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土木专业毕业论文

土木专业毕业论文

土木专业毕业论文

土木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TU;G6424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2)03-0136-04

毕业设计(论文)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阶段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实现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直接反映了学生的专业水平,影响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能力和发展潜力,也是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直接反映。然而,目前许多普通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存在诸多不足,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容乐观[1-3]。

温州大学是一所市属综合性大学,旨在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笔者结合近年来对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的探索性教学改革和实践,探讨了当前普通地方性高等院校在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现状剖析

(一)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毕业设计(论文)只是简单模仿

传统意义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完成一项设计或研究的全过程。其最终的实质成果是一个符合规范要求但却并不完整的设计图纸,或是研究的部分成果。而大多数本科院校的培养计划是将毕业设计(论文)安排在本科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少数学校将时间提前到了大四上学期期中,时间大约为12周左右。毕业设计(论文)期间需要收集、分析设计(论文)资料和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一些相关学习任务,如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和开题报告等,进一步压缩了建筑、结构设计或论文写作的时间。另外,大四学生忙于毕业设计(论文)的同时,还要参加研究生和公务员考试,以及各种招聘会和实习等,这极大地分散了学生的精力、消耗了大量时间,影响毕业设计(论文)正常进行。

而且,许多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不够重视,以致很多时候毕业设计(论文)只是一个模仿或者模拟过程,质量偏低,效果不好。

(二)指导教师投入不足,实践经验缺乏

大学扩招导致许多普通高等院校的师生比例不断下降,导致教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时间不足,力不从心。另外,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工程实践经验或科学研究经验,而近年来高校扩招亟需扩大教师队伍,许多硕士、博士从学校毕业就直接进入了一线教学岗位,没有经过工程实践锻炼和系统的岗前培训,许多青年教师因缺少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经验、工程实践经验和长期科研经验,在选题、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都存在较大不足,直接影响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三)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

在以往的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指导教师也会让学生对其设计或论文进行修改,学生只是被动地按指导教师要求修改,往往停留在改正错误层面上,而不是考虑使设计更合理或研究创新等问题。另外,学生即使根据教师的建议对设计或论文进行了修改,他们对当前的修改为什么能够比较有效地满足要求,是否还有其他更有效的方法,其他方法与当前修改比较起来效果如何等问题也不甚明了。

(四)学校的培养与实际工程需求明显脱节

设计或研究过程并不是直线型的,其结果也不是唯一的。按照传统的指导方法,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仅仅是知道了如何做的问题,而对满足规范或研究要求的其他设计或分析方案(更好或者更坏的方案),则几乎没有概念。也就是说,几乎还完全没有考虑如何使设计或研究分析更合理、更有新意。但是在实际工程的设计和研究中,往往是要进行多种方案的比较,或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研究分析,并根据其他单位、专业的要求修改、调整设计和研究。这就导致了学校的教学、人才培养和现实需求明显脱节,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缺乏创新。目前的探索与实践工作就是试图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通过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探索性教学改革目的

根据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如何解决普通高等院校现阶段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改革亟需探讨的问题,具体措施为如下三方面。

(一)让学生尽早熟悉培养方案,提前准备,积累相关知识与经验

毕业设计结果可以粗略地分成合法的设计(满足规范的设计)、可行的设计(合理的设计)、满意的设计和优化的设计。毕业研究论文成果也可以粗略地分成初步的研究分析(采用常规分析方法)、系统的研究分析(采用常规分析方法)、有一定创新的研究分析、有较大创新的研究分析。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开始前就应该知道有这样一个链条,并且尝试在这个链条中(而不是仅仅局限于链条的一个点上)做一些起步性的工作,开始积累相关知识和经验,培养一个成熟工程师或研究人员所应具有的思维和意识品质。实际上,应鼓励学生尽早和指导教师建立联系,参与到指导教师的工程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工作中,这样学生就有足够的时间进入状态、积累相关知识和经验。

(二)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奠定学生工作基础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设计或研究分析时间有

