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微课;国际贸易实务课;教学应用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以及课程教学的创新,如今微课作为一种数字化信息的网络教学模式,开始在国内外流行开来,微课是指一种新型的课程教学模式,如今不同的机构和学者对其有不同的定义,但是总的来说微课是指以网络视频为教学平台,记录课程教学的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某一个片段,形成碎片化的教学模式。微课的教学可以针对某一重点知识做突出的讲解,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重点知识点的了解。如今微课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中的应用还不广泛,需要我们正确的将微课应用到国际贸易教学中,从而有效的利用信息网络培养现代化的国际贸易人才,使国际贸易的课程教学更加完善。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教学和微课的特点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特点。1.较强的实践性。国际贸易实务不仅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教学,同时它还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是一门专门研究国际贸易交换以及国际商品流通过程的学科。在这之中包含着许多的国际贸易术语需要学生掌握,同时还需要学生懂得贸易合同的签订以及合同履行和违约处理等各项的全过程,例如:国际贸易磋商、报关、投保、租船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过程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具体的操作,因此具有很强的实践性。2.与国际贸易法律密切联系。国际贸易实务课涉及到许多的国际贸易法律和惯例规范,因此在进行课程教学时需要学生对国际贸易法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可以更加的适应和完善国际贸易交易的流程和规范。在这之中包括众多的国际贸易法律条文,如《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等。这些条例被规范着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并受到认可,因此在国际贸易实务课中要熟练的掌握这些法律条文。3.强烈的涉外性质。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不同,在国际贸易中一般都是涉外贸易,商品货物的合作商一般都是外国的贸易商,因此在进行贸易的每一个环节,如合用的签订、货物的咨询和了解、单据的填写、银行结算等,这些环节都需要从事国际贸易的工作人员掌握熟练的英语,因此在国际贸易实务课中,英语的教学应该成为课程教学的重点。(二)微课的特点。微课作为适应现代信息化教学的发展目标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具有很多独有的特征和优势,它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同时还能帮助老师完善知识的教学和讲解,其具体的特点有:1.目的性。微课教学的方法通过对教材课程的某一重点知识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进行深入的讲解,因此具有强大的目的性和针对性。2.教育性。微课教学以网络视频为教育平台,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知识,并为日常的课程教学提供很好的辅助作用,因此具有强大的教育性特征。3.趣味性。微课教学可以将知识通过语言、故事、图片、动态视频等生动的展现在学生的眼中,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和视听享受,可以充分的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4.共享性微课通过网络在线教学打破了学生听课的时间和地点限制,学生可以在网上找到许多的相关课程的微课资源,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具体的查找,因此具有强大的共享性特征。

二、如何把微课教学应用到国际贸易实务课的教学实践中

从我国总体的教育课程发展来看,微课的利用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和应用,现在主要应用在数学、物理等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中,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的教学应用上还不广泛,需要我们综合前面所提到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特点,以及微课的特点和独特优势,具体的分析如何将微课教学应用到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中。1.在前期准备中的应用。国际贸易实务课教学是一门非常重视实践性的学科,学生需要掌握的实践理论也比较多,不仅要学习相关的国际贸易法律知识,也要掌握充分的商品交易、报关、合同签订、货物运输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所以老师在进行微课教学的应用上,首先在前期的准备中应该对课程教学的总体内容有一个概括的了解,然后把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以及教学的难点提炼出来,然后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讲解,并制作视频,应该保证知识点的短小精炼。也就是在微课视频的制作中要重视选题的重要性,不仅要符合教学的目标,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老师在讲解国际贸易法律中,因为国际贸易相关法律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比较精炼,所以老师可以将典型案例引入到微课中,然后总结案例中涉及到的国际贸易法,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2.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老师应该将微课引用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因为国际贸易实务课大都以实践为主,所以现在各大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都相继设立了校内实训基地,这就需要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懂得如何具体的操作,因此老师对学生进行操作指导时可以将微课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例如在进行进出口成交和合同签订的实际操作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在视频中包含总体的签订流程,可以以任务漫画或者实际案例为基础,充分的告诉学生实际签订合同的场景和过程。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具了解,并且有不懂的地方还可以反复的进行观看。3.在课程结束后的应用。学生在进行学习之后还可以通过微课视频对本课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和掌握,因为微课的共享性特点,也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在线观看。老师可以针对课堂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在微课视频中进行展现。如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很多的专业术语,如“ETA”、“G.S.P.”、“NOVCC”等,老师可以通过微课视频对这些词汇进行统一讲解。从而方便学生的了解和掌握。

