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

1临床资料

2001年3月~2002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5例,男49例,女36例,年龄60~85岁,其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35例,糖尿病性心脏病28例,糖尿病性脑血管病16例,糖尿病肾病1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8例,糖尿病合并眼底病变15例。糖尿病病史2个月~32年。

2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2.1老年糖尿病主要心理问题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问题的典型发病特征有[4]:高抑郁、回避痛苦、注意力分散、对应激的唤醒水平低,不善于延迟的需求,要马上得到满足,以及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集中、智力下降、疑虑、忧郁、自卑等表现,主要是情感、性格的异常和自我保健能力下降。常见为以下几种情形[5]:(1)忧思过度。有些患者对疾病不是积极地就医治疗,而是思虑重重,整日担心治不好怎么办?出现并发症后怎么办?陷入苦恼烦闷和忧郁之中,对疾病的治疗很不利。(2)心烦不安。有些患者对糖尿病知识了解甚少,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希望一吃药就能药到病除,一旦病情没有马上控制或出现并发症,就烦躁不安、夜不能寐,不利于疾病的治疗。(3)紧张恐惧。有的病人把糖尿病理解为不治之症,整天害怕,担心并发心脏病和肾衰怎么办?要是截肢?眼睛失明怎么办?(4)急躁易怒。有人得了糖尿病后,不能接受现实、积极主动地改变生活方式或习惯,以适应病情需要,而是对周围事物和环境厌烦、急躁,遇人遇事易动肝火,总认为别人对自己照顾不周。(5)悲伤易泣。有些糖尿病病人,尤其是患有多种合并症,家庭经济状况不良,医疗保障不遂心意,家人的关心照料不周,心境不好的病人,容易对前途丧失信心,对治疗感到无望,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对医护人员的治疗不能积极配合,一般不易控制病情,对这种病人一定要耐心劝导,只有排除心理障碍,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2.2护理对策

2.2.1增加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例如有1例60多岁的退休干部,糖尿病6年,住院20天,平时性格稍内向,生活规律,血糖控制较好,突然有一天出现心胸烦闷,心悸易惊、失眠多梦、不言语,喜叹气,食欲减退,甚至不食不睡,不按要求服降糖药,护士为病人测早餐前血糖14.60mmol/L,尿糖(++++),经耐心询问患者后得知,原来几天前患者的一位老友因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突然去世,对患者打击太大,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失去信心,产生悲观、消极的心理,认为糖尿病太可怕,无法抗拒死亡的时刻威胁,了解这一情况,护士每天抽出时间与病人交谈,耐心解答问题,并给予鼓励和支持,使病人重新树立自信,血糖得到较快控制。通过这一事例,也使我们认识到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体贴病人,随时发现患者细微的心理、行为异常,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

2.2.2糖尿病知识宣教向患者解释糖尿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系与生活方式不良有关的疾病,其主要危害是长期高血糖引起的各种慢性并发症,并且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甚至生活能力的丧失。目前尚无法根治,但象高血压等慢性病一样,可以在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指导下得到有效地控制,故不可悲观无药可根治。关键是需要患者调整不良的生活方式,正确认识糖尿病,配合医生积极地控制好血糖水平,尽早消除引起并发症的因素,定期监测血糖、血脂、血压、尿微量白蛋白等相关指标,定期复查眼底、心电图等,及时发现并发症产生的迹象,尽早消除隐患,就能避免危险发生,许多患者可以拥有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能力和寿命。糖尿病并发急性心梗是糖尿病心脏病变的一种,危害较大,但并非每个人都会发生,根本原因还是与长期血糖控制不良有关,需要早期预防。

2.2.3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鼓励性的心理暗示向患者分析目前的心理紧张状态和不接受合理的治疗对病情不利,会导致病情的不良发展。引起精神紧张的因素有很多,一般分为内因、外因,内因多由病人自己引起,如有些病人认为得了不治之症,把糖尿病看得过于严重而紧张;有些人急于求成,因病情没能及时控制好或病情反复,也会产生紧张情绪,有些人看到其他糖尿病患者出现视网膜病变而失明,或下肢血管病变而截肢等,联想自己的前途,也忧心惆怅,倍加紧张等。外因方面主要是工作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复杂、不被别人理解等造成的紧张心理,均不利于病情的控制。故应针对具体情况和原因调整心理状态,正确对待疾病,积极接受治疗,才是防止病情加重,避免并发症出现的良策。至于有些糖尿病患者出现较重并发症,则首先是因为病情控制欠佳,如果正规治疗,纠正体内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完全可以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另外,对老年患者而言,病情控制稳定,不仅事关个人身心健康,还能缓解家庭经济负担及子女思想负担,对全家生活都有重要影响。