土木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国家对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一般为“服务地方”区域经济。贵州为全国传统的老少边穷地区,地处乌蒙山区的毕节市更是如此。组建毕节学院就是为了解决毕节市及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人才缺乏问题。学校的定位是充分发挥学科专业的综合性优势,着力夯实基础学科专业,大力发展应用学科专业,积极发展新兴、边缘和交叉学科专业,加强学科专业群建设,重点扶持与毕节试验区支柱产业紧密相关的学科专业,逐步形成以基础学科为基点、应用学科为主导、重点学科为标志的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实现文、理、教育为主,工、经、管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学科专业的综合性优势。培养的人才以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主,按照“高素质、强能力”的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应用型专门人才。土木工程专业具有涉及学科多、专业口径宽、综合性强、人文素质要求高等特点。专业的拓宽,在课程设置上主要体现在专业基础课程的拓宽,使培养对象在结束本科学业后,具备从事土木工程各个领域设计、施工、管理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能力,经过一定训练后,具有开展研究和应用开发的初步能力。对培养模式做出合理的定位、制定出合理的人才培养相关方案和建设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当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所必须解决的三个主要问题,它们能否合理解决直接决定和影响整个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教学质量和所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组成及综合能力。基于以上的原因,需要对毕节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置,制定出合理的架构和有效的培养方案,以使所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适合于当前工程领域的实际需要及其自身的发展需求。

一、毕节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现状

(一)毕节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建立基础

毕节学院是2005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节教育学院合并组建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由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同志倡导,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按照学校定位的要求,学校从2005年起,开始开办适应地方发展的新兴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所培养的毕业生已经遍布毕节试验区土木工程领域的各个行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毕节试验区,学校审时度势,从2009年起,就开始着手申办土木工程本科专业,2011年获得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招生资格,2012年第一批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开始进入培养阶段。由于本校是在原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科方面的发展相对比较薄弱。这几年,建筑工程技术专科专业的开办为土木工程本科建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对于新招生的土木工程专业,办学经验不足。因此,有必要对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开展较详细的研究和探索实践工作,以便所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能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更好地符合于本校的学校定位和毕业生培养的定位目标。

(二)毕节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发展存在的困难

毕节学院成为综合型院校的时间相对较短,工科专业的发展虽然得到了高度重视,但是由于发展历程较短,办学经验及条件不足,再加上毕节学院本身所处的地域条件,其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遇到不少困难:

1.教学设施及教学条件的不足。毕节学院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建立的基础是原有的建筑工程技术专科专业,因此,专业领域主要还是集中在建筑工程专业方向。但是,当前的土木工程实际上包含了建筑工程、交通土建、矿山建筑等诸多专业领域,这就使得毕节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在短期内实现培养社会实际需求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有一定的困难。在实践环节教学的投入方面,由于学校宏观发展的需要,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投入相对较少,对该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投入就更少,这同时加大了土木工程专业现有指标与评估指标之间的差距。师资力量的薄弱同样也制约了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条件的改善。毕节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教师中,行政及非专业人员占据了很大的比例,高职称中具有土木工程教育相关背景的教师较少并且学历结构等也不合理,这些都影响了整个专业的建设及发展。

2.教学内容的陈旧与脱离实际。针对于目前教材所涉及的教学内容而言,部分内容已经不能很好地联系工程实践,指导生产实践。首先,目前在课堂上给学生所讲授的内容主要侧重于对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的教学,一般教师都不讲授工程实例、工程图片相关的例题。这样的讲授方法由于脱离了工程实际,概念抽象,使学生在学习时感到枯燥和难以理解,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为了考试的需要死记硬背,不能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为整体工程的概念,使得所培养的学生在工程中的适应性相对较差。其次,教材所讲授的教学内容大多是成熟的模式,与当前工程实际的发展出入较大,不能反映当前工程领域中所运用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手段等。

3.工程教学理念的相对落后。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教学理念有理论层面、操作层面和学科层面之分。明确表达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理念的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以自己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部分教师所采用的还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没有重视师生间的课堂互动,这样的教学理念所带来的后果是学生的被动接受及积极发散思维的抑制。其次,重视课堂教学,但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存在“两多两少”现象,即理论教学环节课时多,实践教学环节课时少;教师讲得多,学生动手少。再次,缺乏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鼓励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后,重理工,轻人文的培养模式,致使人文教育缺乏。

