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训征文

校训征文

校训征文

校训征文范文第1篇

一、概述

党校文化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基本任务,在党的思想理论指导下,广大党校教职员工在实现党的干部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文化。党校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成主要由党校的物质文化、党校的制度文化以及党校的精神文化等共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党校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实践性、包容性和辐射性,各级干部在党校学习、教育和培训过程中注重党校文化的熏陶、启发和感染,从而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科学的执政理念。党校文化作为党校特色的重要表征之一,也是推动党校发展的“软实力”,是党校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充分发掘党校独特的文化内涵,并将其应用于干部教育培训中,能进一步发挥党校文化的应用功能。

二、党校文化特征

(一)鲜明的政治特征

党校工作是在各级党委的直接领导下,专门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以及理论专业人才的机构,党校工作政治属性鲜明,培养的领导要具有鲜明的忠于党、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人民且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培养机构。党校文化的鲜明政治属性是由党校机关的性质、地位以及职责使命所决定,党校的一切活动都与党的建设和发展密切相连,党校工作的根本遵循和价值体现要做到“党校姓党”,党的文化也不例外,也要突出鲜明的政治特点,其功能是要促进党的建设的发展和党的事业的发展,将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塑造为忠于党和忠于人民的公仆。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成为党校的核心课程,也是党校文化政治属性的鲜明特点和集中反映。

(二)鲜明的校园特征

党校作为轮训培训党的领导干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干部的重要场所,党校文化又与机关文化有明显的区别,也不同于单纯的校园文化,党校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校文化鲜明的校园特征使其具有明显的以校园文化为重点又与机关文化相融合的特点,是以广大党员学员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物理空间,以校园文化为特征的党员干部群体性的政治文化。因此,与单纯的校园文化和机关文化相比,党校文化集合了党校校园的物质、认知和规范文化特点,并共同构成完整的党校文化。

(三)鲜明的干部教育培训特征

与其他教学机构相比,党校的培训对象是以广大党员以及党员领导干部为主,与其他高校以专业学科知识培育、学历教育不同的是,党校培养对象是以党员干部为主。党校自身的职责使命,也要求其切实以抓好干部教育培训为主要职责。从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办学行为准则等方面看,党校的各项教学活动都是以围绕干部教育这个特殊使命和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因此,在党校文化建设中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干部教育培训特征,始终是以促进党的事业和建设发展,以及党员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提高为其核心价值观来践行。

三、党校文化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

(一)为干部教育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干部教育培训是以为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己任,也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和党的建设、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党校是宣传党思想理论的重要场所,也是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党的理论的主阵地,党校文化氛围是否浓厚会直接影响整个干部教育培训的实际效果。文化是土壤,构建丰富多彩的党校文化内容,能使广大党员干部在受训过程中陶冶情操,升华品质,提升领导水平的内在驱动力,《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中规定,进一步把党校教育作为全国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培训轮训的主渠道。因此,抓好党校文化建设能为广大受训党员干部的教育和培训营造良好的学习、教育氛围。

(二)干部教育受训重要资源载体

党校文化体现了党校的价值取向,也是新时期党校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引导功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因此,党校要通过文化建设,积极搭建各种教育平台,凝聚人心,激发活力,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为党和人民培育出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通过党校文化建设,积极发挥党校文化的社会功能,将党校文化的政治性、先进性从校园传播到社会中来,提升培训效果。

四、党校文化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应用

(一)注重党校思想文化建设

通过举行“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专题教育活动,注重党的理论学习,推进主题教育走向深入,通过举办各种专题活动,不断丰富党校的思想文化建设内涵,既要凝聚广大教职员工的思想认识,也要将党校的思想文化氛围作为培训干部的重要载体,倡导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化宣传活动,加强党校文化载体的资源整合工作,通过直接组织领导干部上讲台,推动思想教育干部教、教干部等模式,不断将第一线、第一手的管理经验、工作实践、典型案例贯穿到教学中。

(二)注重教学文化建设

积极发挥党校在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教育培训中“熔炉”作用。要把理论武装、党性教育、规律研究贯穿于党校教学工作始终,突出受训人员在党校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以构建具有干部教育特色的班级文化为着力点,培育优良学风。探索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学习评价方式,突出学员自我管理特色。积极促进学员内生动力生成,丰富和改造主观世界、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

