多。具体而言,在体制良好的国家,增加100亿美元的援助一年就可以帮助2500万人脱贫;相反,在体制差的国家,增加100亿美元的援助只能帮助700万人解决访问温饱问题。

事实上,非洲国家也早已意识到自身努力的重要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联合行动,以促进稳定,发展经济。

2001年7月9日,在非洲统一组织具有历史性意义的第37届首脑会议上,非洲联盟取代原有的非统组织正式启动。非洲联盟统管非洲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是世界上继欧洲联盟之后的第二个重要的国家间联盟。它的成立充分表明非洲人民决心加强联合、共同发展的强烈愿望。

这次会议上还通过了由非洲国家自己制订的、旨在使非洲全面复兴的“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的主要内容是:突出非洲国家对该计划的主导权;确定以消除贫困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开发、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科技发展为重点发展领域的长期战略,争取今后15年内全非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和贫困人口减半;重视与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建立平等互惠的新型伙伴关系,努力争取西方国家向非洲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援助。计划强调,要实现这些目标,非洲国家必须首先做到:结束战乱,实现和平,加强地区性合作和加速经济一体化;改善政府的管理能力,全面开发人力资源;制定有关方针政策来带动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发展,增加对信息和通讯技术的投入;大力发展交通和能源等基础设施,建立完善的金融管理体制等。

非洲联盟成立一年来的实践证明,非洲正在逐步走出困境,沿着联合自强的道路继续前进。目前,非洲总体形势更趋缓和,热点问题明显降温。非洲各国增强了结束武装冲突的紧迫感,在联合国的支持下,非洲有影响的区域性组织、地区大国以及著名政治家采取积极行动,加大了解决地区冲突和消除内乱的力度,一些持续多年的冲突与动荡基本得到控制。

随着政治局势逐步趋于稳定,非洲经济也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去年,非洲地区经济平均增长率为3.6%,比最近5年的平均增长率高出0.5个百分点,其中非洲有17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高于5%。由于采取了改善财政状况的适度措施,去年非洲的平均通货膨胀率由2001年的31%降至11%,财政赤字控制在占国内生产总值3%以下。

美发助理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科研管理体制分析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10-0120-02高等学校既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也是科学研究的主要场所。为保证高校科研工作有效运行,不断培养高层次人才并产生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必须制定一套完整的科研管理体制。美国科学研究在世界科技领域占有明显优势,这是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发展的结果。总结和借鉴这些成功的经验,将有助于促进我国高等学校科研的良好运行和发展。

一、高等学校的学术管理

在美国高校内部科研管理体制中,设置的主要科研管理机构有:资助项目管理办公室、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技术转化办公室等。但美国高校科研行政管理仅仅是科研管理体制中的一小部分,占整个科研管理活动的比例是很小的。学术管理在科研管理体制中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该职能主要是由科研管理体制中的学术委员会来完成。学术委员会主要由各院系教授组成,因此学术委员会下的教授将参加学校大量的科研管理工作。为保证高知人才的有效工作,大学各院系一般都设有科研管理办公室,专门负责安排教授的科研业务。有些教授甚至还有专门秘书来协助其做一些科研工作的具体事务,当然专门的科研秘书不仅负责教授与学校科研业务的联系工作,也负责教授主持的科研项目的一些事务。由此可见,美国高等院校科研管理是以学术为导向。另外,美国高校科研活动中学术比重度大,行政干预少。从资助机构、科研立项到科研成果都独立于行政管理之外,充分体现着学术自由,充分发挥研究人员的自主性和创造力。我国高校均设有科研管理部门,大多数也设置学术委员会进行学术管理,这些与美国高校相比并没有很大差距。

二、高等学校的科研资助管理

在美国大学科研投资主体是多元性的,主要有联邦政府、公司企业及私人等。政府科研管理部门主要有国家科学院、国家自然基金会、全国研究理事会等。在生物医药科研领域的科研管理基本上由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来完成。它隶属于美国健康与公众服务部,是美国主要的医学科学研究和管理机构。NIH每年的科研经费是由总统根据NIH提交的科研需要直接提出预算经国会讨论通过,再由总统签字生效后拨付。NIH从国家财政获得的科研经费75%直接用来资助美国各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研课题,其余25%用于资助科研管理、转化等科研活动。NIH资助的课题类别繁多、资助对象广泛,招标形式多样。各大学资助项目管理办公室根据各类项目管理的法律法规帮助教授们完成项目申请书的编写及申请立项。一般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的科研经费占公立大学科研总经费比例在60%左右。美国大学科研经费的另一重要来源就是公司企业以及私人的无偿捐赠。这项经费投入在美国大学的科研经费构成中也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且越是著名大学,捐赠收入所占比例越大,有的甚至达到30%。这些捐赠性经费也已经成为美国高校科研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很多大型公司企业在企业内部建立了自己的科学研究机构,它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一些相应的科研工作。由于管理体制中引入竞争机制,并大力引进高水平人才,在实验室条件和经费投入方面都有强力支撑,所以其科研水平与大学或专业科研机构不相上下甚至更高,贝尔实验室、IBM约克城就是典型代表。

