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母亲诗歌

母亲诗歌

母亲诗歌

母亲诗歌范文第1篇

母亲是本厚重的书,足够一生去品读!

手把针线仔细牵,

春衫犹恐漏风寒。

辛勤恨不生双翼,

剪尽青灯望眼怜。

人们常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

才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

我不知道攒了多少次回眸

才换得与您的这份母女深情

母亲啊您以博大的爱,给了我生命

四十几年的生命历程中

我一直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解读着您

您质朴丰厚的内涵

值得我一生去领悟和欣赏

母亲啊,是您的爱伴随着我成长

您那沧桑的背影,经历了多少夕暮烟雨

您那布满皱纹的脸庞,镌刻近一个世纪的沧桑

您那深邃的目光,读遍了人间的雨雪风霜

那长满老茧的双手,曾编织过多少的希望

那满头的青丝呀,岁月已将她染成了白霜

风吹来了苍老的岁月,那是在诉说流去的时光

您那坚强的步履,曾经翻过了多少坎坷的山梁

梦,溢出的那快版图,仍放射着耀眼的光芒

品读母亲,那弯曲的脊梁上

背负过多少痛苦和忧伤

品读母亲,悠悠的岁月

承载着你一生的梦想

母亲诗歌范文第2篇

母爱是人类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

我们赋予它太多的诠释也赋予它太多的内涵。

没有历史史诗的撼人心魄,

没有风卷大海的惊波逆转,

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想起了母亲,志向消沉就会化为意气风发;

想起了母亲,虚度年华就会化为豪情万丈;

想起了母亲,羁旅漂泊的游子就会萌发起回家的心愿 ;

想起了母亲,彷徨无依的心灵就找到了栖息的家园!

提起你手中的笔,为亲爱的母亲写点什么或做点什么

沧桑后的纯净-献给母亲

我仿佛不太爱她

太柔弱的肩

撑不起我的太阳

沉重

我常常叹息

为她

为父亲离去后

难以抹去的心伤

母亲的头发是染过的黑

漂亮的眼睛

掩盖了无声的迷茫

她不曾埋怨

我少不更事的成长

从来的隐忍

为我无知的错伤

她老了

依然淡淡的没有语言

偶尔的笑容

孩子般无恙

那些被生命洗涤的沧桑

在她的心里变得纯净

或者没有

或者遗忘----

2011年母亲节征文精选(3):

懂你

孩子

我正在翻看你的照片

看你一步步成长的轨迹

襁褓中的懵懂

木马上的童年

快乐调皮的嬉戏

你的每一个笑靥

无不让我心系

我也回头审视自己

看时光怎样任青葱似的少年

渐渐褪却了红颜

昨日还是的少女

转眼间却已是他的妻

妈妈

我现在已懂得了你

退后数十载

你何尝不是一朵傲春的梅

青丝白发

就这样一代代交替

2011年母亲节征文精选(4):

舒婷的诗

呵,母亲

作者:舒婷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我禁不住象儿时一样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呵,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

生怕浣洗会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温馨

呵,母亲

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

生怕记忆也一样退色呵

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带着荆冠,我不敢

一声也不敢

呵,母亲

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

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

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祭品

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

给花、给海、给黎明

呵,母亲

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

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

2011年母亲节征文精选(5):

冰心的诗

纸船——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放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只,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诗歌范文第3篇

关键词:海子 诗歌 母亲形象 分析

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海子的诗歌是胜多的。研究者更加重视诗歌中创造的仅属于他自己的意象,如麦子、水、太阳等丰富的意象。在谭五昌的《海子短诗中的重要意象浅析》一文中,统计了关于“母亲”这一词在诗歌中的出现次数高达36次。对母亲形象不同的侧重点,可以多角度解读诗歌中母亲的形象。

