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视散文

电视散文

电视散文

电视散文范文第1篇

金矿

我们苏北白马湖一带通常把姑舅家的平辈弟兄称之为老表,而江西人则不同,他们说的老表通常指老乡的朋友。这种口语也许真有点创意,我这人有时就会有一坏习惯,喜爱在口语上赶一点时髦,在网聊时多把江西籍贯的网友称之为老表,他们听起来也仿佛感到亲切。

没有想到,最近一个阶段却有几位江西老表跑到我门上,他们是江西电视台精品创作部的几位编导。带队人名叫柳春江,和我是同时代人,此君却远远比我轰雷震耳,北广(中国传媒大学)首届毕业生,高级记者,曾经编导主创《大京九》电视系列片,节目曾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联播,很是举世瞩目,一度在同类片中推为榜首,荣获全国大奖。这个大片合作者可是赫赫有名的赵忠祥老师。而同行的两位也都很了不起,都是江西电视家协会要员,一位叫王建国,是影视研究生学历。另一位是汪晓龙,双学位学历,自信地球人在南昌(昵称),打开网页,这三人都有相当数量的个人作品和资料。

这次活动是央视与江苏电视总台及淮安市委市政府策划组织两岸三地十五家省级以上电视台易地采访来拍“精彩淮安”系列片的。江西台抽签到我们南闸民歌题材,应该说是我们有幸,这些电视实力精英平时大市请都请不来,别说我们一个小小的乡镇。何况是尚还不成大名的南闸民歌,他们的到来为水乡增添了无尚的光彩。

也许我长期生活在乡野基层,平时接触著名电视节目主创很少,以前多幸遇一些新闻制片人,这次算是最难得的同电视高级专家零距离交流。同时我也看到了优秀电视工作者的勤奋、刻苦、敬业精神,隔行如隔山,我本来不关心他业的业务,不理解其他职业的人,没有想到电视人也如此辛苦和不易。

这是很有局限的一个星期时间,老天不作美,自从他们踏上南闸的土地就连天阴雨,这对需要拍大量外景的电视人来说,确实是一个严峻地考验。何况又是在水乡小镇,泥泞、风浪有点欺负外乡人。还有蚊虫、苍蝇及其它擅长任意繁衍不知名的破坏人类肌体的小动物都很肆无忌惮,也许我们长期生活在水乡已经有了一种特殊的抗原。特别是柳春江老师第一天身上就有了奇痒无比的鸡皮疙瘩。我唯一的高级服务就是替他买来清凉油,让他减轻一时的痛苦。

然而冒雨工作还不算,还要顶雨工作,因为画面中不能出现伞的镜头,这样就需要风雨兼程了,他们说很受水乡的感动,因为我们的农民歌手也在雨地里,我告诉他们农民还是有点顶风冒雨的精神,夏天的雨下在身上不容易得病,我记得以前插秧季节,那天上下的雨让插秧手眼睛一挤一挤的,衣服都贴在身上,一会儿就拧下一汪水,但是她们没有停下手中的活。她们在雨地里乐着呢,拍电视可是农民歌手们的荣耀,她们没有见过这样的世面。全心配合你们是她们本能的幸运,老夫子柳老先生笑了,说你真会说笑话,那是老百姓的淳朴和善良。她们在风雨中的吃苦我们的大社会还有好多人不理解呢,他有一点感叹。

汪张两位也都四十有余,在他们的人生履历中多是都市经历,虽然也有一点水乡乡野的好奇,但真正到泥泞中跋涉,那种辛苦还是有点经受不了,还有一点就是日常生活过不来,乡野菜肴乡野主食都不符合他们的胃口,看他们每一餐都吃得很少,再那么负重可能真受不了,再说我这东道主是榆木脑袋,一点不善解人意,水乡人的情怀在我身上却表现得很少,有点坐家三品的味儿。

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对我是特别地原谅,注重看重我的民歌成绩,却把我的民歌成就看得那么神圣而又崇高,他们却说是被我的精神所感动才进入了工作的角色。这种专题片与电视剧创作不同,电视剧是根据剧本进行有目的的拍摄,而这电视新闻专题片则是先进行大海捞针般地选拍镜头,只有十三分零七秒的成片限制时间,他们拍摄了近五个小时的资料片,概率是二十五分之一。他们说在拍摄时一定要想得全面。意味着牺牲的精力与时间、工夫都是成片的几十倍。我当时想他们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工作方法和节奏呢,因为目前有好多人偷工减料走捷径,敷衍搪塞地对待工作。何况他们又是易地采访,这是一回头的交易,整个中国这么大,还会再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吗?再说柳春江先生接近退休年龄,更可以得过且过。他们的行为让现今某些市侩的年轻人根本无法理解,值得吗?