二、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定位就是服务地方经济,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人才需求。在毕节试验区工业化发展、城镇化带动战略的影响下,毕节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主线就是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工程综合能力的主线,培养应用型的工程技术人才。作为土建类学科传统主干专业之一的土木工程专业,完备的工程教育体系已经形成,但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原有的教育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及人才培养的需要。毕节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所培养的毕业生大多数面向施工单位就业,这种就业岗位对毕业生的要求是融会贯通施工、管理、运行及设计的相关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人文社科及法律等相关学科知识。岗位实践过程中就需要毕业生具有实践动手、工程决策及设计、工程施工及管理和人际交往、环境适应等能力。基于以上的分析,毕节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为:立足毕节、面向贵州、辐射西南,为地方及区域经济提供工程技术人才服务,确立以中小型建筑工程系统的设计、施工、运行管理为重点,以培养既掌握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的设计、施工技术,又懂管理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二)毕节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

在制定毕节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确定的过程中,力求适应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体现当前工程教育界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应用型工程实用高素质人才为办学宗旨,以服务地方区域经济为目的,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教学环节的科学性及系统性来制定培养方案和确定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确定的原则。基于应用型培养模式,在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必须使所培养的毕业生具备分析、检测、施工、处置等能力,学生在毕业后能够使用土木工程专业常用的基本分析软件,掌握土木工程主要检测手段和仪器设备、能够独立进行安全性评价,熟悉土木工程的施工工艺和流程,对土木工程的不同安全状态能够进行合理处置。因此,课程设置可以分为三大模块:公共课模块、平台课模块及实践教学体系模块。对于毕节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依据这三个模块进行设置。

(1)公共课模块。开设这类课程是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主要包括两课、体育、外语、计算机基础等。公共课模块的作用主要是培养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具有一定的人文素质修养及自然科学基础。

(2)平台课模块。平台课模块即是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平台。此类课程为土木工程、水利工程、道路桥梁工程大类平台内的课程,也即是在“大土木”的观念下进行设置。包括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土力学、基础工程、工程地质等。

(3)实践教学体系模块。实践教学体系模块即是专业课平台。该平台构建在前两个平台的基础上,主要设置专业主干课程,包括混凝土结构、土木工程施工、高层建筑结构、路桥工程、建筑结构抗震、道路工程等。

2.课程群建设。土木工程专业的合理健康发展,离不开相应课程群的建设,课程群的建设可以分为人才素质、人文社科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工程素质等几大课程群来进行建设。前三个课程群的建设主要依据学校的整体发展及资源的合理利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学院、外国语学院及数学与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承担。这些课程群包括了两课、道德法律、体育、外语、数学、物理等课程,由学校层面进行建设。本研究主要探讨工程素质培养的课程群建设,这一课程群又可以分为不同的小课程群进行建设:力学课程群、结构设计课程群、基础工程课程群及实践环节课程群的建设。

(1)力学课程群。力学课程的学习是工程类专业学习的基础,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关于土木工程材料基本力学特性、结构力学及变形特性的了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力学基础知识是否扎实。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发展及毕业生以后的就业及个人工程实践来说,在本科学习阶段,主要开设的力学课程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土力学、岩石力学、弹性力学等,其中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为专业必修课,流体力学、弹性力学及岩石力学为专业选修课。这样就导致了部分学生对流体力学、弹性力学及岩石力学等的不了解,而这些课程对于以后的工程实践又十分重要。因此,这一课程群的建设重点在于师资力量的搭配及培养,教师必须具有比较扎实的力学基础及工程实践能力,可以在前几门必修力学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例将后几门力学课程进行专题式的讲授。

(2)结构设计课程群。结构设计课程群包括混凝土结构设计、砌体结构设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钢结构设计、地基基础设计、城市空间与地下结构设计等,该课程群建设及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培养质量。

(3)实践环节课程群。实践环节课程群包括概预算、实验、测量实习、工程地质实习、认识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该课程群的教授是学生从学校走向工程实际的必要纽带,是学生工程教育思想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3.实践能力的培养。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拟从室内和室外实践能力两个方面进行探索,室内实践能力包括课程设计、室内实验教学及毕业设计;室外实践能力包括测量实习、工程地质实习、认识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