一、诗歌中“母亲”形象的表现形式

(一)真实的生命个体

海子的诗歌里,他以人性与亲情这两个角度来诠释母亲。《给母亲 雪》:“妈妈又坐在家乡的矮凳子上想我……我知道你日渐衰老。”①塑造了一个温柔宁静并且坚强的女性形象。另一首《给母亲 风》中,家中破旧的门,遮住的贫穷,母亲很美。母亲的形象永远以一个温暖的样子烙在心中――“在查湾村口,母亲泪流满面”。15岁的查海生考进北京大学,村子为之沸腾。于是母亲迈着小脚,挨家挨户地送上她连夜蒸好的白糕,为之庆祝。1983年毕业后,留在北京,一次母亲从家乡怀揣着50枚鸡蛋去看海子。临走时,海子借了300元执意要母亲带走。而那300元,母亲没舍得用。诗人用心呼唤真爱,带着坦然且感恩的心去看待清贫的家中始终给予温暖的母亲,这是一种伟大的赞美。无论环境多不利,诗人都有一个寄托,有包容的平和的母亲。

(二)派生的集合体

首先是将母亲喻为了一个载体,置换成“村庄”的形象。写于1984年的《村庄》,这个被童话、神话的村庄,寄予着对母亲的感激。“村庄里住着母亲和儿子……”②村庄托着少年纯洁的梦,母亲衬着儿子的成长。多年含辛茹苦的养育,母亲静静的抚慰让在外漂泊的诗人没有畏惧感。如此将母亲这一形象上升为生命的依托和精神的家园。

诗人苇岸这样说过一句话,海子是来自大地深处的,含着泥土。海子自然地将村庄――养育他的土地,作为艺术的源泉。身处在都市机械轰鸣、耸立的楼群、淡漠的人情交汇的困境中,同时又远离恬静的家园,他的灵魂栖息地倾向于那片乡土生命,由此,笔下的村庄糅合了温暖的母亲的角色,充满柔美静谧的美。如《夜》中,宁静、幸福的村庄,在大自然的环抱中,有着祥和的氛围,悄悄在海子心中扎根,一切显得无比的完美,让人充满了向往。在诗人心中“村庄”成了温柔多情的母亲。

其次,象征着乡土文明的形象。海子抱着对现代文明排斥的态度,有意识地对乡村田园中生命的灵性与淳朴状态进行描写,避开都市的介入。写于1987年的《吊半坡并给擅入都市的农民》,西安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代表着中国农业文明。显然,海子不愿意被拥挤的都市所束缚,在追求着自由,愿生存在平静的村庄里。他对个体幸福有着无限向往,这点也是西方浪漫主义诗人全部精神追求的出发点与目的地。然而海子的理想与现实冲击,越愿在精神上构建梦想。

作为贫乏时代歌唱的海子,用诗这个堤坝来建设人类的美好精神与人性的纯真。如《土地》中,海子清晰地认识到现代文明导致的人欲横流――“土地死去了,用欲望能代替他吗?”③那些丧失了土地,漂泊无依的灵魂最后用“欲望”来代替。“土地,故乡景色中那个肮脏的天使,在故乡山岩对穷人传授犯罪和诗”。③“人们把你放在村庄,秋风吹拂的北方,神从四面八方而来,往八方而去,经过这座村庄后杳无音信。”③这座无神的村庄,“中国”这一个巨大的“村庄”,在逐渐消失。他在这些生命深处的神性呼唤里,寻找并且构想那座恬静的村庄。《给安庆》,显露出种种不安,能体会到那种荒凉、痛苦、悲哀、失落、惆怅,却也凝聚着强烈的乡土情结,他无畏地带着爱、痛苦和生命进行追问。“五岁的黎明,五岁的马,你面朝江水,坐下,四处漂泊,向不谙世事的少女,向安庆城中心神不定的姨妹打听你,谈论你……”④因此这里的“母亲”已经超越现实的概括,实际成了一种对母性的乡土文明的遥远想象。《两座村庄》是一首挽歌,那个诗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寄居地,正被文化层面所遗弃,村子的影子在中国社会工业化的道路上消失。他努力在诗中让村庄获得重生,继续和谐的原样。虽说是“沉默”、“孤独”的村庄,但他依旧在孤寂的创作中回忆构建着。

