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装实训总结

电装实训总结

电装实训总结

电装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气维修专业安全防事故

电气维修专业是我院重要专业之一,其人才特点在于围绕岗位任职需求和装备适应能力,突出专业技能及组训能力,构建设备模拟训练、实装训练、技术保障综合训练相结合的人才培训模式,培养军政素质强、精维修、精使用、会组训、会管理、会创新的“技师型”专业人才。这就决定了在电气专业教学训练开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大量动用实装进行训练,具统计电气教研室年均动用装备达2000余学时,另外在专业教室和实验室教学训练中,会接触到强电(380V)、强酸(蓄电池电解液),搬运重物及大型装备部件,导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在不减少训练内容、降低训练标准而消极保安全前提下,确保训练质量和强度,这就需要在人员思想教育、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制定安全细则上下功夫,使每名参训人员都认识到保安全就是保训练的重要性,确保在安全训练的前提下,完成好各项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任务。

一、提高思想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安全制度建设

思想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抓好安全教育,对于军队院校的安全训练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要突出教育引导,课前认真进行思想动员,开展安全教育,制作安全教育课件,通过一些典型案例使学员充分认识到电气课程实习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着眼强化学员的自律意识和防范意识,引导学员充分认清安全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训练质量与效率,必须重视。二是要突出以人为本,对学员多关心多爱护,及时帮助学员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强化学员的安全意识,使学员的安全意识由不自觉到自觉,由强制执行到自觉遵守,全面打牢学员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安全思想素质。

二、严格周密组织训练。保障过程性安全工作落实

预防事故的关键就是要查找事故隐患背后的根源,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因此安全训练必须重视细节。一是实践课前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或实施方案,在方案中重点强调存在那些安全隐患,要注意那些安全事项。针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实习科目,比如起动机拆装、充电检验等实习科目,制定训练计划,按规定的训练内容、时间、条件、标准和安全要求,规范安全训练的组织与实施,计划要结合任务和季节特点,科学分配时间、合理搭配训练内容,提高计划的可操作性,除内容上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之外,还要强调训练方式方法上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强化学员的执行力,大力提升安全训练组织的科学性。二是强化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流程,紧密结合专业岗位需求和电气装备技战术性能,细致地进行电气设备结构原理、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的讲解,让学员及时了解新知识,及时掌握新技能,熟知安全操作技术规范,有效避免和应对装备自身的安全故障或操作不当而引发的安全事故,提高其防范技能。三是实践课程中确定监督检查机制。以教员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骨干的积极性,比如设定组长、安全员,加强安全管理,强化学员的责任意识,教员对训练中的重点内容、重点环节、重要阶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安全训练的有效落实。四是制定应急预案,集思广益,把各种可能拉单列表,每种安全均对应具体的处置办法,包括请示汇报、应急处理、人员分工等,向学员宣贯,使每名同志都熟知相关预案和自己相关角色,如有必要,要进行相关演练示范。五是为确保安全责任制,还需成立相应安全组织结构。每个实习小组设组长和安全员各一名,负责全组的实习和安全工作。

三、注重总结经验教训,积累凝练完善的安全规范

引发安全事故的因素复杂多样,全面地预测分析只靠凭空想象是难以做到的,因此要注重总结经验,通过经常性的开展安全注意事项交流等活动,提高学员的安全意识。一是针对每次课程展开过程中因时而变、因人而变、因事而变的特点,主动调查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分析研究学员的现实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推进安全的落实。二是在课程展开过程中如果出现安全隐患问题,如果是共性问题,要马上停止训练,对存在问题进行集中指导,如果是个性问题,则可以单独指导。三是组织学员开展研讨交流会、在课程结束前撰写安全实习经验总结,深入总结安全训练的规律,并做好经验推广。让学员对照安全问题查找自身还有哪些制度落实不到位、哪些基本知识和技能不掌握、我们的安全管理措施还有哪些不完善等等,懂得哪些能干、哪些不能干的道理,真正总结出能用得上的经验教训,将个人在实践中获得的宝贵经验传递给下一届学员,同时可将先进的训练经验编辑成册,供全体学员进行深入地学习,以此避免训练资源的浪费,为今后的训练打下坚实基础。

四、电气维修专业安全细则

(一)电气维修专业实装实习安全安全细则

在装甲车辆实装实习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各舱门打开后必须固定牢靠;水散热器掀开后必须锁定定位销和支架,放下风扇保护网(保护盖板)。

