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参观博物馆活动总结

参观博物馆活动总结

参观博物馆活动总结

参观博物馆活动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上海电影;博物馆;展示陈列

中图分类号:G265;J5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35-0016-01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博物馆约有7000多个,并且每年有100个左右的博物馆建成并且对外开放。但从客观上讲中国的博物馆事业与国外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并且我国的博物馆70%为历史类借综合类博物馆,然而具有特色的,专题性质的博物馆数量非常少。

位于上海电影制片厂原址上的上海电影博物馆向参观者展现了百年上海电影的魅力,将电影人、电影事和电影的背后故事生动鲜活的呈现在参观者面前。上海电影博物馆总体面积达1.5万平方米,是一座将展示与活动、参观与体验融为,涵盖了文物收藏、学术研究、社会教育、陈列展示等功能的行业博物馆。对向大家展示上海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中国社会的发展以及历史的进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围绕主题,突出体现

行业博物馆与传统的博物馆相比就是具有专业独特性,而这个“行业”就是博物馆的主题。尊重事实是所有博物馆的基石,而展示不是单单去介绍文物的固有价值,而是将这些文物放到行业发展的整个大背景下,展示行业的历史,进步和发展。从不同的角度去挖掘探索这个行业的丰富文化内涵,来诠释这个行业所走过的历史路程。

上海电影博物馆作为行业博物馆它的主题就是上海电影,展陈设计就需要围绕电影来展开,包括三千多件有关电影的历史文物展品来呈现电影行业发展的历史,展陈百名具有代表性的上海电影人物,同时通过时事现场工作室来向观众展示电影的制作过程,这也是电影这个行业独特的地方。

二、光影空间氛围的塑造

只有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才会产生丰富的艺术氛围,所以博物馆的陈列形式、材料、表现手段就需要符合博物馆的主题内容。只有在恰当的氛围中,观众才能在大量的史实背景下融入其中,身临其境,去与文物对话,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从而得到精神的满足。

上海电影博物馆的总设计师胡晓云谈到设计理念“上海电影博物馆反映的是上海电影一百年,我们从它的内容来看有人物、实物、照片及有关文字。展示是视觉艺术,采用电影语言;光与影、黑与白电影元素来展示,反映上海电影一百年,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这是上海电影博物馆需要达到的目标,整体设计上要有内容的反映。”。

黑白光影所塑造的整体氛围很容易将观众带入到电影的世界,上海电影博物馆不只是干巴巴的去展示实质性的文物,百名代表性电影明星的照片,利用黑白光影的形式呈现,观众在这个大的空间氛围中似乎真的置身于电影的世界中。

三、行业个性特点的体现

行业博物馆可以发挥行业优势,把传统与现实结合,专业与社会结合、科普与传媒结合。与传统的博物馆的“厚古薄今”相比,行业博物馆更加注重“古今并举”,不仅仅关注历史的展示,宣传,文化教育,同时向观众展示本行业的当下发展现状和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上海电影博物馆展示了上海电影的历史发展,从一代代的演员到科技设备的变更,向观众展示了上海电影从无到有到蓬勃发展的历史进程。同时让观众看到了电影行业中的现代技术,充分展示了行业的特点。

四、创新互动体验

传统博物馆往往都只是展示一些具有历史的文物,参观者只能通过视觉来感受,整个受教育的过程比较乏味,同时也缺少氛围,参观者不能真正参与其中。

上海电影博物馆最大的特点是参观者可以通过互动体验来真切的感受中国电影和上海电影的历史脉络和最新发展。大幅的互动屏,多样的互动装置,拟音工作室等,参观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参与体验,比起单纯的走走看看,上海电影博物馆更增添趣味性。参观者不再是被动的去接受教育,而是主动的去学习体验。博物馆调动起参观者的多个感官,带给参观者不同的体验。

五、结语

上海电影博物馆作为一个典型的行业博物馆,运用了现代的展陈设计理念,利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数媒手段,营造了一个具有浓郁氛围的电影空间,创造了一个具有震撼力和极富感染力的行业博物馆,是一个具有鲜明个性和特征的行业博物馆。

参考文献:

[1]王禹.现代专题博物馆室内设计的思考[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6(09).

