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旅局消费扶贫工作

文旅局消费扶贫工作

文旅局消费扶贫工作

文旅局消费扶贫工作范文第1篇

一、工作目标

围绕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涉贫村长远发展,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创新机制,完善产业扶贫新模式,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打通制约消费扶贫的痛点、难点和堵点,着力激发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的积极性,着力拓宽涉贫村农产品销售渠道,着力提升涉贫村农产品供应水平和质量,着力推动涉贫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发展,着力推动涉贫村产品和服务融入市场。

二、重点任务及分工

(一)动员社会各界扩大涉贫村产品和服务消费

1.引导州定点帮扶单位、包保责任单位、驻珲国企、宁波市奉化区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的方式,购买和协调销售贫困区农副产品,促进涉贫村特色产业输出。将“消费扶贫”纳入到扶贫日系列活动中,指导各乡镇、各部门推介涉贫村农特产品,推进涉贫村农产品与市场对接。注重“扶智扶志、智志双扶”,加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技能教育和培训,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脱贫能力。加强对驻村工作队的管理和培训,提升驻村工作队员帮扶贫困村脱贫致富能力,增强贫困人口走进市场、融入市场、利用市场的能力。将消费扶贫完成情况纳入各乡镇、各部门扶贫年度考核指标。开展促销活动解决市扶贫产品滞销问题。

责任单位:市扶贫办,各乡镇、XX街道

2.组织财政预算单位采购涉贫村农副产品,在省财政厅指导下将本级财政预算单位信息导入“涉贫村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扶贫办

3.鼓励各级工会按照有关规定优先到涉贫村开展工会活动,在向会员发放节日福利、慰问品时,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涉贫村产品。

责任单位:市总工会,各乡镇、XX街道

4.引导统战团体按规定到涉贫村开展活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涉贫村产品。

责任单位:市委统战部,各乡镇、XX街道

5.根据涉贫村实际生产情况和市直机关局局属食堂需求,组织采购涉贫村农产品;局属单位、委托监管企业如需临时用工,优先从涉贫村聘用。

责任单位: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各乡镇、XX街道

6.引导国有企业及其职工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涉贫村产品,优先从涉贫村聘用职工。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各乡镇、XX街道

7.引导教育系统教职工通过爱心义买和扶贫募捐方式购买涉贫村优质农副产品。通过网络宣传、组织学校师生推介等方式,帮助扶贫村销售土特产品。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各乡镇、XX街道

8.引导卫生系统机关、局直属事业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涉贫村产品,鼓励干部职工自发购买涉贫村产品和到涉贫村旅游。组织开展涉贫村农产品定向直供单位食堂活动,优先采购涉贫村产品。

责任单位:市卫健局,各乡镇、XX街道

9.引导驻珲各金融机构通过线下对接,直接购买涉贫村农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充分利用客户资源优势,帮助涉贫村宣传和推介农产品。发挥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增强对涉贫村的金融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对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休闲农业等行业加大信贷投放。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建立新型信用监管机制,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

责任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市支行,各乡镇、XX街道

10.积极动员驻珲部队参加涉贫村农产品服务消费。向《国防》等杂志推介贫困村农产品。

责任单位:市人武部,各乡镇、XX街道

11.引导人力资源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涉贫村产品。对有培训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农村种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对符合创业培训条件并且具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开展创业培训。对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适龄子女进行免费技工教育。在东西部扶贫协作框架下,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技能培训,实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

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各乡镇、XX街道

12.推进“民企帮扶脱贫攻坚光彩行动”,引导民营企业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涉贫村产品和服务。

责任单位:市工商联,各乡镇、XX街道

13.支持有条件的社会组织特别是行业协会商会、慈善机构参与消费扶贫,倡导社会组织结合自身专长、优势和活动地域,通过实施扶贫项目、结对帮扶、捐赠款物等方式,面向涉贫村开展消费扶贫活动。指导消费扶贫类社会组织在农产品加工、物流、养老、家电维修、技术培训等领域开展消费扶贫活动。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各乡镇、XX街道

14.依托第二届全国百户农业企业进活动、第四届市优质特色农产品(浙江)宣传周活动,推动消费群体需求与涉贫村特色农产品衔接。大力宣传我市优质农产品和农耕文化,吸引城镇居民在节日期间走进农村,开展休闲农业精品路线景点推介,繁荣农村消费市场。指导各乡镇对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加强培训。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各乡镇、XX街道