也许是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在我们这些江西老表艺术家的努力下,我们《南闸民歌》专题片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两岸三地题材总有十五个名家电视媒体易地采访,我们南闸民歌题材最小、事例最普通,还是一个区的附属题材。拍摄单位也是规模较小的江西,同上海、北京、重庆不好比,同台湾东升、香港凤凰也不好比,十五集有十集在央视获奖,它竟然排位在第五名。央视四套国际频道几次向全球播出,还有央视七套、江西台、江苏卫视城市频道江山览胜栏目等相继播出,很有轰动,真让好多大领导、海外华人、广大观众刮目相看,我这片中情节的主线人多次出现在镜头上也更是受宠若惊。我真珍惜那几天和这三位老表电视人的相处,感谢他们为我们这南闸民歌小名片做了大文章。同时我也同他们学到了一种老区人不怕吃苦、刻苦工作、追求效果的忘我精神和情怀。

老表也表率也,为此,我决心更加刻苦地献身南闸民歌事业,等取得更大的成绩,等南闸民歌被批准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我想特地去南昌英雄城去拜访……,拜访我亲爱的几位江西老表。

电视散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视散文诗 虚实 艺术

电视散文诗是诗画结合的一种新生的电视艺术样式,它以散文诗为基础,以解说引导,以画面拓展意境,以音乐、声响来烘托主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快,人们的文化消费呈现日趋多元化的倾向,真正能够静下心来阅读纯文学作品的人越来越少。相反,影视文化却发展为强势文化,成为人们文化消费的主流。影视与文学的嫁接有助于“高深”的文学阅读直观化,同时也有助于影视艺术增强文化意韵,可以说,电视散文、电视诗歌等电视文艺的出现,是中国文学突围的一种新尝试,电视散文诗就是这种尝试的新生儿。

从第一部具有开拓精神的电视散文诗作品《金海雪山》问世到今天,已有20年的历史。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经历风雨之后得到了媒体的认同,1998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首届《全国电视诗歌散文展播》,在全国形成了广泛的影响。1999年央视创办了《电视诗歌散文》栏目,不少地方电视台也新辟了类似栏目。就传播效果来说,它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人民网评论其“在娱乐、消闲、彩经、传奇为主导的旋转大舞台上撑起一片‘诗意的空间’”[[i]],满足了观众在喧嚣和快节奏生活环境下追求与享受久违了的诗意的愿望。

宗白华先生在《中国艺术表现中的虚和实》中提到了绘画、戏剧、书法等艺术样式的虚实艺术,作为新兴的电视散文诗,正成长在中国传统艺术特别是传统文学、影视等注重虚实表现的环境下,它在化合文学与影视虚实艺术后形成了独特的虚实艺术样式。其虚实艺术主要表现在电视散文诗的创作来源于生活之实,其成品是提炼生活精华之虚;电视散文诗内容叙事描写性段落为实,抒情议论性段落为虚;及其化实为虚、化虚为实的表现手法三方面。电视散文诗虚实艺术的运用能激发编导的创作感悟;能诠释电视散文诗的意境和蕴涵深厚的主题;能创造电视散文诗的美感。我们在构建电视散文诗虚实艺术时要抓住四个重点:注重社会生活的体验和审美素质的提高;电视散文诗的虚实艺术要以虚为主;要像画面一样重视声响的创作;人物是电视散文诗绝对的主角。

1.电视散文诗虚实艺术的成长环境

电视散文诗作为一门艺术样式诞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上,它必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虚实艺术美学的熏陶,由于它又是诗画化合的一个新生儿,其虚实艺术更多地继承和发扬了其“父母”——文学与影视的虚实艺术基础。

1.1电视散文诗成长于中国传统文化虚实艺术美学的社会环境中

虚实相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美学的一条重要原则,萌芽于中国传统哲学讲究道、无、理、气的哲学思想中。古代艺术家们将其引入艺术思想中,使之成为古代艺术辩证法的思想核心,并广泛应用于中国几千年的艺术创作中。韩林德在其专著《境生象外》中指出,若想使书画作品中“实”的有笔墨处妙趣横生,必须在“虚”的无笔墨处下一番功夫。清代蒋和在《学画杂论》中强调“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也是在肯定“虚”的无笔墨处在书画中的主导地位。我们不难看出,在中国传统艺术中,不仅文学讲究虚实,建筑、绘画、戏曲、音乐等也都讲究虚实艺术的运用,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上的电视散文诗当然也努力遵循和应用中国传统文化虚实相生的美学原则。