土木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大土木;宽口径;毕业设计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是学生从学校理论阶段向社会实践之间转换的最佳嵌入模式,是进入工程实际当中的无论是设计、施工、管理或科研的最好开始。同时也是毕业生自己独立进行工作的最佳开始阶段。在教育部提出的“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土木工程专业对于地方高校来讲必然是向应用型、实践型转变。但土木工程涵盖范围较广,涉及知识面较宽,针对性较强,故原有的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大土木教学要求,故为适应大土木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毕业设计故必须同时做出相应改革。本文主要毕业设计所做的教学改革提出一些地方高结合延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校应对新形势下的大土木教学改革的工作方法。

1大土木背景下的宽口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设

自1998年各大高校扩招以来,对于地域处于不利条件下的地方性高校,因多方面因素生源质量不断下降,但教育部又提出“强基础,宽口径,多方向”的专业办学思路,故延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根据陕北地方经济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北京要求,结合学生就业需求和服务地方的需要,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分方向进行培养false。强基础是实现宽口径的基本前提,一名工科专业学生,首先应学好工程基础课程,而后才可能应用这些基本知识与理论,在服务地方和个人兴趣的领域发展自己的装也知识和技能,所以,“强基础,宽口径”是大土木背景下人才培养的共同要求,针对人才培养个性化要求,各院校均推出了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因此在制定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我们遵循“用得上,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的原则,从重视实施传授到重视能力培养的转变,来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组织土木工程专业整个教学过程,尤其是对于毕业设计的积极探索。

2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

毕业设计的题目决定了内容,故科学选题是关键。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应该尽可能以实际工程为目标进行毕业设计。在满足基本教学要求和培养目标下,尽可能结合工程实际的项目选题,以促进学生应用新技术、新知识,促进学生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题目应有深度和广度能使学生在毕业设计中结合应用所学知识。毕业设计课程建设标准应具备以下一些要素:(1)全新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不是学习内容简单的堆砌,而是对于毕业设计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不只简单讲授大纲,还应指导学生自学纲要。教学大纲除对基本内容提出要求外,还应根据学科发展不断更新,阐明本课程与相关课程联系,充分体现课内、课外教学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学习。(2)全新教学方法。实施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讲清思路、突出重点。恰当处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关系。(3)适宜教材。必须建立一批教学辅助材料。编写一些参考书、实验指导书等等,以培养学生掌握本学科最新发展动态。

3毕业设计应注意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

BIM是BUILDINGIMFORMATIONMODELING,是一个概念,一般翻译为建筑信息模型。大概的意思就是说有含有信息的建筑三维模型。能用来建模,编辑,管理等等这种模型的软件,都可以叫BIM软件。常见的有AU公司的REVIT软件。BIM软件的特性:BIM当然需要软件才能实现,所涉及到的软件可以分成很多类,从规划开始直到建筑物生命结束,可以分成很多的阶段,每个阶段都会有至少一种专业软件,如BIM建模软件,BIM机电分析软件,BIM综合碰撞检查软件,BIM造价分析软件,日照分析软件,结构分析软件,MEP等等。目前,有Auto-CAD、、Sap2000、斯维尔、PKPM、天正等国际和国内建筑设计软件系统。对于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来讲,利用BIM为学生讲授毕业设计的一部分内容即结构设计软件,使学生利用毕业设计的实际工作特点开展BIM验证性试验,强化学生对于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理解,将电算结果与手算结果进行对比,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可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在当今社会(信息化、网络化)下,各种计算软件层出不群下(如PKPM、盈建科、广厦、理正、ANSYS、AUTOCAD、迈达斯)学生应能够通过掌握现代辅助工具,更好的服务于将来的工作,为将来毕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应该强调以手算为主,计算机辅助设计作为验证性设计。然而通过引入BIM中的建筑结构软件,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毕业设计成果转换为计算机辅助计算,使学生可以把自己手算的计算结果和图纸与软件计算和绘制的图纸作对比,这样指导老师、毕业生通过对比计算结果即可知道自己手算结果正确与否,是否在工程设计允许误差的计算范围之内。使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的工作量能够大大减轻,并且使毕业设计的指导效果能够大大提高。

4结语

本文结合我院近几年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指导土木专业毕业设计过程中发现,学生能够很好掌握建筑信息模型的各类软件,并且能够很好的应用软件计算结果修正自己的计算结果,从而能够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并且学生能够在日后的工作岗位当中掌握这方面的不同软件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在信息化浪潮中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程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吴小强 单位:延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董事尔.宽口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2(1):18-21

[2]《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11,5.