2、除起动实习外,卸下起动电路保险丝或断开起动电动热保护开关,未经教员允许禁止按下起动按钮、机油泵按钮、灭火按钮等红色开关按钮。

3、不属于本专业实习内容机件禁止操作,禁止松开炮塔固定器,禁止解脱火炮解脱子,炮塔下方禁止站人。

4、因实习需要发动车辆或转动炮塔前营向教员报告,由教练团主要负责发动车辆,车辆发动前按规定发出音响信号,检查变速杆是否在空挡位置,发动时车辆前后不准站人,履带上不得放置杂物。

5、拆装机件时要可靠操作,正确实用工具,必要时使用线绳等绑扎好工具,零件工具防止掉入车内,一旦掉入必须取出,较大的机件(炮塔尾盖板、后桥盖板、前装甲板、空气滤清器、起动电动机等)应由全组配合抬起取下,置于地面,不得放置在装备上。

6、排除电路故障要切断电路总开关,谨防短路打火,设置故障应符合规定,不得改变原有结构和接线形式。

(二)专业教室用电安全细则

1、不用湿手扳开关,插入或拔出插头。

2、经常检查工具设备,不允许使用绝缘不好的电工工具。

3、如打火、冒烟、焦糊味等用电安全问题时,及时断开电源开关。

4、不许带电检修实验台等设备。

5、试验完毕,及时断开电源开关。

6、禁止用铜丝代替保险丝,禁止用橡皮胶、透明胶代替电工绝缘胶布。

电装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气控制;实训系统;屏幕

1 引言

高等职业院校要办出特色,校内的实训基地和实训设备是必不可少的。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校内实训设备的更新换代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对于技术型人才培养方式方法相比于实际生产中存在一些差异,导致院校培养出来的技术型人才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此外,电气控制设备的实训是我国维修电工职业鉴定中的一项传统、重要的考核项目,是维修电工工种的一种基本技能,在针对该项目进行培训时,一般传统的方法是指导教师在实训室进行操作演示,由学员跟着指导教师的方式方法进行学习。学员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很可能因为枯燥就对此失去了兴趣。指导教师教学也变得比较繁重。

为了使指导老师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同时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电气设备控制项目的训练效率和效果,设计了一种电气控制设备智能化实训及考核装置。学员可以通过控制单元对显示屏所显示的被控对象进行实时监测。激发学员对电气设备控制实训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与当前实际社会生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训教学,最大程度的满足用人单位对于岗位人才的需求。

2 系统设计

根据多数院校电气设备线路设计及调试课程没有控制对象或者控制ο缶驼攵缘ジ龅缁的现象设计了一套智能化机床电气实训装置。在物理结构上,设计了机床线路操作实训平台,可供多种机床线路配线使用,并设计了完全电气隔离的I/O端口,在智能屏上实现了新颖的工业控制对象,并且通过控制触摸屏可以观察工艺过程,让学者在学习前也可以了解机床电气工艺,以便更好的完成机床电路设计项目。设备集传统机床电气实训和三维动感画面模型于一体的现代化装置,可以通过画面切换选择控制对象。在满足传统电气实训的基础上,增加了动感多功能可视化的三维立体控制对象和智能考核系统平台,结合APP教学资源平台,体现了人性化和个性化的特色,实训设备的创意性和实用性体现了一流的实训水平。系统总体示意图如图1所示。

3 系统总体示意图

此装置现代化电气实训装置可作为电气类职业技能训练的教学设备,适用于相关职业技能实训、社会培训及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等方面。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等级的学员自由选择教学案例,在人机界面查阅教学任务和资料,根据动感控制对象进行实际配线,完成电气安装与调试。三维控制对象和电气线路进行完全电气隔离,保证电气安全,实现很好的教学效果,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技能性、知识性、职业性、完整性特点。本项目融入了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设计开发,具有极强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4. 实训装置关键技术

该装置本身控制单元与显示单元(被控对象)之间通过电平转换部分实现相互的电平转,可以模拟实际线路连接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实训中控制单元可以采用多种型号PLC进行替换使用,方便不同种类实训课程的需要。显示部分由软件设计实现人机交互功能。该设计的实训箱整体利用模块化思维,主要部件采用模块化形式方便调试以及后续的维护工作,其主要包括电源部分、PLC控制器部分、屏幕显示部分以及电平转换部分这四大部分。总体框图如图2所示。

(1)单片机部分:是该系统的控制核心。负责整个装置系统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数据的处理以及检测按键系统,同时还要控制显示屏的显示,作为主控芯片,芯片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经对比发现选用STM32F103单片机能够满足本系统的功能要求。

(2)电源部分:该部分为整个系统提供电能,是整个系统装置的能量储存区,为整个系统装置提供一个稳定的电源,工作电源采用~220V、~380V及+24V。

(3)电平转换单元:利用光耦以及一些器件组成电平转换单元。

(4)显示部分:根据设计要求,显示部分的作用是能够让学生直观的观察被控对象同时还可以与单片机部分进行通讯,因此采用工业串口屏作为此装置的显示部分。

(5)通讯部分:采用串口通讯与以太网通讯双重通讯协议,满足大部分通讯需求。

参考文献:

[1] 郝飞 ,马前帅等. 基于WIFI网络的电子电路故障检修实训装置的设计[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 2015 (15) :108-109

电装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发动机生产线 流水线工艺 PLC控制器 现场总线 自动线实训系统

中图分类号:U4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a)-0001-03

Abstract:The engin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quality of the car. The car engine production conveyor line in a sequential operation of the assembly line process. The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using PLC of the Germany Siemens company - 300 series controller as the main body of the whole conveyor line controller, I/O system as a control signal acquisition system, the Profibus field bus technology to communicate, automatically moving engine parts for linear, rotating, lifting, flip, and so on.Using WinCC software interface to form into a system operating monitor product quantity, production rhythm of monitoring. The team members on this basi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production to make the corresponding transfer machine is suitable for school teaching practice system,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equipment.

Key Words:Engine Production Line;Assembly Line Process;PLC Controller;Fieldbus;Automatic Line Training System

汽车的动力来自发动机。为了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优化了工作流程我们将发动机生产线分为5个子系统,包括缸体生产线、缸盖生产线、曲轴生产线、凸轮轴生产线及发动机装配线,以便对发动机主要零件进行机加工和装配。在每一条生产线上有多个完成不同作业的工位,在一定工位上安装的转台,举升台,翻转机等设备。如发动机总装工艺流程就包括:机体上线翻转涂胶、装后端盖装活塞连杆翻转拧紧连杆螺栓装机油泵、水泵装飞轮装离合器总成测定曲轴驱动力矩装油底壳装汽缸盖装机油滤清器、发电机装凸轮轴装变速箱装启动电机总成泄露试验送试验。在汽车发动机装配过程中,汽车发动机装配线是一个对发动机顺序装配的流水线工艺过程,每个工位之间是流水线生产。本文研究的任务就是对发动机生产输送线进行规范化,模块化设计。这样对使用者来说,既简洁又节省时间。每个环节设计最优的自动控制系统才能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1 输送线设计方案

我们设计生产输送线主要采用摩擦辊道和启停式动力辊道、自动升降机系统、机械手。在线上为了方便在不同的工作面上装配,配备自动翻转机以提高效率。一条发动机装配线要保证发动机的装配技术条件,要保证装配节拍,实现高效率;要多机型同时装配,实现高柔性;要有效地控制装配精度,实现高质量。要实现以上几个方面必须从生产线的规划开始着手。要在总装线和分装线上设计柔性输送线。

1.1 现动机生产输送线应该具有如下功能

该输送线方案如图1所示。

1.2 设计输送器件

(1)轨道:轨道是整个摩擦输送系统的运行基础,平滑、顺畅的输送轨道是系统平衡可靠运行的关键。

(2)道岔:道岔是改变载货小车的行走路线的装置,按走向又分为分流、合流道岔两大类。

(3)停止器:停止器是用来控制工件在输送线路中的安全准确停放位置,通常布置在工件转挂处及输送线路发生变化的道岔处,主要是安全阻车的作用,防止台车因惯性或其它原因发生时,造成系统的损坏。

(4)止退器:通常和停止器配合使用,布置在停止器后边,用于防止小车运动惯性后退。止退板以本身的自重复位。

(5)移载轨道/升降轨道:因摩擦输送机有工位节距上的单元驱动,所以很容易实现物品(轨道)的平移、旋转和升降功能。

(6)升降机:升降机在输送系统中起着关。

1.3 输送线工位设计

(1)具体设计正常加工过程(各工位没有不合格):走主干线,如下:

ap10ap…ap45..ap60D02D06D07ap80ap90D10AP80AP90ap95..ap900

(2)自动工位加工不合格时(以Ap80工位为例)走返修路线如下:

不合格时走:D10D9M80,M90(ap80,ap90返修工位)。如返修合格时D8D7D10ap95;如返修不合格时从转台D8下线维修下线维修后D8D7AP80AP90D10AP95AP900。为了提高效率,节省空间和资源我们将两个自动工位Ap80,ap90设计成共用一个返修工位m80,m90。