2.2.4住院指导住院期间,一方面对其病情进行全面检查和诊断,给予合理的饮食调配和运动指导,与其他糖尿病患者一起参加每天的运动锻炼如广播操、太极拳等,形成规律有序的生活节奏,并暗示患者医生一定会使疾病得以控制,稳定其焦虑无助的情绪,逐渐通过调整药物剂量并针对并发症的具体情况,予以中药辨证治疗,从而使病情得到显著改善,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另一方面,通过观看有关糖尿病宣教资料,参加糖尿病知识讲座,与其他患者交流病情及经验,对其目前病情进行分析解释,使其认识到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危害,从而提高其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效治疗的重视程度,让其对目前病情有足够的信心和乐观的态度积极配合治疗;以克服精神紧张对血糖的不利影响,又使患者不会过于轻视疾病,以免放松饮食和运动治疗的坚持,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也为以后在家中的长期治疗打好基础。

2.2.5对家属配合的指导做好家属及周围人员的思想工作,经常让患者接触到生活中令人快乐、开心的事情,让其感到生活的乐趣;正确对待病人的不正常的心理,不能抛弃、置之不理,更不要施加压力,要多关心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况,并有效疏导,让其感到被重视和关注,要热情支持、鼓励并帮助他们运用保健手段控制糖尿病,发现病情异常,及时送其就诊。家属也要熟练掌握如何进行饮食治疗,督促并协助病人适当运动,同时做好病情监测,协助病人完成自我保健计划,给患者一个充满温情的家庭生活氛围,安享晚年。

2.2.6社会参与对来自外界因素引起的精神紧张,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为病人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生活、工作环境,以解除精神紧张。通过让患者参加糖尿病病友会组织,与其他病友进行病情经验交流,建立正常的人际往来和社会关系,使其走出个人患病的阴影,避免自闭、自卑倾向,认识到大多数患者仍可通过努力获得正常的生活,并通过丰富多样的病友会活动,发展和培养个人兴趣爱好(打门球、登山、下棋、书法、绘画、养花等),充实退休后的精神文化生活,分散对疾病的过分注意,形成有规律的良好生活方式。

2.2.7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寻求一种既能有效解决糖尿病病人就医问题,又能充分考虑病人经济负担能力的、切实可行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和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都是非常必要的,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应尽可能地考虑到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适宜的诊疗方案,以避免因经济负担过重而促使病人产生不良情绪反应,影响病人的康复及生活质量。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胰腺癌糖尿病术后护理

胰腺癌和糖尿病在发病学上有互为因果关系,胰腺癌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根治,而糖尿病可使患者代谢紊乱,机体修复及抗感染能力下降,增加手术的危险性。因此,针对该病的临床特征,加强术后的观察和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率,延长患者生命的有效措施。我院从1999年2月~2008年2月共手术治疗27例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现将术后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7例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男18例,女9例,年龄33~76岁,平均57岁。胰头癌22例,胰体尾癌5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胰腺癌。其中导管腺癌24例,腺泡细胞癌2例,腺鳞癌1例。糖尿病诊断以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h血糖≥11.1mmol/L为标准,本组患者均属2型糖尿病。

1.2治疗与转归入院后限期在全麻下施行胰腺癌根治术,术后并发胰瘘3例,占11.1%,切口感染3例,占11.1%,腹腔内出血1例,占3.7%,共7例,占25.93%,经护理观察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均得以控制,顺利恢复。其余20例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良好,占74.07%,达到明显的术后护理效果。

