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微生物实验室

微生物实验室

微生物实验室

微生物实验室范文第1篇

关键词:微生物培养 教学目标 实施设计

微生物实验室纯培养在生物技术中是一个重要的操作实验,课题涉及内容多、范围广,实验难度很大。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实验中的许多工作,包括仪器使用、菌液稀释、菌株移植、接种等,都要在无菌的或不被污染的条件下进行,才能保证做到纯粹培养成功,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对本课题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确立

依据课程内容要求,确立本课题教学目标见表1。

表1

二、教学实施设计

1.制订实验计划

依据课程内容要求,确立本课题教学安排见表2。

表2

2.纯化大肠杆菌的原理

微生物的纯培养,选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操作,经培养后可分离得到单个细胞繁殖而来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即菌落。

3.准备实验材料

本课题所用材料、仪器及药品见表3。

表3

实验材料 大肠杆菌 配制系列稀释菌液

实验仪器和设备 培养皿、试管、酒精灯、试管架、移液管、胶头滴管、接种环、涂布器、恒温箱、无脂棉、玻璃棒、消毒棉球、超净工作台 培养皿、试管、移液管、接种环、涂布器等灭菌(已灭菌备用)

实验药品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200ml、无菌水150ml 提前配制(灭菌备用)

4.实验操作

(1)指导实验操作。本课题实验可按照下面实验流程进行操作:

超净工作台倒平板、接种培养箱纯化培养。

(2)接种法。一般是无菌培养基在水浴锅加热融化后冷却至50℃左右倒平板。操作必须始终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每皿倒入15ml左右并且不要将皿盖完全打开,冷却后的平板要倒置。

平板划线法(图1):即用接种环将菌体沾在平板培养基上。微生物细胞随画线次数的增多而减少,将微生物单个地分离,并最终形成标准的菌落。在画线操作时应注意:一是用接种环取菌种之前、每次画线之前和画线结束都要进行灼烧灭菌,灼烧后要在酒精灯附近冷却后再操作;二是画线时不要划破培养基,如果采用分段画线法操作从第二次操作应总在上一次画线末端开始,首尾区不能相连;三是操作必须始终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稀释涂布平板法(图2):即先将菌液用无菌水进行一系列梯度为(如10-1,10-2,10-3)稀释液,用无菌玻璃涂棒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均匀地涂布在平板上。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在涂布操作时应注意:一是配制系列梯度稀释液必须用无菌水配制;二是配制系列梯度稀释液和转移菌液以及涂布过程等必须都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3)培养操作。 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空白)放入37℃恒温箱中,培养18~24h后,观察并记录。这期间安排学生代表或实验小组长进行定期观察,并做好记录,以便及时让其他学生观察到自己的实验成果。

三、问题讨论

微生物实验室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实验室间比对试验

[中图分类号] R117[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0)11(a)-072-02

微生物检测实验室是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十分重要的技术支撑之一,主要承担着传染病监测与检测、卫生细菌学检测、医院消毒质量监测及消毒产品检测等方面的任务,技术手段涵盖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其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开展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参与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活动,对所接受盲样的分离鉴定工作能提高微生物检测人员的检测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微生物实验室检测各种样品的技术水平。因此,每年我们都要定期参加淮安市CDC的质控考核活动。现将2009年微生物实验室间的质控考核及检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质控样品:淮安市CDC下发的5 ml螺口塑料试和装半固体菌种一份,编号1号。

1.1.2 培养基:本次质控所用培养基为江苏博达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及抗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提供,均在有效期内使用。自配试剂按GB/ T4789―2003配制。

1.1.3 诊断血清:沙门菌属诊断血清及O1群和O139霍乱弧菌诊断血清由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在有效期内使用。

1.1.4 质控标准菌株:乙型副伤寒沙门菌标准菌株,菌株号为50004、非O1群霍乱弧菌标准菌株,标准号为N92001。均购自江苏省博达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

1.2 方法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2003[1]、《霍乱诊断标准》WS-2008[2]、《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菌检验》GB/T4789.4―2008[3]。

2 检验步骤

2.1增菌培养

无菌操作下开启试管装半固体,挑取混匀后的半固体分别接种到下列增菌液,观察各增菌液生长情况。见表1。

取生长情况浑浊的SC、GN增菌液各1环,分别接种到麦康凯平板、SS平板上,取葡萄糖肉浸液肉汤、营养肉汤各1环分别接种血琼脂平板和普通平板,取碱性蛋白胨水划线接种TCBS平板、碱性琼脂平板,37℃ 24 h培养,观察各平板上的菌落特征。