(三)注重管理文化建设

探索党校文化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规律,加强党校教学的管理,持续不断贯彻党校姓党的工作原则,尊重教育规律和办学实际,用科学的管理提高校委班子的治理能力,用科学的理念引领学校的转型创建、科学发展。坚持领导垂范、党员模范、群众规范,实现科学发展。

(四)注重人文文化建设

牢固树立“看齐”意识,充分发挥“看齐”在党校教学中的功能作用,切实解决建“什么样党校”的问题。通过定期召开文化建设研讨会,集思广益,发挥智库与决策作用,接受广大领导干部受训人员的导向性意见,及时总结归纳,梳理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与经验,不断提炼党校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元素。

五、结语

校训征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胜任力 理论模型 培训库 培养考核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9-0047-02

目前,我国约有10万多高校辅导员,①各自在不同高校有着不同的职业认可和职业定位。[1]随着高校的普遍扩招,导致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比例严重失调,大多数高校辅导员忙于常规事务性工作而忽视了自身职业能力的提升以及职业发展的需要。[2]

2004年8月,中央颁布了16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3]这一举措,已逐步引起各高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视,例如要求辅导员每年必须参加一定学时的培训班、鼓励辅导员在工作之余积极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多发表科研论文等。然而,对高校辅导员而言,迄今仍未形成一系列有效的科学性培训考核体系、激励机制以及系统性保障等措施。

本研究基于哈佛大学麦克里兰(McCleland)教授提出的胜任力模型来构建我国高校辅导员胜任力理论模型,以此推导我国高校辅导员的培养研究,最终对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制度化建设提供重要的基础和保障。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5~10名资深的学生管理工作领域相关研究人员进行访谈,定义关于高校辅导员能力素质优异者与一般者的具体条件,进一步明确胜任力要素及其内在结构。其次,本研究选择30位上海市各高校在职分管领导进行第一轮问卷调查,形成高校辅导员能力素质模型。基于该模型,本研究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上海某三所高校专职且在职时限一年以上的辅导员作为被调查对象,进一步挑选出共计103位高校辅导员完成第二轮问卷调查,最终形成高校辅导员胜任力基本鉴定标准,对应的高校辅导员典型性培训内容和培训库。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属于实证研究,以文献研究和定性调查方法为主,运用互联网、学术期刊等进行文献检索,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辅导员的典型性文献;同时通过专家访谈法针对一系列学生管理工作领域相关资深研究人员进行访谈;最后采用两轮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完成研究。

在第一轮问卷调查中,本研究根据专家访谈结果选择该领域其他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在统计分析中根据每个特征项的定义分值选择能鉴别辅导员能力素质优异者和能力素质一般者的具体条件,建立出高校辅导员胜任力特征项,形成高校辅导员能力理论模型。

在第二轮问卷调查中,本研究主要针对上海市各高校辅导员进行问卷调查,在统计分析中验证先前辅导员胜任力特征项的有效性,形成高校辅导员岗位胜任力基本鉴定标准并构建了基于高校辅导员胜任力的典型性培训库。

三、统计分析

本研究以Epidata作为数据输入工具,将实际收到的问卷调查表结果统一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2.0作为数据分析工具,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7作为数据展示工具。

在构建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的过程中,本研究对所回收的30份有效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均值法、变异系数法、加权平均值法等有效手段,确定了19项辅导员胜任力特征项(理论知识、学习研究能力、沟通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应变能力、领导能力、公文写作能力、归纳创新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思想政治素养、工作理念、职业忠诚度、服务意识、影响能力、主动性、诚实正直、组织意识、自信)。其中:均值法的采用,是因为本研究的调研问卷为计数资料,需量化,该方法能较好地反映出几种范围,帮助找到绝大部分被调研者的意愿选项。但是,它无法体现出数据的离散趋势。变异系数法的采用,可以弥补均值法在离散趋势问题上的弱势,使得数据统计结果更加精准。但是,它在高校辅导员胜任力特征项的重要性排序上欠缺说服力。加权平均法的采用,直接规避了等级资料难以数据分析的问题,实现等级量化并将排序赋分后便于统计。但是,基于频数以及加权平均的运用,弱势特征项的前两项统计有偏差,则最终结果的可信度不高。