2 汽车自动生产线实训装置设计

结合发动机生产线工作原理和工艺,项目组成员开发了适合学校教学的汽车自动生产线实训装置本实训装置贴近工业现场要求,是典型的汽车自动生产线,设备从选材、工艺、流程、结构、控制等各方面都从实际工业现场出发,考虑工学结合要求,有机融合了机械、电气、气动、传感器、交流电机变频调速、步进电机驱动控制、伺服电机驱动控制、直流电机控制、PLC控制及工业通信等多种技术。通过该实训系统的工作任务训练,能较好地锻炼程序编写设计能力、自动线设计开发能力、自动线连接与调试能力、工程实施能力和安全意识。引导高职院校、机电及自动化等专业教学改革,满足汽车生产制造、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能力训练要求,突出强调技术的综合运用。

2.1 传感器

首先选择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传感器。在发动机生产线上主要采用了光电传感器和电感传感器。

(1)光电传感器是通过把光强度的变化转换成电信号的变化来实现检测物体有无的接近开关;当光电传感器检测到发动机缸体时,气缸将发动机缸体推入存储货道。

(2)电感式传感器由三大部分组成:LC高频振荡器、开关电路及放大输出电路组成。因为发动机零部件大多数具有铁磁性质,就可以用电感传感器检测转台旋转到位与否,当检测到转台旋转到位时给PLC提供输入信号。

(3)光电编码器:用光电编码器来对升降的速度、距离、方向进行检测,以脉动信号的形式向PLC反馈,PLC根据输入的反馈信号来控制升降距离实现精确定位。

2.2 电磁阀控制

在实训装置中应用了大量气动控制技术如:

(1)无杆气缸:由单控电磁阀控制。当气动电磁阀得电,带动机械手向后移动。

(2)带导杆气缸:由单控电磁阀控制。当气动电磁阀得电,带动机械手向下伸出。

(3)双导杆平行气夹:由双控电磁阀控制。当气动电磁阀一端得电时,气动手指张开或夹紧。

2.3 实训装置模块化设计

该装置采用导轨式型材,其上安装有上料台、行车机械手、输送辊床、提升机、循迹搬运车、堆垛机、转台站、4轴搬运机械手等工作站及相应的电源模块、按钮模块、PLC模块、变频器及交流电机模块、步进电机驱动模块、伺服电机驱动模块、直流电机模块和各种工业传感器等控制检测单元。采用西门子S7-300 PLC实现系统控制,真实再现汽车工业自动生产线中的输送、搬运、暂存、协调生产的过程。它在接近汽车工业生产制造现场的基础上又针对教学及实训目的进行了专门设计。如行车机械手站主要由伺服电机及驱动器、步进电机及驱动器、继电器、限位开关、磁性传感器、涡轮蜗杆减速传动机构、齿轮齿条传动机构、滚珠丝杠传动机构、高精直线导轨、双导杆平行气夹、双控电磁阀、工业铝型材、钣金结构件、机械零部件构成。

2.4 接线端子设计

该实训考核装置PLC模块I/O端子、变频器接线端子、各常用模块接线端子,均采用安全型插座,使用带安全插头的导线进行电路连接;各指令开关、光电开关、传感器和指示元件的电路通过端子排进行连接。插拔线连接电路与端子排连接电路相结合,既保证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形成和巩固,又保证电路连接的快速、安全和可靠。用于教学,可按工作过程导向、工学结合的模式规划教学活动,可完成多种工业现场环境下的技能培训任务。

3 实训装置软件设计

以行车机械手为例进行说明软件设计(见图2)。

4 WinCC的监控能力开发及Profibus总线的运用

PLC的程序设计能力、WinCC的监控能力和Profibus总线应用能力是自动化技术的专业技能人才不可缺失的知识,本课题对控制结构、硬件连接、软件开发现场总线、系统接口、人机界面进行了设计。采用Prifibus现场总线网络技术完成各工位间的通讯。组建的现场信息监控系统,完成了装配线上的信息采集、生产下达、工位监控及装配提示等功能。

西门子S7-300PLC作为控制器,其本身集成MPI及PROFIBUS DP通信口,在发动机生产输送线上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的可编程控制器S7-300直接将控制数据传递到控制系统中,而且有上位机的实时监控,真正做到自动控制。

本课题Profibus的成功运用对生产厂家的经济效益提供帮助很大。由于系统运行平稳,通讯可靠性好,从而减少了维护的必要性,同时又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而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由于Profibus现场总线使得建设期间工程量也大大减少―― 包括布线工程量和工程师操作编程工作量,所以对生产厂家来说,真正做到了投资少见效快。

5 控制系统的调试

虽然本项目庞大,通讯点很多,但是各个子系统设备很大部分是相同,也具有一样的控制要求,因此,我们将整个项目按照设备划分成的不同的功能组,这样可以增大一次开发的利用率,避免了重复开发,节省时间和成本。

