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试点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试点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试点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试点工作经验交流材料范文第1篇

__县位于__省东南部,两省(*、*)三市(*、*、*)结合处,辖5镇11乡3个街道办事处,全县行政村221个,土地总面积1282平方公里,总人口9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7.6万人。经省政府批准,该县为唯一一个县被确定为全省18个新农保试点县,并进入全国第一批试点县行列。该县把实施新农保试点工作作为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难得机遇,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政策措施到位、基础工作到位、平台搭建到位、动员实施到位、经费保障到位、工作落实到位,稳步推动新农保试点工作向纵深开展。

一、高度重视,思想认识到位

9月22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下发《关于报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市)的紧急通知》(豫人社明电〔〕16号)后,该县积极向市政府争取,并按照紧急通知要求及时向省撰写申请报告,扎实做好了各项确定试点县的准备工作。被批准新农保试点县,特别是9月29日全省新农保工作座谈会后,该县高度重视,及早谋划,迅速行动,扎实做好新农保政策全面铺开的各项准备工作。县委、县政府领导多次听取县人事劳动保障部门有关新农保工作汇报,确定县新农保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县四个班子联席会议也听取了有关新农保试点工作的汇报,为新农保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到位

印发了《中共__县委__县人民政府关于成立__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平文〔〕94号),成立了__县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王兆军任组长,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宋志成,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继超,县政协副主席胡炜任副组长,县委办、县政府办、县人劳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并在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下设专门办公室,具体负责新农保试点工作中有关问题的组织协调,为新农保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组织保证。

三、制定方案,政策措施到位

该县根据( )《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32号)和__省人民政府〔〕23号常务会议纪要等规定精神,参照外地经验,结合该县实际,制定出台了《__县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__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实施细则》,为新农保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政策规定和可操作性依据。在方案制定中,该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四个相结合”,即:与 计划生育工作相结合、与残疾人工作相结合、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相结合、与建立参保激励机制相结合。在与计划生育工作相结合上,《方案》规定对参保的农村计生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参保的家庭,其父母年龄在45—59周岁的,给予其每人每年100元的补贴,并对计生奖励扶助人员按每人每月10元的标准进行养老待遇奖励;在与残疾人工作相结合上,《方案》规定对参保的农村重度残疾人每年代缴50元养老保险费;在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相结合上,《方案》规定按月领取新农保养老金人员死亡后,经办机构从统筹基金中一次性支付其本人生前三个月的养老金作为丧葬补助费待遇;在与建立参保激励机制相结合上,《方案》规定对长期缴费且缴费标准高的参保人,达到领取养老保险金条件时,县财政每月给予其本人养老金缴费总额的1%作为奖励。

四、精心测算,基础工作到位

在申报试点县及方案制定等启动实施前的准备工作中,该县人事劳动保障部门与统计部门、计生部门等密切配合,精心测算,为新农保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扎实有效的基础数据。据统计,全县16—59周岁农业人口608618人、60周岁及以上老人79400人、独女家庭2150人、计生双女家庭5516人、农村计生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家庭父母2423人、16周岁以上独生子女领证人员10352人、农村重度残疾人10000人、60岁以上的计生奖励扶助人员1188人。

五、成立机构,平台搭建到位

经该县编制委员会研究,成立了__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拟定单位名称为__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心、单位性质为事业单位、机构规格为副科级、财政供给形式为财政全供、编制为52人,县编制部门已经将成立机构的报告上报到市编制部门,为新农保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搭建了工作平台。

六、拨付专款,经费保障到位

县财政拨付专项工作经费20万元,并通过政府采购配备各必要的办公设备,为新农保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经费保障。

七、率先启动,动员实施到位

10月28日下午,在该县招待所三楼南会议室召开全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实施动员大会,传达贯彻中央和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相关精神,对该县新农保试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县委书记*,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在家的县四个班子其他领导及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养老保险科科长*也出席了会议。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各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各乡镇(街道)分管副职、民劳所所长、派出所所长及各村(居)委会支部书记等6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层次高、规模大、范围广,从而拉开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序幕,为新农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进行动员实施。