最终,本研究第一轮问卷分析中选取三种方法中共同具有、相互重合的7个特征项(即沟通理解能力、服务意识、影响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应变能力、工作理念、思想政治素养),以此构建出高校辅导员胜任力理论模型。

与此同时,在构建高校辅导员胜任力培训库的过程中,本研究对所回收的103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赋分值法、频次法等有效手段,最终选择两种方法的合集,在108项高校辅导

员基础性课程中获得关键性培训方向和培训内容,初步建立共计49项高校辅导员的典型性培训内容。其中:通过赋分法首先对第一轮的特征项得分值进行数据化处理,求得每一特征项4个分值得分的加权平均数。在此基础上算出每个特征项的参考分值,并针对相应培训内容的每项进行频数统计,按照频数由高到低的排序选取前十项:第一位设为10分,第二位为9分,以此类推。再将排序分值与特征项分值相乘,得出总分值。

四、结 果

高校辅导员能力培养与考核体系研究属于较典型的人文社科类项目,主要是在基于经典胜任力模型基础上,通过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研法等获得“高校辅导员胜任力理论模型”、“高校辅导员岗位胜任力基本鉴定标准”、“高校辅导员典型性培训内容”。

五、讨 论

高校辅导员是掌握高校学生第一手信息和处理学生具体事务的管理者,各高校应切实加强自身辅导员的培养工作。打造优秀高校辅导员团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可靠保证之一。高校决策层应当充分认识到加强其辅导员培养工作的重要性,并力求全面提高辅导员团队的整体素质,协助辅导员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鉴此,这些工作的实现应该有一套完整的培养考核体系且具备科学性和可执行性。而事实上,对该项问题的研究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基于高校辅导员胜任力的研究方法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方法,有创新性但尚未实践,本研究希望能进一步考证以制订出更为完善、可行、有效的培养考核体系。

注 释

①根据《教育大辞典》对于高校辅导员的定义:高校辅导员是我国高等教育中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其基本任务是根据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大学生思想发展规律,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 王立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员胜任力初探[J].时代经贸,2008(6):209~210

校训征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理工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实证研究

The Empirical Study on Mental Quality with Group Psychological Guidance in Engin eering University Students. Wu Sha, Li Zhenshan, Yang Yingchao, et al. D ivision of student Administration,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K unming 650093,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how to improve the mental quality ofengineering university students with group psychological guidance. Meth ods To choose 1 07 students in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subjects. The eff ects of intervention were compared by the mental quality with group psychologica l guidance. Results Reflectivity, meta-cognition, creativity an d motivation ofmental quality of engineering university student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 tween before and after guidance. Conclusion Group psychological g u idance can improve the mental quality of engineering university students.

【Key words】 Engineering university students; Group psychological guid ance; Empirical study

什么是大学生心理素质呢?许多心理学家都给出了各自的见解。2002年,王滔[1]对已有研 究进行严格筛选和分析,列举了10个具有代表性的定义,并对其成分进行了分析。由此,王 滔等[2]在问卷调查收集的实证数据和对心理素质基本涵义进行的理论分析的基础 上,构建 了“大学生心理素质三维结构模型”。他们认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由认知特性、个性及 适应性3个维度10个因素26个成分构成的三维立体结构。认知特性是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表现 出来,直接影响个体认知活动的机制和水平的特质因素。个性是人们行为的内部倾向,表现 为人们在思想、情感和行为上的稳定的个别差异,也表现为个体独特的行为模式。适应性是 个体认知特性维度和个性维度的基础上,通过与社会生活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表现出来的习惯 倾向。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好坏就取决于个体的认知特性、个性和个体对环境的适应能 力3个方面。

理工院校大学生群体是我国大学生最重要的1个组成部分,由于其独特的专业特点、发展方 向及校园文化氛围,具有区别于一般大学生的心理特点[3],因而其心理健康问题 也有其特 殊性。2001年,陈文莉等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4],生活事件、人格特征、社会支 持是影响 理工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陈文莉等指出,理工科大学生在对社会支持的主观寻求 和客观给予方面,客观给予对心理健康水平的调节作用更大。许多研究都表明[5],只有优 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才能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因此,积极探索 理工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模式,显得更为重要。