参观博物馆活动总结范文第2篇

张誉腾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馆长

每一座博物馆都发轫于对象,它们既是博物馆的心脏,也决定博物馆的不同类型。

博物馆的角色意义正是充当对象和观众之间的中介者;在博物馆脉络中,博物馆的诠释被定义为“一种教育活动,其目的在通过原始对象、直接体验与解说媒体,来呈现事物的关联性和意义”。通过对象及其诠释,博物馆以一种特别的方式,邀请观众一起来思索人类为真善美所付出的努力。

参观博物馆并不存在正确或不正确的方式。当你穿越博物馆大门之际,所需谨记在心的最重要原则就是遵循本能――准备去发掘让你兴奋激动的事物,享受使你心情愉悦的一切。

判断一座博物馆是否成功的标准很简单,请仔细注意观众。如果他们离开博物馆时面带微笑,心中欢畅,博物馆的宗旨就达成了。有些博物馆你参观后,不会留下什么印象,有些博物馆你一旦参观过,它的记忆会永远跟着你,不会轻易放你走。

桂雅文台湾第一家博物馆专业顾问公司五观艺术创始人,著有《爱上博物馆》

博物馆和人一样,没有谁可谓完美。太多次被问到到该如何逛博物馆,渐渐地我得了“博物馆恐惧症”。几年来,我静笔思考为什么大家渴望这个答案,又希望有怎样的回答?最终,我的潜意识透露了答案――每次走入博物馆大门前,我总是深深吸上一口气,忘却我的专业,只有自自然然地走逛,乐趣、兴趣才能找上门,完全个人的、当下的心体验也才最终化入血液,伴你一生。

通过专注观察有所心得,耐心观看有所感受,点滴累积起来就是鉴赏力――一项不会使你富有,却能使人生更有趣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看了足够多到位的东西,做人做事也能潜移默化跟着到位,再继续修炼,到了品味,人就有主体性了。这是艺术家创作的过程,也是观者观赏的过程。

你可否想过,为什么众多旅游行程安排总有博物馆7博物馆就是让你脱离现实生活,放下俗世价值,让脑袋放松休息,让魂好好吸取养分的地方。博物馆,通常也是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一座城市,浓缩精简地说“我是谁”的所在。人类有幸,盖栋建筑物,保留文物说说自己的故事,开放给大众分享。没有坏的博物馆,如同没有不可爱的婴儿。勿要分辨博物馆的成色,任何一家博物馆都值得尊敬,因其背后驱动的是一个梦想,一份社会使命。

Susanne Ristow毕业于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从事博物馆教育近十六年

博物馆最好是这样一个地方,过去、未来和现在都聚集在这里。它是各种机会的一个论坛,是新经验和挑战的一个平台,它总是提出新的问题:“这一切跟我(我们)有什么关系?”

所有的博物馆参观都像是一次对话,即便有一个小时,我也会迅速参与进去,对话不怕短暂。

参观博物馆最好的方式是,不读任何背景资料或书籍,直接去,直接看。

参观博物馆活动总结范文第3篇

博物馆所具有的社会教育功能与学校的教育存在本质上的区别[1]。博物馆是利用其中具有的藏品和设备,通过特殊的手段和形式展示其社会教育功能。换一种方式而言,博物馆就是通过文物标本作为基础,通过一定的主题活动或者是艺术形式结合起来,进行一种直观的教育。博物馆采用的最直接的展示社会教育功能的方式就是通过陈列展览来实现,这种方式具有十分明显的直观性。然而,早期的博物馆功能知识单纯的手机问题、研究文物以及向社会公众展示文物,并不存在社会教育功能,直到20世纪初博物馆才与教育存在联系,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理念才逐渐完善。

2.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理念探索的新途径

2.1借助信息技术

借助信息技术,帮助博物馆获得更加广泛的教育范围。之所以借助网络成为博物馆发扬社会教育功能的新途径,是因为网络媒体能够提供给博物馆更加广泛的宣传范围。博物馆可以建立相应的门户网站,在网站物馆可以将自身含有的知识和文化信息全部上传到门户网站中,有条件的情况下博物馆还可以打造一个数字化的博物馆,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全面、详细的知识与文化信息。这样一来,博物馆的知识与文化信息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再加上信息技术的普及,越来愈多的网民成为博物馆的重视观众,最终变成博物馆的实际观众。同时,博物馆还可以借助当下热门的微博和博客关于博物馆的最新动态,这种方式要比建立一个门户网站的难度小很多,同时还可以在更加和谐的环境中与网民进行互动。博物馆要充分认识到微博和博客作为其门户网站的窗口,其重点仍然需要放在门户网站上[2]。