2.2分离培养情况

SS平板和麦康凯平板上可见圆形、湿润、透明光滑中等大小菌落,在SS平板上呈中心褐色;普通平板上有两种菌落,一种为无色半透明圆形较小菌落,另一种为无色透明扁平光滑湿润较大菌落;血平板上也有两种菌落,一种为乳白色圆形不透明小菌落,无溶血环,一种为无色透明扁平较大菌落,有溶血环;TCBS平板上有黄色较小菌落;碱性琼脂平板上有扁平光滑湿润透明的较大菌落,无拉丝现象。

2.3 麦康凯及SS平板上挑取可疑菌落以及普通平板和血琼脂平板上较小菌落

分别从麦康凯及SS平板上挑取可疑菌落以及普通平板和血琼脂平板上较小菌落进行氧化酶试验和染色镜检。结果:氧化酶-,G-无芽胞短小杆菌。

2.3.1 接种双糖铁琼脂斜面,37℃ 24 h培养。结果均为:斜面-、底层产酸产气、硫化氢+、动力+。

2.3.2生化试验及血清学鉴定。

2.3.4挑取斜面上菌苔做下列生化试验[4-5],37℃,24~48 h培养,生化结果见表2。

2.3.5血清学鉴定:沙门菌属A-F群多价O:++++;O4:++++;O12:++;O1:-;O5:-;Hb:++;H5:-;H2:-;Henx:-;Hw:-;盐水:-。

2.3.6同时用标准菌株50004乙型副伤寒沙门菌作对照,生化试验、血清学结果基本同上。

2.3.7结果报告:报检出乙型副伤寒沙门菌(抗原模式为4,12:b)。

2.4 TCBS上黄色菌落、碱性琼脂平板上菌落、血平板和普通平板上较大菌落

挑取TCBS上黄色菌落、碱性琼脂平板上菌落、血平板和普通平板上较大菌落做氧化酶试验和镜检。结果:氧化酶+,G-弯曲菌。

2.4.1挑取典型菌落作纯培养,再进行血清学凝集试验。霍乱弧菌O1群多价:-;霍乱弧菌O139:-;盐水对照:-。

2.4.2 生化试验。

2.4.3 挑取纯培养物做下列生化试验[4-5],37℃,24~48 h培养,生化结果见表3。

2.4.4同时用标准菌珠N92001非O1群霍乱弧菌作阳性对照,生化试验、血清凝集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2.4.5结果报告:报检出非O1群霍乱弧菌。

3 结果

依据菌落特征、菌体形态、生化反应结果及血清学凝集试验,1号质控样中检出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和非O1群霍乱弧菌。

将质控样品检测结果上报淮安市CDC,结果全部正确。

4 讨论

面对当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因涉及范围广,危害性大,在社会上日益被重视,这对检验技术、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6]。实验室间比对以及水平测试、能力验证是体现实验室质量水平和技术能力最具有说服力的手段,实验室应尽可能参加与其检测范围相关的外部质量评估计划(如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比对试验。实验室使用外部质量评估计划不仅可评定检测结果的偏差,还可以检查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7]。微生物检测实验室与其他类型实验室一样,质量体系的建立与质量控制工作是维系实验室运作的生命之源,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反映了该疾控中心的技术能力和技术水平。

参加上级卫生部门组织的实验室间比对试验,并做好这项工作,是建立在一个较好的室内质控的基础上,所以做好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直接关系到日常检测工作的质量[8],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是产生精确和可靠结果的基础和核心[9]。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室内质量控制工作认真、具体地落实到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做试验时要严格遵守微生物检验操作规程,配制培养基时要严格按照国标中的配方要求制备,并做好配制记录、效能试验和无菌试验,生化反应试剂以及诊断血清要在有效期内使用,定期对培养基、生化反应试剂及诊断血清用标准菌株进行质量控制,所在检测设备均要进行定期检定或自校准。同时本次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们将生物安全要求体现在每一个环节中,实验室的结构和布局按2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要求,严格地注意个人防护,戴口罩、手套,穿工作服,在生物安全柜中操作,将废弃物放置特定容器,经高压处理后集中处理。只有做好室内质量控制工作,才能增强室间质量控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我国的检验市场将全面开放,实验室将面临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委托人有自主选择可信赖、有资质的实验室做样品检测,这就要求实验室必须转变观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客户满意为中心,以提高质量求生存,以技术能力为依托,坚持科学发展观,严格规范各类检测行为,坚持不懈地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检测技术水平,确保提供给委托人的检验结果科学、准确、公正。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国标委.GB/T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33-100,239-247.