心理素质训练(或团体心理辅导)可以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6,7]。基于对大 学生心理 素质概念的科学理解,借用具有较好信效度的大学生心理素质问卷,结合以理工院校学生特 点自编的训练课程,在以班级(40~50人)为单位的大团体下,本研究实证考察心理素质训 练对理工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是否有明显改善。

1 对象与方法

1.1 被试 本研究以昆明理工大学107名自愿选修“大学生心灵成长课堂――心理素质训练 ”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一、二、三年级分别为47人、42人、18人,男、女生分 别为74人和33人,工科类、理科类和文科类分别为87人、14人和6人。

1.2 工具 调查工具采用西南大学张大均、王滔编制的“大学生心理素质问卷”[1]。该问 卷分为3个维度和10个因素,共130个项目。其结构是:认知维度,包含反映性、创造性、实 践性、元认知4个因素;个性维度,包括动力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自我特征4个因素 ;适应维度,包括自我定向适应和社会定向适应2个因素。该问卷各个维度及因素的一致性 信度在0.61~0.80之间,重测信度在0.65~0.81之间,说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问卷的 题项和因素的拟合情况经多位专家考察,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经相关分析也获得较好的结 构效度[7]。问卷采用Likert5点记分,从非常符合到非常不符合分别给予5~1分的 评定。本研究中,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是0.895,这说明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较佳。

1.3 研究过程 前测:在实施心理素质训练之前,对研究对象团体施测“大学生心理素质 问卷”。干预训练:对研究对象实施心理素质训练。后测:训练课程结束,再次对研究对象 团体施测“大学生心理素质问卷”。

1.4 数据处理 所有研究数据处理方式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

2 结 果

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心理素质训练对理工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是否有明显改善。为此,以训 练课程对受训学生心理素质各个维度及因素得分的变化,作为训练课程对受训学生心理素质 提高是否有效的评估指标。本研究对受训学生训练前、后心理素质各个维度及因素在“大学 生心理素质问卷”的得分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见附表)。

根据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结果(见附表),此107名学生受训后在“大学生心理素质问卷” 的3个维度上的变化如下:在心理素质的认知维度上,结果表明,训练前后有十分显著的差 异,F(1,106)=31.995,P

分析心理素质之个性维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训练前后差异不显著,F(1,106)=0.871,P=0. 353。说明训练前后受训学生心理素质的个性维度没有明显变化,这符合个体个性相对稳定 性的特征。其中,在个性维度的各因素上,动力特征[F(1,106)=6.757,P

而在心理素质的适应维度上,结果表明,训练前后差异也不显著,F(1,106)=0.010,P=0.91 9。说明训练前后受训学生心理素质的适应维度没有明显变化,这可能与对受训学生缺乏真 实社会生活情境训练有关。其中,分析认知维度下各因素的变化,个人定向[F(1,106)

3 讨 论

本研究再次验证心理素质训练对于促进受训学生心理素质的某些维度及因素的发展是有效的 。

研究结果发现,经过10次的心理素质训练对受训学生最为显著的发展是在认知特性上,因为 课堂是认知活动的场所,作为一门课程的心理素质训练使学生在此认知活动的过程中获益。 认知维度的反映性和元认知特性在训练后的显著提高,其原因可能是团体中温暖、信任,使 受训学生在团体中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不断尝试自我探索,由于得到团体的支持, 使得受训学生更加认识自我并愿意接纳自我,使他们看问题更加客观,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更 符合实际,为其元认知的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和发挥认知潜能的机会,同时为元认知的发展 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和心理环境。而心理素质的创造性思维在训练后有明显改善,这可能与训 练活动的设计中涉及了思维模式改变的训练有关。这些都显示出心理素质训练的有效性。