15.利用雪博会扶贫专区,推介、展示、销售特色农产品。

责任单位:市文广旅局、市农业农村局,各乡镇、XX街道

16.协助上级团委举办市青年电商助力精准脱贫农特产品展示展销会,宣传涉贫村特色产品,助力消费扶贫。

责任单位:团市委,各乡镇、XX街道

17.协助省妇联举办市巾帼特色产品销售活动,依托跨境电商平台,设立特色农产品展区,线上集中推介、展示、销售我市特色农产品,推动消费扶贫。

责任单位:市妇联,各乡镇、XX街道

18.深入开展“第一书记代言”活动,助推第一书记、村书记开发产品、打造品牌、开拓市场。通过新闻媒体、微信平台等新媒体,宣传报道第一书记的扶贫故事和代言产品。在新时代e支部“第一书记代言”专栏,及时推送第一书记和村书记代言视频和图文,拓展涉贫村农产品销售渠道。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各乡镇、XX街道

19.持续开设“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题专栏。对接各级报刊、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提供体现我市消费扶贫的新闻素材。组织市直媒体新媒体平台积极向国省州媒体推送我市涉贫村乡村旅游资源、旅游特色产品。利用产品图片、视频、二维码多点发力,广泛宣传涉贫村发展特色农产品,推介农产品品牌。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各乡镇、XX街道

(二)拓宽涉贫村农产品流通和销售渠道

20.继续提升乡村信息通信服务能力,为电商扶贫做好网络支撑。

责任单位:中国移动分公司,各乡镇、XX街道

21.对符合条件的乡镇,在基地建设、订单收购、新产品研发、低温冷藏库改造、生产工艺升级、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销售渠道拓展、品牌宣传推介等方面开展项目建设。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各乡镇、XX街道

22.通过参加展会展销、电子商务等渠道,推介和展示展销农特产品,扩大销售渠道、提升销售额。

责任单位:市供销合作社,各乡镇、XX街道

23.在省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指导下,出台县级农村物流网络节点布局规划,形成以县级物流中心、乡镇服务站、村级服务点为框架的三级物流网络。

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各乡镇、XX街道

24.牵头协调电商企业、商贸流通企业积极协助销售农产品。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各乡镇、XX街道

25.推进邮政企业加大“一市一品”项目培育力度,实施分类管理,发展精品项目。依托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推广“农产品+大同城”寄递服务模式。支持邮政企业培育“电商+寄递”扶贫项目,重点扶持涉贫村培育特色地方农产品品牌。启动“快递进村”工程,完善农村服务网络。推进“邮政在乡”工程,按照稳定已建网点、扩大覆盖范围原则,完善“乡镇自营网点+村级服务站点”管理,持续推进农村邮政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打造保障农村通邮、服务农村电商、解决农村“最后一公里”的多功能农村邮政综合服务平台。

责任单位:中国邮政市分公司,各乡镇、XX街道

(三)提升涉贫村农产品供给水平和质量

26.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增强农产品生产者自我质量控制、自我管理、自我承诺农产品安全合格上市。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各乡镇、XX街道

27.针对我市区域发展特色和需求,实施科技扶贫项目,推动乡镇经济发展,引导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和科技成果向乡镇转移转化。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各乡镇、XX街道

28.2020年底前实现对涉贫村企业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在“质量月”“中国品牌日”活动期间,配合开展特色农产品、民族手工艺品等品牌展示和推介活动。开展农村食品销售环节规范化建设工作。

责任单位:市市场局,各乡镇、XX街道

(四)促进涉贫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质升级

29.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提供政策、宣传等方面的支持。

责任单位:市文广旅局,各乡镇、XX街道

30.新(改)建乡村道路31.4公里。

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各乡镇政府、XX街道办事处

31.计划支持5个行政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对纳入扶持范围的行政村每村给予一次性补助50万元(其中:中央级资金30万元、省级资金20万元)。积极争取省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积极争取筹措中央和省级资金,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各乡镇、XX街道

32.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在县域层面完成村庄布局工作。支持建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村庄编制村庄规划,合理进行用地布局。强化用地指标保障,优先保障涉贫村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实行挂账实用,统一核销,做好应保尽保。

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各乡镇、XX街道

33.制定《残联2020年巩固脱贫成效保障残疾人稳定脱贫工作计划》;开展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帮助有劳动能力和培训意愿的贫困残疾人掌握1-2门生产增收的技能;开展扶残助学工作,为贫困家庭残疾人子女接受中等教育发放扶残助学金。

责任单位:市残联,各乡镇、XX街道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责任担当。各责任部门按照分工要求协调相关部门(单位),落实具体推进措施,加强与涉贫村精准对接,针对消费扶贫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帮助协调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带动贫困群众增产增收。

(二)落实包保单位消费扶贫责任。各贫困村确保没有滞销扶贫产品;市直机关单位帮助指导包保的贫困村促销滞销扶贫产品,市直机关单位促销确有困难的由市政府统筹协调解决。非贫困村滞销农产品由各乡镇协调解决。

