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费用会计论文

费用会计论文

费用会计论文

费用会计论文范文第1篇

管理会计工具种类众多,主要应用于成本费用控制的是:标准成本计算、全面预算管理、盈亏临界点分析、边际分析等。成本控制又是管理会计的一个关键的环节,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管理作用。企业开展成本控制,可以首先合理地制定出各项费用和消耗的限额,要涵盖整个生产经营活动;采取各种措施,关注费用和消耗发生的全过程,及时控制成本的形成及其发生额,使成本不超过预先指定的标准;成本控制和成本计划密切相连,它是成本计划的具体实施过程,可以促进成本计划更好地落实,发挥出成本计划应有的作用;通过成本控制,还可以促进企业更好地宣贯、执行有关成本管理的各项法令、方针和政策,提高管理水平。一个企业的利润产生,除了生产成本,还有各项费用。不论是生产成本、还是各种费用,对一个企业来说都是成本。而一个企业从可行性分析到筹建、试生产、量产这些过程中,无时无刻没有成本在发生。但这些成本的发生是否正常、是否还可以优化,资源是否运用得合理等等这些问题是每个企业高管们经常想到的事。这些成本如何去控制、优化呢?不能全靠人盯人的方法去实现,特别是大型企业集团更是不现实的问题。在欧美企业,财务工作的地位一直是很高的,是有一定原因的。大型企业的市场、采购、销售、运输都是很成熟的,但其运行效果并不是很明确的、随时随地就能看到的。这时很自然地就想到了管理会计,通过管理会计工具去衡量、去实现,找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二、管理会计在企业成本费用控制中的应用情况

本人所在企业是一所大型粮油加工企业,市场地位也是遥遥领先。近年来由于竞争的加剧,企业盈利不断减少,集团对下属企业的管理要求也不断提高。管理会计工具中的成本费用控制工具不断在实际工作中被加以应用:一是是否还要在上海上新项目?在可行性分析的时候不仅要以现有的历史数据作为参考,更要考虑上海不断上升的人工成本、能源成本、产品销售市场所在范围等方面。企业的成本是设计出来的,这种说法非常有道理。设计得不好的项目会存在先天不足,以后再怎么调整、再怎么优化都很难让企业盈利。二是如何设计公司的成本控制系统,使得每项成本费用的发生都有标准参照,让企业的生产成本达到行业先进行列。对成本费用的控制是通过管理会计工具———全面预算控制、标准成本计算来实现的。三是产品从设计到原料采购、生产制造、仓储、销售、配送、退货等一条供应链,如何控制整个供应链的总成本最低,而不是仅仅控制单个环节的成本。在这一条供应链过程中,其他职能部门仅涉及到一到两个环节,看到的问题都是从自身所处部门来看的。而管理会计部门要参与到这个整个供应链,管理的是整个供应链环节的总成本。四是当存在个别项目投资失误时,因项目投入已经是沉没成本了,如何减少损失,是停产还是继续生产时,管理会计要通过对各项成本的分析来决定。这种项目的分析不能用传统的原料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得到产品成本与售价比较来确定是否生产。而是要通过分析产品的售价能否覆盖原料成本加上变动成本,有边际收益时就应该继续生产,这是一条基本原则。

三、管理会计在国内发展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一)国家要从制度上细化管理会计发展方向及从业人员的管理

管理会计的重要性也是被国家近年所认可的,而且也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但实施细则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细化。有许多工作要去做:国家要从制度上设计出管理会计岗位,并有相关配套制度出台,通过在制度上创新让管理会计在中国茁壮成长。

(二)要引导企业与会计从业人员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并给予地位的认可

中国现在的企业组织架构中基本上是没有管理会计的部门,更不要说具体的职位及职能了。管理会计要在中国去推广使用,为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发挥作用、创造价值,让中国不仅仅是制造大国,而是要让中国走向制造强国。需要国家设计出好的发展管理会计制度有了更多的企业投入人力、物力去钻研管理会计为企业创造效益企业会更有动力去发展完善管理会计。有了这样一个好的良性循环,中国的管理会计终会屹立于世界。

(三)大学教育要结合企业管理需要设计出管理会计专业

中国的大学目前是没有管理会计这样的专业,只是把管理会计作为一门课程在教学,而且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管理会计在中国企业实践工作中应用的案例,学到的都是国外的一些企业案例,实用性不是很高。另外一个好的管理会计不是仅仅学习这一门课程就行了,管理会计需要学习很多跨专业的课程,除了会计知识,还要学习很多其他专业知识,如管理学、行为学、心理学、供应链、经济学等这些专业课程。

四、总结与展望

费用会计论文范文第2篇

(一)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新准则规定,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按照发行股份的面值总额作为股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所发行股份面值总额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这些规定中并没有明确提到交易费用,但交易费用的处理是隐含其中的。举例说明:2007年6月30日,A公司向同一集团内B公司的原股东定向增发1500万股普通股(每股面值1元,市价13.02元),取得B公司100%的股权,并于当日对其实施控制;同时A公司发生交易手续费150万元,合并日B公司的账面所有者权益总额6606万元,合并前两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相同,合并后B公司仍维持其独立法人资格继续经营。

会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66060000

贷:股本15000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49560000

银行存款1500000

说明在此种情况下,投资方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交易费用并没有计入投资成本,而是冲减“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如果资本公积不足冲减,再调整“盈余公积”和“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新准则规定,购买方在购买日应当确定的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企业合并成本包括购买方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以及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相关费用之和。这意味着这种情况下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应计入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成本,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是不同的。举例说明:2007年4月30日C公司为取得D公司75%的股权,支付的资产包括银行存款1200万元和一项专利技术,原价1500万元,至合并日已累计摊销400万元,支付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600万元,取得该股权后C公司能够控制D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合并中C公司支付相关费用100万元。假定合并前C公司与D公司不存在关联方关系。