[2]卫生部政策法规司.WS-2008霍乱诊断标准[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0.

[3]卫生部,国标委.GB/T4789.4―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1-10.

[4]何晓青.卫生防疫细菌检验[M].南昌:新华出版社,1989:306-308,341.

[5]孟昭赫.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部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6-128.

[6]巴德才仁.实验室微生物检验质控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9(12):2978-2979.

[7]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 27405―2008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微生物检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15.

[8]杨美琴,孙来玉,王凤云.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与管理[J].职业与健康,2008,(2):68-70.

微生物实验室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微生物检测 质量 优化

中图分类号:TU2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c)-0146-01

1 建立健全微生物检测质量管理体系

只有将模式和理念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实现全面的建立起质量管理体系的目标,达到管理与技术的有机结合的结果。如果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的工作中没有有效、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就无法全方位的确保最终的检测结果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和质量。

1.1 建立适宜的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必须建立在软件和硬件兼顾的基础之上。因此,就要求我们应该切实、合理的按照硬件方面的试验项目、设备设施;软件方面的人员结构、技术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全面规划、科学选取、严格制定,以确保规范、机动、妥善和有针对性。

1.2 质量管理体系的全覆盖

如果想要达到这一体系的全覆盖,就需要我们在实验室的一切工作都纳入到管理的系统当中来。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流程和人员的管理成为了全覆盖是核心部分。岗位、部门和工作步骤都是重中之重。

2 明确岗位职责 引导全员参与互助

质量管理的工作不能有“死角”,因此我们必须将所有领域和过程都纳入到系统当中来,对于岗位、部门的分工管理也就尤为重要了。将岗位职责进行清楚的描述和分工,动员全体进行参与并相互监督、审核和互助,才能够让管理系统进入良性的、正向的运行状态之中。

2.1 明确职责权利

实验室检测的工作中,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人员都应该各司其责。但是我们也发现,一些基层的微生物检测实验室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说人员不足的情况普遍存在,在实际的工作中还会出现交叉、兼顾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职责进行明确的分工,以此保证工作的顺利、畅通的进行。

2.2 加强各部门的协作

微生物的检测工作仅仅依靠实验室是不可能全面完成的,因此需要各个部门的有机配合,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抽样室的协同合作。但是纵观目前抽样室的配合工作,我们发现在衔接环节上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以至于对于整个检测工作都处于一个混乱的状态,缺乏流畅的条理、效率低下,因此,这是检测工作中我们必须重视各个环节、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协同合作的问题。

2.3 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应该加强培训工作,以期达到让工作的目标以及员工的个人需求都能够很好的发展的结果。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涉及技术或质量工作的责任人进行培训,将有助于提高实验室的综合管理水平,管理层对于质量管理体系的认知和执行达到了一定水平,就可以自觉、主动的带动全体员工参与,激发大家在实施质量管理方面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

3 形成持续改进的模式

在微生物检测工作中,我们应该注重改进的思想方式,尤其是在质量管理体系的运用当中,更应该注重这一思想的保持和使用。将体系中不适合实际工作的部分进行改进,使之更具有匹配性、充分性和有用性,并不断的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检验和更新,以获得更新、更好、更完善的体系。坚持使用这样的方式,不断地进取、改进、创新,让质量管理体系一直处于持续的完善过程之中。同时,我们也要重视内审和监督的工作,这些工作也是体系改进的一个的重要途径。

3.1 内部审核

上面我们提到的内审工作是指实验室工作人员对于检测环节中的种种步骤进行审核项目,并对于不符合要求的项目采取跟踪、追查的方式,以确保目标的落实。这一工作可以强化薄弱环节的管理,对于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并会促进整个实验室工作的全面提高。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计划,采取定期、不定期的对各个环节进行内审,完成体系的相关要求,让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