土木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具备较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在开展土木工程专业理论教学的同时,要尤为注重及强调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以培养更加符合土木工程技术岗位的复合型人才。本文从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入手,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究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路径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涉及到土木工程的设计、土木工程概预算、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结构、土木工程施工组织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通过各类试验及实践学习,以更好地架构土木工程专业知识结构。在高校教育改革的推动下,立足土木工程专业自身特点,探究实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更显重要。

一、开展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侧重于培养实践应用技能及创新能力较强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在开展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时,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需要经由实践教学及上岗实习等途径得以实现[1]。因此,从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属性上看,要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融会贯通,需要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及时跟进。而从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现状上分析,较常采用的以班级教学为主、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支撑、以理论教学、定期实习及留置作业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暴露出一定的缺陷和问题,如设计作业及学科论文创新性不强、实验课程设置较少、实习岗位不够充足、实习效果不佳等,要解决这些缺陷和不足,客观上也需要科学完善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做保障。

二、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凸显的问题分析

首先,高校基于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一方面,高校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重分配不够合理,另一方面,高校在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软硬件设施上的投入相对有限,制约影响了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其次,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用于学生提高实践技能和水平的实验室及实习基地较为匮乏,且稳定性不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在数量上难以全面满足学生实践操作的需求,在使用时间及周期上也比较短暂,这就给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推进构成了阻碍[2]。第三,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在设置课程及后续考核环节也欠缺合理。一是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课时较少,实践教学与岗位实习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二是高校土木工程实践教学考核中,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要求过于单一,导致毕业设计论文及作品雷同度高,形式化严重。

三、构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路径探究

(一)重视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推行土木工程专业“双证融通”制度

高校在开展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时,首先要强化对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一方面要在课程设置中合理分配理论知识课程、实践操作课程及毕业设计课程的比重,让学生能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对所学的诸如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土木工程材料选择、土木工程施工组织等内容加以实践验证,为后续的毕业设计做好铺垫;另一方面要投入充足的资金用于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室及实习基地的建设,提高专业实践教学的硬件配置水平。在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中,可以借助高职院校改革成果,推行土木工程专业的“双证融通”制度,鼓励学生考取注册结构师、注册岩土师、注册建造师、注册工程师等证书,通过实施双证融通制度,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二)完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

在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应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完善和改进,着重做好以下两点:

1.借助实验课及分组讨论,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理论课程的“实践性”。在土木工程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在传授完基本理论知识后,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其自主选择实验内容,通过资料查阅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营造师生交流讨论的氛围,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原理,为实践教学的实施打下基础。

2.在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高校在实施校企合作及上岗实训等教学内容时,应集中让学生进入实训及实习现场,并做好实践教学的指导。在实训操作及岗位实习结束后,由学生出具实习报告,并由学校及实习企业共同加以鉴定评价。为提高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及实习的效果,可以探索实施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与项目建设相结合的模式,让学生在真正参与土木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对土木工程理论知识、现场操作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等加以全面培养[3]。

(三)依托信息技术,打造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与评价的网络化平台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在构建过程中,应充分依托信息技术,在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打造网络化操作平台,从而形成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线上及线下双线并行的教学模式。通过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网络化平台,一方面可能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操作及实训学习的积极性,做好与土木工程企业的信息交流反馈,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在实操、实训及实习后的成果交流及作品共享创造条件,也便于通过网络化平台,让教师及企业对学生的实践成果、毕业论文、设计作品进行双向评价。

四、结语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应重点突出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性,在土木工程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及实践操作、实训演练及上岗实习等多个环节做好实践教学的软件及硬件建设,并同步开展土木工程专业双证融通及土木工程专业实践网络化平台搭建,以为土木工程行业培养出理论与实践技能双优的专业人才。

作者:梁文静 单位: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胡欣雨.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实践教学实现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41):237+238.