(三)建立调度考核机制。市发改局统筹协调市消费扶贫工作,加强推进情况调度,跟踪工作落实情况。各责任部门每月5日前将消费扶贫工作推进情况上报市发改局(上报材料包括《2020年市消费扶贫工作任务清单》、《2020年部门(单位)推销或采购涉贫村农产品情况清单》和相关合同、协议、交易凭证、活动图片、宣传截图等痕迹材料)。市扶贫办强化各乡镇、各部门消费扶贫工作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年度扶贫绩效考评。

文旅局消费扶贫工作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重要讲话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切实推动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的具体行动,持续在抓落实上用实劲、求实效,确保文化旅游扶贫工作取得成效。

二、目标任务

继续提升基层基本文化旅游服务功能,实施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推进旅游消费扶贫、积极推动旅游扶贫重点村旅游基础配套和游览内涵提升,加大文化和旅游扶贫宣传力度。

三、工作措施

(一)扎实推进文化旅游扶贫。一是扎实推进旅游消费扶贫。利用九十里山水画廊的品牌效应,筹建旅游商品展销中心。发挥文旅企业主体作用,继续鼓励九月山庄通过定点收购、城市直销的方式畅通群众农副土特产品销售渠道。实现“供需双赢”。二是提升九十里山水画廊品牌。积极打造九十里山水画廊,着力提升旅游产品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建点连线扩面”,着力打造九十里山水画廊的发展思路和工作举措,并积极推动“旅游+农业、体育”等融合发展带动广大群众实现增收的好的做法、有益经验。三是着力提高宜游重点村旅游基础配套水平。加大对旅游扶贫重点村的项目、资金争取力度,着力提高旅游扶贫重点村的基础配套水平、景观景点吸引力。

(二)加强乡镇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在服务内容、活动开展、开放时间等方面工作,充分发挥其服务效能,力争到年底实现全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覆盖率达到98%。

(三)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推进“送戏进万村”“送电影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优选精品剧目、扶贫小戏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反映农村生产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创新演出形式,提升演出效果,让广大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享受到文化大餐。持续推进“农家书屋”工作,丰富好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依托书屋开展读书征文、演讲、讲座、培训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农家书屋的吸引力。

(四)加大艺术作品创作力度。积极运用文艺形式讲好脱贫故事,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营造脱贫攻坚全面收官浓厚氛围。积极推动农业农村生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题材剧目演出,让更多优秀剧目立上舞台。

(五)加大文化和旅游扶贫宣传力度。通过文化塑魂,旅游承载,丰富“扶志、扶智”形式和内容,强化文旅产业融合,丰富文旅业态和项目,结合文化惠民工程和“四季游”,开展乡村文化旅游营销宣传系列活动,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

(六)扎实开展“双包”。突出巩固脱贫和防范返贫,聚焦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双基”改貌、贫困群众的“两不愁、三保障”,定期组织帮扶干部入户开展帮扶,强化各项帮扶措施落到实处。

四、工作要求

1、提高站位。要高度重视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完成。加强工作调度,强化工作落实,坚决实现工作目标。

文旅局消费扶贫工作范文第3篇

一、工作目标

围绕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贫困地区长远发展,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创新机制,完善产业扶贫新模式,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打通制约消费扶贫的痛点、难点和堵点,着力激发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的积极性,着力拓宽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渠道,着力提升贫困地区农产品供应水平和质量,着力推动贫困地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发展,着力推动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融入市场。

二、实施范围

以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为主要支持对象,协同拉动非贫困村和非贫困户农产品销售,以购买贫困群众农特产品和服务为主要手段,广泛动员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及社会组织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三、开展方式

1.自发参与。引导干部职工及家属并动员亲友购买帮扶村出产的特色农产品,提倡局机关、局属事业单位并动员相关民政服务机构、社会组织优先采购帮扶村出产的农产品,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的方式,购买和协调销售贫困户农副产品,促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输出。

2.工会引导。鼓励所属各工会到帮扶村组织开展工会活动,采购会员节日福利物资时优先选择帮扶村出产的农产品。

3.食堂直供。倡导有自办食堂的单位,及有意愿的民政服务机构、社会组织,协调配送服务供应商与帮扶村建立稳定的农产品定向直供机制。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科室、基层事业单位高度重视消费扶贫工作,积极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协调组织好所服务单位或社会组织,做好消费扶贫工作,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强化督促落实。要加强对社会组织参与消费扶贫工作的指导,及时跟踪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探索创新方式方法,加大工作力度,推动消费扶贫各项任务和政策落到实处。

文旅局消费扶贫工作范文第4篇

(草案)

一、沟渠头村基本情况:

沟渠头村位于官庄镇西南3公里处,总人口165户698人,包含两个自然村,俱家自然村和沟渠头自然村,三个村民小组。村庄南北布局,主干街道东边为居民区,其他区域为耕地,总面积2352.17亩,耕地面积2172亩,果园面积1032亩,全村主导产业为苹果产业,品种分为红富士和秦冠两种。全村共18名党员,贫困户共计30户105人。201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9600元,2017年底共完成1.5公里水泥路铺设,2000米自来水管道改造,3200米排水渠铺设,安装光伏太阳能路灯50盏,建文化广场一个,沿村主干路建花园20个,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目前,沟渠头村集体经济薄弱、来源渠道单一狭窄,无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依赖于向上争取资金。

二、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沟渠头村发展经验总结

沟渠头村2015年以前原本属于一个软弱涣散村、贫困村,自2015年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官庄镇党委政府,县上扶贫农发办、各级政府部门以及郭氏基金会(淳化脱贫奔小康协会)对沟渠头村的发展倾注了不少心血,沟渠头村经过2015-2017年摘掉了软弱涣散和贫困村这两顶帽子,这几年各级政府在沟渠头村累计投资超过300多万元,总结沟渠头村这几年的发展经验可以概括为:沟渠头村的发展得益于精准扶贫工作大局,得益于镇党委政府、县扶贫农发办、基金会等外部资源的及时介入和强力刺激,使得沟渠头村在基础设施、民风民俗、产业发展等民生工程方面得到了根本转变,在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摘掉了历史包袱,成为一个有发展后劲的村庄。

三、沟渠头村未来几年发展规划

站在沟渠头村新的历史起点,村“两委”班子由刚开始的被带着工作到如今的主动工作,作为“两委”会班子的领导他们个人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思想斗争,逐渐成熟起来,决定抢抓机遇,积极迎接挑战,以党建为引领,以精准扶贫工作为统揽,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主线,抢抓乡村振兴机遇,决定从2019年开始做以下工作:

(一)是以党建为引领,加强村庄治理。

强化的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纯洁性建设等,积极吸纳青年人入党,强化中年党员教育,发挥老年党员积极性,打造一支铁的党员队伍,为沟渠头村发展奠定人才之基。准备建设村史馆、党建馆、阅览室、老年活动室、消费扶贫产品展示区等加强村民和党员的教育,让大家知道沟渠头村的发展历史,让党员知道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二)是以精准扶贫工作为统揽,抓好产业富民。

沟渠头村经过三年的产业发展探索,终于在菊花产业上立足,2018年以来菊花产业为群众增收总计40多万,为全村贫困户分红3万元,菊花产业成了沟渠头村一项新产业,经“两委”班子协商,决定从2019年开始村集体承担菊花的种植工作,村委会和公司签订委托种植协议,“两委”班子领导带头种植,和部分村民种植,村委会把好质量关,做好监督人。核心内容一是探索一条适合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的新产业,为当地群众探索一条致富路;二是打造旅游产业链,菊花不仅能看,还能做茶饮用,想借菊花产业打造菊花村,延伸产业链条,提升菊花产业价值。创新点在于我们这次做菊花茶是以菊花种植为基础,以菊花标准化加工为核心竞争力,以菊花销售为产业保驾护航,打造菊花茶种植、标准化加工、规模化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合作单位建的加工厂已经拿到了国家颁发的生产许可证。

(三)是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提前谋划做工作。

沟渠头村2017年已经完成整村脱贫,目前贫困户剩余2户,经过召开“两委”会以及党员群众代表会,经过研判觉得在做好巩固工作的同时,应该抢抓机遇,提前谋划做工作。

1、打造以菊花产业为依托,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村。以菊花产业园区为依托,在确保效益的同时,引导群众参与,逐年扩大规模,村委会利用基金会以及方面争取的资金用于菊花新品种的引进和培育,据不完全统计菊花有700多品种,如果能引进一半的品种对产业融合,乡村旅游来说都是巨大的吸引力。同时根据村庄布局,实施一纵五横菊花美化工程。以俱家自然村为起点,在村最北边建造村庄标识牌,对南北街道两侧进行清理改建,清理两侧的杂树以及违规建筑,重新建设花园,栽植菊花,总长度1公里左右。对居民居住区的5条街道进行清理整顿,在门前的花园栽植菊花,对沟渠头自然村的后街靠街道一侧建设圆门。对村庄主干街道两侧的墙体实施以党建、精准扶贫、菊花为核心内容的美化。

2、打造以加工厂为依托,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主线的产业链,建设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村

计划未来几年以村级集体经济壮大为主线,夯实村集体经济基础,夯实产业富民基础。目前村集体以土地等资源入股淳化坤源实业有限公司,占股5%,每年享受固定分红5000元,村集体计划一是承担菊花产业的种植工作,把好生产管,二是争取多方资金通过增资扩大在淳化坤源实业有限公司的股份,逐步承担生产和加工两个环节,将企业的效益和村集体的效益进行绑定,增强话语权,维护村集体和村民的利益。