会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27000000

累计摊销6000000

贷:无形资产——专利技术15000000

银行存款13000000

营业外收入5000000

此例中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2700万元由C公司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2600万元和支付的相关费用100万元组成,而银行存款1300万元包括付出资产的1200万元存款和支付的相关费用100万元,借贷方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二)企业合并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1.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新准则规定,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包括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这种情况比较简单,将交易费用直接计入投资成本,借记长期股权投资,贷记银行存款。举例说明:E公司2008年2月10日自公开市场中买入F公司20%的股份,实际支付价款8600万元,其中含有已宣告未发放的现金股利600万元,另外,在购买过程中支付手续费等相关费用200万元。

会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82000000

应收股利6000000

贷:银行存款88000000

此例中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由8000万元购买款和200万元相关费用构成,特别需注意的是,实际支付价款

8600万元中的已宣告未发放的现金股利600万元不是交易费用,也不能计入投资成本,应作为未来可收回的应收股利处理。

2.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新准则规定,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为发行权益性证券发生的相关费用不构成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应自溢价发行收入即“资本公积——股本溢价”中扣除,溢价收入不足冲减的,应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这种情况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比较类似。

3.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

新准则规定,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这意味着交易手续费等不计入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举例说明:E公司设立时,其主要出资方之一甲公司以其持有的对F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作为出资投入E公司。按约定,该项长期股权投资作价6000万元,交易中E公司发生相关费用200万元。E公司注册资本为24000万元,甲公司出资占E公司注册资本的20%。

会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60000000

贷:实收资本48000000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10000000

银行存款2000000

二、处置长期股权投资产生交易费用的会计处理

虽然长期股权投资的形成是多渠道的,不同渠道形成长期股权投资交易费用的会计处理各不相同,但对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产生交易费用的会计处理应该基本相同,基本处理方法是将取得的转让价款与该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损益;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因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而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处置该项投资时应当将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部分按相应比例转入当期损益。具体的账务处理为: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按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贷记“应收股利”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除上述规定外,还应结转原记入资本公积的相关金额,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处置长期股权投资产生的交易费用应直接冲减处置资产的收益,即减少“投资收益”的账面额。举例说明:G公司原持有H公司40%的股权,采用权益法核算该长期股权投资。2007年12月20日G公司决定出售10%,出售时G公司账面上对H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构成为:投资成本1800万元,损益调整480万元,其他权益变动300万元。出售取得转让收入715万元,另支付转让手续费10万元。

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7050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75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4500000

——损益调整1200000

——其他权益变动750000

投资收益1350000

本例中投资成本1800万元,损益调整480万元,其他权益变动300万元是H公司40%的股权,现G公司出售10%的股权,就是在以上数据的基础上乘以1/4,该10%的股权的具体数据为:投资成本=1800×1/4=450万元,损益调整=480×1/4=120万元,其他权益变动=300×1/4=75万元。单纯的转让收益应为145万元(715-450-120),因为支付了交易费用10万元,使最终的投资收益只有135万元,而收入的转让款项为705万元。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S].2006.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应用指南[S].2006.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费用会计论文范文第3篇

    就公司风险而言,Simunic(1980)指出,对于高风险企业,由于执行审计的成本较高及面临诉讼的可能性较大,会计师事务所将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因此,审计收费存在一个风险溢价(李爽和吴溪,2004)。然而,经验证据上,关于公司风险是否与审计费用相关联,国内外的研究结论尚不统一(Francis,1984;GulandTsui,1998;Seetharamanetal.,2002;朱小平和余谦,2004;张继勋等,2005)。而且,已有文献都忽略了考察公司审计收费风险溢价时可能面临的内生性问题,制约了相关结论的可靠性。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为我们研究公司风险与审计收费间关系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首先,作为一个波及面甚广的事件,金融危机影响了大多数企业的经营,由于需求减少,银根紧缩,企业经营风险骤然增加,由此便利了我们对公司审计收费风险溢价的考察。其次,因危机的不可预知性,金融危机下公司审计费用的调整应是针对经营风险变化后的反应,由此提供了近乎自然实验的研究环境,克服了以往研究的内生性问题。最后,鉴于危机影响在不同公司中的差异,我们可以对不同行业、性质和事务所审计公司的风险溢价进行比较,以此增进对公司风险与审计收费间关系的理解。本文的研究贡献体现如下。首先,尽管公司风险被认为是审计收费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具体结论尚不明晰,本文对公司审计收费风险溢价现象进行了检验,深化了我们对公司风险与审计收费间关系的理解。其次,金融危机下公司审计收费的考察也为认识2008年金融危机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提供了一个视角,有助于增进了解此次危机及所产生的经济后果。第三,我们的研究表明,产权国有为企业经营提供了隐形担保,进而影响到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其对审计收费风险溢价的作用就是一个具体表现。最后,本文就方法论而言也具引申意义,金融危机的爆发提供了一个外生冲击,企业经营行为的调整应是基于这一外生事件的反应,由此避免了相关分析的内生性问题。文章后面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文献回顾,对已有研究进行了综述;第三部分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说;我们在第四部分介绍了样本、变量和模型;第五部分是实证分析,报告了公司风险与审计费用间关系检验的结果;第六部分进一步对公司审计收费风险溢价的生成机理进行了探究;为验证本文研究结论,我们在第七部分进行了敏感性测试;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二、文献回顾