试点工作经验交流材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公路 试验检测 质量控制

本文分析了农村公路的发展现状,对农村公路试验检测管理的意义进行了介绍,重点分析了农村公路试验检测控制的具体方法,以便提高农村公路的施工质量。质量问题的产生往往是多个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材料选择的不合理、施工工艺的不规范等。当然,试验检测不合格也是导致各种事故隐患频频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为了从根本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提高农村公路的建设水平、减少其投入运营后质量事故的发生率,就需要在施工过程当中做好对农村公路试验检测工作的管理水平,确保试验检测的精确性,为施工以及后续养护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1 农村公路试验检测管理的重要意义

农村公路试验检测工作有着非常强的专业性色彩,除了涉及到农村公路工程与试验检测相关的基础理论以外,还与检测技术、实践技能等密切相关。此项工作的开展对于提高施工质量,对于加快施工进度、促进农村公路项目施工技术进步等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在农村公路项目建设期间开展试验检测管理工作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1)试验检测管理能够为农村公路项目施工中原材料的使用提供依据。例如,在施工期间可以通过对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查的方式评估原材料性能的合理性(注:在对水泥原料进行质量检验时,还需要重点检查其凝固时间、稠度情况是否可以满足工程要求)。(2)试验检测管理能够为农村公路项目施工中参数的选择奠定基础。在农村公路工程项目建设中,仅仅依赖操作经验无法保障结果。为确保施工质量理想,还应当有可靠的数据作为指导。例如,在路基工程填土作业实施期间,工作人员可以预先通过检测填土最适宜含水量以及最大密度的方式,对填土施工进行合理控制,以确保工程质量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2 案例概况

某农村公路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全长22.4公里,路面宽8米,路基两边宽各0.5米,采用双向单车道。结合本工程项目的施工特点,认为在施工前需要开展的试验检测工作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对水泥材料的试验检测。包括检测水泥原料的力学性能、细度、标准稠度、安定性、凝结时间以及胶砂强度等。(2)水泥砂浆试验。包括检测水泥砂浆原料的密度、稠度、抗压强度以及配合比优选等。(3)水泥混凝土力学试验: 包括检测水泥混凝土原料的密度、坍落度、抗渗性能、抗压性能、抗冻性能以及配合比优选等。(4)砂石料的试验检测。包括检测砂石料的堆积密度、筛分标准、表观密度、含水量以及压碎值等。

3 提升试验检测管理水平的几点策略

结合本案例的实际情况,为了确保施工作业的顺利开展,在试验检测过程当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以达到提高试验检测管理水平的目的。(1)科学设立试验检测管理组织机构。在整个项目施工过程当中,必须高度关注施工工地与试验检测机构之间的联系。一般来说,按照纵向原则,采用相应的工程质量试验检测机构。本案例中,项目经理部设有工地试验室,并为试验室配备与其相适应的仪器、设备,保证满足于工程试验需要, 同并对试验、检测程序做出了具体规定和要求。通过这种方式,形成了一张质量检测体系的网络,使纵横两向的管理力度得到了加强。(2)对进场原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原材料是工程建设的主体与核心。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就需要将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作为核心内容之一,确保各项技术指标能够充分符合设计要求与规范, 以此为工程质量的保障奠定基础。从这一角度上来说,结合农村公路工程实际特点,材料部门必须将钢材、混凝土等主要材料作为试验检测核心,对厂家资质及质量保证体系进行调查,必要时建立对应的台账以方便管理。然后,由现场实验室根据规范取样检测相关指标。在确保相关指标达到设计要求后,安排材料部门进行采购。若材料不合格,则不得流入施工现场。(3)试验检测设备优化。针对现场施工中所涉及的各种试验仪器与检测设备,日常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循计量部门管理要求,遵循质量体系中的相关程序及文件要求,按期进行校验工作,最大限度确保试验检测所使用各类仪器设备数据的精确可靠。新型测量设备配备性能完善可确保工程结构测量控制得到理想效果。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相关检测设备与仪器必须在使用前交由权威部门进行鉴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按照规定,还需定期进行重新标定,以保障质量。