1.2电视散文诗虚实艺术植根于中国文学虚实艺术土壤中

中国古典诗歌是一门讲究虚实艺术的文学样式,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提出“境生象外” [[ii]]的诗作观点,认为凡是具有深远意境的艺术作品,都是在具体有形的实象之外,还存在一个与此相联系的无形虚象,因而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宋代范唏文讲究在诗歌创作中情与景的虚实,他说“《四虚序》”云:“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从首至尾,自然如行云流水,此其难也。”[[iii]]示意通过描写景物来表现思想感情。在当代散文创作中,也非常讲究虚实艺术,最具代表性的是贾平凹的散文。他的文化散文虚实并济,思想与情感并重;他写禅思美文,理不见证,情未抒实,娓娓道来却感染人心。至于风情类和世相类散文也都虚实结合,情理相应,触目染情,释手难忘。电视散文诗是一门电视文学艺术,它的创作基础是散文诗,而散文诗就是化合中国古典诗歌和散文的优秀文体,所以说电视散文诗虚实艺术植根于文学虚实艺术土壤中。

1.3电视散文诗虚实艺术孕育于影视虚实艺术门类中

影视艺术的美学特性表现之一便是逼真性与假定性的统一,影视的逼真性来源于其画面的照相本性,影视的假定性是说影视艺术绝不是对现实生活的机械照相式反映,必然凝聚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感情,体现出艺术家鲜明的艺术风格和创作个性。影视虚实艺术还表现在推动剧情的主要人物的虚化缺席处理与对剧情的无时无刻的在场威胁和影响;通过透过情节中主人公的梦幻、幻觉、自由联想等下意识的冲突,曲折揭示现实加于其心灵上的种种烙印;通过舞台(银幕世界与现实)人生两个对立的世界的相互交织形成的现实与假定的对立等虚实表现形式。电视散文诗声画结合的外在形式说明其本质是一门电视艺术,它孕育于影视虚实艺术门类中,肯定要继承影视作品虚实结合这一优秀艺术形式。

2.电视散文诗虚实艺术的具体表现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题画》云:“江馆清秋,晨起看竹,……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因而磨墨展纸,落笔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心中之竹也” [[iv]]。在这里,“眼中之竹”是展现于眼际的客观存在,是“实”;“胸中之竹”是创作者对“眼中之竹”的体验和感受,是“虚”;“手中之竹”是创作者“胸中之竹”借助于笔墨线条的物化,是“化虚为实”的艺术形象。从“眼中之竹”转化为“胸中之竹”,又从“胸中之竹”转化为“手中之竹”,也就是“化实为虚”、“化虚为实”的艺术创作过程。

电视散文诗的虚实艺术同样贯彻于它创作的全过程,从创作来源到成品本身,从作品的内容到作品的表现手法,电视散文诗就是编导对现实社会生活及文学作品的电视虚化过程,又是编导通过具体的现实的画面与声音等呈现文学作品主题和意境与自身情感和观点的过程,同时又是编导将影视声画艺术与作品文学艺术二者的优势结合而创造出的实在的同时又是艺术的虚构的作品。它处处都表现着的虚实相生、以实化虚、以虚达实的艺术样式。

电视散文范文第3篇

要把握视听艺术与文学语言的一致性

电视散文主要是以解说加字幕的方式,把文字符号变成听觉语言。因为是散文,所以不可以脱离原有的文学作品,必须保留其原有属性,即文学的传播特点,以书面语言为载体,这就是为什么电视散文一定要将原来的书面文学语言以字幕的形式保留在画面下方。同时因为是通过电视传媒进行信息表达,所以又用有声的语言――解说来加以诠释。这种解说仍然要保留其文学的韵味,要以朗读的形式来实现与广大受众的沟通。因此,电视散文是一种独特的电视语言,它在画面空间设计上具有独特的优点。

要保持散文的特性

大家都知道,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结构上的自由,应该是电视散文和文学体裁的相同之处。在这一点上,应该说二者是有共性的,而且这是二者真正可以沟通的地方。在笔者创作的电视散文《故乡的南湖》中,为表现主人公与南湖主客体之间的沧桑巨变,通过相互穿插、文意贯通,把电视与散文紧密结合,在合理的框架内,使得这种新兴的电视文艺体裁在进行艺术表现时自由灵活、节奏多变,给电视观众一种畅快淋漓的感受。

注意电视散文的虚实相映

笔者认为既然电视散文是由画面和声音两大元素共同组成,“虚”和“实”都应在这两者中加以体现。那么,文字音符和画面镜像是以怎样一种方式呈现在受众面前的呢?