2术后护理

2.1心理护理由于患者术后情绪紧张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引起血糖升高。再由于患者身患胰腺癌和糖尿病,多数患者对手术治疗缺乏信心,持焦虑、悲观的心理状态。护士应加强心理护理,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疏导,使患者调整情绪,主动配合治疗。向患者解释存在不良心理反应的危害性,说明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利于抑制癌细胞繁殖,通过“抗癌明星”的典型事件,即使癌症晚期存活10~20年的也有较多报道,再通过患者的家属、亲友的关爱以及社会的支持,多渠道的开导和启发患者,减轻或消除患者存在的不良心理反应,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增强患者术后的免疫力,对术后的恢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2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由于胰腺癌手术创伤大,术后患者体质虚弱,加上糖尿病对各器官功能的影响等原因,术后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采用心电监护仪随时监测脉搏、呼吸和血压变化,及时测定尿量及中心静脉压,掌握补液速度,纠正血容量不足,并详细记录24h液体出入量。对有明显阻塞性黄疸,肝功能较差的患者特别要注意其神志的变化,防止发生继发性肝昏迷。对既往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应注意观察其速率,节律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3营养护理由于癌症、糖尿病对机体营养的消耗,再由于手术创伤引起失血、失液等因素,术后应加强营养护理。患者在禁食期间主要加强全胃肠外营养(TPN),对于糖尿病患者,据报道[1]按105~125kJ/(kg·d),糖:脂为1~2∶1,热∶氮为630∶1g,氮,糖:胰岛素(RI)为4∶1或2∶1,再根据血糖测定置调整RI用量,使尿糖控制在(±~++),有良好效果。护理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输注匀速,以防忽快忽慢所致的血糖改变。待肠蠕动恢复后应加强肠外营养(EN),给予要素饮食和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再循序渐进、少量多餐,促进患者的顺利恢复。

2.4引流管观察与护理术后需妥善固定腹腔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警惕术后胆瘘、胰瘘和腹腔内出血等并发症。保持引流装置和引流口皮肤周围的清洁,如腹腔引流液为血性>100ml/h或>500ml/24h,应考虑有活动性出血,需应用止血剂、扩容等处理,必要时手术止血。本组出现腹腔内出血1例,经早期发现,及时止血处理得以控制。如腹腔引流管引流不畅可用等渗盐水500ml加庆大霉素16万u行腹腔缓慢冲洗,每天1次,有较好效果[2]。如引流管内有清亮、无色的水样液体渗出,应考虑有胰瘘的发生,应立即将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并涂擦氧化锌软膏保护引流管口周围皮肤[3]。本组发生胰瘘3例,经及时处理得以控制,恢复良好。

2.5控制血糖的护理糖尿病患者术后由于麻醉和手术的刺激,再因情绪反应等因素,导致术后血糖明显升高。术后需严格遵医嘱给予胰岛素等治疗措施,及时有效的控制和降低血糖,防止高血糖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护理时应动态监测血糖、尿糖的变化,并做好记录。可应用血糖仪定时检测血糖水平,掌握血糖的变化,随时调整胰岛素的用量。控制血糖除由静脉注射胰岛素外,应及时根据血糖、尿糖值调整胰岛素皮下注射剂量。吴丽仙等[4]报道,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糖尿病患者术后有明显防止高渗性昏迷发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卫,张军,孟荣贵,等.大肠癌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处理.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9,20(11):883-885.

2张华.肝门部胆管癌扩大根治术病人围手术期护理.护理学杂志,2001,16:356-357.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护理

老年糖尿病是老年人内分泌代谢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种,其中老年糖尿病绝大多数是II型,占90%~95%,与非老年糖尿病患者相比,老年糖尿病患者心脑并发症多,常有低血糖发生,且往往病情隐匿,临床上容易误诊。因此,早期诊断和处理对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我院自2000年至2003年共诊治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46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46例中,男性33例,女性13例,年龄64~83岁,病程半年至16年,初诊糖尿病5例,合并糖尿病肾病21例,其中慢性肾功能不全血肌酐>133mmol/L8例,合并高血压10例,冠心病10例,肝功能不全6例,急性胃肠炎3例。

1.2临床特点:14例有面色苍白、出汗心悸、四肢颤抖及饥饿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8例有神经系统症状,其中昏睡5例,昏迷2例,神经模糊,反应迟钝及四肢乏力8例,全部患者进行血糖测试,平均为1.5mmol/L之间,尿糖、尿酮阴性,所有病例均进行头颅扫描,无脑部病变。