升降机的自动控制是项目中的难点,主要是因为升降机的自动控制如果故障就有可能将设备以及车体损坏,对一次调试成功的要求很高。升降机虽然有硬件保护措施,需要特定条件,比如升降机只有在失电后,抱闸将会抱死,因此,对于升降机控制程序的编写需要反复修改,模拟试验,才能保证调试中的万无一失,不会出安全事故。

6 总结与评价

(1)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管理质量。由于该项目大量应用了先进的西门子自动化驱动系统,从画图、硬件、软件和培训实现标准化、模块化,这样可以将项目细化,大家分工合作。由于自动化系统提高通讯速率使发动机输送线的工艺水平得到提高产品质量好也增加了企业的效益。

(2)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减少了事故的发生。由于该项目方案中对生产安全相当重视,设有很多急停按钮,在编写程序中,对重要设备有多重保护,从而保证了设备、人身的安全。

(3)加大了设备可靠性。传感器使用时对设备的输入输出点都是双重对比的,保证点的信号都是真实可靠,设备的故障率降低了,生产的安全性就提高了。

(4)交流电动机启动和停止更加平稳、准确。由于起动器在转台控制系统中的使用,使电动机平滑升高端子电压,可以实现无冲击起动,因此可以最佳地保护电源系统以及电机。变频器不仅仅是改变电机的转速,因为转速的下降,势必带来力矩的改变,使转台的带载能力大大提高。

(5)通过三届学生的实训验证,课题开发的实训设备在工作的状态下说使用的各种传感器、控制电机、机械设备能够达到规定技术指标,并且具有短路过载保护。

参考文献

[1] 胡云萍,刘文婷.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7):180.

[2] 俞云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电装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电工技术;项目教学法

《电工技术》是中职学校电工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该学科教学中有大量的实训项目,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实训教学,可以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一、项目教学法的概念

项目教学法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实训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去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通过项目的实施过程,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基本要求。这种教学方式能使信息由单向传递变为双向、多向交流,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在学习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

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项目教学法一般按以下五个步骤进行:

(一)确定项目任务。

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与学生一起讨论,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二)制定项目计划。

根据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制定项目计划,确定实施步骤和程序。此阶段包括三步:(1)学生分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2)学生自主学习,搜集资料。(3)制定小组的项目实施计划。

(三)组织项目实施。

此阶段中,学生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按照已确定的步骤和程序工作。对项目实施步骤,教师要解释清楚,除了告诉学生需要完成的项目内容,还要提醒学生每个步骤的细节。这样,既可避免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面对项目时束手无策,又能避免学生走不必要的弯路。

(四)检查评估、总结。

在项目完成后要及时进行评价总结,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实训表现进行自我评估,然后小组内互评,再由教师进行考核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完成项目的情况,并最终形成实训报告。

(五)成果展示。

项目实施工作结束后,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三、项目教学法实施举例

以典型项目“机床电机控制线路实训”为例,该项目要求能实现正反转控制,并有短路、过载、欠压和失压保护,试设计并安装。具体过程如下:

(一)实训前的准备和注意事项。

实训前应充分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如单个元件的认识、选择、装接、拆卸等,以及万用表工作原理,电动机结构及原理。实训注意事项包括:

(1)实训前准备好有关参考资料、绘图纸笔、操作工具、接线板、实训器材、实训报告等。

(2)在实训前先将学生分好组,一般每组4~6人,并使每组好、中、差的学生合理搭配,以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发展。

(3)每组成员认真参与设计,在充分审题、分析基础上设计出一个组内统一的电气原理图及电器布置图,并经教师认可后,方可实施。

(4)学生根据本组设计的电气原理图完成安装后,必须要认真检查。由于“强电”的危险性,特别考虑电路存在“短路”的可能,故实训指导教师在电路检查方面给予适当指导,对主电路的“通路、短路、缺相”和控制回路中的“自锁、联锁、启动”等项目进行检查,以确保通电前电路的正确性,安全、顺利地通电试车。

(5)实训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二)实训过程任务。

(1)根据项目内容绘制出电气原理图及元件布置图,要求半小时内完成,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讨论制定一个完善的实训方案,提交给指导教师,经审核后方可安装。

(2)小组成员按组内所绘电气原理图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安装,该项目完成时间为150分钟。

(三)实训报告撰写。

从实训开始时学生应将设计草图、内容及安装、试车等体会记入报告草稿本内。完成后,将草稿本的内容整理归纳撰写成正式的实训报告。

(四)考核方式、成绩评定及成果展示。

教师根据每个小组完成该项目的质量和时间,按“设计、安装试车、实训报告”几个环节综合评分,评选出优秀小组,并向全校进行成果展示。考核方式实行三级考核,首先是学生本人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自评,然后由各小组成员根据其在小组内的贡献进行互评,从学生角度发现问题,以及提出改进意见,教师要引导学生尽量客观地从正面进行互相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学习别人的特长和优点,让他们在互评中学习,共同提高。最后由教师对小组完成项目情况进行评定,综合三级评定情况来确定每一名学生的实训评价。并把优秀作品在全校展示,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彰。