3.2 质量监督

负责这一工作的人员被称为质量监督员。这一工作的性质要求对应人员必须具备相当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熟练的检测技术,并在思想意识上需要很强的管理责任感。之所以需要这样人员,是因为在实验室工作中,考核机制的建立和执行需要有相应的人员进行监督,同时这一机制还应是发展的、实效的、经常性的,也就更需要决策层择取高素质的人员担任,这样才能够保证质量体系管理工作的顺利、高效的完成,在另一方面,负责这一工作的人员需要进行督导的评价,这就要求相关的人不能敷衍了事,流于形式,应该自始至终的完成监督工作,全面、规范的检查工作执行情况、设备维护状况。

4 结语

言而总之,当前社会和人民的需求要求微生物检测工作必须向着更高的标准迈进,因此也给实验室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在质量管理工作上,我们必须重视实验室内部相关系统的建立、改进和完善。在岗位、人员上进行清楚、明了的分工,并促进全体员工参与质量管理工作的执行中来,相互监督、相互协助,确保体系长期的、有效的、良性的运行,并最终全面的实现水平的提高,从而保证微生物检测工作中各项数据的正确、质量的安全。

参考文献

微生物实验室范文第4篇

1 室内质量控制

1.1 人员和组织管理的质量控制[1]

1.1.1 为了保证微生物检验结果的正确,必须加强微生物检验人员的质量控制。加强人员的基础知识教育,保证人员基本业务能力。微生物检验工作人员不仅要学习医学、微生物学、微生物检验学知识,还要学习与工作有关的其他学科,如食品检验,公共卫生等。以提高专业技术和能力。

1.1.2 注重业务学习与培训,由于医学的快速发展,新的检验方法和理论的出现。特别是新的标准的出台,要求检验工作人员不断地学习和使用。通过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或到业务水平高,设备先进的高级实验室进修学习,或参加专业的学术交流会议等,使检验工作人员能够掌握新的标准和理论。

1.1.3 严格微生物检验人员准入制度,中心需要对微生物检验人员进行业务知识考核,合格者持证上岗,明确岗位职责。只有保证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才能保证检验工作的质量。除此之外培养检验工作人员高度的责任心,务实、严谨的工作态度也是准入的基本条件。

1.2 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

1.2.1 仔细阅读检验申请单,重视微生物检验采样前的准备工作;如采样容器的消毒,检验试剂的配制,培养基的配制与保存等。

1.2.2 严格检验标本的使用制度,合格的样品对检验的结果至关重要[2]。采集的样品必须具有真实性,代表性、保证无菌采样;采样所采用的方法是正确的,记录采样时的环境状况。采集的样品必须按规定以正确的方式和时限送到实验室。在实验室内的样品应有唯一性标识,样品的处理和保存符合规定,以满足样品的复核。

1.2.3 及时处理或接种标本,检验人员应按标准操作指导书将合格的标本及时处理,一般为样品的涂片、染色、接种、分离、纯化、生化鉴定、抗血清反应及结果报告。

1.3 标准菌株的对照实验 微生物检验的工作中,质量控制系统必须有标准菌株做对照实验以保证检验的正确。在工作中标准菌株做阳性对照实验,也用有关的标准菌株做阴性实验。对于标准菌株的使用和管理,应在质量手册作具体规定。

1.4 新的标准或方法的的验证实验[3] 在微生物检验的工作中,不断有新的标准或方法出现,在工作中应采用一定的样品对新的标准进行预实验,来达到熟练使用标准的能力,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正确。

1.5 微生物实验室检验所用的培养基、试剂、染色液、抗血清的的质量控制。

1.5.1 培养基的采购,验收、配置、使用等是培养基质量控制重要环节[4]。选择有质量保证和服务能力的生产企业。微生物检验所用的培养基为商品化干粉培养基或专用固化培养管,配制的培养基一般质量要求为;培养基应有标识与配制日期,新配制的液体培养基外观透明、无浑浊、无沉淀。颜色符合要求。固体培养基应有适当的硬度,表面光滑平整,在接种前应无菌。培养基的PH值应符合规定,有指示剂的培养基应有其特有的颜色。对每一批培养基按生产企业所提供的技术参数进行技术验证,并且在有效期间使用。

1.5.2 试剂、染色液 根据试剂、染色液的稳定性及灵敏性的要求,配置好的试剂、染色液,必须用标准菌株定期地进行阳性和阴性对照,一些与细菌酶反应有关的,需要较高质量的试剂,在每次使用时检测其稳定性及灵敏性,对于较为稳定的试剂,每周检查核对一次。并记录结果。