1.3诊断:就诊时,测指间毛细血管血糖或静脉血浆血糖,均在0.9~2.9mmol/L之间,伴有或不伴有心悸出汗、面色苍白、手足颤抖、饥饿等低血糖症状。

1.4治疗:确诊后即予50%葡萄糖40~100ml静脉注射,必要时重复,清醒后进食,无法进食者,予以10%的葡萄糖静滴,调节滴速,使血糖水平维持在6~12mmol/L,直至药物的低血糖效应期消失,经抢救45例患者有好转,恢复病前情况,1例因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2讨论

低血糖指血糖低于2.5mmol/L,老年人低于3.0mmol/L时,出现的交感神经兴奋及中枢神经损害的临床综合征,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是与老年糖尿病的以下特点有关:

2.1老年人多伴有糖尿病神经病变,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不能很好的被低血糖兴奋延误就诊时间,严重的低血糖反应使脑细胞功能受损。

2.2老年人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分泌不足,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血糖调节,热量摄入不足,可引发严重低血糖反应,本组7例低血糖反应由于进餐延误、食欲不佳、食量不足所致,若没有进一步的血糖监测,观察和发现,这类病人临床症状又不是典型,容易漏诊误诊。

2.3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肾小球滤过率每年下降1%,胰岛素清除障碍,肝脏糖原异生功能下降,特别合并肝肾功能不全时,影响胰岛素和磺酰脲类药物的代谢和清除更易发生低血糖。

2.4慢性胰岛素过量综合征,夜低血糖发作,晨起高血糖,多见于控制不良的I型糖尿病,特别是强化治疗中,不适当的增加了中长效胰岛素注射剂量后,会经常发生。

2.5胰岛素应用不当:①胰岛素用量过大,是最常见的原因,低血糖多发生在胰岛素最大作用时间内,如短效胰岛素所致低血糖,常发生在餐后3h左右,晚餐前应用中长胰岛素,易发生夜间低血糖。②此外,还见于注射胰岛素同时合用口服降糖药。③运动使血循环加速,致注射部位胰岛素吸收加快。④胰岛素注射方法不当,如中长胰岛素注射前未充分混匀,剂量错误。

3护理

3.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提高识别能力,如患者神志和活动情况,有无脸色苍白、乏力等,因此,护理人员应熟悉各类低血糖反应不同的临床表现,加强病房巡视,提高早期识别能力,及时发现低血糖的反应及低血糖患者昏迷,为抢救病人争取时间。

3.2加强糖尿病知识教育

3.2.1运动保持恒定,运动前适量饮食,或适当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

3.2.2经常测试血糖,应用胰岛素时应注意选择剂型,抽取剂量要精确,同时采用多部位轮流注射,注射前了解患者的食欲,饮食准备情况,是否按时进食,注射后检查病人的进食情况是否定时定量,以保证热卡摄入。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R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62(2016)12(a)-0154-02