3、借助政府和企业等资源,率先实现消费扶贫。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29号(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消费扶贫是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一种扶贫方式,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大力实施消费扶贫,有利于动员社会各界扩大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消费,助力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

文旅局消费扶贫工作范文第5篇

关键词:旅游扶贫;效益测评;优化对策?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对贫困地区的带动作用日渐显著,许多有着丰富旅游资源的贫困地区已把旅游业当成发展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这期间国内专家学者对旅游扶贫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并在旅游扶贫含义及其理论基础研究、特定地区旅游扶贫的可行性分析及发展战略和基本思路研究、旅游扶贫模式研究、旅游扶贫开发工作的经验及问题和对策研究等方面已取得较好的成果。但从促进贫困人口在旅游扶贫中获利和发展的角度,对风景区旅游扶贫的效应研究的比较少;对旅游扶贫促进贫困地区发展程度,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以及就业率的提高等问题还未形成一个评价模式;对其扶贫政策进行衡量,从而采用合理、科学的旅游开发扶贫政策研究比较少。武陵源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是张家界市辖属的一个县,辖索溪峪、天子山、张家界、杨家界四大风景区,是世界著名风景区之一。通过对张家界武陵源实地调查和与当地居民的访谈,了解旅游扶贫中贫困人口的获利和发展情况,进行张家界武陵源旅游扶贫效益评估,从而提出旅游扶贫的优化对策,以期对同类贫困且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地区起到借鉴作用。?

一、武陵源旅游扶贫概况?

(一)武陵源的历史沿革?

武陵源,古已有之。历史上分属不同的行政区管辖。1988 年,国务院确定武陵源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并批准设立武陵源县级行政区。总面积 397 平方公里,辖六个乡镇处,人口 4?4 万,有汉族、土家族、苗族、白族等多个民族。 1991 年,武陵源荣登“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金榜。 199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武陵源作为中国首家“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97 中国旅游年,武陵源被国家旅游局列为 35 个王牌精品旅游景点之一。 2000 年,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被国家旅游局评定 aaaa 级风景旅游区。同年,武陵源被建设部授予“文明风景区”称号。 2004 年被列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

(二)武陵源社会经济文化基础?

武陵源地处湘西北的少数民族地区,在旅游开发之前,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被湖南省政府确定为省定贫困县(区)。武陵源贫穷落后,与外界联系极少,是典型的不通路,不通电,不通邮的“三不通”地区,产业结构单一,当地居民主要以农牧业和狩猎等为生计。忙完农耕以后就去山上采木子和金银花等药材拿去卖,换些日用品回家,勉强能维持生活。以前农民居住的都是木房子,上面盖的是茅草。人们精神生活较单调,人们或是聚在一起闲聊、发牢骚,或者是在忙那些永远也干不完的农活,或者是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或者是利用聚众来消磨时间等等,基本上没有什么文化活动和体艺方面的活动。近几年来,武陵源区委、区政府把旅游和扶贫紧密结合起来,确定了“以旅游为龙头,以农业为基础,实施旅游带动扶贫”的战略方针,一手抓旅游开发,一手抓脱贫致富,取得了显著成绩。一个由贫困向富裕、小康文明方向迈进的新兴旅游区正在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中外游客面前。?

二、武陵源旅游扶贫效益评估?

(一)经济效益评估?

1.区域经济发展?

在旅游开发带动区域发展这个“发动机”的牵引下,十几年来张家界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开始了全面调整与提高。突出体现在:随着接待客流量和旅游收入增长,第三产业产值和区域经济总量获得了快速提高。根据编译数据可以看出:1992-2006年,张家界国民经济的增长可划分为两个阶段:1992-1997 年为旅游开发的初期,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和任务很大,武陵源的旅游收入增长缓慢,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也缓慢,1998-2006 年是旅游开发的成熟期,旅游业成了武陵源的支柱产业,旅游收入快速增长,同时国内生产总值也保持同样的增长速度。?

2.产业结构变化?

武陵源由于旅游业的发展,第一、第二产业所占大幅度下降,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鉴于武陵源的产业结构的单一性,其第三产业增加值几乎全部来自旅游业,以第三产业的增加可以近似说明旅游业在武陵源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武陵源的旅游经济改变当地的产业结构的贡献是巨大的。上述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化至少有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标志着武陵源地区已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相对落后地区跃迁到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现代文明社会;二是标志着武陵源地区,大多数居民已经基本摆脱了以农为主的“蓝领”职业身份,而正在成为从事旅游服务业的“白领”一族。?

3.农民收入变化?

