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莫言的获奖感言

莫言的获奖感言

莫言的获奖感言

莫言的获奖感言范文第1篇

自古山东有“一山,一水,一圣贤”之美誉。而今又出一文豪。莫言同泰山、黄河、孔子一样有名,载入史册。

这是从红高粱地里走出来的世界鼎级的文学巨匠,是中国人首次获得的诺贝尔奖。这是红高粱酿出文学巨奖。

莫言对于故乡东北乡有着特殊的感情,那里有故乡的水,肥沃的土地,亲人的怀念,火红的高粱,古老的风土人情,创作灵感,说不完的故事,引人入胜。

当我再一次畅饮高粱红,似乎品出红高粱的真正品味。淳朴、甘甜散发出浓郁的乡土芳香。使我联想起电影《红高粱》中东北乡红高粱起伏跌宕的波澜壮阔的场面。自此红高粱进入我的灵魂深处,久久不忘。当我回想走进银川“西部影视基地”《红高粱》的拍摄场景地时,虽然那里没有红高粱,看着莫言同张艺谋、姜文的赤身裸膊的合影照,似乎亲身感受到红高粱火热感人的气息,红高粱酿造出张艺谋、巩俐、姜文、莫言等巨星。

在初冬的艳阳中我走进红高粱的故乡——高密市莫言笔下的东北乡。所谓的东北乡那是留在莫言记忆中的故乡的过去,现在已改名大栏镇平安村。这里距青岛约60公里,离高密城约20公里。胶河静静在村边流过,那里留下莫言童年的美好记忆。破落的旧居老宅现已返修,是在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自己出钱修缮的。坐北朝南5间平房约60余平方米。黄泥涂成泥墙铭记着古老的故事。低矮的土围院墙,高高的门楼,黑漆木板门上写有“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的对联。宽阔的院落上胡萝卜地已平整,只有屋墙上大理石“莫言旧居”的红色大字才证明这里是大名鼎鼎的诺贝尔获得者莫言的家。

莫言的父亲管贻范现年90岁,现在与二儿管谟欣住在村西的8间大瓦房里。他身体健康,眼不花,耳不聋。高高的身板,红润的脸庞。当提到儿子获奖时脸上洋溢出幸福的微笑。“莫言是农民的儿子,得奖前是农民的儿子,得奖之后仍然是农民的儿子。”他如是说。一生与老伴生下7、8个孩子。活下3男1女4个孩子。老大管谟贤,原是高密二中副校长,现已退休。老二管谟欣在家务农,老三管谟业,即莫言。还有一个女儿,住邻村。莫言的妻子杜勤兰及女儿管笑笑都在北京。女儿是某高校老师,现在已结婚生子。

莫言的旧居1912年建成,历经历史的沧桑和风雨,1966年曾翻修过。1955年2月17日莫言出生在这里。在这个屋子里,他和勤兰结婚生子,完成《红高粱》的成名作。据莫言的二哥管谟欣介绍:莫言得诺奖后,当地政府想用公款整修,作为旅游景点。被父亲管贻范婉言谢绝,自己出资3000元,将土屋进行整修,现免费向社会开放。

莫言生在农村,开始曾抱有痛恨心情离开贫穷落后家乡的。随着岁月的迁移,这种心情慢慢淡忘。他始终眷恋着生养的黄土地,因为这里有他的亲人,有童年的记忆和美好的故事,他在这里汲取无穷的营养和创作灵感。莫言文学艺术馆坐落在高密一中,是暂时占用一中的校舍。那里展示了莫言的成长创作历程。有许多文稿和珍贵照片。

莫言的大哥管谟贤住在高密市翰林书院小区。莫言与他同住一楼。在莫言休假创作时常常在一起。莫言的童年在饥饿和动乱中度过。他6岁入学,读书不到5年逢便辍学,后在家乡务农。18岁在高密县河崖棉油厂当临时工,这个时候他认识了杜勤兰,并相亲相爱,喜结连理。1976年,莫言21岁参加了中国人民。莫言自小酷爱文学,入伍后自己深感文化知识肤浅,他如饥似渴学习文化,业余时间到地方学校补习文化。自此他当上文化教员。由于表现突出提升为保密员、干部。直到正营职转业。1984年他以216分的成绩考入中国人民艺术学院,成为一名大学生。