2.2加强陈列的内容与形式

博物馆中必定是含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这也就表明了博物馆具有十分独特的社会教育功能,借助历史文物的内涵在陈列与展览方面需要加强,通过内容与形式上的改变加强社会公众的受教育程度。首先,需要考虑到陈列展览是面对社会公众的,在举办展览时要充分重视形式与内容上的选择,同时再结合当代时代的要求与精神的需要,将馆藏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例如可以与当地人文特点、民俗文化、艺术活动、历史事件结合起来,让参展人员能够充分了解历史文物中蕴含的悠久历史与独特内涵。在展览的形式上,结合当下的先进手段,考虑当下人们的审美要求,除了传统的历史文物、模型、图片等进行展示之外,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投影技术、3D技术等运用到展览当中,让参展人员充分感受到其中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

2.3提高讲解水平

博物馆在进行文物的展览过程中,利用讲解是有效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的重要方式[3]。因此在提高讲解水平方面,可以进行以下方面的调整,首先在讲解的内容上,第一要保证内容的正确性、科学性,同时能够有效激发参展观众的兴趣;其次,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的讲解情况与参展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保证讲解的有效性;接着,在讲解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参展观众的接受程度,针对不同的参展观众尽量做到全面的讲解;最后,在讲解的过程中要充分展现出历史文物、历史事件等特点或者是其中蕴含的深刻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参展观众在参观完之后,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够受到一定的教育。

2.4加强与学校的联系

博物馆因其具有的深刻的社会教育功能,虽然与学校的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是两者进行结合能够传播给学生不一样的教育意义。考虑到青少年仍然处于成长阶段,其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期,此时加以社会教育能够有效帮助其形成良好的观念,因此博物馆可以另辟蹊径与学校合作向学生传播历史文化知识,通过丰富形象的展览帮助学生加强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学校可以每年定期具体参观计划,同时还可以将课堂设置在博物馆中作为第二课堂,借助博物馆直观的资源优势对学生展开生动丰富的教育。另外,博物馆也可以将展览进入到校园中,开展各种丰富有趣的知识竞赛等活动,更好的实现社会教育的功能。

3.结语

参观博物馆活动总结范文第4篇

1 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功能

1999年于布达佩斯召开的国际科学理事会在《科学议程-行动框架》中指出:“各国当局及有关资助机构要推动科技博物馆和科技中心在公众科技教育中发挥其重要作用。”我国在2007年由中国科协办公厅下达的《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中指出:“实施观众可参与的互动性科普展览、教育活动是科技馆的核心功能。”[1]教育活动是科技馆的核心功能之一,这已成为不可置疑的事实。

在科技馆建设中,基础设施与展品投入方面应充分考虑到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以鼓励积极开展教育活动,而杜绝一味扩大投资的盲目性;要关注发达国家的科技馆展厅面积从占总面积的50%到25%而逐渐变小,却越来越重视教育活动的发展趋势。对于许多已建成开放的科技博物馆馆而言,在硬实力已基本成为定局的情况下,要充分发挥科技馆的潜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更须重视软实力的提升,打造科技馆品牌教育活动则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我们在此就撇开观众可参与的互动性科普展览,对科技馆的教育活动单独进行研讨与探索。

2 浙江省科技馆教育活动的创新实践

近年来,尤其是最近五年来科技馆教育活动的功能不断强化,各馆开展的教育活动数量不断增长、形式不断丰富、项目有所创新,从原理只有简单的依托展览的科技培训、科学表演等,发展到目前各馆依托各种馆内资源从事科学表演、科技制作、科技竞赛、科技冬夏令营、科技培训等各项活动的开发与实施。[2]

浙江省科技馆就是活跃于其中而颇有代表性的一员,其近年教育活动工作的创新拓展,令人耳目一新。

2.1成为科普服务的平台与桥梁

馆校结合的科学教育已成为世界潮流,作为全国第二批馆校结合的试点单位,浙江省科技馆成为勇于实践的弄潮儿:将每年举行的全省“中小学教师实验技能大赛” 决赛地点设在省科技馆;与教育局联合举办了“科学课竞赛活动”,把学校科学课的课堂“搬”到科技馆展厅;与浙江教育出版社合作,结合科技馆展品展项,出版了《科技馆奇妙夜》、《最受全球小学生喜爱的趣味科学实验》等4套科普系列丛书。