“虚”与“实”在文字中的体现。所谓文字实,就是对有具体形象的事物、事件进行真实、客观描写。这种客观存在十分容易找到相应的画面,给人以直观感受。比如《故乡的南湖》中:“归德古城是我的故乡,我的家就在南湖的边上。”反之,如果描写多为一些抽象的概念,就很难找到对应的画面。这样的文字即为“虚”写。比如“久远的钟声和着现代的文明,让善感的心中纠结了太多太多的语言,却一时无法出口”等。

“虚”与“实”在画面中的体现。所谓画面实,也就是用具体的形象填满视觉空间。比如在《故乡的南湖》中,“湖水、柳叶、张巡祠、八关斋”等物象就是一种画面实的体现。电视散文中画面虚,则具有相对性。因为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字,在我们看来任何画面都是“实”的。而一旦有文字为伴,画面才有“虚”、“实”之分。也就是说,画面的“虚”与“实”,是相对于文字而言以文字作为参照物的。同一画面和不同的文字相匹配,其虚实感受是不一样的。虚镜的合理运用,可以渲染情感、烘托现场气氛。

因此,注重电视散文的虚实相映,合理搭配,能够提高作品的艺术美感和层次感,给广大受众以充分遐想的空间,带来美轮美奂的视听感受。

重视画面在电视散文创作中的地位

电视通过丰富的画面传递美感。同样,电视散文也讲究构图、讲究均衡,注意黄金分割,力求唯美。电视散文的意境常常是通过完美的构图和多彩的画面来获得的。我们常说好的镜头要写意,在受众感受美的同时也可从中收获作品的内在信息。

镜头方面,电视散文的画面追求唯美、多样化、冲击力。在拍摄中,除了高性能的摄像机外还要使用轨道、摇臂等辅助设备,从而使镜头质感突出。在近期拍摄电视散文的过程中,我们栏目组租用了市区内专业影视基地的轨道,增加了镜头的延伸感,摇臂的使用更是提升了冲击力,把所需拍摄对象的全景风貌进行多方位记录,使画面更加充实、到位。

色彩方面,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前期拍摄中需要摄像师和编导精心准备。首先是需要确定全片的基调,发挥色谱的重要功能。根据作品的不同要求选择不同色彩来调整画面,使画面的色调达到一个比较统一的效果。其次,要做好色彩元素的搭配。比如一个场景是偏蓝色,那么主人公应该如何装扮,穿什么色彩的衣服,这些都要加以考虑。如果是准备利用后期来实现色调统一,除了前期不用进行色彩调整外,别的因素也都应该心中有数,最好能让后期人员一起参与前期准备工作的讨论和拍摄,让后期人员对现场拍摄画面有直观的感受。这样在以后的编辑制作中,就会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注重题材范围的拓展

现在很多电视散文往往围绕一个表现对象,局限于一人、一物、一事的表达,信息量不够丰富,提供给观众的视听形象比较单薄,难以吸引观众。如果取材广泛,既能围绕一个主题,又能大胆从多方面取材,这样不仅增加了趣味性,又深化了主题。比如,采用纪录片的手法可以保证作品中充满真实的元素,采用文艺片的手法可以对画面内容进行主观的阐发。在进行这种阐发的同时却又不破坏画面本身所具有的视觉和听觉特征,使得客观真实地表现对象与自由地表达自我找到了一个较好的契合点,体现了创作者精心的构思,把思考与想象的空间留给了观众。

综上所述,电视散文的创作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它既是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充分表达,又包含着电视艺术的规律性。只有我们深入了解这一艺术门类的内在本质及表现形式,才能够为广大受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电视散文作品。