元认知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个体对个性的自知力[8]。因为心理素质训练课程的目标 指向于目 标取向行为的动力性,所以包含于个性维度的动力特征有显著提高。而个性维度的情绪特征 和意志特征,在训练后无显著性发展。这可能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这一结果符合个体个性 相对稳定性的特征;二是训练课程没有很好地将个体的认知与行为结合起来。对个性的认知 必须转化为实际行为,才能形成稳定的内化的个性特征,在相互转化过程中,要注意反思自 我的认知和行为,在元认知水平上进行信息加工[8];三是参与本次训练课程的107 名学生被 划分为3个班,分别由3名教师作为领导者和3名教师作为协同领导者(兼观察员),且每个 班以8至10名为单位,分成了4或5个小组,由于团体太大,无法保证每个小组由1名教师全程 带领分享,受训学生很可能对交流私人事件感到犹豫或根本没时间进行较深入交流,故造成 开放自我、剖析自我深度不够等问题。此外,包含于个性维度的自我特征之所以较训练前降 低,其原因可能与训练课程时数过长有关。

大学生的适应性水平比其它基本的心理素质维度,更有可能受到成长经历和发展环境的影响 [5]。虽然心理素质训练创设了一个类似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但由于更多的只是 藉由课堂 内的小组训练活动开展,而没有与外在真实社会环境相联系,故无法发展受训学生的社会心 理适应过程。所以,包含于认知维度的实践性和适应维度上均无显著改变。这不同于以往类 似研究中指出的,经过心理素质训练后成员的适应性增强[9,10]。为此,我们建议 ,为提高 心理素质训练的长效性,除了保证课堂内的小组训练活动外,还应增加受训学生在应对真实 生活学习环境及经历中的实践性和社会心理适应性训练。

有研究指出[11],文化环境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情感反应及其 表达方式 。所以,我们认为,对大学生整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改善可以考虑将心理素质从文化的角度 来建构,真正融合校园生活情境和真实社会生活情境,将心理素质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进 一步探索更快捷实效的培养高素质理工人才的途径。

受训学生在心理素质训练后感到自己的改变是 多个方面的、多个角度,是整体的,这也表明 心理素质可以互相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受训学生在训练后更加明确了生活目标,在对问 题的知觉和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有所增强,对问题的自我觉察、自我评价 、自我调节显著提高。

4 结 论

综合以上讨论,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与以往研究一致,本研究在理工院校背景下, 通过心理素质训练的实证研究,得到了心理素质训练对理工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有明显改善 ;第二,在本研究实验条件下,心理素质训练只能提高理工院校大学生认知特性中的非实践 性成分和个性的动力特征。

本研究虽然显示了心理素质训练在短时间内对于理工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具有一定的促 进作用,但其远期效果及临床验证仍有待进一步追踪观察和深入研究。

5 参考文献

[1]王滔.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的研究.西南师范大学教科所硕士论文 ,2002

[2]王滔,陈建文.大学生心理素质三维结构模型探析.高等教育研究,2006,27(4):8 1-85

[3]史永安,王东莉,裴学进.科学认识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5(4):37-39

[4]陈文莉,王光状,褚庆柱.理工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 2):64-70

[5]王滔,张大均,陈建文.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特点研究.心理科学,2003,26(5 ):847-850

[6]陈华.团体心理辅导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的实践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4,12(6):455-458

[7]洪鸿,杨凤池,李梅.应用团体辅导技术对医学院校新生心理素质的干预研究.中 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1):11-13

[8]丁立平,姚树桥.“大五”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学生人格健全发展.中国心理 卫生杂志,2003,17(2):122-123

[9]刘欣.团体心理咨询在大学生心理素质中的作用.医学教育探索,2006,5(3):280 -282

校训征文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10)012-0956-02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0.12.0016

目前军队院校的生长军官主要是采取“4+1”的培养模式,即军队院校指挥生长军官前4年的学历教育合训主要在理工科水平高的军校进行,指挥生长军官的第一任职能力主要通过第5年的任职院校来培养。

2006年、2009年和2010年,课题组先后到多个部队进行了系列调研,结果显示[1],部队对合训学员的不满意主要集中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具体表现在学员的责任感、毅力、创新能力、团队意识、领导魄力等诸多人格因素。美国西点军校Bartone等研究[2]也指出,人格可以预测指挥学员领导力的表现。本文分析合训学员的人格特征,对促进其人格的健康发展与完善有重要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在A、B两所任职院校中整群抽取即将面临毕业的合训学员,各发放问卷210份,分别收回有效问卷196份和195份。391名学员分别来自C、D、E、F、G 5所合训院校,各为136、131、35、54、35人,其中C、D为军队综合大学。学员的分布情况与各合训院校的招生员额的占比大致相同。