三、结语

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化,为国际贸易的人才培养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就需要我们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对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而新型的“微课”教学有着巨大的发展优势,它与国家提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相互承接,因此有效的将微课教学引用到国际贸易实务课中,可以更好的完善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使培养的人才更全面的适应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梁丹,孙智琦.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建设与改革探讨[J].商情,2012,(1):40.

[2]郑炜冬.微课情感化设计:理念、内涵、模型与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4,(6):101-106.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范文第2篇

一、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1、实验技术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环境的发展,进入信息化时代实验教学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实验室项目大部分是通过挂图、教师当面传授的方式进行,而在信息化时实验教学是通过网络,使用多媒体、视频、电子教师系统来在网络上进行一对一的教学。实验教学方式的改变,需要配备有关的硬件设备。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教学同样也需要学校配备先进的计算机以及网络设备。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平台,使得实验课程的内容以及课程的广度和深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也有显著的提高。

2、实验方法与手段

(1)基础性实验。这基础性实验主要针对贸易专业的低年级学生,基础实验有三个层次:一,认知性和演示性实验。通过这类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有关专业知识的理解;二,验证性和模拟性实验。通过这类实验学生可以对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结论进行验证,通过实验教学环境可以重现并观察经营活动的运作过程;三,应用和制作性实验。这类实验可以使学生根据教学理论来完成实验的设计制作,例如可以创建商业网站进行维护,让学生了解一个商业网站搭建的全过程。

(2)体现专业特色的综合性实验。学生通过这些模拟性实验可以模拟的参与到企业营销、企业管理、电子商务和物流管理等经营活动当中,让学生感觉到真实经营的氛围。最近这几年,在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等专业都将这些实验安排进了学生的实训课程中。

(3)创新性与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和设计性实验室实验教学的高级部分,主要是针对高年级的学生进行,这种实验的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创新能力。实验项目通常是教师的科研课题或者是学生根据自身的科研设想在实验室中进行开发研究。

二、完善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

(1)改革教学体系,单独设课。传统的实验课程是与理论课程对应设置的,一门课程设置一个实验室,而且每个实验室都是“小而全”。这样在实验课程中常常是仅仅关注了本门课程的完善和改革,而没有考虑到整体的配合。由于实验课程间缺少配合,因此一些课程的教学内容就存在交错教学的情况也有空隙存在。要想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就必须把实验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设计,将四年的实验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设计,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习惯。改变传统的仅仅是为了验证理论而开设实验课程的习惯,将学科根据类别来单独的设置实验课程。要把实验课当作一门独立的课程来对待,注意课程之间的联系,做到循序渐进,构成一个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同时又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可以对实验课进行学分制教学,让学生可以自主的选择要进行的实验内容和实验进行实践,学生可以取得规定的实验课学分就可以被认定已经修完实验教学的任务。

(2)实行实验室开放制度。目前高校的实验室大部分只在学生的实验课时间开放,而其它时间都是关闭的,因此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对规定的实验内容进行学习。实验课改革和独立设课这个基础上,要想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那么必须对实验室的管理进行改革。实验教学改革有必要对实验室开放,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空闲时间来进行实验,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做实验的主动性。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模拟;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对国际贸易人才需求量的加大,每年有大量毕业生进入进出口贸易行业,但却有大量学生并不能直接进行业务操作。为此,国际贸易专业在开展理论教学的同时,引入实践与实验环节。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程正是为了增强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而开设的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程。当前,如何加强国际贸易实验室建设,发挥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已经成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中的重要问题。