四、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项目确立要恰当实用。

项目的确立首先要包含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并能结合多项知识点;其次,项目的难易程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最后,项目要以成果形式被大多数学生所喜爱,并可以用某一评分标准公平准确地给予评价,使学生在完成项目后有一种成就感。

(二)项目实施要重视基础。

项目教学法实施,也不能完全抛弃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在重视项目实施的同时,不能忽略基础知识的掌握,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分成若干模块,分解突破,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激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项目教学要人人参与。

引入项目教学法后,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让一部分基础差的学生依赖能力强的学生 ,要让他们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有事可做,所以在项目分工中任务要明确,要求组内每个学生有自己的设计结果,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挑选出较好的原理图去实施。每生一块控制板安装,并实行“一帮一”的措施,对部分学生及时帮助纠正,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四)项目总结要突出精髓。

项目完成过程是学生自己探索钻研的过程,为了能学众人之长,项目完成后的总结也相当重要。它包括思路总结和技巧总结。思路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项目完成的最佳思考方法,找到自己理论上的不足;技巧总结是安装过程中快速高效的良好方法的选择,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全面吸收整个项目活动的精髓。

电装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教学改革;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块化;项目操作

1.引言

电子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广,实践性强,发展迅速的科学技术。电子技能实训课教学在电子技术专业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这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结合专业特色,在掌握理论的前提下,创造性的开展实验和实训教学,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具备良好的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2.研究背景、任务及目标

2.1 研究背景

电子技能实训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学好电子技能离不开印刷板的制作、安装和焊接、电路的调试以及有关仪器设备的使用。要求从传统讲授式教学走向行动导向教学,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电子技能水平的提高,体现了“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原则。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很快能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我们“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改进教学为中心,引导教师不断反思自我,促进教学改革”为目标创新教学方式,选择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注重职业能力的考核,采用能力测试的考核方式,根据学生任务完成、项目实施的完成情况综合评定。力求充分发挥实训教学的优势,探索加强实训环节教学的教学模式,促进电子专业各学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开展,促进我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促进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通过项目研究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来自生产实际的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以项目教学、练讲结合为主要教学方法的职业技能培训教材——《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电子测量仪器及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教学材料。教材采用“模块-项目-任务”结构形式,促进了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实施步骤配有大量实操图片,直观演示操作过程,便于学生理解和实际动手操作。从传统讲授式教学走向行动导向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了学生电子技术水平的提高,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学生很快能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使专业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

本项目注重研究对学生爱岗敬业、沟通合作等素质和能力培养。在每个实践项目中都以实训卡片的形式展现,包括仪器仪表、操作步骤、要点提示、数据记录和处理;每个课题中还都设置有操作注意事项等环节,以养成学习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等。练习拓展的内容与企业生产密切结合,让学生很快胜任企业工作。

2.2 研究的任务及目标

1)结合电子技能课教学要求,通过对电子技能课项目教学法进行初步的经验和成果总结,制定出电子技能实训课“教、学、练一体化”教学指导方案,形成模块化教学体系。研究项目教学考核体系,确立几个典型的模块项目,进行集体备课、集中上课、全体听课、评课的方式。指导学生完成项目的组装与调试。

2)探索并完善项目教学方法,研究项目教学组织和项目教学评价体系,总结理实一体的教学经验。通过实践课堂授课,落实实训课教学成果,探究适合中职电子专业学生电子技能的方法手段。通过教学项目承载,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融合,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将学校机电专业课程体系由学科体系向工作过程体系转变,实现了由“先理论后实践”向“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转变,形成了“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理实一体教学模式,以职业领域和工作任务为基础,构建模块化项目课程体系,构建任务引领的教学模式。

4)开发电子实训教材,形成理实一体化的电子实训教材。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编写以项目教学、练讲结合为主要教学方法的职业技能培训教材——《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电子测量仪器及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教学材料。根据中职生《电子技能与实训》工科教材编订适合中职生电子动力操作能力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用书。

5)编制生产性实训任务书。通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新增加了生产性实训和企业专项实训两大模块,以企业生产性任务作为学生实训的一个重要环节,让学生以企业准员工的身份,了解企业生产流程和操作规范,缩小企业与学校的差距。充分体现校企深度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3.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调查问卷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