旅游资源是武陵源的基本资源,旅游产业是武陵源的主导产业。武陵源致力于开发旅游服务市场,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发展第三产业。全区贫困农民借助武陵源旅游业的发展,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为旅游服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一部分贫困农民在景区办起了饮食服务店、旅店、旅游公司、旅游纪念品商店等,一部分农民把玉米棒子、红薯由“口粮”变成了商品,由“土货”变特产,加工成熟后卖给游客,同时,农民适时上山采茶叶、山胡椒、猕猴桃、挖葛根,变“山货”为名产,这些山民村妇,常常是用一背篓土货,换回一把把钞票。?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武陵源的旅游总收入增长了200多倍,而当地农民的纯收入增长却不到5倍,与武陵源旅游总收入、财政总收入的增长率相比较,农民平均纯收入的相对增长速度明显较低。另外,由于旅游发展的不平衡,造成的贫富差距拉大,索溪峪镇和天子山镇因为区位优势率先富裕起来了,而其它的二个镇还处于相对贫困状态。就是索溪峪镇内部的发展也不平衡,军地坪村现在已经完全城镇化了,沙坪村还有一小部分人口住在大山里面,勉强能维持生计。?

4.旅游带动就业情况?

旅游发展为武陵源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不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到旅游行业。例如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吸纳了农村实有劳动力1 138人,目前公园管理处安排了463人从事旅游服务管理、75人从事旅游交通运输、253人从事轿运、101人从事旅游商品经营、82人从事导游等,农村旅游从业人员占劳动力总数的85%。2006年年末,武陵源全区共有接待宾馆饭店230多家,接待床位1?8万张,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方便,而且给当地人提供了就业机会。但是,由于受自身素质和经济地位的限制,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只能从事低层次的工作,如服务员、小商贩、手工制作、保安等,报酬较低。相比之下,高薪的管理职位却往往被外来人员或地方少数人所占据。由于自私的心理或受利益的驱使,一有就业的好机会当地政府官员首先考虑的往往是自己的亲戚,然后再是普通老百姓,有时甚至把就业指标卖给有钱人。例如:现在的天际大观园是政府征收了沙坪村的土地建起来的,本来答应给沙平村提供70个人的就业指标,但是到最后,当地的村民一个就业指标都没有,就业岗位全落在了官员的亲戚和有钱人的手中。大量的当地居民就这样被排斥在旅游活动之外,不能在旅游开发中直接受益,真正受益的集中在开发商、管理者政府官员等少数人手中。贫困人口的发展没有真正成为旅游扶贫开发的关注点;没有实现帮助弱势群体、扶持弱势群体的目标。另外,在武陵源国际度假酒店还存在着歧视本地员工的现象:如果从事同一个级别的工作,外地招进来的员工比本地人工资高。?

(二)社会效应评估?

1.基础设施?

自然风景的开发,很大程度上就是改善风景地域的“可进入性”,使旅游者“进得来,住得下,散得开,玩得好,出得去”,因此,现代化的交通、通讯,住勤、游乐设施优先在风景地域发展。为了增强景区的可进入性,1985年9月9日,国务院批准修建张家界(大庸)机场,到目前为止,张家界开辟了荷花机场到全国各大城市和韩国航线,已有东航、国航、南航、深航、奥航等十余家航空公司加盟张家界航空市场;为了分散客流和物流,新建成的火车站已于2008年1月18日投入使用;常张高速、峪园公路建成通车;张清、慈索公路完成改造,2006年末全区公路通车里程264?819公里,其中省道23?213公里,县乡道162?478公里,村道79?128公里。目前,全区农村也已经实现“五通”目标。共新(整)修村级公路约56公里,解决了约18个村、1?4万人的交通困难;新(整)修河堤、水渠等农田水利设施约28千米,改善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960亩,解决了15个村,1?2万人的饮水困难;累计建沼气池4 200余口,切实有效缓解了农村能源紧张。?

2.教育事业发展?

从1989以来,武陵源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1989年建区初,全区仅有学前班7个,入班儿童近400人。到2000年,全区有独立幼儿园6所,大、中、小、学前班共47个,幼儿1 500多人,这说明了幼儿教育受到了重视。同时,基础教育也得到了发展,1989年,小学入学率和初中入学率分别为74%和61%。到2000年,小学入校率99?9%,初中入校率99%。由于旅游经济的发展,区政府的财得很宽裕,于是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1989年,武陵源各级各类学校的校舍及其他教学设备都比较落后和缺乏,全区有中小学校48所,校舍面积37 129平方米,生均7平方米。其中危房面积12 995平方米,占35%。共有教学仪器321件,价值5 300多元。各种图书资料1 200册,价值0?4万元。到2000年,全区各级各类学校的校舍面积达到55 000平方米,8平方米/生,所有危房都得到改造,教学仪器9 753件,价值159万元,比建区时增加30?4倍;各种图书资料5?7万册,价值35万元,比建区时增加47?5倍。2004年武陵源就已经开始实施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比全国要早三年。?