1984年8月莫言的处女作《春夜雨霏霏》在保定市《莲池》刊物上发表,那时恰逢提干,可谓双喜临门。

1986年3月莫言的成名作《红高粱》中篇小说在《人民文学》发表,这是他从军艺毕业后的呕心沥血之作,在文坛引起轰动,文学之星冉冉升起。由张艺谋执导改编的《红高粱》电影也荣获38界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至此莫言的作品走出中国,走上世界。

1994年莫言的母亲因病去世,在他的心灵中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怀着对母亲的怀念,当他看到北京积水潭地铁车站一位面容憔悴的农村妇女抱着吃奶的孩子,他想到天下的母亲,顿生灵感。花费72天时间写成《丰乳肥臀》。当时引起不少争论和非议,莫言也因此被转业。

2011年以农村妇科医生形象的长篇小说《蛙》荣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酝酿十年余,笔耕四载,三易其搞,最后写成。书中以60年代农村计划生育史为背景,讲述从事妇女工作50多年乡村女医生姑姑的故事,成功塑造了生动鲜明感人的农村女医生的形象。

后来《生死疲劳》荣获第二届红楼梦奖。

《檀香刑》荣获台湾《联合日报》读书人年度文学最佳读书奖、鼎钧双收文学奖。莫言曾获法兰西艺术骑士勋章。意大利第三十界诺尼诺国际文学奖。莫言的作品翻译成英、法、意、德、日、荷、瑞典等多国版本,这为他评选诺奖打下坚实基础。

莫言是多产作家。莫言的大哥管谟贤谈及此事,感到由衷的高兴。他与大哥有深厚情感,都属羊,深受大哥的影响。有好多作品大哥是第一读者。因为大哥是华东师范大学毕业,莫言和他同住一栋楼,大哥住3楼,莫言住5楼,阁楼是莫言的创作室。好多作品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莫言的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之情,被称为“寻根”作家。作品受魔幻的影响,故事讲述残忍的事件,魔幻的现实,女性的崇拜,自然的描述,构造出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通过天马行空陌生化的处理塑造了神秘超强的世界。体现了人性的平等,超越了政治的范畴。刻画了“东北乡”传奇,对家乡的一往情深。正如莫言所言: “高密有泥塑、剪纸、年画、茂腔,民间艺术、民间文化伴随我成长,我从小耳濡目染这些元素,当我拿起笔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这些民间文化故事不可避免进入我的小说,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作品的艺术风格。”

诺奖颁奖词是:“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地社会融合在一起。”

2012年12月12日,黄道吉日。我再次走进平安村,参加青岛诺贝教育文化有限公司举行的“诺贝无畏派国际文学艺术俱乐部揭牌典礼。”俱乐部典礼在莫言旧居旁举行。随着12时刻的临近,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一组12幅“诺贝尔·平安村印象”文学艺术浮雕泥塑作品在一片掌声中点火烧窑。

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名声大振,声誉飙升,掀起一片莫言热。当年花费几千元注册“莫言醉”酒商标价值据说竟上升到亿元。红高粱也身价倍增,一束红高粱竟卖到5元钱。莫言的作品“洛阳纸贵”供不应求。红高粱食品竞相注册。当地政府和山东旅游局打算开发旅游资源。相信这必会进一步推动当地文化经济产业的发展。

莫言的获奖感言范文第2篇

关键词:莫言;诺贝尔文学奖;意义;隐忧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3)01-0171-04

作者简介:杨剑龙,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上海 200235)

2012年 10月11日,诺贝尔文学奖名单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籍作家,举国欢庆鼓舞。委员会授奖词称:“他的魔幻现实作品融合了民间传说、历史与当下。”

在新时期以后的文坛,莫言是一位有创见有影响且风格独特的作家,“莫言的创作大多以其故乡山东高密乡农村为背景,受到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创作的影响,在写实的基础上,融入了奇异的想象、神奇的幻觉、独特的感觉,使其创作呈现出一种痴迷于感觉的独特风格”①,“莫言的创作受到民间故事或传说的影响,在汲取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营养中,注重强烈的感觉与体验、融入放纵的想象与幻想、营构诸多感官意象与象征意味,构成了其小说斑驳绚烂的创作风格和感觉世界”②。莫言是一位十分勤奋的作家,他已创作出版11部长篇小说、30部中篇小说、80多篇短篇小说和5部散文集,莫言曾经获得大家文学奖、鼎钧双年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福冈亚洲文化大奖、红楼梦奖、茅盾文学奖等。