    自Simunic(1980)的开创性研究以来,公司审计收费的决定引起了学者的好奇,大量文献对可能影响公司审计费用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讨论,归纳起来包括如下几方面。(1)客户规模。Simunic(1980)研究发现,被审计公司规模与审计收费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客户规模越大,审计收费越高。(2)资产结构。Firth(1985)考察证实,公司的应收账款和存货影响了审计收费。(3)业务复杂性。Francis(1984)分析表明,客户子公司数目与审计收费相关联。(4)审计意见。有研究发现,审计意见也是影响公司审计收费的重要因素(Simunic,1980)。(5)会计师事务所特征。DeFondetal.(2000)研究显示,公司审计收费还受到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和声誉的作用。(6)治理结构。最后,公司治理也是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的决定因素,如审计委员会特征等(Abbottetal.,2003)。就公司风险而言,尽管理论上其构成公司审计费用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但具体的实证结论尚不一致。如,Simunic(1980)研究发现,随着客户经营风险的增加,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提高。GulandTsui(1998)分析显示,以自由现金流衡量的公司风险与审计收费正相关。但Francis(1984)考察指出,公司经营风险对审计收费不具解释力。Seetharamanetal.(2002)也分析认为,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与审计收费无关。我国学者对公司风险与审计收费间关系也进行了探讨。张继勋等(2005)研究发现,随着公司对外担保的增加,会计师事务所收取了更高的审计费用,表明公司风险对审计收费有正影响。以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刘继红和周仁俊(2007)分析发现,单一客户集中度、资产敏感性缺口、资本利润率及资本充足率等风险指标与公司审计收费正相关。然而,不同与上述结论,刘斌等(2003)、朱小平和余谦(2004)研究显示,不论是以公司负债还是经营业绩作为风险的度量,其对公司审计收费都不具解释力。由上看出,关于公司风险与审计收费间关系,现有结论尚不明晰,国内外研究都存在互为矛盾的研究发现。而且,更重要的是,上述文献都未对分析中可能面临的内生性问题加以考虑,由此制约了相关结论的可靠性。

    三、假说发展

    金融危机下,因需求减少,银根紧缩,企业的经营风险徒然增加,如销售下降、存货积压和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等,在此情况下,企业永续经营的会计假设受到更多质疑。与此同时,因企业业绩下滑,为获取高额报酬及达到分析师盈利预期,公司管理者“粉饰”会计报表的动机增强,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增大。因此,为避免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将执行更多审计程序和扩大审计范围,审计收费提高。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下,由于经营风险的增加,公司陷入破产境地的概率增大,而且,当公司又具较高会计舞弊动机时,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面临较大诉讼风险,审计收费要求的风险补偿相应提高。由此,我们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说1。研究假说1:金融危机下,随着公司经营风险的增加,公司审计收费将提高。2008年的金融危机波及面甚广,影响了大多数企业的经营,但不同行业遭受危机影响的程度存在差异。此次危机源自美国,随着西方国家经济前景渐趋黯淡,失业率增加,居民消费支出减少,对新兴市场国家的产品需求逐渐下降。因此,危机对我国出口型企业影响较大。金融危机下,当出口型企业因出口受阻而业绩下滑时,基于获取高额报酬及满足分析师盈利预期动机,管理者操纵会计盈余的可能性增大。而且,受危机影响,出口企业破产的概率也更高,审计的诉讼风险增加。因此,对于危机下的出口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将提高审计强度及要求更高的风险补偿,审计收费更高,由此我们得到研究假说2。研究假说2:相比非出口型企业,金融危机下出口型企业审计收费风险溢价现象更明显。我国资本市场的一个显着特征是国有公司占据上市公司的大多数。Kornai(1988)指出,产权国有为企业经营提供了隐形担保,出于避免失业及维护社会安定的考虑,国有公司经营陷入困境时更可能得到政府救助。由于政府救助降低了会计师事务所事后遭受诉讼的可能,相应的,要求的审计风险补偿降低,公司审计费用将下降。由此,我们预期,金融危机下国有公司的审计收费并不随经营风险的增加而提高,此为本文的研究假说3。研究假说3:相比民营公司,金融危机下国有公司审计收费风险溢价现象较不明显。最后,我们讨论会计师事务所类型对危机下审计收费风险溢价的影响。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常被喻为高质量审计的代名词。因此,当危机下公司经营风险提高时,为降低审计风险,“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将执行更严格的审计程序,要求的诉讼风险补偿也更高,由此将提高公司审计收费。然而,对于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国际“四大”是否一定意味着更高质量的审计,还存在着不同的观点。由于受到特殊的政治礼遇及拥有强大的公关能力①,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审计市场面临比国内所更低的法律风险,而且,因国有股“一股独大”、股票发行的政府管制及对中小股东权益的弱保护,我国上市公司缺乏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因此,国际“四大”在中国资本市场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的动机较弱(刘峰和周福源,2007)。基于此,关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对危机下公司审计收费风险溢价的影响,我们在此不做预测,而是通过后面的实证检验加以分析。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

    2008年金融危机发端于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随后迅速波及其他国家,我国经济受其影响也在2008年出现下滑。因此,我们以2008年上市公司的全体为研究样本。同时,为分离出金融危机影响这一外生冲击,我们也将2007年经济平稳时期的上市公司纳入样本。最后,考虑到上市当年审计费用通常较高,我们剔除了IPO两年之内的公司样本。

    (二)数据

    本文用到的上市公司审计费用数据取自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开发的《CCER中国证券市场数据库》;公司财务数据来自深圳国泰安公司开发的《CSMAR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库》;上市公司最终控制人数据取自WIND数据库;最后,企业出口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编制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

    (三)模型

    为考察金融危机下公司风险与审计收费间关系,我们构造了如下模型,Fee_log=a0+a1ROA+a2Crisis+a3ROA×Crisis+a4Size+a5Lev+a6Liquidity+a7Diversify+a8Big4+a9Age+∑Industry+∑Region+ε(1)其中,Fee_log是上市公司审计费用的自然对数,且以年度通货膨胀率进行了调整;参照现有文献(Simunic,1980;Francis,1984),我们以经营业绩作为公司风险的度量,等于公司总资产收益率(ROA);Crisis是金融危机变量,若经营年度为2008年,取值为1,否则为0。控制变量包括:公司规模(Size),等于公司总资产的自然对数值;公司负债率(Lev),为公司借债与总资产的比值;资产结构(Liquidity),等于公司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业务复杂性(Diversify),以公司经营的业务数表示;会计师事务所特征(Big4),若审计上市公司的事务所为国际“四大”,取值为1,否则为0;上市年限(Age);最后,Industry和Region分别是行业和地区哑变量。