电视散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散文化电影;意境;内化情绪;美学品格

一、中国散文化电影的特征

本文拟从中国传统文化对类型电影的影响入手,分析散文化电影的艺术特征,并对散文化电影的源流发展作以简单的论述。

(一)中国散文化电影的概念

纵观世界电影史的发展,电影艺术的发展一直有两大主线,一是纪实主义,一是戏剧主义。而在中国电影的视野内,中国电影一方面受到世界电影发展潮流的浸染,另一方面又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有的个性,从而演生出中国电影所独有的艺术表达形式——散文化的抒写。

我们谈到中国散文化电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首先,从叙述方式上来讲,散文化电影通常采用与戏剧化电影完全不同的表现手法,它弱化戏剧化的情节冲突,力求冲淡故事情节,削弱戏剧冲突的力度,着力于内在的情感张力;其次,在影响的表达上,散文化电影的镜头偏重细节的记录,多用长镜头及空镜头进行表达;再次,在感情表达方面,重视自然而然地情感流露,情绪的表达内敛而含蓄,在影片中往往重抒情多于叙事;从影片风格上来看,又讲究韵味和意境的营造。

展开来说则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散文化电影由于受到中国传统古典文化和东方美学的影响,呈现出自己独特的民族品性,即重视意境的营造,追求“气韵生动”的韵律感及东方美学意识等;其次,中国散文化电影虽然深受外国电影思潮的影响,但它却并不是一概效仿,比如对西方先锋派电影的学习,主要借鉴其电影现代性的表现手法,而摒弃了其否定传统的内容实质。对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学习,主要是对其表现小人物、关注大众生活表现手法的借鉴,而放弃了那种黑暗的指控,为大众展现了生活的心希望;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散文化电影与俄国的“诗电影”是有所区别的,中国散文化电影注重的是诗情画意的营造,注重生成诗歌的美,而俄国的“诗电影”则主要单纯运用快速剪辑的蒙太奇手法来渲染强烈的情绪。

综上,中国散文化电影是再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借鉴外国的电影手法的基础上产生的,具有极其独特的民族格调。

(二)中国散文化电影的特征

回首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散文化电影独具隽永婉约之风,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为中国电影增添了绚烂的一笔,现在我们就其艺术特征作以简单的概括和梳理。

1. 淡化情节、弱化冲突

戏剧化电影最主要的特征是把戏剧冲突作为电影结构的基础,因此此类电影总是以一个主要的冲突迅速发生、发展和解决来完成,在整体结构上表现为又一条首尾贯穿的完整情节线索,在情节进展过程中,影片会按照因果关系,不断地加强冲突的紧张感,靠这种紧张感牢牢地抓住观众的注意力。

而散文化电影则与戏剧化电影呈现了完全相反的表现追求,它借鉴和发展了新现实主义电影的艺术手法,注重接近生活本身的形态,力图打破人为集中生活矛盾,提炼为冲突的结构形式,摒弃封闭的线性模式。从情节上来看,它最大程度地淡化了情节冲突在影片行进过程中的作用,整体结构松散,并不追求所谓的戏剧高潮,把表现的重心放在情绪的抒发和和意境的营造上。虽然从外在的情节结构上,它不具备戏剧冲突在激变中不断变化,形成逐步推进、层层加深的结构形式,但它作为一种渐变的艺术,在情感的抒发上,仍是可以形成高潮的。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中国散文化电影的结构整体上似乎有些“松散”,但其每段戏内部的结构却是紧凑和严谨的,正如苏联电影艺术家罗姆所言:“一般来说,有这样一条规律:总的情节线索越不紧凑,每场戏的剧作结构就必须越严谨,越富于冲突。”这正是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结构要求的体现。

2. 以情感、情绪为线索

中国散文化电影依靠充满生活内涵的人物心灵和诗意情趣的渲染来结构,因此散文化电影一般以情感、情绪的表达为主线,通过再现人物的心灵镜像来完成。它将“故事本身尽可能淡化,使它们像生活原型一样自然和朴实,只是再故事情节的铺展过程中,追求一种意蕴的酝酿和创造,在这里,情节的冲突形式被情节的心理容量所代替,使观众感受到的不是故事的惊心动魄,而是生活流动中的情绪化力量。”抒情性是散文化电影的重要特征,抒发性灵,以情感怀,因情动人。“情”是散文化电影的灵魂,大量的抒情景观、画面、音乐、情节的绵延给予观众的是一种透彻心灵的安慰与深刻领悟。散文化电影将细节诗意化、抒情化,反复加强抒情的表现,在情感表达上渲染出氤氲的氛围,铺叙出浓浓的诗情。