莫言文学创作的成就在于:首先,莫言的创作生动展现了中国乡村的历史变迁。莫言的小说具有独特的史诗色彩,在他的小说中,中国社会百年来的历史变迁得到了生动的展现:从、义和团运动、殖民者的入侵等,展现清末山东半岛的民间反殖民的斗争(《檀香刑》);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改革开放等,展现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丰乳肥臀》);从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半个多世纪的农村生育史(《蛙》);从农民与土地的纠葛,揭示出中国乡村生存与死亡、苦难与希望的轨迹(《生死疲劳》);从农村改革初期的矛盾冲突,呈现出人性的复杂和纠葛(《四十一炮》);从闯入现代化都市的渔家姑娘视角,揭示当代社会权欲、钱欲、的陷阱(《红树林》);从响应号召大量种植蒜苔导致滞销,揭示政府官员的不闻不问麻木不仁(《天堂蒜苔之歌》);从酒国市的狂吃海喝的描绘,揭露当代官场的腐化堕落(《酒国》)。

其次,莫言的创作呈现出对于外国文学的借鉴。莫言曾坦言:“魔幻现实主义对我的小说产生的影响非常巨大,我们这一代作家谁能说他没有受到过马尔克斯的影响?我的小说在86、87、88年这几年里面,甚至可以明显看出对马尔克斯小说的模仿。”《著名作家莫言作客新浪访谈实录》,新浪网2003年8月6日。魔幻现实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前后在拉丁美洲兴盛起来的一种文学流派,执意把现实置于虚幻的氛围中,使现实罩上光怪陆离的魔幻外衣,在创作方法上运用欧美现代派的手法,插入许多神奇、怪诞的幻景,把现实与幻景溶为一体。如莫言在《十三步》中,以极为荒诞的手法描写中学物理教师方富贵累死后离奇地复活了,殡仪馆特级美容师李玉蝉把方富贵易容成其丈夫张赤球,让他代替自己的丈夫登上讲台授课,却让真正的张赤球去做生意赚钱。《生死疲劳》中被枪毙的地主西门闹投胎转世,他变驴、变牛、变猪、变狗、变猴、又变人,从而展现出新中国建立后的社会现实与种种矛盾。莫言小说的魔幻色彩更多体现在作品中奇特的想象、怪异的感觉、夸张的表达、绚丽的色彩等,使莫言的小说充满着独特的艺术张力和艺术个性。

再次,莫言的创作呈现出对于民间艺术的传承。莫言以一种民间的姿态和立场进行创作,他的小说受到了民间艺术的滋养,虽然他借鉴了外国文学的叙事方式,但是在文学根底上,莫言是深受民间艺术影响的,无论是语言的运用,还是作品的构思,都可窥出民间艺术的影响。长篇小说《檀香刑》引入了俗文学的说唱艺术为叙述语言,讲述了领导反殖民斗争的民间艺人孙丙最终被施以“檀香刑”的悲剧故事。长篇小说《生死疲劳》以章回体的形式讲述地主西门闹投胎转世的故事,本身就沿用了民间的叙事逻辑。《酒国》以省人民检察院特级侦察员丁钩儿到酒国市调查特殊案子的结构,具有传统探案小说的影子。《红高粱家族》中一系列抗日英雄的塑造,带有正义与邪恶较量的意味。莫言的小说创作传承了民间艺术的传统,或在叙事结构上,或在人物塑造上,或在语言表述上,或在情感表达上,都可见出其对于民间艺术的传承。