1.2 工具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Cattell' s 16 Personality Factors Questionnaire,16PF)[3]:共187题,以l6种人格因素(即主要因素)和8项次级因素(见表1)来评价人格特征。采用0~2级评分。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合训学员与军官常模16PF评分比较

将合训学员16PF的标准分与军官常模[4]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合训学员的聪慧性、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世故性、实验性、内向外向、感情安详、怯懦果断、心理健康、创造能力得分均低于军官常模,而稳定性、怀疑性、幻想性、忧虑性、自律性、适应焦虑、专业成就、成长能力得分均高于军官常模(表1)。

2.2 不同人口学特征合训学员16PF评分比较

独生子女学员(n=141)的乐群性和幻想性得分均低于非独生子女(n=250)[(9.8±3.2)vs.(10.4±3.0),(12.4±2.5)vs.(13.2±2.8);P=0.042,0.006],而怀疑性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10.0±3.0)vs.(9.3±2.9),P=0.034];农村户籍学员(n=264)稳定性得分高于城市户籍学员(n=127))[(15.4±3.6)vs.(14.3±3.2),P=0.003],而兴奋性得分低于城市户籍学员[(13.4±4.0)vs.(15.0±4.8),P=0.001]。不同合训院校学员在乐群性、聪慧性、兴奋性、怀疑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紧张性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在本研究中,合训学员的人格表现出稳定,自律,为人宽容,缄默,单纯,喜欢依赖团体,有较高的专业成就,在新环境中有较强的成长能力;但也存在爱幻想,好担忧,拘谨,抽象思维能力较低,相对保守的观念,较高的焦虑性,性格略偏内向,常感情用事,懦弱,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创造力较低。提示,合训学员的人格与军官人格还有较大差距,应当引起相关各方的关注。不同人口学特征合训学员表现出各自的人格特点,提示,应根据合训学员人格的现状与特点,对不同类别学员的人格进行有针对性的测量、塑造与教育。本研究仅为初步研究,今后将进一步探讨合训学员人格特征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胡志刚,赵志鹏,孙晓红,等.西点教育计划与我军院校学历教育的比较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126-131.

[2]Bartone PT.Personality Hardiness as a Predictor of Officer Cadet Leadership Performance[EB/OL].[2010-8-31]

http:∥oai.dtic.mil/oai/oai?verb=getRecord&metadataPrefix=html&identifier=ADP010353 .

[3]戴忠恒,祝蓓里.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修订本)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1988:22.

校训征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校; 涉税风险; 涉税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14-0081-03

高校作为独立的经济组织,其纳税义务主体在法律上虽得以明确,但在实际工作中,高校的税收管理却存在诸多问题,一些学校的管理者及财务人员认为自己是事业单位,是吃财政饭的,依法纳税的意识不强,对相关的税收法律法规缺乏必要的学习和了解,对一些涉税事务未能及时正确处理。高校暴露的涉税问题日益增多,已引起税务部门的重视。

一、高校主要涉及的税收类型

为了弥补教学经费不足,充分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高校也会从事一些经营活动。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规则,依法纳税是每个单位、公民应尽的义务,高校也不例外,它涉及的税收类型主要有:

(一)营业税

营业税是对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所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高校涉及营业税的经济业务主要有举办的各类非学历教育、技能培训收入,横向科研收入,教师公寓租金收入,体育馆、会议室等临时性场地费收入,文化服务中心打字复印费收入,食堂对外营业小餐厅的营业收入等。

(二)增值税

增值税是对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现的增值额征收的一个税种。高校涉及增值税的主要经济业务有校学报对外销售的期刊、学报,文化服务中心销售的文化用品,一些实验室对外提供的有偿加工服务,食堂对外销售的加工食品等。

(三)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是指我国境内的企业(居民企业及非居民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以其生产经营所得为课税对象所征收的一种所得税。高校作为独立经济核算的事业单位,也属于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范围。国家为支持高校的发展,给予高校许多税收优惠政策,大部分收入为不征税收入,如财政拨款、按核定标准收取的学费、住宿费等,以及免征所得税收入,如学校收取的全额纳入学校预算管理的培训班、进修班收入,高校服务于各业的“四技”收入(技术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因此,高校发生的经济活动,除不征税收入及免征收入外,取得前述营业税、增值税有关业务的收入以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等都属于应该征收企业所得税的收入。