(三)生态效益评估?

1.自然生态效益?

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缺乏有效地开发模式理论指导,不注意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旅游资源的开发。武陵源旅游资源低水平重复开发问题严重。这种低水平的重复开发,造成了客源及市场的恶性价格竞争;造成了原本有限的资金的极大浪费;也造成了旅游资源的极大浪费。?

武陵源的现代旅游业发展迅速,呈现出勃勃生机,但开发的过程中同世界上大多数旅游地最初建设开发一样,武陵源一开始就重开发轻保护,生态旅游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武陵源旅游带来的环境污染依然较为严重,主要原因是超过了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限度。游客数超过了景区的环境容量,尤其是黄金周和节假日,更是大大超过了环境容量,环境污染问题有加重的趋势。随着旅游人数逐年增加,这里的旅游交通、住宿、饮食业蓬勃发展,一时间,在遗产核心区冒出了不少宾馆、饭店和大小不一的棚点或商业小区,景区建成游览线30多条,游道300多公里,景区还设有2条登山索道、1座观光电梯,违章建筑面积19多万平方米。著名景点锣鼓塔容纳了一座“宾馆城”。“世界最美的大峡谷”金鞭溪每天被迫接受2 800吨污水。武陵源各生活接待区的空气质量部分超过国家一级标准,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都呈上升趋势,酸雨频率大52%。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金鞭溪和索溪正遭受严重污染。武陵源的过度开发已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公署的“黄牌”警告。整个景区陷入了过度开发的误区,优美的自然环境受到了极大的污染、生物多样性受到明显的损害,遗产资源的“原生性”遭到了破坏。?

2.人文生态效益?

武陵源以前贫穷落后,最主要的是观念落后和科学技术落后。由于农民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陈旧,安贫乐道,不思改革、进取,很难接受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旅游开发后每年数百万的游客涌进武陵源,把现代文明也带进了武陵源,打破了武陵源封闭的状态,有利于促进武陵源地区与发达地区的文化、人才和物资交流,开拓人们的眼界,增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识,改变传统的单一的农业生产,提高了本地区文明的程度。武陵源是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少数民族文化是吸引旅游者的一大因素。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品,因旅游者购买,制作工艺在发展和提高。如土家织锦“西兰卡普”,起初只是土家人用做“土花被盖”的,因旅游的开展,开发出大型织锦壁挂、背包、挎包、织锦衣等,用途得到拓展,产量也因此增加。随着生态旅游的开展,面临着失传的传统工艺品制作工艺,得到了发扬光大,传统工艺品生产重新焕发出生机。歌舞以往只有在传统的节日才会演出。歌舞以往只有在传统的节日才会演出,现在为旅游者表演,演出的场次在增多,参与演出的人在增加。这样在保持民族舞蹈的特色和满足现代旅游者审美需求之间找到了一个有机结合点,更利于民族歌舞的发扬和传承。由此可知,旅游能够提供维系当地文化世代传承的通道。?

当社会所处的环境发生改变时,这种环境所诱发出来的文化演进也将被改变。武陵源自开发旅游以后,其地理的相对封闭性被打破,吸收现代文明,加快文化演进。因旅游者多来自经济、文化相当发达的地区,他们携带的文化相对于旅游目的地的原生态文化而言是一种高势能文化。两种不同背景文化相接触时,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国度的旅游者所携带的高势能文化更深刻地影响改变着当地的低势能文化。当地的人们以旅游者为观察点,了解外部社会先进的文化,借鉴对自己有用的成分,对其有选择地吸收。旅游者在武陵源进行旅游与自然亲密接触期间,既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与环境,又作用于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当然在外来文化与当地的原有文化融合、碰撞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主流文化导向的偏差,以致丢失掉原生文化中宝贵的东西。旅游者穿戴打扮、举止表情和行为等都在传递信息,当地居民在潜意识中慢慢地接受和效仿,因而传统服饰只有老年人穿,出现了当地少数民族的汉化,他们不再过属于自己民族的节日,不再住具有自己民族风格的楼房,会说本民族语言的人越来越少,当地原有的民俗也逐渐趋向于同化甚至面临着民族文化的失传。?

综上所述,武陵源自从发展旅游扶贫以来,区域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武陵源地区已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相对落后地区跃迁到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现代文明社会。农民收入不断增收,就业率不断提升,区域内的基础设施不断加强,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因为政府对旅游扶贫的认识还不到位,当地居民因为区位和自身素质的偏低,旅游企业过度的追逐经济利益,在旅游扶贫的过程中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和武陵源旅游经济相比,武陵源贫困人口的收入增长缓慢,而且整个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因为没有技能、知识和金钱,农民只能从事低层次的工作;因为旅游的开发,当地的社会治安变差,民族文化面临消失的危险;因为过度的追逐经济利益,造成旅游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

三、武陵源旅游扶贫优化对策?