(4)规范管理流程。1)事前控制:在项目施工作业开始前,必须形成专业化的工地实验室,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并提前做好设备的调试工作。同时,由驻地办负责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形成审批意见报备总监办。总监办的中心试验室安排对以上内容的核查, 并对试验检测工作负总责。2)事中控制:在项目施工作业实施期间,试验管理的核心在于结合工地实验室,利用各种专业的技术手段与科学化的检测方法,积极展开自我检查。对检测不合格的材料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发挥监理的真正价值。3)事后控制:在项目完成施工作业并交付使用前,需要试验检测工作人员对农村公路宽度、 横坡度等关键指标进行全面检测,并与设计图纸进行核对,确保施工质量的理想。

4 结语

农村公路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的控制与保障事关重大,会直接对整个农村公路项目在投入运行后的使用水平以及其综合效益的发挥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在农村公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期间, 试验检测工作的开展有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不断提高试验检测管理工作水平,在改善并优化农村公路工程项目整体质量方面所发挥的重要意义是不容小觑的。针对这一背景,本文结合某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实际案例,在分析农村公路检测试验管理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重点围绕提升农村公路项目试验检测管理水平的相关措施展开了研究, 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张天宇,邹毅松.公路试验数据处理系统开发研究[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6(01).

[2]许怀林,刘小渝,况鲁.曲线拟和在公路试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6(02).

[3]郭马峰.关于县乡公路试验检测技术的几点思考[J].科技与企业,2012(01).

[4]丁延明.公路试验检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探析[J].交通标准化,2012(16).

[5]袁丹丹.试析公路试验检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05).

试点工作经验交流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流程;质量控制

1、道路施工前的准备

(1)施工前组织有关单位做好现场交接工作,布设施工用电线路,用水管线和临建设施;(2)做好图纸会审工作,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认真熟悉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全面掌握施工图纸内容,检查多专业管线的位置是否正确;(3)根据市政工程的具体情况,贯彻国家各项技术规范,政策和法令,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工艺措施和施工方案,重点阐明重要项目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工程进度安排、劳动力组织、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以利于有效地指导现场施工;(4)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在工程开工前,公司总工程师组织质检科、工程技术科向项目经理部进行技术交底,内容是施工组织设计,风雨季施工措施等;(5)及时编制施工预算,充分反映工程所需的各种费用,材料、劳动力等,有效指导进度计划、材料计划、劳动力安排、竣工决算和经济分析等工作的开展;(6)认真做好材料的计划采购准备,编制各项材料计划,对多种材料的采购,入库、保管和出库,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法,同时加强防盗和防火管理。

2、道路施工测量

为保证施工测量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在施工现场设置足够数量的互相通视的坐标控制点及高程水准点。根据设计图坐标控制点,用全站仪敷设三级坐标控制点并与己交底坐标控制点联网做闭合测量,闭合角度差在允许范围内平差分配得各控制坐标点。这些桩点设置在施工现场内浇灌混凝土保护,用钢筋桩面刻十字丝保存。每60~100m设置一水准点并作闭合导线测量,闭合差在允许范围内平差分配得各水准点高程。设置的坐标控制网及各水准点每隔一月左右做一次复核测量,防止各点的沉降或碰动。

根据所设置坐标控制网,直接测放各工程构筑物的平面位置,但须同时用其它坐标控制点进行交汇复核,根据所设置各水准点可以方便进行施工高程测量。

3、市政道路路基土方工程

3.1 施工前

(1)对土石方数量,交通、植被,建筑和设施拆迁、地质测量等路基施工设计资料进行全面的现场核对;(2)开工前认真进行施工测量,包括导线点、界桩、水准点复测和补点:横断面检查与补测;恢复中线和固定主要控制桩;逐桩进行路基放样,订出界桩、堤脚、暂顶、边沟、护坡道等位置。并在施工范围外设控制桩,边坡放样及机械施工控制标志;(3)对路堤填料进行复查和取样试验,测定其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液限、塑性指数或颗粒分析、填料强度等,试验按规程办理;(4)场地清理包括路基用地范围内地上建筑、设施、文物的清理,地表植被清理,好土的集中堆放,以及填方段填土前地表面的整平压实;(5)做好施工临时排水设施,如路堑开挖前在上方做截水沟,路堤填方前原地面排水,但不得流入农田等造成破坏,要结合永久性排水设施进行。