《在家乡》用超现实的事物、人物,如家乡里的羊群、女人和房屋,是对村庄的再现和指认,在此中寄托着理想。然而“在危险的原野中,落下尸体的地方,那就是家乡”,⑤眼中的家乡充满着沉重的失望,他却在脑海中渗透着矛盾认识的家乡。《春天的夜晚和早晨》中隐藏着大地母亲的深情。诗人在其中像孩子般沉醉,在童心的境界与心界中感受着。然现实的生活,却让海子想到《重建家园》,用屈原的泪水来浇灌家园,用幸福也用痛苦来重建家乡的屋顶。其中也点到了宿命的因素,已经窥破了人类生存的本质,对人类生存的现实有着准确的认识。“放弃智慧,停止仰望长空”,⑥似乎是看清人类生存的局限,用平定的心情去接受,实际却也在表明不能得到自由飞扬的痛苦。一名农家子弟,对大地天生有着超级强的悟性。“风吹着炊烟,果园就在我身旁静静叫喊‘双手劳动,慰藉心灵’”,⑥散发着大地一般厚重、幽深的气息。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这个呈现出多位一体的母亲形象被海子创造出,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

二、海子诗歌中母亲形象形成的因素

(一)环境因素

环境塑造人的性格。一个人的成长与两个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是生存的大环境即社会;二则是小环境,包括家庭、朋友等。海子的小环境里(家庭)虽然有着痛苦的生活经历,成长在处于矛盾重重之中,他的一生也与清贫相容。刚出生满两个月时,轰轰烈烈地开始,那是个精神、物质极度贫乏的年代。海子的童年就在仓促的时光中度过,年幼的他,为此,在物质与生存方面承担了一定的责任,这使他节俭一生。自1974年上了初中,面临着学习生活的压力。尽管如此,从安徽那个乡下走出来的他,来到大都市北京,也没能改变物质上的清贫。

(二)自身因素

在性格上,海子是孤僻的人,生活贫困,不会自理。海子以牺牲尘世的日常生活为代价,献身于诗歌事业。从农村考上大学,并且钟情于写诗,在家乡,几百年都没有诗人的出世,他刻苦写诗,博览群书,渴望得到诗坛的承认。海子显得纯洁、简单、偏执、倔强、敏感 ,有时有点伤感,有时沉浸在痛苦之中不能自拔,对理想爱情执著。因此他有着沉思的个性,沉思是一种品性,属于一种境界。而到后期,他出现了严重的幻听症,在遗书中可以得知,致使他陷入混乱中。

(三)文化背景的因素

首先,当时20世纪80年代,中国正在开始加快工业发展的节奏,商品经济与大众文化对诗坛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朦胧诗群逐步瓦解,第三代诗人迅速崛起。在多元的环境下,一些写作流派在萌芽,向着更广的方向发展。在现代工业的文化背景中,“城市”列为一个元素被提出,而整个第三代诗群却没有人将“农业乡土”这一概念注入诗中。充满着神性,赋着浓厚文化的主题渐渐被解散,甚至出现一些诗人迷失在工业文明的大环境下。

海子和骆一禾则在濒临危险的角落,始终用朴素、真诚、孤独的乡村元素来写作,表现着土地与底层乡村人民的生活。当时轰轰烈烈的各类诗歌中,无法寻到海子的影子。纯粹的歌者,被遗落在浮躁的社会,海子所创作的诗歌仅只有几位好友聆听,无人欣赏,因此他努力地在诗歌中探索。