1)调查问卷法:深入实训车间、企业、车间,以问卷调查、谈话、考察等方法研究用人单位对阶段实习、顶岗实习的要求,了解企业生产流程和操作规范,研究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2)行动研究法:从课题调研、设计开始,通过实践研究,不断反思和修正研究方案,在行动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实训,积极探索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并在实践活动中进行验证性研究。

3)案例分析法: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个案作为案例,加以解剖、研究分析、提炼,形成初步结论。

4)经验总结法:在自身培训学生提高技能的基础上,从理性和实践层面上总结、提炼,形成有专业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为主,辅之以调查问卷法和经验总结法等,以行动研究推动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

4.研究过程

4.1 论证准备阶段(2011.9-2011.10)

组建课题组,明确成员的分工,进行调查问卷,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做好课题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为了了解学校原有的技能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课题组对学生、教师、企业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2012年9月对我校10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50名学生接受了问卷调查;2012年9月,对我校机电部32名教师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2012年10月,利用我校实习生到企业实习的机会,对20家企业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

通过以上调查结果发现,三方面都对学校原有技能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评价方式表示不满意,都认为职业技能必须按实际工作环境和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教学形式,才能符合当前的实际要求,应该使技能教学体现直接为产品生产和社会服务的职业特性,着眼于培养企业第一线操作型和应用型人才,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突出能力的培养目标。

根据调查问卷,对我校中职生电子技能实训课做详细地分析,并且给出科学、合理的意见,结合老师培养需要选定课题。项目负责人在教改实验项目研究中主要承担包括课题研究计划的制定、人员的遴选、研究的实施、听课评课、阶段性总结、提出下一阶段改进意见、组织后一阶段研究计划的实施、课题结题,最后制定出电子技能实训课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方案。

4.2 研究应用阶段(2011.11-2012.8)

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分析讨论,确定模块内容,确定项目实施对象进行课题个案实验。根据个案实验成果,组织教学资源,编写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材《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召开课题研究汇报会,组织开展课题的中期评估检查,取得阶段性成果;实验过程中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扩大课题应用研究成果的示范和辐射效应。

4.3 总结提高阶段(2012.09-2012.10)

认真总结提炼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申请专家进行鉴定,将成功的经验以常规形成确定下来,组织研究成果的的推广工作,通过课题组努力,圆满完成结题验收工作,达到预期目标。

5.研究成果

5.1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按照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按照课题研究的思路和自己的教学实践,边研究边教学,经过一年多时间,由此引发的变化很多。

首先,教师的教学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恰当的手段充分调动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教师从实际出发,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技能。其次,增强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性,一方面所学知识尽可能联系生产实际,从创设问题中解决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另一方面,结合教学内容采取学生容易接受的授课方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5.2 项目课例分析

为了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掌握所学基本电路模块,我们以“迷你小音箱电路”、“直流稳压电源”、“数字万年历电路”、“调频收音机、对讲机”、“抢答器电路”、“声光控节能开关”等的设计、组装、调试作为教学主线,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把这些实用产品带进课堂进行演示,激发学生对电子技术学习兴趣,增强了职业岗位针对性和职业技能培养。

下面以“迷你小音箱电路的组装与调试”项目制作过程为例讲解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按任务结构形式完成。

项目三:迷你小音箱电路的组装与调试。

任务1:识图

(1)认识各元器件及了解各元器件的作用。

(2)学习电路结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电路在产品中的作用。

(3)识读电路原理图、装配图、印制电路板图。

任务2:安装

(1)核对元器件。

(2)检测元器件。

(3)安装电路。

1)元器件的安装。

2)电路组装,按印刷电路板图插入元器件。

3)整机装配。

任务3:调试

(1)通电前对印制电路板进行安全检测。

(2)电路故障的检测与分析。

(3)示波器检测。

(4)万用表检测。

整个过程学生动手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教师只是解惑者,回答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5.3 主要成果

形成了以项目教学法引领的《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和《电子测量仪器及应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设计方案和课件;成熟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模式以及用该教学模式讲授部分教学案例的影像资料;突出了以学习项目为主体的模块化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初步完成了《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市级精品课建设方案和《电子测量仪器及应用》校级示范课建设方案。

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多年职业技能培训经验,整理出版了《电子产品调试工》(中级)、《电子测量仪器及应用》(中级)两本技能培训教材。这两本书打破以往传统教材先理论后技能训练模式,将电子产品和电子测量仪器操作应掌握的理论知识有机嵌入每个项目训练课题之中,教学中采用练讲结合的教学方法,由学生按照操作步骤完成项目操作,达到规定的目标。让学生始终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学习理论时毫无兴趣等现象。

选取了有代表性几个模块项目完成青岛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高二学生学工电子制作培训,在学工教学中加以推广。