费用会计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成长 信号传递 审计收费 审计师选择

一、引言

企业成长性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企业也有倾向于向外界传递各种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积极信号。审计师作为连接企业与投资者的信号桥梁,可以向外界传递有关企业发展的信号,Blackwell et al(1998)发现公司在债务市场上能通过选择大规模审计师传递有效的信号,从而更容易获得贷款和取得较低的贷款利率。当公司处于高成长时,公司是否愿意支付更高的审计费用向外界传递企业处于高成长的积极信号呢?或者企业处于高成长时,是否倾向于选择选择质量更高的规模更大的事务所为其提供审计服务呢?这为检验我国资本市场中审计功能和审计信号理论提供了新视角。在我国资本市场中,审计师的选择能否传递一种企业处于高成长性的信号呢?这关系到了审计信号理论在我国的检验,更成为我国审计师行业发展提供参考。以往研究表明,影响审计师选择的因素很多,如冲突、企业规模、股权集中度、审计委员董事会特征等。但是鲜有研究企业成长性对于审计师选择及审计收费的影响。本文从企业成长性的角度研究了企业成长性对于审计师选择与审计收费的影响。

二、文献回顾、理论分析

(一)审计收费文献回顾 王杭军(1999)指出,我国审计收费存在一明一暗两个问题。所谓明的问题,是指与注册会计师制度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相比,我国审计收费明显偏低;所谓暗的问题,是指我国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存在着大量不确定的审计收费。喻小明(2000)认为,由于审计市场的激烈竞争导致审计收费低,对于高质量审计需求的不足则成为价格竞争的根源。陈冬华和周春泉(2006)运用Chaney、Jeter和Shivakumar的研究方法,以2002年我国证券市场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我国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自选择问题会对审计收费产生显著影响,在考虑自选择后,大所对其客户的收费会明显降低,小所的审计收费会提高;选择大所的公司的若聘请小所审计收费会明显降低,说明此类客户偏好大所审计,并愿意为此支付更高的审计费用,但选择小所的公司若选择大所审计,审计费用会提高,说明此类客户偏好小所审计。审计收费的实证研究主要始于Simunic(1980)的研究,并且此后国内外学者对审计费用的实证研究大多采用Simunic的模型。Fir(1985)研究了新西兰的审计市场,研究表明,审计收费受到公司规模、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重以及审计风险的影响,但是与事务所规模无显著关系。Craswell et al(1995)研究了特定行业与审计收费的关系,结果表明,公司处于特定行业的,对审计师的专业化要求高,审计收费较高。伍利娜(2003)、刘斌等(2003)、魏素艳等(2005)利用Simunic模型对我国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我国事务所审计收费的高低受到上市公司的规模、经济业务的复杂程度以及上市公司所在地因素的影响。张继勋等(2005)发现对外担保提高了审计收费,刘继红和周仁俊(2007)研究表明,审计收费与商业银行的风险指标有显著正相关关系。潘克勤(2008)研究发现,公司治理的程度同样影响审计收费,公司治理程度越高,审计收费较低,随着公司治理指数的提高,国际四大与本土五大审计收费差异减少,说明了公司治理程度对于审计收费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李爽和吴溪(2004)研究了宏观环境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发现监管信号对于审计收费有显著关系,当公司处于监管导致的审计师变更审计收费更高。蒋德权等(2011)分析了不同市场化程度下,审计师选择和审计收费的差异,研究发现,市场化进程越高,审计收费越高。

(二)审计师选择文献回顾 Jensen and Meckling(1976)研究表明,企业规模越大,企业发生的成本越大。Simunic(1980)、Eichenseher et al(1989)研究表明,企业规模越大,越倾向于选择大所。DeAngelo(1981)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审计客户越多的事务所,审计质量越高,审计的机会主义行为越小,主要因为如果不能发现一些客户的重大错报将会失去一些客户。为了防止因此而失去的审计客户,事务所会提高审计质量。Shleifer and Vishny(1997)指出,公司治理用来解决所有者与企业管理层的问题。公司治理的有效性能减弱问题。Eichenseher et al(1989)研究发现,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与企业选择小所审计变更为大所显著正相关。Abbott and Parker (2000)发现,审计委员会每年开两次会以上的,更倾向于选择具有审计专长的审计师为企业提供审计服务。但Eichenseher et al(1989)研究没有发现审计委员会与审计师选择有显著关系。我国学者徐冰(2004)对家族企业的审计需求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审计的需求与家族企业的规模、债务比例有显著的关系。孙铮和曹宇(2004)检验了公司的股权结构对于审计师选择的影响。王艳艳和陈汉文(2006)发现,问题越严重的企业,越倾向于选择高质量的大所审计,还发现股权集中度越高,更倾向于选择审计质量更高的大所审计。李明辉(2006)在对我国179家IPO公司研究后发现,公司规模越大,更倾向于选择审计质量更高的大所,管理层持股比例与是否选择大事务所审计则呈倒U形关系。但是鲜有从企业成长性来考虑对审计师选择和审计收费的。

本文研究聘用代表高质量审计的大规模审计师,支付更高的审计费,能否被我国投资者确认为是一种有利信号,进本文从企业成长性,研究高成长的企业是否倾向于选择质量更高、规模更大的事务所?高成长的企业是否愿意支付更高的审计费用,来向外界传递积极的信号?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基于审计信号理论,企业可以通过审计师的选择向外界传递信号,具有信息优势的企业积极寻求这种信号,将信息向外界传递,消除信息不对称,审计师就可以成为这种信号的载体。企业会因此愿意支付更高的审计费用,选择质量更高的事务所,高质量的事务所能够传递质量更高的信号,能够向外界传递更为积极的信号,外界投资者可以通过这种信号识别出优质的企业,高成长的企业便会愿意为此支付高的审计费用,向外界传递高成长的信息,更倾向于选择高质量的事务所为其提供审计服务。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处于高成长的企业,更倾向于支付更高的审计费用