数据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的临床发生率呈现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这与人们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方面的改变具有一定关系[1]。另外,糖尿病病程时间的增长,加上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不了解,所以造成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增多[2]。糖尿病治疗具有终身性特点,患者由于长期治疗或者自身病情治疗中并未改善,逐渐开始不遵循医嘱用药、锻炼、饮食,影响到糖尿病临床治疗工作的有效开展[3]。所以,糖尿病临床治疗中加行有效的健康宣教对于改善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该文就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治疗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对比医院糖尿病护理家园健康宣教以及常规健康宣教下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次实验研究所选择的对象,均为该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总计100例,患者及家属均知情自愿参与。入选标准:患者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糖尿病相关症状。排除标准:近期接受过相关临床治疗、身体器质性病变患者[4]。100例患者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患者年龄在42~72岁之间,平均年龄55.0岁;病程在0.5~8年之间,平均病程3.0年。按照临床健康宣教方案的不同,将10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组间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照组:该组50例糖尿病患者均行常规健康宣教,即在医院内张贴疾病相关知识图片,叮嘱患者复诊并进行知识问卷调查。实验组:该组50例糖尿病患者均在参照组常规健康宣教的基础上行医院糖尿病护理家园健康宣教。首先,建立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护士以及专科医师,在小组讨论后制定《糖尿病护理家园申请表》,成员资料的完善通过就诊以及随诊等方式完成,在综合了解每位患者病情的基础上为患者制定健康宣教内容[5]。具体宣教内容包括:患者疾病发生原因、糖尿病概念、久病并发症、临床症状、如何进行血糖控制、饮食、运动等,并告知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对疾病治疗的影响以及发生低血糖时患者如何预防。其次,制定糖尿病患者家园活动。一般家园活动是按照2次/月的频率开展,具体活动内容包括活动的具体形式、地点、内容、涉及人员、主讲人员等,一般时间设定在周末,这样患者家人也会有机会参与到活动中,活动的形式可以包含病友会、知识讲座、咨询等。再次,护理家园实施方法。对医院就诊糖尿病患者进行随访健康宣教,安排护理人员详细向患者介绍护理家园相关内容,指导患者填写《糖尿病护理家园申请表》。对患者填写完的申请表进行分析和统计,包括患者的例数、血糖情况、糖尿病了解程度等情况,安排对应护士在患者空腹状态下、餐后2h进行血糖测量,综合血糖测量结果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与患者强化交流和沟通,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意识。最后,健康宣教遵循自愿原则。护理工作人员保管好患者的基本资料、随访内容等,并形成档案,避免隐私信息流出的情况。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糖尿病患者空腹状态下、餐后2h血糖、并发症、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SAS、SDS评分情况。

1.4疗效评定

显效:糖尿病患者治疗后,症状显著改善,血糖恢复与正常人一致。有效:糖尿病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血糖有所控制。无效:糖尿病患者治疗后,以上效果均未实现。

1.5统计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研究的100例糖尿病患者治疗护理干预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几率、护理满意度以(%)形式展开,进行χ2检验;患者空腹状态下、餐后2h血糖以及SAS、SDS评分等指标以(x±s)形式展开,进行t检验。P<0.05?樽榧涮悄虿∈笛槭?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间治疗效果对比

对两组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详细数据见下表1,综合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组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组间并发症对比

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均发生了并发症问题,具体并发症结果见下表2,表中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组间SAS、SDS评分情况对比

两组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SAS、SDS评分结果,见下表3。综合表中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前两组SAS、SDS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实验组两项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组间空腹、餐后2h血糖情况对比?勺樘悄虿颊卟煌?时间段血糖情况,见下表4。表中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组间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两组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对比,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6%,参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06,P=-0.0138)。

3讨论

糖尿病的临床发病率呈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这与我国老龄化问题的突出、人们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运动习惯、工作习惯等方面具有直接联系[6]。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用药,所以患者存在明显的不遵医嘱行为,严重影响预期治疗效果的实现。有报道提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情况,提高总体治疗效果[7]。

结合该次实验研究内容来看,将选择的10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健康宣教方案的不同分为采取常规宣教的参照组以及医院糖尿病护理家园形式健康宣教的实验组,最终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无论是并发症、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不同时间血糖情况等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结实验组健康宣教方案,其优势有以下几点:①方案执行方便、经济,服务形式中使用图文并茂形式进行授课,可提高患者的掌掌握度;②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降低患者负面情绪;③宣教方案是在综合患者病情、文化程度、性格特点等基础上制定的专属护理计划。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护理,干预,依从性

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我院住院治疗的300例胰岛素注射治疗糖尿病患者,其中150例实施进行视频、示教等的护理教育(实验组),另外150例实施常规的健康教育。实验组男73例,女77例,平均年龄41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的23人,中学及中专的56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71人;对照组男69例,女81例,平均年龄43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的17人,中学及中专的52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81人。两组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方法

2.1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作常规宣教或根据患者所提问题做简单、必要的回复。实验组首先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化健康管理培训,使其掌握新的护理思路和沟通技巧。术后从人文、心理等多方面加以护理患者,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糖尿病的基本知识、药物治疗、饮食、并发症及预防、运动及注意事项、血糖的监测和胰岛素的注射方法、技巧。教育方式采取面对面个体交流、一对一指导、讲座、录像、示教以及发放有关资料阅读,向患者讲解饮食原则、运动方式、注意事项,并加强糖尿病知识教育,让患者积极主动参与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学习和交流,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从而做到规律饮食、经常活动、定时监测自己的血糖水平。