我馆还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创办了无线电工作室,旨在为国内外无线电爱好者提供学习研究无线电技术及加强交流的实践阵地。

借助外力,搭建教育活动的平台是科技馆提升科普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

2.2促进研究性团队的建立与提高

教育活动设计离不开先进的教育理念,离不开建立一支高素质学习型的理论研究队伍,浙江省科技馆积极展开学术交流,以促进研究性团队的发展。

2011年浙江省科技馆举行多次高级别的培训。邀请澳大利亚科技馆专家与西澳大学教授,组织了别开生面的“现代科技馆运行管理的关键因素”研讨培训,在展厅借以互动形式,发扬探索精神,针对展项时而讲解,时而启发,时而讨论,时而延伸;邀请欧盟科学诠释者学院培训师来我馆,进行“如何争做一位优秀的科学诠释者”主题的培训,以交流、互动、演示及点评的模式进行教学;承办首届全国科技馆馆长培训班,近60位馆长围绕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从展览设计、展品开发、展馆活动等各方面展开热烈研讨。

浙江省科技馆协会成立大会也与众不同,以90分钟的网络论坛开场,凭借巨幅视频画面和同声传译,来自全省各地的科技馆人和远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的同行们展开了一场小型的国际科技馆论坛。

理论研究在全馆已蔚然成风,在一次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上,全馆员工有19篇论文被会议选中,并编入论文集。

2.3促进社会资源的引进与利用

我馆十分重视与社会各界联合开发教育活动,并努力发掘新的合作方。科学松鼠会是一个致力于在大众文化层面传播科学的非营利机构,2012年我馆与松鼠会共同策划“首届菠萝科学奖”的合作事宜,成为脍炙人口的一段佳话。

“菠萝科学奖”以“向好奇心致敬”为主题,通过奖项的评选、校园暖场、科学集市、科学论坛、颁奖晚会等多样的活动形式,邀请科学家、演艺明星、网络名人、意见领袖等共同参与,凭借电视直播、录播、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以及网络微博等新媒体的力量,成功地实施了一次全新的、跨界的既好玩又有意思的科学传播活动,创新了科普工作的形式、拉近了公众与科学的距离,取得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包括新华社、香港卫视在内的全国各大媒体纷纷对活动进行了持续而深入的宣传报道。

徐延豪书记非常欣赏 “向好奇心致敬”这个主题,带着好奇心专程从北京赶来,把一个艰涩严肃的科学问题用宽松好玩的形式呈现给公众,他觉得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

2.4成为科协工作的载体与标杆

浙江省科协有“科学会客厅”、“科技咖啡馆”、“科普连线”、“科学行走”等

“四科活动”。都是通过我馆具体承办,如“科学会客厅”,先后邀了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现场交流,已经举办了十多期;“科技咖啡馆”在杭州年轻人中有较大影响力,近期还邀请了俄罗斯现役宇航员,举办了“宇宙无疆界”活动;“科普连线”会在网上直播肾脏移植手术;“科学行走”紧密联系社会热点,如PM2.5可入肺颗粒物问题,就带领公众走进气象局。

其实,省科协的职责是领导全省的科普工作,但具体工作有不少是通过科技馆去实施或实现的,其中既有高水平的专家学者的报告会,也有群众性的科普活动,而且科技馆参与的程度会越来越高。

3 国外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的现状

我们再来看看发达国家的科技博物馆又是如何开展教育活动的,它们都有为学校提供教育活动的传统服务,科技馆被认为是非正规教育中教育色彩最浓厚的地方。

1995年美国政府颁布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科技博物馆的教育项目开始向标准靠拢,各种服务活动主动配合学校正在进行的科学教育改革。美国博物馆协会出版的《二十一世纪的博物馆》(Museums for a New Century) 一书,曾针对博物馆与学校合作关系指出,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在未来将有重大的发展潜能,这种学校和博物馆间所形成的“共生关系” (symbiotic relationship),除了使博物馆和学校的功能得以相辅相成之外,广大学生也从中受惠。[3]