莫言以其执著的追求与探索,书写与表现中国农村的历史与农民的命运,在其丰富与瑰丽的创作中,获得了世界的认同与声誉。

莫言是中国当代作家中作品被翻译成外语语种最多的作家,他的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日文、西班牙文、希伯来文、瑞典文、挪威文、荷兰文、韩文、越南文、波兰文、葡萄牙文、塞尔维亚文等。由莫言的中篇小说《红高粱家族》改编的电影《红高粱》,曾获1988年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由其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改编的电影《暖》,曾获第十六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麒麟奖。莫言创作的丰富与个性,在国内外获得的奖项,作品的被翻译和被改编为电影等,都为莫言获得国际声誉与影响奠定了基础,都成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基础。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与中国日益强大相关,与世界关注中国相关,从文学发展的角度看,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一,莫言的获奖奠定了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的声誉与影响。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文坛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引进与接受西方文学的影响下,中国当代作家将当代文学逐渐推向繁荣、推向世界,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走向寻根文学、新写实文学、新现实主义文学,等等。至20世纪90年代后,在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中,文学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以作家出生年代命名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60后”、“70后”、“80后”文学,成为区分不同文学追求和倾向的关键词,文学在走向市场的语境中更加世俗化、生活化。在媒体的夸张表述中,顾彬提出的“美女作家的创作都是垃圾”的观点,提出的“中国当代文学不如现代文学”的观点,被夸大为“中国当代文学都是垃圾”,引起了中国文坛文人们的恍惚与忐忑,中国当代文学的声誉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贬低。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中国当代文学被世界所认可的代表,让中国当代文学进入了世界文学经典的行列,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文坛的声誉和影响,“中国当代文学都是垃圾”的传言便不攻自破了。

其二,莫言的获奖拓展了中国作家走向世界的自信和勇气。由于中国社会长期以来的闭关锁国,中国社会与世界长期处于隔绝的状态,中国文学也长期与世界文学隔绝。改革开放后,我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西方文学的大量译介与引进,使中国作家有了创作的导师和摹本,在追求文学创新的潮流中,当代作家从亦步亦趋的模仿,到逐渐融汇东西方文学传统,从而创建自己独特的风格。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我们潜在与显在地形成了“西方中心主义”的观念,我们往往以西方文学作为评价中国当代文学的唯一标准,我们往往以西方文学大师的作品作为当代文学创作的摹本,与西方文学相比,中国当代文学低人一等的自卑成为一种不言而喻的心态,文化的缺乏自信与文学的自卑成为一种共性,以至于也影响了中国文学批评界,西方文学批评家的只言片语会在中国文坛引起轰动,而中国文学批评家遭冷落已成为一种事实,在“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语境中,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当代作家缺乏文学的自信,虽然中国当代文学在不断发展与繁荣中,中国作家不断鼓起走向世界的勇气,但是长期以来中国作家冲击诺贝尔文学奖的渴望,从某一角度也蕴含着希望被世界承认肯定的期盼。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极大地拓展了中国作家走向世界的自信和勇气,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当代作家已可以与世界文学、西方作家处于比肩的地位,中国当代文学已不逊于西方文学,中国当代作家已不逊于西方作家,莫言的获奖,是中国当代文学、当代作家走向世界的明证。

其三,莫言的获奖促进了中国当代文学进一步发展和繁荣。改革开放后,在破除了“政治第一、艺术第二”的观念后,在大量引进西方文学的背景中,中国新时期文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成为中国文学兴盛的时期,中国当代文学缩短了与世界文学的距离,中国当代作家加快了走向世界文坛的脚步。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市场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由于大众文化的兴盛与流行,中国当代文学逐渐淡化了形式实验文学探索,先锋作家集体逃亡走向写实成为一种事实。进入新世纪后,文学处于一种众声喧哗的境地,纸面文学与网络文学的共生,精英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共存,典雅文学与快餐文学的共萌,文学走向类型化时尚化成为一种倾向,受到影视文学的制约与影响,小说向影视靠拢又往往消弭了小说的特性,中国新世纪文学在整体上处于某种转折与困境之中。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中国当代文学进一步发展与繁荣的标志,在拓展了中国作家走向世界的自信和勇气中,刺激了中国作家创作的激情,中国当代文学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繁荣。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了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的声誉与影响,拓展了中国作家走向世界的自信和勇气,促进了中国当代文学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同时我对于莫言获奖也存在着某些隐忧:

其一,对于莫言未来创作的隐忧。在中国作家与诺贝尔文学奖的关联中,林语堂、沈从文曾经被列入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名单中,最后却未获得该奖项。20世纪20年代,鲁迅曾经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鲁迅在给台静农的信中说:“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奖赏金的人,瑞典最好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的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以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倘这事成功而从此不再动笔,对不起人;倘再写,也许变了翰林文学,一无可观了。还是照旧的没有名誉而穷之为好罢。”(《鲁迅致台静农的信·1927年9月25日》)莫言的获奖使其声誉鹊起,无论是文学声誉,还是经济效益,莫言都有了巨大的获益。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已不仅是莫言个人的事,也不仅是文学界的事,更上升到国家的声誉、政府的荣耀。各种类型的庆功会,各种层次的研讨会,莫言被请去各地演讲,记者纷纷跟踪莫言采访,在一段时间内莫言难以有宁静的心绪进行创作。莫言的小说创作在整体上既有建构、也有批判,他对于抗日精神的弘扬,对于非人道现象的批判,都使其创作具有善与美的礼赞,具有对于丑与恶的批判。获奖后的莫言,今后的创作是否会成为鲁迅所说的“一无可观”的“翰林文学”,是否莫言会被众多热热闹闹的演讲研讨所淹没?是否莫言会没有宁静的心态创作出更有力度与厚度的作品?这成为我的一种隐忧。

其二,对于中国当代作家创作的隐忧。诺贝尔文学奖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奖项,长期以来中国作家有着一种诺贝尔情结,渴望获得诺贝尔奖从而获得世界的认同。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中国作家莫言,已经不是莫言个人的事情,而已经成为中国文坛的大事、中国国家的大事,鼓舞了中国文坛和中国人。在中国当代作家对于诺贝尔文学奖的渴望中,有着不少已有相当成就和声誉的作家们。莫言此次获奖,大概让有些渴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的梦想幻灭了,诺贝尔文学奖在一定时期内大概不会给同一个国家的作家,期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希望破灭了,是否会使有些作家创作热情和动力锐减?

莫言的获奖感言范文第3篇

莫言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主要作品包括《丰乳肥臀》《蛙》《红高粱家族》《檀香刑》《生死疲劳》等。长篇小说《蛙》2011年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莫言善于通过讽刺手法的运用让读者从书中阅读出社会的阴暗面。他的作品通常都是避开时代问题,转而以故事的形式反思20世纪的中国,在故事中莫言还融入了政治因素以及匪夷所思的黑色幽默感。瑞典文学院对其的评价是: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

莫言获诺贝尔奖的消息不仅令文艺界沸腾,也令证券市场振奋。莫言获奖,其书籍销量必将在国内外出现井喷式增长,出版社能够获得丰厚利润;加上中国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人的称号,概念的稀缺性和新颖性都吸引游资敢死队借风炒作出版传媒股。10月12日,两市小幅高开,传媒板块个股全线飘红,一度出现6只个股涨停的壮观奇景。

由于此前就有“莫言将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预言流传坊间,出版传媒股在“十一”长假后的走势一直表现不俗。与莫言关系最“蜜”的新华传媒(600825)股价已在“莫言概念”的影响下连续多天股价上涨。10月11日当天,沪深股指双双以下跌收盘,两市出版业公司中,仅有新华传媒一家逆市上涨,涨幅为4.81%,周五开盘即告涨停。本周新华传媒累计涨幅18.67%。

2011年4月,上海文艺出版集团与新华传媒旗下全资子公司上海新华传媒连锁有限公司签订了《数字出版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出版、发行为主的两大集团从此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携手打造数字出版产业。资料显示:上海文艺出版社为上海文艺出版集团的成员单位,上海文艺出版集团是新华传媒大股东新华集团的股东,持有新华集团5.1%股权。

上海文艺曾出版过莫言的18部作品,几乎将莫言现有作品全部囊括在内。新华传媒则是全国最大的出版发行商,拥有可观的渠道。因此,如果莫言作品因获奖事项而销售火爆,公司也将随之受益。

除上海文艺出版社外,长江文艺出版社也曾出版过一部《莫言作品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为上市公司长江传媒(600757)的全资子公司,2012年上半年,长江文艺为上市公司贡献的现金红利为915.48万元。

莫言的获奖感言范文第4篇

莫言获奖后,莫言图书进入了一个全国范围的“真空期”――旧版的莫言作品集在短时间内被一抢而空。全国人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企盼获得莫言图书,无论是哪一本小说,有就好。就拿《蛙》来说,2009年旧版27元,正在接受预订的新版内容完全一样,只是换了一张封面,价格就涨到了35元。