糖尿病的护理方式根据患者的需求和工作性质等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对于对知识严重缺乏的患者,采取重点护理的方法,加强随访或指导,努力与患者建立互助式的护患关系,对初诊糖尿病患者和长期糖尿病患者区别对待,分别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对初诊糖尿病患者主要使其了解糖尿病相关基本知识和技术,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不断鼓励患者,使其逐步接受并认可治疗方式,克服注射时可能出现的心理障碍,乐意按医嘱坚持治疗,从而形成并提高患者自我的疾病健康管理能力。对长期糖尿病患者在妥善保存初诊记录和随访记录的基础上,定期对糖尿病治疗护理方案进行评估,调整饮食、运动量,制定个体化的饮食运动方案,并积极做好慢性并发症的护理,防治血管病变。对依从性不好的患者充分利用患者的社会资源,加强对其家属的健康宣传,让家属认识到其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从家属的角度帮助患者治疗,从而提高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3]。同时开展 “糖尿病知识与健康论坛”,将授课专家和授课内容公开告知患者,使糖尿病患者集中教育,学习糖尿病治疗的新认识新方法,回答患者的疑问,并以依从性较好、病情控制佳的患者带动落后的方式,以患者身边成功的实例转变他们对疾病的态度,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学习的主动参与性和责任心。

2.2 调查方法

对150例实验组于入院后实施有有计划的护理干预,采取自制问卷对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及出院后的依从性调查评定。问卷在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并经相关专业专家审核,确保内容效度。内容分为5个主题20个条目,包括日常生活行为依从程度、按医嘱服药、糖尿病认知度、饮食和运动控制、自我监测等5个主题。评分标准为完全依从4分,依从性较好3分,依从性一般较3分,依从性较差2分,不依从1分。低分越高,说明依从程度越好。

2.3 数据处理方法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两样本均数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依从性情况的比较

入院时两组患者依从性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实验组依从性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2 文化程度对糖尿病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对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其依从性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越高的患者其依从性越好。

3.3 两组血糖水平变化的比较

两组患者PBG、FBG测定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4.1 胰岛素注射治疗糖尿病的意义

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血糖控制是防治糖尿病病情恶化和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糖尿病的护理是一项长期并随病程的进展不断调整的管理过程。强化治疗目前可被作为初发T2DM 治疗的可行方案之一,可使患者的血糖持续稳定,并能延缓并发症的发生[4]。

4.2 护理干预对胰岛素注射治疗糖尿病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患者的依从性对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病人的健康恢复影响很大,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血糖控制不良主要是与患者缺乏相关的糖尿病知识、饮食控制不良、不规则用药和未定期监测血糖有关[5-6]。胰岛素注射对治疗糖尿病患者有较好的效果,但如果患者不依从医嘱坚持治疗,自行加量、换药或停药,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而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填鸭式教育模式,强化医生单向教育,认为医生应尽可能的教会糖尿病人知识。这显然不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规律。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须坚持治疗,除嘱患者坚持应用降糖药物,告知患者注意科学的饮食、适当的运动、保持标准体重之外,还应根据患者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改变以往单纯式讲授的模式,因人而已,因人施教,重视患者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避免患者产生逆反心理。这对治疗效果和预防并发症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胰岛素注射治疗糖尿病患者和150例药物治疗患者其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入院时两组患者依从性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出院时实验组依从性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有计划、有组织的健康教育可提高其依从性,有效治疗和控制糖尿病发展,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改善其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

参考文献

祝方,纪立农.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诱导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良好控制的临床试验[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11(1):5-9.

李延兵,翁建平. 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11(1):10-15.

张爱兰.影响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的因素与护理对策.济宁医学院学报,2009,32(4):292-293.

李秀钧,董砚虎,程丽霞,等. 糖尿病研究进展-第16届国际糖尿病联盟大会纪要[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8,14(2):72-77.

聂洁萍.健康教育对初诊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的调查.广东医学院学报,2007,25(2):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