3.2 土方路堑开挖

(1)采用挖掘机进行开挖,自卸汽车和推土机配合作业;(2)修筑路拱、刷刮边坡、整平路基面时,宜采用挖掘机、推土机、平地机配合作业,遇地下水时应及时挖沟排除,若路床以下位于含水量较多土层时,应换填透水性良好的材料,边坡开挖后,应立即刷坡并砌筑相应的防护工程以防雨水冲刷;(3)根据土壤试验对开挖出的适用材料,应分类堆放,不应混杂。先挖出的适用土方,应储存于指定地点,待后填路堤上部。对已先挖出的堑断面,路床顶面应预留30cm后挖,以免施工车辆和雨水对路床的破坏。

3.3 填方路基施工

(1)检测标准。路基设计压实度及强度:路槽下0~80cm范围内不低于93%,80cm以下不低于90%。通过对土样击实试验取得各种填土压实所需的最佳含水量及最大干密度。通过压实试验路段得到的各种土样作业方法、施工机械,每层松土松铺厚度,压实遍数等试验数据,用以指导大规模填方路基施工。

(2)填方施工。土层摊铺采用自卸汽车定点卸土,推土机初平,平地机复平。障碍点人工配合的方式,按照试验所给松铺厚度进行摊铺。应自中向两边设置3%横坡,每层碾压前应检查松铺厚度、平整度、含水量、边线、中线,合格方可碾压。碾压采用14t振动压路机进行。

(3)检验压实度。每一压实层均应按检验标准检测压实度,合格后方可填筑其上一层。否则应采取措施进行补压,到合格时为准。现场大规模施工,检测压实度宜采用核子密度湿度仪法,应先进行标定和对比试验。土质路床顶面压实完成后进行弯沉检验。

(4)零断面施工。零断面是路基的一个薄弱环节,施工时首先检查该处土质情况,发现不良地基及时报请设计单位、监理共同解决。当地基土质良好时则把原地面挖成内倾2~4%,宽不小于1.0m、高0.5m的台阶进行填筑,填至距路面结构底面30cm,然后把表面翻松与填土一起压实。当土质不能满足要求时,则按设计宽度、厚度换填合格石渣,并碾压成型达到设计要求。

4、质量控制措施

(1)工程所用材料把好三关,即材质关、检验关和计量关,特别是钢材和水泥等主要材料,除必须要有出厂合格证外,还必须按批量取样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对已通过检验和未通过检验的材料严格分开堆放,做出标识,防止误用,材料堆放应保证必须的条件,防止由于堆放不当而使材料受损严重;(2)实行混凝土浇灌令制度。混凝土浇灌前的检查是一道重要的生产工序,因此在计划安排上要留出一定的时间,当检查中发现有影响质量的因素时,必须及时处理妥当,经复查通过后才能签发混凝土浇灌令,坚决杜绝边检查、边修整、边浇筑的作法,更不允许未经检查确认合格擅自浇筑,为此提倡和鼓励浇筑前检查一次通过;(3)沥青混凝土的摊铺应连续作业时,要建立交接班检查制度,交班带班人员要认真向接班带班的人员交代当班的摊铺情况和注意的事项,接班人员未到位或未办好交接手续,交班人员不能下岗;(4)混凝土路面摊铺过程中,如发生下雨时,则利用现场已备的有效遮雨棚进行遮雨,如因特殊情况需留施工缝,应尽量把施工缝留置在横缝处;(5)混凝土路面混凝土浇筑成型12h,即派人进行封闭交通;(6)采用的商品混凝土在施工前应做坍落度实验,并现场随机取样做试件,到期送检;(7)稳定层的施工应按配合比严格检查水泥的用量。养护期到达后应按规范规定选点做回弹实验和密实度实验;(8)地基土必须认真压实,做好密实度实验。如发现“弹簧土”现象,应立即通知监理方与设计院进行处理;(9)沟槽开挖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扰动原土,回填时认真做好分层夯实工作,并按规范规定取点作密实度实验;(10)在基层及混凝土路面施工之前,应认真复核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做到不错放、漏放管线,避免造成结构层的返工凿槽现象;(11)完善工程技术档案资料的管理,项目设计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工程竣工后,由项目经理部提供完整的资料交付生产技术科管理,归档,作为竣工资料交付;(12)进行经常性的质量意识教育,在全体员工中树立坚定的质量第一和信誉第一的观念。