素材二:莫言作品速进教材

莫言作品是否该入选中学教材?这引起社会热议,质疑或反对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获奖后就进教材,这是否太功利?二是莫言的作品是否适合中学生?教材编写是一件严肃的事,入选作品应该严格按照筛选程序来进行。从前莫言作品进不了教材,是出于何种原因?难道是因为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吗?总之,编写组不能“速编”教材,而要考虑作品的真正价值和对学生的影响。

素材三:赔本也种红高粱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家乡所属的高密市政府也坐不住了。这不,高密政府准备投资6.7亿元打造旅游带,包括莫言旧居周围的莫言文化体验区、红高粱文化休闲区等。在红高粱文化休闲区,将花千万元种植万亩红高粱,有关领导官员表示“赔本也要种”。这种做法合理吗?可不能因为“书”红了,就把大地种成一片高粱红!

素材四:莫言故居被过度消费

土坯屋,五间房,狭仄,满是灰尘和杂物……连日来,老屋因为主人获奖而变得不再宁静,海内外记者纷纷到访,报道了这座再平常不过的农舍。据介绍,这座民国时期修建的百年老宅,后来经过两次大的翻修,莫言在这里生活了20多年,它承载了莫言太多的记忆。如今,管委会提交了规划,打算花费50万元人民币对旧居进行整修。10月24日,莫言旧居西南侧一处邻居家的4间住房已被青岛一家企业老板高价租赁,该企业欲瞄准“莫言商机”,在此开发销售旅游文化产品。同时,当地旅游部门计划推出“莫言旧居”一日游。

【素材评点】

因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人物,由此而引出的名人效应更是让人瞠目结舌。中国是文学大国,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诺贝尔文学奖却来得有点迟了,因为这个“迟到”的国际大奖,人们必然会用仰视和羡慕的眼神来看待莫言,这是对文学的一种尊敬,也是对莫言个人价值的一种肯定,也包含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不过,有些行为走上极端,商业味变浓,就使“良性崇拜”变成了“过度消费”。图书虽然提价,但仍被一抢而光;以前平静的故居,变得热闹起来,当地政府还要修葺老屋搞“一日游”;可笑的是,有关部门还要投巨资种红高粱……《红高粱》让莫言名声鹊起,遍地的红高粱难道能成就高密的明天吗?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商业的口味越来越重,而文学的本质始终未变。我们不能拿商业的重口味来冲淡文学的纯洁与高尚。文学的价值在于陶冶情操,感染心灵,使人获得精神力量。如今,文学价值带来了名人效应,而消费名人却不一定能促进文学的发展。或者说,过度消费不但不能成就文学价值,反而会使文学变得浮躁、浅薄、做作。因此,我们要保持头脑清醒,不能炒作文学,更不能过度消费名人。

【适用话题】

名人效应 过度消费 文学价值 商业炒作

【多角度话题运用】

1.名人效应。对于诺贝尔文学奖,我们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作家莫言,我们要报以敬佩之情。不过,我们还要清楚地看到,是作家莫言成就了中国的诺贝尔文学奖,而不是诺贝尔文学奖成就了莫言。莫言的名气大了,他的图书也增值了,他的亲人也沾光了,他的家乡也扬眉吐气了……名人带来了一系列的效应,尤其是商业价值,是名人效应的最直接体现。运用素材时,可以采用对比的方式,让人们正确对待名人,而不是盲目崇拜或趋于利益。

2.过度消费。在现代社会里,物质化和功利化越来越明显了。人们在热衷于某个人或某件事时,容易走极端或过于夸大,这就造成了过度消费。消费名人是可以的,因为名人身上有很多值得借鉴的东西,但过度消费,不仅会给名人带去压力,还会形成一种不良风气。当央视记者对莫言提出“你幸福吗”的问题时,莫言干脆地回答说:“我不知道,我从来不考虑这个问题。”“被幸福”的莫言,像一个符号,被更多的人消费着,正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莫言的获奖感言范文第5篇

北京时 间 10月11日晚,备受瞩目的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瑞典文学院宣布将这一殊荣授予中国作家莫言。世界文学的星空又多了一颗恒星,莫言也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评委会给出的获奖理由是莫言“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