英国要求小学开设科技教育,小学教师往往把孩子们带到科技馆进行科技启蒙教育。学校的学生到博物馆上课,或由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义务为学生讲解辅导,或结合学校教学带领学生赴展厅参观并讲解,或预约利用博物馆的实验室演示各种专题的科学知识。[4]曼彻斯特大区科学与工业博物馆对学校的培训教育服务对象有12万,它的教育培训计划排得很满,以至于报不上名的学校不能参加培训而只能组织参观。

德国的曼海姆科技馆的教育活动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教育活动预约系统(Booking system),应用预约软件获取来访者的各种信息,并自动生成确认函返回;博物馆讲解(Tour Guide),预约一个主题,讲解的过程与观众有较多的互动;项目演示(Demonstration),针对一些古老的机器或者工艺所做的项目演示。

法国最典型的代表即“星期三现象”,每周三下午,法国的小学和初中都不上课,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博物馆就是他们的一个好去处,法国所有的国立博物馆都免费为教师及18岁以下的年轻人开放,并为他们提供许多服务项目,学生们则利用这些优秀的课程资源学习。[5]

4 借鉴与对策

4.1借鉴

由于欧美国家的政府与社会、博物馆与学校的体制机制与我国有很大不同,他们在运作、合作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我们未必能学;而教育活动本身的模式受体制机制影响较小,而且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教学方式等学术性的成果,这是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方面。

例如欧美博物馆十分重视对学校教育项目的研发,并将其视为“馆校合作”的核心与关键。它们都设有专门的教育项目研发部门,自主研发对不同受众的教育项目,由此而形成一批颇具特色与内涵的科学实验和课程等品牌教育项目,以供学校使用。在教育项目的研发中,他们非常重视受众的心理与需求研究分析,基于不同年龄的学生群体设计针对性教育项目,因材施教。欧洲博物馆教育项目的策划总体表现出三个特点:设有互动、多样化的教育菜单;注重全过程的营销教育项目;强调多元化的教育合作模式。[6]

对照我国,诸如设立专门的教育项目研发部门,建有策划、实施、宣传、评估、反馈等功能的教育项目管理体系、重视对受众的心理与需求研究分析等问题,都是我们所欠缺或薄弱而必须正视与解决的问题。

4.2对策

针对我国科技馆的教育活动,我们在此提出主要对策。

4.2.1加强理论研究

国外科技博物馆在近百年的发展进程中,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从实践角度探讨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的设计思路、原则和方法。例如在美国,Anna Johnson提出了对包括志愿者在内的博物馆教育工作者的管理信息、策略与技巧、同时涉及师资培训、网络技术、展览教育意见如何与人合作开展活动项目、进行评价等内容。[7]在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案例的收集方面,《美国的科技博物馆》书中详细介绍了美国各类科技博物馆的展览及教育活动开展情况;中国科普研究所的钟琦于2008年整编了《自然科学博物馆科学教育活动》,对国内科技博物馆所开展的几十项教育活动进行了案例的整理和分析。

近年来国内对科技馆的教育活动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根据教育学、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支持下的系统研究还是鲜有所闻,急需加强。我们需要理论研究在数量与质量的增长,以保证指导科技馆的教育活动的健康发展。

4.2.2不断加强人力资源的建设

对于任何一个科技博物馆来说,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因为没有人的技能、知识,一个博物馆将难以为继。人力资源还包括观众,科技博物馆必须要面向观众,了解他们的需求,促使他们参与、融入。因此博物馆最重要的资产并不是展品,而是员工和观众。[8]

我国科技馆人力资源的主要问题为科技馆专业人才偏少,且专业与结构不够合理。科普辅导员为科技馆的重要人员构成,笔者曾将其视作为代表把日本科学未来馆与浙江省科技馆加以比对:未来馆人员构成方面年龄分布合理、学历较高、专业对口;工作职责方面除展项讲解外,还参与展品开发、课题调研;发展方向方面5年后再行分配到其它重要的社会领域,已由政府定为制度。[9]总之,日本未来馆的科普辅导员的素质更高,工作更具挑战性,更能发挥积极性,而且真正做到了人才流动。

科技馆应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来保证对人力资源进行投资。一流的科技馆首先应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员工。而我国正处于新建、扩建科技馆的高峰,对员工的选择与培训尤为重要。