(一)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增加脱贫人口?

武陵源贫困人口因为自身的文化素质偏低,严重制约其在旅游扶贫中的受益。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通过大力发展贫困地区的教育,这是扶贫开发的长远之计。治贫先治愚,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提高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促使贫困人口尽快掌握一门技术,从而脱贫致富。武陵源的基础教育已发展得比较好,现在主要是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增强贫困农民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应该注重精神扶贫,提高贫困人口的思想观念素质,用正确的扶贫观念来引导贫困人口,帮助他们形成自强不息、不等不靠、苦干实干、依靠自身力量摆脱贫困的良好精神风貌;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贫困人口,使他们破除迷信,相信科学,运用科学;用榜样的力量激励贫困人口,通过脱贫致富的典型事例引导群众,使他们形成致富的志气和内在的动力,想富、敢富、忙富的人。?

(二)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为旅游扶贫服务?

首先,武陵源政府必须进行观念更新,明确旅游扶贫是一种开发式扶贫方式,而不是单纯的旅游开发,旅游扶贫的目标是扶贫,即确保贫困人口的受益和发展。把这种观念贯穿到具体的工作当中,做到权为贫困人民所用、情为贫困农民所系、利为贫困人民所谋,进而实现以贫困地区的综合发展为内容;以贫困人口发展为核心的社会积极变迁。?

其次,突出政府在旅游开发扶贫的主导作用。主要包括:政府要制定有利于当地旅游开发的政策、法令、法规,要加快当地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对旅游地的整体形象及某些具有全局意义的旅游产品进行宣传,要积极收集和旅游市场信息。同时,政府还应在资源维护、招商引资、人才培养等方面起主导作用,从而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最后,合理规划,科学开发,坚持大旅游、高起点、优布局、功能全、可持续的原则,制订出武陵源旅游产业的总体规划。为防止低水平、无秩序开发,规划部门在旅游开发前应对本地的区位条件、资源特色、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及客源市场等进行认真和详实的调查与评价,并以区域旅游经济开发和系统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进行合理规划和科学开发。决不能不顾客观实际和旅游市场规律,盲目上、拖着上,各自为政,重复低水平建设。旅游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行业指导和监督作用,确保旅游开发合理有序地进行。?

(三)强化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增强文化内涵?

强化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不仅能继承和保护好当地的民族文化,而且能把文化特色融入旅游中去,从而使旅游业长盛不衰。武陵源的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一样丰富,浓郁的民俗风情,丰富的人文景观却长期待在闺中,甚至面临着日渐消灭的危机,武陵源要想吸引更多的游客,必须正确认识人文旅游资源的价值,确立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共同开发的战略,强化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增加旅游文化内涵。现代旅游业既要让人们饱览异域他乡的山川名胜,又要满足人们对异域他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服饰、饮食文化和表演艺术的欣赏、探求。?

(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要十分明确“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发展方针。要坚决拆除景区内违章建筑,铲除那些毫无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没有文化内涵的建筑垃圾。对不符合自然遗产保护标准的建筑物,即使有合法手续,也要坚决拆迁。对景区内的常住居民要逐步妥善迁移到景区地带。严禁破坏景区内一草一木,禁止砍伐树木。抓紧实施治理污染的生态工程。政府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游客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积极支持和鼓励、指导社会公众自觉参与旅游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加强旅游环境保护的舆论宣传,增强旅游者和公众的环境意识,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养成良好的旅游习惯,从而实现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

(五)依托旅游市场,发展现代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不仅能增加农民收入,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资源优势为着眼点选择发展路径。武陵源的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以初级农产品出售为主,很多时候都是农民自己挑着自己家的农产品在卖,没有形成统一的农产品产销链。为了应对市场变化,武陵源各级政府应积极引导和鼓励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大中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到农村建立原料生产基地,为贫困农民提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1)搞好规划,使生态农业、旅游农业按规划有序发展;(2)打造世界旅游精品,壮大旅游产业,为城市带动农村、旅游带动现代农业夯实基础;(3)要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为生态农业、旅游农业产业化的桥梁和纽带;(4)创新机制,使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流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周歆红.关注旅游扶贫的核心问题[j].旅游学刊(双月刊),2002(17):21-26..?

[2]游佩媛.旅游扶贫模式研究——以北京郊区民俗村、贵州省巴拉河乡村旅游项目为例[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6:32-38.?

[3]蔡雄,连漪,程道品,白丁,蓝雄现.旅游扶贫的乘数效应与对策研究[j].社会科学家,1997(3):3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