3. 重视纳入生活细节的积累

著名导演吴贻弓谈到他对他影片的设想时曾说过:“我设想未来的影片应该是一条缓缓地小溪,潺潺细流,怨而不怒。有一片叶子飘零到水面上,随着流水慢慢地往下淌,碰到突出的树桩或堆积的水草,叶子被挡住了,但水流又把它带向前去,又碰到一个小小的漩涡,叶子在水面打起转转来,终于又淌了下来,顺水淌了下去……”。散文化电影就像吴贻弓导演所说的那样,注重对生活真实而又自然地表现,通过几个生活横断面的有效积累,委婉、细致地表现出任务思想感情演变过程,整个情节便可以像生活本身一样自然可信。

戏剧化电影中的抒情镜头和表意段落大多数是为渲染剧情、推动情节而服务的,是叙事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在散文化电影中会反复表现某个情节活场景,使流畅的叙事产生停顿感,造成情节上的延宕与阻塞,此时影片的中心不是在情节和故事的铺展上,而恰恰是再超出情节流程之外的情感与情思上。影片持久地在某一个意象上渲染铺排,形成一种一步三叹的旋律感,蕴积与升华出情感的厚重,这正是散文化电影重视生活细节的原因所在。

4. 化外在的叙事张力为内在的情感张力

在淡化情节、弱化冲突的散文风格前提下,影片外在故事的叙述张力更多地让位于人物内在的心理张力,于是戏剧化的外部动作也是最大可能被内化的情感情绪所替代。因此散文化电影中的人物性格虽不如戏剧化电影中的集中、强烈,但却要丰满、细腻得多。

二、散文化电影独特的影像表现方式

中国的文学艺术是在儒道两家美学的熏染之下发展的,从总体上讲,戏剧化电影受儒家的影响较为深远,它通过故事承载者“诗言志”的重任;而散文化电影则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它更关心的是个体生命心性的抒发。

(一)意境的营造

“意境”这一概念,起源于先秦道家、魏晋玄学,在明清使其逐渐演化成为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同时也是最具民族特色的审美范畴。近代梁启超的“新意境说”、王国维的“境界说”,随后到宗白华、李泽厚和朱光潜等人的意境研究,再到当代的“意境热”,意境理论研究不断深入。

王国维先生对意境理论有较全面的研究,他用“境界”的概念代替了“意境”。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对“境界”强调了两点:一是“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二是强调“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的韵味。即强调要“情景交融”和“韵外之味”。那么,所谓意境,是司空图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严羽的“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是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空灵玄远的境界。正如林纾所说“意境中有海阔天空气象,有明月清风胸襟。”

在我国影史上,电影《小城之春》可以作为意境营造的典范,它的编剧李天济曾说过:“作为一种艺术风格的追求,我在这个剧本中想营造一种坡的词中的那种‘多情反被无情恼’的意境。”导演费穆也说:“我和作者相约不失原意。作者的主张是:关于此一题材,不愿叫喊,不愿指出路。我同意了他。”因此,影片对“意境”的追求是有意为之的。影片开始,瑟瑟冷风,凄凄草木,将小城城头的破败与荒凉映入我们的眼帘,加上幽怨的和哀怨惆怅的画外音,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影片中人内心的孤寂、凄凉和灰暗,眼前所见,正是她心中情绪的外化,影片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当剧情演进到周玉纹与旧情人约会时,同样的城头,却显示出了不同的景象,虽然仍是春寒料峭,但一扫破败与荒凉,处处显露着春天的气息与生机。所有这些都与女主人公喜悦、激动、期盼的心境相吻合,营造出“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艺术境界。

(二)再现与表现的完美融合

中国散文化电影往往把纪实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对社会的实景投射了极大的关注,与戏剧化电影重视夸张表现的方式不同,散文化电影往往将“再现”与“表现”结合地严丝合缝,一方面把再现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又能完美兼顾艺术的表现功能。影片《小城之春》就是将再现与表现完美融合的典范,影片弱化了故事的时代背景,着力展现主人公之间的情感纠葛,但作为观者却能对影片与现实的关联了然于心,这就是再现与表现的极好揉合。