土木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教学计划是培养人才的主导性文件,反映培养出的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层次和工作能力。文章从综合素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几个方面,介绍了广东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以及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情况。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 教学计划 培养目标 培养模式

一、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技术型学科,其人才培养模式应确立以“面向社会、立足岗位、注重素质、突出应用、强化实践、培养能力”为指导思想的“高级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理论和应用并重为宗旨构建其教学体系。其培养目标为:掌握工程力学、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和工程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建造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和注册监理工程师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矿井等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较高的创新、敬业、协作精神的高级土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

“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定位。第一,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是学科通才教育。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既不是重点大学的研究型教育,也不是培养生产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它的培养模式应该是理论知识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宽度,即学科基础要体现工程学科平台的要求,但又不过分拘泥于理论的严谨性而对工程实践给予一定的重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通才教育;第二,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应是基础理论与工程能力、技能并重的教育。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强调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并重,在基础理论知识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对实践、实训教学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注重实效,注重能力的培养,强化工程训练,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力求培养出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有扎实的专业基本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第三,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应注重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土木工程专业面临国内、国际两方面的变革要求:[1]在国内,土木工程中多学科及其知识的融合,综合性工程项目的增加,特别是经济体制、就业机制的变化,使得综合素质高、专业口径宽、适应性强成为社会对人才的最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我国开始实行注册工程师制度,向着注册工程师的国际互认进了一步,土木工程类企业对国际市场的占有率逐步增大,国外企业也逐步进入国内市场。因此,我们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相应的课程体系,主动适应国内、国际两方面对人才的要求,并把这种指导思想落实到新的教学计划中去。

二、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应具有的知识和技能

广东工业大学建设学院从历年的毕业生就业调查看,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除少部分人(10%左右)继续攻读高一级学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之外,大多数主要从事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施工管理、物业开发、工程预算、工程监理、工程鉴定、改造加固等一系列专业性较强的技术服务工作。这就要求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第一,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了解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及应用前景;

第二,掌握工程力学、土力学、水力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掌握工程规划、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地基处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关建筑机械、建筑电气、给水排水、工程测量、施工技术与组织等方面的基本技术;

第三,具有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试验仪器使用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工具)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初步能力;

第四,了解土木工程主要法规;

第五,具有进行工程设计、试验、施工、管理和研究的初步能力。

三、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根据建设部高等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有关土木工程专业的基本原则[2]和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的办学经验,我们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调整,表现为:

1.制定和完善了切实可行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

为了很好地贯彻教学大纲的要求,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根据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了旧教学计划,增加了专业选修课的比例,为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视野创造了条件(见表1)。考虑到学生考研、找工作的压力,对各学期的开课量做了合理的安排,把课程适当提前,减少四年级的开课量。

2.保证各门课的知识链连续但不重复

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仔细研究每门课程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重新定位每门课程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整合优化,打破各个课程之间的条块分割与各自为政的局面,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根据整合后的课程内容进行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并严格按大纲的要求组织教学。如“基础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单层工业厂房结构设计”、“单层工业厂房结构课程设计”、“高层建筑结构抗震与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这几门课程对实践内容部分没有明确的界定,由教师灵活掌握,有些内容会造成重复或遗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这个问题,在制定新的教学计划时,首先对整个课程体系进行梳理,然后对其进行整合优化;在教学大纲中,我们明确规定“单层工业厂房结构课程设计”包括排架设计和浅基础设计,“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做桩基础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要包括楼和框架设计,毕业设计做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并调整了相关课程的学时,保证了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3.强化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的总体培养目标,新教学计划中除了“两课”社会实践,还设立了:军训、认识实习、工程测量实习、工程地质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房屋建筑课程设计、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钢结构课程设计、单层工业厂房结构课程设计、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性课程,共计39周。

为配合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施,我们与设计单位、科研单位、施工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建立了多元化的实习基地,探索有效的新型方式和途径,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通过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环节,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专业学术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中,加深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和兴趣,提高其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