假设2:处于高成长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规模更大的事务所为其提供审计服务

(二)样本选择 本文以2005年至2009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样本的筛选遵循以下的原则: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剔除相关数据缺失的公司。最后得到了5108个公司的年度观测值。本文运用winsorization的方法对异常值进行处理,对所有小于1%分位数(大于99%分位数)的变量,令其值等于1%分位数(99%分位数)。

(三)模型建立 采用 Simunic(1980)所建立的模型,本文本文设计了以下两个模型对提出的假设进行检验:

(四)变量定义 (1)因变量为Fee和Big4,用年报中的审计费用的自然对数作为模型中审计收费的变量。出于可比性,对实行双重审计的公司,选取其境内审计收费的自然对数。(2)、测量变量2个。托宾Q度量企业成长性,RANKQ为衡量企业成长性的指标,采用托宾Q进行排序,RANKQ=1为高成长企业,RANKQ=0为低成长的企业。(3)其他选取的控制变量,以控制其他因素对审计收费及审计师选择的影响。根据已有的研究,本文选择,SIZE来控制审计业务量对审计收费的影响,SIZE为公司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本文用INV、AR控制审计任务的复杂程度对审计收费的影响,INV为存货/总资产,AR为应收账款/总资产。本文还控制了企业的资本结构(RATIO、LEV)、企业的经营状况(ROA)、市场化指数(MARKET)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变量定义见表(1)。

四、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根据表(2)列出的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发现2005年至2009年,会计师事务所向上市公司平均收取了51401.1028元(按绝对数计算),但不同公司间差别较大(标准差为318686.8375元)。

(二)回归分析 (1)审计溢价影响因素检验结果。表(3)是审计收费与企业成长性的回归结果。变量RANKQ显著为正,这说明企业成长性对于审计收费有显著影响:高成长的企业愿意支付更高的审计费用,聘请事务所对其进行审计。上述结论验证了假设1。进一步论证了审计信号理论。并且,变量MARKET显著为正,这说明地区市场化指数较高,所属上市公司的审计收费越高,公司规模、资产负债水平显著为正,说明了规模越大、资产负债水平越高审计收费越高,流动比率、存货比率越高,审计收费越低,这支持了之前的研究。(2)审计师选择的检验结果。表(4)是企业成长性与审计师选择的回归结果。变量RANKQ系数显著为正,说明企业成长性对上市公司的审计师选择有显著影响:企业处于高成长时,倾向于选择“四大”,即选择质量较高的大所对其进行审计,向外界传递企业处于高成长的信号。此外,变量MARKET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市场化指数越高,企业越倾向于选择大所。公司规模、总资产收益率显著为正,说明规模越大,总资产收益率越高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四大”。而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存货比率显著为负,说明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存货比率越高的企业,越倾向于选择“非四大”,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相吻合。表明高成长的的企业愿意支付更高的审计费用,向外界传递处于高成长的信号;高成长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四大”对其进行审计。

五、结论

本文基于审计信号理论研究了企业成长性对于审计收费和审计师选择的影响,发现企业成长性对于审计收费和审计师选择有着重要影响:高成长的企业倾向于支付更高的审计费用,来向外界传递积极的信号,表明企业处于高成长阶段;高成长的企业倾向于选择“四大”,向外界传递企业处于高成长的信号。此外,还论证了市场化程度较高,企业越审计费用越高,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四大”。本文的研究是对于审计信号理论进一步的论证,进一步完善审计信号理论在我国的实践,对以后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娟、李虎、王兵:《审计师选择、信号传递和资本结构优化调整》,《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年第9期。

[2]王杭军:《对当前注册会计审计收费问题的思考》,《财会研究》1999年第1期。

[3]喻小明:《关于改制后的注册会计师执业收费的几点思考》,《华东经济管理》2000年第6期。

[4]陈冬华、周春泉:《自选择问题对审计收费的影响》,《财经研究》2006年第3期。

[5]伍利娜:《审计定价影响因素研究》,《中国会计评论》2003年第1期。

[6]刘斌、叶建中、廖莹毅:《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审计研究》2003年第1期。

[7]魏素艳、张红、刘丹:《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8]张继勋、徐奕:《上市公司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研究》,《中国会计评论》2005年第1期。

[9]刘继红、周仁俊:《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监管风险与审计定价》,《审计研究》2007年第5期。

[10]潘克勤:《公司治理、审计风险与审计定价——基于CCGI~(NK)的经验证据》,《南开管理评论》2008年第1期。

[11]李爽、吴溪:《监管信号、风险评价与审计定价:来自审计师变更的证据》,《审计研究》2004年第1期。

[12]蒋德权、沈永健、王国俊:《不同市场化进程下的审计收费和审计师选择》,《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第12期。

[13]孙铮、曹宇:《股权结构与审计需求》,《审计研究》2004年第3期。

[14]王艳艳、陈汉文:《审计质量与会计信息透明度》,《会计研究》2006年第4期。

[15]李明辉:《成本对审计师选择的影响》,《经济科学》2006年第3期。

[16]Titman S,Trueman B.Information Quality and the Valuation of New Issue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6.

[17]Balvers R J,Mcdonald B,Miller R E. Underpricing of New Issues and Choice of Auditors As Signal of Investment Banker Reputation.The Acconting Review,1988.

[18]David W. Blackwell, Thomas R. Noland,Drew B. Winters.The value of auditor assurance : evidence from loan pricing.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98.

[19]Firth Michael.An Analysis of Audit Fees and Their Determinants in New Zealand.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1985.

[20]Craswell A T,Francis J R and Taylor L S. Auditor Brand Name Reputations and Industry Specialization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95.

[21]DeAngelo L E. Audit Size and Audit Quality.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81.