5.4 标志性成果

(1)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学生技能水平提高了,理论水平有了提升,大赛成绩也一年比一年突出,真正体现了竞赛与教学互相促进作用。近年来,学校参与各级技能大赛的学生数量、工种较以前增加,成绩也是稳步提升,在今年的全国技能大赛中我校代表青岛市参赛,在电工电子组比赛中,取得了两金一银一铜的优异成绩,其中电子产品装配项目获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

(2)由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具有代表性项目组装与调试,展示学生部分工作成果。

1)迷你小音箱的组装与调试。

2)数字万年历电路组装与调试。

(3)根据教学案例实验成果,组织教学资源,整理出版了《电子产品调试工》(中级)、《电子测量仪器及应用》(中级)两本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材。这两本书打破以往传统教材先理论后技能训练模式,将电子装配和电子测量仪表应掌握的理论知识有机嵌入每个项目训练课题之中,教学中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由学生按照操作步骤完成项目操作,达到规定的目标。让学生始终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学习理论时毫无兴趣等现象。

(4)从传统讲授式教学走向行动导向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了学生电子技术水平的提高。完成岗前培训、技能培训鉴定。组织完成校内和实训基地学生中级电子产品维修工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操作训练项目和理论训练项目中采用了一些以往的职业技能鉴定的考试题目,兼顾学生考工。

6.研究成果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电子技能实训课项目教学在实训室完成,保障课堂教学与实训任务有机结合在一起。将课堂与实训室一体化,根据项目组织实施教学与考核,实现课程项目化、学习自主化、教学互动化、技能训练专业化。

1)深入企业调研,与企业深度融合,建构模块化课程体系,重新整合和序化课程内容。

2)课程设置模块化。把电子技能与实训分为五大模块,分别为常用仪表的使用与操作模块、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模块、焊接工艺知识与焊接技能模块、电子整机装配工艺模块、电子整机调试技术模块。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要求编入课表、阶段性完成教学。例如《电子整机装配》每周六节课,三至五周为一个阶段完成一个教学模块,同一模块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由一位教师主讲。

3)教材与资料一体化。结合教学实际,自编讲义,作暂用教材,然后,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编写出“宽基础、活模块、精专业”的教材和资料。

4)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一体化。能力考核注重平时考核,实行过程控制,采用等级评价制,具体考核方法灵活多样,学生完成能够体现若干项操作技能水平的工件,或调试、维修、故障诊断,同时解答与技能考核相关的理论问题,对考核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独立解决,从而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

5)定期开展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比赛,评选设计制作小明星,提高了同学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6)在校园和周边社区开展小家电维修服务,为同学们和居民提供了方便,锻炼了自已的组织能力和与人沟通交流能力,丰富了社会实践经验,提升了学校知名度,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7)教学管理一体化。由专业教师兼管专业教室,使专业教师与专业教学设施“零距离”接触,激发专业教师参与专业建设的热情,方便教科研活动,全面提高专业教师的综合能力。

8)选取了有代表性几个模块项目完成青岛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高二学生学工电子制作培训,在学工教学中加以推广。

9)师生各类技能竞赛成绩较往年突出。近年来,学校参与各级技能大赛的学生数量、工种较以前增加,成绩也是稳步提升,在今年的全国技能大赛中我校代表青岛市参赛,在电工电子组比赛中,取得了两金一银一铜的优异成绩,其中电子产品装配项目获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

7.存在的问题

在电子技能实训课教学中采取项目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非常有用的,但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在实施中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师资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完成一个项目所涉及到的所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应对学生的各种未知问题,使学生的行为掌控在教师的视野之下。

2)对教学条件的要求。一个项目所需要的所有实验实习场所和设备一般应该具备,最好是实际的东西,没有实际东西,教具、模型或仿真软件必须具备。

3)对教材的要求。目前符合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现成教材很少,需要组织人力、物力编制校本教材。

4)对教学进度的要求。“项目教学法”主要以学生工作为主,进度往往很慢,难于控制。

5)对班级人数的要求。人数太多教师指导起来不方便,实验设备数量也要求多,资金和管理不太容易。

8.结束语

经过一年多的实验,电子技能实训课项目教学课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总的来说是非常成功的。在实验阶段也发现了诸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摸索,不断的改进,使电子技能实训课真正起到我们想达到的效果,学生们能够学得自己想学的感兴趣的课程。能真正体现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才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学生自我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韦立.项目教学法对中职电子专业学生技能培养的思考[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

相关期刊更多

电子电路与贴装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电子学会生产技术学分会;信息产业部珠三角电子行业职业技术能鉴定培训中心;深圳市电子商会;香港盈拓科技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电子与封装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涂料涂装与电镀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西部文献编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