“莫言今天能够得到认可,也是他自己一步步努力的结果,他吃过的苦在我们几个兄弟里是最多的,农家的孩子一步步走出来不容易。”得知获奖消息后,莫言的二哥管谟欣说。

莫言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莫言的文学道路并不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坎坷和曲折。小时候在家乡上学时,莫言的文学功底很好,作文写得非常漂亮,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朗诵。1967年小学五年级时,他因和得罪别人被迫辍学回家务农,当起放牛娃。孤独让他学会了观察和倾诉。莫言曾说:“饥饿和孤独跟我的故乡联系在一起。在我少年时期,吃不饱、穿不暖,牵着一头牛或者羊,在四面看不到人的荒凉土地上孤独地生存。饥饿和孤独是我创作的源泉”。

长大后,20多岁的莫言离开家乡当了兵。那时,他又拿起笔开始写作,作家梦在这个年轻人的内心再次熊熊燃起。1981年,莫言发表了短篇小说处女作《春夜雨霏霏》。1984年秋天,尚不知名的莫言得到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著名作家徐怀中先生的赏识,进入该系学习。军艺的学习对莫言的创作影响巨大,他曾说:“军艺使我的创作产生了一个巨大的转折。我明白了只有跟别人不同,才有可能冒出头来。”

1985年,莫言发表了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赢得全国性声誉,这成为他的成名作。这部小说有莫言少年时期当童工的惨痛记忆。1967年,12岁的莫言在工地旁因饥饿难耐,偷拔了生产队的一根红萝卜,被押送到工地进行批斗。他在像前痛哭流涕,申明再也不敢了,回家后又遭到父亲的毒打。《透明的红萝卜》创造了一个令人难忘的、被侮辱、被损害、被遗忘的“黑孩”形象。莫言曾经说过,如果非要在他的小说中找一个原型,那一定是“黑孩”。他说:“《透明的红萝卜》发表后,我感觉过去几十年在农村积累的素材、我本人的经历都可以变成很好的小说。”

在军艺的两年里,莫言写出了80多万字的小说,其中包括在文坛上引起震动的《红高粱》。在写完《红高粱》系列之后,莫言开始了长篇小说的创作,陆续出版了《丰乳肥臀》《四十一炮》《檀香刑》《生死疲劳》和《蛙》等11部长篇小说。其中,2009年底出版的《蛙》于2011年8月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通过这些作品,莫言以一个作家特有的立场和方式,有效地介入了当下中国的现实。莫言的写作,见证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同时也传达了古老中国的内在精神和声音。这位中国北方农民的儿子,用他语言的犁头,犁开了古老中国乡村沉默的土地,从大地的深处开掘出钻石般光芒四射的文学矿藏。正如莫言此前所说,“我小说中的人物确实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土生土长起来的……土,是我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

接到自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时,莫言称自己感到“狂喜并惶恐”。莫言说,获奖并不能证明自己是中国最好的作家,“我自己心里很清楚。中国作家有很多,写得很好的作家成群结队,具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资格的作家也有很多。我想我是很幸运得了这个奖,头脑要清楚,绝对不要轻飘飘的,要站稳脚跟。”

在回答“您作品中的什么地方打动了评委”时,莫言说:“我想最主要的是我的作品中的文学素质。这是一个文学奖,授予的理由就是文学。我的作品是中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我的文学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风情。同时我的小说也描写了广泛意义上的人。一直是站在人的角度上,一直是写人,我想这样的作品就超越了地区、种族、族群的局限。”他认为,“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属于人的文学,是描写人的感情,描写人的命运的。它应该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应该具有普世的价值。”

在他看来,作家最重要的还是作品,能让作家站稳脚跟的,还是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对土地的热爱,“最重要的还是一种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忠诚的写作态度”。

热议锐评

一个有过先秦诸子、汉唐气象、宋明风韵的传统文学大国,一个曾诞生过孔子、屈原、李杜、曹雪芹的文明古国,而今,终于和诺贝尔文学奖走在了一起。这是一种接纳和融合的过程,是一种文明对话的过程。我们正身处一个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时期,波澜壮阔的现实景象,无数人的灵魂呼喊,需要通过文字去记录、去“发声”。我们希望并相信,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中国,会有更多作品成为承载这个社会痛与伤、悲与乐、苦与喜的“良心”,以文字向人性致敬。朱光潜先生说,过去如那漆黑的天空,唯有人类创造的思想艺术如星光闪烁其间——文学的星光,将更好地照亮一个时代的容颜与内心。(《晶报》)

话题拓展

相关期刊更多

郭沫若研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郭沫若研究会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东省教育厅

安全生产与监督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