(四)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境内的个人的所得和境外个人来源于本国的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虽然是应由教师个人承担的税金,不作为学校的直接税负,但学校财务部门却负有及时代扣代缴的责任与义务,而学校教师的收入来源构成相对繁杂,除正常的工资性收入外,还有班主任津贴、课时费、超课时酬金、科研津贴、监考费、评审费、兼职讲课费等,扣缴不当极易对学校产生不良影响甚至风险。

(五)其他税种

高校涉及的其他税种主要有:(1)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这三项税费在需缴纳增值税、消费税及营业税时才会实际产生,是一种“税上税”。(2)关税,是指国家海关根据法律规定,对通过其关境的进出口货物课征的一种税收。与高校有关的主要是进口教学仪器设备,属于关税的课税范围。 (3)房产税,它是为中外各国政府广为开征的古老的税种,是以房屋为征税对象,以房屋的计税余值或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向产权所有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根据我国的相关税收政策,高校用于正常的教学、科研及其他教学配套用房产均免征房产税;而对外出租和校办企业使用的房产则应按规定征收房产税。(4)城镇土地使用税,是以土地面积为课税对象,向土地使用人课征,属于以有偿占用为特点的行为税类型。高校自用的土地免征土地使用税,若用于出租或经营用,则需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

二、高校涉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风险

我国高校的主要业务是从事教学和科研活动,涉及的经营活动不多,涉税业务相对企业而言较少,但在税务处理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及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纳税意识薄弱,对涉税业务方面的问题把握不准

高校系预算拨款单位,其主要经济业务很少涉及税务处理问题,加之相关部门对高校税法宣传不到位、税收咨询不到位,致使高校不用纳税的观念根深蒂固,自觉纳税的意识薄弱。许多高校管理人员及教师也缺乏相应的纳税意识,除个人所得税外,认为高校的其他收入均不涉及税收问题,因此在承接一些课题项目、技能培训任务时没有考虑相关的税收成本,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对收入性质认识不清,票据使用不规范,存在混淆开票的现象

高校使用的票据主要是财政票据,有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据、学生收费专用收据、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往来结算凭证、捐赠专用收据等,也有因业务需要,从税务局购入的税务税控机打发票。有些业务人员认为只有开具了税务发票才会产生纳税义务,不开税务发票则无需纳税,于是存在对有些经营性收入开具财政票据,而不开税务发票的现象,孰不知纳税义务的产生与否不是看开具的票据种类,而是应分析收入的不同性质,区分是不征税收入还是免税收入,或是应纳税收入,正确使用不同票据,避免产生可能的税务风险。如学校举办的各类非学历培训,虽属于免税范畴,但税务规定必须先申报后退税,最终对高校不产生实际税负,有些财务人员就进行简单处理,直接开具财政收据,没有准确核算应纳税款,极易被举报罚款,给学校带来风险。

(三)会计核算不清晰

目前高校会计制度仍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随着高校资金来源的多元化,收付实现制核算方式已无法适应其经济业务核算的需要。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是准确纳税申报的基础,也是税务部门进行税款征收与税务稽查的主要依据。高校现行的会计科目涉税科目用途模糊,不明确,不便于其他人员复核、稽查,一旦发生错误,旁人很难发现,可能发生多缴税或少缴税的情况,给学校造成负面影响及经济损失。

(四)财会人员涉税事务管理能力欠佳

高校财务多专注于教学、科研经费的管理与核算,涉税业务接触少,忽视了对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学习,加之我国税收法规、条例的复杂性与多变性,直接导致财会人员涉税事务管理能力欠缺。在处理涉税经济业务时,由于对相关税收政策理解上的偏差,以为符合规定,而实际已造成事实上的偷税漏税,给学校带来纳税风险。另外,财务人员若对税收政策关注不多,不能及时掌握一些相关优惠政策,何谈对学校税务进行科学合理的税收筹划?因此,财会人员涉税管理能力不强,缺乏必要的节税技巧,客观上也会加大高校的税收负担。

三、加强高校涉税风险管理的几点建议

为降低高校涉税风险,提高学校财税管理水平,推进高校财税工作的健康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增强依法纳税意识,倡导诚信纳税理念