1.5.3 抗血清 要求抗血清的质量可靠,按质量手则的要求记录其名称、包装、数量及批号、生产企业等。在使用时观察是否澄清,定期用标准菌株进行监控。按规定储存和在有效期内使用。

1.6 微生物实验室检验所用设备仪器的质量控制

1.6.1 高压灭菌器 检验人员应掌握高压灭菌器使用方法,对于大容积的高压灭菌器,在不同的部位放化学指示卡,以观察灭菌的效果。并做记录。

1.6.2 培养箱、水浴箱、冰箱 隔水式培养箱应定期加水。二氧化碳培养箱应保持二氧化碳的浓度,而生化培养箱保持相宜的湿度和温度。每天开始工作前和结束工作后,应对所需的温度进行调节和记录。水浴箱定期换水,冰箱则需要定期清理和消毒。一旦发现异常,及时的维修或更换。

1.6.3 超净工作台 生物安全柜的监测 上述设备过滤网更换应有专业人员更换,紫外灯的辐射强度监测控制结果应符合规定。

1.7 微生物实验室的环境设施的质量控制

1.7.1 随着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实验室建设项目的建立和推进,疾控中心建立了高标准的微生物实验室。国家也加大了对各种重大传染病的监测力度,如艾滋病、流感、手足口等。大量高危险的生物样品进入实验室。通过建立相关的制度,配置有关的生物安全设备或设施,达到实验室的环境设施的质量控制。防止病原体的交叉污染,确保标本,人员,实验室环境的安全。

2 室间质量控制

实验室室间质量控制主要是由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其他部门实施,组织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发放盲样,对实验室间分析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进行考核,验证实验室的技术和能力。通过分析结果,识别实验室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证实实验室对标准方法,程序,过程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李贻汉,蔡妙森,王琳,等.卫生微生物的质量控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08,15(6):78-80.

[2]朴美花.浅谈临床检验标本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对策[J],吉林医学,2008。29(1):75.

微生物实验室范文第5篇

关键词:菌种复苏;传代;保存

微生物实验是我国建筑医药研发及生产的重要环节,是确保我国医药研发行业发展的关键基础。根据药典中的标准,微生物实验室对于新引进的培养基需要通过灵敏度测试后才能投入使用;另外,在对无菌实验成果进行检查时需要使用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对比参照,而在对日常灌装环境质量检测时需要使用环境菌进行辅助检验。由此可见,菌种为微生物实验中非常关键的因素,所以必须要建立起一个科学、健全的微生物实验室菌种的复苏、传代及保存体系。

1 用具与设备

接种环,接种针,酒精灯,电热恒温培养箱,生化培养箱,冰箱,灭菌柜,超净台,液氮罐,超低温冰箱,1.5mL冻存管,试管等。

2 菌种的复活

应在环境洁净度D级下的局部洁净度不低于B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进行,其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制备F1,(接收到合适菌种准备使用时,应根据菌种/细胞株的说明书制备复活的培养基对标准菌株、细胞株进行复活。清洁安瓶(可用75%乙醇)后,用砂轮在安瓶的上部1/3处划线,用干燥的无菌纱布包裹安瓶,将安瓶打开。用一无菌吸管吸取0.5-0.8mL适量的液体培养基(生抱梭菌用液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短小芽胞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枯草芽抱杆菌用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白色念珠菌、黑曲霉用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滴加到安瓶中,轻轻旋转安瓶并吹打,使冻干菌种和液体培养基充分混合并完全溶解,再将安瓶内的菌液转移至相应的培养基中,根据菌种类型将其放入适宜的培养条件[需氧菌培养温度(30-35)℃,18-24h;真菌培养温度(20-25)℃,3-5d下培养,观察培养基是否浑浊,浑浊说明菌种复活生长,此为F1,如不浑浊,需氧菌应延长培养时间至5天以上,真菌应延长培养时间至7d以上,仍不浑浊,按121℃,30min条件火菌处理,再对复活后的标准储备菌株进行纯度和特性的确认。

3 菌种的传代

菌种是微生物实验中的重要辅助工具,所以其质量非常重要,每一个菌种在使用前都需要进过严格的测评才能投入实验中。微生物实验是一项对严谨性和精确性要求非常高的工作,所以对于试验中要用到的每一类菌种的复苏、传代和保存都有一套非常严格的标准及原则,已经透过严格检定、确定与相关条件相吻合的菌种才能执行传代步骤。另外,传代工作流程在实际操作时也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传代次数不宜过多,且要减少不必要的传代工作,同时还要对传代时的温度进行合理调控。