试点工作经验交流材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沥青路面;裂缝;修补材料;试验;施工

0 引言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于众多的有点,在高等级公路建设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沥青路面开裂问题却至今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实践证明,根据传统方法维修路面的裂缝,无论是采用沥青还是乳化沥青进行灌缝后,维修后的裂缝又在原灌缝位置重新开裂。裂缝修补材料的选择是裂缝修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合理的选择材料,不但可以提高裂缝的修补效果,而且可以有效的节约资金。

1 裂缝的产生及分类

裂缝是沥青路面最主要的结构破损形式之一,裂缝在沥青路面上十分常见。路面在行车荷载以及气候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会因为路基、基层承载力的不足,以及交通轴载过重或沥青的老化而形成裂缝。随着时间的推移,初期的裂缝会从线形裂缝发展为网状裂缝。虽然裂缝病害一般不会影响公路的正常使用,但因裂缝的发展引起沥青路面产生松散、坑槽、沉陷、翻浆、基层强度降低等严重病害,加速了沥青路面的破坏,缩短了路面的使用寿命,最终会破坏路面的使用性能,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沥青路面裂缝类型有横向裂缝、纵向裂缝、斜向裂缝、网状或龟状等,从机理方面主要划分为反射裂缝、低温收缩裂缝、疲劳裂缝等不同类型[1]。

2 裂缝修补材料及选择要求

2.1 裂缝修补材料的分类

当沥青路面出现裂缝时,必须结合裂缝修补的时机、施工地区的气候条件、修补单位的技术条件以及裂缝破损的状况,选择确定恰当、合理的裂缝修补材料。沥青路面大多数裂缝开始时皆为微小裂缝,如此时及时的对裂缝进行修补,可以降低修补的成本,提高裂缝修补的质量。如今市场上有很多特性分明的裂缝处理材料。这些产品通常由三种材料家族构成,并可按照材料剂型、成分及制造过程分为不同的种类。主要有以下三种:1.冷用热塑性材料:乳化沥青、聚合物改性液态沥青。2.热用热塑性材料:沥青胶泥、纤维改性沥青、沥青橡胶、橡胶改性沥青、低模量橡胶改性沥青。3.其它类修补材料:自平式有机硅树脂。

自流平材料是一种或两种能够通过化学反应从液态变为固态而自我成形的材料。这种类型的材料最近才在沥青路面上使用。自流平有机硅树脂就是这么一种冷施用不用加工的修补材料。

2.2 裂缝修补材料的选择要求

在进行裂缝修补操作时,不论是进行填缝还是封缝,对修补材料都有一定的要求。在选择是主要考量修补材料的粘结性、粘附性、抗高温软化性、耐老化性、抗低温脆裂性、延展性及弹性等七项指标。

上述各项裂缝修补评价指标都是彼此独立的,而且有些指标还是相互对立的,同时满足所有的评价指标是非常难的。裂缝修补要求满足哪几项指标,应具体结合裂缝修补的时机、气候条件以及裂缝的类型来选择确定。比如在南方热带地区,裂缝修补的评价指标突出对抗高温软化性的检测;而在北方寒冷的地区,应强调对抗低温脆裂的评价;在潮湿多雨地区,应提高裂缝修补粘附性的要求。裂缝修补指标中前五项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五项指标,而对于修补具有水平或竖直位移的裂缝,可增加考虑裂缝修补材料延展性和弹性两项评价指标。对于大多数修补材料来说,通常只需提高其施工温度,施工和易性基本可以满足。固化速率反映的是修补材料的失粘时间,其不会影响裂缝修补的质量,只是影响开放交通的时间,在修补高速公路或城市主干道的裂缝时,必须考虑其失粘时间,以免造成交通阻塞。而抗磨损性对裂缝修补质量影响不算很大。修补材料即使有一些磨损,但还不致很快使修补裂缝失效。