一、《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程的特点

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具备一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程正是为了增强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而开设的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程。

高校的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程多是通过外贸实习平台来进行的,比如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通过外贸实习平台让学生熟练掌握贸易进出口业务中交易磋商的各种基本技巧和各环节的成本、费用核算的方法;熟悉合同中货物的流转程序、国际货款的结算,了解成本构成、培养风险意识,从而让学生体验进出口贸易中不同当事人的不同地位,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为学生就业上岗创造条件。

通过模拟课程的训练,主要是让学生熟悉进出口贸易的各个环节,掌握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各项交易条件,学习到贸易合同的签订方法和技巧、体验合同的履行过程,并培养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学习争端解决的办法。

二、《国际贸易实务模拟》教学方法与手段

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程一般在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进行,利用外贸实习平台的相关软件来实现。

(一)利用相关教学软件进行实践教学。外贸实习平台软件是通过在网络上建立接近真实的国际贸易模拟环境,让学生在其中亲身实践。学生可以在虚拟的贸易环境中扮演出口商、进口商、工厂、银行等角色,进行广告、搜索信息,同业务伙伴建立合作关系,模拟交易磋商的全过程,办理进出口货物的运输、保险和索赔事宜,办理进出口报检、报关,通过各种商品的模拟交易来体验贸易流程,通过缮制单据、议付结汇、办理出口核销退税等来体验资金的结算过程,进而达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教学目标,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利用相关教学软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以课堂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讲授方法比较单一,即使加入一些课堂案例,也难免使学生觉得实务课枯燥无味,也失去了学习兴趣。而外贸实习平台软件的引进,使学生可以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在外贸实习平台上进行演练,通过扮演进出口贸易交易中的不同角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贸易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

(三)增加学生的就业几率。通过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程的实践训练,学生更加熟悉外贸实务的具体操作程序,增强了感性认识,进一步了解和巩固已学过的理论和操作方法,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学习了如何正确填写各种单据(包括出口业务中的报检、报关、议付单据,进口业务中的信用证开证申请),熟悉了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运作方式,体会到国际贸易中不同当事人的不同地位、面临的具体工作和互动关系。学会了外贸公司利用各种方式控制成本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思路,了解供求平衡、竞争等宏观经济现象,并且学会合理地利用。通过在国际贸易仿真环境中的锻炼,让抽象化的理论知识更好地服务于实践,为即将进入社会练就扎实的基本功,也增加了就业几率。

三、《国际贸易实务模拟》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综合性强,教学难度较大。《国际贸易实务模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实践课程,其模拟过程运用到大量先导课程知识,如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谈判、外贸英语、计算机基础等,而这些课程知识每个学生掌握的熟练程度不同。有些学生英语水平太差,甚至无法看懂英文电函和英文单据,再者由于各校的教学计划不同,有些必要的先导课程却排在模拟课之后上,更降低了模拟课程的教学效果。更有一些学校为了加强其应用性,非国际贸易专业也开设了《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程,这些专业学生缺乏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根本无法正确理解整个国际贸易过程,其教学效果也较差。

(二)外贸实习平台具有局限性。外贸实习平台软件的运用,使得国际贸易业务可以在实验室进行模拟。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办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如出口商、进口商、银行、货运公司、保险公司、海关、检验等部门,在实验室的模拟仿真环境内完成国际贸易业务的全过程。但是由于外贸实习平台软件多是各高校花大量金钱引进的,而该软件多数仅安装在实验室内,学生只有在课堂时间可以进行模拟操作。由于学生对先导课程知识掌握程度不同、计算机操作熟练程度不同,以及受实验室网络影响,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生得到的实践训练是非常有限的,甚至无法完成一个完整的贸易流程,而学生又无法在课余时间运用外贸实习平台软件来加强训练,这就使得外贸实习平台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实践作用。