(三)情绪流动蒙太奇

蒙太奇的基础是心理的,因此在表现心理,抒感方面,蒙太奇具有先天的优势,它使电影的触角伸向了人的心灵和意识。它可以通过“内心独白”“回忆”“梦境”“幻象”等多种方式,深入到人们的内心世界,并将这个非直观的内心世界化为直观的视觉形象。中国散文化电影在镜头的运用上,既偏爱用长镜头,注意保持生活的真实性,同时又吸收了蒙太奇理论中的一些思想,为抒情表意服务。但它对蒙太奇的运用,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即根据剧中人物的情绪流动组织镜头的组接,目的是营造诗情画意的情绪氛围和更好的衬托人物的情绪。在这里,我们可以将散文化电影中的这种蒙太奇称之为“情绪流动的蒙太奇”。

可以说,散文化电影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化,这一类型电影将中国文化传统文化的内敛含蓄发挥到了极致,平和的叙事方式、柔和细腻的镜头表现、含蓄的意境氛围地营造,无一不是其突出的艺术表征。也正是由于以上区别于其它类型电影的艺术表现方式,使得它在世界电影史上成为了独树一帜,特色鲜明的典范。

参考文献

[1] [法]乔治·萨杜尔.世界电影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

[2] 戴锦华.电影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 [法]马塞尔·马尔丹.电影语言[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

[4] [法]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5] 陈墨.流莺:费穆电影论稿[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

[6] 戴锦华.雾中风景:中国电影文化1978-1998[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电视散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字;有线电视;机房;管理

中图分类号:TN9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1-0000-02

一、引言

近期,由国家信产部主导制定的数字电视产业机卡分离新标准----UTI机卡分离标准被正式为电子行业技术标准。随着该标准的颁布,彩色电视机将成为不用机顶盒可直接接收数字电视内容的真正的数字电视机,并迅速形成彩电发展趋势。机顶盒价格会因大规模生产而变得更低,最简单的机顶盒功能会通过UTI接口不断扩展,变成高档机顶盒支持各种增值业务。所以数字电视的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本文针对我国数字有线电视技术的机房管理进行研究,为我国数字电视技术的机房管理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二、机房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数字有线电视机房是整个数字有线电视系统网络信号和实现整个所属区域网络的管理功能的中心和核心机构。

(一)数字有线电视的基本原理和优点

数字有线电视设备实现数字电视节目的收看主要通过两部分来实现。首先,我们的数字电视改造是需要一套数字电视(天光)系列共享器设备和一些相关的辅助材料(如:放大器、分支器、架子等),此外,客户要到当地广播站申请一定数量的数字机顶盒,才能实现数百台电视共享观看数字电视节目而不影响任何的布局与收视。在这个过程中,广播站主干线进入后通过数字电视共享器、机顶盒、放大器、分配器,混合器等相关设备的连接,把机顶盒输出的信号混合到原来的有线电视网络里面,这就跟原来的模拟信号传输一样的使用了,从而实现所有电视的共享观看。

数字有线电视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省钱:50个机顶盒负责50套节目输出到每个房间电视上,节目可自己任意定制,遥控操作和以前没有任何差别。可定制1-14台为中央台,15-30为卫视等人性化操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50个机顶盒的月租就可以轻松共享网络中所有的电视机。

2.节省管理成本:艺华科创负责人提醒大家,电视机旁边放置机顶盒,会有很多烦琐的使用过程,很不尽人意,而且如果酒店里面放的机顶盒被客户换了机顶盒内的IC卡,酒店就蒙受损失,如果利用改造工程的话,集中管理方便简单。

3.收费频道的共享:按原来的安装方式,一个机顶盒只能提供一台电视机的收费节目观看功能,因为机顶盒目前是没办法可以破解的,只有利用网络改造实现共享,经过改造后一个机顶盒负责一套节目融入原来的有线电视网络里面,就可以轻松实现如 欧洲足球 588元/年的节目使所有网络里面的电视机共享观看。

(二)电子设备散热问题的改进

电子设备的散热不良是造成有线电视机房设备工作异常或故障的重要原因之一,必须对电子设备的散热问题引起重视。

首先对电子设备散热不良的原因进行简要的分析,电子设备散热不良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散热设计缺弦造成的,设备内部在设备运行过程中积累大量的热量但是没有及时散出去,这种积累导致电子设备机壳的温度不断升高,造成局部的高温,有些厂家只考虑了设备的实用性和设备的美观性,但是设备散热却存在明显的缺陷,实际统计证明,设备在高温或局部高温的条件下,运行故障率明显提高。