4 菌种的保藏

在菌种的复苏及传代工作完成后,实验室中的菌种管理工作体系已经进入最后一个环节,这一环节同样是保证菌种质量及功效的重要步骤。而在实验室的当中对菌种进行保藏的方法有很多,下面笔者就对几种实验室中常见的菌种保藏方法进行简要阐述。

4.1 甘油冷冻管保藏法

甘油冷冻管保藏发是在实验室中一种非常常用的保藏手段,该方法的具体操作方法是使用无菌接种环对菌种表面的菌苔进行刮取,然后利用接种环接触试管的方式使细菌通过与试管壁的轻度摩擦向事先准备好的放置于试管内部的无菌蒸馏水中传输,或直接将菌放置于培养基当中,同时还要对菌液的浓度进行调节,然后在调配完成后的菌悬液中添加体积相等、浓度标准是30%的无菌甘油,从而得出15%的甘油菌悬液。在操作过程中要保证所使用的甘油浓度保持在一个较低的程度,如果甘油浓度高于实验标准将会造成细菌细胞渗透压力产生变化,最终导致细菌发生死亡的问题。在细菌传导完成后需要对试管进行振动和摇荡,在摇时要注意对力度的控制,让试管内的各种物质达到充分融合,再将融合后的溶液分别放置于无菌小试管中,最后将制作完成的甘油冷冻管放入-20℃的低温环境中进行预冻处理,并将其放在低于-80℃的超低温环境中存放,且要保证冰箱的温度至少为-30℃,其在这种冷冻环境下通常能够保留的时长为2a,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对保存温度的要求较高,在超低温环境下该菌种的可保存时长为3个月。

4.3 斜面低温保藏法

斜面低温保藏法是一种过渡性较强的保藏方法,其保藏时间较短,该方法是通过将菌种转移至条件合适的试管培养基上,或将其转接在茄子瓶的固体培养基斜面上进行培养,在菌种成长到一定程度之后再将其放入2-8℃的温度环境中进行保存。而微生物菌种的类型不同,其保存时间长短也会有所差别。然而,这种保藏方法有一个非常突出的劣势特点,就是采用这种方式进行保存的菌种极易发生状态改变,如果菌种发生变异会对其后期传代效果造成影响,使菌种受到污染。所以,这种方法只能在需要保藏时间较短的菌种类型的保藏工作中使用,并且还要对菌种的保藏状态进行随时检查。

4.4 液氮超低温保藏法

4.4.1 制备菌悬液

将需要保藏的菌种接种在适宜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适宜温度培养,当菌落健壮地长满斜面时取出。配制30%的甘油溶液进行121℃下高压火菌30min,将生长良好的菌种斜面用生理盐水制成菌悬液,菌浓度控制在107左右,然后加入等体积甘油水溶液混匀后制成15%的甘油菌悬液。

4.4.2 分装菌悬液

把购买的1.5ml的塑料冻存管拧松管帽置一烧杯中,外扎纱布、牛皮纸包扎好进行121℃高压火菌30min。然后将制备好的菌悬液分装至1.5mL的塑料冻存管中,每支冻存管加入1mL菌悬液,拧紧管帽,并用胶布封口,分别在胶布和冻存管上做好菌种标记。

4.4.3 液氮保藏

将菌液保持在0摄氏度的状态,然后将有关设备放置到零下70摄氏度左右的冰柜立面,然后进行降温。接着将相应的冻存管放入到液氮罐妥善的保存,并且在罐的外面做好详细的标记工作,为以后使用菌种带来方便。当液氮中所存在的菌种需要复苏时,这时操作人员就应当将菌种提出来,放置到大约35-40摄氏度的环境里面进行充分的搅拌,从而达到解冻的目的。为了避免菌种出现污染的情况,操作人员需要用75%的酒精进行擦拭,当表面完全干燥以后就可以使用相应的容器将菌液按种到相应的培养基上做好培养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微生物实验室中的菌种进行保存的方法有很多种,这些方法的正确使用对菌种的保存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然而,若方法使用不合理使菌种的保存质量严重降低,不但无法达到有效提高菌种保存效果的目的,还会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因此一定要建立起科学规范的菌种复苏、传代和保存体系,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菌种保藏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以促进微生物实验室检验效率的提高,增强实验结果的精确性,为微生物实验工作的完善奠定基础,从而推动该行业在我国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