费用会计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审计费用 预算松弛 外部竞争

一、引言

审计费用的研究是审计研究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是一种能够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提高审计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向信息需求者提供审计质量信息,帮助做出更准确的投融资决策的公司治理方式。从以往文献研究以及上市公司披露的审计费用数据来看,我国审计收费的现状不容乐观,上市公司向事务所支付的审计费用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需要更进一步的去探讨和研究导致这些差距的重要因素。从目前已有文献来看,我国审计费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事务所客户(企业)的资产规模、注册会计师特征、公司治理结构、会计师事务所性质、审计意见类型以及审计风险等对审计费用影响的问题上,研究范围比较狭隘。很少从战略管理与预算管理的角度对审计费用进行探讨。本文的贡献在于把战略管理﹑预算管理与审计费用结合在一起,从企业所处的外部竞争环境即企业所面临的激烈的竞争环境和预算管理中影响企业长远健康发展的预算松弛角度对审计费用进行实证研究,弥补了审计费用的研究主要局限在审计领域的缺口。而且学者们还未研究预算松弛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把战略管理的重要因素外部竞争和预算松弛结合在一起分析审计费用,揭示了外部竞争与预算松弛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以及他们之间存在的关系。

二、文献综述

(一)审计费用研究 审计费用是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一方提供审计服务,另一方购买审计服务而达成的一种服务价格。我国存在审计费用的收费标准不统一、审计费用偏低或者客户的审计费用差距较大等现状。当然这种现状的存在也归因于资本市场的不完善、我国理论界研究起步较晚以及对审计费用的研究只局限在审计领域等原因。目前对审计费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上,如盈余管理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公司治理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审计师变更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企业风险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等。很少从跨越审计领域的角度包括战略管理或预算管理的角度分析审计费用中存在的一些费用不统一等原因。

(二)预算松弛及经济后果研究 预算松弛是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的一种手段。 Karilukka(1988)认为预算偏见(budgetary bias)包括预算松弛和预算高估两种情况。预算松弛是预算执行者低估利润、高估成本、低估收入、夸大完成预算的难度、低估产销量甚至销售价格等。Merchant(1985)认为预算松弛是必要预算和总预算的差额。关于预算松弛的经济后果理论界与实务界有不同的观点和结论。支持预算松弛正面影响的学者认为预算松弛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是有益的,它提升了组织柔性、预算松弛适当程度的存在能够降低企业盈余管理水平。权变理论认为,预算松弛能够应对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企业业绩。从信息不对称和理论角度,反对预算松弛的学者认为企业管理者会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地位,促进管理者的机会主义动机,使得不能很好的发挥预算的功能,从而产生预算松弛。由于这种原因产生的预算松弛使得部门利益与个人利益不一致导致企业业绩下滑。关于预算松弛的存在要有个适当的“度”为好。在国外预算松弛是普遍存在的,不能片面地排斥预算松弛,也不能允许企业有过多的预算松弛使企业的业绩不能有效地提升。目前预算松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不对称理论、理论、预算功能、个人风险偏好、管理者声誉等领域。对比国外我国关于预算松弛的研究还处在比较肤浅的层面上。本文把预算松弛与审计费用关联在一起,认为预算松弛越低,审计费用也越低。因此建议企业家门在适度的情况下把握预算松弛的“度”,从而降低自己的审计费用。

(三)外部竞争及其作用研究 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环境下竞争的含义以及竞争的程度也有所不同。含义最为广泛的竞争指的是个人、组织或国家在市场上为实现既定目标、自身的经济利益而不断进行的相互角逐的过程。企业面临的外部竞争、事务所面临的竞争面临的竞争以及竞争程度是不同的。企业外部竞争是企业的经济环境受企业的竞争对手,企业和竞争对手共同存在的市场,以及对企业、竞争企业和市场都会产生影响的政府等因素的影响,企业在这种经济环境的影响中其配置和整合资源的行为必然受到影响。以往很多文献已发现企业外部竞争能促进企业发展,提高生产率增长。Yosuke (2005)认为竞争提高了生产率的增长。当然也有一些学者对竞争持有消极及怀疑的态度。Marshall & Smirlock (1983)认为即使在竞争市场中,管理者的偷懒行为由于监督成本昂贵、不完全信息和合约执行难等问题也不可能完全消除。竞争带来的好处就是对于企业来说它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从而服务于客户当今的需求、增加企业的内部凝聚力进而使得企业的生命力延续发展。实务界与实务界也有排斥竞争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积极消极作用,不能因为竞争对经济社会的一些消极作用就忽略它的积极一面。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从理论上解释外部竞争与审计费用关系的依据是激烈的外部竞争使企业的内外部治理更有效,从而减少企业问题,进而也能降低企业的审计费用。因此本文首先假设行业竞争程度越高,成本越低。这为假设1,当竞争越激烈的时候审计费用越低作为了检验基础。再次从这个假设出发提出了假设2。首先简单的说明什么是公司外部治理。公司治理分为公司外部治理和公司内部治理两种。公司外部治理是债权人﹑消费者﹑雇员与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治理构成,是公司运作的外部环境治理。公司内部治理是指董事会、股东大会、监事会、经理之间内部关系的运行机制。那么为什么当外部竞争激烈的时候企业内外部治理更有效从而减少问题呢?一方面,战略管理把竞争环境放在首要地位是因为它是一种企业新陈代谢的机制。如在竞争的产品市场上,只有被消费者认可接受的产品才能占有市场,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股东和董事会可以通过竞争的产品市场了解到企业的绩效以及经营状况的有效信息,从而更进一步的能够获取有关人的努力程度等信息,并据此对人做出评价。因此市场竞争有利于减少委托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从而减少股东与管理者之间问题。Nalebuf&Stiglitz(1982)研究发现,市场竞争越激烈,受到不对称信息的影响更小,从而公司治理越有效。哈特模型认为,产品市场的竞争作为一个机制对公司治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Alchian(1950)研究发现,激烈的市场竞争能够挤出企业一切无效率的行为,减少问题。另一方面当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候,经理层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护自己来之不易的声誉不受损害,会努力工作从而减少问题。Holmstrom(1982) 研究发现,经理人市场的信誉机制在产品市场竞争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Grossman和Hart(1982)通过研究发现,产品市场竞争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经理人有动机去减少企业的破产风险。从外部治理的角度来说,公司外部治理基于市场竞争理论,通过公司外部竞争的市场体系实现外部治理的有效性。它为公司提供公司所需的经营信息并对公司及经营者进行评价与约束。公司外部治理是债权人﹑消费者﹑雇员与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治理构成。作为外部治理主要力量之一的政府与企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各自的利益相互影响着对方。当竞争激烈的时候,政府会通过市场机制,采取经济手段监督资本市场和监督市场,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对于债权人而言,一旦债权人和企业之间存在了契约关系,债权人就要承担本息到期却无法收回的风险并具有监督权。当企业处于激烈的竞争环境时,债权人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尽量降低自己所面临的风险,提高外部治理的有效性降低股东与债权人的问题。通过以上分析提出假设:

假设1:企业的外部竞争程度越高,成本越低

关于假设2的推出可以从以下两点进行分析。首先从假设1的观点出发,通过理论可以说明为什么外部竞争越激烈,审计费用越低。基于推出假设1的分析得知,激烈的市场竞争通过提升外部治理的有效性,能够降低成本。那么企业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并使公司治理能够更好的发挥其作用,会使企业的成本降低,问题减少。而问题的减少根据以往文献研究,从理论上也能够降低企业的审计费用。以往文献已证明成本与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是正相关关系即成本高审计费用也高。Stigler(1958)研究发现,激烈的市场竞争能够挤出企业一切无效率的行为,减少问题。国外一些学者已发现公司治理越好的企业,审计费用越低。另一方面竞争激烈时经理对任何决策的态度更加谨慎使得更加透明经理人努力的信息由于企业问题的减少、成本的降低有利于企业审计费用的减少。再从审计风险的角度来说,当竞争激烈的时候由于经理人的努力公开透明即董事会不难就可以看出管理者努力的程度以及对企业的贡献,股东的权益也得以保障,公司的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发挥其作用,因此会计师在审计时承担的审计风险较小,审计成本较低,从而审计定价也低。一般审计师的审计定价的重要依据是审计风险和审计时间等。因此他会考虑到一切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再进一步的进行审计定价。Jensen认为导致审计人面临更高的审计风险的另一个因素是过高的自由现金流量,审计师为了补偿企业自由现金流所带来的问题,审计师会要求较高的审计费用。所以企业外部竞争通过减少审计风险从而也能够影响到企业的审计费用。由于竞争激烈的时候公司治理越有效,能够使公司的问题得到缓解,降低注册会计师所承担的审计风险,降低审计费用。因此可进一步假设:

假设2:企业外部竞争越激烈,审计费用越低

预算松弛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虑:第一,从审计风险角度考虑预算松弛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审计风险是会计师事务所在收取其赢得的审计报酬时会考虑由于审计风险所导致的预期诉讼风险,审计风险会导致审计费用的增加。审计定价包括风险溢价和审计资源成本两方面。其中风险溢价取决于审计师承担损失的概率以及给使用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带来损失的现值。预算松弛的任何一个表现即预算执行者低估利润、高估成本、低估收入、夸大完成预算的难度、低估产销量甚至销售价格等都会影响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会增加财务报告的不真实、不可靠从而增加给财务报告使用者带来的损失以及审计师需要承担的损失。因此可以说产生预算松弛的因素影响到审计师的审计定价。第二,从理论角度考虑预算松弛对审计费用的影响。预算松弛本质上来说是一个问题,是参与预算管理的预算责任人的自利行为。郑石桥(2008)认为成本与预算松弛存在正相关关系以及预算松弛与公司业绩存在负相关关系。企业的预算松弛程度越高,越不利于企业业绩。既然预算松弛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成本,那么它也会影响到公司向事务所支付的审计费用。正如前面所分析的,影响审计师进行审计定价的最重要的因素是由问题带来的审计风险。那么在本质上属于问题的预算松弛也会影响到审计风险从而导致审计师增加审计收费的情况。因为成本可以说是与预算松弛与审计费用之间的桥梁。已有学者研究出成本与审计费用是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审计本身是一种公司治理方式,它能够降低成本和信息不对称。企业问题减少,预算松弛程度下降也就能够降低审计师对企业的固有风险等各种评估水平,通过减少审计风险达到审计费用的减少。根据以上理论分析,提出假设:

假设3:预算越有松弛审计费用越高

(二)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以2007年至2008年的395家沪深两地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手工搜集年报中披露营业收入预算数的上市公司,其余相关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在实证分析中,(1)剔除未在年报中披露有关年报审计费用的上市公司;(2)剔除未在年报中披露有关营业收入预算数的上市公司;(3)剔除净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

(三)变量设定和模型建立 (1)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①成本。成本作为模型1中的被解释变量。本文将用资产周转率(TAT)即第一类成本作为成本的替代变量。Ang(2000)认为管理费用率、资产周转率和财务费用率等指标来反应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问题。在以前的研究中学者们经常用该指标来衡量高管对资产使用的效率。如Singh and DavidsonⅢ 采用管理费用率和资产周转率来计量成本。②审计费用。本文将审计费用(Fee)作为模型2的被解释变量。采用审计费用(万元)的自然对数来计量(李连军,薛云,2007)。③预算松弛(budget slack)。预算松弛有五种计量方法,本文采用的是潘飞、程明(2007)采用的预算松弛的计量公式:预算松弛=1-[(I*n-In-1)/In-1-In-1] (1)