(三)课程成绩难以合理评定。通常外贸实习平台系统会自动给学生评分,其评分的依据有二:一是学生操作的业务数量或完成业务流程的程度;二是学生的财务状况。这种简单的评分方法导致学生业务操作数量多且能够完成业务流程。但是实际业务操作质量却较差,如学生单据填写不认真,该计算的报价不计算,只是随便进行报价;该进行的数量核算不核算,没有注意运费的节约;只注重完成交易必须填写的单据,而忽视了交易的本身,导致学生完成交易后对交易流程仍很模糊;有的交易完成后发现竟然是亏损的。而如果凭任课教师来弥补这些评分的缺陷,又会给任课教师增加大量的工作。

四、改进措施

(一)提高学生综合知识水平。由于《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程综合性很强,势必要求学生对其先导课程的学习要更加用心,其中商务英语水平的提高尤为重要。对于像商务谈判等其他先导课程可采用课堂模拟谈判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谈判水平。必要时可在《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程开课前对其先导课程的知识进行复习,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增加学生实验时间。改变学生只能在上课时间进行实验的做法,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可以进入实验室进行模拟训练,以提高实验效果和外贸实习平台的利用率。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外贸实习平台建立在校园网上,让学生在校园、寝室等校内环境中也可以进入到实习平台进行模拟实验。

(三)改变课程评分方式。将学生成绩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外贸实习平台系统成绩,占总成绩的50%;另一部分是学生的平时成绩,包括对学生出勤、上课表现、模拟操作准确程度等都进行考核,并以合理的比例记入平时成绩。因而,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做好记录,并且要公正、公平的打分。两部分成绩的加总成为学生的总成绩,使学生的成绩评定更为合理。

(作者单位:1.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2.审计署驻兰州特派办)

主要参考文献:

[1]杨芳,崔磊.试析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北方经贸,2010.3.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 课程建设 课程改革

《国际贸易实务》主要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运用,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之一。设置此课程的目的就是要探索并总结国际贸易实践的一般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进一步指导实践。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目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可操作的建议和方法。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不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

国际贸易实务在本质上是一门实践科学,该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必须与实践结合。然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和其他专业的毕业生相比,除英语能力较强外,其他方面缺乏明显优势。这主要因为当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片面强调理论知识和已有经验,教师的讲授从书本到书本,与外贸实际业务脱节。

2、教材编纂和选用方面比较混乱,教学内容滞后于实践

目前,开设有国际贸易专业的院校多达数百所,这些院校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材编纂和选用上缺乏差异性和针对性。不能很好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需要。此外,由于国际贸易局势变化较快,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往往滞后于实践。一般而言,新政策的出台和新理论的出现往往需要较长时间,而其作为教学内容被纳入教材则耗时更久。

3、部分专业教师缺乏外贸实践经验

从教师的队伍结构看,很大一部分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都没有实际从事过国际贸易工作,但他们对理论性知识掌握得比较充分,这在客观上造成教师在授课时会侧重于理论教学。

4、校内实训室相对匮乏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实训室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重点院校由于有国家配套资金支持,情况要好于一般非重点院校和民办院校。同时,诸如生物、化工、信息等专业实训室建设要远比金融、财会、国际贸易等专业实训室的建设早得多、充分得多,很多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根本没有配套的实训室,有的甚至连多媒体教学都未能实现。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建设重点及改革方向

1、校内模拟实训室

模拟实训是外贸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训可使学生熟悉外贸实务的具体操作程序,从而增强感性认识并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和深化已学过的理论、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校内模拟实训室除包括实验台、传真机、业务流程展示板、模拟相关部门办公柜台及全套进出口业务的空白单证等。