“意识指导行为”,高校应积极倡导遵纪守法、诚信纳税的理念,对高校相关领导及管理人员应进行必要的税法知识宣传与培训,财务人员在处理涉税业务时,也要对报销人员进行耐心解释与宣传,而不是简单回答不合格、要交税。可采取发放税法知识宣传单,对涉税业务较多的部门及教师进行专门讲座,告之不合规行为的涉税风险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只有广大教职员工的纳税意识增强了,才能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实现遵从纳税、诚信纳税。

(二)设置税务管理岗位,提高涉税管理能力

随着高校收入渠道的扩展,应税项目越来越多,税务机关对高校的税收稽查也不断加强,因此在高校财务岗位中设置2-3个岗位(以保证工作的相互复核、审核)以处理涉税业务是十分必要的,税管岗位人员需定期参加税务机关及专业培训机构举办的税务政策解读及税务知识培训,梳理学校涉税经济业务,熟知涉税环节,承担学校的纳税申报、税款缴纳、涉税资料的准备与保管等,以保证涉税事项和流程的合法合规性,降低学校的涉税风险,提高学校税务管控能力。

(三)区分收入性质,准确使用各类票据

我国是一个“以票控税”的国家,在税务稽查实践中,经常发现纳税人在发票使用、管理中由于不懂税务相关管控政策,从而补税、缴纳罚款等。单位使用的票据主要分为财政收据与税务发票,高校应分清各项收入的性质,正确使用各类票据。学校涉及的征税(含免税)收入项目,如技能培训、成教非学历短期培训收入、横向课题收入、场馆租金等,应使用税务发票;对不征税收费项目,如物价部门核定标准的学费、住宿费等应使用省级以上财政部门准印的学生收费收据;学校收到的上级部门拨入的纵向科研收入,可开具省级以上财政部门准印的事业性收费收据;单位内部结算、往来款项等则开具省级以上财政部门准印的资金往来结算票据。

(四)重视税收筹划应用,减少税费开支

高校应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对其开展的经济活动进行合理的税务筹划,以达到降低税负,提高税后收入水平之目的。然而许多人简单地认为税务筹划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孰不知一项经济活动的涉税与否在它启动的那一刻就产生了。以个人所得税为例,在高校,教师的各项收入涉及的部门有:教务部门(负责核定教师的教学课时工作量)、科研部门(核定教师科研津贴标准、计算方法)、设备处(核定教学实验工作量)、各院系二级部门(归纳汇总每个教师的各类工作量)、人事部门(对学校的总工作量进行核定)、财务部门(负责具体发放等)。可见一名教师的收入牵涉多个部门,至于考核标准、计算方法、核定时间以及是按月预发还是每学期末考核发放,或是年终一次性发放,则需各部门统筹考虑,合理安排。按月预发,教师的个人所得税负担低,但工作相对复杂;每学期考核发放则个人所得税负担重,考核工作相对简单。再如:对于各院系开展的成人短训、技能培训等,则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将全部收入上交学校(有些高校将这部分收入直接分配,余额上交学校),并作为预算外收入全额上缴财政专户管理,由学校统一核算并开具税务发票,此项免税收入税务会严格稽查,因此会计核算上也必须符合规定,以免被税务认定不符合规定,不作为免税收入,增加学校税费负担。

(五)加强校税沟通,减少纳税风险

高校正逐步成为税收监管的重点,作为高校应主动加强与税务部门的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关系,既有利于纳税人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切实可行的税务信息,如税收优惠信息、税务部门内部掌握的核定标准等,对于纳税人而言受益匪浅,又可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探讨,取得税务部门的支持从而最大限度减少税务风险。如果关系处理得当,税务人员还能为单位提供“免费”税务业务咨询,甚至可能在税法许可范围内打球,为学校税收筹划出谋划策,最大限度地实现学校税后收入最大化。

总之,高校在涉税事务处理时,要改变观念,善于学习与运用税收法律知识,安排专业人员处理业务,在知法、懂法、守法,履行纳税义务的前提下,加强涉税事务管理,从根本上避免高校的税收风险,提高学校财税管控效益。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更多

中小学教师培训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消费电子商讯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TWICE消费电子商讯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电子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