其中,I*n表示年报中披露的上市公司的第n年主营业务收入的预算数,In-1表示第n-1年主营业收入的实际数,In-1表示第n-1年行业平均主营业收入增长率。该指标小于零说明企业中不存在预算松弛。大于零表示上市公司有预算松弛。第四,外部竞争。通常行业竞争程度(这里的行业竞争程度指的是制造业的竞争程度)的衡量指标有赫芬因德指数(HHI)、净利润波动率、营业费用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以及行业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其中HHI的计算方法为:HII =Σ (Xi / X)2 ,其中, Xi为企业i 的主营业务收入,该指数越小表示竞争越激烈。其中还可以用行业内企业数目来表示行业竞争程度。我国制造业中的企业数目比其他行业中的企业数目多,因此制造业的市场竞争较为激烈。这也是为何选择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之一。本文采用的指标是行业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该指标越低表示行业竞争越激烈。本文预期该指标与审计费用是正相关关系。(2)控制变量。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许多其它因素也影响审计费用。为剔除可能干扰,本文将这些因素作为控制变量,计量方法、预期符号及变量来源见表(1)。

本文建立如下模型:TAT=α0+α1Iap+α2Hfdh5+α3Size+α4Lev (1);LnFee=β0+β1Iap+β2Slack+β3Opin++β4Recv+β5Size (2)

模型1中被解释变量TAT为替代成本的变量资产周转率。IAP、Hfdh5、size和Lev分别为替代行业竞争的行业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股权集中度、企业规模和财务杠杆。模型2中被解释变量为审计费用。IAP、Slack、Opin、Recv和size分别为行业竞争程度、预算松弛、审计意见、应收账款和企业规模。

四、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是2007年至2008年沪深制造业上市公司相关财务指标的描述性统计。通过对筛选出的上市公司数据的整理,描述统计分析发现:(1)2007年至2008年样本公司的审计费用最低有10万元,最高达489.9万元,平均审计费用53.39万元,这说明我国的审计费用差距较大。一般情况下,资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总资产周转速度越快。销售能力越强,资产利用效率越高。从表(2)可以看出制造业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资产周转率为88.11%,说明资产周转速度不算很慢,资产利用效率相对较好。由于所有行业中制造业的上市公司较多因此竞争也比较激烈,表中行业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相对较小即均值为0.033百分点,说明竞争较激烈。关于预算松弛它的均值为0.4780,该数值大于0说明该行业中预算松弛普遍存在的。根据以往研究还可以看到企业规模大,预算松弛程度也就越大。

(二)回归分析 表(3)是对模型1和模型2进行回归的结果。模型1中成本为因变量,模型2中审计费用为因变量。从表中可以看到行业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系数显著为正,与预期符号一致。之所以行业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与成本符号是正的,是因为主营业务利润率越低,表明竞争越激烈,而本文的假设是竞争越激烈成本高,因此预期符号为正的。这说明行业竞争越激烈,治理越有效则成本越低。模型中股权集中度与成本也是显著正相关关系。假设1的检验结果为本文的假设2提供了实证依据。从模型2的回归分析可以看到,外部竞争与审计费用是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了行业竞争激烈的时候,治理有效成本低,从而审计费用也低。结果中又可以看到审计费用和预算松弛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也就说明了当预算越有松弛审计费用越高或者进一步的可以说当竞争激烈的时候由于治理有效导致成本低,预算松弛也低从而审计费用也就越低。模型1与模型2的F值分别为20.87和59.86。各个解释变量的t值大部分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因此,结果支持假设1、假设2和假设3。

五、结论和启示

本文实证检验了外部竞争、预算松弛与审计费用关系,认为当竞争激烈的时候,行业外部治理和公司内部治理越有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两种问题影响审计费用,从而得到假设1和假设2,结果与预期相符。关于审计费用和预算松弛的关系从审计风险和问题角度解释,认为当企业预算越有松弛,审计费用也就越高,它们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同样研究结果也与预期相符。目前为止我国各上市公司存在审计费用的收费标准不统一、审计费用偏低或者客户的审计费用差距较大等现状。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地对审计费用进行分析,而审计费用的这些差距可能由很多原因造成的,其中行业竞争和预算松弛也是产生审计费用高低的原因之一。上述结论得出如下启示:(1)每个公司都会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如果企业要想降低审计费用并达到有效的成本效益就应该加强预算管理,减少预算松弛。(2)本文支持各行业公司间的竞争,因为行业竞争能够降低审计费用,减少预算松弛和成本,整个行业竞争性的增强有利于微观企业的有效发展,在一定程度能够上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资本市场的完善。

参考文献:

[1]伍利娜:《审计定价影响因素研究》,《中国会计评论》2003年第3期。

[2]孙文娟:《公司绩效、审计费用与公司内部治理》,《财会通讯》2011年第4期。

[3]郑石桥、张伟、李薇:《管理层预算松弛原因及后果》,《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4]李连军、薛云奎:《中国证券市场审计师声誉溢价与审计质量的经验研究》,《中国会计评论》2007年第3期。

[5] Schiff M, Lewin A Y, The impact of people on budgets.The Accounting Review,1970.

[6]Merchant K. Budgeting and the propensity to create budgetary slack.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 1985.

[7]Young,S.M.,Participative budgeting:The effects of Risk Aversion and Asymmetric Information on Budgetary Slack.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85.

[8]Januszewski, S. I., J. Koke and J. K. Winter. 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firm performance: an empirical analysis for Germany. Research in Economics, 2002.

[9]Singh M,Davidson W N.Agency costs,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s.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03.

[10]Yosuke, O. 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 in Japa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 2005.

[11]Smirlock, M. and W. Marshall. Monopoly power and expense- preference behavior: theory and evidence to the contrary.The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1983.

[12]Jagannathan .R., Srilivasan.S.. Does 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 reduce agency costs?.The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1999.

[13]Chung K. H. . Asset Characteristics and Corporate Debt Policy : An Empirical Test. 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ccounting , 1993.

[14]Bolton , P. and Scharfstein , D. S. . A Theory of Predation Based on Agency Problems in Financial Contracting .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1990.

[15] Simunic. Dan A. The Pricing of Audit Services: Theory and Evidence.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0.

[16]Karilukka, Budgetary biasing in organizations: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empirical evidence,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1988.

[17]Holmstrom, B.Moral hazard in teams.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