2、校外实习基地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实训室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应及早完善实训室,建立校外学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为其今后的就业提供一定的门路。

3、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可尝试采用如下方法:现场教学法,即若条件允许,让学生到业务现场去学习相关知识。例如,讲到国际货物运输时,可带学生到码头实地了解货物运输的全过程,学生通过在现场听、看、做,使一些看起来复杂的专业知识很快就能理解和掌握;模拟教学法,即提供一个仿真的国际商业环境,针对进出口贸易中业务函电的草拟、商品价格的核算、交易条件的磋商、买卖合同的签订、出口货物的托运订舱、报验通关、信用证的审核与修改、贸易文件制作和审核等主要业务进行专项训练。通过大量的模拟操作练习,学生容易了解和掌握进出易的基本流程和主要的操作技能;案例教学法,即教师把经过筛选、组织、编写的国际贸易活动中的典型事实与材料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引导学生深入角色,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在教学中还可聘请外贸企业、海关、银行、商检等部门的专业人员走上讲台,介绍业务实际操作中成功的经验和教训,通过”现身说法”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案例教学可缩短教学情景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是沟通理论与实践,把认知性和感受性学习方式很好地融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

4、注重教材建设,增强区分度

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在内容上要充分体现国际货物买卖的一般规律。教材的内容,要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区别对待。现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已经覆盖了从博士到中专的所有教育层次。国际贸易实务教材要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根据实务教学的不同层次,在内容和结构上均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5、师资队伍培养

高职教育的性质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师既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有很强的实践技能。为此,高职院校应深入企业,将那些既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有熟练操作技能的”能人”充实到教学岗位上来。培养一批适合本校特点的高水平教师,这是推动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关键。首先要拓宽”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来源,打破师资来源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传统做法。可采取兼职的办法鼓励社会上从事外贸工作的优秀人才到高职院校任教,这样既充实了教师队伍,又有利于加强实践教学工作。

6、加强合作,与时俱进

国际经贸合作的迅速发展为国际贸易学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随着我国进出口经营权的下放,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迫切需要一批既了解中国市场游戏规则、又掌握国际操作手法的人才。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建设上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合作能满足当前外贸实务发展的需要。目前,国内已经启动了全国性的国际贸易实务高级研讨会,借此加强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事单位在国际贸易实务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参考文献:

[1]陈莉.工商管理专业《国际贸易》课程教学研究[J].科技

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2).

[2]罗兴武.试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整合[J].职教论

坛,2005,(5).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 课程教学 不足 改革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英语等专业的核心必修课,是一门以进出易磋商、签约以及合同履行的程序为主线,贯穿国际惯例和法规的应用性课程。该课程具有典型的实践性和较强的操作性,要求在授课过程中必须注重实践性教学,才能使学生更好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技能。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此课程主要侧重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和掌握,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只是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培养出来的国际贸易人才存在实践经验太少,实践动手能力差,不能为企业解决外贸实际问题,需要企业再培养才能上岗等问题。在智联招聘以“外贸专员”“外贸助理”为关键词检索北京、上海、广州三地职位,截至2016年3月27日,三地外贸企业共提供7597个职位,对工作经验无要求的职位仅有129个。外贸企业需要的是既具有扎实理论基础更要有实际操作的能力的人才。特别是我国外贸企业以中小私营企业为主,他们急需具有外贸实务能力的人才来开拓国际市场。这也是我国目前存在的外贸企业招不到理想人才,而又有大批国贸专业毕业生找不到理想工作的原因。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国际贸易实务》作为一门侧重操作性的课程,教学中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授课教师要求较高。授课教师不仅要熟知各国的贸易政策、惯例、法规,还需具备进出口业务的从业经验。但教学团队中,相当数量的教师毕业后即到高校任职,教师自身缺乏从业经历,对外贸流程和业务缺乏实践经验。同时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教师也缺少赴外贸企业锻炼的机会,教师很难获得书本以外的教学案例,无法跟学生分享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外贸故事,所以该门课程的绝大多数的案例来自教科书或其他参考书所附的案例。