我国政府对高校的科研投入部门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教育部、国家科学技术部等多个部门。我国自上世纪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来,也加快了科研创新步伐,政府每年投入的研究经费以20%的比例递增。但由于基数小,目前科研投入总量与美国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的公司企业和私人很少投资参与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目前两者合作方式基本是直接购买可以转化为生产力的科研成果。这使国内公司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非常薄弱,缺乏后续发展的动力。从长远看,高等院校和公司企业两者各有优势,可以发挥各自优势,扩大两者之间的交集。高校的优势在于科学研究和高素质人才培养;公司企业具有经济基础,为自身发展可以向高校投入进行定向科学研究,高校向企业提供科研成果和有创造力的人才,同时增加了科研经费;公司企业因高科技附加值而获得更大经济利益,同时也提高了竞争力。

三、高等学校的科研人员管理

美国大学研究机构可分为四类:(1)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院系实验室;(2)拥有专职研究人员的独立研究所;(3)政府在大学里设立的研究中心;(4)大学与企业的合作研究机构。大学的科研人员就分布在这些研究机构中。在美国高等学校非常重视高级科研人才,通过自身培养和高薪引进等方式聘请校内外知名教授。当然这需要经过多方面考核,包括其主持科研项目和等。通过考核正式聘任后,将为其提供一流的科研条件,促使其专心从事科研工作。有的高校给予教授终身制来稳定高级科研人才,但这并不意味着限制教授的流动自由。有的大学对科研人员的管理更加灵活,如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给予一些科研人员高级职称,但不给予终身职位。在研究机构里不同领域的研究人员形成不同课题组,在教授的领导下,专职科研人员、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以及访问研究人员一起参与课题研究。课题组的形成以获得资助的课题为纽带联系在一起,课题组成员的薪资从获得资助的课题支出,所以课题组的人员依据课题资助情况而组建。另外,美国大学非常重视青年科研人员的培养。政府资助的项目中有专门支持青年研究者项目,NIH就有为期5年的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的项目。博士和博士后是美国高校科研主力军,大学对博士从事的科研具有一套严格而完整的评估体系。美国高校还鼓励学生到校外实体如公司企业或非营利组织建立的教育项目中学习或实际研究。学校认为这些活动是独特的教育资源,帮助学校完成了学生教育。

在我国高校专职科研人员较少,大多数是教师既承担教学又进行科研。近些年我国对高校教师队伍结构细化,依据教学和科学研究情况实行分级管理,这有助于发挥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动性。而且国家提出各种人才计划,加快科研队伍领军人物的培养。除此之外,还有针对青年科研人才的培养计划,这为建设科研梯队,保证在某一领域的科研队伍的稳定奠定了基础。

四、高等学校科研成果的转化

美国高校科研分成两部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应用研究很少在国家资助下单独研究,大多数是与公司企业联合完成的。这在美国高校科研体制中是很常见的一种科研形式。通常两者联合成立一个研究机构,如大学―企业合作研究中心。研究机构不完全属于大学,也不完全属于公司企业,两者合作管理。合作形式多样,有的以企业为主大学参与,有的以大学为主企业资助。研究机构拥有较大自,所以能充分利用机构的人力、智力和财力,以项目为纽带组织不同专业背景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共同进行多学科跨领域的研究。所从事的科研工作是开发新产品或新技术。这样的研究结果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已经成为美国公司企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

中国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在上世纪就已迅猛发展。大学以自身创办企业和建立科技园的方式使科研成果转化。国家也颁布一些措施鼓励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经过近20年的发展,高校科研成果同我国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广泛联系,已经深深地介入了我国社会经济活动。

综上所述,美国高等学校不仅承担着培养人才的角色,还把科学研究作为自身的重要职能。我国高等学校也十分重视科学研究,但整体科研水平与美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所以应加强科学研究的总体规划,不断优化科研组织结构,重视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制定积极的科研政策,协助和鼓励科研立项;努力建设科研队伍,加强领军式任务培养和引进,鼓励青年研究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努力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相互促进的现代化大学。

[参考文献]

[1]周来新,罗长坤.中国转化医学科研组织模式前瞻[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2,(5).

[2]胡兴,李宁,邓晓林.美国NIH科研项目管理模式及其启示[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3,(5).

[3]秦竹,何立芳.美国大学科研管理的模式及其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200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