4.2.3注重受众研究

参观博物馆活动总结范文第5篇

     ---博物馆年度工作总结

2010年,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局里的总体工作要求:树立鲜明独特的城市文化形象,大力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文化元素,围绕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三个适宜”城市、构建和谐的目标任务,全馆干部职工团结一致,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树立博物馆品牌,多举办精品展览。

博物馆是通过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陈列展览来体现自身价值的。我馆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观众”的原则,不断推出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式的展览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

1. 精心策划精品展览

今年,市博物馆举办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图片展》、《银妆霓裳——贵州少数民族服饰精品展》、《广东省自然保护区暨珍稀动物展》、《喜迎亚运——中外体育火花展》、《赤子情深——林藻先生藏品展》等11个展览。其中由市委统战部、外事侨务局、归国华侨联合会、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政协历届委员联谊会协办,市博物馆承办的“赤子情深——林藻先生藏品展”,由于领导重视、精心组织、各单位密切配合,从而使展览成功举办,并获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引进的《银妆霓裳——贵州少数民族服饰精品展》、《广东省自然保护区暨珍稀动物展》的展览,在家门口就可以欣赏到贵州少数民族的风情和领略动物世界,吸引众多市民前来参观,《广东省自然保护区暨珍稀动物展》特受孩子们喜爱。

美术馆举办了《水土—孙立新油画展》、《市侨界群众文化节暨林再圆山水画展》、《珠海油画家18人作品展》、《诗文书画—刘斯奋艺术综合展》、《方唐书画展》、《珠\中\江美术作品联展》等展览27个,这些展览内容丰富、风格各异,吸引了大量的市民前来参观。尤其是《水土—孙立新油画展》,有部分作品是在创作完成的,具有亲切感。《美术作品联展》更是架起了珠海、三市友谊的桥梁,在落实中共广东省委珠中江一体化战略部署,更好地推介三地的美术家方面走出了可喜的一步。

商业文化博物馆除了常规的展览,二楼的临时展厅还展出了《和谐中山---剪纸作品展》、《中国商会纸币---陈耀光藏品展》等8个展览,展览格调高雅、趣味性强,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好评。

2.积极开展送展下乡活动

送展下乡活动有效拓展了资源的空间,对丰富镇区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扩大参观博物馆的社会群体,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的教育作用。该活动自开展以来,深受群众的喜爱。今年先后送“华侨历史文物征集品图片展”、“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展览”、“著名漫画家作品展”、“古建筑艺术图片展”、“五彩缤纷的世界——蝴蝶图片展”、“少年孙中山图片展”等流动展览送到9个镇区及市图书馆、市实验小学、中学、广东药学院、特殊教育学校等宣传文化单位和学校展出,巡展次数达27次,共吸引了近54,000名观众参观,受到了一致好评。

3.积极开展收音机藏品巡展

“走出去 请进来”是市博物馆发展思路的重要举措,我们自始至终把此项工作列为博物馆的重点工作。8月6日—9月5日“收音机藏品展”在绍兴博物馆展出,9月10日—10月9日在舟山博物馆展出。展览在两地举办期间,吸引了当地媒体的关注,浙江卫视、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绍兴商报、舟山日报等多家媒体到场采访报道,当地游客也在网络有关展览的帖子,吸引了大批当地市民与游客参观。据统计,两地共有近2万人次参观了展览。

二、重视文物普查工作,规范整理普查资料。

开展文物普查,有利于准确判断文物保护形势,有利于发掘与整合文物资源,发挥文化遗产在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增强全民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按市里的计划和部署,今年是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最后一年,也是最后的文物普查资料整理阶段,我馆一直很重视,按上级要求,集中力量,认真做好文物普查的资料整理工作。

1. 针对文物普查数据存在的部分问题,组织文物普查人员重新奔赴镇区补拍相关文物点照片,对个别文物点进行数据补测等,充分完善文物普查数据。

2. 根据省普查办验收意见和省普查办工作部署,继续对文物普查采集软件共731处初步认定文物点和67处消失文物点数据进行复查和修改等工作,并在2010年5月按时将所有数据刻录成光盘上报到省普查办。

3.根据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以及我省普查办《广东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三阶段工作指引》安排,市文物普查队结合普查成果委托地理信息系统中心制作了市不可移动文物分布地图。