3 裂缝修补材料的试验及选用

3.1 裂缝修补材料的试验指标及方法

针对国内常用的普通沥青、沥青橡胶和橡胶改性沥青、自流平有机硅树脂及密封胶等裂缝修补材料,需要对其性能进行测试。对于普通沥青材料,我们应该测试其软化点、锥式针入度、失粘时间以及流动度,以便评价普通沥青修补裂缝的性能。对于沥青橡胶,需要分别进行25℃和4℃两种温度下锥式针入度的测试,另外还要进行弹性恢复、软化点和沥青相容性的试验。对于橡胶改性沥青,我们需要进行锥式针入度、流动度、粘结性、弹性复原率、沥青相容性、失粘时间等试验,以全面的评价橡胶修补裂缝的性能。对于自流平有机硅树脂,应该测试其流动性、弹性恢复、粘结性、拉伸试验、挤出试验;对于一般的密封胶,测试内容与橡胶改性沥青相同或参见生产厂商提供的标准。

3.2 裂缝修补材料的选用

对于裂缝修补材料的施工选择,国内并没有一个比较固定的方法,而国外在试验方法上做的研究相对较多,因此结合国内施工经验及国外研究成果,对常用裂缝修补材料应用特性进行总结,如表1所示。

注:*表示适用;**表示非常适用

工程施工经验表明:乳化沥青和沥青胶泥等填充材料直接填充于非线性,非活动期裂缝可以维持满意的性能2到4年。而橡胶或纤维改性沥青填充剂直接或覆盖填充在同样的裂缝上可以保持6到8年的有效性。橡胶沥青修补材料直接或覆盖填充于线性,活动期裂缝能够维持5到9年时间,而覆盖填充于非线性活动期裂缝,他们只能维持2.5到5年时间。纤维改性沥青覆盖填充于非线性活动裂缝最多能维持2年的良好性能。自我分层有机硅树脂填充于线性或锯齿型活动裂缝能出色地维持至少4到6年时间。事实上,当决定用那一种材料时,其野外性能也应该被考虑到。

4 结论

开裂是沥青路面发生结构性损坏最主要的形式之一。由于裂缝对沥青路面的服务性能以及使用寿命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必须对路面已经产生的路面裂缝进行及时的修补。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选用的裂缝修补材料不仅要满足裂缝修补的要求,还要综合考虑其耐久性、经济性等方面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材料的某些性能优良并不是它成为最适合的修补材料的关键,综合的评价才能取得最佳的取材效果。

参考文献

[1]甄伟超.高速公路沥青砼路面产生裂缝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J].交通标准化,2010(8)

[2]薛雨川,杨孟余.王岳平.路面早期维护的重要方法-裂缝的密封[J].公路,2009(9)

试点工作经验交流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混凝土;通病;质量管理

1 混凝土质量管理通病

1.1 项目管理通病

(1)质量责任制不明确、落实不到位。未贯彻执行交通运输部《关于严格落实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责任制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质量责任划分未覆盖到所有施工内容;关键工序质量责任人未落实;质量责任奖惩落实不力;部分参建人员缺乏培训,质量责任意识薄弱。

(2)质量保证体系健全。质量保证措施不能紧贴工程实际,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重要的施工方案未报批;技术交底不能做到横向到边、竖向到底的要求。

(3)试验检测及管理工作不规范。原材料和实体质量技术指标内容未检、漏检或检测频率不足;检测设备或仪器不能满足试验要求;试验检测适用标准错误;试验台账建立未完善或台账与报告不相符;标养室设施、试块养护不满足规范要求;委托试验管理不规范;试验人员数量、资质不满足规定要求;试验检测没有原始资料记录、签认不符合规范。

(4)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处理不规范。对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未及时处理;整改结果不明确,未附相应证明资料;出现质量事故未及时按规定报告和处理。存在瞒报现象。