其次,北大诗与北大校园文化的影响,骆一禾、戈麦、海子为代表的北大出身的诗人,有着“泛滥的抽象批判和狂热的终极关怀”。在海子身上体现的应该是狂热的终极关怀,“狂热的终极关怀就是对伟大的、崇高的、超越的、不朽的、绝对的等等一类事物,始终保持着强烈的热情”。在北大,一些学生将这当成一种信念,成为很多群体的情绪状态。这种关怀却使人振奋,拥有这种关怀,仿佛就生活在高贵的充实的境界,最后转化为一种激烈的、偏执的行动。然而受狂热的终极关怀的影响,容易变得自我膨胀,在一个方面表现很优秀,就产生虚夸的使命意识――自己能够做得很好,不需考虑下一步的进展。由此,北大诗人表现出“一种天才的自负”,即“忽视生活经验自身的酝酿和生命现象的客观展示对于诗歌激发作用,夸大诗歌创作的神秘性和对天才的依赖”,并且认为在短暂的时间里能经历人生的一切体验,探寻到生命的至深至极的真理,到达诗歌的顶峰。

综上所述,在海子的诗歌中母亲的形象与村庄、农耕文明有着天然的联系。从更新的角度去理解,能更加仔细地解读海子的诗歌及他的生活。

注释

① 海子.给母亲(组诗)[A]//海子的诗[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5.

② 周易.村庄[A]//海子的诗[M].北京:中国书店,2007:5.

③ 西川.太阳土地篇[A]//海子诗全集[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641.

④ 海子.给安庆[A]//海子的诗[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4.

⑤ 西川.在家乡[A]//海子诗全集[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346.

⑥ 金肽频.重建家园[A]//海子诗歌读本[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162.

参考文献

[1] 金肽频.海子纪念文集评论卷[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2] 金肽频.海子诗歌读本[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3] 西川.海子诗全集[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

[4] 高波.解读海子[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

[5] 陈青山.浅论海子诗歌中的女性意象[J].文学教育,2009(8):146.

母亲诗歌范文第4篇

这次活动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文化艺术节,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而组织的。广大同学积极参与,充分展现了我校学生的风采,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的朗诵水平。从比赛整体情况来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比赛参与面广。全校同学积极参与,通过初赛复赛到最后决赛,层层选拔出优秀选手,通过这样有梯度的选拔,给同学们提供了能充分锻炼自己的舞台,不仅展现了同学们的时代风采,而且给我们以后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二、比赛内容能紧扣主题。这样使整个比赛的意义更加鲜明,看到同学们在台上富有激情的朗诵,让我们不禁为之动容。

三、比赛形式有新意。这样使参赛的同学有了新鲜感,能尽情展现同学们的风采,特别是对于那些比较害羞的同学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四、比赛设备较齐全。这次比赛我们为每位参赛选手提供了背景音乐,音乐由他们自己挑选,这样将朗诵内容和美妙的音乐结合起来,营造了诗朗诵的良好氛围。

五、其他

(一)前期的相关准备工作

在此次活动开展前,各项准备工作在全体大一的干事共同努力下全面展开。这是第一次由大一干事单独组织策划,并在老师和上级领导的监督指导下完成的活动。由于前期准备工作较为充足,各部门干事努力并积极参与到此次“感恩”诗歌朗诵比赛的准备工作,各项工作安排总体上能够如期展开,使活动能够如期顺利进行。

1、关于策划书。在五一节放假前的,此次活动的策划书由组织部完成落实了,并于5月4日之前通知各部门的工作安排,并由组织部展开了活动的初步跟进工作。

2、关于活动宣传。此项工作是宣传部负责,不仅以海报的形式进行了活动宣传,也在电子屏幕上进行了前期宣传,如期完成了宣传工作。但是由于五一放假,宣传工作未能在规定的时间开展,虽然最终如期完成了宣传工作,却没有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所以了解此次活动的人为数不多。

母亲诗歌范文第5篇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英国)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象!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

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印度)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国)

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