为了使设备及时的散热,保证设备在低温或常温的环境下运行,必须改善电子设备在散热设计方面的缺陷。有些设备的散热孔设计不够,只是在面板上设计了一个散热孔,还有一些设备通过辐射的方式散热。实际证明,这些散热方式都不理想,在散热孔的设计方面,一方面应该增加散热孔的数量,保证电子设备可以及时散热;另一方面,散热孔应该均匀地分布在电子设备外壳的各个部位,不能只设置在电子设备的上部,下部和侧部都应该有一定数量的散热孔,实际证明,这样可以有效地减低设备的运行温度。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电钻对设备的外壳打孔时,也要考虑到设备电磁兼容的问题,散热孔的尺寸控制在直径3mm以内,并且保证不改变机壳的屏蔽效果,避免干扰信号窜入、电磁信号外泄和劣化指标等现象的发生。

(三)机房设备的管理手则制定研究

笔者认为,为了确保机房设备的正常使用,为了便于管理和维护,应该制定如下的机房硬件设备安全使用制度。

1.机房人员必须熟知机房内设备的基本安全操作和规则。

2.应定期整理、检查硬件物理连接线路和运作状态,尤其是对设备指示灯、仪表等的检查;此外还要制作相关的自检报告,保证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硬件出现的问题。

3.禁止随意搬动设备,在设备运行过程中不可以随意改变线路连接,不可以在随意拆卸、安装设备,不可以随意复位硬件。

4.如果需要对设备进行更改或者调试,首先应该及时通知客户,并且制定详细的时间和方案,在人员做好充分准备的前提下进行设备的更改或者调试。

5.不允许任何人在服务器、交换设备等核心设备上进行与工作范围无关的任何操作。未经上级允许,更不允许他人操作机房内部的设备,对于核心服务器和设备的调整配置,更需要小组人员的共同同意后才能进行。

6.要注意和落实硬件设备的维护保养措施。

三、数字有线电视机房人员管理

对于数字电视机房人员的管理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对于机房人员日常准则的管理,其次是建立机房工作人员的团队精神。

(一)机房人员的日常准则

机房工作人员首先必须要注意卫生,保护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禁止在机房内吸烟、吃东西和随地吐痰;必须及时处理机房内出现的污染现象,对于意外或工作过程中污染机房地板和其它物品的,必须及时采取措施清理干净,保持机房无尘洁净环境,必须注意个人卫生。其次,机房工作人员的穿着要整齐、举止大方、谈吐文雅。再次,机房工作人员应该保证机房的正常工作秩序。最后,机房用品要各归其位,不能随意乱放,机房应安排人员值日,负责机房的日常整理和行为督导,进出机房必须换鞋,雨具、鞋具等物品要按位摆放整齐。注意检查机房的防晒、防水、防潮,保持机房环境通爽,注意天气对机房的影响,下雨天时应及时主动检查和关闭窗户、检查去水通风等设施。

(二)提高数字电视机房人员的专业素质

提高数字电视机房人员的专业素质一方面要注重人员的培养,对于在职人员,应该定期进行培训,增加在职人员对于新设备、新技术的了解,让数字有线电视技术一直走在时代的前列。另一发面,要严格控制人员的引进,对于人员的引进严格控制,招收有专业技术的稀缺的人才,保证数字有线电视技术的发展。

(三)建立机房人员的团队精神

建立团队精神和相互协作应该注意以下内容:

1.机房工作小组人员应树立团队协作精神。

2.任何将要发生或给其他人员工作和安排产生影响的事情,或需要与其他工作人员互相协调的事情,应先提出和协调一致,禁止个人独断独行的作风。

3.工作分工要明确,责任要到位、工作计划要清晰,工作总结要具体。

4.小组人员有义务服从工作安排,并有义务对工作安排提出更加合理化建议和意见。

5.营造民主协作的工作环境,任何人员有权利和义务组织、联络其他小组成员与主管领导等展开讨论、开展会议、及时反映问题、做到相互沟通、协同工作。

四、结语

总体来说,数字电视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快捷的生活,让人们可以及时了解社会动态,可以观看自己喜欢的节目,所以做好数字电视机房的管理和维修工作十分重要,机房是数字电视的灵魂和心脏,必须做好数字有线电视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此外,为了保证数字有线电视技术的发展,要十分注意机房工作人员日常规范、专业素质和团队经常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徐东伟,耿震华.数字时代有线电视网络分前端机房的建设与管理[J].有线电视技术:2010(8)

[2]于自荣,李军,刘道甫.濮阳有线台光纤配线机房信息管理系统[J].有线电视技术:2003(18).

[3]周卓文.网络化机房管理的思考与实践[J].有线电视技术: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