(5)标准化、规范化施工组织不到位。首件认可制未落实;机械设备与工程的规模不相适应;模板周转次数多,变形较大;原材料经常变化,混凝土色差大;钢筋保管措施不合理,锈蚀严重。

1.2 施工工艺管理通病

(1)钢筋骨架加工不符合规范、模板固定不牢。钢筋骨架绑扎不合规范,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偏位明显;模板支撑强度不足,存在跑模现象;钢筋起弯点不符合设计要求;构造钢筋间距不符合规范要求。

(2)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控制不严。外加剂未检测;雨季施工未增加砂、石材料含水率检测频率,施工配合比未及时予以调整;未经批准随意改变配合比;商品混凝土未检测或检测频率不够。

(3)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不规范。计量不准确,生产记录不全;现场塌落度检测频率不足;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分层层厚过大,钢筋密集区振捣到位;养护未覆盖或覆盖到位,不能及时规范养护;冬季、雨季、高温施工时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质量控制措施不力。缺少同条件养护试块;通道沉降缝分隔控制不严;保护层垫块制作工艺落后,浇筑前出现变位偏差。

(4)预应力施工不规范。张拉机具未及时标定;工序安排不够合理。穿束后放置时间过长;张拉时龄期控制不规范,张拉时强度、弹性模量不明确;孔道压浆不及时、不密实。

2 混凝土质量管理通病的治理要求

2.1 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为切实治理混凝土质量通病。项目部要求成立公路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组织领导小组,项目总工为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定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对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并组织对成功经验进行总结交流和推广。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检查制度和有效的激励制度,对质量通病治理效果好的项目和有关单位、个人进行表彰。

2.2 强化质量管理体系、执行落实到位

(1)统一协调,形成质量通病治理工作联动机制。各部门应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及时组织完成工程项目混凝土质量通病调查、分析研究等各项工作,科学制定和部署专项治理措施。实施过程中各单位要加强信息沟通、整合管理、技术资源、群策群力,保证项目质量通病治理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2)建设管理要科学。要创新建设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将质量创新、创优和精细、环保、节约、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施工工厂化的导向要求,以及现代信息化管理的方式合理纳入到制度化管理轨道。制定严格的检查制度,加强检查和督促落实。定期组织各部门对混凝土施工质量开展专项检查,及时总结交流经验和指出存在问题。对检查出的问题督促限期整改,对抽检合格率低、质量问题突出的工程项目(或标段)应列入重点督查对象,加大检查频率。对质量通病中反应出的技术薄弱环节要重点加强科研攻关,做到创新与集成并重,进一步发挥技术创新在质量通病治理活动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3)施工管理要精细。一是层层落实责任人,认真落实质量保证体系,严格“自检、互检、交接检”三检制度,上道工序未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坚决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确保不留质量隐患。二是推行集中拌和、工厂化预制,按标准化流程进行施工。三是施工技术人员要熟悉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治理质量通病,并层层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提高具体实施人员治理质量通病的意识和技能。四是要加强对原材料、模板制作安装及混凝土拌和、运输、振捣、养护等环节的精细化管理。五是重视混凝土施工动态控制,加强试验检测及数据分析,对发生变异的数据应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整改。六是开展文明工地建设达标活动,重点加强混凝土拌和场地和混凝土浇注现场的规范化管理。七是开展工地试验室管理达标活动,规范开展各项混凝土质量技术指标检测。

(4)试验检测工作要规范。一是组织好试验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试验检测技术交流,全面提高试验检测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试验检测技术水平。二是严格工地试验室的检查和考核。确保现场试验室人员数量和资质、试验环境、设备满足要求。同时相应母体试验室应加强对工地试验室的管理和指导,确保现场试验检测工作规范有序。三是积极推广先进的试验检测技术和方法。四是保证检测工作及时、客观、科学、准确,通过数据动态分析,掌握混凝土质量状况,并对下一阶段的施工提供指导。