三、完成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实现文物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文物调查项目是以信息网络技术,通过对文物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建立动态管理系统,提升文物的保护、利用和管理水平。开展馆藏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能及时、准确地掌握文物保护与管理状况,有利于提高文物管理和利用水平,我馆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专门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工作组,制定实施方案,配齐相关设备,组织人员参观学习,虚心向同行、专家请教。经过大半年的努力已顺利完成了二、三级文物496件套的数据采集和录入工作,共采集文物文字数据496条,数码照片3237张。按时按质完成了该项目的任务,实现文物科学化管理。

四、积极开展文物征集工作,丰富充实馆藏。

博物馆必须要有丰富的藏品才有生命力,我馆非常重视文物的征集工作,成立了征集组,专门负责征集工作,除了继续征集本土的华侨、名人、民俗、商业、沙田文化等文物资料外,还开启了辛亥革命文物征集。共征集到文物、实物等资料1800多件/套。

1.加大宣传力度。在《日报》、广播电视台和文化信息网、博物馆网站上征集启事。制作并印刷了《华侨历史文物征集》宣传册6千份、《市博物馆实物资料征集启事》单张1万份,在澳洲、北美、南美等海外中山华侨较多的地区以及本地散发。征集组还继续在《侨刊》上发表与华侨文物征集相关的文章,加强征集的宣传。

2.加强与名人亲属及相关机构的联系,并专门派人前往上海、深圳、香港等地,征集到了一批名人文物资料。如征集到了郑锦的画、画稿、印章、资料等67件,填补了没有收藏郑锦画作的空白。此外,博物馆还征集了萧友梅、郑君里、卢有根等人的文物资料,丰富了我馆名人文物资料的收藏。

3.借助外事侨务局、侨联的平台开展海外华侨的征集活动,同时也加强了境内的华侨文物资料征集工作,征集组专门深入侨乡开展工作,共征集到华侨文物、实物资料105件/套。

4.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海外华侨文物资料的征集工作有了新突破。11月中下旬,由市委统战部、市侨联、市文广新局、市博物馆等单位人员组成的华侨文物征集组,赴澳大利亚征集华侨历史文物资料。征集组先后到达澳大利亚珀斯(Perth)、凯恩斯(Caims)、布里斯本(Brisbane)、黄金海岸(Gold Coast)、格伦因尼斯(Glen Innes)、因弗雷尔(Inverel)、廷加(Tingha)、悉尼(Sydney)等地,总行程近万公里,共征集到华侨历史文物资料300多件(套)。这些资料类别多样,内涵丰富,有证件、公函、书信、账簿、报表、钱币、地图、照片、契约、勋章、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生产工具、办公设备等等。涵盖了先侨在澳大利亚生产、生活、创业、经营以及爱祖国爱家乡、支持孙中山革命、支持祖国抗日等多方面的内容。

五、庆祝国际博物馆日,开展丰富多彩活动。

为庆祝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和6月12日的“中国文化遗产日”的到来,我馆围绕“博物馆致力于社会和谐”主题举办了系列活动。

1.重视宣传。对于“5.18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我们除了开设宣传橱窗和设置宣传水牌,在我馆网站上开设宣传专栏,我们还与《商报》合作策划了《5月18日,国际博物日》专刊。并在市电视台文体快讯、公共频道播放条形滚动文字,在人车流量多的位置做户外屏幕广告宣传,以电视播放为媒介,向社会各界传递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的有关信息。

2.举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图片展”。展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包含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五大类别的100多处文物点,展示了两年来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取得的成果,展览获得了社会好评。该展览还到镇区进行巡展。

3. 举办“陶瓷鉴赏”专题讲座。我馆特邀广东省文物鉴定站专家鲁方来为我馆博物馆之友及志愿者作“陶瓷鉴赏”专题讲座,讲座讲述了陶与瓷的区别、现代仿古瓷器特征及作伪手段、瓷器眼学鉴定与科技鉴定、古瓷鉴赏等方面的知识,还借助一批瓷片和实物为市民详解辨别陶瓷真伪的窍门。讲座吸引了众多收藏爱好者,场面气氛活跃,效果良好。