经验的不足导致在课堂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老师讲概念、流程、操作理论和例题,其方法仍然是“黑板+粉笔”或者简单的多媒体教学。教师把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接收信息。教学过程枯燥乏味,过于单调,学生无法直观的感知所学知识对今后实际工作的重要性,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同时也使学生难以去理解和实际操作。即使死记硬背,最后也不能融会贯通。实际上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

(二)教学实践模式单一

为了使学生能够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学到的知识更好地运用于实践,高校会为学生安排相应学时进行实践教学,但实践教学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学时总量偏少不足以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训练;二是实践模式脱离工作岗位需要。目前学生实践分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两种方式。校内实训基于学校模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一个模拟的外贸业务环境,但软件存在诸如模块设计不完善、系统数据更新不及时、行业法规政策变动和操作细节难以体现等问题。学生通过这种模拟训练还难以达到外贸企业岗位的要求――到岗就能独立工作。

校外实训方式主要是在外贸企业建立实训基地,但由于岗位涉及企业商业数据等原因,同时出于对业务安全性的考量,企业对此缺乏积极性,提供的实习岗位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学生校外实践的需要,导致校企合作未能深入进行,对于实践教学的影响也很有限。

三、《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改革建议

(一)“走出去,引进来”强化案例教学

高校应该鼓励教师到外贸企业观摩,甚至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去企业兼职,直接参与进出口业务的操作。这样可以避免教师纸上谈兵的尴尬,使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中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提高授课的说服力。同时,高校也应邀请外贸企业、银行、商检、海关等行业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走进课堂,给学生介绍他们的实际工作经验,传授最新的国贸实务方面的动态信息。通过教师团队和校外团队提供本土的案例(学校所在地外贸企业或涉外单位的案例),让书本的案例化身为身边熟悉的企业,拉近案例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热情。

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每章的教学内容,精选国际贸易中具有真实性、时效性和本土化的案例,启发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分析和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在课堂中时刻处于活跃状态。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在辅以老师的讲评和分析则开阔其思维,为其在以后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思路,积累经验。

(二)“化被动为主动”推动情景教学

在学生掌握理论基础的同时通过“情境模拟教学法”创设场景,还原外贸场景,让学生身处其中使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情景教学”通常以一个综合的外贸案例为背景,通过设定的外贸人物角色、进出口流程,设计出一套环环相扣的外贸情境,在每一情境下设定相应的任务。这样,将将知识化静为动、让学生动起来“化被动为主动”,将教学中许多难以理解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

在情景教学中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将学生随机分组:公司负责人、公司职员、客户、海关人员和银行工作人员等,模拟企业在某次进出口业务中涉及的相关环节。除了货物和货币外,可以包含真实公司的所有商务活动,比如外贸商务模拟、外贸流程模拟等,学生可在模拟公司的不同部门进行轮岗操作实习,经历公司全部运营过程,了解和弄清其各环节之间的联系,而不必承担任何经济活动风险。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对岗位所需的知识、法律法规的认识,加强他们对职业技能的掌握,了解员工之间、部门之间的工作协作,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四、总结与启示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自身实践性强的特点决定了这门课程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不断调整课程教学内容,让教师走出去积累实战经验,让工作人员走进来提供鲜活的案例,通过“情景教学”还原真实的外贸案例,让学生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自觉自主的接受和思考理论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外贸实战问题。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前,提前进入相似模拟工作状态,面对相似问题,将有助于他们今后尽早适应真实的外贸工作。才能使学生满足外贸企业的要求,从而使他们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一席之地并取得个人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扬.国际贸易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贸,2010,(10).

[2]徐苏妃.《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