2.3 管理和施工精细化。保证工后效果

(1)确保原材料质量。原材料质量是工程实体质量的基础,要切实加强对钢材、水泥、集料、锚夹具、连接器、外加剂、波纹管等进场检验,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在产品进场验收方面,除外观检查和硬度检验外,对同一生产厂家的产品原则上按进场批次各进行一次静载锚固性能试验,以保证材料质量。所有材料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坚决杜绝边检验边使用以及未检验就使用的违规现象,检验合格的材料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存放、保管和使用。严禁使用锈蚀严重的钢材,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必须立即清退出场并做好记录。

(2)慎重选用外加剂。选用混凝土外加剂要熟悉其产品性能,所用外加剂必须是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经检验确认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有不利影响的外加剂。同时,要做好外加剂材料的物理防护工作,应按规定在使用前复验并应通过试验确定其掺量,对于失效产品坚决不准使用。

(3)严格控制配合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雨天施工应增加对骨料含水率的测定次数,并据以调 整骨料和水的用量。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报批。加强混凝土拌和管理,确保计量准确、搅拌均匀,防止离析。

(4)确保施工工艺规范。模板制作质量要符合要求。安装必须牢固,对于支架支撑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按时检查支架、模板有无变形和位移,并认真填写检查记录;钢筋加工与安装要规范,严格控制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混凝土振捣要规范,合理控制浇注厚度,避免过振松顶和漏振;混凝土保湿养护要加强。养护时间必须达到规范要求。尤其要加强钢筋保护层质量控制、垫块的材料和形状应科学合理,易于施工控制;视结构部位特点合理布置保护层垫块,变截面部位和主筋布置部位应适当加密;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在砼浇筑、振捣过程中不发生较大变位。加强对预应力筋张拉机具、张拉、孔道压浆等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张拉机具应按有关规定定期标定,使用超过规定次数应重新校验,应由专人管理,必须仔细记录使用台账,张拉机具应与锚具配套使用。穿束前应认真检查垫板和孔道,孔道内应通畅、无水分和杂物。预应力筋张拉应坚持“双控”工艺和龄期控制,张拉及放松时应填写施工记录备查;必要时应对锚具和孔道摩阻损失进行测定;对在张拉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应暂停张拉,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后方可继续。孔道压浆工作要及时进行。对压浆采用的水泥浆重要技术指标(强度、水灰比、泌水率、膨胀率、稠度等)应进行检验;孔道压浆应缓慢、均匀进行,不得中断,压浆后应从检查孔中抽查压浆密实情况,压浆过程应填写施工记录。

(5)要重点加强大体积混凝土和冬季、高温、雨期的特殊气候混凝土现场施工质量管理。混凝土浇注前要做好周密安排,保证混凝土浇注的连续性。大体积混凝土浇注要加强混凝土内外温差的控制。冬季、高温、雨期混凝土现场施工应密切关注施工环境,做好气温突变的应对工作,认真制取相同数量的试件与结构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养护,检查试件强度以指导施工。在重视大型结构物施工的同时,不忽视小型预制构件制作,做到精益求精,提升整体质量水平。

(6)及时开展实体工程质量检测。加强混凝土强度指标的无损检测,应在每一混凝土构件到达龄期后进行回弹法强度简易普查,尤其要注重加强对现浇结构混凝土构件的强度检测,发现异常认真核查处理到位。并做好相应检测记录,使整体混凝土构件强度得到保证。要加强外购成品梁板和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检查管理工作,使用外购成品梁板必须书面报经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同意,外购成品梁板必须保证由具备相应资格条件的单位生产;对于大于C40等级商品混凝土,必须加强浇注成品构件的强度无损检测,强度检测值低于规定值必须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7)加强现场作业人员培训和施工技术交底。要深入落实层层设计交底和施工技术交底制度,把通病治理的责任明确落实到施工一线。要切实加强一线参建人员的针对性岗位业务培训,要让一线工程人员了解质量通病的名称、危害、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掌握施工工艺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一线人员的智慧,调动一线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一线作业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管理能力,夯实通病治理基础工作。同时,依托典型示范工程,探索和总结质量管理经验,组织交流与推广,以点带面,推进质量通病治理工作上一台阶,使通病治理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