4.举办“关爱贫困生,走进博物馆”活动。我馆联合区教卫办,组织区内共建学校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参观总馆及3个分馆,发挥博物馆作为公益事业单位的育人作用,为弱势青少年提供关爱服务。紧凑而有趣的行程,让孩子们意犹未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5.举办“和谐——我是小小剪纸艺术家”互动活动。2010年6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非遗保护,人人参与”。为了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我国的剪纸艺术,传承传统文化,在“六一”儿童节当天香山商业文化博物馆特举办了“和谐——我是小小剪纸艺术家”互动活动,并邀请了市老干部大学剪纸班郑旭兰老师,现场教小朋友剪纸,体现其中的乐趣,让小朋友们过上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节日。

六、不断完善安全防范工作,确保博物馆的安全和正常开放

加强消防安全宣传培训工作。组织人员参加由市消防局消防组织的消防安全培训班,提高消防安全意识。针对新入职员工加强安全意识培训,每月对前线物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博物馆的安防设施建设,对美术馆的消防火警自动报警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更换。做好完善博物馆及各分馆现有安防、消防、防雷等技防设施、设备登记养护制度。保证日常使用完好,做好安防、消防设施、设备的管理工作。加强我馆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的安全保卫,根据市公安部门要求,落实博物馆及各展馆安全保卫方案,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对博物馆主楼出现屋面、楼板、梁等多处开裂、漏水等情况,博物馆正在进行主楼修复加固工程,主要有:(1)对屋面、楼板、梁柱进行加固;(2)对天面进行防水补漏;(3)对天花内的梁开裂露筋及钢筋锈蚀进行加固、补强。工程预计于本月底完工。

七、举办“绿色暑假 缤纷文化”的一系列文化活动。

“绿色暑假·缤纷文化”是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教育局、共青团市委员会的一个文化品牌。为了丰富和活跃我市青少年暑假文化生活,提升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艺术素养,让我市青少年学生度过一个愉快、健康、安全的暑期生活,我馆在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正确领导下,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1、市博物馆特举办了《走进神秘的大自然——科学知识普及立体图片展》与《喜迎亚运——中外体育火花展》两个展览。《走进神秘的大自然——科学知识普及立体图片展》于2010年5月29日—7月28日在市博物馆展出,这次展览吸引众多家长携带孩子前来参观,参观人数为25,121人次。《喜迎亚运——中外体育火花展》于2010年8月1日—9月18日在市博物馆展出。从开展之日起至9月13日,参观人数为17,294人次。

2、美术馆举办了《首届市中小学生美术作品邀请赛》和《“幽上一默•PK大师”——2010年亲子漫画创意临摹活动》活动。

《首届市中小学生美术作品邀请赛》于2010年7月1日至7月14日在美术馆展出,展览邀请了实验小学、第一小学、中学、体育路学校、启发中学、朗晴小学、水云轩小学、中心小学、实验小学蓝波湾学校、一中、一中(高中部)、竹苑小学共13所中小学近200幅美术作品参加展出。不少家长带着自己的子女前来参观,参观人数2,820人。

“幽上一默·PK大师”系列活动是美术馆每年在“绿色暑假·缤纷文化”之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环,已成功举办了4届,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社会反响热烈。“幽上一默·PK大师”亲子漫画创意临摹活动采取了亲子家庭参赛形式,由家长与孩子一起解读原作品,构思新作品,然后由孩子动手,在画纸上描出图形,最后共同涂色完成作品。由于活动形式新颖,又增强亲子交流,吸引了40多个家庭100多人参赛。

《“幽上一默•PK大师”——2010年亲子漫画创意临摹活动》作品于2010年9月7日—9月18日在美术馆展出,从9月7日开展至9月13日截止的参观人数2,164人,活动取得不错的成效。

3、香山商业文化博物馆二楼活动展厅推出《和谐校园---中山市实验小学版画作品展》,展览时间为2010年7月2日—2010年8月31日,展览展出期间参观人数为:27,958人次,其中青少年人数为:11,183人次,占展览参观人数的40%。

通过全馆上下的共同努力,我馆取得了良好的成绩,2010年除收音机和商业馆的常设展览,已成功举办了46个展览,四馆共接待观众达535,291人次,其物馆接待观众179,734人次,美术馆接待观众115954人次,商业馆接待观众187,852人次,收音机馆接待观众51,751人次。送展下乡活动共接待5.4万人次,收音机巡展接待观众共有1.9万人次,全年累计超过60万人次参观了博物馆举办的各项展览。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工作,争取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为建设“三个适宜”城市、构建和谐、建设文化名城尽一份博物馆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